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一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xx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二
xxx,女,43岁,县镇村6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公公,儿子。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0年结婚到镇村现在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1932年5月,1970年双面失明至今40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20xx年5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干农活。
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顾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服侍双老,本来很紧张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平静的家庭,在20xx年5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近路就必须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共,帮助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帮助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不然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但是如果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帮助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很多按照年轻人饮食习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习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周围竟没有传出一点流言蜚语,提起她都说不容易,很好。
忙完这些,才能出门干农活,中途还要回家几次看看老父亲是否摔着了,是否饿了,是否有什么不方便需要帮助的,这一天里里外外忙下来,经常是累的腰酸背痛,由于太劳累,晚上失眠,不知道她在被窝里哭过多少回了,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辛苦,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也从未埋怨过丈夫不在身边分担,反而将整个家照顾的非常周到,她打心眼里鼓励自己要“不离不弃,作公公永远孝顺的女儿,做儿子永远称职的母亲,作丈夫永远坚强的贤内助”。
世俗的观念并没有成为逃避养老的拦路虎,在这十字路口,她勇敢打破了世俗的禁锢,将公公照顾的无微不至,相信这是真正意义体现了“孝义”!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三
任菲莉,女,46岁,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会计师。
任菲莉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并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不幸的是,1岁7个月时,两个女儿仍不会说话、不能站立和行走,经医院确诊为“痉挛型重度脑瘫”。这个无情的事实将这个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从此,任菲莉就带着一对女儿开始了艰辛又漫长的求医之路。3年多过去了,她的丈夫见一次次的治疗效果甚微,绝望到了极点,最终提出了离婚。
丈夫的离去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痛苦、难堪、失落,使任菲莉的精神几近崩溃。但面对两个女儿无辜的眼神,任菲莉意识到,她是母亲,必须做她们的守护神,勇敢地挑起抚养、治疗、教育她们的重担。
20年不离不弃,20年乐观向上。为了能让孩子开口说话,任菲莉每天让女儿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们艰难地发音,渐渐地女儿的发音清晰了,能说很多话了。为了让女儿能站起来,任菲莉独自带着孩子七上北京、两下广州求医问药,每天坚持为孩子做4个多小时的康复训练。1995年女儿在北京动手术,她7天7夜没睡觉,一直守护在女儿的身边,帮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边稍作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她的大女儿终于站了起来!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任菲莉鼓励女儿要勇敢地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还带着女儿参加网络比赛,让她们感受到残疾人也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儿学习。现在,她的大女儿不但能读书、写字、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还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做一些简单的网络维护工作,并有了自己的博客。
任菲莉不仅能坦然地面对家庭磨难,还积极地投身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更多同病相怜的残疾人家庭,2014年3月,任菲莉自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网站创办8年来,已为脑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费康复咨询2万多人次,任菲莉也因此成了一些脑瘫患者家长的朋友、一群脑瘫孩子的阿姨。
任菲莉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四
陈秋花,女,1954年出生,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漳村煤矿职工任俊山妻子。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山西好人。任俊山1974年退役后来到潞安矿务局漳村煤矿采煤队上班。1976年,他被突然顶板冒落的石头砸中腰部,致使胸椎以下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丈夫需要护理,年仅一岁孩子需要抚养,年轻的她面对现实,接受精神、体能的双重磨练。1984年,丈夫的病情稍为稳定后,她利用空余时间自学裁缝,贴补丈夫的治疗费用,增加家庭的额外收入。瘫痪卧床的任俊山,曾两次被陈秋花硬硬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1983年,任俊山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40度多日不退,她一边精心护理丈夫,一边托亲依友四处寻医,在中西医结合医治下,任俊山的体温奇迹般地恢复到正常。,任俊山因平躺时间过长,不能自行排尿,尿液的残留物使肾脏功能减弱趋向衰退。在她的努力下,丈夫胱造瘘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生命得以延续。她用40年的行为诠释了人间大孝,她以真诚、爱心、责任心温馨着家庭,温暖着社会。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五
