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大全14篇)

2023年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6 00:25:09
2023年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大全14篇)
时间:2024-01-06 00:25:09     小编:紫薇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一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在199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并明确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就业指导主要涵盖三门课程――就业指导、生涯发展以及创业教育。为了加强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课程开设不均衡,没有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而目前,就业指导课较为成熟,生涯发展课日趋完善,创业教育课急需加力。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学时不一,学期不一,学生不一,机构不一。学时不一即有的学校是32课时的课程,而有的民办院校却没有相关安排;学期不一即有的高校开设七个学期的就业课程,而有的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学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个别高校还面对研究生;机构不一即管理部门有些混乱,有些高校是就业指导中心主管就业指导课程,有些是社科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缺乏个性化辅导。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或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就业指导讲座,以灌输为主,缺少反馈,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对就业指导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而在我国,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却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缺少学科专业依托。

2.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对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应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师,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3.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还可以进行预约咨询,咨询可以以面对面或网上咨询的形式展开。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二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严峻,就业的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们不但要树立良好的择业价值观,而且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理想可操作化,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的方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作用。

职业是人们实现自己事业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搞好职业规划和做好职业选择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善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规划,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是:以现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奋斗方向,提供实现的策略,战胜并超越自我;准确评估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方向;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将个人、事业,家庭有机联系起来。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就业指导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她)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结合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具体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形成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则感到非常迷茫,显得不知所措。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样的人生责任。因此,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找出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要的差距,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规划采取实际的具体行动。

2.帮助大学生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职业规划是对个人的鞭策。规划给了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随着你把规划一步一步转变为现实,就会有不断的成就感。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不断自我激励,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克服,真正从内在的方面来激励自己的成才欲望和成才行为。

3.为未来的成功就业打好基础。

做好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指导一个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由自己来把握。因而,大学生的生活形态,取决于自己是否有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想将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多储备能量,创造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整个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的贡献和最终退休。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要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掸、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

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

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

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

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

报告。

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人才极少,也没有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的机构。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呼吁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职业。随着毕业生数量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一条最佳途径。各高校应正确对待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单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简要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1.使学生认识自我。

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让学生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以通过自我思考、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斯特朗一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并请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潜能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与所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的差距,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

2.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

通过三观教育,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从而明确自己要在哪里工作,要做什么工作,要社会什么样的同报。

3.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

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

计划。

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这不仅包括求职面试、

简历。

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而且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内在”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爱情观、权力观、公德观的错位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最终成功地就业。

总之,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在就业时脱颖而出,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大学生要想建立科学、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有韧性、有耐心,并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这样才能在未来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演奏出自己美妙的乐章。

[1]张天波.浅析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与重要性[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8.1.

[2]张秋良.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之利器[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徐昶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2.5.

[4]王自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三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潜质的大学生,往往正因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潜质、沟通潜质、表达潜质、创新潜质、应变潜质,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潜质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正因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潜质。从必须好处上说,潜质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招聘单位也都期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刻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决定。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正因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决定,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刻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刻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务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潜质强的基础上,还务必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正因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务必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务必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正因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期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参加面试时,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好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搞笑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到达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潜质的大学生正因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正因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明白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正因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应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透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潜质与人格方面有了用心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用心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带给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靠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忙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取、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期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思考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适宜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但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完美,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潜质、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思考,因而极易选取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一样等级,而不思考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爱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期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取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联不密切的职业就不思考,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好处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好处。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应对心理问题时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应对细节问题时只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礼仪知识,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问题中层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礼仪素质,坚信有知识、有潜质的大学生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就业指导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已经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包分配、包就业”的状况已不存在。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建立之后,就业指导工作愈发显得重要。而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开始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后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显著,同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相比,我国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此的专门研究和系统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还存在较多问题。川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组织洽谈会、推荐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等,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就业思想教育、就业政策指导、信息搜集、求职技巧指导四个方面。总体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机制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多数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学习

成才、就业心理等方面辅导较少。就业指导工作大多在毕业学生中进行,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所占比重偏小,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就业指导工作尚未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才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

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充分,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指导与教学脱离

《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高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这说明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这些机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很难发挥作用,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就业指导更多地进行就业的事务性、表面性工作,过分突出就业指导的行政职能,根本无法发挥就业指导的真正作用,不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上,由于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不够,很大一部分高校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高校教学计划,基本是采取在大学生毕业前,由学生的辅导员或是相关行政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知识的灌输,就业指导课不能融入真正的教学计划中,从而也使得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存在误区。

2.2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简单,就业指导缺乏理论性和科学性

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学习就业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招聘需求信息、传授求职技巧等方面。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诊释过程中,采用的教学形式多为灌输式、填鸭式,通过大会灌输或集中上大课,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进行就业指导,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使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和理论性。同时由于就业指导人员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不全面,高校就业部门也尚未完全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导致信息来源分散,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2.3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时间误区,季节性明显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是“临门一脚”的工作模式,就业指导往往是作为大学教育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学年,甚至是在双选会期间进行,没有形成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就业指导对象多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仍存在短程性和季节性,缺乏连贯性和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机制。

2.4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就业指导作用的认识,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多为学校就业部门和院系辅导员,他们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一支专门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对就业指导工作只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上。[5)他们因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抽出更多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就业教育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对一些求职技巧、

