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学论语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最新学论语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7 05:33:02
最新学论语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时间:2023-12-27 05:33:02     小编:翰墨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中,论语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孝道、仁爱、忠诚、礼仪和修身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孝道在论语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孔子常常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经过学习论语,我深深理解到孝道要求我们对父母表达无尽的孝心和感恩之情。同时,论语还教导我们要以身作则,表达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开始更加积极地与父母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每次父母生病或需要帮助时,我不再只是无所谓的嘴上说说,而是真正去行动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们。

其次,仁爱是论语所强调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仁者爱人,这是孔子的教诲。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要对他人展示友善和关爱之情。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需求,还要体谅他人的苦难和困境。因此,我开始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与他人分享我的知识和资源,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是我通过学习论语学到的重要道德准则。

第三,忠诚是论语所强调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们应该对朋友和家人保持忠诚。论语中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我通过学习论语,开始更加珍惜我与他人之间的友谊和亲情。我始终相信忠诚和信任是建立坚固关系的关键。因此,无论朋友面临困境或需要帮助时,我会尽力提供支持和鼓励。同时,我也期待着他们在我需要时能够给予同样的支持与鼓励。通过这样的关系,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第四,礼仪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桥梁。论语中强调了遵循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得体。通过学习论语,我开始更加了解如何尊重他人,并在与人交往时保持礼貌与端庄。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文化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我始终保持友善、礼貌和尊重,这些是论语对我个人修养的重要指引。

最后,修身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论语,我开始致力于自我提升和完善。论语中的学问和道德教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做一个好人。通过坚持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品德和素质,我逐渐变得更加内外兼修。我的行为和思想也更加遵循道德和伦理的准则,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了孔子对人类行为与价值取向的思考和阐述。孝道、仁爱、忠诚、礼仪和修身等重要价值观成为了我生活的指导准则。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这些道德准则对我个人和社会来说是如此重要。我将继续努力在实践生活中贯彻这些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他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总结起来,论语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爱护亲人,关心他人,保持忠诚,遵循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德准则对于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安与人们的尊重。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段一:引言(2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优秀的品德道德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原文语言古雅晦涩,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理解论语,一些学者和爱好者建立了“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在这里,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使之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段二:学习论语的重要性(250字)。

学习论语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修身养性。论语中的“孝、友、礼、义”等思想,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家庭和社会关系,还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思考。通过学习论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它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在这个文库中,人们可以发表自己对于论语的理解和心得体会,也可以阅读其他人的分享,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文库中的资源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研究论文,又有个人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还有一些关于论语的疑问和探析等。这些资源不仅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也促进了不同背景和观点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段四:论语的现代意义(300字)。

虽然论语的诞生时间已经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追求愈发迫切。学习论语能够使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压力。论语中对于仁义道德的强调,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思考论语的教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科学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段五:结论(250字)。

学习论语的道路并不是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和平台。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同时,学习论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增强文化自信。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将论语真正内化于心,运用于实践,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三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文章之列。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想要直接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先说君子的责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颜回和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朋友分享,用坏了也不可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所在,是根本。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办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明了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里只讲了三个具体的标准。至于其他弟子治理具体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大概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诉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办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论语在这方面讲了很多,当今初中高中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开始。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说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还有许多激励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须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须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

论语中展现了孔子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这些只是孔子教导学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个读论语的人无法回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对于孔子,真觉得颜回说得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诱人;对于孔子,颜回没说到的一点,后代也时常忽略的一点,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论语中的孔子,生动而感人。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引入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记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论语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诠释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智慧和传统的精髓,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二段:学习论语的意义和收获(200字)。

学习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更可以启迪思想,激发智慧。论语中的许多哲学思考和道德教诲经过深思熟虑,充满智慧和启示。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出对于人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论语中所强调的诚实、正直、宽容和孝顺等价值观念也能够塑造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使我们成为有价值观的人。

第三段:论语中的经典观点(300字)。

论语中有许多经典观点,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和修身养性等方面。论语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环。例如,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应当对他人怀有同理心和善意,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善待也需要我们去付出;而论语中强调的诚实和宽容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元素。此外,论语中的修身养性亦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做人方式。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反省,我们可以塑造出温文尔雅、谦虚谨慎的品格,并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信。

学习论语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首先,我们应该全面而透彻地阅读论语,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其次,我们应该学会思辨和深入思考论语中所涉及的话题,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对话来进一步深化对于论语的理解。最后,我们还应该将论语的教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我们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尽量做到宽容和谦虚,在工作中注重诚信和勤奋等。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论语的智慧。

