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灵魂,党的历史任务要靠广大基层党员来实现,党员素质的高低、党员教育工作的顺利与否,制约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尤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如此严峻,更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应变能力及拒腐防变能力。”所以,在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少数农村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
思想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农村党员思想状态并不稳定,一部分党员觉悟不高、党性不强,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2、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落实不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学习普遍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党员理论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以及组织监督制度不够健全,落实不力。并且只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制定了以上制度,有些党组织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从学习制度上看,党员自我学没学、学多少没有一个相应有效的考评机制,难于管理;大部分党员对民主生活会更是应付差事一般,无法发挥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实效和先进性。
3、少数党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地区,党员自学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除了参加少量的集中学习外,基本上不会主动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主要在于部分党员对党建理论知识水平及党性修养的提高上不够重视,存在重工作而轻理论学习的倾向。
4、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内容不深入。
学习教育内容存在滞后、零散的现象,学习流于形式,过于随意,一般都是在应付差事,不能与当前的实际密切联系,对所学知识仅限于表面,不能深层次的分析问题,并且学习的方法不灵活,一般都是先读文件再轮流发言的方式,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对于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无法起到明显的作用。
5、农村外出务工党员数量多、流动性大,给教育管理带来困难。
近年来,农村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的较多,且流动性强,流出地不固定,有的无详细的联系地址和固定的联系方式,给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当代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加强党员作风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廉洁自律、洁身自我,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时政热点的了解和把握,提高党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开放式教育。一是要坚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的原则,根据新形势下党的任务科学谋划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将教育工作同党员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突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提高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二是要灵活多变教育方式,从发言式到互动式,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培训、典型教育、党的知识竞赛及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3、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学习不走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到制度不落空,监督出实效。一是紧密联系实际及党员个体的需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教育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切实将党员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二是确保充足学习教育时间。学习时间可由基层党支部、党小组自由掌握,根据本支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几个时间进行集中学习,保障每位党员都可以接受到教育。三是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建立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档案,为每位党员建立学习档案,每季度进行党员大会汇报,详细汇报本支部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便于党员大会监督评比。还可以通过举办党员知识竞赛的方式,从而调动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四是优先考察优秀党员,每年一度评选优秀党员,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从而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考虑因素。
4、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首先由党支部、党小组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流动党员联系卡,如我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的“四联系三问候”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而势在必行,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农村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认识到学习教育的重要性,真正把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做到实处,使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二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党员教育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以便使当前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近期,我们对全县党员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
根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4月底,我校共有党员17人,大专以上学历17人,点党员总数的100%,35岁以下的党员3人,占党员总数的%。近年来,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建立党建专栏、党建qq群等载体,有效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党员政治素质得到增强。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活动过程中,积极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收看活动。有的通过中央、省市“创先争优”活动专栏进行学习,有的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电视电话会议等收看《特殊党费》《人民的好儿女》等视频内容。据统计,我校17名党员同志通过网络学习收看实践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专题,累计学习达40多个小时。
二是党员教育教学本领得到提高。通过党员的教育学习工作,有效增强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建立党建专栏、党建信箱、网上论坛、在线交流等平台,为畅通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决策、提出建议意见,其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又全方位宣传报道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激励党员争当模范,在广大党员中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我们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党员队伍整体水平来看,也还存在一些急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抓具体的教育教学才是重点,因而对党员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从党员本身来看,部分党性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的党员教师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因而对党员的各种教育工作采取“混”的态度。
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教育要靠制度来保证,监督要靠制度来落实,发挥制度的保证和规范作用,是确保党员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有效基础。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长效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还缺乏一些监督辅助的措施,无法对党员教育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三、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三
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先决条件。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各科内容。同样,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也同样重要,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法,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我的实习内容不仅包括专业课的教育实习和班主任的工作实习,而且我还在实习期间对我所在的学校的中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等学习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重要的调查形式是采用口头问卷和访谈,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
1、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找出改善这种差异的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云霄四中的全体师生进行的走访调查和部分抽查问答的方式,并在重点班选出几名优等生,普通班选出几名中等生和“困难”生进行问答。
(一)预习情况、方法。
众所周知,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之一。经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其中“老师要求预习”和“想起来就预习”的学生大约占45%,“老师要求也不预习”的占30%,而自觉预习的学生只占25%,大多数学生学习也只是把课本看一遍,而真正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找出课本的重点和难点的学生则很少。有的优等生预习通常采用找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大多是看一遍新课内容且只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以上结果都表明预习还是中学生学习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预习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长期以来应付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听课情况、方法。
调查表明,教师讲课枯燥是造成学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要占整体的35%,由于教师讲课的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种则是学生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坐在教室上课也只是因为家长的逼迫。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适龄儿童辍学打工的现象,虽然国家提倡的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改善该状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一些无心读书的学生在学校混日子的现象。
关于学习方法上,学生也有各种不同的听课方式。从整体来看,学生听课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训练,造成了听课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提倡学生相互进行讨论和议论,时刻抓紧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重点的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立创见,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课堂笔记情况。
做详细笔记,以课余时间进行复习的方式,这样子不仅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也会使学生忙于做笔记,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课过程,同时也会加重学生在复习时的困难,重点把握不清。基于从上面学生听课和记笔记方法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情况及其方法。
调查显示,学生采用“先做后看书”的比率较高,而“先看书后做”的比率相对较低,另外结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难生基本采用“先看书后做”的方法完成作业,而且仍有抄袭作业现象。而从教学环节的连贯性来看“先看书后做”的方法较理想,先看书能比较清晰地掌握知识点后再通过作业来检测学习的知识,强化对有关内容的记忆,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有的优等生也采用先做作业后看书的方式,他们认为只要做好课堂小结,就可以直接采用第二种方式完成作业,这样既能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又能针对作业中的问题有目的的看书,使得对问题理解的更透彻。当然,这个也要因人而异,主要是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改进。
(五)复习情况和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经常复习的学生占不到一半,考前复习的比率也高,复习应根据自己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初一学生多是按老师布置的提纲进行复习,初二学生侧重在背重点,初三学生则侧重在抓重点。原因是初一学生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归纳能力,希望老师列出提纲要点,给明复习的主要内容,初二学生面对加重的作业负担,必须进行重点复习,同时由于难度的增大,难点较多,抓难点的复习方法比率也较高,初三学生面临毕业与中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疑难性的问题。又如一位优等生的介绍,他每次的考前复习都针对自己知识缺漏的地方自己选提出卷进行自测,由此说明好的复习方式并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来进行复习。
经过我在实习期间的调查,目前中学生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还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讲课之前,应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要变“满堂灌”为“少、精、活”,要抓住教学关键,将适当启发和适当精讲相结合,切忌搞统一的模式。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围绕老师问题重点认真思考,找出规律,接触预习中的疑难。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多数中学生带有一定强制性学习状态,学习的被动性较强,他们主动学习和探求知识很不够,还没有张我是和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的被动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按教师指定的背课本和笔记,这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学习缺乏独立性,离不开老师这根“拐棍”。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三,学生被迫在课上课下大量做题,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负担过重,这就显得学习被动和方法过死,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初中教师中强制性措施过多,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不能不是个重要原因。他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还表明,优等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灵活,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和学科的特点,选择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自己进行独立的钻研,掌握一定的学习主动权和自学方法,因而学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对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大致了解。我认为,在学习过程的个个学习环节上,凡采用具有独立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程度都很高。所以作为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杜琳娜。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0,04.
[2]。何兰支等编。有效数学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5.
[3]。屠德援。影响农村教师素养提高之内外因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3.
[4]。郭晓明。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进展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04,04.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四
本文目录。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经从建管并重阶段转入集中力量抓学用和资源开发阶段,终端站点的管理维护和学用活动开展直接影响到远教工作的大局,我们组织专人对全县远教站点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对6个站点进行了重点解剖。按照不同的建点类型随机抽样,选择了学校站点2个,分别是张公中心小学和涔南乡文家完小,建在村部的站点2个,分别是大坪乡东岳村和如东乡驰马岗村,建在农户的1个,即闸口乡花园湾居委会,建在乡镇站所的1个,即雷公塔镇涔北村。
一、当前全县远教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分析,当前全县远教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1、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比较高。在重点解剖的6个站点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3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组织群众座谈6次,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38人,走访群众21户。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村里正在开展远程教育;认为中央开展远程教育非常有用的占95.8%;对远程教育兴趣很浓的占80.8%。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经基本接受,而且非常欢迎。
2、站点学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学用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此次调研的重点。问卷统计显示,经常参加远程教育的群众占80%,偶尔参加的占16.7%;认为远程教育对自己来说已经有了效果的占31.7%,认为是自己致富好帮手的占60.8%;参加远教学用活动10次以上的占83.3%,参加6-9次的占15%。我们认真查看了各站点的学用记录、计划制度等文资料,并深入到学用基地了解实际情况,张公中心小学作为全县的示范性村校站点,重点采取分组学习和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学用,效果十分明显,涌现出了花卉栽培大户陈高清、生猪养殖大户丁才华、机车维修乡土专家黄明贵等一大批远教学用标兵,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参加远程教育的兴趣和致富积极性。
3、站点管理及运行情况基本达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终端站点的设备运行基本正常,故障发生率与排除率基本持平,其中有5个站点的操作员都能单独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管理制度也比较严格,能够保证干部群众的正常学习。大坪乡东岳村站点建在要村部,村党支部对远程教育和非常重视,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干部管站”的管理机制,在完善县远教办统一制定的四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远教学用活动季度通报制度”,即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时向群众通报村里的远教学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收集群众的学习需求和对远教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一办法很好的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远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用活动的开展。雷公塔镇涔北村站点是与镇水电站联建共享的,水电站发挥干部的技术优势为村里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对终端设备搞好日常维护,自站点建成以来还未出现过一次因设备故障影响学习的情况。
4、站点效益的发挥比较充分。各站点基本上都能按照县远教办和乡镇党委的安排,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学习培训,较好的发挥了终端站点的综合效益。在今年年初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如东乡驰马岗村、盐井镇和平居委会、闸口乡花园村都利用远教设备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其中驰马岗村还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了公开计票,让群众大开眼届。两个学校站点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所在村党支部搞好技术培训,查询市场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东岳村在发挥站点功能上注重“两化”,一是实现了村级办公自动化。将村里的公务文件、资料报表等全部用电脑打印,由站点操作员负责将村里的计划生育统计表和会计帐目等逐步存入电脑硬盘,使用专门的电子财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群众进行查询和监督,真正做到了村务和财务公开。二是做到了学习服务人性化。村党支部把远程教育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种先进手段,要求村支两委干部都做远教工作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倾听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随时收集有助于远教学习的资料,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村妇女主任每个月都召集育龄妇女到站点进行妇幼保舰计生政策、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还将准妈妈们召集起来学习新婚、孕期、产后保健常识,以及对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等知识。
二、目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远教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我们总结出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努力改进和提高。
1、远教培训的普及不够,群众的接受水平有待提高。在此次调研的群众座谈中,我们发现远教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两年多,但仍有部分群众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远教工作过于超前,与当前农村现状不符,还有3%的人没有参加过学习,有15.8%的人认为远教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水平各不相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远教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群众的学用兴趣,提高他们的接受水平。
无法满足维护要求。三是培训力量不充实。为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离开后各乡镇远教工作力量不减,我们及时选配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担任远教专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部分乡镇还存在“专干不专,技术不硬”的现象,少数乡镇的远教专干因为业务知识不足、工作精力不够或者自身水平有限等原因,还不能真正担负起操作员技术培训、终端设备维护和教学资源开发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亟待克服和改进的。
3、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教学内容适应性有待提高。群众座谈和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前远教学习内容丰富,对生产生活帮助很大的只占72%,是因为学习内容对自己有吸引力才参加远教学习的只占65%。这说明目前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不够,内容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尽量开发基层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积极引进群众最需要的、最能见到效果的优质。
课件。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开发努力充实县级远教资源库。
4、站点功能的拓展不够,综合效率的发挥有待提高。远教终端站点不仅能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同时还具有很多相关的功能,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站点都只停留在组织集中学习和电脑培训。所调研的6个站点中,只有张公中心小学和雷公塔涔北村站点在村级换届选举和党员春训中运用了远教设备,其它几个站点还没有在拓展功能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站点的综合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加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为把操作员培训工作抓落实抓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去着手。一是明确专干抓。针对志愿者走后乡镇没有从事远教工作的专职人员这一状况,应该给各乡镇配备一名远教专干,由县远教办组织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组织部下文任命,主要负责培训村级操作员和乡镇远教方面的日常事务。二是包村干部抓。由包村干部负责组织所包村的党员干部参加技术培训,督促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包村干部的一项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协助抓。充分利用教育战线的师资力量,鼓励乡镇中小学电脑教师在假期协助乡镇搞好操作员培训。四是组织志愿者帮助抓。由团县委组织具备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下到各远教点开展义务培训活动。
2、加大运行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各个站点正常运行,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目前维护费和上网费都是采取各点自主筹措、自主支配的方式,远教部门无法对各个站点进行有效监管,不能保证站点每年开通宽带网、设备随时运行正常,因此可否由县、乡财政对运行经费进行统筹,然后由县、乡远教部门及时地落实各项工作,合理地支配运行经费。
3、加大办点示范力度。远教工作面大内容广,做到各个站点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采取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来开展此项工作。首先是从典型推介入手。随着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类个人典型和集体典型就会不断涌现出来,要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其次是从模式推广入手。远教站点类型较多,它们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运行及管理模式,要将其中一些先进的模式及时地大面推广。
4、建立教学资源交流平台。拥有适用、高效的教学资源,是从事远教工作的一个必备条件。而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往往与党员干部们的需求有些脱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学资源需求交流平台。远教部门应该通过调研、网上征询等各种方式收集基层所需求的课件类型,然后结合他们的要求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或将已有资源加以改进。
