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 信用社调研报告(优质15篇)

2023年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 信用社调研报告(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9 14:54:05
2023年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 信用社调研报告(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9 14:54:05     小编:纸韵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二

范文大全整理。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以上关于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范文大全。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同时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20xx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市场对境外金融机构更加的开放,大量境外金融产品涌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中的“银行”,也是金融业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因此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人民银行的统计工作正面临空前的挑战。争对目前新型机构和业务的不断涌现,人民银行必须做到规范、协调、统一以加强金融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并不断适应完善现代金融统计工作。我处根据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编码规范〉的通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工具常用统计术语〉等四项行业标准的通知》现将统计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信用社统计人才总体素质不高,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金融理论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欠缺。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对各科目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式无法熟练掌握,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

2.基层信用社统计设备配置。

当前信用社设备配置普遍比较落后,跟不上金融发展的要求。

3.会计科目分类不细化。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原来的农业扩展到国有工商业私营企业等。但信用社统计相应的会计科目没有得到及时的设置,因此本该统计于农村工商业贷款或其他贷款的数据无法能够准确的统计到相关行业,导致统计报表数据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各行各业的数据资料。尤其是设在县城的农村信用社,将对城镇居民发放的个体贷款和私营企业并入农业类贷款中,使得农业贷款数据不确实,统计报表数字参有水分。

4.统计口径不统一现金归属不明确。

在现金收支统计上农村信用社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首先是大多数数统计人员都是由出纳兼任,统计概念模糊。基层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的统计人员对《现金收支统计制度》等有关制度规章认识不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全、运用不准,从而在现金收支统计工作中普遍存在项目数据归属不准的问题。二是统计方法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基层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对现金收支数据的统计,至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由于此项工作量大面广、内容复杂,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金收付传票上载明的用途不明确,无法据实归类统计,只能凭个人的主观判断随意归类统计,致使现金收支数字因项目归属不准确而失真。

5.基层信用社人员对金融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首先由于各金融机构激烈竞争,因而在经营理念存在重“业务经营”,轻金融统计,造成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偏向重视存贷款等考核目标,而忽视了金融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其次,决策权多集中在上级部门,造成金融统计数据在基层农村信用社利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金融统计工作基本不列入年度业绩考核的范围。

1、强化软硬件建设,实现金融统计的信息化管理。

农村信用社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切实加快金融统计工作电子化建设步伐,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开发门类齐全、便于操作、快捷高效的统计程序、统计软件,改变基层统计人员手工作业的现状。使统计人员将工作重点从单纯汇总数据转移到分析、研究、预测上来,从而大大提高基层信用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强化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素质。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同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统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树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优良的统计队伍形象。另外要切实加大基层网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辅导与业余自学、考核测试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办法,以确保统计项目归属准确,数据报送及时、完整和真实,具备较强的分析数据和综合判断能力,由业务操作型向业务管理型转变。只有加强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3、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数据共享。

省联社应从信用社统计工作的便捷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入手,在综合系统全面更新换代之际,依托综合系统的网络平台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配套的业务软件,统计软件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省联社统一要求的标准接口程序相兼容,相关数据衔接,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报表数据直接转换为统计相关数据,采取网络传输,逻辑审查,减少信用社统计人员工作量和重复上报数据,使统计数据取之有道,达到降低手工劳动强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目的。借此平台,建立通畅的数据共享渠道,把统计工作和业务管理结合起来,改变单纯为统计而统计的状况,把统计信息集中起来,既方便下载、上报和查询,又能为各基层社使用者、查询者和分析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直接、更真实的金融统计数据信息和资料。

4、改善管理制度,确保规范。

加大对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统计质量和统计数据真实性情况、统计资料整理情况、统计信息披露情况、统计信息系统完备性和安全性等情况的检查力度,要把金融机构建立统计协调制度和统计人员履职情况作为统计检查的内容进行检查,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的报送。

5、充分运用数据,提高分析水平。

为了发挥信用社统计在服务决策中的作用,基层社应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针对决策层这个特殊群体,在按制度生成报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统计指标,精简报表、简化指标,使指标通俗易懂。尽快改革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全面、准确反映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状况。首先必须准确界定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不合理科目进行调整,如对活期存款科目进行细化,划分农业及非农业存款;解决部分贷款科目期限问题;将农户贷款中居民消费性贷款和个体经营性贷款调分离出来,真实反映纯农户贷款。为全面、真实反映农信社贷款投向情况,根据贷款的实际用途增设部分贷款科目。同时应针对报表反映的信息和出现的异动变化,及时开展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摸清情况,形成材料,向决策层报送,让数据说话,用巧劲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率。如此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各级管理目标,还可以使决策层感受信用社统计的重要性,提高统计职能部门的地位。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四

地处苏鲁豫晥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1416个自然村,农户27.6万户、农业人口118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该联社目前有信用社32处,外勤人员118名,协储员274名,每名外勤人员包3-5个行政村,协储员包1-2个行政村。

为方便农民贷款,早在该联社就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凭贷款证就可以办理小额信用贷款。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急需探索新的农村信贷管理模式。5月,省联社下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评定办法》,该联社以此为契机,首先到全省信用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临朐县进行学习,先后六次召开党组会、办公会和信用社主任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底,该联社已为全县5.78万农户建立了经济资信档案,为5.48万户信用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20个、信用户3.7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联保小组1.2万个,贷款授信额度12.8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11.76亿元。

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三个目标,强化四项措施,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有效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根据有关规定,该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文明信用户(村)评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设评定流程》、《贷款上柜台操作流程》等办法,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

1、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目标方向,在2019年6月底之前实现全县信用工程建设“无缝隙覆盖”。二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评定占比目标,规定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15%以上;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特色农业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30%以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50%以上;城区信用社以所服务街道为评定范围,评定户数要达到街面门市户数、居民户数的30%以上。三是明确每个信用社创建或培育1-2个信用村的目标,2019年6月底之前全县争取创建5个“优秀示范信用村”。

2、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先后印制、散发各类宣传材料、宣传单5万余份,张贴公告余张,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统一制作录音带,利用村广播将信用户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贯穿始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图,信贷员人手一册。在评定工作中坚持“成熟一户,评定一户,发展一户”,避免了一轰而上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形式主义。三是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信用工程建设列为各信用社“一把手”工程,与各社主任签订了《信用工程建设责任书》,按月检查、公布进度。对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使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纳入目标考核。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月度、季度指令性目标进行考核,凡累计实际评定户数占比连续三次后三名的信用社,给予领导班子诫免。

