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一
管理实践是一个学科,它包括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故事,深入剖析了管理实践的本质和要素。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管理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我看来,良好的管理实践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激励团队、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协调各部门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合理分配资源等五个方面,谈谈我对管理实践的读后感、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激励团队方面,管理者应该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激励团队成员的潜力。在读书中,企业家通过激励团队成员的方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激励团队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动力和目标感,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方面,管理者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公司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创建良好企业文化的方法。在实践中,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培养员工间的互信与合作。此外,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目标也需要在整个组织中共享和传达。这样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在协调各部门合作方面,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一个组织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管理者应该通过促进信息的流通、搭建合作的平台等方式,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协作。在实践中,管理者需要倾听员工的声音,鼓励员工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及时处理问题,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方面,管理者应该尽力创造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增强组织的透明度,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合作。通过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读书中,我了解到通过沟通,管理者可以倾听员工的声音,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这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在合理分配资源方面,管理者需要有良好的决策能力。在管理实践中,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阅读本书,我了解到企业家需要在资源之间做出艰难的决策,以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目标,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管理者还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来分配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员工的专长,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管理实践的书籍,我对于管理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明白了良好的管理实践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要想取得成功,管理者需要激励团队,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协调各部门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合理分配资源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位,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我相信,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二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能够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最终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我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如:
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能够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务必由他自我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能够“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务必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就应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所以,“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好处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一样。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所以,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务必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三
我以前不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书籍读过的不多,现在既然开始学习管理,我就从网上查了下管理学方面最重要的书籍,他们对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评价颇高,所以就买来拜读,受益匪浅!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用德鲁克的话说是管理是企业的具体器官)、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际案例的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线,提供了管理观念、原则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概论和主体内容两大部分。概论以管理的本质切入,阐述了管理层的角色、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而主体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有一个结语,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下面写一下我从这本书中体会最深的部分:
第一点就是企业的主要职能只有两个: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都是认为企业的生存的目的就是利润,哪个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经济利润。不然无法生存,更不要说是发展。经济理论上的基本假设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明白了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才能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创新是企业的第二个功能,当今世界中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只靠效仿或是吃老本都不会长久的,也许投机取巧一时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是不会长久的,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如果你不创新和发展,你就会被生产力所淘汰。创新可表现在各方面,可能表现在更新更好的产品上,或提供新的方便性、创造新需求上;有时为旧产品找到新用途也是创新。创新可出现在设计上的创新,或产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也可能是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新保险方案。开发新的顾客需求,开发新的市场也是创新,也就会脱离红海的激烈竞争,开创出企业自己的蓝海战略。
体会最深的第二点管理就是责任,是使命,是完成企业目标的一种实践,不是独裁,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者的权利是企业所有者授权的,是企业对管理者的信任,所以权利也就意味着一份责任,管理者管理员工不仅仅是对员工分配任务,业绩考核,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制订跟组织目标一致的目标,或是将员工目标引向组织目标,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下员工克服困难,让他不断成长起来,以完成企业的目标。(这里帮助并不是代替)总之,管理是管理者被授权完成组织的目标,而权力又来自于责任,所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有责任完成企业组织目标的实践。
