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的日记篇一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进行奥数题训练,没想刚做完两道题就遇到了拦路虎,我在草稿纸上反复比划着、计算着,但百思不得其解。
这道题是给出了一个图形和相互间面积大小的关系,要我们利用已知条件去求其中一部分的面积。我第一时间调动大脑数据库里所有有关计算面积的方法,但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这时爸爸回家了,于是我就向他讨教。爸爸认真的看着题,低头思考着,只见他用笔在图形上添加了一条虚线,又仔细地计算着,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之后,爸爸花了十多分钟给我讲这类图形题的解题思路,反复讲了好几遍,我才慢慢地想清楚。从这道图形题我明白了两点:一是添加辅助线是解决很多图形问题的突破口;二是掌握一个定律,同底等高的三角形不管形状如何变化,它们的面积总是相等的。从解这道题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方程。
这一道奥数题让我受益匪浅,我真的很开心。
数学的日记篇二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例如:八分之三乘以三分之八等于一五分之四乘以四分之五等于一七分之六乘以六分之七等于一。
五分之四和四分之五互为倒数,就是说五分之四的倒数是四分之五四分之五的倒数是五分之四。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七分之二(倒数是二分之七)九分之一(倒数是九)四分之三(倒数是三分之四)十分之一(倒数是十)。
数学的日记篇三
我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数学没考好,只获得了86分。放学后,我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要加强数学这门功课的学习。
怎么努力呢?对,每天晚上做几题举一反三的奥数题。好主意,我要把这个想法跟妈妈说。
回到家,我把书包一放——哗啦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可是我来不及整理,我把我脑子里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妈妈听完后,高兴地一下子从地上跳起说:好!好!但是你要把每天的作业完成以后,才能做奥数题,还要做得快,这样才有时间做题目。
好的。我大声回应了妈妈一声。
这天晚饭后,写完家庭作业,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一起做举一反三的练习题。我们商量好,谁先做好,谁就能得到礼物奖励。
哈哈,妈妈经常一个礼物都没得到,说明妈妈没有做对一题。而我和爸爸脑子较聪明,经常能做对三道题,得到三个礼物,说明我们有进步。
又一次考数学了,我取得了90多分的好成绩,我告诉妈妈:妈妈,这都是因为我们天天练习做奥数啊!妈妈高兴地点点头。从那以后,我做奥数的劲头就更足了!
我想:不仅平时练习时要认真做好题目,而且考试的时候也要认真,这样才会在考试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每天晚上做点奥数题目,积累做题经验,这就是我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数学的日记篇四
不久前,我们学了轴对称图形,我发现好神奇哦!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比如这个图形,开始我只看出了一条对称轴。当时我不小心把试卷弄到了地上,我俯下身子去捡,却意外地看出了另外一条对称轴。我欣喜万分!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图形,结果发现了三条对称轴!我知道了,一个图形,只要换一个角度,就有新的发现,就像这个图形,最终发现了几条对称轴。这真是一个好办法!这与《画杨桃》的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
别让“验算”溜走。
据我的经验得出,口算题的验算是用得数加/减/乘/除其中一个数,看所得的数是不是另一个数;填空题一般是公式,概念,只要读一读,背一背,正确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方程验算,把得数代入原式里,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最难的、最麻烦的是应用题,首先要保证式子符合题意,如果不肯定,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然后用逆算的方法验算。
好了,朋友们,验算是一种奇特的东西,你努力,它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懒惰,它会让你难受。朋友们,千万别让验算溜走,因为它寂寞,你也会寂寞。
最后,祝你们拥有验算,取得好成绩。
数学的日记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今后2l世纪的信息社会,人人都需要数学。这篇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日记(学数学),希望可以加强你的基础。
学习数学对我来说还有许多小插曲呢——这几个星期我们都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由于不熟练,我不太能理解,做题时总是出差错,妈妈总是有时间就教导我,可是我脑子里仍然一片空白,总是觉得妈妈说的就是一些乱七八糟我不理解的东西。
妈妈拿我没办法,只好让我自己去做题练习。妈妈先告诉我:除法算式就像下楼梯一样,从最高位算起,如果最高位除不了除数,就把第二位数移下来,如果后面的数不够除除数,就在写商的地方直接写0.妈妈说的话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虽然做题时还是有错误出现,但是我很快就能纠正过来。
明白了做除法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生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象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向前走,要脚踏实地,要不然就可能会一步错全盘皆错!