5、县、乡成立应急小分队,提高设备维护效益。实践证明,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对于学用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到学用活动的开展和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但正常耗损和设备障碍又是经常发生,因此县、乡两级应成立设备维护应急小分队,对于一般性障碍就由乡级应急分队负责受理,他们不能解决的上报后由县级应急分队处理。
返回目录。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近日,县政府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教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
1、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2、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1人获得省一等奖、2人获得市一等奖、3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3、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000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4、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xx年xx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xx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xx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3、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我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适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1、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坚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共赢。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发布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2、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和两所职校,建议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扶持龙头职业学校,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训教学水平。要突出实践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在积极推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多元投资、共建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实现教学和实训实习的链接,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完善从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的外聘教师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全县上下、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的比例,推动全县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
职业教育是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职业教育工作必将迅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县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3月25日至4月6日,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虹任组长,带领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组成视察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县2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宿舍、餐厅、活动场所和学校各部室,实地调查了解了学校管理和各项设施建设情况。发放xx多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了各界人士对全县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在化子坪、砖窑湾、招安三个乡镇和县高级中学召开有乡镇和教育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邀请我县教育工作方面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加快我县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门座谈汇报会,听取了县教育局局长王建军代表县政府作的工作汇报。高树杰主任对这次视察调研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参加了视察组在县城学校的视察调研活动,参加了县高级中学和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座谈会,以及县政府的专题工作汇报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视察调研,县政府和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政府副县长霍爱英和教育局局长王建军全程陪同了视察调研活动,并现场解决了一些具体事项和问题。所到学校和单位都能积极配合视察调研工作。这次视察调研,关注热点问题,深入工作实际,在全县上下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育人环境优良化建设,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顺利通过省级“双高普九”评估验收,xx年以来,县教育局先后荣获省级、市级、县级各类奖项34个,全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体现。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将教育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督导,提高了各级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突出精细化管理、狠抓内涵提高,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政府在地方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下大力气狠抓校舍和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了高级中学新建工程,学校规划建设、功能配置达到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标准。建成了县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基础。将全县23所初级中学和小学后勤服务设施列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餐厅、灶房、供暖、住宿、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学校后勤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按照“双高普九”工作要求,对学校“四楼”、围墙、操场、厕所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校园硬件建设基本都能达到标准化要求。新建和完善了各类实验室,逐项更新教学仪器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实施了安塞县教育信息城域建设网络工程,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开通了校园网,信息网络教育覆盖全县各乡镇,实现了县内通、校校通、班班通。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按照“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要求和“小学打基础、初中抓巩固、高中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加强常规管理、注重提高教科研水平、注重提升管理绩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我县初中“三合一”考试一直位列全市前列;xx年起,高职(大专)上线突破千人大关;xx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xx年的5倍。
(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按照“缩短战线、扩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基本形成了“中学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社区集中”的办学格局。有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采取独立办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办法,部分乡镇办起了公立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一系列学校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校长和教师责、权、利相统一,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创新管理取得了新的突破。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以建设全省基础设施教育改革实验县为目标,加强现代化教育资源运用和转化,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围绕“小学愉快教育、中学创新教育、高中研究学习教育”三大教改实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些课题已经通过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认定,目前,全县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课题。
(五)教师素质普遍提升。健全和完善了师德师风各项建设制度和考评机制,开展了以“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广大教师良好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赖。组织开展教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得到加强;大力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历进修,教师业务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全力实施“3151”工程,全县各级骨干教师网络基本形成。每年教师节,通过奖励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校长、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优教、减负、保质”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各类优秀学校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四进课堂”、经典诵读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山东潍坊、广东增城、西安市新城区的一些名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名优教师支教、校长论坛、县内校际带课题互访研讨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招聘了校警,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成长环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稳步实施中小学生“蛋奶工程”,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客观的讲安塞教育的发展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安塞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从深入全县各级学校实地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了解掌握到的情况,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看,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城幼儿园、小学校舍建设,高中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虽然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区小学校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县第一小学35个教学班学生平均人数超过80人,最大的达到86人,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班额应在45人至50人之间的国家标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县城只有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班均幼儿50人以上,在校幼儿达到1100人,尽管如此,公办幼儿园入园人数仅占城区学前儿童的30.8%;县城11家私立幼儿园办学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大多达不到办学要求;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五个未撤初中的大镇没有公办幼儿园;基层私立幼儿园办学设施和条件更差。
二是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xx年至xx年,我县高职(大专)上线都突破了千人大关,但是一本上线不足20人,二本上线虽然接近200人,主要得益于这两年外返考生人数的大量增加,高级中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形成很大反差。当前我县教育最大问题就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心不足,因为不信任,造成优秀生源流失,也造成高中教育质量滑坡,导致目前质量低、生源差的恶性循环。
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差。“双高普九”期间,县政府将原来真武洞中学的校舍和场地全部划归职教中心,新建了综合实训楼。职教中心的教学设施和配置相对较好,但是因为缺乏专业老师、没有形成特色专业,我县职业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办学不灵活,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没有形成。
四是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按照当前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大部分学校只能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正常运转都难以维系。高级中学和安塞县初级中学水电暖等费用大,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五是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我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达到编制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每个学校都达不到规定的编制要求。按照县政府工作规划,今年下半年我县将全面实现幼儿免费教育,这样,县城和一些乡镇缺的不仅是幼儿园,更缺幼儿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的需要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有的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还有的需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这些问题虽然凸显于教育领域,如果不尽快着手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快速发展,进而制约着全县建设科学发展先进县和“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教育是国家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优先发展,必须先在思想,先在行动,先在机制。县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领导力量、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向教育倾斜,切实夯实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一是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要优先考虑教育。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制度和措施,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财政投入优先考虑教育。财政支出要始终向教育倾斜,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拨付优先考虑教育,经济发展、城建、国土、物价等部门和乡镇要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支持教育发展。三是制定人才激励政策优先考虑教育。把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向教师倾斜,提高人员工资优先考虑教师,出台和落实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奖励制度,人员配置教育最好,教师职业人人羡慕。四是年度工作安排优先考虑教育。要将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全县的“民生工程”优先安排,县、乡两级政府每年都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学校制度,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要加大对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的经验、事迹以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宣传,积极倡导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时代风尚。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教育发展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强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力争到“”末,使我县教育在总体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成教育强县。
(二)切实加大校舍规划建设力度。
当前,解决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按照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末县城人口将达到7万人以上,以此测算,到xx年,城区在校小学生人数将达到9000人、幼儿将达到5500人。根据生源预测,我县城区小学和幼儿园分别达到5所左右,且新建小学规模在xx人左右、幼儿园在600人左右,才能基本满足小学生(幼儿)正常入学(入园)。县政府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设校,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是配合县第一小学,县幼儿园更名为县第一幼儿园;二是配合县第二小学布局,在马家沟小区规划建设县第二幼儿园;三是城东区规划在建的小学、幼儿园,命名为县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四是现真武洞镇小学更名为县第四小学,改建原真武洞镇小学为县第四幼儿园;五是根据县城人口居住分布情况,逐步规划建设县第五小学、第五幼儿园。这样,县城将形成五所小学和五所幼儿园的配置格局,学校布局结构将更加合理。县政府在县城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落实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力争通过2到3年时间,让县城每一名儿童和少年都有学上,都能享受基本均等的教育资源。要通过加快实施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逐步淘汰或取缔设施环境差的私立幼儿园。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解决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5个重点镇幼儿园规划建设选址征地难问题,力争使这5所幼儿园今年建成,明年投用。县政府实施县城和重点镇综合开发,要优先配置和安排公共教育设施。全县推进示范社区、中心社区、重点村建设过程中,要一并做好幼儿园的规划建设。
(三)千方百计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高中阶段教育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中教育,不仅能留住我县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的优秀生源,而且将给更多的家庭节省大量的物力、财力、精力;办好高中教育,就是在为更多的家庭谋利益,也是当前我县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办好高中教育,质量是关键。视察调研组在高级中学召开座谈会后,学校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希望高级中学以此次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为契机,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上,认真研究除生源以外,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对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考核制度,考核要与岗位聘用、福利待遇挂钩,形成“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让”和“优质优酬”的学校用人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入手,分类推进,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全面优化育人环境。针对我县高中教育的实际,县政府要出台引进高中优秀教师政策,不惜重金高薪招聘高级中学学科把关教师,以优质的师资力量,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要制定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通过重奖高考成绩突出教师,激发教师队伍竞争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高考成绩优秀学生奖励政策和高中招生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性奖励激励措施,增加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任度和关注度,引导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到高级中学就读。设置高中招生分数线,限制和引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到职教中心去学一技之长。要把高级中学水、电、暖等一些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县教育局要制定高级中学考核评价机制,指导高级中学健全和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全力提升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必须充分认识办好职业教育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优化高级中学生源、提高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县职教中心要抓住就业导向是办好职业教育的这一关键,设立家政、驾驶、汽修等就业面广、群众易接受的职教专业,让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学习技术和本领,提前就业。要突出抓好围绕工业园区直接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订单培养,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注重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县政府要明确职教中心管理主体,加强对职教中心的领导,打破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的体制弊端,把劳务外输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等各类培训统一纳入职教中心集中培训,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要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要真诚关心教师特别是基层一线教师,对符合条件的教师,优先安排投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生活质量,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基层教师队伍的关键。要按照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要求和希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严把教师入口、出口关,制定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到基层、到安塞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全县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尽快出台学前幼儿教师的引进转化培训措施,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为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提前做好教师储备。要对私立幼儿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促进私立幼儿园规范化建设。
(六)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的差距,教育质量的差距主要是学校管理的差距,要紧紧抓住办学质量这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切实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学校的考评机制,考评一要体现公平性,二要突出竞争性。要按照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能力一流、具有创新意识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长的培养、选聘、流动和奖励机制,实行学校教育质量校长负责制,调动校长队伍工作积极性,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完备的学校、教师、学生管理体系,狠抓“三风”建设,做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实施规范化、过程常态化,保证教育教学程序高效有序运转。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强对学生宿舍、餐厅的管理。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采取得力措施,严厉打击为中小学生上网提供便利、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等行为,给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方净土。
(七)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宿舍文化、班级文化以及全校性的阳光体育、诵读经典、民间艺术“四进课堂”等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我县的腰鼓、剪纸、民歌、农民画“四大民间艺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打造独具安塞特色的民间艺术“四进课堂”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返回目录。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灵魂,党的历史任务要靠广大基层党员来实现,党员素质的高低、党员教育工作的顺利与否,制约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尤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如此严峻,更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应变能力及拒腐防变能力。”所以,在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少数农村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
思想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农村党员思想状态并不稳定,一部分党员觉悟不高、党性不强,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2、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落实不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学习普遍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党员理论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以及组织监督制度不够健全,落实不力。并且只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制定了以上制度,有些党组织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从学习制度上看,党员自我学没学、学多少没有一个相应有效的考评机制,难于管理;大部分党员对民主生活会更是应付差事一般,无法发挥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实效和先进性。
3、少数党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地区,党员自学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除了参加少量的集中学习外,基本上不会主动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主要在于部分党员对党建理论知识水平及党性修养的提高上不够重视,存在重工作而轻理论学习的倾向。
4、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内容不深入。
学习教育内容存在滞后、零散的现象,学习流于形式,过于随意,一般都是在应付差事,不能与当前的实际密切联系,对所学知识仅限于表面,不能深层次的分析问题,并且学习的方法不灵活,一般都是先读文件再轮流发言的方式,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对于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无法起到明显的作用。
