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一
云南,一个位于中国南部、以其多样的地貌、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的省份。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云南的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并深受其吸引。以下是我对云南考察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云南的壮美景色。
云南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而著名,无论是雄伟的梯田还是神秘的丛林,都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在腾冲的火山地貌中,我看到了那些仿佛凝固的岩浆,形成了一片独特的风景。而在丽江的古城里,那些古老而精美的建筑也让我瞬间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此外,还有云南独有的石林和大理的洱海,它们每一处都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使我流连忘返。云南的壮美景色叫人陶醉,每一次的欣赏都让我心旷神怡。
第二段:云南的多样民族文化。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考察中,我与多个少数民族进行了交流和接触,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瑞丽的傣族村寨,我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水灯节活动,看到了浩浩荡荡的龙舟队伍,听到了悠扬的泼水歌舞。在丽江的纳西族村寨,我参与了一场传统的茶马古道表演,感受到了他们温和而淳朴的生活方式。每一次接触和了解,都让我对云南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第三段:云南的特色美食。
云南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美食而闻名于世。在考察中,我品尝了许多地道的云南美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南过桥米线。这是一道由米线、各种鲜菜和鸡肉构成的汤,吃起来既鲜美又下饭。除了过桥米线,云南还有其他许多美食,如“菠菜烙饼”、“豆花鱼”等等,每一样都值得一试。云南的美食让我大开味蕾,也让我对当地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四段:云南的人文景观。
除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云南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看。在考察中,我参观了云南民族村、石头城、大观楼等等。其中云南民族村是一个集合了各个少数民族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地方,我不仅看到了各民族的建筑特色,也了解到了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而石头城和大观楼则让我感受到了云南的古老和庄重。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云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段:云南之行的收获和启示。
云南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让我对生活和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看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共存。我了解到了云南人民朴实善良的生活态度,也对他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从云南之行中,我悟到了保护环境、珍爱生态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的责任。
总结:
云南考察之旅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体验。它的壮美景色、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美食和人文景观,都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云南之行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激发了我更多的热爱和关注。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走进云南,感受它的独特魅力,也希望云南能一直保持它的自然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们体验和欣赏。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二
5月日-日,县局组织有关科室同志考察了云南大理,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作为一个新酉阳人,我充满信心。
大理作为一个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城市,处处彰显人文旅游、体现当地民族特色,让人流连忘返。当前我县发展日新月异,在新一届县委政府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的精神指引下,逐渐苏醒,不断“嬗变”。着力打造重庆“宜居之地、养生之都”,各项事业发展如火如荼。有了陈勇书记这样的决策者,有了“四皮”、“六干”、“五加二白加黑”的干部队伍,有了思变勤劳的82万百姓支持,打基础、见成效,大变样,实现我县跨越发展,我充满信心。
作为一个新“理财人”,我抱有恒心。
要从我县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中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深刻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公开考试而进入财政战线的“勤务员”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任务,倍加珍视这个机会,满怀激情,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德、能、勤、绩”全面进步,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科学理财,服务发展。我凝心定志。抱有恒心。
恒,下定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早日“崛起武陵山、领先渝东南。”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三
云南是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云南考察,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深入了解这片美丽的土地。在考察期间,我游览了云南的许多景点,体验了当地的民俗风情,结识了许多热情好客的云南人。通过这次考察,我不仅对云南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与感悟。
第二段:云南的自然之美。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理洱海、丽江玉龙雪山、泸沽湖等,让我着实叹为观止。在大理洱海的湖水中,我乘着游船欣赏了周围的山水美景,沐浴在阳光中,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我乘坐缆车登上了高海拔的观景台,俯瞰着远处的山岳和云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泸沽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湖畔的村寨保持着原始的风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云南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让我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独特之美。
第三段:云南的民族文化。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之一,这里有25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我参观了丽江古城,这是一个保存着纳西族文化的古老城市,街道上的石板和木质建筑让人感受到了古代的氛围。我还参加了彝族的火把节活动,在村寨的广场上欣赏了彝族人民跳起的独特的舞蹈,感受到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云南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段:与云南人民的交流。
在考察期间,我与许多云南人民进行了交流,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他们待人热情好客,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我参观了一个村庄,看到了当地居民以传统手工艺为生,他们用心制作各种工艺品,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和技艺。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食物,如过桥米线和烤乳猪,这些美味的食物让我感受到了云南的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与云南人民的交流,我学会了更加珍惜生活,享受当下的一切。
第五段:回顾与展望。
通过这次云南考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云南的自然之美、民族文化和人民的好客。在云南的短短几天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与感悟。我希望未来能够回到云南,再次感受这里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希望将自己的云南之行的体会与感悟与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的魅力。在未来的旅行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当地人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与生活,在旅行中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与当地人民建立更深厚的联系。