第五段:结论(200字)。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智慧,更可以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考能力。论语中的经典观点对于我们当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学习和实践论语的教义,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真正有价值观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五

天地人之道:就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和感悟的吧.孔夫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圣人.《论语》教给我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柔的生活的态度。

“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于障锝,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认得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为无比强大。

我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认为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有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我认为:一个人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感悟: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4.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自己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论语》告诉我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与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是“仁”字。

在这个世界上,《1》什么人最重要?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

《2》什么事最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3》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自己感悟: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事智慧。《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自己感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言:“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自己感悟: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他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感悟: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这叫”失人“。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

《论语》中所提倡:“坦荡荡“的心境。

《论语》教给我很多处事的方法,做人的规则。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感悟: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论语。宪问》意思是: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得事。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就写到这里吧,可能自己认识的还不那么深刻,以后自己还要多学习多看书,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些.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作为一部经典文化遗产,论语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慧和探索人生意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特别选择学习论语,并加以诵读,期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和体悟。

第二段:诵读为何重要。

诵读论语使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深意。通过将论语的句子与语调结合起来,将其口头传承的节奏感较为清楚地呈现出来,进一步帮助我理解每个词句的真正含义。另外,诵读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品质。因为诵读要求我们用正确的发音和节奏去表达经典中的思想,这意味着要不断修炼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在学习并诵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例如,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学而》1.2)一章中,孔子告诫我们在为政治事时,应该以德行为根本,如同北辰一样恒定不变,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和拥戴。这启示我在生活中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领导力。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1.1)则告诉我们学习知识的乐趣,以及持续努力奋斗的重要性。这使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并付出努力,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成长。

第四段:学习论语的启示和改变。

学习论语不仅对我个人有启示和改变,也有助于影响家庭和社会。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好地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孔子强调了亲情、孝道、教育的重要性,这启发我更加关注家人的情感需求,并将这种理念传达给我的家人。同时,在社会中,论语也强调了道德、正直和诚实等价值观。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论语的智慧为指南,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公正和进步。

第五段:结尾。

在学习论语的道路上,我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我也非常珍惜这个旅程。通过诵读论语,我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培养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并在生活中得到启示。论语的价值与学习是无穷的,我将继续学习并将其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positiveinsightsandchanges.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七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论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至圣先贤的智慧思想,更能够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中,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共荣的目标。

段二:论语的核心教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在不同场合的言行记录,涵盖了伦理道德、教育和政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论语的核心教义之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示了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政治伦理以及社会伦理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应该先修身,然后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这意味着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只有每个个人都能够尊重道义、履行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段三:论语的价值观念。

论语所强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提倡亲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体现了人的尊严和必要的道德底线,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体现自己的积极价值。

学习论语并不仅仅是研究古代的智慧和思想,更是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过程。在学习论语时,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理解论语中的思想观点,更要积极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原则。我们可以通过对论语的分析、对话和讨论,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智慧。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观点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使其贴近实际,并具有实效性。

学习论语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能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越来越多的人以论语为指导,践行其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时,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稳定和文明。同时,学习论语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扰,从而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综上所述,学习论语是我们借鉴古人智慧、提高个人修养和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研究和应用。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八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啊,飞啊,我突然来到了时空隧道,回到2019年9月1日,这个与众不同的早上,我们相约来到国学课堂,开启了300多天的《论语》学习旅程。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他所在的家族不是帝王,却历经了两千多年长盛不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孔子!

孔子是《论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3月1日。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这句话可得知,孔子在三十岁时便开始办学校了。文人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说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见孔子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孔子身上,我学到了做一个君子必须言行一致,必须明白自己身处的位置。比如:老师就是要做老师的位置上,学生就要在学生的位置上,老师不能违反自己的话,学生也不能出尔反尔,要说到做到。

孔子的学生也很值得敬佩,首先便是学霸颜回。颜回又名颜渊,或子渊。身为孔子最疼爱的弟子之一的颜回,才四十岁便病死了。那他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呢?有言为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颜回身上,我学到了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坚持学习。

当然,孔子弟子子路也很让人敬佩。首先,子路很好学。他先后问政、问士、问成人、问事君,分别得到收获。子路也很勇敢,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总在一旁保护着孔子。同时,子路又很忠心,重视礼节。在卫国大乱中,他不听旁人劝告,坚持救自己的主人子俚,可见他的忠心耿耿。进入主人被劫持的地方与敌人砍杀,被敌人打掉了帽子,他忙去捡,被敌人杀死,临死前还不忘将帽子系在脑袋上,可见他把礼节看得比命还重要。我从子路身上学会了好学、勇敢、忠心等优秀品格。