5、农村外出务工党员数量多、流动性大,给教育管理带来困难。
近年来,农村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的较多,且流动性强,流出地不固定,有的无详细的联系地址和固定的联系方式,给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当代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加强党员作风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廉洁自律、洁身自我,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时政热点的了解和把握,提高党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开放式教育。一是要坚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的原则,根据新形势下党的任务科学谋划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将教育工作同党员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突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提高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二是要灵活多变教育方式,从发言式到互动式,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培训、典型教育、党的知识竞赛及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3、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学习不走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到制度不落空,监督出实效。一是紧密联系实际及党员个体的需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教育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切实将党员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二是确保充足学习教育时间。学习时间可由基层党支部、党小组自由掌握,根据本支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几个时间进行集中学习,保障每位党员都可以接受到教育。三是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建立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档案,为每位党员建立学习档案,每季度进行党员大会汇报,详细汇报本支部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便于党员大会监督评比。还可以通过举办党员知识竞赛的方式,从而调动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四是优先考察优秀党员,每年一度评选优秀党员,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从而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考虑因素。
4、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首先由党支部、党小组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流动党员联系卡,如我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的“四联系三问候”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而势在必行,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农村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认识到学习教育的重要性,真正把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做到实处,使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五
根据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心理现象。分析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对策。
中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对策。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宁波咸祥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调查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六
本文目录。
一、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内容,解决好农村群众对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的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我国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空袭后的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任务,平时参加抢险救灾等”。也清楚的告诉我们,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群众不知道人防是什么;有的只知道有人防这项工作,但对人防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认为,和平时期搞人防建设没有必要,人防与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防宣传的社会覆盖面还不够广,公众知晓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在人防宣传教育中缺乏对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有关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为谁服务的内容的宣传。因此,在今后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继续坚持宣传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人防常识、人民防空的发展战略、我县人防建设成就以外,应当着重突出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向农村群众讲清楚。通过宣传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人民防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好他们对人民防空为人民的认识问题。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是一项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自己服务的利民工作、民生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对人防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搞好农村人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乡一体化人防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搞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与农村工作的结合,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村”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日益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新舞台。同时,在现行领导体制下,村级组织承担着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毫无疑问,也承担着农村人防的宣传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村通常只有3-5个村干部,而要服务的村民一般在上千人。人少事多、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村干部直接去搞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勉为其难,而且也落实不了。因此,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从村的实际出发,扬其牵头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之长,避其人少事多、经费不足之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的文章,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在调研中,村干部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可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通常有:平安村建设、在职党员义务劳动、普法宣传、年度征兵和重大节庆活动等。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百花齐放,如电影进村、“三防”常识讲座、宣传栏、编印小报、资料和教材,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人防宣传稿等。如果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同中心工作结合很好,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结合得好,不仅有利于人员的组织,而且宣传教育的效果也会比较好。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辅导讲座、参观学习等途径为农村培养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以不断增强村农村自身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力量,并经常向农村提供有关人防宣传教育的资料,以供宣传教育之用。对一些经费特别困难的村,在政策允许之下也可以视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解决因经费紧张而致人防宣传教育不落实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的平台问题,又解决了有人宣传、有钱宣传的问题,那么,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返回目录。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返回目录。
为促进我市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由白同伦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从9月26日至29日对我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市蒙古族中学和回民中学。分别深入到昆区、土右旗和达茂旗听取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昆区蒙小和蒙幼、土右旗民一中、回民小学和蒙古族小学、达茂旗蒙古族学校和民族幼儿园,每到一处都与其负责人座谈认真了解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包头市人口总数为257.2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4.76万,蒙古族人口7.63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包括职业高中)在校生37.1万人,少数民族在校生21021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67%。其中蒙古族在校生12274人。
全市共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16所,分布于9个旗县区,其中小学7所(蒙语授课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蒙语授课1所)、初中校2所;完全中学2所(蒙语授课1所);幼儿园3所。在全市16所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学生总数为1535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94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5.7%;其中蒙古语授课中小学生有1517人(幼儿园190人、小学632人、初中307人、高中388人),占全市蒙古族学生的12.36%。此外,昆区蒙古族小学有7名蒙古国小留学生在校就读。
全市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共有教职工1562人,其中蒙古族429人,回族46人,其他少数民族16人。有专任教师116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教授)3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586人,中级教师444人,初级教师332人。
近年来,市、旗县区两级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优先重点,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特点又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与本地区普通教育相协调,以蒙古族、回族为主的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层次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完整办学体系,走上了质量、效益、特色相统一的发展之路,为包头市的民族教育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把发展民族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就民族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深入民族学校进行检查指导和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为我市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统筹规划,认真落实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的方针。
市人民政府为加快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按照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包头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包头市中小学校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民族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投入,完善民族学校各项资助政策。
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是体现政府重视民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平等接受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市和旗县区两级政府把民族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并逐年增加,均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切实保障了民族学校的正常运转。
一是民族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对义务教育阶段蒙语授课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对蒙语授课高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即免学费、免书费、免住宿费;民族幼儿教育稳步发展,基本满足了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牧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要求,近年来,蒙语授课幼儿明显增加,九原区政府对蒙语授课学前幼儿实行了免费教育;昆区政府从xx年在蒙古族幼儿园第一次办起了纯蒙语授课班,30多名城市幼儿实现了学习蒙语的愿望。
二是民族中小学全面实现了“两主一公”办学模式(“两主一公”即以寄宿制为主,以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学校)。近年来,通过撤点并校、集中办学,使需要寄宿的少数民族学生全部寄宿。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标准,至xx年第四次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助学金标准,将小学提高到120元/月、初中150元/月、高中190元/月。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xx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好事实事项目中,多方筹措资金投入5000万元新建土右旗蒙古族小学;投入800万元用于达茂旗蒙古族学校校园塑胶操场建设;投入290万元用于白云区蒙古族小学教学楼地面改造和塑胶操场建设,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23亿元新建昆区蒙古族学校也即将投入使用。其中,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已成为我市占地面积最大、教学功能最全、硬件设施最好、设计最现代化的一所民族小学。
在今年年初计划校安工程建设中,加固8所民族学校,面积为56623平米,大约投入资金2265万元;改扩建民族学校5所,面积为115043平米,投入资金22156万元。
市政府设立10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蒙古语言文教材及教学。
课件。
的开发建设、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的培养培训,以及学校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的补充和更新。
(四)抓好根本,加强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重点加强了民族中小学名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的建设。我市一批民族学校已跨入自治区民族学校先进行列。回民中学、蒙中、土右蒙一小、九原区蒙古族小学获得国家、自治区以及包头市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
基本建立了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具有创新意识、敬业奉献、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型”校长队伍。目前已有市级名校长3人,占民族学校校长的18%。按照全市继续教育发展规划,通过校本培训、岗位学历教育、外培等形式,培养了一批自治区级、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同时吸引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了民族教育教学岗位,使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民族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9.6%、专科以上为87.7%;初中为99.6%、本科以上为93.9%;高中为95.5%。其中有自治区学科带头人3人、教学能手14人;市级名教师10人、学科带头人21人、教学能手47人;蒙语授课中小学教师在自治区各类讲课比赛中获奖的有45人。
(五)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民族学校素质教育。
一是坚持民族教育均衡、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中,合理调整了民族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从xx年开始分步实施撤点并校工作,到xx年底将原有30所民族学校调整为现在的16所,合理整合了区域办学资源,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进一步深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民族中小学“三语”教学,以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包头回中的中考成绩自1996年以来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xx年高考,回中本科升学率达到97%;蒙中本科升学率达到73.8%。
三是不断加强民族特色教育。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首位,把德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如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开设了音乐、舞蹈、体育、美术、手工制作等多项特色课程,而且加授了蒙语课。通过一系列的民族特色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民族观念不断得到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市的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民族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还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
《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民族教育工作。”在各旗县区中除了达茂旗有一个民教股,其他旗县区均没有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或专(兼)职人员。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每年用于民族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实际征收总额的10%。”近几年市本级教育费附加用于民族教育专项投入比例xx年为9.48%(含中央附加40万)、xx年为6.66%、xx年为7.99%、xx年为6.35%,还没有达到条例规定的10%的比例。为加快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xx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有关旗县区政府制定实施方案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也没有一个旗县区做到。这些民族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民族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纵向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民族学校多数实行寄宿制,项目多,经常性开支大,再加上各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增加,部分学校出现了校舍、场地、教学设备等办学基础设施的不足,尤其是包头市回民中学,人稠地窄,生均面积严重不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昆区蒙古族幼儿园教学楼建造年久,1996年“5?3”地震后有明显内伤,是d级危楼,而且设计不合理,楼道、楼梯过于狭窄,遇紧急事件疏散时会带来很大安全问题。办学条件的落后制约了民族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是民族学校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个别科目教师紧缺,很多课程不能及时开设,一些已开设的课程,也都是由本校教师兼任,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校教师编制短缺,教师编制一般都是几年以前制定的,已不能适应学校目前的发展,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聘用了很多临时教师,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临聘教师很不稳定,给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影响。
(四)民族学校教师浮动一档工资存在问题。
《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民族学校工作的教师和职工向上浮动一档工资;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经每年年度考核胜任本职工作的,城镇的每满6年,农村牧区的每满3年将浮动工资固定,并再向上浮动一档工资。”达茂旗、白云区、固阳县、东河区、土右旗至今没有落实。部分享受到一档浮动工资的民族学校包头蒙中、包头回中、昆区蒙小、昆区蒙幼、石拐五当召蒙校现已起过6年,按规定应固定再上浮一档工资,至今也没有落实。而xx年工资制度改革后,教师工资变为绩效工资,工资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与条例的规定失去衔接点,陷入无法继续执行条例的困境。
(一)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民族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各级政府和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教育对促进全市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优先、重点”的发展方针,积极推行“两主一公”办学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
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民族学校公用经费的按时足额拔付,保障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政策上对民族教育予以倾斜,适当调整和增加民族学校教师编制,有计划地、逐步地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适时提高少数民族寄宿制学生的助学金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以构建“现代、开放、灵活、高效”的教师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教师终身学习为目标,积极开展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教师全员培训,拓宽校长、教师培养渠道和途径,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的需求,努力提高不同学段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
(四)积极发展民族幼儿教育,对蒙语授课学前三年实现免费教育。
民族教育重点是面向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未覆盖民族幼儿教育,民族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初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根基,担负着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xx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对蒙古语授课的幼儿教育实行公办体制,办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全额拔付”。目前,我市九原区已实现蒙语授课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实现全市蒙语授课学前三年的免费教育。
(五)研究解决民族学校教师浮动一档工资问题的途径。
《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激励优秀人才到民族学校工作和任教,发展和壮大我市的民族教育事业,条例自xx年颁布实施,至今已历时9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师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条例第二十二条已失去了原有的激励作用,而且与教师当前实行的绩效工资发生矛盾,所以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修订。又由于目前我市各旗县区对条例二十二条规定的执行参差不齐,所以在条例修订前必须尽快研究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恰当办法。
返回目录。
食品药品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让老百姓在饮食、用药方面踏实放心,是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要使命,也是应尽职责,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一是加强市场整治的力度,二是提高人民群众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但相对而言,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难度较大,难就难在与每个人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有关,也难在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投入严重不足,与政府的宣传、引导不力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事实上预防比事后处理更为重要,这由于最终受害的始终是消费者,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成为了食品药品安全的最后防线,怎样构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到千家万户,进贤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贯彻落实全国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从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现状。
进贤县局组织专人对辖区内的食品药品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调查,通过调查了解,70%的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知识匮乏,老百姓对食品的信任度相当低,像买肉,即使肉品上加盖了检测合格章,老百姓也同样担心这个肉有问题;比如农药菜,菜农看见自己种的菜里有很多虫,就巴不得一下子把这些虫消灭干净,挽回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在利益驱使下带来了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菜农从不吃自己要卖的菜,自己要吃的菜不打农药;加上国家报道的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洒、龙口粉丝、四川泡菜、湖南有毒黄花菜、南昌煌上煌卤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毒蘑菇中毒、苏丹红、问题多宝鱼、鱼腥草注射液、齐二药假药、假鸡蛋、广东佰易药业违法生产、预防诺沃克病毒感染、虾虎鱼中毒等一系列事件,老百姓如今对食品可谓是胆战心惊,煮饭怕碰上“毒大米”,吃肉怕遇上“瘦肉精”,买菜怕拎回“农残菜”,发出明天到底还能吃些什么的感叹。药品方面,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和药学技术人员经常不在岗,特别是药品超市(非处方药自选)的相继出现,60%的病人在医院开处方,在药店自行购买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口服制剂的现象相当普遍,在岗的药师大都也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尤其在农村,80%的农民一旦生病一般都是用身体硬扛,实在扛不住了再去就医用药,要不就是用药就恨不得马上就好,乡医出于一次或一针治不好病而患者下次就不会再找他看病的心理和经济上的考虑,抓住老百姓生病想马上就好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心里,出现滥用抗生素和过度处方现象,选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不在少数,对诊断不清的病大都使用广谱抗生素,很少针对性地使用窄谱抗生素,达到了一次或一针治好病的目标,增加了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机会;而且有些人不按医师开药的要求吃药,遇到有事上午、中午没吃,晚上就多吃一点,给自身造成了损害;还有人在家中备有一些药品,因缺乏常识备用药放置太久超过有效期,服用后对身体有害无益,延误病情;甚至有些人没病也吃药,因药品的某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吃出不少毛病来。再有,5岁以下儿童的食源性腹泻和药物引起种种不良反应在医疗机构屡见不鲜。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监管的广泛关注。