评分,经包片信贷人员实地考察后,根据资信和经济状况确定信用等级。三是严把授信颁证关。评定过程中不搞一哄而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及时签发《贷款证》。

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基础工程,推广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需经历一个从思想认识转变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但只要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扎实稳妥,科学推进,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一)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通过信用工程评定,客户拿贷款证到信用社随时拿到所需资金,消除了怕贷不到款的心理,同时消除了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心理,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局面。(二)密切了信用社与广大客户和当地党政部门的鱼水关系。信用评定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社群关系日益融洽。各级党委、政府也看到了信用工程建设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使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

(三)切实防范和规避了信贷风险。整个信用评定过程公开透明,信用贷款全部实行“三证一章”柜台办理,面对面服务,资金转帐,有效杜绝了各种违规贷款、人情贷款及以贷谋私等不良行为,防范了信贷风险。

(四)增强了农民诚信意识,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信用评定使受信农户的信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诚信意识和主动还款意识明显增强,贷款逾期率明显下降,减轻了信贷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促进了信用社自身发展,巩固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1、贷款收益水平提高带动盈利能力提升。一是信用贷款利息收入占比随着信用贷款占比的增加明显增加;二是信用贷款利息收入对经营利润的贡献能力显著增强;三是信用贷款收息率明显提高。

(一)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组织宣传方面:一是政府重视不够,参与主体单一。目前只有信用社在致力于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和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地方政府尽管也在参与但实质性措施不多,或只关注放款而不重视评级授信质量;二是宣传不够,没能使评定工作深入到村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协调不够。由于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村委班子成员长期在外务工,加之信用社信贷人员较少而服务范围较广,难以详细了解每户的真实情况,影响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

2、具体实施方面:一是进展不平衡。止底,该县信用评定平均占比达到所辖户数的20.5%,有21个信用社达到了评定占比15%的目标,有6个信用社评定占比不足10%,差距较大;二是操作不规范。有的没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办理,评定标准不严格,随意性大,合同文本、借据不统一;三是没有兑现“承诺”。个别信用社重视评定数量而忽视贷款发放,致使评定的信用户贷不到贷款或贷款不及时;四是信息动态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村面广户多,信用社外勤人员严重缺乏,导致对已评定信用户资料不能及时录入微机,影响了贷户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或造成信用评级不细致、不真实。

3、社会环境方面:一是征信建设指导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征信建设缺乏管理,深入指导、现场指导少。二是公众诚信意识薄弱。部分客户诚信意识差,还贷意识差,导致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按期收回,影响了信用社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三是对失信行为惩诫普遍缺乏硬约束。尽管一些地区,在人民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建立了对失信客户的联合制裁制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真正执行。

(二)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全方位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首先,党政部门要切实高度重视,成为信用工程建设的主导者,制定具体措施,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其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应成为信用工程建设的促进者,引导、规范银行、企业、个人的信用行为。农村信用社要定期与党政部门积极交流,加强与乡村负责人的协调互动,多沟通、多交流、多探讨,增进其与信用社的感情,共建农村支农惠农的良好环境;第三,要加大宣传引导,明确舆论导向。要讲明为什么要搞信用评定,怎么搞信用评定,如何授信,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2、规范评审行为,建立责任机制,确保信用工程建设质量。首先,拓宽征信渠道,广泛收集客户信息。企业管理机构、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都应该随时向征信部门提供最真实、最全面的企业或个人信息;其次,规范评审行为,严格操作规范。农信社要严格按照信用工程建设、评定要求,认真开展评定工作,注重在评定小组人选的确定、评级的准确性和信用级别公示等环节上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资信评价体系,防止评级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积极性,又要始终坚持农信社的经营自主权,掌握主动性,避免可能存在的行政干预;第三,强化激励措施,增强发展活力,促进信用工程持续开展。要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和考核,实施必要激励政策,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因不按标准和程序对农户评级授信的员工,要落实责任追究。要加强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动态掌握,做到跟踪检查与年检相结合,贷后检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农户经济条件、还贷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评定等级及相应贷款限额。对信用乡镇、村的年检验收,必须坚持标准,不符合条件要坚决取消。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五

目前,在金融系统中,国有银行凭借人才资源的优势和先进的硬件设施傲视群雄,商业银行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异军突起,农村信用社当前无论在人力资源还是硬件设施方面,由于体制、历史等客观方面的原因都无法与他们媲美。所以,信用社要想在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发展,唯有在行风建设中狠下功夫,以良好的行业风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风气突出表现在员工行为及为公众服务方面,因此员工的行为规范、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水平的好坏是农信社行业风气好坏的关键。就目前情况看,农信社的行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从服务思想上看,存在着“向钱看,重自我”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员工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服务意识淡薄;有的职工以我为中心,只图索取不求奉献,只图享受不愿服务,把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有的职工热衷于搞第二职业。

十、甚至几百万贷款沉淀。也有的信贷员在办公室里放贷款、收贷款,将“三查”制度置于脑后,放出去的贷款无人负责。三是个别人员服务观念较差。有些员工思想上根本没有“服务”两字,在时间上斤斤计较,有些信用社营业网点,特别是业务比较闲的信用社职工,上班期间嘻笑打闹、闲聊等,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形象。

3、从服务方式上看,存在着“一阵风、冷热病”的现象。有的员工“弹性”很大,一抓就好,一松就垮,检查来了,服务态度很好,检查去了仍是老样子。也有的员工把优质服务视为应付领导的“花架子”,甚至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弄虚作假。

4、从服务手段上看,存在着“功能弱、设备差”的问题。由于我们农村信用社结算长期依附在农行,没有自成体系,导致电子化建设滞后,结算功能弱化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提高,这是客观因素。

1、加强组织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行业作风建设,抓住了领导带头,就抓住了关键。农村信用社做任何工作,干任何事业,都离不开组织领导。成果的取得、效果的明显程度,都与领导力量的强弱、领导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业务经营也好,改革创新也好,行风建设同样如此。加强领导就是要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及工、青、妇分工负责制领导体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局面。把行风建设工作纳入各级目标责任制中进行考核,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安排、有活动、有检查,年终有验收、有考核、有奖惩。

