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一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此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教学过程: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个人在家,我能跟你们一起上山劳动吗?”
小矮人:(幼:“好吧!”)
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上山劳动,多么快乐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编)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宝石。)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声音?”(完整欣赏乐曲。)
白雪:“谁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声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几下?”
了让别人给挖走了。”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会用什么工具将它藏进山洞呢?”( 幼: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
白雪:“谁的力气大?请你来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车。”
白雪:“我们来听听音乐中哪个音特别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车?”(听音乐)
白雪:“谁听到了推很重小推车的声音,请你来模仿推车的声音?”
白雪: 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车呢?(幼:“因为这个音拉得很长”。)
白雪:“瞧,刚才我们挖了这么多的水晶,我们先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吧!”(听
音乐打节拍,进行到“重音”和“延长音”。时用节奏动作表现)
注:通过以上环节分步骤,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深刻地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并结合游戏所创设的情景通过声音、动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重音”和“延长音”,的理解,解决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的重难点。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藏宝图’上的脚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个脚印表示走一步。我们也来试试吧!”(幼儿在座位上脚踩节奏模仿。)
注:强调小矮人走路时要有节奏,因为幼儿在游戏时往往只重视表现“重音”和“延长音”而轻视了走路时也要有节奏。
哪里该将水晶运回山洞, 秘密就藏在刚才那首音乐里。
白雪:(出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 我这有两种记号,猜猜那种是“重音记号”那种是“延长音记号”。
白雪:“我们听音乐合作,你们听到‘重音’‘延长音’马上模仿它的声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宝图’的空白出贴上相应的记号。把‘藏宝图’的秘密找出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师幼合作填补图谱)
注:以找‘藏宝图’的秘密为由,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听音乐合作填补图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教师可课前设计好,也可根据需要让幼儿来设计。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乐地上山挖水晶。准备——出发......”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为幼儿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时需要一个反映的过程。
白雪:“现在小矮人要跟着音乐出发,速度会变得更快。准备——出发......”
四)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 “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
白雪:“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时推车的次数都不一样,你们
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
白雪:“为什么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呢?”(幼:“因为水晶越来越多,需要的车也越来越多。
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或车上的水晶越来越重,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注:这一步骤的设计整合了科学领域中的计算内容“逐一增多”,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又帮助幼儿理解了音乐的曲式结构——比较四个乐段中的旋律和节奏的异同。
五、游戏:幼儿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白雪:“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儿徒手有节奏地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打基础。
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用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表现使用工具。
劳动工具。如:扫把、锤子、铲子、镐子等。)
动作,(如白雪:“我发现前面后、左、右、上、下岩石缝里有水晶,我们选择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来呢?比比谁的动作更搞笑、有创意。”)
注:幼儿使用利用自制的废旧材料劳动工具,游戏起来特别感兴趣。想像水晶藏在我们周围的各个空间方位的岩石里,丰富幼儿的空间动作。
白雪:“你们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的创意、夸张、表情来评价。)“我们一起来学学。”
注:适时提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谁的动作最滑稽哦。”(教师哼唱,请几个幼儿来表演)
注:重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白雪:拿上工具我们继续挖水晶吧!
白雪:“今天我们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给你们做‘苹果派’吃,快收拾好东西我们回家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人劳动回家,多么快乐呀!”
听音乐:请四个幼儿来表演小矮人推车的情景,(第一乐句请一人推车,第二乐句时加一人帮忙推,依次类推)其他幼儿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乐的发展,一组在表演时另一组保持造型不动。
注: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游戏的情趣。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二
1、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猴子爬树的律动。
2、通过乐器与肢体感知数量的递增与递减。
3、体验与同伴挂香蕉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挂图p3、五只猴子图卡、手摇铃。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和小动物们锯完木头,一起去洗澡。每个人都把自己洗的香喷喷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开心的.玩起了游戏。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因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这时候小猴子开始爬树逗宝宝开心。
二、歌曲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怎么爬树的吗?
引导幼儿创编多种爬树动作。
三、感知数目递增与递减。
1、播放cd大调部分,听音乐配合数量出示猴子图卡。
师: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吗?
引导幼儿说出香蕉,教师出示香蕉提问。
师: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出示香蕉树,把香蕉贴好。
师:哇!好多的香蕉啊!我们一起听听看,有多少只猴子想过来吃香蕉呢?