二、具体措施。
随着形势发展,运用不同的宣传形式,不同的宣传内容,不断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才能有效。为此,进贤县局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食品药品方面的科普宣传。一是张贴招贴画,进贤县局自组建以来一直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药监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通过宣传车、服务咨询以及媒体等各种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专门制作了药品不良反应宣传展板和食品中毒反应及假劣药危害性的宣传招贴画,在我局工作人员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的时候,向人民群众发放宣传招贴画,使人民群众能大致了解食品药品方面的一些常识;二是利用媒体宣传,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注水肉”、“病死肉”、“瘦肉精”、“甲醛”、“氯丙醇”、“氯霉素”、“吊白块”、“水产品的生物毒素”、“双氧水”、“敌敌畏”、“兽药残留”、“有机磷农药”、“有害重金属”、“毒蘑菇”、“工业盐”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正面的知识性宣传;三是散发传单,图文并茂地宣传合理用药、怎样避免食品中毒,如对用药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有效地治病、使用窄谱抗生素不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减少耐性、药品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等进行了宣传,宣传滥用抗生素不但对自身有害,而且因病毒的传染性而感染大多数人,影响大多数人成为滥用抗生素的受害者。通过对消费者宣传,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增加了消费者的自我防范、安全消费和参与监督的责任和能力。
2、开展为民服务活动。通过宣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哪些是我们不该做的,哪些是我们该做的,让广大群众更了解、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使之逐渐认识到保证食品药品安全仅靠政府部门监管和企业自律是不够的,关键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己鉴别食品药品真伪的能力。我局组织专门的为民服务队,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走上街头,下到乡村,开展融宣传、咨询、监督、打击“四位一体”的服务活动,充分利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周(日)”、“药法颁布周年”、农村赶集等有利时机,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大面积、大范围、大声势地宣传,在繁华地区张贴安全用药知识展板,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投诉“绿色通道”公示牌、公布了举报电话、邮箱地址,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使之家喻户晓,尤其在农村,力争做到众人皆知,让老百姓尽早了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懂得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至今,共组织为人民服务队活动8次,发放食品药品知识宣传单2万余张,接受群众现场咨询7000余人次,引导教育群众依法维权和安全消费,积极宣传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的方针政策,把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引向深入。
3、提高媒体报道质量。依托新闻媒体,在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食品药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的自律意识和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的基础上,又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局长访谈、专家访谈、文明行风热线等栏目,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至今接受县电视台专访6次,宣传我局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所取的成就,报道名优企业,介绍如何识别假劣药品和食品以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知识,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滥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等严重问题,加大了披露报道的力度,对人民群众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时,完善宣传网络,借助进贤县人民政府网、报刊、杂志等媒体工具,宣传有关食品药品方面的相关常识,及时、权威、深入地曝光一些案例,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4、突出涉药人员培训。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工作相结合上做文章,将“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结合,实现互动共融,共同促进,针对乡医大部分法制淡薄、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提倡合理用药,推进农村用药管理环境的改善,我局对全县89家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和735名乡医进行了专题培训,邀请专业人员从最基本的《药品管理法》讲起,普及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药品采购、储存、合理用药等基本常识,有部分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至今还是背个药箱行走乡间,连基本设施不具备,但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乡医知道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意义,提高了乡村医生药械法律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健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动员他们建立村级药品服务点,构筑了农民用药安全屏障,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用药服务。
5、重视弱视群体的宣教。由于农村的群众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广大农民是最容易受到问题食品药品的危害。我县农村90%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对于大不识、思想陈旧的老年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儿童、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我们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针对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食品药品观念,习惯于医生开药、病人拿药,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可以改变,而且有些时候还可能出现反复的情况,我们注重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根据现状大部分医生懂医不十分懂药的实际,宣传中强调这些特殊群体要凭医院医师处方而后药房拿药方可用药,并按要求定时服药,或者到零售药店在药师指导下用药,再有就是把药品拿回家让有知识的家人看药品。
说明书。
和有效期服药;对于青少年儿童,我们采取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的办法,加大学生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力度,并通过发放食品药品安全手册、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现场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自身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上食品药品方面的知识课,增长学生对食品药品的见识,这些相对安全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这部分人饮食用药的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由于我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群众消费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彻底消除本县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任重道远。实践证明,在广大群众中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才是彻底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局面的根本所在。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七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等形式。此次共发出调查问卷51份,收回有效卷49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17.5%;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二是粗暴。很多父母都将自己摆在家庭的绝对权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霆;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从调查中显示,有3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准到同学家去玩等。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粗暴无知,有的放弃了心爱的体育活动而埋头于书山题海,被迫“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很爱好画画,却被家长逼着告别了自己的兴趣这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训斥和逼迫孩子。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过错。为此,国家总督学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为了观察蚯蚓而换来家长一巴掌,我觉得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三是放任。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龙。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度过高,要求过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当科学家、董事长、总经理、博士那么,可以想像,他们美好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将会形成怎样的一种落差。
五是严他宽己。从调查中显示,有80%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六是重智轻能。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定时定人办好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接受当前的先进教育意识、教育动态,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三是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四是设“家长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长手中,并请家长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火亡人”现象频发,各地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和对“九小场所”、出租屋业主等开展的消防宣传教育从未间断,但未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宣传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群众消防安全知识不足,自救技能差。因此,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对于防范火灾隐患、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消防宣传教育体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现行《消防法》对消防宣传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定,确立了多方主体的消防宣传教育义务。调研发现,各地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明显短板,亟待优化完善。
各地对于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较为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防救援机构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格局基本形成。《消防法》第6条、第53条确立了多元主体的消防宣传教育义务,调研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法律规定的各类主体均能在各自领域发挥部分教育宣传作用。从各地消防宣传教育的实践来看,都是消防救援机构发挥主导作用,作为消防宣传教育主力军,其他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参与消防教育宣传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媒体合作、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格局。
三是消防教育宣传人员投入,部分地方设立了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岗位,确保消防宣传教育专职化和专业化。
第三,消防宣传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样化。各地积极创新消防宣传教育的方式和形式。一是部分地方借助新媒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如xx市打造了“一抖一快两微三端四号”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借助新媒体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二是部分地方尝试体验式消防宣传教育方式,借助火灾事故展开现场教学,提高群众对火灾隐患的切身感受。消防宣传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升受众兴趣,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虽然各地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但仍然不少存在问题和短板,制约了消防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部分义务主体只关注宣传教育任务的完成,缺少对效果的反馈和总结;
部分义务主体将消防宣传视为辅助,并未意识到消防教育宣传与应急救援同等重要。消防宣传教育的形式化,不仅无法起到应有效果,还浪费了人力物力。
第二,消防宣传教育“理念化”。当前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重理念、轻技能”“重警示、轻方法”“重宣传、轻教育”的误区。具体表现为各地将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火灾危害的警示和火灾事故及应急救援事迹的宣传报道上,对火灾隐患的识别、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的技能、消防产品质量把关等知识则缺乏足够的教育培训,这是导致大量“小火亡人”事故和安全隐患频发的重要原因。
第三,消防宣传教育“同质化”。各地虽然尝试与新媒体结合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在形式上有一定创新,但内容上仍然高度同质化,即每次宣传的内容几乎相同,缺乏实质创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义务主体对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轻视和误解。高度同质化的内容,缺乏创新的宣传教育材料,都无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第四,消防宣传教育“专业化”。部分地方的消防宣传教育过分追求“专业化”,惯用专业术语、专业图表,导致教育培训不接地气,不适合中小学生和普通公众的需要。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简单易懂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专业术语和知识既不实用,也不好理解,也影响宣传教育的效果。
第五,消防宣传教育“保障差”。虽然各地在消防宣传教育方面做了一定投入,但突出的问题在于,各地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差异较大。一是消防宣传教育投入主要受制于当地政府和领导的重视程度,缺乏刚性保障,领导重视则经费投入相对充足,领导不重视则经费投入不足。二是部分地方反映消防宣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还有些地方消防宣传教育基础设施欠缺,消防教育宣传缺乏有力依托。
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开启新时期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健全《消防法》中的宣传教育制度。现行《消防法》只在原则上规定了各主体的消防宣传教育义务,对于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程度、激励和惩戒机制等均未作详细规定,这是很多地方的消防宣传教育流于形式、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对此,在将来修订《消防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各义务主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保障措施、激励与保障机制,并辅之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使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第二,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域外经验来看,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公共安全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在我国,虽然消防安全教育已经进校园、入社区,但并未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教育体系,运动式、过场式的活动仍是目前学校和社区消防宣传教育的主要形态。为了保证消防安全教育取得实效,有必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一是将包括消防教育在内的公共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二是教育部门与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紧密合作,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组织编写消防教育教材并逐步完善。三是全国要培养一批消防知识普及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四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消防知识普及教育时,要注意教育内容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讲授和组织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升级社会化消防教育网络。目前,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格局虽已初具规模,但短板和问题较多,突出体现在基层宣传存在盲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方面。升级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网络,一是要加强对基层自治组织消防知识的培训,特别是针对村居两委成员和网格员,要使他们掌握较为全面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打造基层消防宣传教育讲师团,并通过他们培训普通群众。二是要加强对党政领导、行业部门、村(居)委负责人和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消防知识和参与消防宣传工作的考核。三是要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公益宣传的表彰奖励力度,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四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方面的作用。
第四,增强消防宣传教育的“技术性”和“趣味性”。为了转变当前消防宣传教育“重理念、轻技术”“重警示、轻方法”的取向,必须增强消防宣传教育的技术性。一是消防宣传教育要以传授“识别火灾隐患”“防火知识”“灭火和自救逃生技能”“消防产品使用知识”为主,以警示教育为辅。二是注重消防知识的亲民性、通俗性,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向群众传授各种消防知识和技能。三是引入“体验式”消防教育方法,以案说法,增强群众的真实体验。此外,还要打破对“专业化”的依赖。消防教育宣传应该走群众路线,不求过于专业,但求有实效,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消防宣传,这就需要消防教育宣传增强“趣味性”。各义务主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借助小游戏、趣味动画、微视频等多种方法,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消防知识。
第五,推进消防宣传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在信息时代,消防宣传教育也应逐步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一是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调查了解群众需求,设计消防宣传教育产品,并评估其效果,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数字反馈机制。二是建立全国或地方消防宣传教育信息系统,实现消防安全知识、信息的共建共享,平衡各地消防宣传教育资源的差异。三是推进消防类节目进驻各类互联网平台或直播平台,使群众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消防安全知识。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九
1、有计划。各学校均制订了教研工作计划,多数学校还制订了中考目标方案等。其中梅峰中学、徳成中学、英豪学校、莲花山中学、海城三中、梅岭中学和赤石中学的教研工作计划较为详细,尤其是梅峰中学教研工作分工、集体备课方案较具体、明确,徳成中学计划较详尽,各学科均制订教研工作计划。
2、有状态。各校领导重视教学,大部分教师精神状态好,工作勤勤恳恳,不辞辛苦。青年教师有激情、有冲劲,工作虚心;中老年教师有经验、有板眼,工作稳重。
3、有特色。有些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其中德成中英文学校采用的“导学案”教学特色尤为明显。深入课堂,我们发现“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更具实效性:“导学案”中的预备知识、探究过程、学习体会、练习拓展等问题的设置明了、具体、有梯度,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导学功能凸显。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德成中英文学校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收效很明显: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习惯;知道课前该预习什么内容;知道每节课的学习重点;课堂上会更加注意学习难点问题;学生俨然由过去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了。由此可见,形成好的课堂教学特色很重要,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4、有变化。有些学校学生纪律发生了变化。比如陈潮中学、海城三中、县实验中学、陆安中学等跟前两年比,课堂纪律发生了喜人变化:学生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吵吵闹闹的现象少了,愿意跟老师互动的学生多了。
5、有氛围。有些学校教研氛围比较浓厚。比如梅峰中学,每次教研室到学校调研,其学校行政领导都特别重视,各科组的老师也热情,行政领导和有空节的老师都主动参与听课评课,评课气氛和谐热烈。
6、有理念。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上课时能根据学科特点,按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开展教学,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
如物理课,教师能更加关注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与兴趣,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知识过程的建构,列举的生活实例,都能与本课知识重难点相关,既对学生进行了能力的训练,也反映了“sts”课改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等形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较好的有__中学的罗韩如、__中学的邓金国、__中学的叶宇敏等老师。
再如语文课,有些教师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结构安排紧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又有成效。较好的有__中学李雪映、__中学卓海华、__中学叶启容、__中学陈春花等老师。
7、有方法。许多化学老师教学中能重视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培养,实验教学得到加强。如有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既无实验室又无实验员,教师克服困难,仪器不足用替代用品,把实验搬到教室里来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与新课程理念有较大差距。不少教师依然存在“串讲”、“串问”现象,呈现“我的讲台我做主”的局面,没有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体。教学中学生参与面不广,参与性不深。不少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理解不足,理解深度不够,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挖掘不够;教材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的体现、学科能力的培养等做得比较欠缺,不能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如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展示、研究问题思维的暴露、处理问题方法的培养等。
2、部分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全面,不到位。语文课堂上,虽然老师们对阅读教学把握较好,但是对其他课型,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课型的目标、策略还不能完全把握,上成了习作课和阅读课,出现目标错位现象。
3.绝大部分教师对复习课、试卷评讲课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备课不认真,思考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随意性大。课堂上老师自顾自地讲,不管学生听不听,偶尔的提问成为点缀,学生的思维呈抑制状态,课堂气氛沉闷。
4、许多教师备课中没有备学生的概念。许多教师备课过程的着眼点在备好教材,备好教学环节上,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没有认识到根据学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5、有些毕业班的老师对课程理解有偏差。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关注进度,为了赶进度,课堂教学基本上由老师包办,独占教学时间,垄断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中只有老师的一种声音,单一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省略,被抑制。许多老师认为课文上过就ok,上过了就心安理得。究竟45分钟里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达到什么标准和水平,没有思考过。
6、有些学校班风学风堪忧。有些学校由于未能得到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班级的课堂纪律差,教师组织教学的困难重重。这既降低了教学效率又锄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班风、学风令人堪忧。
7、有些学校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绝大多数学校能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但有些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回校上课,课程表安排连堂课过多,有的学校同一科目一周只有2节课,但排在同一天或连续两天。如有的学校整个七年级星期一没有语文课、星期五没有数学课,有的学校一个星期两节生物课都安排在星期五。这与学生接收知识的实际不相合,课程安排欠合理、不科学。
