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统计学论文选题(汇总8篇)

统计学论文选题(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9 07:39:02
统计学论文选题(汇总8篇)
时间:2024-01-09 07:39:02     小编:JQ文豪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一

考试是大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教学水平,评价教学效果。传统的考试多为单一的闭卷笔试考试模式,内容过于书本化,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医学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不仅有理论讲授,还有统计软件的操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适应医学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统计学考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1.考试模式过于格式化、理论化、单一化和结果化,无法客观、全面和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将导致学生普遍形成“平时玩、考前看、考后丢”的规律。因此,传统的考试模式将滋长投机心理和浮躁学风,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考试内容片面化,难以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考试基本是考核学生“划范围、圈重点”的识记力,考试成绩有很大的机会性与偶然性。这种考试既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也不能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易于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考试不具备公正性与科学性,难以实现考教分离。传统考试模式从出题、监考、阅卷、统计到登录成绩,均由任课教师完成,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试题选择的随意性大,仅凭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评价试卷的难易程度。阅卷时也难以避免人情分现象。

4.考试后信息反馈能力较弱。考试后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也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分析结果主要是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传统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环境下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及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二、基于asp技术“三级三分”制式考试模式的设计。

1.考试内容的构成。试题库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基本知识(elementaryknowledge,e分,60%)、拓展知识(prolongationknowledge,p分,20%)和创新知识(innovationknowledge,i分,20%)。其中e分(均为客观题)和p分(均为主观题)为开放式题库,分别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本知识考试必须达到合格,在计算机考试中完成。由asp自动识别系统预约考生后从题库自动提取10个选择题/章,每一题答题时间为20秒钟,正确率必须达到80%以上,其相应章节或系统即可记合格(60分)。拓展知识考试按实际记分,由asp系统从题库自动提取2个主观题/大类(或系统),每题按10分计算,每一题答题时间为3分钟,并由计算机识别考生后自动提供一张带二维码的拓展知识考试的答题纸,学生答题后通过扫描直接存入系统提供给老师阅卷,只按百分比评分(不得超过95%),计算机可根据其计算出实际得分计入总分。创新知识考试按实际记分,由计算机识别考生后,自行提供带有二维码创新知识分答题纸,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解答题目或发表观点,答题后放进扫描系统,每个项目按10分计算,只按百分比评分(不得超过95%),计算机可根据其计算出实际得分计入总分。为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对于申请获得相关拓展项目、创新项目或者获奖者,可按相应比例计入创新知识分。

2.考试难易程度的设置。将医学统计学考试难度划分为三个级别,即i级(低难度)、ii级(中等难度)、iii级(高难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方向、不同学习层次设置考试级别。学生可在规定考试级别上,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高于规定级别的考试,但不能选择低于规定级别的考试。i级题库为100%低难度题目构成;ii级题库为30%低难度题目和70%中等难度题目构成;iii级题库为10%低难度题目、20%中等难度题目和70%高难度题目构成。例如,临床、中药学和中医学本科必选iii级,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学、检验学本科必选ii级,其他专科选i级。不同专业考试级别设置如下表。

3.考试类型的选择。考试类型包括章考、类考和会考三种类型。章考指分章节考试,由任课教师授完相应章节后,24小时内授权准考章节或由计算机按课程表自动在正常授课时间后,24小时内自动完成考试授权。若有调课、停课等课程变动情况,由教师按调课申请重新设置考试时间。类考是根据知识结构,将多个同类章节分成几大类进行考试。如:绪论、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等。会考是整个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考试。学习结束后,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考试类型,并通过asp考试预约系统预约考试时间。

4.考试题型的设置。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的题型为10个选择题,包括8个单选,2个多选,正确6个单选和1个多选,即可合格。拓展考试内容的题型为简答题(4个)和计算分析题(2个)。

5.考试成绩的评阅。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阅卷。主观题由任课教师在登录界面登录后,确认信息无误后开始阅卷。考试流程图如下。

该考试模式具有多样化、灵活化、过程化、常态化及章节化特性,使得出卷、印卷、监考、阅卷、统计、归档等多个环节化繁为简,大大降低了考试成本,优化了考试模式。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平时轻松学习,轻松掌握,轻松考试;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课堂要听、平时要看、考后要学”的习惯,消除投机心理;能真正实行考教分离,考试公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既能科学地考核出学生基本知识的全面性,又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约了考试成本,并且可以考核出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创新思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基于asp技术“三级三分”制式考试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二

