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汇总8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2 20:45:05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汇总8篇)
时间:2023-12-22 20:45:05     小编:温柔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一

emc全脑开发教育认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们将通过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帮助家长学会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读书笔记分享:

1.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2.“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3.惩罚造成的四个负面效果:1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3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4退缩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4.管教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5.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个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表现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表现以予以惩罚。孩子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7.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8.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9.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10.不良行为: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11.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潜意识是在说:我只是想有所归属,而我对如何获得归属感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同龄人的压力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重要。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而寻求同龄人的认可也成为他们行为的错误目的之一。

12.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的更好。所以要剔除家长意识中的错误概念: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要先让他们感觉更糟。

13.强迫并不是一种为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品格所需的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

14.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后果、设立日常惯例、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请求孩子的帮助、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执行决定、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选择会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强加后果。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其焦点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明确是要帮人而不是伤人,去掉那些伤害性或不可行的建议。当孩子可以选择一个方案而不是由别人来告诉他应该选择什么会极大增进孩子的受尊重感感和责任感,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

16.在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内在的、价值无量的生活技能就是让孩子知道“冷静期”的价值。当我们心绪烦燥并受原始脑支配时,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很困难的。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让孩子理解并学会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我们冷静下来,并且能够重新接通理性大脑时,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17.积极的暂停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要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二

的确,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教给我用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给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三

和善而坚定荐语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

让爱在每一天。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四

苏州的好朋友告诉我她在理发时一个年青的理发师说的话,他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我认为,一个人的管教方式对他的性格有所影响,而性格会在有爱人有子女后展现出美与不美。我相信人的一生最关键的是家庭,家庭的美满与否是幸福指数的最关键。

马斯汀太太与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的回答:我什么也没做。

马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发火呢。

琳达怒气冲冲:没什么可做的。

马太太在学习正面管教,也想到了“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种态度,以和善的语气说:我敢肯定老师当众吼你,你一定觉得非常丢脸(1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狐疑的看着转变态度后的妈妈,马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众吼我了,我觉得又生气又丢脸。(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我不过是想借别人铅笔,我认为老师不应该为这点小事吼我,这不公平。

马太太说:恩,我理解你肯定那么想,你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还会这么难堪。(4关注于解决问题)

最后琳达以多准备铅笔解决了问题。

我的回忆里很多次这种问题造成的不愉快的经历,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连向我倾述的意愿都没有了。只让孩子不信任我,不再和我分享她在学校的一天。我想和她做朋友的愿望也被自己推向更遥远的日子。

之前,我想我们可以直接表达有多么爱她,愿意和她分担一切她所遇到的问题,我通常会告诉她: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愿意和你一起解决。但仅仅这么说了,并没有好好的做,因为我没有做好情绪控制,事情也没有得到良性的发展。

当妈妈以不和善的语气责问时,孩子的内心充满敌意和受伤害之后的委屈。一旦妈妈和善的用合作的4个步骤后,问题能随之解决。

这4个步骤可以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友善的做了1、2两点,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尊重,关心,是上述步骤的根本。

这本书里有上百条非惩罚式管教的实用建议。然而,在知道怎么做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坚定的做下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忧心忡忡,很多父母“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准确的表达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如果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到地上,解决办法是让他清理干净,只要大人以和善坚定的语气——哎呦,你该怎么办呢?来引起孩子的注意。问比教来得更有效,告诉孩子怎么做可能会引起他的拒绝或反抗,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中还有一个我们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自尊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种伤害。自尊是孩子自己内在的感觉,而不是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这些给予孩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很可能变成讨好者,学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不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得到的是“他尊”。

我们能为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教会孩子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观点。通过允许孩子失败来学会解决问题,这些将会使孩子受益无穷。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五

正面管教,可谓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育儿之法,今日受命于学校拜读之下写之如下之愚见。