2、强化队伍建设。把行风建设内容,通过制度、规定,逐步加以细化,具体到部门、岗位,做到层层责任明确,人人任务清楚,实现各个环节衔接协调,每个岗位尽职尽责。同时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树立“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业作风;抓好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抓好员工的法制及遵章守纪教育,做到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行为监督管理,从8小时内延伸到8小时外。

3、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廉政准则》和一系列制度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执行,自觉做清正廉洁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养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劳俭朴的作风。

4、确立服务意识。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等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信用社的全体员工一要确立“服务第一”的思想。要把优质服务观念落实到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上,用优质服务赢得市场、赢得竞争、赢得信誉、赢得效益。二是确立“客户第一”的思想。每个员工都要把客户当作农村信用社的“衣食父母”,增强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彻底转变“领导要我热情服务”的被动心理,树立“我要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的主动奉献精神。三要确立“信誉第一”的思想。信誉高于一切,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农信社要靠信誉求生存、求发展,用良好的信誉,赢得客户的信赖。

5、提高服务素质。优质服务既要“中看”,又要“中用”,这就要求全体员工要有较高的服务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临柜人员要把快捷准确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尽量减少顾客等候时间,要勤练基本功,把耐心细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热爱本职工作,时刻把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多参加培训,多钻研业务书籍,多练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三是要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本单位多出点子,多提建议;四是在接待顾客时,不但要自己做到优质服务,还要尽量让客户成为我们的义务宣传员,宣传我们的服务态度、服务功能,提高我们的知名度。

6、规范服务行为。每个员工都要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执行,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接待顾客“有礼、有节、有度”。处理业务“规范、快速、准确”,服务环境“清新、整洁、舒适”,让顾客感到“和谐、友爱、温馨”,形成信用社良好的经营氛围。

7、拓宽服务范围。在搞好柜面服务的基础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敢创一流思想,在自身业务范围内,把柜台服务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做到柜面服务打基础,柜外服务下功夫。

8、更新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应当是准确、快捷、高效的,一流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说“微笑服务”是“软服务”的话,那么硬件设施就是“硬服务”,只有把微笑服务和高效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软”、“硬”服务同步发展,同步提高,才能实现服务手段高人一招。因此,我们在抓“软服务”的同时,将尽力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提高“硬服务”程度。

总之,信用社的行风建设涉及到信用社的每个方面,良好的行业风气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并常抓不懈去实现、去保持。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六

目前,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部门为了壮大资金实力,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储蓄存款这个“大蛋糕”上,储蓄存款业务已成为其竞争的焦点,致使一些地方储蓄存款大战愈演愈烈。违规吸储、高息揽储、变相给储户“好处费”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当地正常的储蓄同业竞争秩序。但与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部门相比,农信社在人才、资金、科技、结算手段等诸多方面均不占优势,因而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并由此引发了在储蓄存款业务竞争中的许多问题,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及诱发经济案件的可能性,应当引起当地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次调查从信用社吸收存款入手,查找出了信用社吸收存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促进业务发展,增加信用社收益的目的。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吸收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与地方经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存款吸收仍然处于“守株待兔”式,缺乏系统的体系。虽然大部分县级农村信用社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体制改革,但是,仍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致使农信社在吸收存款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影响信用社吸收存款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服务沟通,促进信用社与客户关系发展。

目前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为提高我们信用社在客户心中的地位,员工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同时,应主动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适时合理地向客户推荐产品,员工在为客户办理正常业务的同时,注意发现客户的需求,并为其做好产品推荐工作,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首先要全面提高修养,锻炼与客户的交往能力,在柜员与客户沟通中: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三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运用正确沟通的方法。其次掌握沟通技能,所谓沟通技能就是:倾听能力、语言能力、体态语言能力和化解对抗冲突的能力,如倾听客户的讲话时,就要能做到静心、虚心、专心、诚心、留心、耐心等。

1、m2中的占比,促进资金回流农村。(四)加快发展电子化建设。

要引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金融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消除业务发展的技术约束,健全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户,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来稳定和扩展客户群体;迎合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推出全新的业务种类,如开办预约存款、基金存款、养老金存款、学生储蓄、住宅储蓄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在农民理财方面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开发培育真正适合农民工的银行卡产品,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以达到增加信用社存款的目的。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七

奎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从农业贷款投放规模,还是营业网点的设立,支持“三农”发展的重担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信用社的肩上,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信贷支农工作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

(一)从社会环境看。

1.农业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拿出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农业,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不稳定并有相对下降趋势,尤其是县乡财力十分困难,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农业资金缺短的状况。

2、农村信用环境差。由于宣传不到位,认识上出现偏差,以至有的农民错误地将农业贷款看成扶贫救济款,盲目申贷、张冠李“贷”,直接影响到农业贷款的发放、使用与回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收入不稳定,支农贷款风险高,信用社存在普遍的“惧贷”、“惜贷”心理,有富余资金不愿投放。由于金融、法律意识差,甚至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造成信用社的部分贷款被“悬空”,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逐年减慢,交易成本偏高,严重降低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资金的投放力度。赖债现象还在一些农户中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积极性。

4、农业贷款受政策性因素多。目前,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农业贷款的发放受到行政干预。比如禽流感、雪灾等,农村信用社在政府部门的督促下,给予了大力支持,禽流感过后,由于政府扶持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禽业发展迅速恢复,截至20xx年末北镇地区的禽类养殖量已达4000万羽,比禽流感前养殖量2500万羽增加了1500万羽,造成蛋鸡产品市场过剩,价格低廉,加之饲料涨价及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养殖蛋鸡风险加大。

(二)从农村信用社内部看。

1、对信贷支农工作认识不足。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农业贷款风险大,工作任务重,投入的人力、精力多,效益却没有投向工矿企业来得快,来得明显,对信贷支农工作缺乏热情,信贷支农的主动性不够。

2、信贷支农资金不足。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县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3、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信用社信贷员普遍偏少,据查,一个信用社一般有信贷员2—3名,一个镇有十多个行政村,一个信贷员要负责好几个行政村几千户农民,加上信贷日常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同时,为防范风险,信贷员不仅要懂得贷款知识,还要懂一些科学知识,对种殖业、养殖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政策,整个市场行情等等都要了解。这就对信贷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信用社的内控机制制约了信贷支农。贷款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以安全为起点的,但农业贷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差的特点,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贷的考核有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给信贷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惧贷恐贷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