总结:
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次考察使我对云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云南的自然之美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多样性。与云南人民的交流使我学会了更加珍惜生活,享受当下的一切。在未来的旅行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地方,体验更多的文化,让旅行成为拓展自己眼界和丰富人生的重要方式。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四
当前,形势正往积极方向变化,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然而,我们既不能因为疫情形势向好而麻痹松懈,也不能因疫情风险存在而裹足不前。脱贫攻坚在决胜阶段,唯有咬定目标不放弃,全副武装继续向前,才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眼下,脱贫攻坚任务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既战“疫”,又战“贫”,齐头并进夺取全胜在此一战。而贵州,这个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通过“决战三步走”正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一步:解封省内交通“关卡”,降低疫情应急响应。在采取全省统一集中收治、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贵州率先提出解除省内各市州、各县、乡村之间设立的“关卡”畅通省内交通、流通,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随后,发布《关于全省统一部署应用“贵州健康码”的通知》,在各类公共交通场所入口统一部署应用“贵州健康码”。
通过扫描贵州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对所有流动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防好“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转好后,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率先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一级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响应,抓好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助力全面复工复产。
第二步:做好远教培训,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农业生产对于贵州来说至关重要。我省避免人员聚集产生聚集性疫情隐患,努力降低疫情影响,依托“村社合一”农村合作制经济模式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远教平台,发放春耕培训资料,帮助农民学习科学耕种知识、农作物种植方法,积极支持、有序推动广大农村春耕备耕。
贵州还组织12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业专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利用电话、微信、公众号、远程视频、实地查看等平台和方式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专家讲座等,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科学引导农民投身春耕生产。第三步:苦干实干,抓紧时间决战脱贫攻坚在决战脱贫攻击的关键时期,贵州出台多个政策措施,力求“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文化旅游行业受到重创,贵州出台十条措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重振文化旅游发展信心。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通知》,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强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双向对接,确保至少一户一人就业。加强与外出农民工就业目的城市沟通,打通交通卡点,通过包车包机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精心组织推进农民工零风险健康返岗就业。
组织9个督查组分赴全省各地督导检查,设立1800亿元补短板稳投资专项融资资金,开展复工复产情况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实际困难。以更严、更细、更实的作风把各项工作抓到位,更加深入的开展农业产业革命,苦干实干、实干巧干,使先前被疫情打乱的部署回到正轨;把疫情带来的损失,从产业结构调整中补回来。在“战疫情”和“斗贫困”两个战场中,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全省有6万多个基层党支部、50多万名党员干部强化责任带头干、扑下身子扎实干,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努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疫”,努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五
云南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服装文化更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的服装文化,我参加了一个云南服装考察活动。在这次考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服装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对云南的服装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着25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在云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风格。考察中,我看到了傣族、彝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的服装展示,这些服装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风俗和传统。
傣族的服装以大方、色彩鲜艳为特点,女性的长裙上面还配有精美的绣花。彝族的服装则以粗犷、朴实为特点,男性多穿着宽大的外套,女性则以蓝色为主色调,穿着短袖、短裙。白族的服装则十分考究,女性一般穿着白色上衣和裙装,头戴饰有花朵的头饰。
这样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使得云南的服装文化丰富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三、保护传统与现代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不少地方的传统服装正在逐渐消失,但云南的服装文化并没有被遗忘。云南的服装设计师们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风格。在我的考察中,我看到了一些采用了传统元素的现代服装作品。
这些作品使用了传统的服装面料、刺绣工艺,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时尚设计中。这种保护传统和创新融合的做法,使云南的服装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云南的服装传统作出了贡献。
四、服装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云南的服装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同时也是当地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云南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民族文化而闻名,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游客怀着对云南服装文化的兴趣前来旅游。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少数民族服装的展示,还可以亲自体验和购买云南的传统服装。云南的服装文化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云南的服装文化与旅游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通过这次对云南服装文化的考察,我对云南的服装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云南的服装文化独特多样,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风格,这使得云南的服装文化极具魅力。
在今天的社会中,保护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云南的服装设计师们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服装风格,使云南的服装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云南的服装文化也与当地的旅游发展紧密相连,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亮点。
通过此次考察,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服装文化的魅力以及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我也希望这种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继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云南的服装文化之美。
总结。