面试

礼仪等没有实际经验,不能给予学生令人信服的解答,就业指导大多是纸上谈兵,指导的质量与效果难以提高。部分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是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环节。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进行研究和开展工作,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思想贯穿始终,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认识其重要性

3.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深化改革,与教育教学相渗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才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现代化进程对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教材,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列人正式的教学计划。针对这样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就业指导理念渗透到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此外,在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要将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的一项重要课题,列人学校规划中。"

3.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内容多元化,指导个性化

高校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基本环节,也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的内容应是全面而多元化的,通过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招聘信息、传授面试技巧等确实能帮助毕业生就业,但仅靠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要求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政策指导和求职技巧的指导,还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人生指导,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不断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个性特点的发展。应当注意到,不

同学

科、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指导上是不同的,同时在就业指导上也应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通个案咨询热线,以便快速全面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

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逐步建立起从大学新生到应届毕业生全程化的指导体系。对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在就业意识和方向上的培养,着重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的了解以及将来所能从事的职业领域,确定奋斗目标,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二、三年级学生应着重于结合自我特点和兴趣

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培养和锻炼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掌握各项与职业目标相应的技能;对毕业生应重点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择业的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行全程化、连续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

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件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就业指导工作不应是简单的行政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向专业化的方面发展,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这就需要一批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6]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配备力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师生比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同时加强对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理论素质的培训,争取做到持证上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要按“专业化、职业化、稳定化”来充实与调整,最终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结构的全员化。

4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市场导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充满机会,也充满竞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正确把握国家就业政策,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情况,不断深化改革,探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才能实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开创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五

:国外就业指导研究关注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含就业指导)、职业调适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国内高校可以从推进职业指导活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高个人职业指导的个性化程度和创新团体职业指导形式三方面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就业指导;个体指导;团体指导;新进展

。职业决策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内省智力较差的大学生往往遇到较高的择业困惑,无法确定自己想要

什么

工作,也无法确定什么工作适合自己[1];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职业决策有影响:全面的信息收集、分析式的信息加工方式、内部控制、较多的努力投入、较低程度的拖延、快速形成最终决定、较低程度的依赖他人、高度渴望理想职业和较低程度的取悦他人更有利于形成职业决定[2]。家长的职业兴趣会影响子女的择业方向:父亲(母亲)有实际操作型的或研究型的职业兴趣,那么儿子(女儿)也很可能有相同的职业兴趣;具体的择业情景也对大学的职业决策有影响。

职业适应力的研究显示,较好的职业适应力可以降低员工出现职业忧虑的可能性[3],但有30%左右的大学生在毕业一年后遇到职业适应不良的问题,其中很多人不得不降低职业目标,校职转换能力在大学生进入职业和适应职业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5]。还有研究考察职业阶段、职业流动性(指个人为了一份工作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的意愿)和薪金之间的关系,发现流动性高的个人比流动性低的个人赚取了更多的薪金(特别是在就业的初期阶段)[6]。为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提高大学生适应职业和发展职业的能力,国外高等院校职业指导积极转变工作形式,试图通过新颖有效的.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团体指导上增加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提供更多进入职业世界的机会,综合各方面力量(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开展职业指导等。

。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国职业指导研究和实践。一是推进职业指导活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影响职业指导活动质量的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比较有效与失败的职业指导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实施过程方面的差异、分析职业指导活动参与方(包括但不限于高校、大学生、企业专家和行业协会等)在职业指导活动中的功能和角色定位、分析大学生主体内因素(如职业技能、学业自信等)和主体外因素(如家庭期望、就业压力、行业发展趋势等)对大学生接受职业指导的意愿和相应效果的影响等,从发挥功能的角度反思职业指导活动,总结出有效的职业指导活动的一般形式、主要内容、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二是提高个人职业指导的个性化程度。就业指导教师首先应重视使用各种职业兴趣、能力、发展潜力测量问卷获得个人职业准备状态,并基于职业岗位需求与个人职业准备之间的差距为个人提供职业指导建议;其次,就业指导教师应指导个人综合考虑自身特点、家庭期望、人职匹配和职业发展等因素进行职业决策,正确看待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就业难的问题;最后,应该改进个人职业指导形式,充分利用人机对话和网络指导、同辈互助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三是创新团体职业指导形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以影响职业指导活动有效性的大学生内外部因素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指导理念,构建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新型职业指导活动,在实践中检验新型职业指导活动的有效性;应该改革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时间上应提前至大一开始;在课程内容上应涵盖职业能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决策方法、职业适应与调节等对学生职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应综合使用专门课程讲授(如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

专业

课程中渗透(如在专业核心课中渗透基本职业技能)的方式。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六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就业指导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路子,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联的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合理、充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务就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求职道德、择业标准、成长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通过相关的政策及信息宣传。使学生了解国家和有关部门、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牛消除择业困惑;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第三,注重就业技巧指导。由于毕业生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各种具体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的问题,通过指导避免一些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对象局限于大学四年级毕业生。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成功的多,讲失败的少;讲面试技巧的多,讲排忧解难的少;泛泛而谈的训导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指导少。总体来说。

第一,就业指导目标不明晰,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

第三,就业指导教学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1、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