1、进一步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信贷支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2、改善支农投资环境,解决农民贷款供求问题。农村信用社要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出发,紧密联系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健全和完善支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服务“三农”上来。一是要把信用社牢牢定位于服务农村、立足农业、支持农民,优先保证农户种养及相关的加工、服务业的合理资金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民消费信贷和农村工商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授权授信制度。依据各地经济状况、信用环境和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及资金实力,采取有区别的贷款额度调控措施,有针对性的适度提高贷款限额;三是实行贷款增量考核,将农户贷款增量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信贷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多放多奖;四是制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注意区分违规放款、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标准,充分调动农业贷款投入的积极性。

3、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农业贷款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地方党政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的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社会信用,共同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同时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在信贷资金投向上要体现“三优先”: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具体说一是要保证农民种植粮棉油的生产费用需要。二是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支持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转化,支持农户多种经营。三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择优支持以本地区资源为依托,产品有销路,还款有保障的,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

5、进一步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要适应农民对信贷资金需求额度逐渐加大的形势变化,不断总结小额信用贷款的经验,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信用贷款的额度,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产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在贷款期限上,要合理确定支农贷款使用期限;在经营方式上,由以往的“坐等放贷”转变为“主动营销”;在工作作风上,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要发扬“背包银行”精神,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致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7、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环境。一是针对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三农”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为农村信用社发放“三农”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为农村信用社支持产业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二是政府要加强对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本着信用社经营自主的原则,减少对信用社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加大对信用社依法维护债权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高质量的信用环境,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机制等方式,强化农产的信用意识,规范其信用行为,为信用社支农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八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向大户集中,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已开始发放,典当商行、民间借贷纷纷抬头,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瓜分”,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本文以**省**县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提出其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和谐、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南端,是一个“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半山区农业小县,全县28万人口,55万亩耕地,年财政收入2亿元。县信用联社内设七股一室二部,下辖13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1个信用分社、7个储蓄所,共有干部职工240人,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210个行政村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截止今年7月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90415万元,较年初净增16015万元,完成年计划14500万元的110.4%,各项存款增幅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第一位,市场占有份额达36%;各项贷款余额59908万元,当年净投放6491万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15511万元,占95.5%,全县90%以上的农业贷款都是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2058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4.8%;当年实现总收入2679万元,其中利息收入2158万元,当年实现赢余529.9万元。今年以来,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县联社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及早谋划,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和谐、持续发展。一是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2843万元票据于6月份成功兑付,目前已进入后续检测阶段;组建一级法人社的申报工作正按程序稳步进行;二是业务经营实现了规模发展、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几项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目标;三是清收不良贷款和清理借冒名贷款“攻坚战”取得一定成效,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四是合规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内部管理趋于规范;五是“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不断推进,服务“三农”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六是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深入开展,没有发生一起经济案件和责任事故;七是扎实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了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困难多,效果差,前清后增是信用社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是余额大,占比高。7月底,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20582万元,占比34.8%。另外,还有部分形态不实贷款没有向不良贷款调整,调整后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还会更高;还有一些“隐形”不良贷款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二是清收难度大。很多不良贷款都是由于行政干预造成,有的企业借改制之名逃废信用社贷款;有的企业人去楼空,找不见原借款人,致使不良贷款清收难,进展慢。三是反弹压力大。(1)借新还旧贷款居高不下。7月末,全县信用社借新还旧贷款余额达5620万元,较年初减少913万元;(2)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全县化工、金属镁、铸造等行业贷款余额852万元,占到贷款总额的1.4%,如处置不当会形成新的信贷风险,潜在的风险隐患较大;(3)20xx年新放贷款到期仍有3800万元未能及时收回,可能形成新的不良;(4)关联企业、社团贷款集中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量不良贷款。7月末,全县信用社发放的关联企业、社团贷款余额达1000万元。

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如所在地的农业、林业、建筑、水利、畜牧、教育资金以及预算资金和国家投入的农业专项资金等没有存到所在地信用社,而是存在其他专业银行或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

3、有些职能部门对信用社的检查和罚款过于频繁,信用社不得不频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搞好支农服务。政府应统一协调所属行政执法单位,规范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头重复检查,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帮助、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良好氛围。4、人员队伍有待优化,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业务品种的推陈出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地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国外银行的进入、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村镇银行的设立等等,给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关帝银联卡的发行、通存通兑业务的延伸、票据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开办、网络系统的建立等对信用社员工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员工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员工优质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健全员工进出机制,拓宽进入渠道,优化人员配置,以达到提高素质、优化队伍的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九

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金融市场已不再是信用社的避风港。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回归农村金融市场,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并有多家国外银行从开始抢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然而多年来形成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帮助信用社获得更大的经营利润,农村信用社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与中间业务并重的发展方向上来。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风险小、成本低、业务量大、收益稳定、派生性强、附加值高等优点。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信托租赁及国际业务中的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等。近二三十年来,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如,信用卡业务、电子转账系统、担保承诺、代理融通、代理保险、债务互换、信息咨询等业务。特别是近些年来,银行业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出现了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业务。但是由于信用社大多地处农村,许多类中间业务并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所以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偏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拥有的基本保障明显不足,并且我国保险的普及率还非常低,客户急需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在农村,保险业务始终没有普及到普通居民当中,这就为信用社在保险领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银行保险一般指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络和客户资源销售保险产品。由于银保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双赢”,银行保险在海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国外银行为例:,欧洲保险佣金占银行总利润的比例高达10%,xx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500家大银行中接近一半拥有专门从事保险业务的附属机构。

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银行代理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038.99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7.29%。对于银行来说,积极发展银保业务不仅可以丰富银行的服务内容,拓展银行业务,降低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而且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户,深挖保险公司拥有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络销售保险产品,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营销成本,而且可以借助银行良好的信誉和客户资源拓展市场。

在我国的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保险业务收入只占各项收入的极小份额,以廊坊市某联社为例,营业收入26265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351万元、占比1.34%,代理保险业务收入18万元、占比0.07%;营业收入27553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566万元、占比2.05%,代理保险业务收入95万元、占比0.34%。虽然这个联社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427.78%,但是在整个营业收入中占比依然不足1%,处于一个可以忽略的地位。

目前信用社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协议代理阶段,合作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1)信用社代理销售储蓄分红型或投资连结型的保险产品;(2)保险公司为信用社的信贷业务提供配套保险服务,即提供抵押品保险和借款人的人身意外伤害险等。