2、听音乐引导幼儿手指比出数量。
3、肢体感应数目。
大调部分用手拍,小调部分用脚踏。
四、手摇铃。
1、手摇铃感知数目。
唱歌部分请幼儿摇奏手摇铃,数字部分请幼儿用手摇铃敲出数目。
2、挂手摇铃香蕉。
唱歌部分摇奏手摇铃,听到数字时挂手摇铃。
第一遍清唱,一名老师配合当树,另外一名示范挂手摇铃。
第二遍请五名幼儿上台挂手摇铃,教师当树。
第三遍按照班级孩子的数量分组,分成六人一组,一人当树,五人挂手摇铃。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三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四
1、感知音乐,学唱歌曲。
2、用手指或肢体节奏(拍、踏等)感知猴子数量。
3、愉快参加表演,能创编猴子的动作。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音乐、香蕉树的背景、猴子五只等。
一、听故事,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故事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故事也作为一条线索贯穿整个主题活动,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音乐,感知歌曲。
师:小猴子是怎样逗宝宝笑的,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吧!
幼儿:小猴子抱宝宝,给他讲故事。
幼儿:小猴子给宝宝买糖果吃。
幼儿:小猴子叫宝宝不要哭。
教学反思: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欣赏音乐从中寻找答案,他们会很专注。安静地欣赏一遍歌曲后,孩子们对歌曲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心中也有了答案。
三、提问:猴子是怎么爬树的?猴子最爱做哪些动作?幼儿表演,其他孩子学一学。
教学反思: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歌曲内容接近大自然,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鼓励幼儿即兴地去进行表现,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而在这环节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享受了创作的乐趣。
四、幼儿学习歌曲。
a、再次欣赏音乐,边看表演,边感知歌词。
反思:孩子们边听音乐边看老师根据歌词操作猴子爬树摘香蕉,又从树上掉下来的表演,有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歌词,又能使孩子们对歌曲保持浓厚的兴趣。
b、幼儿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用手指或肢体节奏(拍、踏等动作)感知猴子的数量。
教学反思: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这个环节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计数能力也得到发展。由于孩子的有意记忆时间较短,容易受其他物体的干扰,所以唱歌数数时显得比较凌乱,有的孩子数三只猴子,有的`猴子数四只猴子,还有的数五只猴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肢体语言都感知了猴子的数量。
孩子们边做动作边唱歌。
教学反思: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孩子的学习特点是活泼好动的,如果让他们坐好学唱歌,他们会感到枯燥无味的。老师让孩子们边作动作边唱歌,孩子们会觉得很有趣,会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五
1.感受敲击不同种类的杯子发出的声音。
2.感受在音乐伴奏下用杯子敲击出简单的节奏,享受创造的乐趣。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的杯子若干,人手一件辅助工具(如木筷、铁勺等)。
2.《小星星,亮晶晶》音乐cd(盒带)。
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感受敲击不同类的杯子发出的声音。
(1)出示不同种类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2)请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杯子,敲一敲,听一听,说一说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请个别幼儿尝试用杯子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4)幼儿每人选择一个杯子,自由练习敲击简单的节奏。
2.听《小星星,亮晶晶》音乐伴奏,练习用杯子敲击简单的节奏。
(1)请幼儿安静听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2)请幼儿听音乐伴奏,练习用杯子敲击简单的节奏,反复2-3遍。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六
1.能辨别乐曲的三段式结构,进一步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特点。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想像,并用动作表现熟悉的运动项目。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录音机和磁带
1.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
3.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辨别乐曲的三段变化。
4.分段欣赏听a段。引导幼儿想像这一段表现了什么,并启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用动作表现。听b段能区分a、b、a的结构。
5.听音乐表演。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扮演运动员,做出各种运动项目的模仿动作。
在表演区继续进行表演,并可以提供运动员进行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名称,丰富幼儿的动作。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七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唱歌曲,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启发幼儿创编四种动物走路的不同姿势。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四种动物。
2、四种动物的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练习发声。(小动物学唱歌)。
2、进行语言节奏训练,熟悉歌词。
(1)教师:今天,有四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们猜猜看,小兔子是怎么来的呀?小鸭子走路的时候怎么样?小乌龟走路的速度怎么样?小花猫走路时有没有声音?(提问时教师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头饰)。
(2)教师:这四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真可爱,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走路》,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学唱这首儿歌。
(3)进行节奏训练,教师示范念一遍儿歌,然后教幼儿念出歌词的节奏。
3、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儿歌,并边唱边把小动物按顺序贴在黑板上,以便帮助幼儿记住歌词顺序。
(2)教师再次弹琴示范唱儿歌,幼儿听旋律。
(3)教师教唱儿歌:教师范唱时幼儿可以小声跟唱,提醒幼儿唱准节奏,根据幼儿学习的情况,多跟音乐唱几遍。