第三点是什么好的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德鲁克理论中。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应该能取长补短的协调组织内员工。好的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企业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点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第四点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担得起自己责任的公司,才能得到公众认可,才能长久的存在。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可能在一个病态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例如通用汽车通过不断降低能耗,实现公司运营和社会环境的双赢。据此,通用汽车制定了“减少废物并保护资源”的行动准则,并确定了从20xx年到20xx年,通用汽车在全球的生产企业要减少10%的能源消耗。通过全球协作,到20xx年,通用汽车在全球的能源消耗已经降低了13%。通用汽车的品牌和好的口碑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为社会服务中在全球的消费者中树立起来,从而也提高了它在汽车行业中的的竞争力。
给我体会深刻的第五点就是:德鲁克在部分的理论源自于企业组织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目标,要从长远来做决策,不论是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从长远发展来考虑。从培养管理者来看,德鲁克提出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必须培养所有的管理者,第二个原则是,培养管理者必须是动态的活动,绝不能只把目标放在今天—取代今天的主管、他们的工作或他们的资格,而必须总是把焦点放在明天的需求上。这一理论就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的,如果只顾眼前需要几个管理者培养几个,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也是从长远未来企业发展目标来提出的,因为任何企业如果不顾自己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也不会长久存在的,因为企业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是靠员工的贡献才得于发展的,所以德鲁克从长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了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考虑。作为个人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或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别只考虑目前,也要考虑长远的目标,多个方面思考,也许会有所创新和突破。
德鲁克的管理理论来自于国外的实际,也许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因为我国文化背景和人文跟国外不同,不过,现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也是越来越大,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也频繁起来,管理理论也在我国实用起来。同时希望结合我国的实际,能给予管理理论补充和发展。因我还未从事工作的实践,所以从本书中得到的体会也许会有不科学的地方,望老师给予指导和批评!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四
很久以前陆陆续续看过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一些关于管理的一些阐述和论断,因为一直在基层从事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以专业做指导,身体力行,也未感到管理有何高深莫测,一切按规则行事,视法条为规矩,在基层也深耕十几有年,未有大绩亦未有大过,也算是本着平平淡淡就是真本性来工作和生活。但自从认认真真看过《管理的实践》,改变了对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所谓无知者无谓,不系统地读一本专业的管理论述,真是连管理的精髓门道都摸不着。
德鲁克从管理的本质、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及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五个部份系统详细对把理的作为一门“博雅技艺”一一道来,管理他所关切的不仅是知识和根本、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也更关注践行和应用。大师不仅在论述中从对人的关注、对绩效的关注、对自我管理的关注、对基于实践的、跨学科的、终身的学习观念,从对条条框框的论述中提练社会实践案例,让人在枯燥中有一种思考的冲动。
特别是德鲁克对明日管理者之三课所述:
1、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
2、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
对于管理,我们不应仅仅是看作一个管理下属的过程,其实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全面的,他更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要修习自己的素养,这个素养不但是业务专业的,还包括心理的、沟通的、哲学的、历史的,总之是能提升自己的,以前总觉得公司给员工提了太多的学习要求,在工作忙忙碌碌之外还要完成额外作业确实有点吃力,但之从看了最最佩的德鲁克之后,我将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他总是有的,而终身不断在提升自己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多大的奖赏,一个专业的、受人尊重的、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不是我们每日表扬的吗?让自己也成为这个模范应该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完成的职业任务和技能。看完了管理的实践还真觉得有些收获,虽说是在压力下完成的,但真的看完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本好的管理学概述,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固有的一些看法,如果你要问我,收获何在,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积极向上的、不断完善自己的基层管理者,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五
管理,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如何管理好团队是每一位领导所面对的问题。sagw质保的领导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学习如何打造一个不断进取、主动、协同、创新、高效的质保团队,为使公司发展成为行业领先,提供驱动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保驾护航。
今天,宣广顺科与大家分享他在读到《管理的实践》关于“责任”时的感悟。后续还将继续分享其他人的研读心得,请大家持续关注。
《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德鲁克先生将管理诠释为“管理使命、承担责任、勇于实践”。贯穿全书德鲁克先生都在谈“责任”这一德鲁克管理学的核心,包括企业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以及员工的责任,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只有清楚并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管理才是有效的;德鲁克先生同时认为,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提升满意度。
联想到我们的质量管理,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质量、工程、制造、采购等各个部门都清楚并主动履行自己的质量职责,读后感。
如果我们的各级员工都清楚岗位职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工作中来,那我们的产品质量不愁上不去。但我们做到了吗?我看不尽然,而且差距明显。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六
道法自然。道是自然之道,是大道。
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必大笑,不笑不足以言道。
道可道,非常道。
一切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不断的碰撞和迭代过程中趋于同一,归于道,顺于自然。
不知道为何,读完《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竟然和多年前读的《道德经》,多年前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产生了某种冥冥中的联系。
彼得德鲁克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在《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中,对各种问题、现象的分析鞭辟入里,总结分析总能从最根本、最浅显的角度出发,形成理论。同时,又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从中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理论和实践在这本书中完美的进行了统一。
物质和意识是二元世界的根本,自古至今,人们都在从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中寻求结果,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各种各样的理论。所有的理论层面的活动均是意识层面的活动,但是这些理论最终要体现在实践,即作用于物质之上。