读了《论语》,我更深切地接触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以“仁”为中心。“仁”的偏旁表示人,而“二”字的短横线表示自己,长横表示别人,也就是爱自己少一点,爱别人多一点。虽然《论语》二十章的学习结束了,但不代表追求《论语》的学生生涯结束了。希望我继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发扬儒家文化思想。比如:当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纪律时,学习委员却站了出来,我会用《论语》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劝告他。当班长制定一些对自己有利对他人有害的规定时,我会说:“其身正,不明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

希望《论语》被更多人知晓,让孔子的文化思想传遍整个世界!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九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于论语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学习《论语》。

希望大家喜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xx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于是,他打倒了孔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

随着我这并不聪明的脑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我越来越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其说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革命。如何能让劳动者联合起来,不是仅为自己的一点私利,团结一心,为捍卫胜利果实而奋斗。如何保证那些代表人民掌权的人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更不是做剥削,欺压人民的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

非礼毋听,非礼毋闻“的毅力和信念,是坚决的信仰和执行,而非理论的探讨。但我知道信念和毅力,这正是当今世界所缺少的(抛开对金钱的毅力和信念不算)——必会造成“群体短视“,也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注定了我们只有在一次大规模的毁灭之后,才会在废墟上建立这样一种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其意义有了极大的不同。孔子其实是最早的社会主义的倡导人,是第一从实践上去探索的学者,只是方向有些不同——他的学说是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和把握,和各种实践的操作方法。这同样是儒家现代复兴的基点所在!

孔子和毛泽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们的思想境界高的超乎想象。他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情感力量,一个用躬身亲为的实干家力量。改变了中国。所以,我喜欢《论语》,喜欢《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因为这些道理,不是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另外,本人工作学习很忙,实在没时间去把我的文章总结发展了,还望见谅。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我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后才是改变社会,所以,不论是人性的善和恶,我都要潇洒走一回了,不论这水多混,我都要摸一回的。也许有一天,我会出淤泥而不染,那时,我也许会写出更有分量的文章吧!

一提到《论语》就会马上想到孔子,想到他对弟子的教诲。《论语》这书是全世界的精华宝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自从秦始皇的那个时候有“炆书坑儒”,打打打急了《论语》的传播,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xx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xx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

口号。

《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当我们拿着一本《论语》看时可能刚开始觉得只是几句简单的话罢了可是细细品读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这些只是概括性的结论而已,事实上,孔子对待不同的人,对于它们就有不同的解释,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很是用的。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在这里发出自己的不满,发出自己的呻吟,“还老百姓们一个和平安全的生活”。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作为学生,我们应懂得“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对所有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我们应该熟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话,我们差不多都会说,可是我们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个,那就“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吧。

我觉得孔子是个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如,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何者为尊,有权者为尊,何者为贵,有钱者为贵。既无权又无权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贱了。所以饭店的服务生见了经理难免唯唯诺诺,门卫见了大款总要点头哈腰。像子路这样,穿着破布袍子和有钱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实在难得。

所谓的尊卑贵贱都是以势力的眼光看的结果,其实一个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认有很大的命运因素。所谓富贵莫强求是也。但是从人性上来看,就是众生平等,没有贵贱区别。可是现实世界,毕竟是一个尊卑的世界。这也是个事实。陶渊明当县令要接见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终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隐居了,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学。多少有点消极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来隐居,又不卑不亢的与权贵交往,这样的境界要更高。

所以,见了大人物,见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严。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们没有钱没有权,这的确不是件另人高兴的事,但如果既没权又没钱,再没有了尊严,那岂不是更输得一干二净了。我们要保持平常心,凡事通过正当的努力,能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独立。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不想说《论语》你必须去读,但我们确实需要去读,它就是我们的精神营养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缺少营养就会影响到健康,而《论语》正是会影响我们一生的难得之物。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话有两个解释:一是晏平仲这人善于交友之道,与人相处时间越久,越让人感到尊重;另一个解释是晏平仲这人善于与人交往,与人相处越久,越对别人尊重。

对于第二种说法,我倒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话说浩然居士到这单位两年了,与一些同事渐渐熟识了。有一天一群同事没什么事,在一起闲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当时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记得以前看书,说有人给曾国藩写过一副。

对联。

: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有人说以麟对蔡,对仗不工整,曾国藩气愤地说,蔡是灵龟,以灵对灵,有什么不工整?后来我查了。

字典。

蔡字确实有龟的意思。

于是当时灵机一动。就拿他的姓名开涮,说“知道蔡姓的来历吗?古汉语中,蔡是龟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说完后的结果吗?对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欢而散。回头一想,这事确实是我不对,因为我犯了说话的大忌——没有顾及人家的尊严。后来就找机会向这名同事表示了真诚的歉意。