而且现在信用社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多对多”的模式,即每家信用社都与各家保险公司合作。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多对多”的模式是一种很不稳固的合作模式,因为双方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考量: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不愿意进行长期投入,比如对信用社人员的培训和对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进行宣传,因为他们的投入有可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信用社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状况、长期战略等进行深入了解,只要比比保险公司开出的条件就行了。这种“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很容易诱使保险公司在保险费率及手续费提成上形成恶性竞争,而信用社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收益和更换保险公司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保险公司理赔意愿和服务水平,很容易损害客户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信用社的公信力和一致性,最终形成了信用社保险产品品种单一,各保险公司服务趋同。

根据我国银行已有的经验,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1)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2)保险公司选择使用银行的客户资源、信息库、资金汇划系统和网络清算系统;(3)银行担任保险公司的财务顾问,并为其提供资金结算服务;(4)保险公司为银行信贷产品提供保险服务;(5)以储蓄型的寿险保单作为银行贷款的有效质押;(6)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的金融债权;(7)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进行拆借、债券回购、国债买卖等资金融通活动。

任何一个好的合作模式都必须满足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形成“共赢”,信用社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就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果。

首先来看对于信用社的好处:(1)最直接好处就是提高信用社盈利能力,扩大信用社的客户群。(2)通过完善客户的保险,加大了信用社客户的抗风险能力,能降低信用社的信贷风险。(3)信用社通过增加各类中间业务可以逐步建立金融超市,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4)通过推广中间业务,可以延长信用社的经营链。(5)信用社通过保险公司的宣传,可以增加信用社的美誉度。(6)经过保险公司的定向培训,可以提高信用社人员的营销能力和个人素质。

然后来看对于保险公司的好处: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农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通过信用社这个平台,可以让保险公司直接进入农村新兴市场,不但可以降低宣传费用,而且可以提高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完善保险公司的服务种类,增加保险公司的赢利点。

最后来看对于客户的好处:(1)由于农业及中小企业属于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的行业,增加合理的保险可以大幅度增强客户的抗风险能力。(2)通过信用社大规模营销客户,可以使客户形成消费集团,可以帮助客户以“批发”的价格支付保费。(3)由于农村客户对于保险知识了解比较少,信用社的保险人员作为农村的“本土专家”,可以为客户设计有针对性的保险方案、定制真正适和“三农”的保险产品。

(一)关于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模式选择。

目前,在国际上的银行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银行代理模式,即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由银行提供销售渠道收取手续费;二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即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签订较为长期的合同,银行在收取手续费之外,还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三是银行入股保险公司,通过股权纽带参与保险公司的经营。信用社现在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而发达国家的银行基本上都采用第三种模式。

虽然第三种模式可以使信用社获得最大利益,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及制度的制约,以及保险公司利润下降、保险密度虚增、保险公司潜在信用危机的存在,信用社在短时期内很难和保险公司实现利益均享、风险共担。所以笔者个人建议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具体地说就是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实行“一对多、主推一”的模式,即由省联社牵头和多家保险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每年在某一类具体的保险业务上只重点推荐一家(或两家)保险公司。部分因客观原因不能采用此家保险公司的信用社,在当年最好也只签一家合适的其他保险公司(仅指在某一类的保险业务上,多类保险业务就有可能用多家保险公司)。

这种模式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作为省级联社和保险公司谈判具有规模优势,足够的业务量可以让保险公司做出最大程度的让利和支持。二是省联社拥有人才优势和领导地位,有能力调动足够的资源研究开发适合信用社长远发展的保险种类。三是可以充分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加大保险公司的长期投入力度。四是有利于多家保险公司在同一类保险业务中形成良性竞争。五是可以吸引保险公司适应信用社的特点增加保险品种,提高保险服务的针对性,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六是信用社可以有效借助保险公司的智库建立自己的开发战略,满足农村客户不同层次的金融保险需求。

(二)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模式。

由于保险业属于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同业竞争激烈,而信用社因其网点作为稀缺资源在谈判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信用社就必须全面考量与客户和保险公司三方面的利益平衡,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挑选模式,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笔者个人建议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挑选保险公司,即省联社建立一个招标平台,公开向国内外的保险公司投递标书,利用竞标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保险公司;而基层联社也可以建立一个招标平台---即一方面面向有保险需求的客户、一方面面向保险公司,作为桥梁为企业和保险公司提供中介的服务。这样做好处很多,既可以帮助乡镇企业找到费率合理、服务周到的保险公司,也可以为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一个方便的进入渠道。

(三)充分调查客户的需求,开发适合城乡的保险产品。

在保险产品的开发上,信用社必须充分调查客户的共性需求和个体差异。信用社应当和保险公司联手,在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和其他银行的经验、充分考虑农村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满足城乡需求的产品。

就近期而言,首先可以加强对意外险、信贷险、财产险、工程险、长期寿险等现有保险品种的整合开发,根据城乡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细分,重点开发养老、医疗、护理、教育等集保障、储蓄、投资功能为一体的保险产品和适合中小企业的财产保险;就长远来说,应采用重点产品的动态设计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

(四)确定信用社保险的服务方式。

(2)在推广保险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农村客户群的理解能力,为他们提供简单易懂、标准化的保险产品,避免保险公司利用文歧义和文陷阱逃避风险。

(4)信用社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推广活动,逐步培养客户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把信用社打造成保险专家的形象,提升信用社的公众信任度。

(5)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必须联手探索城乡客户的新情况、新发展,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五)打造专家型的保险人员。

由于信用社的保险业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信用社的教育工作就必须注重个人特性和方式方法:一是可以按照“学习有目的、学好有动力、学会有用处、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多层次、大范围的开展保险业务培训和学习。二是通过正向激励积极资助业务人员自我开发,将教育方向与员工自身利益相结合,逐步形成“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调动业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聘请有经验的专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让员工渴望学习、渴望工作。四是根据学习对象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学习需求调查和学习效果评估,逐步形成自主学习、集中培训、考察交流“三结合”的学习体系,从而成功的将学习成果转化。逐步组建起一支有亲和力的专家型队伍。

对于保险代理人员必须做到认证上岗:一是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参加培训和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二是要对营销人员进行保险知识、营销服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改善传统的工作方式,建立良好的新形象。三是加强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双方的理解和文化融合,把保险公司的营销理念、管理规程、职业操守传输给信用社的员工,带动柜员和客户经理从只管操作向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方向转变,进而从根本上杜绝诱骗、误导行为的发生。