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教学研究对象,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了解、资料查询、阅读、思考、研究、探讨、交流和听讲,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收集和辨析有效数据,系统地分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进行交流、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问题的设定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真正当成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模式。在摸索和探究中不断前行,从而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并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统计学原理课属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构建学生基本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尤为重要。然而该课程内容较多,包括了统计工作过程、综合指标体系、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调查推断、统计预测等多项内容。每一项内容均由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方法构成。知识点较多且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尤其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卖力地讲,拼命地试图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却始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是“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鉴于此,我们结合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非统计类专业特点,在我校四个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逐步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把教学的主体定位到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潜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把教学课堂变成探究讨论场所,让传统的教学活动重新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思维涟漪,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实施环节。

1问题选取。

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定位,同时又要结合非统计专业的现有实际,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定位,选择难易适中且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做到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稳步推进,慢慢形成学生的探究思维定式。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初期阶段,应选取单一的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问题。最好是能够当堂形成结论且给学生较深的印象。随着探究问题的不断深入,结合教学大纲,问题的.选取进一步深化,逐步设置有一定探究压力但系统性不强并限定探究学习难度的问题。此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抽样标准实施抽样,让各抽样小组分别观察其组内的方差水平。在此基础上一旦实施整群抽样,则误差水平可能的变动趋向。也可以就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别去对应会计课程的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以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连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等到学生逐步适应探究式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系统的、需要学生分组分任务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任务。

2布置问题。

将选取的问题布置给各个小组。小组根据问题的大小与多寡,通常5~6人为一个小组。对于较单一的问题,可以多分几个组,各组的问题不强调其唯一性,可以重复,以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完成质量。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数量和工作任务情况,先确定各组组长(初期组长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统一指定,但随着探究活动的逐步开展,组长应鼓励个人报名或学生推荐),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侧重和个人喜好选择小组成员。每一个小组承担不同的探究任务。但无论问题难易程度如何,都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分担不同的探究任务,不允许有学生轮空,也禁止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包大揽(但不排除必要的协作)。

3迅速完成组内分工。

各组领取任务后,在较短时间内由组长在本组内根据个人的特长确定组内分工(3~5分钟即可)。制定抽样方案、实施抽样、搜集整理数据、查阅资料、分析推断、撰写报告等。对于具有共性并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独自完成,不因分工而隔断知识体系。

4收集分工情况,据此串讲知识点,引导学生的工作方向。

教师可收集各组分工情况的书面结果,根据分工结果分别讲授各方面、各环节涉及的知识内容。讲解应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可以打破书本固有的知识点顺序。告诉学生在各自的工作中可能涉猎的知识内容,资料查找的方向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要用到的方法。说到统计指数,涉及同度量因素,就涉及了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问题,涉及派氏、拉氏指数的选取,常用的cpi确定方法同样会牵扯到基期的选择、权数的确定。因而鼓励学生去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思索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拉氏、派氏指数分别代表了哪一种思维定势和探究趋向?指数体系的确立基于什么考量和出发点?指数体系的确立和因素分析的实际意义在哪里?等等。这种串讲,既为学生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又告知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5文献检索,初步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依据各自工作任务,分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报纸杂志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持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资料文献的查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很可能在探究初期只是查阅了和问题直接相关的表象资料,而忽略了深层探究所需数据的收集,结果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

6集中讨论,相互激励,深入探究。

各小组成员在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初步意见后,可及时组织大家集中讨论。每个人均可阐述自己观点,对所选用数据资料的可信度,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等,听取他人意见。讨论过程中可有效实施相互的智力激励,迸发出灵感火花,为进一步发现深层次问题,探究和解决深层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7课堂交流、汇报。

学生在组内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各自完成分工任务。形成统一意见后,应将成果制作成ppt文档。在规定时间内由教师组织集中进行课堂交流、汇报。由各组主讲人通过ppt演示本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允许组内其他成员加以补充完善。

8教师讲评。

根据各组汇报结果,教师要进行及时讲评。既要对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对其在方法、思路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指导学生及时转换思路,回归正确的探究方向。探究式教学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和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极易形成学生“钻进去、出不来”。问题的叠加效应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究热情,或导致“不可知论”。教师的及时讲评和肯定,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归探究学习正途的指南针。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活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从表面看是把探究学习的主体转化为学生,但实质上绳子的另一端是教师。教师的备课、引导、启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备课任务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应该得到加强。从问题的选取设定到最后的验收讲评,教学的主线仍然紧握在教师手中。哪些问题可以选来作为探究目标,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实施分组讨论、协作完成,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把控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并择机走向生产实践一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始终站在学术发展前沿。

