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8 19:37:12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时间:2023-12-28 19:37:12     小编:纸韵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20xx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新的体会。新标准全面梳理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明确了实施的要求,增强了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目标体现了学科育人,落实双减要求,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体现了物理学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课程目标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从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角度出发,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将这一目标逐渐分解,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我们不再会以知识点为具体的目标,而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这个目标统领我们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学习活动,每一个单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学期。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课标培训的意义。我们会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下,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二

近期通过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课程目标部分,使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是我对课程目标的研修心得:20xx版的课标要求是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程目标,体现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其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物理观念并不是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是学生在思考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个具体思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现象并认识物理世界。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在基于事实证据和推理的基础上,敢于质疑与批判,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见解和创新给予鼓励和肯定。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猪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总、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培养学生的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品质,并在最后升华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守科学伦理的自觉行为。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三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1、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才智和力气,弥补教师备课中的缺乏,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教学讨论内容主要是:

(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和争论式教学;

(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学问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掌握学生作业量,标准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讨论课,组员必需全体参与,活动时,听课教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良的方法。授课教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1、连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构造、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各种讲座、争论、参观等学习,帮忙青年教师熟识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力量培育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争论式教学方法,注意学问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力量培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和创新力量。同时积极进展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讨论历届中考试卷,沟通复习阅历,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

物理教学离不开试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试验,学生试验,学习过程中的小试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试验中观看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大事等,表达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四

研读“新课标”,我重点关注“新课标”的如下变化:

1、课程目标的变化。

从“三维目标”变化为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物理观念的基础是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物理观念是对物理知识的总体认识,是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

2、课程内容的变化。

(1)由三个一级主题变为五个一级主题。将“实验探究”单列出来,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跨学科实践”在新课标中地位更加突出。

(2)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中,二级主题变化不大,但三级主题有较多变化。

3、“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是对“教学—评”的精细指导,积淀了物理教育科研的重大成果,值得我深入学习研究。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五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六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一天认真聆听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感触颇深,对新课标和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现索,构建课程结构。所以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单元教学是指一某主题或某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围绕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问题、目标、任务、情绪、活动、评价等要素,展开结构化的教育学活动。这就需要:

1、使用教材要大。使用教材不是单篇单张的使用,而是立足学情,把整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解读,而在框架下建立系统内容和授课内容。时时审视当下的内容和以前以后的知识的'联系和地位,从不孤立的考虑单个教学。这种理念不是要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而是结合学情了解教材内容,便于对一张板块的重新逻辑与组合。

2、教学结构要大。依托大目标,选取大情境,设计大问题,进行真探究。大而有逻辑,大宗有戏,目标可测,情景真实,问题贴切,探究有体验。情景族的创设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它应该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创设不能与其他环节脱节儿,应该是系统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情景族的创设要考虑到与其他环节的衔接,应该有利于其他要素的展开,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因此:

(1)要对生活及实验现象的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

(2)将有价值的选择性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3)建构该有用信息的意义,生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反思使自己对新课标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就是教学的目的是以提升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对2022版本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和阅读廖伯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等相关资料,有如下学习心得: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1、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基础性与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5、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主要变化有:

1、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的内容主题;

3、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加强跨学科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与评价改革。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九

课程目标体现了学科育人,落实“双减”要求,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体现了物理学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课程目标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从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角度出发,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相当”的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将这一目标逐步分解,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我们不再会以知识点为具体的目标,而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这个目标统领我们的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学习活动、每一个单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学期。课程目标中要求:

1、立足学生全面发展;

2、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体现物理课程独有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学生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或能力,这种能力既能使自己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1、物理观念的思考。

物理观念是具有科学思维的基础、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但不是教材中具体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它是学生在认识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考的一个角度。例如。学生在买鞋时除了考虑美观、经济外,还需考虑实用,而实用这个角度就包含了运动和相互运用的物理观念。虽然我们教师每堂课都在教物理概念和规律,但真正的目的是学生学了这些后,能够与实际的情境、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实际的问题联系起来,所以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如何获得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以便能学以致用,能客观、辩证的认识这个世界。

2、科学思维的思考。

科学思维是一种认识方式,是人的大脑对认识事物的一种反应过程,它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基础,指在熟悉的环境中,建构模型分析物理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时,提供的器材是木块、水、大烧杯、细线,一种情境是木块在细线的作用下悬浮在水中,一种是剪断细线后的情境,两种情境下,木块的受力等情况是不同的,这时就需要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从而进行科学的推理和论证,初中阶段学生所构建的模型没有十分复杂的,都是简单的模型。

3、科学探究的思考。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处理问题或认识自然现象时的`一种方法,包含四个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做这些实验时也要遵循科学探究的四个要素,潜移默化地使其在生活或社会中运用到这些科学探究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思考。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使命担当,主要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要素,这三个要素是逐层递进的,首先有想认识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最后在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社会、人类等做出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能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静待花开,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与责任。

课标中明确提出了目标要求,四个要求是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即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所以为了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我认为要做到四点:

1、创设熟悉的物理情境来引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3、注重实验或实践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4、设计与生产生活社会相关的问题或情境,体会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仔细对比新版与旧版课标之间的变化,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

(二)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育人。

新课标指出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业成就的考核,更要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解决真实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四)多种方法并举,促进全面育人。

物理教学应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育人功能。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3版)颁布以来,我在线上认真学习了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

1、物理课程就是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育人价值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十四个要素。课标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与会合作、学会生活。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内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这些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与规律,而且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凸显了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以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的跨学科联系,体现了综合性。