2、就业指导教材陈旧,难以满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要。

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

4、由于授课教师受到所学专业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等。

(一)从思想上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的工作是育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这把尺子既是对学生个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志。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就业工作同学校整体工作的关系,摈弃那种学校只要能在现有资源、规模上多招生,并保证学生能如期毕业就行了的思想,摈弃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的事,跟学校无关的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大学生渴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当前,高校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过高的期望值及对于择业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期望值过于理想化,过分注重收益、地域、单位性质;有的学生择业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感到恐慌和紧张,缺乏自主、目强的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合性缺乏应有的了解等等。同时就业指导的层次化、体系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强。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社会的选择;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潮流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择业、面试、沟通、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进行个人事业发展策划及管理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就业指导是一个工作体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进步。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凶此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

生涯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实际地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因此,学校的生涯指导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承认每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重要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发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虑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

从以上要求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之相差甚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并努力实践。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建立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功能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引导和服务。所以提供咨询,开展就业心理、技术训练,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牵线搭桥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

第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布。

第二,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公司,私、民营企业的老板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院全体教职_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等等。

第三,实施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训练。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定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

(四)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与高校其它活动相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连锁循环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脱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所反馈的信息又是高校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指导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它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将触角向社会纵横渗透,并注意那些为学校所遗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场地带,这样才能紧贴市场需求变化,随时把握市场脉搏。使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真正适应社会实际。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丁程,不单单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同样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尽快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七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还有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独特意义。因此,对就业指导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育,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机构及队伍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要求就业者传递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广义的就业指导包括给要求就业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如何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心理、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具有一些独特意义。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有直接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作用外,对社会、学校、学生还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充分认识这些作用,能够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1、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人怕入错行。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成才的职业,是青年学生人生关键的一步。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工作上的,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能力相符、专业相适、优势一致,人就能热爱工作,容易出成果,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如果职业选择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发展,处理不好,还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

高职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容易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好高骛远,或只顾眼前利益,或胆怯焦急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就业指导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等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择业素质,更能使学生得到关于对自身、对社会、对职业等各方面问题的正确、成熟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在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一项针对毕业生所做的对本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调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反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实践工作使其纠正了在择业、对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偏颇,促使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2、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就业指导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它可以使学校了解社会,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从而使学校及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尤其是本地区经济结构的组成与调整,对人才数量、质量、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这样学校在培养人才上更有针对性。同时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到调整专业结构,对接社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锻炼职业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这些无疑将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另外,就业指导综合分析现代企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包括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这对学校制定新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报告,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把就业前景好的汽车修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做大做强,扩大招生数量。同时,根据就业市场需要新开设了市场营销、导游等专业,其招生情况火热。此外,把一些近年学生就业情况不太理想的专业缩减招生或暂停招生。另外,学校还根据就业指导工作中搜集到的人才市场信息中所反映对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例如,全校性增设礼仪课程,文秘专业增设汽车驾驶课程等,使学校不断获得新的增长点,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就业工作是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就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来说,虽然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就业指导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有些学校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按时授课。《就业指导》、《择业宝典》、《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设计》等几十种教材纷纷涌现。但仅限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择业技巧、如何应对面试等,系统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师从讲授理论出发,学生接受理论为止,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的问题,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

就业指导不应是纸上谈兵,而更应该是实战演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另一方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多彩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通过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实习,到人才市场亲身体验和在校内举行用人洽谈会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进行。诸如,通过课堂讲授和讲座来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类学科中渗透;通过社会、企业、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人才中心、劳务市场等机构,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且也是就业指导最生动的课堂;学生到企业、工厂实习,也是就业指导的有效形式。上述这些途径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学生就业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就业指导,教学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去适应社会组织的要求与挑选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较少有创业教育的观念。创业并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适合高职生创业的领域很多很多。只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一样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以前的`就业指导普遍存在忽视创业教育现象,导致全体学生千军万马拥挤在择业的独木桥上,而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对身为高职生进行创业缺乏信心,在创业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创业教育。其实,就业与创业是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创业本身也是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自身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和指导实践中不能只顾学生的眼前利益,盯着现有岗位,还要从创业这个高起点上想问题、谋发展。注重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方面施加影响,可以使学生改变被动侯选的择业思路,主动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更好的就业。当然,本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故事,更是培养学生创业观念的良好素材。