2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启发。

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初期,由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适应,会因各小组组织不力,学生无从下手,不了解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而产生畏惧情绪。因而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为学生指明工作的方向并及时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利用常规教学课堂平台,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相应沟通平台或手机飞信、微信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将学生引导到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氛围。

3探究式教学仍需要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加以配合。

对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很难将之归为探究式问题。加之学生在接收一门新的课程知识时往往出现短暂的不适应。因而教师仍要利用讲堂这一平台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着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列举实例,多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和欲望。进而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教学的自然过渡。

4探究式教学课后占用时间较多,容易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要合理安排探究式教学内容。挑选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内容作为选题,并适度调整教材体系中的相关章节。做到教学有重点、探究有实效。把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交给学生自我消化,或由教师使用传统方式串讲带过,把核心知识且具有探究的条件和意义的章节认真组织学生探究学习。避免全面开花、拘于形式,结果造成学生到最后劳神费力、难有所获。

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较多,结构复杂且难懂。但却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先弄清楚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对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问题的选取、节奏的把控、效果的评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欲使探究式教学能够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而非只是“标新立异”,则需要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三

春华秋实,寒暑三易,仿佛不经意间,我的读硕生涯就要结束了。

三年来,给我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令我感动的时刻数不胜数,岁月的脚步依然匆匆,我会把每一份关怀,每一份勉励都铭记、珍藏,把它们当作我生命河流中那朵最晶莹的浪花,记忆宝库中那颗最灿烂的珍珠。

三年来,我在书籍的海洋中愉快的畅游,在知识的高峰上且唱且吟,几载寒窗苦读教会了我许多,也使我坚定了继续沿学术道路走下去的决心。

如果说这三年的学习有什么稍微值得拿出来的成果的话,我希望是这篇投入了我不少精力的毕业论文。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刘**教授。

三年前是老师将当时学术上懵懂无知的我引入了国际**学科的巍峨殿堂,三年来同样是老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自强奋斗的人生哲学,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是我今后生活工作中永远的榜样,是防止我学习上迷失方向的指路航标。

此时此刻,老师日常对我的关怀帮助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令我如沐春风,倍感温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恩深厚,不敢言报,唯有今后以百倍热情工作、学习,力争有所建树,以报师恩于万一。

**大学**学院国际**系是我三年来学术上的精神家园,这里活跃的学术交流,前沿的思辨研讨常常使我流连忘返,沉浸其中。

尤其要感谢王**教授、刘**教授、黄**教授和许*教授,几位老师言传身教,道德文章并重,更是在本文的开题、预审中给我许多可贵的指点和有益的启发。

我的周围是一群有志青年,他们终日沉湎于学术,偶尔也青梅煮酒,纵论天下。

感谢你们,我的兄弟姐妹!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每一次选择的全力支持,使我得以按照自己既定的人生航线前进。

三年短暂,未来漫长,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奋勇前行……。

论文结束在即,以下是我最后写的致谢词:。

几经彷徨求索,论文终于得以完成。

回顾自己将近二十载漫漫求学路,记忆里充满的是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快乐相伴,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潘国荣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从我进入同济大学读研深造伊始,潘老师就对我严格要求,并帮助我开展顶管智能导向的研究课题,从程序开发、系统调试、工地实践一直到论文完成,每一步的进行都离不开潘老师的精心指导与亲切关怀。

尤其是在江苏镇江工地系统维护的半年里,潘老师多次赶赴现场指导,并且经常关心工程进展情况以及我在工地的生活情况,可谓无微不至。

潘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务实忘我的工作作风、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王卫安老师、鲍峰老师、程晓军老师、王解先老师、王穗辉老师、王建梅、徐争农和徒益明等测量系的其他各位老师,将近三载教诲,师恩难忘,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各位老师给了我无价的知识和真诚的关爱,让我见识了测绘科学研究领域的精华。

感谢上海基础公司研究所的丁东强和钱美刚两位队长对系统在江苏丹阳取水工程中顺利应用的支持,以及卫冠国师傅、赵卫师傅以及其他工地测量组的兄弟们。

在长达半年的系统维护期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你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工地里的生活很苦,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大家的合作努力下很多困难都我们一一克服,和你们在一起工作的期间真得很愉快。

感谢业已毕业的博士师兄谷川,硕士师兄陈晓龙和我的同门赵鹏飞、范祖贵,以及师弟孔宁、王智、张鹏、李怀峰和小师妹雷婉南。

在论文的准备期间,是你们对论文给予进行理论性的指导,是你们多次关心论文完成进度,是你们与我一起不厌其烦地调试程序、系统测试,是你们时时刻刻支持着我能顺利完成论文。

