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一
1、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2、能大胆发挥想象勾勒小丑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画面。
3、学习用倾斜或者弯曲的方法来表现小丑的`简单动作。
能大胆发挥想象勾勒小丑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画面。
:学习用倾斜或者弯曲的方法来表现小丑的简单动作。
:小丑图片、绘画工具。
一、开始部分。
小丑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小丑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丑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做小丑表演的动作。如:打招呼、敬礼、挥手、再见等。
3、幼儿师范“敬礼”动作,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小丑敬礼时身体的动作姿势。
4、教师简单示范用倾斜或者弯曲的方法来表现小丑的简单动作。(出示小丑简笔画图片)。
5、幼儿自由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出新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
:本次美术活动主要是画小丑,而且是动态的小丑,我给幼儿准备了很多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强调了小丑的五官都夸大了,所以在绘画时都注意到这一点,画出了动态的小丑,内容环节设计合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快、愉快的情绪。
2、感知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做出即兴动作。
3、在集体舞中准确的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西纳西摇摆舞》音乐;
2、手腕花人手一个(带右手);
3、小猴头饰、图谱、小桃子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入场:跳跃入场。使用“小兔跳跳跳”感受节奏xxxxx。
一、感知节奏。
听节奏语言做动作。
看教师动作感受节奏:使用节奏型xxxxxxxxxxxxx。
二、幼儿创编即兴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猴子”为原型,大方的表现自我,创编“小猴”舞蹈动作。
三、教师示范动作。
播放《西纳西摇摆舞》音乐,教师带小猴子的头饰,扮演小猴表演舞蹈。
四、幼儿练习动作。
出示舞蹈图谱,根据图谱做动作。
五、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幼儿找好“小桃子”标记,站好队形。
内圈幼儿不动,外圈幼儿向手腕花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交换舞伴。
内圈幼儿顺时针转动,外圈幼儿逆时针转动,交换舞伴。
六、放松运动。
做拍拍手、拍拍胳膊、拍拍大腿等动作,进行放松运动。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三
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1。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熟悉理解音乐。
2。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表演,教师帮助证了和提升。
幼儿随音乐根据历届自由表演,要求表现值日生劳动的动作。
请幼儿在同伴面前表演自编动作,根据早上劳动、餐前准备、餐后整理等内容选取合适的动作,教师进行整理和提升,集体进行部分动作的`学整理和提升的动作组合成律动,完整地展示给幼儿欣赏。
3。集体学完整练我们都是勤劳的孩子,会做许多事情,快把自己做过的事情画下来。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四
2、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运用串串排规律而带来的快乐。
课件、彩色笔、操作卡。
出示课件a,观察后提问:你们发现串串排的演员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站成一排,猪小姐穿裙子,朱先生穿衣服。)。
出示课件b,(按照男、女、男、女……站成一排,猪小姐跳,朱先生抖。)。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控制播放课件的次数。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串串排中演员的服装、动作、性别的规律。
1、出示课件a,aa的规律排序卡,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呢(第一层框子里一个大帽子,一个小帽子;第二层里一件衣服,一条裤子)?老师把他们的道具也搬到教室里来了,请你们按照演员们原先排的规律排一排,摆整齐。
2、幼儿第一次操作,师巡回观察并参与交流。
幼儿操作后,集中交流,校对并改错。
3、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已经把演员们的衣服、裤子和帽子按aa的规律整理好了。
4、出示课件b,abb、aabb的规律排序卡,引导幼儿观察。
师:瞧,这是演员们的`道具球和魔术棒,请小朋友来说说他们是怎么排的(一只球、两只绿球;两根长魔术棒,两根短魔术棒)?也请小朋友们帮演员们一起整理吧。
出示操作卡,请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交流。
5、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帮助串串排演员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学会了这么多种串串排的规律。
师:串串排的演员们看了你们的表现很高兴。请我表扬你们一下:棒棒,真棒!棒棒,真棒!咦,原来我们的声音也可以排排队,你们来试试看!幼儿自由想象讨论,教师巡视观察交流。
讨论后提问:你能用什么来串串排,想怎么排?(滴答滴答,呼啦呼啦,叮铃叮铃等)。
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来玩玩排队的游戏。请个别幼儿尝试,集体模仿。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有用声音的,用动作的,来串串排,非常棒。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五
2、浆糊、颜料、挤花袋。
(出示挤花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很特别的作画工具。
1、提问:你在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1、以故事引出:“有趣的脸”
2、提问:什么地方很有趣?