(六)发挥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培养复合型的营销人才。

就现阶段而言,信用社的主要营销人员还是客户经理,他们直接面对企业和个人客户,是信用社里面最了解客户保险需求的人。但是由于部分客户经理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信贷工作上,所以他们还不能为自己的目标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由于信用社主要面对中小企业和农民,许多客户对于保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模糊的初级阶段,对于自己的保险需求缺少全面考虑。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邀请保险公司对客户经理提供新式培训,利用先进的营销经验增强客户经理的经营能力,教会客户经理从信贷客户中发现商机、帮助客户控制风险,例如客户经理可以从改善客户原有保险方案入手,为信贷客户或存款大户设计保险套餐等,教会客户控制风险……逐步把客户经理培养成会营销、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保险业务还处于开发初期,作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如何发展客户、培养客户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农村的保险业务市场。我相信在众多同仁的不懈努力之下,不久的未来我们信用社一定能在农村建立起一个保险业务服务网络,为“三农”的发展撑起一柄保险之伞。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十

信贷业务人员存在的三种表现,对信贷业务人员一年至少全面培训1次以上,并且平时要不断地开展一些以会代训活动,一是对信贷业务所有下发的文件都要给他们认真地学习,使他们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才能使他们在微观上或在具体操作明确那些是支持的对象、那些是控制压缩的范围,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业务,另外可分不同层次进行培训,一批要培训他们操作性的东西,写调查报告的格式、五级分类的操作程序等内容,那么他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好写进去,比较规范。另一批要培训他们如何会算账,如何去实地调查,如何去与企业老总、财务人员沟通。实实在在写好调查报告等做好信贷工作。培训以后要考试,考试要考实实在在的东面,如现金流量的测算、五级分类四大因素的分析、如何去实地调查,调查些怎么?如何去与客户沟通,培训一些沟通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要培训一些新业务知识,如外汇业务,农合行信贷业务人员从目前情况分析,能做外汇业务的信贷人员寥寥无几,迫切需要培训与培养。对考不及格,请他们离开信贷业务岗位,现在农合行的信贷业务员好象是终身制,一到了这个岗位,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不管能力强的弱的一干就是到到岗年龄,要实行推出与升迁制,对做的好的信贷业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权限实行授权,对得过且过的信贷业务人员,实行推出机制,让有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营销潜力的年青员工来锻炼培训,把信贷业务人员这只队伍培训好,我们农合行才有希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十一

现在,本人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向大户集中,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已开始发放,典当商行、民间借贷纷纷抬头,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瓜分”,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本文以黑龙江省甘南县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提出其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和谐、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困难多,效果差,前清后增是信用社面临的最大风险。、。

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如所在地的农业、林业、建筑、水利、畜牧、教育资金以及预算资金和国家投入的农业专项资金等没有存到所在地信用社,而是存在其他专业银行或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

3、有些职能部门对信用社的检查和罚款过于频繁,信用社不得不频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搞好支农服务。

4、人员队伍有待优化,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

5、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当前,农村信用社受结算渠道限制,邮政储蓄、各国有专业银行吸走了大量社会闲余资金,他们将吸收到的资金大部分上存上级行,造成资金大量外流。

6、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执法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企业悬空债务、个别赖债者逃废贷款债权的现象上。

三、形成风险的具体原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形成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具体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政策性具体原因,造成经营风险。2、行政干预造成信用社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增加。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急功近利,不顾自身条件、产品销路、还贷能力,热衷于上项目、增产值、创业绩,超能力地盲目新上或扩建项目,以行政手段代替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信用社大量风险资产。

3、体制不顺造成。

5、由于前几年信用社职工素质低下,内操控度执行不力,内部管理偏松,导致信用社经营风险增加。一些信贷人员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差,违章拆借、违规放款、违纪担保、违法办事,结果使不少的信用贷款不讲信用、抵押贷款不具法律效力、保证贷款没有保证实力,给信用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6、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

7、邮政储蓄、各类保险机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以高利息、高手续费等手段与信用社搞无序竞争,为信用社经营带来风险。他们普遍采用高利息、高手续费,向储户暗里滥发实物等手段,拉站干,拉存款,使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信用社储源受阻。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一)对省、市联社的建议:

2、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打造全省先进典型。特别是县联社实行一级法人管理模式后,联社由服务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省联社要集中力量,采取倾斜政策,在某些方面(如业务创新、防范化解不良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推出典型,在全省推广,造成轰动效应,推动工作开展。

3、协调有关部门,减少信用社经营压力。增不良贷款考核办法,对新增不良贷款进行细化考核,对考核结果居末位的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继续跟踪分账管理情况,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管理机制。对原不良贷款清收按收回比例制定奖励办法。

(二)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讲诚信氛围。要将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信用村、乡(镇)的创建工作,在全县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4、积极支持配合,狠抓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待变现资产的处置力度。首先,加大-法院执行力度,对已有判决结果的历年欠贷对象,帮助信用社依法追回贷款,切实维护信用社利益。其次,搞好部门协作,加大资产处置力度。

(三)对县级联社的建议:

1、抓教育,建设强有力的队伍。一是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二是打造学习型组织。三是联社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创造一流的团队精神。

2、转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凡是安保检查或财务、信贷等经营活动的审计之前,需做好内部培训工作。二是安保工作要适当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一些环节进行突击检查。

3、勤下乡,深入了解基层情况。要做到三多:“多了解基层业务,多访问基层主任,多了解基层网点”,从中掌握真实的经营、管理情况,为行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4、多沟通,建立包社联系制度。

5、严要求,对超负荷经营的信用社要增存压贷、只收不贷。

7、建立贷款补偿机制和存款风险保证机制。这两种机制能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但具体办法有待研究。

调查对象情况: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农村信用社以便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竭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了更深一步了解银行这个金融机构及我的金融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和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为此我做了7天的实习生,从基本的苦练“点钞”到柜员业务交接,虽然比较辛苦,但让自己对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很多,经过向会计反复的学习和总结,现将各项金融业务的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银行的各项业务

调查结果:

第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

第二:储蓄业务

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第三:信用卡业务

第四:信贷业务

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调查体会:在这个实习阶段,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vost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子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vost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总的来说,这次的实习,虽然自己有些辛苦,但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对这些天在电大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在金融单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我体会到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我们反复的学习和总结。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我所学的金融知识及银行业务的操作,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孟宪桂