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小x本姓x,三岁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姨父姨母因膝下无子,家住xxx乡的亲生父母把她过寄给姨父姨母抚养,后来她也就随姨父姓了“x”。看着xx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出嫁成家,两位老人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尽了老一辈人应尽的义务。
参加工作后的xx,回到家就帮姨母洗菜做饭,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两位老人聊聊天,散散步。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xx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给两位老人买点布料添件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xx成家后都还坚持着。2005年3月,姨父因病去世,办完姨父的丧事后,她把年迈多病的姨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生活。姨母年青时就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了护理好姨母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家里有这种病状的老年人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饮食方面,患糖尿病的人应多吃菜少吃饭,xx就照着烹饪书试着给姨母做些可口的菜吃,刚开始不是缺盐就是淡味,时间一长,菜也就做得越来越好吃。姨母体胖怕热,行走不方便,却又喜欢出门散散步,每次从散步到回家是走一走停一停,上楼梯也要歇上一会儿,看着姨母大汗淋淋地回到家,xx很是心疼,几天之后,家里便安装了空调。为了照顾好姨母,同学之间的小聚、单位组织的三·八旅游活动,xx也都放弃了。实在是推不掉的应酬,xx也是提前为老人准备好饭菜再参加。xx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xx的丈夫xxx在县人民银行工作,是一位农家子弟,凭着农家子弟的勤奋与好学,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岗位。丈夫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上较忙,一年四季出差、开会、学习的时间多,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大多都落在了xx一个人的肩上。一次,姨母生病住院需要人服待,丈夫又出差在省里开会,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xx到医院陪伴姨母,病床前端水送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那个中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自己的亲生父母常年呆在乡下,有时老年人打个电话上来想看看外孙,xx只好利用“双休日”带着儿子买些营养品去乡下看望两位老人,第二天下午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宣恩上班。“百善孝为先”,男人在忙着经营自己事业的时候,也往往记不起父母的生日,前几年公公婆婆住在中间河,有一年,xx提醒丈夫,今年婆婆过生时,咱们一家三口一定下去看看,结果婆婆过生那天,丈夫单位上级领导临时来检查工作,她只好默默地带着儿子去为婆婆做生。
儿子xx现在xx民族学院读书,在儿子的培养教育上,xx没少操心过。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xx不是送儿子去打点滴,就是上门诊去拿药,晚上还得监督儿子完成作业、背英语单词。在儿子的成长方面,她更注重对儿子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儿子上初一的时候,与一位叫xx的同学玩得特别好,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菜,他都会把这位同学叫到家里来。
有一次在学校,儿子与xx因为口角之争,一时气愤的宗坤居然拿起板凳打了平日里玩得最好同学。老师通知xx赶到学校后,问清了原因,原来,儿子的同学因随口带了一句骂人母亲的脏话,宗坤一时冲动用板凳砸了同学。回到家后,xx对儿子说:“他是你玩得最好同学,你要学会谦让,不能因为一句话出口没注意,你就动手打人。”后来,对方的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应该,专门到xx家道歉。儿子在家里的时候,xx不宠儿子,对儿子本来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劳动,放手让儿子自己去做,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书桌、书包,晚自习回家自己煮面等等;对儿子在外交友方面,也不是给太多的零花钱,防止儿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儿子高中是在外县住读的,一向坐车就晕坐的xx还是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开学那天把儿子送到了学校,作了简单的安排后,第二天就回到了xx。对儿子的爱和教育,xx说:“要爱得适当,爱中有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要照顾得适当,一定要给儿子一些靠他自己的出力而获得成果的机会;要关心得适当,得放手时且放手,该放心处且放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六
郭雪飞,男,42岁,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宣传部职工,荣获“山西好人”。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不离不弃,悉心呵护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哥哥和侄儿,用无微不至的爱心、真挚朴实的情怀演绎出至爱亲情,在十里煤海传为佳话。由于雪飞的妈妈在他20岁时就离世了,爸爸的身体也不太好,雪飞的嫂子也很早因车祸不幸离世,留下智障的哥哥和侄儿。从此雪飞用单薄的身躯扛起了照顾哥哥和侄儿的重任。雪飞每天除了工作更多的时间就是照顾哥哥和侄儿,自然和自己的妻女相聚的时间就少了,自己甚至没有接送过女儿一次上下学,辅导过女儿一次家庭作业。面对妻子一次次委屈的泪水,雪飞常常内疚地开导她:“这是我的亲哥哥和侄儿,我不照顾谁照顾,总不能咱们每天光鲜亮丽的,让他们衣食不饱,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就不能眼看着哥哥和侄儿受苦!你放心,我以后只要回咱家,洗锅做饭、收拾家的那就都是我的事了,我保证一切听老婆你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七
百德孝为本,百行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xx水文测报中心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女,她是一名普通的水文女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她有一颗赤诚的敬老爱老之心,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她的名字叫xx。