3、如果你是画师,你想画一张怎样的脸?
1、你画了一张怎么样的脸?
2、你还喜欢哪张脸?为什么?
1、感知线条、图案装饰的美,引导幼儿运用裱花的方法来画有趣的脸。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体验活动中带来的乐趣。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六
2、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运用串串排规律而带来的快乐。
课件、彩色笔、操作卡。
(一)出示课件一,幼儿学习发现其中的规律。
出示课件a,观察后提问:你们发现串串排的演员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站成一排,猪小姐穿裙子,朱先生穿衣服。)。
出示课件b,(按照男、女、男、女……站成一排,猪小姐跳,朱先生抖。)。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控制播放课件的次数。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串串排中演员的服装、动作、性别的规律。
(二)出示课件二,幼儿尝试按照规律往下延伸。
1、出示课件a,aa的规律排序卡,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呢(第一层框子里一个大帽子,一个小帽子;第二层里一件衣服,一条裤子)?老师把他们的道具也搬到教室里来了,请你们按照演员们原先排的规律排一排,摆整齐。
2、幼儿第一次操作,师巡回观察并参与交流。
幼儿操作后,集中交流,校对并改错。
3、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已经把演员们的衣服、裤子和帽子按aa的规律整理好了。
4、出示课件b,abb、aabb的规律排序卡,引导幼儿观察。
师:瞧,这是演员们的道具球和魔术棒,请小朋友来说说他们是怎么排的(一只球、两只绿球;两根长魔术棒,两根短魔术棒)?也请小朋友们帮演员们一起整理吧。
出示操作卡,请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交流。
5、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帮助串串排演员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学会了这么多种串串排的规律。
(三)幼儿想象,变化串串排的规律。
师:串串排的演员们看了你们的表现很高兴。请我表扬你们一下:棒棒,真棒!棒棒,真棒!咦,原来我们的声音也可以排排队,你们来试试看!幼儿自由想象讨论,教师巡视观察交流。
讨论后提问:你能用什么来串串排,想怎么排?(滴答滴答,呼啦呼啦,叮铃叮铃等)。
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来玩玩排队的游戏。请个别幼儿尝试,集体模仿。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有用声音的,用动作的,来串串排,非常棒。
(四)看ppt了解生活中串串排的现象。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七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小伙伴们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意。
3.认读重点字词:阳台、知道、名字、架、桥。
挂图、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一、预备活动。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欣赏并理解诗歌。
b、出示挂图,教师朗读诗歌,幼儿倾听。
提问:两个像朋友站在那里?出示大字卡“阳台”幼儿感知。
他们互相认识吗?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认识?幼儿跟念: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你不知道我的名字。在理解中适时出示大字卡“知道、名字’”
想和陌生的'小朋友交朋友怎么办?诗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幼儿模仿诗歌里的动作“招手、笑笑”
重点理解最后一小节《为什么说两个阳台架起了一座朋友桥。
教师播放音带幼儿完整欣赏。
2.幼儿自主阅读,有序取书。
三、体验活动。
1.词汇理解。
教师朗读诗歌,师幼一起用动作表演诗歌,加深对诗歌中词汇的理解。
2.你平时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是怎样玩的?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呢。
四、游戏活动。
看谁找得快。
五、结束活动。
整理物品。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八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亲情的力量。
2、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
3、喜欢阅读图画书。
课件、绘本书。
提问:
1、知道4月5日是什么节吗?
2、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你参加过葬礼吗?参加时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3、当你的亲人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心中有何感觉?
1、介绍小男孩艾斯本。
艾斯本有位非常爱它的爷爷,可有一天爷爷离开了艾斯本,爷爷去了天堂。
2、教师讲述故事。
结合课件播放,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的情感,感受故事的内容。
3、谈话提问:
(1)爷爷离开了艾斯本,艾斯本心中如何?
(2)爷爷几次回到了艾斯本的梦中?他们每次都聊了些什么?
(3)爷爷为什么要回来看艾斯本?他到底忘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愿望?
(4)当爷爷说完再见,为什么艾斯本的爷爷没有再回一下头?