数学的日记篇六
有这么一道测验题: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梨的重量为20吨,苹果的重量比梨多1/6,请问这是把()看作单位“1”。
学生写道“梨”
一老师批阅“×”
学生疑惑不解,问老师“老师,我为什么错了”?“应该填梨的重量”而不是“梨”。学生明白了,可心里很委屈:老师,您上课时不都是讲把“梨”啊、“鸡”啊什么的看作单位“1”吗。当然他没有敢说出声。
回家后,小学生向妈妈诉苦“老师讲课,就是这么讲的嘛。现在又说人家错了,明明是她自己讲错了嘛”。
这个故事不是我杜襈出来的,小学生是我的儿子。
无独有偶,过了几天,我的学生也向我提出了类似的抗议。
那是一节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习题课。有一道判断题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正确”,我当时很纳闷,也很生气“这么简单的题,怎么有这么多人出现错误?。上课没认真听啊。”“老师,你上节课就是这么讲的啊。”“啊?对啊,就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强呀,但是本题上有这个前提条件吗?”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老师,你上课时没讲前提条件。”“什么?。”我瞠目结舌了,“真该死,怎么就没讲呢。”幸好,还来得及补救………。
回到办公室,想起儿子试卷上的“×”号,想起教室里学生的抗议,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看起来一次小小的疏忽,一点点话语的遗漏,竟造成了学生知识上错误。曾经看到过“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的说法,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我是真切体会到了。那么自己以前曾经有过多少类似的情景?记不得了。其他教师有过多少类似的情景?不知道。但那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通过这两件事情,让我感受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汪中求先生曾说过“细节决定成败”,老师们,就让我们从细节做起吧。因为教育需要细节。
数学的日记篇七
1月18号那天,我陪妈妈上街买年货。来到超市里,我们便开始采购。
买完之后来到收银台,那儿早已排起了长龙,我跑到前面看看情况,原来前面在举办活动:凡是购买超过200元的顾客可以只付总价的70%。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让我算算我们一共要付多少钱,我算完后的结果是283。5元。妈妈问我:“如果照这样算,我们实际需要付多少钱?”我想:283.5乘70%等于198.45元。便回答妈妈:“我们实际要付198.45元,对吗?”妈妈想了一会儿,就对我说:“对了!真聪明,妈妈请你吃肯德基奖励你!”
数学的日记篇八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小学生数学智力开发报》,我学会了一种新算法。
妈妈先问我,43—7=?能有几种算法。我想了一会儿说:“第一种,先把43分成30和13,13—7=6,然后30+6=36;第二种,先用40—7=33,33+3=36;第三种,先把7分成3和4,43—3=40,40—4=36。”妈妈说:“你的算法都很好,但是这儿还有一种算法,我们没用过,报纸上这个小朋友想出了一个新算法,他把这个算法叫“陈氏算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陈氏算法”是这样的:43—7,先算7—3=4,再算40—4=36,所以43—7=36。这种算法对其它算式适用吗?报纸上的小朋友又算了十几道题,结果都算对了。我也和妈妈一起验证了一下:56—9,先算9—6=3,50—3=47;45—7,先算7—5=2,再算40—2=38;83—9,先算9—3=6,再算80—6=74......哈哈!真得都算对了,数学真是太奇妙了!这其中的秘密是:43—7,用个位上的3去减7,不够减,需要给个位上的3加上4才刚好够减,这个4只好向40借了,所以只要再用40—4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个小朋友的算法很好,特别是他爱动脑筋非常值得我学习,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多动脑筋,争取想出更多的算法,发明一种“孟式算法”。
数学的日记篇九
我一听,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我,真是的,不就是半勺吗?”我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幼稚”。“那120毫升呢?”爸爸接着问。我脱口而出“20呗”!爸爸嘻嘻一笑“嗯,错了!”我细想一下,说:“嘿,还真错了,应该是两勺。”通过这个小测试,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尾数是“0”的除数和被除数,在计算的时候,它们的“0”可以同时去除,再进行计算。
数学的日记篇十
我家有5个暖气。我发现我的屋的暖气一共有5个片,我们大卧室的暖气共有6片,奶奶的屋的暖气有7片,客厅的暖气有15片。我知道我家暖气的片最多的屋是客厅。我还感觉到片数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大,屋子就越暖和。
今天上午数学考试,有两道题我不知道,有:一个数与6的和是12,这个数是(6)。还有一个是看图列式题,我没法写。一开始,第一道题我写的是18,然后又想了想,是6吗?于是我写了6。我把这道题写到数练本上,回家问了妈妈,妈妈说:“6+()=12”我说:“6+6=12”妈妈说:“那就是6了”看来我写对了,也希望看图列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