语言就像是一把倚天宝剑,拿在武功高的人手里,可以行侠仗义,可以铲恶除奸。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让一个小孩子拿到这把宝剑,他可能会随意挥舞,一不小心就会害人害己。

看看上面的现金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是对语言的重视,“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对语言的态度。

在古代,有人主张干脆就少说甚至不说话,我想现在来看未免可笑。我们应当尽量成为语言的高手,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用,只是与人说话时要慎重,不论是单独谈话还是在众多的场合,都切记千万不要信口开河,就像一个拿着宝剑的小孩胡乱挥舞!

另外还有一事要注意,中国人过去有句话讲,“熟而忘礼”,这真是人的通病,我们对初认识的人,一般来说都能做到慎言,但是一旦日久天长,相互熟悉了,有时就无所顾忌了。其实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说话时都要维护人家的尊严,要慎言。所以要学人家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这一点浩然也做得不好,说出来这些心得,与大家共勉吧!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易经》上说:“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不错,古人所言不虚,我们的社会并非平等,而是有贵有贱,有尊有卑。过去不是说三教九流吗?就是说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何者为尊,有权者为尊,何者为贵,有钱者为贵。既无权又无权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贱了。所以饭店的服务生见了经理难免唯唯诺诺,门卫见了大款总要点头哈腰。像子路这样,穿着破布袍子和有钱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实在难得。

所谓的尊卑贵贱都是以势力的眼光看的结果,其实一个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认有很大的命运因素。所谓富贵莫强求是也。但是从人性上来看,就是众生平等,没有贵贱区别。

可是现实世界,毕竟是一个尊卑的世界。这也是个事实。陶渊明当县令要接见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终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隐居了,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学。多少有点消极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来隐居,又不卑不亢的与权贵交往,这样的境界要更高。

怎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也,就是保持平常心,凡事通过正当的努力,能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独立。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的尊卑意识更强。还记得有一位作家出国后,看到白人青年器宇轩昂的干着清扫工的活,清理着草坪;看见门卫不卑不亢地为大人物开门。觉得非常惊讶。其实如果承认生命是平等的,这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人是干什么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况且小人物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偷不抢,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就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自卑的?这一点,我们真应当向人家学习。

所以,见了大人物,见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严。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们没有钱没有权,这的确不是件另人高兴的事,但如果既没权又没钱,再没有了尊严,那岂不是更输得一干二净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十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读书摆脱了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之必需,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时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的结果必然是学习上的持恒和透彻。

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不但在理性上一直重视学习,而且也认为,这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基于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智慧的欢悦。人生在世,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真正掌握了,那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喜悦。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愿意与更多的同道之人互相切磋,而且多多益善。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无朋自远方来”,甚至近处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也并不能影响一位有修养的人的情绪。因为在君子的眼里,学习在己,知不知在人,自己的学习与别人的知不知无关。这是一种已消解了名利的学习和做人的自在状态。“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知命”的开阔豁达的境界。

2、勤勉好学不贪安逸。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吃穿住行虽属于细节问题,然而一旦开始追求这些物质的享受,就会渐渐被它软化、腐蚀,以致让自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必须在一开始就树立起警惕性,并且用远大的事业目标来冲淡并取代它在生活中的地位。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莫不如此。

志向远大者不仅要有勤学好问的精神,而且要有不纠缠于吃饭、穿衣、住房等“俗务”的毅力和能力。虽然,这有些不近乎“人情”,但对于一个已确立了崇高追求目标的人来说,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享受吃饭穿衣的饱暖安逸。因此,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事业上来,才能做到办事机敏果决,不断改正错误。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之一,孔子的《论语》自问世以来影响深远。学习《论语》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得到人生启示。其中,第二章是关于学习的篇章,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无止境。

第二章《学而》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为“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感到高兴不已”,这是子夏问学的答案。从中可以看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永远不会止步于一个点,需要不断地追求进步。

第三段:发现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为如果我们在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就会更容易遇到问题。因此,我们在学习之前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从而有效地避免问题的出现。

第四段:勤奋才有收获。

在学习之路上,勤奋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别人的经验,积极汲取他人的优点,同时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第五段:结语。

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学习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取得巨大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坚定。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十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和喜爱。在我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和对人生智慧的启迪,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1.最初的接触。

我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高中时,当时因为备战高考,对于课外阅读并不怎么关注。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阅读到了《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这些语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始逐渐将学习《论语》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诵读来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含义。