(5)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那么悲伤吗?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爷爷的脸部表情,(慈祥、失落、充满了爱)。
鼓励幼儿不再害怕亲人的.离去。
(2)让幼儿对幽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虽然总有一天亲人会慢慢离开自己,但她不会从我们的心中消失,我们也不能太悲伤,因为他们会去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再次感受亲情的力量,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九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了“布条”作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布条”作为载体来开展,将语言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幼儿围绕布条在联想中大胆表述,在音乐声中大胆进行身体动作创编。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能力、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目标:
1、欣赏布条的不同姿态,感知线条的变化与美丽,对线条进行联想并大胆表述。
2、能记录布条舞动的轨迹,并根据记录进行身体动作创编,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各种布条,勾线笔、记录纸若干,《采茶》音乐。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有过在活动中记录的经验。
(一)教法。
1、活动中我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身体动作创编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师幼间、幼儿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这种学法来获得能力上的提高。
五、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布条,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述。
1、幼儿观察静止不动时的布条,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像什么。
(1)教师让布条处于垂直状态,引导幼儿观察,这像什么?
(2)教师手拿布条的两端,使布条处于水平状态,让幼儿观察、想象。
(3)将布条放成弧形,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这又像什么呢?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舞动布条,感受舞动过程中布条变化出的线条。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图标记录线条,并根据线条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
1、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喜欢的线条。
2、展示、欣赏记录的线条。
4、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
活动目标。
1.学习模仿亚运运动项目的动态,提高身体动作的表现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2.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拼摆自己喜欢的亚运运动项目的动态。
3.激发热爱运动、关注亚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亚运运动项目标志图、纸条造型范例、小魔棒娃娃。
2.橡皮泥、小盘子、插塑、围棋子、废广告纸条、底版、剪刀、糨糊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了解亚运的欲望。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2010年亚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幼:在广州举行。
二、观察图片,模仿运动项目动态。
1.师:(出示图片)这些运动项目你们认识吗?幼:我认识射击,我认识足球,我认识篮球、乒乓球,这是摔跤、游泳,这是举重……2.师:你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请你选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摆一摆造型,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看一看摆得像不像。(幼儿摆造型,教师观察、纠正)。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摆个造型,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运动项目。(有两位小朋友上来分别摆了射箭、举重等造型)你摆得真像,大家一下就猜出来了,下面的小朋友真聪明,都能猜对。4.师:现在老师摆造型,请小朋友用桌上的小魔棒娃娃把老师摆的造型变出来。(全体幼儿用魔棒娃娃折出运动造型)。
5.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小魔棒娃娃摆一摆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造型。(全体幼儿用魔棒娃娃摆自己最喜欢的造型)。
三、交代要求,探索操作材料的方法。
幼:可以用笔画出运动造型、可以用橡皮泥捏出运动造型、可以用纸折……。
1.师:(出示围棋子)看这是什么?怎样用围棋子变出运动造型?可先从哪里开始拼摆?幼:先从头,再到身体,再拼手、脚。
2.师:(出示橡皮泥)这是什么?橡皮泥也可以做出运动造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橡皮泥、小盘子,你们怎样做造型呢?(提醒幼儿,摆好造型后还可以把盘子美化一下,变成一个亚运纪念盘)3.师:(出示插塑)这是什么?动动小脑筋,插塑也可以用来摆造型呢。
幼:运动造型的头怎么折?
师:这是正方形的纸,怎么变成圆形呢?幼:可以剪,可以折。
师:对,可以用折的方法,折掉四个角,看,一个圆形的头就变出来了。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指导重点放在纸条的塑造拼摆上,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小朋友。
五、展示作品,激发关注亚运之情。
1.师:请先做好的小朋友给旁边的好朋友猜一猜,摆的是什么运动项目。
师:大家都猜出来了,说明你摆得很像。你的作品再修改一下就更像了。(每种操作材料选一)。
4.师:今天小朋友用各种材料摆的亚运运动造型漂亮吗?幼:漂亮。
师:那怎么才能让其他班的小朋友、让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能看见呢?老师有个好办法,把它拍下来放到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上,让大家都来关注亚运、支持亚运!你们同意吗?幼:同意。
1.把材料继续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再去尝试别的方法。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长大为国争光。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一
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之一是:“初步培养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
幼儿音乐教育应让幼儿在童年有艺术的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因此幼儿园艺术教学形式和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开发本土化的民间艺术课程是培养儿童艺术发展的良好途径。在我们幼儿园早已开展了开发民间艺术的课题研究,我们结合许多本土化的教学内容,如拨子书、抹布画、西瓜灯节、九彩龙等等丰富了我们的`园本课程。九彩龙是平湖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气势宏伟、造型美观、色彩绚丽、舞姿优美,又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艺术作品,是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很好的教材内容。
活动目标:
1、了解平湖的九彩龙,感受舞龙节奏、动作、造型的艺术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民间艺术和积极参与的情感。
2、初步学习舞九彩龙的基本动作,在鼓声的提示下能协调动作。
活动准备:
1、“平湖九彩龙”的录象。
2、自制“小龙”若干条,“大龙”一条、大鼓一个,小鼓若干,钹,自制“龙珠”一个。
活动过程:
1、你们见过舞龙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舞龙?