我们再成长,我们却忘记了曾经的我们成长的“坑”。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想确认的其实是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我。这种爱,十分的奇特,它完全与家庭的贫富程度是区别开来的。为之父母的我们十分简单又异常复杂的便是,如何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给予孩子归属感。孩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群体,从一出生确定与确信世界归我,我心动而万物随我心动,慢慢变为我是宇宙的尘埃,漂浮于尘埃,如何找到依靠,这也是很多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他们觉得是尘埃时,我们并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们的港湾。好的亲子关系,绝对是有归属感的亲子关系。

我小时候,每每觉得父母教育之不妥处,时常会心里暗自想着:以后,我有孩子坚决不那样。然而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无意识地去重复一些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不当方式,而这种无意识非常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这些不当的方式会带来什么伤害,却还是不自觉地对着你的孩子在重复。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许可以请你的孩子的老师,其他妈妈,看看相关的书,集思广益。毕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飞船更加复杂以及困难的事。

这是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忽视了语言的力量。我们生气时,那些没经过大脑的语言,能深深伤害到别人,这一点适合于对孩子也适合于夫妻,情绪脑发挥作用时我们都冷静一下,再沟通。

读后感。

·这也是本书最喜欢的一个点,积极暂停,当我们被情绪脑控制时,不要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该各自暂停、冷静。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为此感到生气、沮丧、懊恼时,请停下来指责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方式哪里没有正确,我们应该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责傲慢中失去了我们的孩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曾经的教育圣经都不断被现今理念所不断打破,所以,你还信你的方式能一条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断磨合、改进,出来挨着石头过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六

读了《正面管教》真的受益匪浅,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其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

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其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其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其五,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七

不良行为,广泛意义上来看就是不好的行为,不被认同的行为,大家不喜欢看到的行为,违反既定规则的行为等,在《正面管教》第五章中,作者带着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看孩子的不良行为。

原始脑是什么?

原始脑,又称“爬行动物脑”,属于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而且有一定的延续性。也就是缺乏思考、简单、暴躁等行为。不良行为是缺乏意识的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孩子表现出了不良行为,也许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确;也许他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关注到自己;也许他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管教孩子,其实是想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当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了解更多,了解的更深入时,就会有更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会自己选择几个不恰当的行为,进而形成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其实就像小朋友找玩具,归属感和价值感就是玩具,只是他觉得有四种方式来获得想要的玩具。一种是家长关注到我时,才能给我玩具,努力的要求被关注被关爱;一种是只要我有权力时,不被约束时,我才能获得玩具;一种是你不给我玩具,你也别想去干别的事情。还有一种是,玩具不是我的,我得不到,我放弃了。

在前几章讲过的几个概念中提到过: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相信: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得不到。

分别举例来看看这四种错误的目的下,孩子们一般有哪些行为吧。

1、寻求过度关注。如“家长不可以干别的事情,只能跟孩子在一起,具体干什么无所谓,反正是不可以不关注他”等等,孩子通过各种令人烦恼的方式来寻求家长关注,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

2、寻求权力。此时的孩子抱有的是只有我说了算我才有价值感的错误观念,如:做作业时,不是完成一样再去做另一样,而是反复来回换科目,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总是不专心的做一种,家长说了之后,一点也没改善,反而折腾的更勤了。“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这也许是孩子长大一些后对家长说的最多的话,来显示自己、证明自己。

3、报复。报复多产生与家长惩罚孩子之后,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或存在感,往往会向家长进行报复,“故意弄乱房间,制造噪音,甚至暴力的乱砸乱打”等行为,都是孩子在进行报复,让对方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4、自暴自弃。往往持有这样错误观念的孩子,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会。“妈妈,这个我真的不会。”“太难了,我不会。”往往会将不会挂在嘴边,最显示出无力感和挫折感,甚至直接就放弃了。

孩子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内在的这些想法和信念是偏颇的,是错误的。意识不到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错误的,也就是“不良行为”。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有效识别他们行为背后的信念,更加有的放矢的进行回应,进行有效的干预,这对于家庭教养方面是很重要的。(肖英霞)。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篇八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诸多批判、期望、职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