3、机构及队伍不够健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有所改动,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开展此项工作。但各学校独立设置机构的还不多,其职能隶属学生处、教务处、德育教研室、招生办等部门,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而独立设置就业工作机构,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个机构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一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挂帅,队伍应由专、兼职教师组成,还应吸收企业、用人单位的主管及家长代表参加。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自从2007年初设立独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以来,就业信息搜集、就业培训、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就业指导中心除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论指导,更采取信息发布会、供需见面会、就业洽谈会等各种有效措施对外宣传、介绍、推荐人才,推进就业基地建设等就业指导工作新项目。可见,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是保证此项工作更好开展的重要方面。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八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更显迫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将就业指导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把讲解知识作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是将学习和研究融合的教学体系,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行为、研究培养、实践参与等环节,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自身知识资源和实践经验自主思考、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培养思维,形成独特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精神。这一教学理念的内涵就是以知识教育为基础,注重研究能力培养,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主导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在教学中达到学生思考意识、探索意识、开放意识、研究意识、创新能力意识等内容的培养和提升。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了积极的探索,总体上形成了良性发展的趋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过去单纯的应用性指导过渡到把就业观、就业能力、顺利就业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来抓,注重结合社会需要,关注大学生自身发展,将大目标细化融入到发现、满足、服务和引导大学生的各种实际需要中。但是,也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内容,例如大学生面临选择性就业实际情况下,教学内容针对性有待增强,缺乏可行的、明确指导,对于新情况分析和新问题解决反应滞后,往往处于被动防范和应付的局面,引导性教育手段缺乏先进性,针对不同群体教育的方法比较简单,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有待整体规划建设、完善各类措施、优化结构、提升指导意识和阐释政策水平、强化业务素质等。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学生实际和情绪体验,加快研究教和学的分类特点,积极探索有助于引导学生意志和情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研究型教学是体现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理念,这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智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有机结合。其本着研究为主的互动交流特点,侧重科学精神、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该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应用应注意教与学两个方面,也就是教师研究型主导性教学和学生研究型主体性学习。就业指导课的研究型教学突出互动,除了在课堂中互动外,还应拓展到课堂外,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互动,从多角度和高层次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和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互动提升,拓展学生就业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方向,并在实际中主动思考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转变为研究讨论教学,教师选择现实化命题,通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发散思维,结合自身实际自主思考问题,合理分析具体环节和内容,在一定层次上解决问题,并达到学生本人思想、观念、行为及执行能力的升华;在课堂外,教师可以采取实践、调研等方式,选择科学命题,指导学生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创新思维,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和困惑,达到认知、情感体验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切实提高,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情感和情绪体验,亲身体会到职场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迫切性,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和促进作用,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应该努力遵循以下科学原则。

(一)引导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引入研究型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就业积极引导作用,是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的。一是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结合个人实际,科学认识和合理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的价值理念和关系,把自身职业理想和社会时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引导大学生积极规划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估自己,科学认识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有机结合个人职业兴趣和爱好,确立符合现实的职业理想,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三是引导大学生立足现有素质能力,积极内化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增强认知水平,拓展创新思维和能力,保持积极状态优化自身素质结构;四是引导大学生学习求职程序,掌握面试应聘技巧和方法,提升充分就业效率。

(二)人本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研究型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课程教学中,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和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个性,从根本上关心学生发展,考虑到大学生个性迥异、爱好和兴趣差异、素质能力水平高低,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训练,认可大学生自身特有长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引导其真正自主学习和提高。努力实现既促进大学生就业素质综合发展,也注重专项技能发挥;既要面对大学生整体,也要顾及到大学生个体的各方面。

(三)实践原则。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应用应体现出实践性,这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客观要求。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实际中训练实践的积极效果。一是要收集大量成功的、有影响的实践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树立典型代表,交流沟通经验,指导大学生积极展示个人魅力提升影响力和公众力,从而达到实践教学效果;二是立足实际,在教学课堂内外组织现场模拟教学和训练,观摩招聘会和面试现场,增强教学实践性;三是指导和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活动,将现有认知积累与实际践行相对照,再讨论总结,达到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实效。

(四)互动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时,在保持教师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的同时,也应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互动。大学生就业素质提升也涵盖智育、德育、美育和身心等内容的相互照应,尽量相互渗透、协调同步、有机结合。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中实现,要努力突破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积极倡导知识、能力和精神层面的递进和互动转化,遵循大学生素质结构形成和优化发展规律,鼓励大学生获取大量智能知识,拓展认知层面,在实践中提升相应素质和能力,巩固和升华思想观念,实现精神层面内化特征。

(五)创新原则。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中,积极遵循创新教学原则,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实现传授知识为中心向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转变,是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大学生自主运用现有认知创造性思考、剖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素质能力,积极培养大学生职场动机、性格、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素质,需要争取认识和处理好教学目标和过程管理关系,创设自由、宽松交流和讨论氛围,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培养得到切实保障。

就业指导课教学应强调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重理论教学与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增加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坚持“四化”要求开展就业指导。

在就业指导课中采取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努力做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方向化”到位。所谓全程化,就是要将就业指导教学内容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情况下,突出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阶段的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从谋业、求职、择业、创业等方面全程进行指导;所谓全员化,就是寻求社会支撑、家庭配合的基础上,形成高校教育整体服务氛围,植根各类载体和多种形式,共同交流探讨、分析研究、创新解决不断产生热点和难点问题;所谓专业化,就是在专设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机构、人员的基础上,实现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专家化,以专业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信息平台和技术,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关注和帮扶大学生充分就业;所谓方向化,就是在研究型教学中实现方向性转变,教师由单向课堂讲授转变为采用课堂内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共同讨论研究现实问题和困惑,提升理论思维和职业能力水平,从而促进科学情感和意志内化。

运用研究型教学理念开展就业指导教学活动,需要建设适应社会形势、适合学生认知发展、体现科学内在逻辑特点、具有鲜活实际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科学性、理论性、创新性、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本着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统一、系统性与现实性统一、思想认知与行为实践统一、稳定严谨性与前瞻生动性统一的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教育、创业辅导、职场技能、困难帮扶等方面合理设计和构建,积极探索教学组织方式,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组织相结合、全员指导与个性引导相结合、课堂授课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灵活运用讲授、职业提示、案例研究、演示模拟、实践操行等教学手段,把握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教学思想,依据社会实践发展需求,积极吸收前沿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把最新教改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情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情绪补充教学过程,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行为实践。