2015年11月25日

2015年1月15日,根据学校布置的此次调查任务,特对保定市清苑县抄纸屯农村信社电子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已成为金融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在电子化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电子化,尤其是网络化科技建设落后,造成了在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因此,加快电子化建设和金融科技创新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保定市清苑县抄纸屯农信社已初步建立了配套的综合前置、中间业务平台,并推广了功能完善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充分体现了“面向服务、面向管理、面向经营”的设计理念。现在信用社积极开办各种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竞争力。

二、主要问题

时,电子化建设进程缓慢。计算机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素质偏低。一是平均学历不高,计算机专业人才较少。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真正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两全的人不多。三是人员使用不合理,现有一些具备潜力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学非所用,没有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四是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电子化建设对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新领域,涉及范围广,而现有员工对其认识和掌握尚处于粗浅阶段,技术、知识和思维更新跟不上发展要求。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一是稽核监督方面的人力和技术相对滞后,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迫使科技部门在承担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还需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既不符合工作流程,也加重了科技部门的工作负担。二是计算机管理制度在工作中难于落实,仍然存在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奖罚不力的情况,特别是个别岗位混乱、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在计算机应用中不能很好地落实分级授权原则,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及操作员的口令或交叉使用,或掌握在记账员一人手中等,存在着较大的操作风险。三是在硬件维护及保养方面存在缺陷,个别计算机操作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很多营业网点的设备运行环境很难达到规定标准,计算机使用寿命短、运行故障多。

三、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未来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尽快改变目前的分散式单机运行状态,构架网络,普及网络,在电信部门网络线路能够实现联网的网点,都联入中心网络。要借鉴其他商务银行和先进同行的成功经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节俭高效、少走弯路,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的业务处理系统被不断更新和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约束机制,规范各种操作行为,成为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强操作员管理,合理配置,明确分工,建立操作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二是要规范内部人员行为。重点突出制度防范和技术防范,严格权限的分配和岗位设置。操作员必须在规定的权限内输业务,用户口令及密码必须专人专用,严禁公开口令及密码。三是提高稽核监督部门的科技水平,加强对计算机管理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应贯穿于计算机操作的全过程,重点把握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物理环境、业务核算、操作运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选拔一批年轻有为、较为优秀的员工,充实到不同的业务操作岗位上去,以缓解当前专业计算机人才严惩不足的燃眉之急。三是面向社会,多种渠道吸收一批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急需的业务操作岗位。

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一是要自主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开办各种代理业务、自助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建设,把大量的纷纭复杂的国务数据经过过滤筛选、加工处理,并将其最终集中存放到一个数据仓库中,为各级管理决策者及时掌握业务发展情况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三是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办公效率。该农信社加快了“信通卡”业务的发展创新,丰富了金融产品。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今后各行业工作交流的热点,现在我县银行系统的电子信息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已迈出可喜的一步。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网络社会”,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希望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电子政务”工程能够尽快健全、完善,快速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网络化政府。

通过此次对抄纸屯信用社深入的调查,通过这段时间我每天和员工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我感触很深,有很大的收获。了解了信用社的经营策略,经营思路以及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几年的电大学习给了我丰富的理论知识,虽然与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十二

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以上关于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继续关注。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十三

一、调查对象情况: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农村信用社以便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竭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了更深一步了解银行这个金融机构及我的金融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和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我到此做了为期20多天的实习生,从基本的苦练“点钞”到柜员业务交接,虽然比较辛苦,但让自己对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很多,经过向会计反复的学习和总结,现将各项金融业务的调查报告如下:

二、调查内容:

银行的各项业务

三、调查结果:

第一:会计业务

1

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办理储蓄卡、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不像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第三:信用卡业务

2

第四: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四、调查体会:

在这个实习阶段,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vost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子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vost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我所学的金融知识及银行业务的操作,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2015年1月15日,根据学校布置的此次调查任务,特对保定市清苑县抄纸屯农村信社电子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已成为金融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在电子化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电子化,尤其是网络化科技建设落后,造成了在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因此,加快电子化建设和金融科技创新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保定市清苑县抄纸屯农信社已初步建立了配套的综合前置、中间业务平台,并推广了功能完善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充分体现了“面向服务、面向管理、面向经营”的设计理念。现在信用社积极开办各种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竞争力。

二、主要问题

时,电子化建设进程缓慢。计算机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素质偏低。一是平均学历不高,计算机专业人才较少。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真正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两全的人不多。三是人员使用不合理,现有一些具备潜力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学非所用,没有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四是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电子化建设对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新领域,涉及范围广,而现有员工对其认识和掌握尚处于粗浅阶段,技术、知识和思维更新跟不上发展要求。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一是稽核监督方面的人力和技术相对滞后,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迫使科技部门在承担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还需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既不符合工作流程,也加重了科技部门的工作负担。二是计算机管理制度在工作中难于落实,仍然存在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奖罚不力的情况,特别是个别岗位混乱、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在计算机应用中不能很好地落实分级授权原则,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及操作员的口令或交叉使用,或掌握在记账员一人手中等,存在着较大的操作风险。三是在硬件维护及保养方面存在缺陷,个别计算机操作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很多营业网点的设备运行环境很难达到规定标准,计算机使用寿命短、运行故障多。

三、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未来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尽快改变目前的分散式单机运行状态,构架网络,普及网络,在电信部门网络线路能够实现联网的网点,都联入中心网络。要借鉴其他商务银行和先进同行的成功经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节俭高效、少走弯路,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的业务处理系统被不断更新和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约束机制,规范各种操作行为,成为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强操作员管理,合理配置,明确分工,建立操作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二是要规范内部人员行为。重点突出制度防范和技术防范,严格权限的分配和岗位设置。操作员必须在规定的权限内输业务,用户口令及密码必须专人专用,严禁公开口令及密码。三是提高稽核监督部门的.科技水平,加强对计算机管理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应贯穿于计算机操作的全过程,重点把握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物理环境、业务核算、操作运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选拔一批年轻有为、较为优秀的员工,充实到不同的业务操作岗位上去,以缓解当前专业计算机人才严惩不足的燃眉之急。三是面向社会,多种渠道吸收一批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急需的业务操作岗位。