通过这次云南服装考察,我对云南的服装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云南的服装文化独特多样,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风格。云南的服装文化保护传统与创新融合,为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云南的服装文化也与当地的旅游发展密切相关,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亮点。通过这次考察,我深深感受到云南服装文化的魅力和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我希望云南的多元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云南的服装文化之美。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六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云南药材考察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药材文化的长远历史。通过对云南药材的考察研究,我对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加工等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人们对药材的研究和利用心存敬畏。下面,我将围绕这次考察经历,总结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云南的自然资源和药材种植。
云南是中国的药材重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种类繁多的药材在这里得以茁壮生长。我们在考察中见证了云南多样的地形地貌,从高山峻岭到平原湖泊,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的高原,每个地区都孕育着不同的药用植物。比如,在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地区,我们见到了一些独特的高山植物,如丹参、藏红花等,它们由于高山严寒气候的影响,所含有效成分更加丰富。而在低海拔地区,如昆明市郊的安宁,我们则见到了一些温带植物,如当归、白花蛇舌草等,它们适应了云南的温暖湿润气候,优势较大。云南的丰富植被资源为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段:药材采集和加工的关键环节。
药材采集和加工是保证药材品质的关键环节。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云南一些药材的采集和加工工艺,亲身体会到了其中的重要性。云南药材的采集通常要求在药材的最佳生长季节进行,这样可以确保药材的品质最佳。同时,采集的过程也需要细心谨慎,避免对药材的造成任何损伤。在加工的环节中,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确保每一步的操作都经过严格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同时排除有害物质。云南的药材加工工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了高度可控和规范化,为药材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药材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云南作为药材资源的重要产地,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云南药材的研究和利用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一方面,云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机构通过对本地特色药材的研究,提取和分离了一些重要的有效成分,并研发了相应的药物创新。另一方面,云南的一些企业开始重视传统药材的加工与销售,推动了药材产业的发展。此外,云南还积极探索在药材种植中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为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药材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给我们展示了云南药材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五段:个人体验与收获。
通过这次云南药材考察活动,我不仅了解到了云南的丰富自然资源和药材文化,也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加工等环节的重要性。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云南药材的知识和经验,也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药材产业的发展中,科学研究和创新、合理利用资源和加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次考察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相信我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将会使我在药材研究和利用的道路上更加扎实前行。
总结:通过这次考察,我对云南药材的种植和利用心生敬畏,也对药材研究和利用的前景感到乐观。我将会继续关注云南药材产业的发展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云南药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七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贯通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深入系统阐述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x强调,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深学细悟、反复研读、逐字消化***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常践常得,不断加深对国家发展历史方位、阶段特征、指导理论、战略任务的理解把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筑牢思想根基,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诚实践者。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谋划工作、推动落实过程中始终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干在实处、走在前面,科学把握形势变化,准确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是非对错,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表对标自觉扛好工作责任,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推动县域经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扎扎实实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培育、基础建设、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落实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联系挂钩制度,加强对分管领域工作的分析研判、统筹调度、推动落实,切实以“铁肩膀”担好硬任务、推动快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紧迫感,紧盯形势任务、主责主业和短板弱项,建立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自觉补课充电,加快知识更新,不断丰富“工具箱”、练好“组合拳”,努力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共同创造各项工作新的业绩。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同时,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2008年习近平同志在我省考察工作时指出:云南拥有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风光等自然条件,又长期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比较好,这也是云南的一大优势。这些年来,云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园”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民节能·云南在行动”等活动,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中引起广泛认同,也在国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希望云南的同志进一步巩固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做好工作,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使云南的人民都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重要指示和这次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热潮,加快建设美丽云南,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要深刻领会“两个清醒认识”是指引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也没有条件和可能再走。我国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了过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不畏难、不推诿、不懈怠,努力取得实际成效。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依然固守“gdp至上”的旧思维,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去解决目前面临的复杂艰巨的生态环境问题,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多赢。
二要深刻领会坚持保护优先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对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把握更加科学。保护优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实阶段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既注重末端治理,又强调源头预防,既不欠新账,又要多还旧账,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起来。