2、引入讨论平湖九彩龙。
提问:
1、你看到九彩龙表演时,感觉怎么样?
2、人们是在什么时候舞龙的?
1、幼儿自由舞龙。(师生评价)
2、再次欣赏舞龙录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舞龙时的节奏与动作,再次感受舞龙的艺术美。
3、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创编舞龙动作。
4、根据幼儿的创编情况,出示跑龙、盘龙、甩龙几种舞龙动作的标记。
5、合着节奏看着标记学习舞龙。
1、幼儿自由组合(二人一条小龙,五人一条大龙),进行舞龙表演。
2、带领幼儿舞出活动室,到场上继续舞龙。课前已让幼儿自己去收集有关九彩龙的资料,通过谈话,对幼儿所收集到的知识积累。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二
1、学习用折、揉、撕、搓等方法制作报纸树,并能通过树干、树冠、树枝等的造型变化,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树。
2、学习用浮雕的方法和同伴一起在长条纸上合作制作树林,拓展有关排列、重叠、遮挡等各种布局的经验。
3、通过欣赏、操作表现各种形态的树,感受树的多样性,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1、课件:树和树林的图片。
2、报纸、卡纸、浆糊。
一、观察图片,观察树的造型以及树林的布局方式。
导入语:小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
播放ppt(边放音乐边放ppt)(一个一个的放,最后定格在总图)。
1、师:你看到了什么?(一片美丽的树林)你最喜欢哪一片树林呢?为什么?这些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重点观察,比较树冠和树干的形,)。
2、师:这几幅图的树林有什么不同?(树的品种不一样,树的排列方式不一样)。
(幼儿回答)。
总结:树林里的树可真多啊!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是直直的;有的是弯弯扭扭的;有的树冠圆圆的;有的尖尖的`;树叶一片红、一片绿,密密麻麻,茂盛极了。(这里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总结)。
二、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树和树林。
1、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一棵棵树,引导孩子观察表现的树的特征。
师:你来。(请一位幼儿)这颗树真不错:……的树干,……的树枝。谁也来表现一颗不同样子的树,请一幼儿来表现。
2、小朋友一起表现树林。
师:大家都想来学一学,那么大家都来试试看,我说一二三,大家就变成一棵树,
师(边指边说):这棵树的树干直直的;这棵树有点弯;这棵树的树冠圆圆的;这棵树的树冠尖尖的;这棵树的树枝真漂亮,这颗树的树枝真特别。这儿是一棵小树苗呢。这么多棵美丽的树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片美丽的树林了。
(如果孩子站的位置比较工整,可以再来一次。)。
(幼儿讨论)。
师:要变成密密的树林,有的树在前面,有的树在后面,有的树高一点,有的树矮一点。
师:先现在我说一二三,大家可要站好哟!