(4)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后,分组唱儿歌比赛。
(5)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四种动物不同的.走路姿势。表现好的小朋友,教师要及时的给以表扬鼓励。
4、表演。
(1)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边唱歌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2)幼儿听音乐表演。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八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其曲调优美流畅,节奏明快,音色清脆明亮,乐曲为aba结构,此乐曲非常适合用于打击乐。我班的幼儿在前期参与的音乐活动中,对打击乐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能用一种或两种乐器进行合奏,对于2/4拍的曲子以及x x |x x|这样的节奏掌握较好,但对于xx xx | xx xx以及××|×××|×—这类的节奏型在演奏中掌握还有一定难度,同时,幼儿看指挥、看图谱轮流演奏的经验还不足,所以,我选择了这首乐曲。《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给幼儿自主构建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游戏法(闯关),首先让幼儿了解乐曲节奏、曲子的段式,紧接着通过肢体演奏感受乐曲,最后再尝试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最后能让幼儿掌握节奏,通过乐器合作演奏,让幼儿体验使用乐器合作演奏的乐趣。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初步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2、能仔细看图谱、看指挥进行演奏,尝试用乐器(沙锤、双向板、碰铃)演奏××|×××|、 ××××|××××|两个节奏型。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图谱、打击乐器(沙锤、双响板、圆舞板或碰铃)、图谱符号卡片(详见范例)
1、老师以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一)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型,并熟悉音乐的旋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初步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型,感受乐曲的特点。)
1、老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倾听一遍,感知音乐节奏、旋律。
(1)提问:听过这首曲子吗?叫什么?
(2)这首曲子听起来节奏感觉怎么样?(很欢快、想跳舞、想演奏)
(二)倾听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的部位来演奏乐曲。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我们重点应引导幼儿利用身体的部位进行表现音乐,此环节中老师将重点引导幼儿用身体的部位来进行演奏,再次感知乐曲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信封)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关的要求是,要我们听着音乐,看图谱,用身体的部位来演奏。
1、播放音乐,再次一边安静倾听音乐,一边看图谱。(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中的节奏型,以及音乐段式,)
(1)刚刚你们排出了一个好听的节奏,真好听,我想再听一听,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来拍一拍呀?(邀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拍)
(2)教师在幼儿指出后把××|×××| 、××××|××××|两个节奏型标出来,
2、音乐,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演奏,感知节奏。(拍手、拍肩、跺脚)
老师:嗯真棒,小朋友都把这段乐曲里好听的节奏拍了出来,可是,我们要想通关啊,还要有一个通关秘籍,你们看,(老师出示图谱)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用拍手和跺脚来演奏一下吧。(教师用指挥棒指挥幼儿进行演奏)
3、图谱分别用拍手、跺脚图示标出来,幼儿看着图谱再次演奏一次。
(三)引导幼儿拿着乐器看图谱演奏。
(设计意图:在感知了节奏型以后,幼儿进行了图谱的认识,此环节教师将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乐器来演奏乐曲。)
1、小朋友真棒,我们连续闯过了两关,那我们来看看第三关的要求是:请小朋友用乐器来演奏这首乐曲,那你们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最想用那些乐器来演奏?为什么?(一边听孩子们说一边在图谱上贴出乐器图卡)
2、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乐器,你们自己去选择一种,相同的乐器的坐在一边,看图谱演奏一遍。(教师提示幼儿看图谱、看指挥)
3、演奏完第一遍交换乐器再次演奏,并进行个别指导
4、完整演奏一次。(可问听课老师们:“客人老师,我们过关了吗?”)
1、老师小结。我们顺利通过了三关,拿到了小小演奏家的通知。大家庆祝成功。
2、老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乐器,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了吧!(随音乐进行打击,结束活动。)
本次活动是一次中班的音乐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指南中提到,4——5岁幼儿应该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在活动中,教师选用了双响筒、响铃两种乐器让幼儿参与到打击活动中来,此次活动的效果较好,现将反思如下:
1、教师深入挖掘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并找出与其节奏型匹配的乐器进行打击。
2、幼儿前期对打击乐活动的经验较丰富,打击乐活动的常规较好。
3、教师设计形象生动有趣的图谱,便于幼儿对节奏型的学习。
4、在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闯关游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性,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发现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6、能观察到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的给予指导。
1、教师对奥尔夫音乐的专业术语掌握得不够。
2、乐器的选择应该更加的多样化。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沉浸在森林音乐会的喜悦中,可见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乐曲中的节奏型,还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吗。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九
1.学唱歌曲,并唱准如弱起的节拍。
2.尝试用拍身体的方法替代部分歌词,玩默唱的游戏。
3.在默唱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玩具小狗一个。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花狗》。
一、音乐游戏《小花狗》。
教师出示玩具小狗: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小花狗》好吗?