(三)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加强就业适应性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主张师生正面交流对话,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大学生整体和各类群体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理论学习、行为实践等各项活动,运用合理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要注重舆论激励引导,通过新媒体载体广泛宣传,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其培养科学就业意识,提高择业技巧;要注重活动激励引导,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堂互动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结合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形成合理就业观;要注重榜样激励效果,通过多种渠道挖掘学业提升或就业典型人物资源,引入课堂内外进行交流、座谈等相关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合理评估自我就业目标,平衡就业心理,结合自身实际指导就业行为;要注意结合大学生个人兴趣激励就业,通过有效的引导或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分析自身职业兴趣,指导其转变为稳定的、长期的就业素质,将职业兴趣和就业行为有机结合。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是促进就业指导课教学基础和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是一个大系统,需要整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就业管理干部等各类专、兼职人员力量,同时要注意吸收专业教师、专家和学者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来。要不断强化结构合理、可持续、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既要懂得教育方法、又要懂得就业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政策诠释水平,熟悉就业政策,灵活运用就业政策精神,掌握大量就业教育基础知识,拥有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水平;注重科研工作,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规律和指导策略研究,将科研成果有效结合教学活动提升就业指导水平,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的就业指导教育途径,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分类指导,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要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指导服务意识,完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提升良好的沟通、协调、分析预测、信息处理和改革创新能力,扎实有效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教学指导与服务工作。

(五)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实践认知水平。

研究型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也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管创新,要将大学生就业教育教学创新融入课外社会团组织、就业实习及其他第二课堂活动中,提高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辅以新媒体互动交流,活用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生整体和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群体对顺利就业都有不同的期望值,大学生作为就业行为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其主体性发挥,积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大学生调研社会就业意向,分项研究,合理整合自身资源,参与就业实践锻炼,并通过锻炼与实践活动环节反思,清楚认识自身就业与社会需求契合度,把握大学生自我与社会就业关系的基础上,强化专业与实践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自身职业取向,不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阶段发展,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从事达到自身实际践行水平的切实提高。

(六)注重辅导和强化训练,开展个性化的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中,要强调服务理念,重视大学生心理变化和内在因素,积极互动和沟通,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等意识,可以根据大学生群体类别不同,分层次给予针对性地专项辅导和培训指导,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将大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就业知识概括和内化,通过事件联系和自身转换达到学习效果提升,力求在整体上驾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要注意加强大学生心智与实践行为联系密切的技能培训,安排座谈、讲座、研究等活动,促进整个过程的具体知识和训练技能统一发展。要引导大学生科学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实现个性健康发展,在切实了解和把握每一个大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定期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实际问题,全方位跟踪和了解就业动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

(七)加强平台建设,拓宽就业服务渠道。

研究型教学效果的发挥离不开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平台,高校要努力建设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化,挖掘就业信息资源,拓展渠道,积极发展就业市场,将职位信息提供到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分析研究,适时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运用新媒体教育,强化实践环节能力培养,促进教学实际效果,在课堂内外综合运用各项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建设、qq群互动、博客交流等新媒体载体,进行多方位和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增加教学之外的实践体验和锻炼,可以将分层次、分专业、分区域、分类型的招聘会引入教学课堂,指导大学生求职就业。通过各种平台引入,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和校企合作,结合案例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采取灵活形式进行创业,切实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可行指导与服务。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要以就业实践为着力点,坚持就业指导教学创新,继续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不断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巩固和发展本科教育优势,促进大学生充分合理就业。

[1]籍建东.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1(5)。

[2]张文学,李珊珊.高校就业指导课效果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

[3]闫广芬,吴俊.大学生就业背景下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九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全面扩招,这一变革在其提出后的二十年里,逐渐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高膨胀的局面,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变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教育、高文凭的代名词,一直被视为就是祖国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百年老校和陈毅母校电子高专的学生,我觉得十分的光荣,但就是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也让我有些彷徨。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迈入大学二年级,在收获了两年大学给我带来的成熟之后,我也开始努力地去思考我今后的道路该如何去走。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记载道:“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而越王勾践更就是“就是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都因为他们的雄心壮志而流芳百世。清代的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因此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句子来勉励自己。只要你胸有理想,并付出努力,那么成功迟早会向你抛出橄榄枝。

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定位和就业目标,并把目标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就业规划图,并付出行动,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调整,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取得人生的成功。

自2010年入学以来,我已经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了整整一年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对市场营销什么都不懂到懂的了许多专业知识技能的蜕变。同时,我发现我对市场营销的兴趣也就是越来越浓厚。

从我自身的条件来看,我的思维比较活跃,心思也很细密,学会了市场分析,市场调查,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学到的营销知识。

学市场营销不就是一味的怎么去营销某种商品,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就是学会如何去了解市场,了解我们的目标顾客,不就是让市场慢慢的来适应某种商品,而就是要主动的去让顾客了解,通过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主动的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更重要的就是掌握这种营销理念,从顾客,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实现产品的消费话。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也能反作用于生产。

目前我正处在大学二年级,毕业将即,摆在我面前的一共有三条路:工作、升本、考公务员。今年暑假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三条道路之后,我决定选择工作这条道路。