管理,主要是一种意识活动,而实践,主要是物质活动。《管理的实践》是两种体系的矛盾统一。管理的作用对象主要是人,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和自然有意识的活动。将管理应用于实践,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将无序变为有序的作用和活动。将实践结果再反馈至管理行为,是对管理效用的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它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的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管理也一样,需要不断的迭代,感悟,将其应用于实践时要跟据实际情况不断的作出判断。现实的管理需要通过决策者对所有实际环境加以分析后作出最有利的判断。但是,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的限制了判断的有利性。因此,很难说哪种决策一定是最好,或者一定不好。所以决策需要被检验。
然而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如何检验决策的好坏。目标的达成情况就成了最简单粗暴的检验方式。通过对初始目标的检验,来判断管理能力的强弱,这是所有管理者的共识。但是当目标设定不合理时,就会让管理从根源上犯错,因为方向错了。
答案是有的,即“道”。道即自然,即本真。所有的事物,只要沿着其本源,其自然之道,即可做对。
《管理的实践》全书一共讲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做人,一方面是如何设定目标,一方面是如何达成目标。做人方面,全书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要从“善”出发,来做人,来理解人,来管理人。书中说,管理者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即诚实正直。设定目标方面,全书的出发点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即符合自然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事业,是正道,是大道。达成目标方面,全书的出发点为:大道至简。从最简单,最根源的角度出发,以目标为导向,以品格为动力,沿着至简的路达到目标。
全书深入浅出,格局虽大但又通俗易懂,从4月到现在,啃了将近10个月,才把这本书啃完。每句话都值得思考和品味。本不想写这样一篇不知所云的东西来显示对大师的不敬以及个人的轻率。但是思维稍纵即逝,如不及时记录,多日之后将不再会深入思考。谨以此文记录个人所思,以期共鸣。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七
道法自然。道是自然之道,是大道。
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必大笑,不笑不足以言道。
道可道,非常道。
一切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不断的碰撞和迭代过程中趋于同一,归于道,顺于自然。
不知道为何,读完《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竟然和多年前读的《道德经》,多年前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产生了某种冥冥中的联系。
彼得德鲁克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在《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中,对各种问题、现象的分析鞭辟入里,总结分析总能从最根本、最浅显的角度出发,形成理论。同时,又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从中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理论和实践在这本书中完美的进行了统一。
物质和意识是二元世界的根本,自古至今,人们都在从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中寻求结果,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各种各样的理论。所有的理论层面的活动均是意识层面的活动,但是这些理论最终要体现在实践,即作用于物质之上。
管理,主要是一种意识活动,而实践,主要是物质活动。《管理的实践》是两种体系的矛盾统一。管理的作用对象主要是人,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和自然有意识的活动。将管理应用于实践,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将无序变为有序的作用和活动。将实践结果再反馈至管理行为,是对管理效用的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它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的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管理也一样,需要不断的迭代,感悟,将其应用于实践时要跟据实际情况不断的作出判断。现实的管理需要通过决策者对所有实际环境加以分析后作出最有利的判断。但是,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的限制了判断的有利性。因此,很难说哪种决策一定是最好,或者一定不好。所以决策需要被检验。
然而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如何检验决策的好坏。目标的达成情况就成了最简单粗暴的检验方式。通过对初始目标的检验,来判断管理能力的强弱,这是所有管理者的共识。但是当目标设定不合理时,就会让管理从根源上犯错,因为方向错了。
答案是有的,即“道”。道即自然,即本真。所有的事物,只要沿着其本源,其自然之道,即可做对。
《管理的实践》全书一共讲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做人,一方面是如何设定目标,一方面是如何达成目标。做人方面,全书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要从“善”出发,来做人,来理解人,来管理人。书中说,管理者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即诚实正直。设定目标方面,全书的出发点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即符合自然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事业,是正道,是大道。达成目标方面,全书的出发点为:大道至简。从最简单,最根源的角度出发,以目标为导向,以品格为动力,沿着至简的路达到目标。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篇八
大家好,我叫吴佳,来自河南西平,在阳光工作已经四年有余,是一个热爱生活,对一切新的事物都喜欢去尝试的人。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朝内,注视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的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是关系到人类福祉和世界未来的智慧,彼得·德鲁克作为管理学学科的创始人,著有多本管理学方面的书籍,最近有幸拜读了其著作的《管理的实践》,受益匪浅。
这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管理作为企业器官的功能:
一、管理企业。
管理企业首先得回答德鲁克的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并非由生产者决定,而是由消费者来决定;不是靠公司名称、地位或者规章制度来定义,而是由顾客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获得满足的需求来定义。就像我们公司经营训诫中提到的,客户是公司之本,一切为了客户是阳光人的核心价值追求。我们正是把握住了这个根本,从服务客户的思维出发,明确回答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但是一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并非盲目的,我们需要运用创新的思维,辩证的看待问题,为社会履行企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价值"也是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率先提出的概念,社会便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器官不能脱离其单独存活,管理好企业,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当然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第一个石匠知道他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而且也设法达到目标。他或许能"以一天的劳动换取合理的报酬",但他不是个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成为管理者。第二个工匠拥有工作技艺,工作技艺很重要,没有技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生机,而如果组织不要求成员展现他们最大的本领,员工必定士气低落,但是太强调个人技艺,便会常常自以为有成就,偏离企业整体的需求。
德鲁克在管理管理者这部分中创造性的指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他把这项管理原则视做"管理哲学".
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认为,员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我们必须了解这种资源的特点。
阳光一直视人才为第一资本,人才战略是阳光实业的第一战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心",人性的理解和把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阳光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始终坚持重视员工心理分析,注重员工人性把握,很好的契合了德鲁克管理员工和工作的思想。
如何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工作富有成就感,是企业管理者的永恒挑战。
通过上述管理的三项职能,我们可以发现德鲁克先生这本《管理的实践》的核心是"责任",而责任的主体是"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是人及其互动的集合体,而为了建成一个优秀的企业,对人及其活动的管理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读懂这本书,对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它,读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