将近三年来,土木大楼b614教研室里认真的科研氛围以及快乐的学习气氛让我深深怀念不忍毕业离去。

感谢20xx级测量系研究生班的全体同学们,读研期间能和大家朝夕相处真的是一件十分愉快开心的事情。

学习之余我们会一起篮球、一起足球、一起春游以及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因为你们我在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期间充满了欢乐和笑声,是你们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

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卓杰、汪黎栋和张俊杰。

无论是在沪东校区还是彰武校区,你们兄长般的关怀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远在他乡求学之余生活依然能够丰富多彩。

还要感谢我的好友王进锋、贺鹏、孙伟伟等在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鼓励与关怀,谢谢你们。

求学多年,即将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之时,最最需要感谢是我的亲人,感谢你们的无时无刻不在的鼓励和支持,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感谢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和专家们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开拓了思路。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一年多来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任远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感谢任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对我所付出的一切心血。

两年前,我从一个门外汉,在任老师潜心的教导下,成为一个热衷于中国纪录片的内里人。

任老师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并让我为之动容,他老人家让我觉得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会时刻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他老人家年逾古稀,但身上时刻焕发的活力和热情让我觉得他是那样的幽默、和蔼可亲,每周我最喜欢的就是跟他老人家在南食堂一起吃一顿韭菜陷儿饺子--感觉像一家人,亲手为他端一碗汤或者倒一杯水,就让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

谢谢任老师!希望他老人家与师母能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还要感谢让我深入纪录片制作一线的段鸣镝老师。

尽管我之前有在电视台的工作经验,但纪录片制作对我而言还是一片很新鲜的领域,尤其是大制作的精品节目。

段老师让我带领摄像和助理独闯三峡,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一个新人莫大的鼓励,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深深折服。

纪录片《灵渠》的最终完成,不仅是一段回忆,更是我成长的见证。

此外,还要感谢著名导演廖烨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问题的全新视角。

感谢电视系王晓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朱羽君、叶凤英、高晓红、赵淑萍、张雅欣、任金州、何苏六等老师对我学业的教诲,感谢电视系张龙老师对我的关心。

感谢我的师姐05电新硕士李奇,谢谢她对我无私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凌岚同学。

感谢在这两年中陪我一起走过的06电视新闻的所有同学,感谢:秀龙、陈申、金铭、涵方、一楠、郭杨、林凯、大伟、老贺、晓宇、晓栋、范老师、勇老师、姜泓等等,感谢所有认识的好同学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是我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感谢他们为我所付出一辈子的辛劳,感谢我的妹妹,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

感谢苏醒,感谢她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硕士论文三易其稿,自去年初秋始已经半年之久,终于在今天得以停笔,当然,关于本文主题所涉及的刑法中结果归责之研究,仍将成为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甚至以后的科研生涯中持续关注的话题。

坦率而不倦的对话,是让学术幼苗欣欣向荣的春风煦日,作为一个在老师们看来具备学术潜质的“小小幼苗”,我对于中外刑法学所涉的各种话题乐此不疲,更是出于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对于刑法学中的艰深话题、妄图凭着那浅薄的学识也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甚至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与其说,这篇将近四万字的硕士论文又是自己一次大胆的学术尝试,不如说它是对自己三年来养成不断质疑和反思习惯的集中体现。

曾记得,当客观归责理论初入眼帘、让我为之费解、又为之着迷之时,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刑法理论的独特魅力,它并非是悬在理想世界的“空中楼阁”,而毋宁是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思想结晶。

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穿梭与思考,让我在硕士的三年里逐渐成熟起来,这一过程显得漫长而艰辛,时而枯燥、时而兴奋,那无数个奋笔疾书的夜晚成为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那一次次参与中外刑法研讨会的经历,也让我置身其中、愈发地体味到作为刑法研究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虽然刑法学大多关注到社会极为阴暗的一面,但它触及到人性的深处,拷问着人们的良知,围绕着“人”与“社会”不断地做出关于正义与善恶的思考——我深以为这样的思考对于成为一个拥有健全品格的人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感谢自己选择了刑法专业,一如既往地由衷热爱着这门学科,锲而不舍地探索者其中的奥秘与神奇。

能够心无旁骛的待在这象牙塔里,说到底还是依赖父母多年来无私的养育和支持。

儿时父亲的严厉与苛刻,早已化作长大后的一番毅力、让我能够忍受孤独和寂寞、无视喧闹与繁华,母亲的温润与慈爱使她成为我的知心友人,可以敞开心扉、无话不谈。

一通通长途电话,是父母的嘘寒问暖,是不断叮嘱我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时常鼓励我相信自己、放手一搏。