8、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不符。多数学校缺乏物理、数学、生物等专业的教师,非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较低。非专业教师或者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在备课、上课等方面很认真,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的问题,有些还是科学性的错误,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如生物课中一些简单的实验,非专业的教师无法进行演示,更不用说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了;数学、物理课中,非专业教师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实验设备匮乏,实验开出率低。多数学校缺乏物理、生物实验器材,有的学校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教师普遍对实验不够重视。如物理课,探究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往往以教师的演示讲解来代替,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做,变成“讲实验”,全然没有引导学生实施实验探究过程与分析的体验。生物课基本上没有做实验,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实验部分忽略不讲。
三、建议。
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校本教学研究。针对上面提到的不少教师教学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串讲”、“串问”等严重现象,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研究,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放而不散、活而不乱。在校本教研中,要认真总结集体备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巩固集体备课的成果。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4月底,我校共有党员17人,大专以上学历17人,点党员总数的100%,35岁以下的党员3人,占党员总数的%。近年来,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建立党建专栏、党建qq群等载体,有效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党员政治素质得到增强。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活动过程中,积极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收看活动。有的通过中央、省市“创先争优”活动专栏进行学习,有的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电视电话会议等收看《特殊党费》《人民的好儿女》等视频内容。据统计,我校17名党员同志通过网络学习收看实践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专题,累计学习达40多个小时。
二是党员教育教学本领得到提高。通过党员的教育学习工作,有效增强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建立党建专栏、党建信箱、网上论坛、在线交流等平台,为畅通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决策、提出建议意见,其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又全方位宣传报道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激励党员争当模范,在广大党员中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我们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党员队伍整体水平来看,也还存在一些急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抓具体的教育教学才是重点,因而对党员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从党员本身来看,部分党性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的党员教师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因而对党员的各种教育工作采取“混”的态度。
育;有的没有根据不同分工开展教育,内容上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
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教育要靠制度来保证,监督要靠制度来落实,发挥制度的保证和规范作用,是确保党员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有效基础。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长效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还缺乏一些监督辅助的措施,无法对党员教育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并针对党员教育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优化党员队伍,严格控制党员数量与质量
能进能出机制。努力吸纳思想积极,工作能力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党员。对党内作风不正,态度不端,无所作为的党员给予清除!
共产党员并不是完人,也允许有缺点,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在组织当中是业务上的能手,思想上的引领者,作风上的楷模,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和偏差。党组织必须在充实党员队伍的同时,全力净化队伍,使党组织成为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的高素质队伍。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员教育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势,必须联系实际,尽力达到高效高能。党组织要努力创设党员教育环境,党内生活也好,党课也好,勿必精思巧构,决不只是照本宣科,念念文件,读读报纸。每一次党内生活,每一堂党课对每个党员来说都应该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提升。切实通过党员的教育,使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党员觉悟得到升华,党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
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抗拒腐防变的信心,为促进企业发展做贡献并向党支部提交了学习心得。
三、积极培育创新型党员,推动党员教育的快速突破
创新型党员头脑灵,方法多,充满激情。在党员的教育工作中,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创新型党员,努力给予创新型党员成长的空间和资源,并使创新型党员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发挥主力作用。要突出创新型党员的作用,能使党员教育工作有所突破,从形式和内容上得到快速改观。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也可以利用文字、图片、互动等多种形式把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自由、松弛、有度的学习,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兴趣,化不解为理解,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党员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充分认识党员教育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网络手段开展信息网络化党员教育,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要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信息网络化教育打好基础。一是要完善教育阵地。通过文件的形式对信息网络化教育的活动场所、教学设备、信息基础设施等进行具体的规定,不断加强对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的建设,通过增添设备、聘请教员等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为党员更新知识结构、理论实践和创新活动形式提供场地支持。二是要巩固宣传阵地。通过手机平台、党建qq群等信息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更多、更有利的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切实掌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搭建活动载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先争优”载体和“党员奉献”载体,以载体活动推动阵地建设,用阵地建设服务活动开展,为党员信息网络化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地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实行考核,并以此作为考核评估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要打好课件基础,提高信息网络化教育的质量水平。信息网络化教育是否有生命力,党员能否通过信息网络化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制作、整合出一批反映“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和适合本地实际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党员信息网络化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党委、政府的门户网站要创造出自己的特点和手段,拿出拳头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网站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要努力打造精品频道和精品栏目,构建文明、崇高、和谐的网络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信息网络化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基层党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知之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网络化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电脑培训学校、网吧等培训资源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党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本领过硬的党员队伍。
金,用于党员信息网络化教育的设备添置、教材购买、信息资费等,为党员信息网络化教育提供网络保障。
衷心祝愿我们的党旗帜高扬、永葆青春,愿我们的党员协力同心,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做出每个党员应有的贡献!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让上级部门更好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发现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促进学校科研的相关政策,推动全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现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现况汇报如下。
学校有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领导在思想观念和实践中都能有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但我校老师年龄普遍偏大,对科研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课题研究无激情;中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科研;而且教师们苦于不懂科研方法,学校科研经费不足,导致课题申报不积极,课题研究不主动,从而出现有人带头而无人跟进的教科研工作尴尬局面。
现阶段,学校建立有教科研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理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和教研组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教科研工作小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导处成员、教研组长、课题组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由教导处负责分管,并明确相关职责。学校未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三、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状。
今年,学校共有3个课题结题,有4个区级及以上在研课题,有3个校级课题。课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教育及英语、语文、政治学科方面,部分学科无课题,参加研究的教师占现有教师的65%。今后,我校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学校的教科研机构未单独设立,分管处室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2、学校有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但因学校教师具体情况限制,导致管理实施难度较大,从而造成申报不积极、研究不主动、成果难提炼等诸多难题。
3、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有考核实施,但学校整体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科研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如我校《__策略研究》的外出培训就因为经费问题受到影响。
4、教师的认识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教师普遍认为“没时间”;“缺少方法”与“科研意识差”;职称到手,安于现状。很多教师并不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
1、学校成立相关教科研部门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领导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成立专门部分专人负责,校长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专人负责科研工作具体实施,来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2、加大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教科研问题,在做课题的过程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
3、改变教师现阶段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都潜意识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明确这一点,让选题更多的考虑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更多考虑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让教师有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的意识。
4、建立课题研究的分层的专家指导制度;聘请相关专家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完善相关科研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六、未来五年教育科研规划。
1、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开展学校课题研究(以“自主学习”为主);邀请专家进行“有效学习”课堂改革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有效学习”实施模式;学科组根据新课改方案、新中考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在全校推行“微课”技术,使微课”走入课堂;举办全校骨干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
2、搭建学校教育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覆盖面,实行教研组组组有课题。举办全校高级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各学科组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真正落实选修课、学考、中考教学与复习安排;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力争德阳市骨干教师人数有所增加;力推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上一级培训。
3、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反思五年学校科研工作,完善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广课题成果、论文成果;汇编五年教科成果,出版《__论坛》;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名师评选,力争本校出名师;思考下一轮校本科研的重点、方向。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二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下旬,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王尧副主任带领下,就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宁县、镇原县,实地查看了13所幼儿园办园情况,听取了工作汇报,邀请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432所,在园(班)幼儿7826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47.2%,在园幼儿41797人,占幼儿总数的53.4%。民办幼儿园228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2.8%,在园幼儿36466人,占幼儿总数的46.6%。有教职工4246人,其中公办1955人,民办2291人,分别占46.1%和53.9%,基本形成了公办为主、民办积极参与的办园格局,解决了城乡幼儿入学需求。
(一)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服务民生、实现教育强市战略的基础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xx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城建、公安、卫生、审计、妇联、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也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出台了相关文件,保障了学前教育组织领导和政策到位。
(二)加大了办学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中、省、市、县四级累计投入71814万元,新建县城幼儿园13所、乡镇幼儿园71所、村级幼儿园51所,在农村小学或教学点附设学前班611所,20xx年新建省列为民办实事行政村幼儿园217所。宁县投资2200万元,在县城新区划拨土地19.2亩,建成宁江示范幼儿园,其设计和管理达到了省市领先标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办园,缓解了幼儿入园压力,2014年,市区科教苑小区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市教育局没有直属幼儿园的空白。
(三)注重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幼教师资招录培训机制,通过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招录幼教专业毕业生任教,充实了幼儿教师队伍。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了轮训,园长学历合格率达到96.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5%。组织示范听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启发心智、健康体魄的活动,使幼儿在园身心快乐,提升了保教保育水平。
(四)强化了督查考核指导。定期对幼儿园保教保育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评估细则》、《幼儿园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10多项规范性制度,2015年对全市申报的58所幼儿园评估审定,其中13所达到市级标准化一类幼儿园。教育、卫生、食药监、安监、公安、工商等部门定期深入基层,对幼儿园消防、交通、餐饮卫生、校舍安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依法整治违法办园行为,促进了幼儿园安全管理。调研中所到公办幼儿园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检查考核严格,档案资料反映全面。
从调研情况看,学前教育在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中还处于薄弱环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幼教资源仍然短缺。一是随着幼儿入园压力不断增大,幼儿园数量少、超规模、大班额情况十分突出。国家规定最大办园规模12个班、360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镇原县城幼儿园设置教学班24个,在园幼儿995人,平均每班41人;城关镇上马台民办幼儿园设置1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48人,平均每班39人。两园班额设置和在园幼儿均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城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不到位,西峰城区大型住宅区29个,建成幼儿园的只有5个,虽经规划但未建幼儿园的10个,未规划建幼儿园的14个。三是农村作为学前教育薄弱地区,幼儿园分布不平衡,民办幼儿园未按规划选址,最远的服务半径4公里。
(二)经费没有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尚未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公办幼儿园只保证教职工工资,日常办公、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教师培训没有专项经费。民办幼儿园完全靠自筹经费支撑,园舍年久失修,教辅玩具短缺,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待遇不稳定,为了节省办园成本,经常招收半托生和日托生,处于超负荷运转。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全市在园幼儿7.8万名,按照国家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1:5--1:7核算,最低应配备教职工1.1万名,目前只配备了4246名,尚缺6700多名。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18人。长期没有核定幼教编制,宁县552名公办幼儿教师,只有70名为幼教编制;镇原县266名公办幼儿教师,仅有45名为幼教编制,其他均占小学教师编制。全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38岁以上,年轻教师力量不足。转岗教师较多,专业经验欠缺。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招聘低学历非专业人员任教,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四)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安全意识不到位,不重视幼儿安全能力的培养,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二是城区幼儿园规模大,有的园超过千人,班额超过40人,幼儿活动场地狭小,安全消防通道不畅,门前交通拥挤,幼儿紧急疏散非常困难。三是民办幼儿园租用非教学用房,校舍简陋且不符合抗震标准。餐饮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和防蝇设备,不做食品留样,炊事人员无证上岗,未配备保健保安人员。部分幼儿园周边环境差,门前摆摊经营小食品者较多,直接危及在园幼儿食品安全。
(五)“小学化”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要求,在幼儿教育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类似于小学阶段,让幼儿学拼音、认汉字、做算术等,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全面发展,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很大危害。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为加快发展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落实规划建设扶持政策。一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安排和落实。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同步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对现有的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幼儿园,要逐步进行改造。要下决心落实市政府关于300户以上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的规定,解决幼儿就近就地入园问题。二要把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民生的重要举措,紧抓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依托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省级为民办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集中建办一批高质量、示范性、标准化幼儿园,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助园、投资办园。
(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要科学安排学前教育投入。严格执行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政策,逐步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对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城镇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入园给予资助。二要调研出台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目前全市民办幼儿园228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一半还多,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的将近一半,这些民办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为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收费较低、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职工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这种公、民办幼儿园表像上的待遇不公平,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在园幼儿受教育程度和效果的不公平。因此,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训教师、结对帮扶、减免租金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扶持,或者研究出台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扶持政策。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一是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编制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测算和核定幼教编制,继续向省上争取幼教编制。二是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制定师资补充方案,采取引进、签约、招考、招聘、培训转岗等途径,加快幼教师资配备。同时,在职称评定、班主任津贴评审发放、评选优秀等方面,幼教与中小教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幼教培训纳入教师整体培训计划,尤其要把中小学转岗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通过园内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专家引领、专业自修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幼教师资队伍,为提升我市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幼儿园是幼儿活动、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一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教职工和幼儿能够安全地撤离、疏散。二要督促落实幼儿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幼儿健康体检等各项安全制度,对校舍、大型教玩具、消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解决。三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餐饮消毒、食品留样、防蝇防鼠设备应尽快配备到位,食品采购加工操作要规范。严格校车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四要坚决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对民办幼儿园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限期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取缔。
(五)努力纠正“小学化”倾向。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决心纠正目前学前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使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六)设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我市目前幼儿园已达400多所,在园幼儿7万多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为加强管理,建议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教管理机构,使学前教育工作有专门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三
以下提供一篇。
给大家参考!