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一是要自主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开办各种代理业务、自助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建设,把大量的纷纭复杂的国务数据经过过滤筛选、加工处理,并将其最终集中存放到一个数据仓库中,为各级管理决策者及时掌握业务发展情况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三是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办公效率。该农信社加快了“信通卡”业务的发展创新,丰富了金融产品。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今后各行业工作交流的热点,现在我县银行系统的电子信息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已迈出可喜的一步。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网络社会”,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希望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电子政务”工程能够尽快健全、完善,快速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网络化政府。

通过此次对抄纸屯信用社深入的调查,通过这段时间我每天和员工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我感触很深,有很大的收获。了解了信用社的经营策略,经营思路以及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几年的电大学习给了我丰富的理论知识,虽然与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目前,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部门为了壮大资金实力,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储蓄存款这个“大蛋糕”上,储蓄存款业务已成为其竞争的焦点,致使一些地方储蓄存款大战愈演愈烈。违规吸-储、高息揽储、变相给储户“好处费”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当地正常的储蓄同业竞争秩序。但与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部门相比,农信社在人才、资金、科技、结算手段等诸多方面均不占优势,因而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并由此引发了在储蓄存款业务竞争中的许多问题,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及诱发经济案件的可能性,应当引起当地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次调查从信用社吸收存款入手,查找出了信用社吸收存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促进业务发展,增加信用社收益的目的。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吸收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与地方经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存款吸收仍然处于“守株待兔”式,缺乏系统的体系。虽然大部分县级农村信用社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体制改革,但是,仍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致使农信社在吸收存款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影响信用社吸收存款的问题

1.居民个人把钱放高利贷,而不存银行。

2.和专业银行的竞争太激烈

3.软硬件不如专业银行

4.员工素质普遍偏低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服务沟通,促进信用社与客户关系发展

目前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为提高我们信用社在客户心中的地位,员工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同时,应主动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适时合理地向客户推荐产品,员工在为客户办理正常业务的同时,注意发现客户的需求,并为其做好产品推荐工作,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首先要全面提高修养,锻炼与客户的交往能力,在柜员与客户沟通中: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三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运用正确沟通的方法。其次掌握沟通技能,所谓沟通技能就是:倾听能力、语言能力、体态语言能力和化解对抗冲突的能力,如倾听客户的讲话时,就要能做到静心、虚心、专心、诚心、留心、耐心等。

(二)提高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改进支农作风

认真领会和宣传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为“三农”服务的方针,在员工的思想上树立“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改变工作作风,做好柜台服务,同时鼓励员工跨出大门到家庭院户,田间地头宣传,与农民促膝谈心交朋友,动员群众把有限的钱存到农民自己的银行”来。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推出流动储蓄、汽车储蓄、电话预约存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吸-储手段,把聚财生财的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把储蓄业务办到农民兄弟的身边。改变坐等送钱的看门生意及“死”储和靠制度措施的“硬”储,将主动上门精心“揽储”、上门热心“劝”储和尽心开源活”储同电子信息化相结合,解决农民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推行客户经理制和联络员制度,培养信用社的“黄金客户”,使之成为信用社的生息基地。注重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从而达到存贷两旺的良好境界。

(三)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城乡差别对农村资金的分流效应日渐明显,企业、机关和财政在资金的再分配过程中有形或无形的引导着大量农村资金的分流。首先,政府应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乡镇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乡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问题,为企业的落地扎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部分企业能扎根资源地;其次,政府还应减少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直接干预,应当建立以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的资金管理办法,允许农村信用社办理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的存款业务,而不是简单的上收、下拨,让农村资金能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适当的形式返回农村金融市场。借此,增加农村企业、农村机关团体和农村预算资金形成的存款货币总量在m1、m2中的占比,促进资金回流农村。

(四)加快发展电子化建设

目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化建设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同业相比已明显滞后,因而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既是适应同业竞争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行业升级换代的需要。从现实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上看,更要彻底解决结算渠道和通兑问题,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管机构来组织领导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制特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和培养自己原有的人员相结合,统一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在引进设备方面,既要讲究先进性又要兼顾实用性和效益性。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统一各地主机型号、软件版本、网络平台,尽量避免软件开发管理及费用的重复投资所造成的巨大浪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五)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要引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金融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消除业务发展的技术约束,健全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户,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来稳定和扩展客户群体;迎合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推出全新的业务种类,如开办预约存款、基金存款、养老金存款、学生储蓄、住宅储蓄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在农民理财方面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开发培育真正适合农民工的银行卡产品,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以达到增加信用社存款的目的。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十四

一、xx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以上关于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继续关注。

信用社调研报告最佳篇十五

近几年,随着开滦集团业务和规模的拓展,销售收入规模大幅增长,资金结算量不断增加,而煤炭货款回收中商业汇票(以下简称票据)比例提高、额度增大。企业持有的票据具有仅次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但也存在着变现能力弱、支付灵活性差、资金占用成本高、财务风险较大等缺点,尤其在当前趋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出现银行贷款难、票据贴现变现能力差的问题,企业资金链出现紧绷迹象。为此,以开滦集团成立财务公司为契机,研究进一步加强票据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管理风险,在票据管理中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开滦集团票据管理现状。

开滦集团对票据的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结算中心开户单位收到的票据,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各开户单位将收到的票据送交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二是非结算中心开户单位收取的票据,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在此,简要说明结算中心对票据的集中管理模式。

在集中管理模式下,集团内的票据由结算中心统一验票、收票、保管,通过票据管理系统统一登记管理。当结算中心开户单位收到票据时,通过票据系统进行提交,并把票据背书转让给结算中心,结算中心业务人员按规定验票和登记入库、统一保管;资金结算中心将收到票据视同货币资金,直接核增交票单位在结算中心的内部单位存款;当付票单位对外支付票据时,到结算中心领取票据,结算中心登记出库,并把票据背书给付票单位;票据需要贴现的,经集团公司审批后,由结算中心办理出库,交集团财务人员统一办理贴现,由资金结算中心承担贴现费用。

二、当前票据管理模式分析。

(一)优点分析。

1.有利于整个集团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分散在各单位的票据进行集中管理,降低了票据管理成本,掌握销售单位的回款、回现情况,量入为出地将票据合理分配给供应单位进行出票,充分发挥了集团总部的“宏观”调控功能。

2.有利于提高票据的流转效率。采取统一的票据传递,统一进行票据的托收、贴现、质押等,从时间、种类、方式上与账务系统内的资金流动配套得十分紧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