如今,在京求学已近七年之久,先谨以这份答卷献给父母,让他们对于一个涉世不深却乐观开朗的儿子感到一份欣慰和放心。

在这三年里,导师张凌教授无疑对于我的学术生涯最为关心。

在研一时我曾向他表达了想要出国学习的愿望,他肯定我的想法后立即与母校日本早稻田大学取得了联系,并询问我是否愿意师从石川正兴教授研究刑事政策学,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一方案实可成行,却因为我的日语未过一级而中途搁浅。

后来我成功申请了留学瑞典的国家公派项目,他在一次餐会上亲自为我送别、祝我在国外学有所成。

老师作为刑法学的前辈人物,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宽广的学术视野、丰富的社会阅历每每让我耳濡目染,受益匪浅,而对于我个人的学术发展,他总是告诫我时刻不忘打好外语基础,只有一流的外语水平才可能真正地助力学术道路上的发展;对于我撰写学术论文的不拘一格,他并不以老一辈的视角提出批评,而更多的是鼓励与认可。

能入“张门”是人生之幸事,老师的平易近人、笑口常开让这个小家庭其乐融融,也影响着每一个同门学生的性格与成长。

为人所不知的是,这三年也是我在另一个园子里度过的美好三年,而未来的四年我正要在这园子里继续自己的学术与生活。

与清华园最初的邂逅是在研一下学期某个夏日的午后,我踩着单车穿梭在草坪之间、匆匆地赶往第三教学楼劳东燕教授的刑法分论课堂,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的学术气息,在劳老师的.课堂里尽显无遗。

那时的我,在德日刑法学上几乎是一张白纸,甚至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我仍不时担心自己的基础理论之薄弱。

而和蔼可亲的劳老师却待我如自己的学生,三年里从未拒绝过我的各种提问和帮助修改论文的请求,对于我初入刑法学研究领域的注意事项给予了不断的提示和教诲。

每当第六教学楼下课的铃声响后,我总是紧追者老师想多听一会她对一些问题的独到见解,老师从来都是娓娓道来、耐心讲解。

也许是自己这一份坚持和热爱,也意外地让我成为了她的第一个博士生,这是我从未奢望过的事,但如今只有继续努力才能不辜负导师的期望。

三年里,各位同仁好友也一直关心、支持者我的学习与生活。

尤其是这篇硕士论文的写作,得到了身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张袁师姐、郑童师姐、波恩大学的蔡仙师姐、图宾根大学的发小俞宽在德文学术资料上的大力支持,他们不惜牺牲宝贵的时间为我手动扫描写作需要的德语论文和书籍,使我能够在千里之外一睹德意志刑法学的风采、在结果归责问题的分析上得以进行深入的论证。

感谢一同在身边为刑法研究而努力的同窗符天祺同学、张忆然同学、尚聪同学、冯志远同学、陈竞之师妹、张航师妹、段蓓师妹和史蔚师妹,与你们一起度过的那些欢声笑语的日子、那些畅聊学术与人生的时光,是一段难忘的美好光阴。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挚友勋勋,他是那最初的学术激励,也是我未来一直要学习的榜样。

感谢我的室友朱远检察官、刘琛检察官,为我这个不懂事的小弟创造了绝好的学习环境,包容我的无知和任性,也为我做人做事树立了楷模。

最后,一定不忘感激我的女友刘宝芬为我所作的点点滴滴。

在这样一个处处讲究“现实”的年代里,她选择与我一起了走过青春最美好的五年时光,从重庆——北京三年的千里相隔,到一同为了考研而默默藏起互相的思念,如今她已走入工作岗位、而我仍然身处校园之中;曾经,她为我坐了25个小时的火车而感动不已,站在那重庆北站的广场上愣愣的看着我笑,曾经,她也是一枚学霸,为了能来北京与我相聚,每天6点不到就与图书馆的排队同学争抢着占座,而如今,她精心打点者我的课余生活,不时照顾着我的内心感受,给我带来阳光的心情和温馨的时刻。