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人防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防工作已无城市乡村之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防全面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近期,嘉善县人防办领导带领部分机关干部,深入该县干窑镇黎明村和魏塘镇魏中村实地调研农村人防知识、法律法规普及状况。通过全面调研,我们认为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存在“三少”,即:了解人防情况少,关注人防工作少,宣传人防知识少。如何改变这种“三少”现象,使“少”变“多”,不断扩大人防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公众知晓率,这不仅是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广泛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内容,解决好农村群众对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的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我国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空袭后的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任务,平时参加抢险救灾等”。也清楚的告诉我们,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群众不知道人防是什么;有的只知道有人防这项工作,但对人防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认为,和平时期搞人防建设没有必要,人防与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防宣传的社会覆盖面还不够广,公众知晓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在人防宣传教育中缺乏对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有关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为谁服务的内容的宣传。因此,在今后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继续坚持宣传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人防常识、人民防空的发展战略、我县人防建设成就以外,应当着重突出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向农村群众讲清楚。通过宣传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人民防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好他们对人民防空为人民的认识问题。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是一项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自己服务的利民工作、民生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对人防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搞好农村人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乡一体化人防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搞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与农村工作的结合,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村”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日益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新舞台。同时,在现行领导体制下,村级组织承担着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毫无疑问,也承担着农村人防的宣传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村通常只有3-5个村干部,而要服务的村民一般在上千人。人少事多、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村干部直接去搞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勉为其难,而且也落实不了。因此,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从村的实际出发,扬其牵头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之长,避其人少事多、经费不足之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的文章,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在调研中,村干部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可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通常有:平安村建设、在职党员义务劳动、普法宣传、年度征兵和重大节庆活动等。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百花齐放,如电影进村、“三防”常识讲座、宣传栏、编印小报、资料和教材,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人防宣传稿等。如果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同中心工作结合很好,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结合得好,不仅有利于人员的组织,而且宣传教育的效果也会比较好。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辅导讲座、参观学习等途径为农村培养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以不断增强村农村自身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力量,并经常向农村提供有关人防宣传教育的资料,以供宣传教育之用。对一些经费特别困难的村,在政策允许之下也可以视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解决因经费紧张而致人防宣传教育不落实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的平台问题,又解决了有人宣传、有钱宣传的问题,那么,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三、形成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制度,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问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是和平时期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农村中广泛开展人民防空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增强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战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制定,已经把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人民防空教育的义务。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社会上的一些人国防观念淡化,人防意识淡薄,给人民防空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处于“没有”状态,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我们人防部门没有抓,也不是因为村干部们不愿意去做,而是因为缺少对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缺乏工作激励机制。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依据《人民防空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机制。考评内容可以着重从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宣传教育的计划和实施、宣传教育的成效以及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设置;考评办法可以实行层级考评法,也可以实行综合考评法。实行层级考评法,则由县负责考评镇,镇负责考评村。实行综合考评法,则由县牵头,组织人防部门的同志参加,组成综合考评组对镇和村进行考评。对考评成绩突出的镇、村,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推动工作。
在接见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关心、重视和支持国防建设,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的领导。要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事业和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重要讲话,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和自身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中的新问题,提高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建议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使农村人防工作真正纳入镇、村工作之中,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考评,并制定出相关的。
规章制度。
从工作机制上推动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使新形势下的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把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目录表。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四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县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xx县妇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大力重视下,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改善。为构建和谐xx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县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方面都有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县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将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xx县共有12个乡镇,4个社区,总人口13.85万,其中妇女6.9万,占49.82%,农村妇女47238人,占妇女总数的69%,文盲、半文盲占62%,高中文化以上程度12360人,仅占26.16%。我县农村妇女大多在家务农,特别是较偏远,贫困的农村,更是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占据着文化的主导地位,致使农村妇女文盲比例远远高于男子,而且年龄越大,比例越高。
1、结合政府相关以及自身组织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
2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
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其次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发布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运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运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3、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
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县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与长沙颐而康职业学校、长沙职校、湘西州职校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
1、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展开。虽然我们对农村妇女培训都制定了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宣传等具体问题不予以解决,挫伤了基层部门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
2、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合不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的农村教育与培训情况看,技能教育与培训相对较多,其他培训较少。从培训组织看,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从培训形式看,短期培训多,简单工种培训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订单式培训相对少,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相对少。从培训操作看,缺乏成熟的办法,大部分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造成具体培训实施与考核发证、日常管理办法的制定存在时间误差与脱节,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从就业服务看,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还不完善,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培训就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效果。
3、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富裕乡镇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一些富裕乡镇的农村妇女不愿通过培训就业;而一些年龄偏大及欠发达地区的妇女思想观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培训后得不到就业保证,拿了证书也没用,不愿意参加培训,从而影响了就业转移。同时,一部分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缺乏自己的目标,造成少数专业热门而很多专业冷门,影响了就业。另外,部分农村妇女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这也是造成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五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它是对每一位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走向社会接受挑战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青年团的相关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成为共青团员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深切地感受到共青团员不只是一个称号,不只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的青年的使命。因为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我深知更主要的是以身作则:学习上认真努力,政治上要求先进,活动中更要积极。
我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是我在寒假时所做的实践,报告如下。
我在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育的实践,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幼儿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幼教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做到科学育人,就必须学好幼儿心理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与行为的探讨,可以找到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幼儿的多动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对幼儿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正。例如,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可以采用榜样法来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个性心理的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则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限度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将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个性,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日后的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源泉。父母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越多,教养方式就越科学,孩子在幼儿期及日后的发展就可能越好。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程序,不同年龄应达到的发展指标,父母就能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采用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教养方式,从而避免盲目地“揠苗助长”或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进。
从个人来说这次的实习然我学会了很多,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对待小朋友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小朋友相处的很好,能够积极的引导孩子。但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要提高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专业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六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节到了,因此我们要加倍利用好这样的一个机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他们带来某种程度上启发教育和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整个庆六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其一,活动的准备工作还做的不是很到位,显得有些仓促,一些细枝末节还考虑的.。
为了能让幼儿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我园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欢庆六。一。活动内容包括亲子游戏、才艺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小朋友和家长们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到节日的欢乐。
我班在开展庆六一活动的过程中除了积极配合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外,年级组也特意安排制订了一周的庆六一课程活动设计,想借此进一步地烘托节日的气氛,让他们对儿童节也有能够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个节日是属于他们独有的节日。对于我们小班的小朋友来说,这个六一儿童节带给他们的意义又是相当与众不同,因为这毕竟是我们学前班小朋友儿童时期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我们要加倍利用好这样的一个机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他们带来某种程度上启发教育和感情因素的影响。
在整个庆六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其一,活动的准备工作还做的不是很到位,显得有些仓促,一些细枝末节还考虑的不成熟,以至于在活动过程就会出现过多的差错,多多少少会造成一点负面影响。其二,教师之间的衔接配合做的不够,责任工作过于分明,缺乏团结的凝聚力。
当然也不完全没有成功之处,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非常乐意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同时我们也积累到了一些组织活动的经验,学会看到了我们的不足和我们的弱点,但我们不视它为缺憾,而把它看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人总是在不足中慢慢学会成长的,从而让自己不断完善成熟起来。我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做的更加完美的!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现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擘画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省委高度重视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深改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作出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监督指导,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省委政法委及省司法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9月25日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对省法院开展改革督察。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大力支持配合,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凝聚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我省法院于2015年9月在福州、厦门、南平三地9个法院启动改革试点,2016年8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省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定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新需求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依法有据遵循规律与体现福建实际相契合,保持速度、对标高度、健全制度,锲而不舍、蹄疾步稳推进司法改革。省法院先后召开92次党组会和司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司法改革文件220余份,开展4轮专项督察。今年以来,着眼于“巩固、深化、拓展、提升”,部署推进10个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53项改革重要举措,坚持“完善提升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推进一批”,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全省法院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法院改革典型案例或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全省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符合审判特点和司法规律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司法效能和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审执各类案件50.88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32%,一、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97.91%。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全省现有员额法官3976人,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7.62%;人员分类管理逐步深化,85%以上人员力量向办案一线集中,一线办案人员较改革前增长13.98%;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员额法官平均年龄45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98.14%,具有10年以上办案经验的达76.50%。今年1至8月,全省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20.4件,同比上升57.39%。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实施,跨域立案全省推行,让“告状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打出声威,成效显著;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司法公开民主持续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省法院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出台《福建法院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31份指导性文件,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力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确立法官办案主体地位,推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取消层层请示、逐级审批案件的传统做法,除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外,院庭长不再签发本人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独任法官、合议庭自主签署签发的案件裁判文书达99%以上;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审判委员会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统一法律适用职能。着力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制定审判人员依法履职“一规定”“两清单”“三指引”,厘清职责权限。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庭长办案刚性约束和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2017年1月以来,全省法院入额院庭长审结案件637041件,占结案总数的45.97%。全面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加强类案指引与质量评查,严把二审、再审关,统一司法尺度,确保裁判质量。推进业绩考评制度改革,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健全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明确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7种情形,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把该严的监管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治院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审判执行与队伍建设、廉政监督与执法办案、作风建设与法院管理有机融合,审判监督与纪律监督、“数据铁笼”与“制度铁笼”有机结合,构建以院党组统一领导、审判委员会统筹管理为统领的“六位一体”新型审判管理格局,完善以作风建设、效能检查、纪律监督为主体的“大督察”工作新机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深入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员额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为重心,将司法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注重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全省法院共组建以法官为核心的新型审判团队1648个。坚持以案定额。把员额向基层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不搞“平均分配”。基层法院、中院和省法院法官员额比例向上逐级递减,思明、晋江等6个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法院法官员额比例最高核定为42%,较好体现了三级法院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坚持好中选优。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先后三批择优遴选4205名员额法官,既保证高素质优秀法官进入员额,又注意保护各年龄段和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坚持有进有出。出台员额退出管理办法,有229人因转岗、辞职、退休等原因退出员额。特别是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尽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违纪违法惩戒问责的法官,坚决退出员额。坚持分类定责。出台人员分类定岗实施办法,让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首批招录1920名聘用制书记员,探索引入在校大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书记员,创新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相同步,着眼优化协同高效,2016年9月起在9个基层法院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先行启动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优化审判职能,简化管理层级,强化司法效能。
