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寓言教案幼儿园(精选10篇)

寓言教案幼儿园(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9 02:12:02
寓言教案幼儿园(精选10篇)
时间:2023-12-29 02:12:02     小编:紫薇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投影。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二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6个生字,理解词语,熟读古文言文。

能力目标:背诵,默写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

情感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并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古文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朗读中感受寓意。

自学加指导法

小组合作讨论

小黑板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老师讲寓言故事〈〈狼、狐狸和农妇〉〉(冯雪峰)

2、读题质疑并板书〈〈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借助译文试读课文

2.教师范读古文。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涉 遽 契 曰 吾 惑

6、学生汇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7、学生用小模型来演义故事内容,理解含义。

因为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的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

8.再次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告诫人们办事情要学会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一、背诵寓言〈〈刻舟求剑〉〉。

1、全班齐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初读寓言〈〈郑人买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并借助译文试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履 度 置 反 遂 持

6、学生汇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

7、学生表演话剧〈〈郑人买履〉〉并理解寓意。

8.再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因为郑人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鞋。

三、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告诫人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三

1、“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我快乐”(爱读书)。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师准备:

1、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种程度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设计读书计划表样表,读书卡样卡。(样表、读书卡附后)

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课内外)(已读或未读的),准备汇报自己的读后感。

2、讨论:我们应如何读书、设计读书计划表、读书卡、准备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资料。

教师导引

民间俗语导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流传着许多含着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龟兔赛跑、老鼠与青蛙、叼着肉的狗、狼与小羊、熊与狐狸……这当中不少是来源于《伊索寓言集》。

问题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吗?

师生互动

交流

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生:………………

(掌声鼓励)

师生点评或补充:

生:我觉得………………

师:………………

生:……………………

……………………(掌声)

…………………………

………………………………

(掌声)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1、你所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师生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的书怎样读?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四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自己读一读这个成语,“亡羊补牢”有不理解的字吗?

3、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b.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四、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洞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激趣导入。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七、作业设计: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阅读几则课外寓言成语故事。

3、找几个好朋友排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

两则寓言,其中第一则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第二则要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寓意的理解需要引导。

1、其实这节课可以两个故事放在一个课时里来上,《亡》先让学生谈谈读后对寓意的体会,然后分析细节,再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南》在寓意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先体会文章的内容再归纳寓意,和《亡》的顺序正好相反。

2、在学习《南》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所以很多孩子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地球是圆的,所以可能这个人花费的时间多一些,盘缠多一点,可是他最终还是会到达楚国的啊?这样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寓言故事和普通的事实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普通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和分析,要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靠理性的去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情景。

3、在教学写字时,最容易出错的是:叼、窟、窿,在教学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分析的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课后的练习中这三个字,写错的次数最多,可能是因为第一印象很牢固的原因。

4、刚刚考好了第二单元的测试,分析丢分的原因:主要是字词和课文内容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丢分很多,主要是由于这学期教学任务比较紧张,复习的时间很紧张,同时也因为这个单元没有认真、系统的复习造成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六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一、谈话导入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的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是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4、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七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课时。

阅读课。

2xx年10月22日。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我读书。

我快乐。

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制订读书计划。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八

目标:

1、愿意大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故事中的形象,感受其丰富的趣味性。

2、尝试比较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初步感受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重点:

大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故事中的形象。

难点:

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情感.

解决策略:

1.比较策略。

2.引导策略。

3.情境体验策略。

工具材料:

1.动画媒体小蛇的故事。

2.音乐,情境创设。

3.小蛇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流程:

一.理解故事,大胆表述。

1、谜语引出故事:身体长长像根绳,走起路来扭啊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

2、分三段欣赏故事。

a.欣赏第一段。

提问:妈妈对小蛇说了什么。

b.欣赏第二段。

提问:小蛇干了什么?

它吃东西的样子是怎样?

小蛇那么贪吃,你猜猜它后来会怎样?

c.欣赏第三段。

提问:小蛇怎么了?

它肚子痛是什么样子?

二.感受音乐,情感体验。

1、听第一段音乐。

提问:猜猜小蛇在干吗?

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2、听第二段音乐。

提问: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那你猜猜这段音乐里,小蛇在干吗?

三、肢体表现,内在升华。

1.带上头饰,听音乐,表演小蛇。

2.吃了那么多东西,肚子很难受,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变得舒服呢?

四.精彩结尾,感受趣味。

在小蛇难受的时候,出现小蚂蚁在小蛇的鼻子上爬来爬去,小蛇忍不住了打了个喷嚏,这下肚子舒服了,最后小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文档为doc格式。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九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使用成语造句。

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老师泛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取舍不当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一一安知非福祸福无定。

寓言教案幼儿园篇十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