唯有珍惜,才能不负此心。

此文已出,却未完待续。

但愿能够继续做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四

统计学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物业管理是一种经营型的管理服务,是融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在服务中完善经营与管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统计亦是物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物业管理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大组成部分。统计的目的是探索、认识和掌握客观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统计工作,运用专门的手段,全面,完整的记录,探索,认识和掌握客观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促进和拓展物业管理的内涵,使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文将根据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物业管理实质工作和实际物业管理工作经验,对统计学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加以探讨。借此提高和推广统计在物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统计和物业管理统计统计既是动词又是一个名词,既是人们的一项活动又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描述。在物业管理中,就是要通过日常物业管理人员对经营,服务,管理中的大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计算,直观的表现出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用以提高和完善物业管理工作的细节。分析对比后用以指导实践工作。在物业管理统计中,因物业管理的范围相当广泛,工作性质多元化,所以它的研究对象也是包罗万象。涉及了从经营,服务到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对这些日常工作或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揭示物业管理的本质和其规律性。从物业接管,验收开始,统计活动就渗透到每一项物业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才能通过对数据特征和数据关系的研究,为正常物业管理活动提供有效,可靠的佐证。同时,通过准确、及时、全面的搜集,以及整理和分析各方面的统计资料,掌握各项工作活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还可制订出正确的工作应对策略和发展工作计划。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如此循环往复,物业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

2.统计学应用在房地产。

社会经济的运行表现为两种状态,即均衡运行和非均衡运行。经济学上的均衡通常指瓦尔拉斯均衡,其基本假设是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如果市场完善,市场信息是完备的、通畅的,价格灵敏,价格随供求变化而调整,那么市场上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必然相等,社会经济中的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都不会存在,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经济中很难实现。而非均衡是指不存在完善的市场,不存在灵敏的价格体系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均衡,经济学上的非均衡通常指非瓦尔拉斯均衡,它以更为一般的假设为前提,展开对社会经济的研究,因此研究更具现实性。非均衡计量经济学是在非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为运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非均衡状态在房地产市场更为突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来始终没有逃出供求总量非均衡的现实。我国房地产市场本身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非均衡问题突出,而且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稳定,应此仅拘泥于一般均衡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不完善的,必须尝试运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需要指出的是非均衡理论和均衡理论并非对立体,应将两个理论联合起来,均衡是经济运行的目标,非均衡分析是实现均衡目标的有利手段。

根据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对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进行确定,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不仅表现为供求总量的非均衡问题,还表现在市场结构和体系方面;结合统计年鉴的分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设定,明确模型的有关变量,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得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模拟的最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机制出现了暂时性的失灵,根据非均衡理论,市场调节由价格调节和数量调节共同进行,因此当前的调节主体只能是数量调节,也就是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十分重要。通过对结构性非均衡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就单一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各种房地产产品、市场的层次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衡,所以在宏观调控时应做到细分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维持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稳定运行。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控制供给,尤其控制非住宅产品的供给。那么在宏观调控时究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度,才会使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朝均衡的方向逼近呢?根据模型测算的非均衡度这个指标为我们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基础,结合宏观调控警戒线模型,可以为确定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方面应采取直接调控的方法,即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而我国房地产管理的一些政策和法规为这种类型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当数量调节占主体地位时,政府充当数量调节的主体是注定的事情。

3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运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操作,发现我国均衡理论对于暴露市场运行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它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控制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五

1.1课程分布不够密切。

高校为统计学科目安排的课程时数较少,一周之内学生们只能上几节统计学课,又缺少平时的实践训练及即时复习,导致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无法进行巩固,简单的统计基础没有打成,自然而然,统计学的教育缺乏了相应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统计学与概率论的知识联系密切,可谓唇亡齿寒,某些高校并没有对此专业开通概率论课程教育,这使得单一的统计学教育缺乏概率的理论性与计算性支撑,无法被学生简单理解[1]。所以,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听不懂”现象时常发生。

1.2缺乏多角度教学方法。

现今各高校的统计学教育只专注于课堂教育,就是所谓的教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死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单一无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方式缺乏实际性,不能带动起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只能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例如在讲授回归分析的相关内容时,如果把重点放在介绍回归系数的计算公式,而忽略了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统计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自然有其实践的意义。现今的教学方式不仅约束了学生们对于统计学实践操作的思考分析,而且局限了统计学的发展方向。

1.3统计教学与科技的发展链接不上。

随着中国科技不断壮大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统计学技术依然停滞不前,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在计算机技术中,统计软件数不胜数,运用到教学的标准计算机软件也是应该有的,但是在众多高校中,统计学原始教学配备着计算机软件教学的形式少之又少,就无法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的统计教育[2]。即使某些学校能够拥有足够的创新勘察力,开展了此类教学,但是想法是好的,行动总是差了一步,即教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强调力度不足,导致学生们不够重视,使好好地发展方案付之东流。