2.逐渐深入。

随着我的了解的加深,我发现《论语》并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而是供人们借鉴和学习的智慧之书。通过反复的阅读和诵读,我开始逐渐领会到一些经典语句所传递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例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虽然言辞巧妙、嘴甜心黑,但如果缺乏真诚和善良,那么他的品德是堪忧的。这样的触动让我深深明白了做人要守正、为人要真诚的道理。

3.学以致用。

阅读和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诵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将其中的经典语句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进步。基于这个原理,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4.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论语》中充满了对人性、道德和礼仪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非常关键。通过诵读《论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做一个深思熟虑、善良正直的人,也对待他人的行为和言语更加宽容和理解。与此同时,诵读《论语》还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德和正直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和公正的行事,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5.继续探索的动力。

学习《论语》是一种让人陶醉其中的过程,每一次的阅读与诵读都会给我带来新的感悟和启迪。《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更重要的是它们包含了智慧的火花,对于人类的理解和审视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和探索《论语》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追求智慧与完善自我的动力。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修养水平。通过诵读《论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并不断激发我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论语》带给了我一种思考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方式,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一本对心灵有滋养、对人生有启迪的书籍,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热爱和认同。

学论语心得体会篇十三

论语是国学经典,大家学习的论语之后有什么收获呢?大家会写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00字,请参考!

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

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可是通过文革运动的批林批孔,把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搞乱了。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外国经济、文化,虽然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了,随之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混乱。

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出台很多防腐倡廉的政策和法令,媒体不断加大宣传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文明的法则,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表彰好人好事,每年全国评选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仍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秩序混乱的形势。

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接触到了大成文化国学班,接触到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成文化的传播者,敬爱的杨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认识到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亲情友情都同样要付出赤诚的爱心,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

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

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

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高尚的品德,要以仁心待人,仁者爱人,要从我自我做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孝敬父母、长辈、师长,爱护和关心周围的邻里、朋友。

当他们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

如上车让座指路,对有了灾难的人应尽微薄之力捐款,对流浪街头的残疾人应随多就少地施舍一点,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举手之劳。

孔夫子又说:“荀志于仁矣,无恶也。

”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仁性,就会致力于爱,有了仁爱就不会再去做坏事。

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大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

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年事已进入暮年,《论语》又是一门高深的学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东西都很难听懂,只能领会一点大意,希望杨老师能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较低,讲课不要太深,由浅入深的满足象我这样的学习要求。

以上如有错误,请批评指导。

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

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可是通过文革运动的批林批孔,把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搞乱了。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外国经济、文化,虽然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了,随之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混乱。

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出台很多防腐倡廉的政策和法令,媒体不断加大宣传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文明的法则,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表彰好人好事,每年全国评选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仍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秩序混乱的形势。

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接触到了大成文化国学班,接触到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成文化的传播者,敬爱的杨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认识到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亲情友情都同样要付出赤诚的爱心,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

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

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

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高尚的品德,要以仁心待人,仁者爱人,要从我自我做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孝敬父母、长辈、师长,爱护和关心周围的邻里、朋友。

当他们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

如上车让座指路,对有了灾难的人应尽微薄之力捐款,对流浪街头的残疾人应随多就少地施舍一点,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举手之劳。

孔夫子又说:“荀志于仁矣,无恶也。

”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仁性,就会致力于爱,有了仁爱就不会再去做坏事。

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大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

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年事已进入暮年,《论语》又是一门高深的学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东西都很难听懂,只能领会一点大意,希望杨老师能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较低,讲课不要太深,由浅入深的`满足象我这样的学习要求。

以上如有错误,请批评指导。

我喜欢经常翻阅家里的《论语》,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对我的感触非常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样,昼夜不停。

”孔子在河边,一定是先抬头看天,看到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一天一天过去了,想到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过去了。

再低头看看河里的流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

这时孔子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

所以李白有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叹时间像水转瞬即逝。

我们有时是这种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像水一样快。

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愉快,天南地北地谈论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很开心的时侯;当我们很认真地听课的时侯;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今天就变成了昨天。

有时是另一种感觉:当我们玩电脑的时侯;当我们只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在课堂不认真听讲的时侯;时间过得真快。

就在我们后悔自己老是浪费时间,讨厌自己的时侯;时间又过去了。

就像水一样,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刚流来的水就又流走了。

我们的时间每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没有一件事不用时间啊!从我们出世以来就天天与时间赛跑啊!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也好好珍惜别人的时间。

不要再让时间像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走了!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

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

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

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

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

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

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

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

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

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

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

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

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

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

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

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

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

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

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

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

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

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

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

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读后受益无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