二、幼儿学习歌曲《张家爷爷的小花狗》。
2.教师随着音乐轻声地念歌词,然后,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放慢速度唱歌,幼儿感受其中的弱起部分。
4.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用指挥的方法,在重拍处用“点头”的方法唱准节奏。
三、学习玩“默唱”的游戏,表演歌曲。
1.默唱游戏:唱一唱,拍一拍。
2.幼儿自主选择动作,教师帮助确定,并带领幼儿练习,例如:拍手、拍腿、拍肩等。
3.不唱第一句歌词。师生听音乐拍手和歌唱,进行默唱活动。(表演2遍)
4.教师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默唱歌曲,试试不唱“小花”,在“小花”歌词处做捂嘴巴动作。(表演2遍)
5.变化默唱歌曲的动作,引导幼儿不唱“小花”,但在“小花”歌词处做拍腿动作。(表演2遍)
6.幼儿尝试默唱别的歌词,表演歌曲。
教师:你们还想不唱什么歌词,玩默唱游戏呢?(例如:叫小花、名字、小狗等)带领幼儿唱一唱、拍一拍,进行默唱游戏表演活动。
本活动导入部分非常顺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词也非常简单,因此孩子们学得得心应手,但活动的难点是要孩子唱准弱起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谱子展现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个标记,临时顺手拿了一个红苹果贴着,然后反复强调,反复教学,再加上的肢体提示,从而让孩子较顺利地学会控制性歌唱,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
由于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戏和创编游戏,我们先进行了一个“默唱游戏”,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避免孩子因为一首简单的歌唱久了失去兴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声的没有感情的声音演唱,于是我们用某个动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来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词,如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时,不唱“小花”而是拍手,这个游戏重新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活动中发现它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总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们能很认真的学,不厌其烦地进行尝试,或许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也可以运用这个游戏来延长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最后进行了创编,孩子们把“张家爷爷”改成了我们班小朋友的名字,顿时把活动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而后又是为“小狗”创编了很多的新名字,因为孩子对学习的事物感兴趣时,才想学、爱学、乐学,并在创编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十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螺号,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通过歌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通过歌唱,让学生在歌曲表现中感受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表现歌曲,体验节奏的变化。、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师:好,同学们得热情非常的高,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去,老师也想去,那到底我们去哪里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请同学们要先闭上眼睛,听一听我们来到了哪里。(放大海声音的视频)。
师: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啊?
生:听到了大海的声音和海鸥飞翔的声音。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们的小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
生:海边。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美丽的海边,看见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和老师在海边拾宝贝呢?
师:好,我们现在就行动,我看看同学们都拾到了什么宝贝,(放图片)。
师:这么多啊。老师也拾到一个宝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海螺。
师:没错,是“海螺”,它有很多的用途,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可以做成工艺品(放图片),还可以做成灯具(放图片),也可以做成美味来享受(放图片)。在古代,人们把海螺当作信号工具,给它起名字叫做“螺号”。一吹起螺号啊,是有什么预示的。那我们也把海螺轻轻的吹起,就能不断吹出美妙的声音来,吹响它,看看海上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放范唱)。
师:好,我们听完了这首美妙的歌曲,同学来说说,海螺一吹起会怎么样啊?(放歌词)下面,我们就把我们听到的歌词,用歌曲中的节奏打出来,在打节奏之前,我们做个热身,先做几条节奏练习。(放幻灯片)。
师:好,我们节奏练习打完了,下面,我们把歌词用歌曲中的节奏打出来,我们一起来,慢一点,开始。
师;我们同学打的比较准确,但是,空拍,和几个难点,说一下,好,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叫做,节奏接龙读歌词游戏。
师:好,同学们读的这么优美,相信歌曲一定也唱的很好听,下面,老师就放着歌曲,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曲子。
3、学唱谱子:
师:每节课呢,都是同学们跟着琴来学唱谱,今天呢,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视唱能力,同学们看着谱唱一遍,然后我们再用琴来对照,看看大家的视唱水平提高了没有。
4、学歌:
师:好了,下面,我们把歌词添到歌曲中,来学唱,老师弹琴,同学们慢一点把词添进去。
齐唱练习。
5、分析歌词,处理歌词:
师:好,我们是学会了基本的演唱,那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怎样唱好这首曲子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播放歌曲,同学们细细的品味这首歌曲。静静的来听,分析一下,每个部分应怎样来唱。
一句,“阿爸听了快快回罗”中“罗”字应轻声唱。
6、总结:好,唱了这么多遍歌曲,老师呢,仿佛看到一只只可爱漂亮的小海螺,与我们一起跳舞呢。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随着音乐唱着这首甜美的歌曲,结束我们这节音乐课。