2.1改革教学模式,多重教学。

改革教学模式,高校在统计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一改以往教学的单一性,在教授授课的时候可以配备计算机教学,上半节课进行理论教育,下半节课带领学生开始计算机实践操作,并且时时进行机上小考,以增强他们对于此类教育的重视程度;统计学在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教授可以运用这种多媒体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少去了书写各种公式计算步骤的过程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教师劳动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更形象的表现出图表所代表的含义,更直观,更方便被学生理解,从而达成了多重教学的目的。

2.2开展实践教学。

统计学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如果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了开展课程的意义。教授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讲解,即案例分析,将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案件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使其对于实践统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至于案件发生的时候手忙脚乱,同时舍弃古板的教学手段更容易使学生们理解并产生兴趣,也会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统计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知识,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学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们不仅需要课内的实践,还应该走出校园进行户外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个统计案件开展一个统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去实践并开展活动,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加深了此类统计知识在他们脑中的印象。

2.3完善考核方式。

虽然统计学考试不能全面证实学生的听课效果,但却在大方面上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于统计学的掌握情况,所以考试还是必不可免的,不过老旧的考试内容是不可靠的,答案单一,内容枯燥一成不变,无法达到测试目的。这时新型的考试模式需要被启动开来,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3]。这会极大的加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改过去的无精打采,时时刻刻都对统计学充满兴趣。

3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切勿急躁。

无论考核改革还是实践教学都是急不来的事情,这需要长时间的试探操作与修正,千万不要因为达不成效果,贸然急进,统计学的教育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的,只有走稳了上一步才能安心的进行下一步计划,如果不计后果苍蝇般乱撞,只会白白浪费了多时的准备;高校的领导班子也千万不可以因为老师的不理解,学生的不支持颓然放弃,改革就应敢于去面对各方面的争议,因此坚持下去,相信不久人们就会意识到它的好处,对改革的赞美声经久不绝。

3.2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现今高校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所以当本校的改革教育方式既定下来后绝不要只是不断地宣传,而不进行实际的行动,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这是不被提倡的。过度的宣传只会使学校的教育学习氛围越来越稀薄。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对学校进行实践改善,才会让学生的学习交流充满活力生机。所以既然改革方案已经被确认下来,就去实践吧,不要怕失败这只是在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又不是谁都会不经实践就可以确定好改革方向。

4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的统计学教育是不能被忽视的。首先对于我国统计学教育的现状各高校的领导必须认清,并且与校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以分析出本校出现的统计教育失误,顺藤摸瓜找出解决方案;其次要结合讲师及学生代表,创建一个改革效果调查团队,时刻观察着改革过程中校内成员的对于改革的态度,表现,以及改革最终的效果,以方便随时更正错误方针。相信我国的高校统计学教育会越来越完善,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统计学的高端人才。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六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坡度分析统计方面的应。

·实现统计全方位电子化。

·戏说统计人。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和指标。

·改革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21世。

·统计与国事、家事、天下事。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七

统计学在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明文规定,统计学要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统计学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其应有的地位体现。“难、繁、枯燥、无用”等是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最常见的形容和评价。甚至,很多教师也认为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致使教学过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在针对财会专业等特定细分应用专业时,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在大部分高校都仍还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忽视实际应用,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很多现实工作需要,如不知道如何开展企业财务基本情况调查,缺乏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问题。本文以财会专业为例,探讨统计学教学在特定专业细分下应采取何种模式,应从哪些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等问题。

1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目前在本科、专科等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教材求“全”,不求“专”

自从1992年统计学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大统计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了高校在财会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的内容之外,同时增加了统计推断的内容。课程内容以原理为主,同时还涉及了大量的数学证明和手工计算。大多本科、专科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原理、概念、公式为主,而相应的案例分析、软件应用,特别是课程针对于财务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引导等在课时安排中严重偏少。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属于文科范畴的财经类专业,其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而统计学原理中却恰恰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导内容,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容易散失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专业关联性不足致使学生在其他课程比如企业财务分析等的学习中无法付诸实践,因此而将统计课程判定为选修而非必修,使其学习兴趣受挫。

1.2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当前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内容广泛,且受到教学条件及课时等因素以及个人专业知识的局限,教师在实际课程讲授中大多以课本理论为导向,只能将原理、概念、公式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而没有足够的精力跳出教材局限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知识面的关联扩展来设置教学内容。此外,当前高校,特别是专科类学校在财会等社科类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明显不足,很少有学校在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方面有专门的案例库,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更是寥寥无几。

1.3考核以“笔试成绩”代替“能力培养”