(幼儿随口令,评价:这片树林和刚才不一样了,树都靠在一起了,有的树在前,有的树在后,姿势也不一样呢。)。
三、幼儿创作报纸树林。
1、刚才大家用身体表现了树和树林,下面呢,朱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报纸变出一片树林来。
师:怎么变呢?(请小朋友说说看。让幼儿说说。教师操作(变出树干——树枝)让幼儿关注报纸揉捏的方法,树干的表现手法,弯曲的表现方法。)。
(演示树的造型及粘贴过程)。
2、交代操作要求。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也想变一片小树林,待会儿两人一张黑色卡纸,一起合作完成一片小树林,注意要一起商量,想想怎么样去设计你们的小树林。
师:好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开始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提供帮助)。
四、展示并欣赏作品。
(幼儿回答)教师的评价语要围绕树的造型及树林的布局来评价。
师:我们把这片树林带给班上其他小朋友去欣赏吧。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三
1、幼儿学习用装饰、拼搭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家。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纸盒外形想象装饰。
:用装饰、拼搭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家。
收集大小、形状各异的废旧纸盒若干。
提供一些进行装饰用的辅助材料,如双面胶、剪刀、透明胶带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包装也越来越显得美观、精致,深受顾客的喜欢,如化装盒、食品盒、酸奶盒等,既有实用价值,又可供欣赏和游戏,常常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因此,我选择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废旧纸盒设计了本次活动“家”。通过收集大小、形状各异的废旧纸盒,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拼搭“家”的表现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让幼儿根据纸盒的形状变化想象出形态各异的'“家”的外形。这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创设了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运用个别设计——鼓励合作拼搭出想象中的内容。既有发散又有集中,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引起兴趣——展开想象——各别创作——合作拼搭、交流介绍——分享快乐
(一)通过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幼儿在配乐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中玩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1、交流讨论,想象设计。
2、观察外形,大胆想象。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纸盒)这些都是你们最近收集的废旧纸盒,现在请你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方;有的绿、有的红……)
它们的样子像什么呢?(幼儿根据纸盒外形发散想象)
(二)个别创作,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根据想象大胆地利用废旧纸盒的造型加工、粘贴或适当添加其它材料,剪贴一些细节,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
2、支持与帮助。根据能力差异对纸盒的造型自由想象、设计。
(三)合作拼搭,体验成功。
1、与同伴一起交流、介绍自己设计的“家”。
2、鼓励幼儿将自己设计的“家”合作拼摆成“幸福家园”。
3、请老师一起参观作品,向老师介绍设计的“幸福家园”。
(四)分享快乐,结束活动。
邀请老师去“幸福家园”做客。(与老师同伴一起手拉手围着“幸福家园”边拍手边唱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附歌词:
我爱我的爸爸,也爱我的妈妈,爸爸妈妈都爱我,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四
1、在欣赏贺卡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新年即将到来的欢乐气氛。
2、初步了解贺卡的种类和功能。
3、愿意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贺卡。
1、小猴明明布偶一个。
2、幼儿制作贺卡的材料:毛线、红、黄、蓝等各色颜料、油画棒、胶水、卡纸、彩纸、剪刀、吸管、白纸等。
一、导入课题:
二、欣赏贺卡:
1.了解贺卡的种类:
孩子们,你见过的贺卡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
2.为贺卡分类。
根据形状、材料、内容、图案不同进行分类。
3.了解贺卡的演变:
树叶贺卡—纸贺卡—电子贺卡。(幼儿根据贺卡的不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贺卡的种类。)。
三、制作贺卡: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认识不同的制作材料。
2.把幼儿分成四组,制作贺卡.
(1)为第一组幼儿提供了颜料、油画棒,引导孩子感受两种材料的结合绘画。
(2)为第二组提供了颜料,尝试上色后对着,学习基础拓印技法。
(3)为第三组提供了颜料、吸管,尝试吹点技法。
(4)为第四组提供了色卡纸、毛线、彩纸、剪刀、胶水,练习剪贴技能。
四、展示贺卡:
孩子们,贺卡做好了,请互相说一说,你的贺卡是用那些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制作的?
小朋友可真能干,制作的贺卡真好看,现在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贺卡送给他,并说一句祝福的话,你的好朋友一定会很开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搜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制作贺卡。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五
1、感受和理解歌曲,体验两个家的幸福和温暖。
2、学唱歌曲,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爱家、爱国、爱园、爱爸爸妈妈、爱教师的情感。
1、收集幼儿的全家福、幼儿与老师一起活动的照片,布置成"两个家"的照片展。
2、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1、播放歌曲,幼儿观看"两个家"的照片展,在自然的氛围中感受歌曲。
2、幼儿说一说两个家。教师提问:两个家里都有谁?妈妈和老师的相同点在哪里?