小螺号教案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学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将节奏拓宽,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波音的运用营造了宽阔的沙滩和辽阔的大海这一景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教具准备:琴、网络资源。
教法思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创设环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生,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模仿,合作、探究与创造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移调练声《练习曲》。
二、引入新课。
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
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同时板书课题)。
欣赏歌曲《小螺号》的录音录像,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三、难点练唱。
大跳音程。
切分音及长音。
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学生跟琴声练唱。
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分小组唱,奏练习。
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我上幼儿园的音乐教案反思中班篇十一
1.感受歌曲3/4拍节奏,会用连贯、断顿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在对唱游戏中尝试即兴创编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观察冬天的景色、ppt。
一、师生节奏问好。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换个方式问好。小耳朵听好了。”(用歌曲的前两句进行问好)“你们也来试试用这样的方式和我问好。”
2.师:“有谁听出我是唱的几拍子的曲子?”
3.师:“如果请你用动作表示唱得响,你会用什么动作?唱得轻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膝盖表示强弱规律)“原来三拍子歌曲的节奏是强弱弱”(边说边打节奏)。
4.师:“现在我们来一边拍节奏一边问好,好吗?”“小朋友真能干。”
二、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冬》。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风格。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冬》,小耳朵仔细听哦。”
师:“告诉我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你们的耳朵真灵。”
3.师:“现在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有请王老师。”(师幼随琴演唱)。
4.师:“老师发现女小朋友声音很好听,男小朋友可要加油,我们再来一次。”(师幼随琴演唱)。
5.师:“这么多的雪,雪娃娃开心吗?有没有发现‘哈哈哈哈’,是怎样唱的?”(断顿)我们跟着琴声来唱唱看,注意要在‘哈哈哈哈’这里断顿哦!”
6.小领唱带唱。
师:“节奏把握的很好哦。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唱的特别好,我们请她到前面来做小老师”(幼儿随琴演唱。从节奏把握、连贯断顿等方面评价)。
三、对唱游戏。
1.师幼对唱。
师:“我们来玩个对唱游戏。老师做雪花,你们是雪娃娃,最后的部分我们一起唱。”
2.男女幼儿对唱。
四、大胆创编歌曲。
1.教师扮演北风爷爷,让幼儿想象自己是冬天里的动植物或小朋友,鼓励幼儿根据冬天的特征,大胆创编歌词,并能即兴地在5—8小节唱出来。
讨论:冬天到了,有什么变化呢?你想变成什么?把你想变的编到歌里去(如扮雪花,可编成“雪花雪花飘下来”、“小河里结冰了”等)。
2.教师扮北风唱前两句,边唱边学北风吹,停在哪个幼儿面前,就表示北风吹到他,该幼儿接唱自己编的歌词,最后两句全体幼儿齐唱。
五、表演游戏。
师:“现在让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小雪花,随风起舞吧。”(幼儿表演)“小雪花飞累了,快落到地上休息吧。”
《冬》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曲调比较欢快、优美。因为幼儿平时很少接触三拍子歌曲,因此我决定尝试一下。在开始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师生问好,用歌曲的前两句作为旋律,既达到了练声的效果,又让幼儿再次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和风格,同时更激发孩子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有欠缺的是今天导入的时间花得过于长。幼儿已经了解了歌曲的强弱规律,不必再重复,直接引出三拍子的节奏动作。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这首歌的内容很难用图谱体现,于是我选择用ppt图片再现歌曲的情景,让幼儿能直观形象地记忆歌词,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如果图片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出示更好。在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时,老师还应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下雪的场景,便于幼儿能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今天的演唱形式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有老师的清唱,幼儿的领唱,男女幼儿对唱,表演唱,能否有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研究的地方。在创编环节,显得有点急促,老师给幼儿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整个创编环节不流畅,破坏了歌曲的整体美。活动结束后,我总感觉今天自己还是参与过多,对孩子们不够放手,今后一定要注意收放有度。不过,今天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歌唱教学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能让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加有趣,形式更加新颖,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研讨的。我们会坚持下去,让我们的歌唱教学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