在从业方向上我的初步计划就是,在工作的前四年里主要从事营销方向,因为在才毕业的四年里我还很年轻,思维活跃,而且体力也比较好,在这期间我要自己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在第四年后我已经二十七八岁,这个时候我会逐步向商业领域发展,在慢慢的区适应创业,去尝试着自己去组建一个公司,去学会去拼搏,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遗憾,哪怕失败也要去闯一闯,尝试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校的这两年里我主要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会计学,商品学,企业策划学,公共关系学,证券投资学等学科。从专业素养来说,我应经初步地掌握了一个商客该掌握的专业知识,这个不仅就是指专业知识上面的,更就是指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上面的。诚然,短短的大学四年就是无法也就是不可能教会我以后的工作道路上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的,但就是大学的四年却教会了我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就是自学的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发展动态。、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时机工作能力从自身的品质素养方面来说,我就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不畏苦,喜欢挑战喜欢和人交流,我相信这些品质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绝对就是一个有用的条件。

承前所言,我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市场营销知识,并且掌握了一些营销方式和策略。但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问题。

比如专业知识不全面,技能不全面,不能让专业知识更好的适应与实际商业场合。社会经验不足,还没有很好的适应社会,必须在实践中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待磨练。

我的职业规划的跨度比较大,具体涉及四个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我的近期目标那就就是参加社会实践;第二个层次就就是前四年向营销管理人员方面发展;第三个层次就就是四年后逐渐向商业方向发展;第四个层次就就是三十岁之后向创业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的自身条件和我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还就是很大的,若光看专业知识,我现在掌握的知识根本就无法满足我的目标的要求。

正如我上面分析的那样,我在营销知识掌握方面就不够好,市场调查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面肯定就是不被允许的。而且我的专业知识现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在校的两年里面,我并没有自己做出什么实体的东西出来,所有的一切都还只就是纸上谈兵。

所有的理想只有付诸实际才有意义,只有一步一步地去开拓才会成就自己的成功之路,否则就算理想再美丽,它也不过就是一座海市蜃楼。

经过我的认真思考,我的具体计划如下。

大三上学习着手准备英语六级,由于我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英语四级的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我发现我的薄弱环节在作文部分,因此我把这次的复习重点放在作文上面,保证一个星期背三到四篇英语作文,努力将这次的四级成绩提高到500分以上。

大三上学习的寒假里面我希望可以去学驾照,并着手三月份准备中级口译的考试。大三下学期我的主要目标就就是学习好学校的专业知识,并且开始着手考研的复习,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主要就是自己复习加多做练习。针对我自身的条件,去应聘工作,准备实习。在这一年的暑假里面,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些专业对口的兼职,以此来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同时我将会迎来我大学阶段里最为重要的毕业论文。在明年我将开始准备我的毕业论文。大三下学期,这学习我的主心骨就放在了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上面,我将御用我大学这三年里面所学的所有知识和百分百的心血去完成这份毕业论文,争取给我的三年大学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010的9月份我才进入大学的时候,对于就业就是一片茫然,但就是现在我已经可以较为完整地写出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说这种巨大的进步和形势政策这门课就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对就业问题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就业面前无所适从。

然而大形势政策课却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告诉我们在面临就业的选择,应该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如何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

形势政策还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和自我完善。这门课程在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竞争的激烈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本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的方向,这促使我们不断进行知识、技能和心里承受能力的积累,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就是,大形势政策课其实就就是学校和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它在提前为我们指明了就业的道路和方向的同时,也提前为我们做好了就业的心理准备,让我们在校学生提前知道了以后工作中的种种事项,就是我们不至于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感到社会和学校的巨大差距,从而差生巨大的心里落差,导致自身优势发挥不出来,影响今后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形势政策课就是一门让学生受益无穷的课程。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识误区、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业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1.1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xx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xx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xx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1.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2.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十一

面对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地调整企业就业需求;鼓励学生创业,开拓新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如今,当世界在讨论“创新”和“变革”时,提及“忠诚”、“奉献”和“主动性”等话题将是枯燥和过时的。但这些标签是ccw的老同志们所内化的奉献精神、高执行力和主动性的绝对美德,他们希望将其传承下去。青年就业的“法宝”是大学生所缺乏的宝贵素质。

1、就业竞争环境十分激烈。

从许多门户招聘网站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招聘工作经验。这两个词是最常被提及的,这就给高职学生竖起了一堵双重的墙。与本科生相比,大专学生只有三年的学习过程,这在就职经验上略低于10%。每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量都达到新高,这使得招生市场对学历的需求上升。多年来,只要在六月,新闻总是无一例外的口号“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节”。对于就业学生来说,这个日益正常化的问题似乎“不是最难的,只是最难的”。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北方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激烈,其他城市“就业不足”。此外,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差异较大。大多数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宽、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相对有限。因此,专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文科。一段时间以来,对外贸易和外语的招生一直在蓬勃发展,但就业难。行业。

3、就业预期错配。

根据max公司对近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分析,80%以上的毕业生更喜欢大公司、大企业或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前景好。这一方面体现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期望。要使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很困难的。总结当前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的不适应性和思想准备不足。根据问题导向,海关和工委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2、三是体现工匠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十二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就业,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不相符,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到位,与社会实际就业情况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尽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无法顺利完成就业。而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知名度、声誉与社会影响力,也关系着高校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表现在“就业安置”思想上,它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目的。然而,我国很多高校在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实践不能与现实接轨。当前,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学者们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他们能满足当前人才市场与企业所需。