三要深刻领会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的底线,是公众健康的底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是从时空的视角诠释生态文明,是用创新的思想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利于遏制以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要深刻领会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努力取得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五要深刻领会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彻底转变“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应终身追究。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催人警醒!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及考核体系,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引导、规制、激励、服务和保障作用。
一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确保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党委(党组)中心组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在近期内安排一定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学习,带动全省学习的深入开展。省委宣传部要组织力量,深入研读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的要求,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开展好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
二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对深入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安排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与薄弱环节,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建设城乡宜居生态环境,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建设,着力强化生态保障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及全过程,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和“绿水青山、节能减排、防灾减灾”计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全省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要切实加大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力度。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集中深入地进行宣传。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宣传讲话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时报道全党全社会的热烈反响,报道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展示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我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继续保持在全国生态优良的领先地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和表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前,形势正往积极方向变化,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然而,我们既不能因为疫情形势向好而麻痹松懈,也不能因疫情风险存在而裹足不前。脱贫攻坚在决胜阶段,唯有咬定目标不放弃,全副武装继续向前,才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眼下,脱贫攻坚任务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既战“疫”,又战“贫”,齐头并进夺取全胜在此一战。而贵州,这个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通过“决战三步走”正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一步:解封省内交通“关卡”,降低疫情应急响应。在采取全省统一集中收治、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贵州率先提出解除省内各市州、各县、乡村之间设立的“关卡”畅通省内交通、流通,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随后,发布《关于全省统一部署应用“贵州健康码”的通知》,在各类公共交通场所入口统一部署应用“贵州健康码”。
通过扫描贵州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对所有流动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防好“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转好后,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率先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一级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响应,抓好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助力全面复工复产。
第二步:做好远教培训,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农业生产对于贵州来说至关重要。我省避免人员聚集产生聚集性疫情隐患,努力降低疫情影响,依托“村社合一”农村合作制经济模式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远教平台,发放春耕培训资料,帮助农民学习科学耕种知识、农作物种植方法,积极支持、有序推动广大农村春耕备耕。
贵州还组织12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业专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利用电话、微信、公众号、远程视频、实地查看等平台和方式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专家讲座等,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科学引导农民投身春耕生产。第三步:苦干实干,抓紧时间决战脱贫攻坚在决战脱贫攻击的关键时期,贵州出台多个政策措施,力求“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文化旅游行业受到重创,贵州出台十条措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重振文化旅游发展信心。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通知》,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强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双向对接,确保至少一户一人就业。加强与外出农民工就业目的城市沟通,打通交通卡点,通过包车包机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精心组织推进农民工零风险健康返岗就业。
组织9个督查组分赴全省各地督导检查,设立1800亿元补短板稳投资专项融资资金,开展复工复产情况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实际困难。以更严、更细、更实的作风把各项工作抓到位,更加深入的开展农业产业革命,苦干实干、实干巧干,使先前被疫情打乱的部署回到正轨;把疫情带来的损失,从产业结构调整中补回来。在“战疫情”和“斗贫困”两个战场中,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全省有6万多个基层党支部、50多万名党员干部强化责任带头干、扑下身子扎实干,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努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疫”,努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亲临鲁甸地震灾区,踏上废墟实地视察灾情,走进甘家寨过渡安置点“红旗社区”帐篷慰问受灾群众,并就鲁甸县恢复重建工作作重要讲话,让全县人民倍感党中央的温暖和关怀。鲁甸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部门职能职责,提出了“四强化四增强”的贯彻落实要求。