3、幼儿学唱歌曲〈我有两个家〉。
(1)教师范唱,唱完后请幼儿说出歌曲内容,教师将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2)幼儿随音乐节奏学念歌词。
(3)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演唱时注意倾听间奏,做好衔接。
4、引导幼儿探索歌曲前后部分不同的表现手法。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这首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教师提问:你有两个家,心里感觉怎样?你可以怎样唱这部分歌词?(连贯、抒情)。你要把高兴的事告诉别人,应该怎样唱这部分歌词?(跳跃、欢快)。
(2)让幼儿尝试用讨论后的唱法演唱着首歌。先集体唱,再请几名幼儿唱,听完后大家进行评价,说说哪里唱得好,再一起试一试。
5、学习领唱、齐唱(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领唱、齐唱,共同选择几种合适的唱法。可以选择以下领唱、齐唱的方法:前四句的"告诉小鸟------"领唱(可请一人或两人领唱,也可请四人,每人唱一句),从"我有两个家"开始齐唱到结束;或前八句领唱,从"一个家有老师------"开始齐唱到结束。
(2)教师指挥幼儿用选定的方法一一进行练唱,也可以请幼儿尝试进行指挥。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六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让孩子初步了解基本知识,能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结合现在孩子学乐器热,特设计此活动。希望以点带面,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体验乐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3.初步感知民族音乐,萌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1.《紫竹调》录音(独奏与合奏)。
2.古筝一架。
3.图片四幅:高楼大厦热闹的马路江南田园风光江南水乡秀丽景色。
4,录像(1)热闹的街口(2)江南美景、(3)合奏《紫竹调》。
1.欣赏民乐《紫竹调》。
幼儿可以闭着眼睛欣赏。
2.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概念。
(1)“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古筝)。
“它是由古筝单独演奏的'曲子,我们叫它古筝独奏曲。”
(2)出示古筝,了解它的简单知识。
“有谁知道古筝是哪个国家的乐器?”
(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3)熟悉古筝音色。
“古筝的音色特别好听,现在,你可以过来弹一弹,听听它发出的声音。”
(4)“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知道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什么音乐?”民族音乐简称民乐,“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民乐《紫竹调》。”
3.欣赏乐曲第二遍(老师弹)。
(1)提问:你听了感觉怎样?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缓慢、优美的乐曲。
2)出示四幅图,教师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这四幅图中,有二幅表现的就是乐曲的内容,请你再次欣赏,然后把这二幅图选出来。”
4.欣赏乐曲第三遍。
(1)自由讨论。
(2)幼儿回答。
(3)“接着请你边听音乐边来看两段录像,看看到底适合什么内容。”
提问:这下你知道了吗?再次肯定录像与图片内容。
教师小结:民乐《紫竹调》优美动听,正是描绘了江南乡村秀丽的景色,给人—种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觉。
5.欣赏合奏曲《紫竹调》。
现在请大家欣赏合奏曲《紫竹调》,你可以学一学各种乐器的演奏,也可以轻轻地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来表现。”放录像配音乐“民间音乐中还有很多好听的乐曲,我们下次再来欣赏好不好?”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七
1、认识鹅卵石,了解其特点。
2、培养幼儿大胆运用多元化、夸张的表现手法,学习在石头上作画。
3、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本事,鼓励儿童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4、经过教学,使儿童不断地观察和想象,并运用多方面的尝试和组合,提高孩子创造新形象的本事。
幼儿能够大胆想象,并能在鹅卵石上作画。
难点:擅于运用多种辅助材料进行创作。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鹅卵石。
2、石头画作品。
3、各色颜料、各色彩纸、橡皮泥、双面胶、幼儿用剪刀、棉签、排笔、抹布等。
(一)、启发引导(激发创意)。
1、教师课前将教室布置成幼儿在江边玩耍的环境。幼儿进入环境后自由玩耍,感受石头。(配音乐)。
2、教师出示石头画作品,让幼儿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课件展示)。
(二)、要点辅导(构思创意)。
1、欣赏作品,启发想象,讨论思考方法。
(1)、选择鹅卵石启发幼儿想象,利用鹅卵石的大小、形状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
每位幼儿挑选一块喜欢的石头,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它的形状像什么,能够变成什么?
(2)、幼儿讨论,确定你根据卵石的形状要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鼓励幼儿别出心裁和与众不一样,加强幼儿的观察和联想。
2、选择材料,构思作品。
幼儿根据自我选择的鹅卵石,挑选需要的材料,同伴间合作交流,既鼓励幼儿独立创作,也可充分发挥想象,用比较多元化的手法或比较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形象,也可借助辅助材料做好作画前的准备。
(三)、创作体验(展现创意)。
1、幼儿可独自创作,也可和小伙伴一齐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
3,、提醒幼儿在作画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四)、探索玩法(感受创意)。
1、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向伙伴们做介绍,让大家一齐欣赏,学习玩法。
2、大家一齐玩耍。
大班艺术教案风筝篇十八
通过学习采茶的音乐律动,让幼儿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音乐、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1.江南人民采茶图片,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采茶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采茶动作。
2.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基本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幼儿练习,教师清唱。
3.幼儿随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表演
附:曲谱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