3、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新课标增加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与2023版课标相比,有13项完全相同,8项不同,在这不同的8项中有4项实验跟2023版课标在表述上略有区别,有3项在实验内容方面作了调整,有1项实验是新增加的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新课标中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引入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提炼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及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1、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方式多样化,深入开展“做中学”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的四要素,即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平时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探究教学,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尽量利用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注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今后我要更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做中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创设情境教学,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同化新知识。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还能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核心素养。

4、积极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中我尝试开展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也仅局限在苏科版每章后提供的活动案例。新课标关于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中有更详细的活动建议,教学提示部分也给出了教学策略建议。我会认真学习,精心选题,制定合理的实践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二

通过学习20xx年物理新课标,我看到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课程目标的变化。

从“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为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形成物理观念的基础是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物理观念是物理知识的总体认识,是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物理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和创新等因素。其中,模型的建构和应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涉及不多。

2、课程内容的变化。

(1)有三个一级主题变成五个一级主题。将“实验探究”独列出来,凸显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强调物理过程的实践性。“跨学科实践”侧重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老课标中也有要求,不过在新课标中尤其突出。

(2)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中,二级主题变化不大,但三级主题变化较多,如3.4.5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电功和电功率的教学要求从“理解”变成了“了解”。

3、“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是对“教——学——评”的精细指导,积淀了物理教育科研的重大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悟。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三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在和谐的课堂上是完全可以形成并达到这一目标的。在和谐的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能把这种喜爱转移到课堂上去,能高效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还能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他的.想法、学习中的困难和快乐,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以生活实例来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来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认知兴趣,培养求实的探索科学的作风。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参与的程度在一个集体中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和谐的课堂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尽量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传播,从而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四

暑假中一起去津参加了由新教材编写者之一苏明义老师讲解《北师大版物理》修订说明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初中学习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而新课标更强调了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应用基本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的研究。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基本的推理分析概括能力。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解题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新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物理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受益良多。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相衔接,与化学、生物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核心素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做题,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会做题,能考高分就行,有时会忽略了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9个测量类必做实验、12个探究探究类必做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会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器材,越贴近生活,教学效果越显著。比如用吹风机和乒乓球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盐水和鸡蛋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用水气球演示近视眼、远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等。

二、加强直观教学。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在网络搜索合适的图片、视频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直观感。比如利用天宫课堂的视频进行教学,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太空中实验的现象,又加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加强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时,我利用易拉罐和橡皮筋制作“听话的滚筒”,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学完本节课后,再进行回扣,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讲解“听话的滚筒”的原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实验为基础,深入贯彻核心素养,适应时代要求,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期通过学习廖伯琴、黄恕泊、李春密等专家对2023《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专家的思想教育了我,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授课方式,“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初浅认识。

1、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要让学生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课标解读。

本课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物质”主题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本专题内容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和体验性两个维度目标。

物理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找出其物理规律,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因此,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应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其研究过程,逐渐培养出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为能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本节课我提前准备了一件湿的学生校服,要求半个小时后需穿干的校服,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四人为一组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践操作(由于校服太大,自己可以用一张湿水的纸代替校服),学生想到了展开,放在太阳能照到的地方,放在有风的地方等等影响因素很多,此时引导学生,在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时要用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蒸发快慢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时,要保证液体的多少、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一定;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时,要保证物质种类、液体的多少、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一定;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的因素都研究完为止。了解蒸发是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材料等。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因而蒸发有制冷作用,紧接着马上给学生手背上用酒精棉球擦一下,让学生体验,学生马上就会说出感觉到凉快,再次说明蒸发有制冷作用,具体要求让学生体验蒸发现象,突破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的物理本质。

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肯定地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如:(就像小孩之所以喜欢玩游戏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每获得一点胜利,马上就给予奖励和肯定)从而爱上物理,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言:“实验后的思考往往比实验过程更重要”善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每一次都有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反思有什么发现与困惑,有学生就谈到了,蒸发快慢与材料有关,有学生用的纸不一样,紧接着问现实生活中没有应用,学生谈到速干衣服,这就是一个创新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没有实践和缺少实践谈创新,创新无从谈起。对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物理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物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课后,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反思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课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是否流畅等等。

总之,我深刻体会到两点:

1、务必把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2、要不断的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面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贴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以便更好适应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七

物理的课程改革改革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虽然是探究性的开放型物理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自由市场。中专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还把很多时间给他看,给他讲,给他做。如果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压不住课堂的话,不但上这个课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物理课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说闲话、就是可以开小差、就是可以闹翻天的时间。这就与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了解社会。

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之后改变了很多,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现在的课程改革则更进了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想办法解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我觉得物理课上应鼓励他们提问题,各种稀奇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都行。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有相关的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我提。当然,相应地,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使他们被你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现代的.人不是看谁记住了多少知识,毕竟能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知识搜集出来。有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一定要帮他们解决,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动手能力,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过程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说远点甚至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培养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们走的路颠簸,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锻炼。

现在信息流通很快,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更可以上网去找,或者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相关问题,都可以,关键是他在其中学到了东西。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来,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一下,鼓励他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他们答案。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来检验,而他们也非常高兴,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来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到首都去开会时介绍他的经验说:“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来自我的不善言辞和我的粉笔字写得很差”。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由于他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无论什么他都自己少说,想办法借学生的口说出来,结论、总结也是如此,大家来下,而他只是引导一下,纠正一下错了的;由于他的粉笔字写得不好,他总是让学生自己出去写,所以没有一定模式的板书。如此一来他教的班级成绩却大大出人意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