(二)社会劳动力市场饱和。

1。劳动力市场比较封闭,存在一定的不公正待遇。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封闭性指的是就业信息的强关系流动性。权利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信息,它在国内缺乏应该存在的公开性与流动性。各种信息被圈禁在指定的范围内(规定的范围内或强社会关系之间)进行流动,就业信息也是如此。对于那些缺乏社会关系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无法了解就业相关信息与社会资源的支持而与合适的工作失之交臂。2。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的层次也比较低下,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很多。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传统企业已从当前的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一定的质量与效益问题,所以需要转岗分流。这使得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大多数都是低层次的廉价工人,对于那些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等的需求却不是很充分,劳动力市场无法接纳那些高校迅速扩张而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在从中央到地方近几次的机构改革中,分流人员大多在事业单位之间找工作,但是事业单位因为经费不足、编制的有限性等自身也面临着精简裁员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各个省市都不断出台了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进一步减少编制人数、缩减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数。此外,国有企业因为自身经营体制不足,市场结构也不完善,加大了个人创业成本的费用,这些都会影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度。

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自我定位,对未来比较迷茫,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动力,他们还没有感觉到就业的严峻性,心中缺乏危机观念。大多数毕业生基本没有对自身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进行科学评估,在选择工作中往往只是意气用事,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工作中高不成低不就,大多不愿意从基础开始做起。大多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招聘信息不知怎样抉择,盲目地乱投简历。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大约有70%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规划,使得他们在就业中缺乏竞争意识,离职的比例也在持续上涨,很难做到人尽其才和人职相符合。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没有考虑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在校期间只是机械地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等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差距,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之所需。找工作的普遍盲目性,在校期间对本专业的掌握不充分,求职时对企业所设的岗位不熟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与未来的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动力,以人为基本出发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在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上,树立使“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人生的最崇高目标是为满足他人和社会所需而做出的各种贡献与服务,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存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这对于毕业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与高校的就业指导的目标达成一致,不断满足毕业生的相关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极大地实现人职匹配的原则。在对人的主体地位肯定的基础上,说明人存在的真实含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人的工作,在指导中应用道理来说服人,用感情去打动人。要做好求职困难学生尤其是就业与家庭都比较艰难的双困户的指导扶持工作,以使学生们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为学生们做好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在学习、择业与创业上指明一定的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就业。

人力资源开发指的是一种内涵型的开发,它主要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质量的强化。高校的就业指导也应该做到上述目标,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开发培训教育活动,全方位地强化大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以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让学校与各院系的学生管理人员当作就业指导的核心师资力量,逐渐演变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机构体系。学校的相关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多方合作,共同促进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实施,各院系学生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征分门别类,逐一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为其打造一支专业化与科学化为一体的师资队伍,对社会就业市场与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要进行仔细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当前市场的最新变化动态,使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与具体化。

(三)改变毕业生的就业理念。

通过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强化大学生关于就业的危机理念与主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性。首先,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个性分析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与职业相关的主要层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一对一对其进行辅导等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在求职过程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高效率地完成就业工作。其次,重视特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指导。高校中由于出身背景的不同,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想要自主择业、出国深造、考研等,对于这些特殊类型的学生,高校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置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为他们创造各种创业环境,减轻大学生的创业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减少创业的成本费用,鼓励与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正确处理好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平台。

(四)构建科学的信息平台。

增强就业信息收集工作的力度,科学准确地搜集相关就业信息,注重从就业市场来分析问题,以使信息搜集工作变得越发具体化与高效化。作为大学生大学期间明确自己学习方向、考取各种技能证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就业信息,也是大学生得以顺利就业的基本出发点。高校只有充分掌握多方就业信息,才能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做到有张有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大学生在人力资源市场占据着一定的竞争优势。高校应将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与预测工作当作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内容。高校应与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人事代理机构构建良好的相互合作机制,充分运用高校有利的社会资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引荐优秀的毕业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或者应聘。信息搜集工作还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业。与此同时,高校可以运用就业信息网给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信息查询、网上交流等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定期输送优秀合格的毕业生。高校可构建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与毕业生求职信息库,可以借助一些宣传栏、网络等媒介搭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十三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个人价值,因此新时期高校在积极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改进的过程中应构建体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指导模式,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就业指导。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就要在工作过程中将中心设置为学生个人,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需求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记录,并结合不同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一来,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包含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够体现针对性,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价值[7]。这一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对待就业的态度,同时还应当积极对互联网等大数据时代的产物进行掌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展开工作,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高校当中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同教育部门进行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价值观等受到广泛而正确的影响,同时还应当促使校内媒体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功能,逐渐将正确的、理性的观念向大学生进行传递。现阶段在积极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过程中,应当建立在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基础之上,更多的转变应当产生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内部,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对互联网等大数据时代内容进行充分掌握,运用自身的经验及思维能力,对网络当中、大学生思想深入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沟通的方式进行转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微信群的方式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并以平等的地位同学生进行对话,工作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中心,重视其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意见,并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8]。