财会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期末成绩考核,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为主,尽管这种考核方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不能有效适应素质教育。当前《统计学》教科书主要都是通过各种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侧重于把基本运算能力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这种导向,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过程中主要精力引导到了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上,把课外拓展学习也变成了应付考试的题海战术。很多学生能够在统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拿到原始数据时缺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有些不适应。

2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这些现存的问题,同时结合笔者在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经历,笔者认为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侧重易学易用。

笔者以为面向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活动应该以教授方法为主、讲解原理为辅。作为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统计学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所在。一些必要的原理内容也是要讲的,但是通过简单浅显介绍以避免学生误用或滥用统计方法即可。

一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除了要考虑非统计专业实际应用中所需设计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外,还需思考如何将统计知识和方法融入到其所学专业中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讲解统计基本思想、原理及应用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软件并能对结果做出正确解读。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摒弃不常用且复杂的统计软件。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功能虽强大,但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却并不常用,如spss、sas、minitab、stata等,且这些软件再多数为英文操作界面,个别还需要使用特有的程序语言,这对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并不适用。相比之下,excel作为普遍常用办公软件,其包含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图表功能等完全可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有关统计和分析的需要,这样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而易于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多样化,侧重实践应用。

统计学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上应当做到将这门主要由理论、公式和数字构成的课程讲得生动、引人入胜,让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使用价值,建立统计学的必修地位,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对统计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具备理论知识之外的具体方法应用经验,也要掌握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把满堂灌变成多样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课堂。

2.2.1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统计思维课堂上,教师用小部分的时间简单介绍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证明,用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演示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在软件输入数据,如何读懂软件的输出结果等。财会类专业的统计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实际事件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教材理论知识,直接对现实问题的现象、背后原因、未来趋势等进行认知和分析,从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多重方案,并选择最优。案例分析相比普通的习题计算更接近“实战”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具体岗位的工作要求。

2.2.2互动教学,把社会时事带入课堂。

在统计学教学中还应安排专用学时,挖掘日常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指定问题,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集思广益,互相讨论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上的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课堂中通过行为、语言的互动,以及情感、思维上的碰撞,并最终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全面的、立体交叉式的教学互动氛围,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把社会时事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实现了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更是实现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动,也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互动。

2.3变更考核方式,提升教与学积极性。

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卷面分数为主要依据,容易出现“重考试,轻课堂”、“重强记,轻理解”、“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致使学生为双方皆为应付考试而学,平时学习中不求甚解,期末临阵磨枪时则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如此即便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也依然是短期记忆,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体力搬运,于实际应用毫无益处。为了凸显统计思维和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要在财会专业统计学考试中降低期末笔试成绩在整体考核的比重,同时大幅度提升实践环节的比重。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型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考核学生从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获得等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同时,为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继续沿用传统死板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保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需要对教师教学考核的方式也进行调整。除了考核教学任务完成度、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将学生对所学统计学课程实用性的评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接受程度的评价等内容作为考核的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比例。

统计学论文选题篇八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美好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即将步入社会的我十分舍不得在厦大这三年的学生生活。回顾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我要深深地感谢我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所有关心我的人们。厦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关怀感染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迈进,厦大三年的宝贵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首先,我要感谢经济学院的所有老师们,您们学识渊博、教学严谨、视野开阔、平易近人,在您们的帮助下我在学习中体验惊喜,在生活中感受幸福。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周永强老师,三年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您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研二下学期我有幸当上了周老师公司理财课的助教,您丰富的教学经验、新颖的投资理念、风趣的授课风格让我受益匪浅,课下我时常与周老师进行投资方面的探讨,越是了解周老师我便越是敬佩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多次请教周老师,每一次都能得到您极大的帮助,解决了很多的疑问和困惑。千言万语道不尽,唯有周老师谢谢您!

我还要感谢在我身边陪伴着我的小伙伴们。高兴的时候我们共享喜悦,困难的时候我们协力克服。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忘不了图书馆奋斗时互相鼓舞的记忆,忘不了食堂吃饭时谈笑风生的情景,忘不了一起旅行时共同欣赏的地方,忘不了寝室狂欢时尽情放纵的场面。希望无论多久,我们只要想起彼此,便立马涌起团聚的冲动,我们一定是一生的朋友。

我更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他们对我总是那么宽容,那么开明。在我考研以及研究生就读期间,他们全力给予我精神、经济上的支持,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亲情的温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祝愿他们永远身体健康!

最后,我必须感谢尊敬的论文答辩老师,本文存在的诸多不足,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宝贵意见,及时纠正我的错误,这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有着莫大的帮助。谢谢您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