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全面完成员额法官等级确定和按期晋升工作,逐步落实与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职业保障制度。全省法院按期晋升法官等级1694人次,择优选升高级法官398名。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工资改革政策,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适应司法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推进司法能力提升行动和“四个人才工程”建设,加快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和司法人才库建设,规范法官职业操守和司法行为。加强司法人员权益保障,全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严格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制度。
稳步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如期实现省以下法院人员编制和经费统一管理。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法院机构编制上收省级统管,各中院和基层法院院长全部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省以下法院(不含厦门,下同)全部作为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经费纳入省级财政保障。今年省以下法院财政年初预算24.8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77%。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省法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7个规范性文件,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确保司法公正。
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会同检察、公安机关出台28个常见疑难罪名类案证据册和《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试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召开庭前会议案件597件,排除非法证据64件,证人、鉴定人等出庭率达77.90%。在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福州中院和鼓楼、福清法院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刑事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福州、厦门18个基层法院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宽严得当。2016年9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8个试点法院共审结认罪认罚案件12004件13557人,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44.27%,其中判处缓刑的占43.89%。
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5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宣告94名被告人无罪。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确保量刑公正和司法统一。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保障律师依法履职。
推进司法审判与监察程序有机衔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与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出台《福建省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办法(试行)》,做好法法衔接。
改革和信息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省法院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化支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司法生产力,增强队伍战斗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以高质量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和营商环境的司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等,健全案件审判和司法服务机制,创新府院联席互动新模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金融案件集中管辖、纠纷预警和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执转破”等机制;聚焦精准脱贫,加大司法精准帮扶力度;聚焦污染防治,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创新完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福建样本”。
着力完善涉台、涉自贸区和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审判机制。创新推进涉台司法工作,完善特邀调解员和台胞陪审员制度,推广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设立自贸区法庭和审判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涉侨等审判机制,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平潭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改革试验成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和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构建现代海事审判体系,完善涉外海事诉讼与仲裁良性互动机制,首次发布双语《海事审判白皮书》。
着力完善行政案件跨域管辖和民生权益保障机制。2015年9月起,在全省范围对行政案件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引入心理疏导、家事调查员等制度,推进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创新。联合省14家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37个法院成立独立建制的家事审判机构。深化涉诉信访机制改革,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远程视频接访等制度。
着力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创新跨域立案和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在全国7家高院和14个中院推行。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打造诉讼服务大厅、itc自助服务终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掌上诉讼服务帮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诉讼服务体系,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的意见》,推进简案快审、普案标审、难案精审。全省法院设立速裁团队612个,今年1至8月,通过“分调裁”结案的占结案总数的53.56%。贯彻执行《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省法院与27家部门行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894个特邀调解组织、3689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各级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全省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办结各类案件116845件。推广道路交通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一键式理赔,完善金融等纠纷案件在线化解平台,高效便捷化解纠纷。
着力完善司法民主、司法公开机制。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健全选任、参审和履职保障机制,龙岩中院等5个全国试点法院探索推进实质陪审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6729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2722件。构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监督管理“五大公开平台”,做到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全省法院全部开通互联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形成自媒体阵地集群效应。优化代表委员监督联络工作手机应用系统,运用福建法院庭审直播网、微博发布厅、视频演播室,打造“阳光司法”。截至今年8月,全省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89余万份,庭审直播4.5万场。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庭审公开情况第三方评估中,省法院位列全国高院第7位。
着力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赴一线指挥督战258人248次。去年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听取审议执行工作专项报告,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行联动专项检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2017年7月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失信联合惩戒平台,截至今年9月1日,省级100家单位全面对接,联合限制、惩戒失信被执行人5.05万多次,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0多万被执行人慑于压力自动履行法定义务。从今年7月起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行动,与公安、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与税务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与保险公司建成“法院保险”合作平台,与新闻宣传部门、文明办合力推进执行攻坚宣传和文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执结案件16.1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0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和131.77%。
着力完善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坚持“互联网”“标准化”“数字化”,制定福建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司法权运行现代化新模式,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和强劲动能。建成福建智慧法院管理中心,汇集全省法院各类案件信息2.45亿余条,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从“司法数据”到“数据司法”的模式转换。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构建“智审”业务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全省法院建成标准型科技法庭808个。省法院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我省法院执行信息化等“四个展位”亮相,受到好评。
对标对表改革任务,对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我们清醒看到,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差距短板,面临一些问题困难。
一是司法改革推进不平衡,力度还需加大。有的法院对改革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改革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有的法院改革思路不够开阔,司法理念、运行机制、办案方式等还跟不上、有差距;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之间在推进深度、落实力度、见效程度上不够平衡。
二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根本性解决。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数连续13年呈现正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近10%,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法院特别是有的沿海法院员额法官年人均办案量高达300件以上,法官办案强度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法院干警长期超负荷加班成为常态。
三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仍需做深做细做实。新型办案机制加快推进,但有的法官还不能完全适应,“受权不敢用”;有的院庭长“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还需理顺;适应改革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需要完善,司法不严格、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审判辅助人员缺口较大,新型办案团队高效顺畅运行受到影响;新型审判运行模式与智能化办案处在接驳换档期,增益效果有待提升。
四是综合配套改革有待大力协同推进。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应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尚未落实;人财物省级统管后,涉及干部管理、经费保障、“两庭”建设和物质装备、法官职业待遇保障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理顺落实。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要提升改革站位,增强新时代深化改革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新思想引领司法改革新使命新征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狠下气力推进有利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二要狠抓改革深化,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司法权运行体系。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健全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立体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司法机构职能体系。
三要强化改革督察,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务实戒虚,着力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到大局小局一盘棋和全省法院一盘棋。加强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拉链式检查,严抓实推,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督察,以督促改,以察问效。
四要发挥改革效应,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福建发展大局和特色优势,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和服务举措的改革创新,及时把创新实践和改革成果转化为公正为民司法的制度规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福建样本、福建品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改革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致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专项报告,既是监督更是支持。全省法院将在省委领导和省人大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审议。
为进一步掌握全市脱贫攻坚情况,促进精准扶贫扶贫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学习的通知要求,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贫困户和帮扶企业、视察产业基地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调研,较为广泛、细致、翔实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一轮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后,我市有省级贫困县x个、贫困村xx个,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x人。截至目前,已脱贫xxx人,剩余xx人。贫困发生率降至x.x%。据测算,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xxx元,与xx年相比增长xx元,%。据统计,我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为:因病xx.x%、因残xx.x%、缺劳动力x.x%、因学x.x%、缺资金x%、缺土地x.x%、其他(缺水、因灾、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x.x%。目前看,全市脱贫攻坚一直保持较好态势。近两年,省考评组针对我市三县一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考评,总体排位靠前;x县代表全省迎接国家考评,得到了充分认可,并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中央巡视组在我市随机抽查了两个县、四个乡(镇)和五个村后,给予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上很好”的评价。
二、主要做法。
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以xxx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注重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强化监督执纪,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推动脱贫工作。一是迅速进行安排部署。多次召开了市、县两级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x次,市政府常务会x次,全市大会x次,各级调度会xx次,专项督查xx次,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二是选优配强帮扶力量。我市四个班子领导同志能够以上率下,直接联系到村到户,每名市级领导直接联系x个贫困户。省、市、县三级分别向xx个贫困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向x县选派了x名后备干部到任主抓扶贫工作的副乡(镇)长或副局长。同时,举办了第一书记培训班,印发了《x市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十项制度”》,加强了帮扶力量。三是主动学习成功经验。召开第一书记互查互学现场会,各县(市、区)之间交流了经验;先后到省内xx市、xx市、xx县、xx县等地考察学习经验做法,取长补短,提高工作;省外到xx省和xx省部分市县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四是提早开展冬春行动。制定《x市脱贫攻坚“冬季行动”实施方案》,变“冬闲”为“冬忙”,实现了“xxx”工作目标;制定《关于开展春季帮扶工作的通知》,开展了“送物资、备春耕”、“送技术、助发展”、“送温暖、解难题”等帮送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抢抓春耕有利时机,开展春耕生产,助力脱贫攻坚。五是从严从实督查考核。xx年,市级层面对市直包保部门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成效进行了严格考核,并对市级领导干部推动工作落实、脱贫产业项目进展、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情况等共开展x次督查。县(市、区)级层面或联合两办督查室、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单独开展高标准严格督查共xx次,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围绕档内、档外、往年脱贫人口这“三类人群”,狠抓了“两识别一核查”(档内再识别、档外识别、往年脱贫人口核查),深入开展了精准再识别工作,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评议”的“五步识别法”,在县级范围内加强数据比对,识别结果让“身边人”把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由xxx人调整为xxx人,进一步打牢了精准脱贫基础。识别结束后,及时指导各地将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到全国扶贫信息系统和我省大数据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规范运行,与此同时,我市还强化档案资料等内业管理,专门下发通知,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备,工整、清晰。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持较好的态势,但结合中央和省委对我市扶贫工作的巡视情况看,虽然已经整改了大多数问题,但有些措施不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项目安排不平衡。个别县乡把主要力量都集中到贫困村中,x县有xx个非贫困村、x县有x个非贫困村、x县有x个非贫困村,共xx个非贫困村还没有发展产业项目,而非贫困村中也有贫困人口,导致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没有产业项目可以依托,脱贫难度较大,有些项目年回报率过低,回收成本时间较长。二是产业趋同风险高。实施的脱贫产业项目缺乏特色,比如,木耳种植项目很多,并且大部分种植和养殖项目还处在生产初级产品阶段,没有形成后续深加工、包装、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项目、轻管理的问题,面临着销路差的风险。三是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还有缺口。通过政府投入、部门包保、争取项目资金和各界援助等多种方式,有些小项目得以实施,但有些需要较大投资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仍然存在资金缺口。
一是群众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有些贫困户思想保守、落后,有些缺少致富本领、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有些缺少劳动力,有些由于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即使发展了项目,也难以实施,只能依靠分红或兜底,极大地影响了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部分贫困群众思想消极,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不强,自我脱贫的技能和内在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致出现“上急下慢、外热内冷”的现象。
一是少数单位和个别人仍然固守老观念、沿用老套路、使用老办法,没有真正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二是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驻村不扎实,对贫困户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存在主观臆断,制定的帮扶措施不切合实际。三是有的帮扶只重视眼前效益,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给钱给物“慰问式”帮扶层面,对如何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思考较少,与“七个一批”结合不紧密,不切合群众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
四、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和保证。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加强对贫困群众教育引导,教育群众自强自立。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贫困群众农业科技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既有心志脱贫,又有能力致富。在贫困户脱贫致富后,包括脱贫后的巩固性,要确保支持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彻底消除贫困群众的顾虑,确保脱贫不反弹。
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传统产业向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加大产业项目的实施力度,确保非贫困村也有产业项目,扩大产业项目覆盖面。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加快补齐贫困村建设的短板。二是转变观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带动作用,发展家庭农场、林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强对贫困户的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城市卫生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和搭桥联系,组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脱贫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落实好各级脱贫攻坚的责任。特别是要强化乡(镇)村两级的扶贫主体责任,把责任到人、措施到户、督查到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各级领导带动表率作用,发挥好包扶人员、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社会贫困信息平台,提供服务保障,营造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三是要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资金不出问题。四是强化扶贫工作督查考核。建立约束机制、坚持齐抓共管,严格责任管理。要用“管理机制”把包扶力量的作用发挥好,扶贫政策落实好,精准施策贯彻好,确保脱贫攻坚目标的全面实现。
201x年,xxxxxxxx的党建工作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党建成果有力推动了生产经营向好向快发展。近期,通过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有关会议精神,强化理论武装。通过院中心组、基层支部“三会一课”、基层部门周学习和举办集中培训班等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二是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政治生活。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按要求开展了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措施,通过院里督查、听取汇报、工作约谈等方式监督院党委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内廉政责任、政治工作责任等在各基层支部、各基层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不断规范政治生活。
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管党治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院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各基层党支部与联系分管院领导签订《院2017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书》,院分管领导与分管部门签订《院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和《院2017年政治工作责任书》,并经常检查指导,开展工作约谈。
四是开展“治转提”和“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加强作风建设。开展“治转提”和“三纠三促”专项行动,查摆问题,制定台账,限定整改时间,整改效果良好。
五是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人实施意见》,院主要领导就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专题辅导,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各基层党支部也都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结合本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和推进。
一是一些基层党支部管党治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党建主体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党建,放松了管党治党责任。有的基层党组织原则性不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二是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够强。存在在党不言党,对党内政治生活习惯于走过场、表面上积极参与,内心对理想信念、党性原则的追求不坚决。