xx20xx年毕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现工作于xx水文测报中心工作,已在基层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8年。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不仅在工作中展现了一位勤劳、能干、敬业、团结的工作精神,她还多年来无怨无悔的侍奉于父母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料,拳拳之心,眷眷之情,十几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含义,谱写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赞歌。
那是20xx年7月的一天夜晚,身体一直比较健康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下半身没有了知觉,不认字的母亲吓的说不出话来,是邻居焦伯给她打了电话才得知父亲病情。她放下值班电话,连夜把父亲送到市中心医院,可还是晚了一步,由于出血量较大,术后父亲不得不在医院康复治疗九十多天。此时,正赶上当年汛期,她白天要赶往单位值班,夜里要返回医院守候病床上的父亲,一直坚持到父亲出院。那些天来,她每天以泪洗面,她后悔、自责,父亲在发病的'前三天告诉她他头疼,由于忙于工作,她简单的给父亲检查后说没事,可能是这几天不分昼夜连着上班,熬眼熬夜累的,过几天水位平稳了,你休息几天就没事了,可这一切都太迟了。在医院里,她每隔半小时就为父亲翻一次身,接一次尿,一天多次喂流质食物,虽然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留下了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父亲再也不能开口说话了,右侧腿和手也不会动了。他变得脾气暴躁,不配合医生的治疗,见到有人来就会拉着对方的手痛哭一阵,拒绝治疗。这个时候,她每天抽空到他身边坐一会,给他讲些新闻,陪他说说,聊聊天,给他讲些开心的事,让父亲看到生活的美好,重新树立起面对新生活的信心,一天天过去了,渐渐的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终于要出院了,母亲遂把她们姐妹仨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说:“现在你父亲这个样子,恐怕我们不能单独生活了……”,母亲的话刚开头,两个姐姐就争先恐后的说让老人家和她们一起生活。此时此刻,一家人的言行真是让人感动啊!这时她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平静而又理智的说:大姐在县城上班,离市区远,不方便;二姐两口子双双下岗,生活上还有些紧凑,还是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吧,因为她的爱人胡文松也特别孝顺。就这样,为了能够照顾好父亲,又不给两个姐姐增加负担,她忍痛把一岁八个月的女儿送到了远在信阳的姑姑那儿。同时,为了不影响单位工作,她起早贪黑照顾父亲,和母亲一起分担家务,为父亲喂饭、洗头、洗脚、洗澡、穿衣、接屎接尿,这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成了她每天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上班时母亲能替她照顾一下,下班到家她就是拳打脚踢一直不停的忙活儿。因为母亲身体也不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不能过于劳累。为了让父亲缓解病情,她还主动学习了按摩技术,每天给父亲捶背、测血压、洗头、暖手暖脚、剪指甲、按摩他右侧没有知觉的身体,还经常送父亲去聋哑学校练习发声,学习数字,用左手练习写字。
虽然父亲偏瘫多年,但经过她细心的照料和护理,父亲的身上竟然没有起一丁点儿褥疮。父亲由于活动量小,又加上长期服用降糖降压之类的药物,所以胃肠蠕动慢,服用润肠泻下药,效果也不佳,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用手去扣。这样的情况每周都得一到两次。记得在医院有一次出现了大便干结十余天,并伴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情况。肚子涨的要命,于是她就给她父亲用肥皂水灌肠,灌了两次没起作用,她就用开塞露给他润肠通便。一个小时后开始起作用,但效果还是不佳,她就找护士要了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开始用手抠,开塞露的液体和粪便顺着屁股、腿一直往下淌。父亲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堵在她心口的石头也落下了。
平时,最了解父亲的人是她。她对父亲的饮食向来是非常讲究的。为了给老人做出香甜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她特意买来《高血压食疗食谱》这本书,不断换着花样给父亲做可口的一日三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她长期的悉心照料使得父亲的身体日渐好转。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无悔的付出,毫无怨言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而且对父母的情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她在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勤奋工作,安守孝道。她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同时也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忠孝可以两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赢得了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尊重和推崇,她们为xx的事迹感动着。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八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李志丽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李志丽同志,女,现年46岁,系涪温县市立名镇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李志丽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李志丽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李志丽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李志丽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李志丽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李志丽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李志丽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李志丽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她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九
郭根有,男,1955年7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山焦西山西铭矿退休职工。作为一名交通班车的汽车驾驶员,郭根有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在与命运的挑战中,战胜困难,用爱心与孝心,彰显了一个血性男儿的责任与担当。面对年过八旬、患病卧床十多年的老母亲,他悉心照料,喂水喂药、端屎倒尿,尽着一个儿子的孝道。面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他坚韧担当,求医问药,用父爱托起了一片天。