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核心部门,组工干部首要的任务就是讲政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组工干部要深入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知识学习,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要深学细悟,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要严格对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动中。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严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使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始终树立对党忠诚的思想,个人干净的情操,勇于担当的责任。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组织部门职责所在。责任面前容不得丝毫懈怠,作为县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管党治党的重任,要把重心凝聚到强组织上,把精力集中到筑基础上,把功夫下移到抓基层上,把保障落实到促发展上。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当前,抓好恢复重建工作是全县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完成恢复重建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工干部要用创新的思路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解决恢复重建中的问题,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落实,建设安全美丽新家园。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发挥县委参谋助手作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争当“排头兵”,成为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典范。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要严格对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勤于思考,勤奋工作,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模范。要树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严格落实ab角岗位工作责任制,股室密切配合,干部通力协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激发活力,切实增强干事创业激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既是对组织部模范部门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组工干部党性强不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工作中要强化落实,积极争先进位,做奋勇争先的表率。组织部门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对党委的决策部署抓实、抓快、抓好,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组工干部就是要对党委的决策部署雷厉风行、抓紧落实,不等待观望、拖延时间,要发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强刚正、无惧无畏的傲骨精神,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推动恢复重建工作中,习总书记叮嘱:“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要把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与推进恢复重建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全县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安全美丽新家园。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2020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记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教体战线的师生员工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决心,为我们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隆阳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腾冲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民族。他说: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记要求,要把学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同时指出,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努力,真正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终身课题,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教育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立足于这个发展定位,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建设,把这项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来抓好落实。全区现有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7所,2020年,我们将与民宗局等单位协作,创建双语学校2所,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100人,积极创新更多的示范学校。下大力气处理好高黎贡山移民学生的教育保障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强化职业培训,确保移民学生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考,谋划好脱贫攻坚后的教育发展,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做好与“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校点布局调整工作。2020年,我们将协调各方,推进青阳中学建设,加快火车站小学建设,确保2020年9月新学校建成开学。同步推进实验小学青华校区建设、下村小学扩建工程,积极破解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目前,我们积极争取申报政府专项债5.56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下一步,我们要狠抓要素保障,细化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程实施,为隆阳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调研时指出: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记对教育的举旗定向,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青少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切实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教体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办好保山市第十一中学,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好“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体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记系列讲话精神、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和示范力,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成为奋战新发展、夺取新胜利的战斗员,在新学期着力打好“八场战役”:
一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要着力破解控辍保学难点,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重点做好高黎贡山移民25名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问题,组织工作专班,实施台账销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惠及到孩子身上。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难问题。要注重“两后生”职业教育,利用东西协作计划的实施,年内完成150名卡户两后生到上海就读中高职的目标任务。
二要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把全区16万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外防输入”为重点,按“一校一策”要求,建立领导体系、制度体系、实施体系、责任体系。当前要把14.6万学生春季开学工作列为重要事项来抓紧抓实抓好。
三要稳妥打好教育改革前哨战。2020年,隆阳区被列为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教职工区管校聘改革试点。目前我们已完成了校长职级的认定工作,按计划要在本学期完成校长的聘任、教职工的聘任工作。要通过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要全面推进质量提升攻坚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四轮驱动”,力保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要全程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体系统工作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对标“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线,通过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创建工程,在全区推出一批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教师。