三是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单一,创新不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时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深度分析不足,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把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作为激发党员活力的一种手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把党内生活搞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注重解决党性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形态和方式方法,适应信息化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探索组织生活新模式,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立体化、全覆盖。
二是把开展党的各项纪律监督检查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广大党员干部,把从严管党治党贯穿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各环节。
三是把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委决策的基本遵循。对于政策性、全局性问题和“三重一大”等事项,坚决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完善决策程序,把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咨询论证、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事项决策的基本程序,促进科学决策。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内容,不断扩大扶贫开发成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老少边穷等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的现有国情,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笔者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浅谈一点个人的思考与建议。
xx县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拥有68万人口,是一个集老区、库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县。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贫困县,xx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xx年被列入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一直以来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抓国家各类扶贫政策的有关机遇,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按照精准扶贫的方式,努力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路子,全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仅xx年减少贫困人口2.71万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一)推进产业扶贫,拓展贫困户增收门路。县政府结合全县资源分布实际情况,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突出发展茶叶、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出台了《xx县加快特色种养业意见》、《xx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文件,整合涉农资金2亿多元,安排奖补资金1300万元,支持新建、提升特色产业基地25万亩,培育种养大户xx余户,新增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226家,培育家庭农场19家,涌现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1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xx年县政府实施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和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推进项目扶贫,夯实贫困户脱贫基础。坚持把农村基础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集中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问题。近三年累计争取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000多个,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35处、河堤58千米,整修当家塘305口,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治理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修建村组水泥路1049公里,整治美好乡村示范点36处,搬迁深山库区一线群众5211人。今年在上级支持下,对生存环境恶劣、居住人口分散的边远村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计划搬迁贫困人口1768户6824人,并即将出台鼓励农民到中心村庄、集镇或县城购房奖励办法,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推进素质扶贫,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建立了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xx年,全县农村群众享受医疗改革“红利”超3亿元。实施重大疾病防控、义务教育营养餐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中职学校免学费等政策,做好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和义务教育寄宿生资助,确保贫困户子女有学上、能上学、不失学。xx年,全县教育扶贫资金达5170万元,受益学生8.3万人。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技能,确保贫困户户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两年来转移就业1.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01人。xx现代产业园区近年来吸纳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随着xx职业学校的建成投运,将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老区劳动力素质。
(四)推进旅游扶贫,助推贫困户快速致富。树立“旅游既富县又富民”理念,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产业。近两年,通过以奖代补,积极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市场等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种养、观光农业等,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xx年,全县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燕子河镇通过发展乡村游,带动高山泡菜、红豆腐等产品开发,年综合收入1.9亿元,带动全镇人均增收800元,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走上致富道路。今年,全县正在创建农家小院示范户50家、示范村2个、示范乡镇1个以上,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五)推进金融扶贫,增强贫困户发展后劲。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信贷投放、促进扶贫开发。xx年,全县共发放涉农贷款52亿元,其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9亿元,支持1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带动近4000户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支持596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小额贷款计划为4亿元。同时,增设金融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网点16个,新建助农取款点384个、村级金融服务室21个,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级全覆盖,农户基本实现“申请贷款不出户、存取现金不出村、汇款业务不出乡”。
(六)推进“兜底”扶贫,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求为弱势群体筑起“最后一道保障网”。xx年,全县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惠民资金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超过1000元。在“低保”方面,推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无缝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近三年2万户困难家庭摆脱贫困、退出低保。在养老方面,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县集中供养机构床位达2688张,占五保总数的35%。推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重度残疾人、计生优待户等群体代缴养老保险金。在救济方面,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分类施策、因需而救。三年来开发公益性岗位400多个,加强临时救助,解决了一批贫困人口临时性、突发性困难问题;广泛引导社会各界“献爱心、送温暖”,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同时,探索建立大灾救助机制,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到毛竹、森林、育肥猪、茶叶等领域,创新开展农房保险等。xx年,全县共有4.49万贫困人口享受到政府及社会救助,占贫困人口的30.4%。
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开发举措的实施,全县扶贫产业不断得以壮大,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得以明显改善,实现了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任务。尤其是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县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贫困人口大量输入了“造血功能”,“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贫因人口基数大、山区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扶贫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山区扶贫任务艰巨,库区扶贫面临挑战。多年来,我县的扶贫工作重点和主要区域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区和库区,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边远地区,收入来源匮乏,脱贫致富的难度极大。深山区和高寒区受地理、交通、自然资源、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明显,且缺乏主导产业,扶贫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贫困发生率高,是全县扶贫攻坚的难点区域。
(二)扶贫成本较高,工作难度加大。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通过扶持已逐步得到发展,生产生活状况也得以改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剩下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处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边远村社,空间跨度大,各项建设性投入需求大,扶贫成本高,脱贫的难度大,给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主导产业匮乏,群众增收速度缓慢。近年来,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贫困地区支柱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贫困村群众收入远远低于全县普通农民收入,还没达到全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深山区和高寒区,由于近年来投入较少,发展较慢,贫困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是实现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农村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把改善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持重点,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推进贫困群众增收与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扶贫开发与民生工程有机结合,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抓住编制“xx”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着力解决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和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的问题。积极探索“富裕农民进城,贫困农民下山”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在条件成熟的部分乡镇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对不宜人居的村、社进行整村、整社搬迁,着力改善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二)积极培育支柱产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扶贫产业。充分利用贫困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链结机制,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家庭收入。
(三)加强智力扶贫培训,提升农民脱贫致富本领。要坚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贫困初高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工作,并根据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切实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子电工、烹饪、焊工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快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力度,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同时,加强扶智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领头雁作用,抓好贫困村干部政策业务培训,选派农村致富带头人参与村支两委管理,模范带动农民科学致富。
(四)整合扶贫开发资金,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打好乡情牌,注重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带资金、技术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加大社会闲散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认真开展查漏补缺,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农民工培训转移、扶贫和生态移民等工作,全面加快片区公路、人饮、危房整治、电网改造、人行便道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对所有涉及到村的扶贫资金、项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贫困县的相关优惠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还利于民,切实巩固了扶贫开发新成果。
**年是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了了解xx县基层妇女组织的现状,更好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推动xx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遵照省、市妇联的安排,xx县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主席,采取调查、个别谈心等形式,了解了xx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
xx县现有xx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xx岁;其中本科x人、大专xx人、高中(中专)x人;中共党员x人;行政编制xx人,专职x人,兼职xx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xx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xx,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x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xx年以上的x人,xx-xx年的x人,xx年以下的x人,从事妇女工作xx年未解决政治待遇的x人。工资待遇都有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县现有行政村xxx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xxx,有村妇代会主任xxx人,配备率达xxx。去年换届后,xxx进入村委,xx.x进入支委。村妇代会主任xx岁以下的达xx;高中xxx人,初中及以下xxx人。中共党员xxx人。
全县现有x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配妇联主席x人,配备率达xxx。社区妇联主席xxx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xx岁;其中大专x人,高中x人;中共党员x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xxxx元,最低的是xxxx元。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满二十年,可享受离任村干待遇xxx元/年。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比较平衡,人均月工资xxx元。
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xxx的人员是县财政全额拨款。
xx县妇联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建网络、建队伍、建机制、强服务”的目标。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组织建设,一是政策给予支持,措施得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的妇女工作良好局面。xxxx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妇女儿童规划》,明确妇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措施,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妇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x次选调女后备干部和妇联主席xx人,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xxxx年县委组织部xx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妇委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建设;县民政局、县妇联在每次村委换届期间都转发了省市《关于在村委会换届中保证村委会班子中有适当女性成员的意见》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并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和农村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的情况出发,明确规定村计生专干由妇代会主任兼任,从而保证了“两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二是“以党建带妇建”,将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中,对海选中落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普遍采取聘任为村支委的做法,保证了村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管理中的地位,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的后顾之忧。
2强化指导,分步实施。
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按照“巩固好的、强化弱的、收拢散的、建设新的”方针,根据不同层面分类指导。
一是巩固县直妇委会组织。县直妇委会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面,县妇联以创“巾帼文明岗”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与扶贫村开展“巾帼扶贫”、“四定一包”(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服务,包贫困村增收致富)活动,有xx个单位的妇委会与xx个村结对帮扶,投入资金xxx余万元,在科技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扶助。近些年,创省级文明岗x个,市级x个,县级xx个,共有xx名女性荣获市县“巾帼岗位能手”、x名女性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农村妇女流动人口等新情况的出现,妇联创新农村妇女组织设置,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两位一体”的做法及建立村妇女专业协会,联手带动妇女群众的致富发展,使农村妇女组织的工作机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妇女组织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深入开展巾帼致富工程。各乡镇在农村利用项目资金建立起来的.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三八绿色基地”xx个,总面积xxxx亩;全县x万余名农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显身手,涌现出十佳种烟、种果女能手xx名,开发种植烤烟x万亩,大五星枇杷x万亩,年产值xx万元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xx所,兴办年产值xx万元以上的女能人企业xx家。茂家乡罗溪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全村科学养鹅x万羽,人平增收xxx元,成为全县的养鹅专业村。县妇联引进了手工艺品加工和珠绣两个具有女性特征的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训、家庭式就业”,吸引了全县xxxx多名农村妇女踊跃参与,增加了家庭收入。
三是建立社区妇联组织。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县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县社区妇联组建率达xxx,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进行家政服务钟点工的培训,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
四是构筑开放性的妇女组织网络。县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的联谊。改变单一的妇代会组织形式,扩大妇联外围组织范围,在新经济组织和民间社团建立妇委会x个,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
1强化机制,提质荐才。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县通过建章立制,提质荐才,让女性成才拥有了广阔的舞台。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基层妇联自身建设的关键。每年县干教领导小组将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年干教计划中,在各种主体班中考虑了女干部、女非党积极分子的参训比例。每年x月份举办一期xxx人参加的全县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到省、市、县全部轮训一次。每年x月份举办一期xxx人参加的村、居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以传播科技文化和法律政策为载体,将理论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专职队伍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妇联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门按照“两注重,一优先”原则,即选拔干部注重女干部,调整领导班子注重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注重参考妇联的荐举意见,把女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
三是推荐选拔制度。推荐选拔女干部是妇联的职责,县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县直机关股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党外股级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敦促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积极启发女干部提升自我审视,激发女干部的成才意识,加强女干部自我拓展的实践能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规范“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近年来,县妇联向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xx名,已任用xx名。
四是激励机制。以宣传表彰为载体,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女性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树立了女性的良好形象。近些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妇女工作者xx名,“增强四个观念”、学习“三个代表”、“优秀领导”、“优秀公务员”等女性典型xx名。
五是跟踪培养制度。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工作情况,采取“任前帮任后夸”,为女干部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健康成才。
1、强化服务,提升实力。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关键是要发挥组织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通过创经费、办实体、抓阵地、搞活动,增强了服务功能。一是争取经费保障。《xx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每年按全县妇女人平x.x元作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妇联也争取了每年xxxx-xxxx元的妇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乡镇财政还承担了乡镇妇联主席和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女性安康保险、征订《今日女报》及女性健康检查的开支。龙泉镇每年花在妇女工作上的资金达x万元。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三月竣工投入使用,作为妇女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场所,极大的服务了妇女群众。中山社区建立的娱乐室、健身走廊,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三是开展有益活动。各基层妇女组织围绕“两纲两法”、“巾帼创新业”、“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开展科技女能手、巾帼岗位能手、学习之家、环保之家、清廉之家等评选活动,这些年来全县共表彰各类典型xxx余人。金陵镇永桂城村成立的女子舞龙队活跃在周边县乡村,丰富了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三井乡山下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妇女“学科技学法律知识抢答赛”,以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六个社区的晨练队、女子腰鼓队为社区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1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从全县来看,县城妇女组织状况优于乡镇妇联,乡镇妇联优于村妇联,发展还不平衡。
2基层妇女干部职能弱化。乡镇妇联主席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乡镇中心工作大局,均分包着村或计生等工作,平时要拿出xx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妇联工作的各项任务要靠自己挤时间或结合其他工作进行。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服从服务于本村的中心工作,大多数时间抓计生工作和分片包组,只能结合抓计生工作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对如何开展妇女活动思考少、计划少、花的时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