工作中,他30年如一日,无论是晴天烈日,还是狂风暴雨,准点发车,正点运行,安全驾驶无事故,接送矿上的职工上下班。生活中,他是母亲病床前的孝子,患病儿子眼中的英雄,妻子身边坚实的依靠。母亲大小便失禁,屎尿经常弄到被褥上,他及时擦洗,换洗被褥,背起母亲在楼下晒太阳。儿子治疗期间,他安顿好母亲后,又匆忙赶往医院照顾病床上的儿子。“作为家中的主心骨,我不能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十
孙三华,19xx年出生,于20xx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xx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xx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xx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迹在周边村队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为新建村树立了榜样。
而孙三华却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十一
每当提起xxx,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xxx出生于xxx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xxx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xxx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xxx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xxx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
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xx年她父亲因病去世,xxx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xxx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xxx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
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xxx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养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丽。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十二
马xx,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十三
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颗孝顺之心。
小x本姓x,三岁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姨父姨母因膝下无子,家住xxx乡的亲生父母把她过寄给姨父姨母抚养,后来她也就随姨父姓了“x”。看着xx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出嫁成家,两位老人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尽了老一辈人应尽的义务。
参加工作后的xx,回到家就帮姨母洗菜做饭,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两位老人聊聊天,散散步。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xx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给两位老人买点布料添件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xx成家后都还坚持着。2005年3月,姨父因病去世,办完姨父的.丧事后,她把年迈多病的姨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生活。姨母年青时就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了护理好姨母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家里有这种病状的老年人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饮食方面,患糖尿病的人应多吃菜少吃饭,xx就照着烹饪书试着给姨母做些可口的菜吃,刚开始不是缺盐就是淡味,时间一长,菜也就做得越来越好吃。姨母体胖怕热,行走不方便,却又喜欢出门散散步,每次从散步到回家是走一走停一停,上楼梯也要歇上一会儿,看着姨母大汗淋淋地回到家,xx很是心疼,几天之后,家里便安装了空调。为了照顾好姨母,同学之间的小聚、单位组织的三·八旅游活动,xx也都放弃了。实在是推不掉的应酬,xx也是提前为老人准备好饭菜再参加。xx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一颗体贴之心。
xx的丈夫xxx在县人民银行工作,是一位农家子弟,凭着农家子弟的勤奋与好学,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岗位。丈夫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上较忙,一年四季出差、开会、学习的时间多,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大多都落在了xx一个人的肩上。一次,姨母生病住院需要人服待,丈夫又出差在省里开会,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xx到医院陪伴姨母,病床前端水送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那个中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自己的亲生父母常年呆在乡下,有时老年人打个电话上来想看看外孙,xx只好利用“双休日”带着儿子买些营养品去乡下看望两位老人,第二天下午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宣恩上班。“百善孝为先”,男人在忙着经营自己事业的时候,也往往记不起父母的生日,前几年公公婆婆住在中间河,有一年,xx提醒丈夫,今年婆婆过生时,咱们一家三口一定下去看看,结果婆婆过生那天,丈夫单位上级领导临时来检查工作,她只好默默地带着儿子去为婆婆做生。
一颗关爱之心。
儿子xx现在xx民族学院读书,在儿子的培养教育上,xx没少操心过。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xx不是送儿子去打点滴,就是上门诊去拿药,晚上还得监督儿子完成作业、背英语单词。在儿子的成长方面,她更注重对儿子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儿子上初一的时候,与一位叫xx的同学玩得特别好,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菜,他都会把这位同学叫到家里来。
有一次在学校,儿子与xx因为口角之争,一时气愤的宗坤居然拿起板凳打了平日里玩得最好同学。老师通知xx赶到学校后,问清了原因,原来,儿子的同学因随口带了一句骂人母亲的脏话。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十四
x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