3.2加强对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应用。

新时期,我国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将核心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之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其逐渐构建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逐渐完成自我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还应当注重对高科技的应用,充分应用互联网对海量的学生个人信息进行记录和掌握,同时积极掌握劳动市场相关信息,在应用计算机系统对多种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运用适当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就业指导服务能够体现量身定做的特点,并将就业指导服务内容融入学生移动智能终端内部,例如,对其进行职业倾向的在线测评和引导、对其面试过程进行在线培训和在线分析等[9]。在线就业指导和在线面试培训等方式非常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及爱好,在提升学生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其掌握更多的就业和面试技能,对于提升求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凭借个人爱好,对不同的就业指导教师及模式进行选择,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就业指导转变成积极主动的根据自身需要接受就业指导,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相关部门应当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数据挖掘力度,不断掌握不同学生主体的需求,不断将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利用,促使就业指导服务越来越全面、积极、有效。

3.3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新时期,高校在积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和力度的过程中,应当确立新的目标,即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仅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价值进行倡导的特点,还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即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新兴媒体对高校相关教师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评价,首先构建统一的就业指导平台,该平台的构建以学生对教师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评价为中心,同时还包含家长模块、单位模块和实时模块等,多个模块构成该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当中学生、家长和企业能够对教师的就业指导状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关建议,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及时的同待就业学生进行沟通,对其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并通过加强同各地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及时的提供相关招聘信息及要求[10]。加强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体的充分利用,促使高校领导、家长等多方面对就业指导内容及进展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力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到来势不可挡,同时其还在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使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过程中既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存在更多的挑战。因此,新时期高校在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大数据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转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正确的影响,促使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及就业观,从而能够将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给大学生,促使其能够积极择业、勇敢创业。

参考文献:

〔1〕蒋黎妮,谭秋萍。网络辅导员体制建设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研究[j]。电子制作,2014(19):171―172.

〔2〕陈诗琪。浅析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z1):193―195。

〔3〕肖璐,白光林,王俊。演化变迁视阈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6):29―33.

〔4〕李超颖,宋清萍,刘宏山,林立宏,董赫。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精细化就业指导模式的迫切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5(24):192―194。

〔5〕周红霞,楼世洲。基于就业信心指数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4):71―76。

〔6〕杨锐,夏红。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119―120。

〔7〕毕伟林,钱威。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96―98。

〔8〕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72―75+144。

〔9〕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04):35―44。

〔10〕韦良。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之一[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2):14―21。

大学就业指导的论文篇十四

大学生就业是涉及经济、教育等多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性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局势也越来越严峻,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大学生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当下大学生就业现实出发,在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形势提出了新任务和相对的应对策略。

自我国大学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越发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地震,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很多企业受到影响不得不停产甚至歇业,也因此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这一系列情况都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就业形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将会持续呈现严峻状态。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依据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方向,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职业规划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去培养和教育的过程。许多西方国家,在小学便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像职业测试,社会实践等,他们更加重视孩子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国内的职业规划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一方面,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另一方面,一般大学毕业生实践经历也相对较少,很多思想观念也都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面,真正的要结合实际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国大学生普遍是在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之后才开始着手考虑职业,工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当应届大学生离开学校这个“温室”迈向社会工作时很容易走一些弯路,尤其是大批求职者展开激烈竞争时,一旦目标不明确,不小心就会随波逐流。其实也有很多的同学从刚入学开时就有感受到未来将要面对就业形式的严峻,但是真正能够从大一就开始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客观的认知自己,所以更无法明确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以及奋斗途径,思想一度停留在毕业后才思考就业的误区中。

从大学入学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了解社会,然后结合自身与社会现状确立人生的方向,并努力为之奋斗。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可以让大学生重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改正,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找准方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想要在职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前期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遵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明确自己适合发展的方向,之后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标通常是经过不断地学习,体现在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升;长期目标则是一段在职业规划的顶峰。

3.1自身分析。

职业规划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通过全面、深入地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正视个人的缺点,才能进而明确“我适合从事什么行业”这一问题。

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也许不见得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学好它,毕竟大学中所学习的专业是对未来职业规划起很大程度的导向性。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十分宝贵的经历,知识只是存在于书本中,而经历则让死的知识活了起来,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它们也会对职业的规划和定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社会分析。

社会总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把握社会前进的趋向。此时就需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做好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变革;自身学习专业对口职能部门需求形势等。通过对社会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紧紧把握社会需求动向,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3.3明确方向,规划未来。

职业的选择与规划直接影响着个人发展的未来。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是个人理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个人职业的规划来说,必须遵守以下几个事项:依据自己所长,选定自己所爱,顺应社会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相适应的同时,也要不断修订自己的职业规划细节,紧跟时代步伐。

4.1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职业的规划也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宗旨,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所属的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中来。

4.2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内部可以自行组织学校各级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方面有经验的工作者、导师、辅导员等共同相互配合,适时地为广大学子提供最新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引导和咨询,并在工作结束后开展研讨会,为下一次工作的更好开展总结经验教训。学校有必要将就业咨询和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大一的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市场的局势;引导大二学生充分客观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喜好;带领大三学生学习一些企业文化,并提供实习机会;指导大四学生整理个人简历,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

4.3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其落脚点在于教师。高校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首先在选拔环节就要严格把关,应该在职业规划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紧密关注社会动态。接着,在团队的培养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提高所有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握全面发展的思想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就业素养的同时,更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方向。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继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不容小觑,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生产各方面的动态,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后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平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