六要全过程打好校园安全保卫战。安全不保,谈何教育。要建立与公、检、法、司各部门联动机制,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力度,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要实现城区一键报警系统安装全覆盖,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七要全方位打好素质教育阵地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学校“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防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体育教育,打造“体育特色学校”,丰富课外体育锻炼,定期举办学校综合性运动会、体育单项比赛等赛事,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加强美育工作。配齐音乐、美术教师,抓好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好高雅艺术和戏曲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建立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探索制作劳动教育记录评价手册,做好等级评价,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组织好校外劳动,引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建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好公益劳动,开发好志愿者服务项目。
八要全员打好基层党建进位战。认真落实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年内校长、书记一肩挑比例达到90%以上,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创新学校党建新范式,积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教体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成为教体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保障。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重要讲话,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以及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临沧是边疆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魂”和“纲”,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作出了“三个阶段性特征”和“两次跨越”的重大判断,在“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沿边小康村建设、对缅开放、边境维稳、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民生保障、美丽临沧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临沧速度”“临沧精彩”,形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凡是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的时候,临沧的工作就有了正确方向和根本保证,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创造精彩。我们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有“四个突出特点”的科学判断,对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积极对接、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突出生态建设,突出对缅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建设沿边小康村,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造成奋进新时代的“动车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当前,疫情防控战略重点已经转移,我们将按照“人管住、货畅通”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外防输入”的责任。与此同时,着眼“快、准、狠、大”,全力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大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严厉打击零星贩毒和吸毒,把边境整治得清清爽爽。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也是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要快、要苦、要敏锐、要有办法、要坚定的精神状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临沧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当“以点带面”齐心聚力抓好收入、住房、医疗三大点,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抓好收入关键点,扩大就业增收面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解决贫困群众的收入问题是确保群众“真”脱的关键点。抓好收入关键点,应当立足实际看问题,依据现状定措施。就业扶贫做好“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助力稳岗复工,产业发展落实“奖励奖补”激发生产积极性;消费扶贫助销农产品,确保产得出销得完,扩大贫困户的就业增收面,让群众劳有所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攻克住房重难点,保障群众安居面扶贫工作一看房,二看粮。保障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难点。
攻克住房难题,要有针对性,要早部署、早谋划、早行动。开展全面摸排工作,深入到贫困户的家中去,详细了解贫困户情况,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的作战方略。全方位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建房材料等灵活助力贫困群众建房,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来,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共圆百姓安居梦。
抓牢医疗参保点,覆盖大病救助面因病是当前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可能返贫的一大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难题,要持续开展慢性病认定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医疗兜底保障政策。保持现有的脱贫攻坚的政策的稳定,对因病致贫、可能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要扶上马送一程,动员其做好基本医疗参保,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解决看病难,难看病的问题。“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2020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记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教体战线的师生员工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决心,为我们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隆阳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腾冲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民族。他说: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记要求,要把学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同时指出,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努力,真正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终身课题,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教育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立足于这个发展定位,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建设,把这项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来抓好落实。全区现有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7所,2020年,我们将与民宗局等单位协作,创建双语学校2所,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100人,积极创新更多的示范学校。下大力气处理好高黎贡山移民学生的教育保障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强化职业培训,确保移民学生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考,谋划好脱贫攻坚后的教育发展,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做好与“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校点布局调整工作。2020年,我们将协调各方,推进青阳中学建设,加快火车站小学建设,确保2020年9月新学校建成开学。同步推进实验小学青华校区建设、下村小学扩建工程,积极破解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目前,我们积极争取申报政府专项债5.56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下一步,我们要狠抓要素保障,细化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程实施,为隆阳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调研时指出: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记对教育的举旗定向,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青少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切实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教体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办好保山市第十一中学,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好“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体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记系列讲话精神、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和示范力,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成为奋战新发展、夺取新胜利的战斗员,在新学期着力打好“八场战役”:
一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要着力破解控辍保学难点,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重点做好高黎贡山移民25名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问题,组织工作专班,实施台账销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惠及到孩子身上。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难问题。要注重“两后生”职业教育,利用东西协作计划的实施,年内完成150名卡户两后生到上海就读中高职的目标任务。
二要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把全区16万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外防输入”为重点,按“一校一策”要求,建立领导体系、制度体系、实施体系、责任体系。当前要把14.6万学生春季开学工作列为重要事项来抓紧抓实抓好。
三要稳妥打好教育改革前哨战。2020年,隆阳区被列为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教职工区管校聘改革试点。目前我们已完成了校长职级的认定工作,按计划要在本学期完成校长的聘任、教职工的聘任工作。要通过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要全面推进质量提升攻坚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四轮驱动”,力保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要全程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体系统工作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对标“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线,通过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创建工程,在全区推出一批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教师。
六要全过程打好校园安全保卫战。安全不保,谈何教育。要建立与公、检、法、司各部门联动机制,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力度,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要实现城区一键报警系统安装全覆盖,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七要全方位打好素质教育阵地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学校“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防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体育教育,打造“体育特色学校”,丰富课外体育锻炼,定期举办学校综合性运动会、体育单项比赛等赛事,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加强美育工作。配齐音乐、美术教师,抓好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好高雅艺术和戏曲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建立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探索制作劳动教育记录评价手册,做好等级评价,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组织好校外劳动,引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建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好公益劳动,开发好志愿者服务项目。
八要全员打好基层党建进位战。认真落实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年内校长、书记一肩挑比例达到90%以上,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创新学校党建新范式,积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教体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成为教体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保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正常时候,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需要更多资源、更高成本,而且,他们脱贫之后返贫风险高,更何况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决战决胜,就是要啃下“硬的骨头”,想方设法让最难脱贫的同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社会凝心聚力,人人都能搭把手、个个都肯出份力。一直以来,兜住民生底线是基础,持续改善民生是方向。只有做好保障民生这篇大文章,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也就有了坚强后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兜住民生底线,最实在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参加审议,多次谈到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六稳”“六保”都将就业放在首位,凸显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非贫困人口才能不致贫、已脱贫人口才能不返贫、深度贫困人口才能尽快脱贫。
越是面临发展困难,越要兜牢民生底线。民生连着民心,有了民心,就有信心、有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锋阶段,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向最难处冲锋,就需要这股心劲儿!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重要讲话,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以及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临沧是边疆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魂”和“纲”,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作出了“三个阶段性特征”和“两次跨越”的重大判断,在“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沿边小康村建设、对缅开放、边境维稳、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民生保障、美丽临沧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临沧速度”“临沧精彩”,形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凡是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的时候,临沧的工作就有了正确方向和根本保证,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创造精彩。我们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有“四个突出特点”的科学判断,对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积极对接、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突出生态建设,突出对缅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建设沿边小康村,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造成奋进新时代的“动车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当前,疫情防控战略重点已经转移,我们将按照“人管住、货畅通”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外防输入”的责任。与此同时,着眼“快、准、狠、大”,全力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大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严厉打击零星贩毒和吸毒,把边境整治得清清爽爽。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也是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要快、要苦、要敏锐、要有办法、要坚定的精神状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临沧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