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一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让孩子玩一玩,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学得很扎实,当然课文的朗读也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自由地交流着:
师:我和弟弟是怎么玩耍的呢?请小朋友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知道他们怎么玩了吗?
生1:我在弟弟后面,假装叫他一声(学生复述课文中相关内容)。
师:哦,是这样玩的吗?你们听清楚xx说的玩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给大家听?(一生站起来,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中相关内容。)。
师:听起来可真有意思!
师:哎,你们会象他们一样玩吗?
生:会!
师:那就试一试,好吗?
生:好!
师:(指名一学生上台,并从粉笔盒里挑出一支粉笔,郑重地传到孩子手中)给,这是蒲公英,你玩吧!
师:(转向全体学生)谁来当他的弟弟呢?
师:(指名一位学生上台)你叫什么名字?
生2:xx。
师:哦,现在你可是他的弟弟,你应该叫什么呢?
生:谢廖沙!
师:(转向这一学生)是呀,现在你的名字叫。
生2:谢廖沙。
师:很好。
师:(又从粉笔盒中取出一支粉笔,交给孩子)给,谢廖沙,这是你的蒲公英。
师:(拍拍刚才的学生)来,玩吧,跟弟弟一起玩玩。
两个孩子立即反应过来,进入了角色,一前一后按着书本的意思玩起了蒲公英。
师:你们觉得他俩刚才的表演怎么样?和课文中描述的一样吗?
生3:我觉得xx表演得挺好的,他的脸上看起来挺严肃的,不嬉皮笑脸的。
师:为什么你觉得他应该表现出严肃的样子呢?
生3:因为咱们课文中讲他是要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师:噢,是这样。
生4:我觉得xx表演的时候不够自然。
生5:我觉得xx表演吹蒲公英的时候还要用力一些,因为他是使劲吹的。
生6:我觉得xx这个假装打哈欠演得挺象的。
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同桌学着玩玩这游戏,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就这样,在有趣的玩耍中,在自由的谈论中,孩子们感受着玩蒲公英的快乐。再让孩子带着这份快乐去读课文,不仅读得有声有色,也读得趣味盎然。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二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和兴趣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获得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在语文教改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下面以我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前我收集有关冬天的各种图片录制成一组冬景图。在导入新课时,我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把这一组冬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生活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丽的冬天的世界里。
学生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中操和游戏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是学习知识的有效载体。在阅读教学中用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因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习导语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阅读过程的展开则是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这样的设计让知识点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之中。
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这些都是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三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培养认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1、写字测试。
2、阅读测试。
3、回顾暑假生活。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四
1、结合课文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按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4、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五分之三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五分之二的同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学习用品缺少,家长忙于打工,不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继续做思想工作。
2、本班落后面较大,语文基础很差,所以好多学生基础知识也掌握不住,书写速度慢、潦草,说话不通顺,对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不完成作业或不用心学习的同学重抓到底,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延伸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灵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以像本课这类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叙述故文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周恩来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
二、结合学,注重情感教育生认知。
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若仅限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周恩来少年立志而钦佩,那本文的教学目的尚未达到,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努力落实,才真正达到目标。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并通过谈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情感。
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的讨论和议一议就达到了此目的。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汲取营养。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五
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珍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新年钟声片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朗读接力赛,女士优先。(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朗读第四小节。
2、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3、孩子,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4、孩子,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停半分钟)。
5、孩子,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6、汇报。
(三)学习最后一节。
1、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4、“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6、孩子,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我的座右铭是: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心工作。
——卡耐基。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
——歌德。
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教育学家赵苹。
7、孩子,你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两句。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8、学生汇报。
四、小结。
孩子,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一段写什么?
(3)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4)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3、学习第三段。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七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通过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今年我接手四年(2)班,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想以往,阅读教学中诗歌好像并未涉足上公开课,今天我终于抱着一试的心态,执教了《桥之思》第一课时,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
一、导入激趣,课前预设。
我以一曲富有北京小调风味的《北京的桥》(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破题而入。当学生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桥的图片之后,他们兴致盎然,我随即问: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而我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归纳出“桥的材料,桥的造型、桥的作用”等,这跟我课前的预设是基本一致的,因为我要利用这些答案来引出学习第一节诗歌,是比较顺当的。可见在备课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注意抓准切入点,归纳引导学生到知识点上,将是很有利的。
二、媒体辅助,课堂生成。
一堂课下来,我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毕竟他们是刚升上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农村的一般孩子,认知的水平及视野仍然是不足的,对“桥”的知识面比较窄。我利用丰富的图片,配合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论视觉还是听觉都调动起来。在结合朗读的指导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可见多媒体的适当运用是肯定有助教学效率的。
三、注重说话,课外延伸。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受到祖国文化的传承滋养和熏陶。所以我也一直注重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希望让学习的效果得到巩固。在本课教学中,我也结合课文的学习创设了多处训练,例如:
2、学习“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诗,我出示了以下补充式的排比句式让学生说话:
心灵与心灵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民族与民族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国家与国家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3、在学习完第三节后,我出示了拓展训练——你想和谁架起一座心桥?说说你的心声吧。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还是利用仿写的模式来指导他们进行想象说话:
例句:我想用微笑和新朋友架起一座心桥,使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仿句:我想用()和()架起一座心桥,()。
4、在学习了整首诗后,我联系一年级孩子们学过的《水乡什么多》一课中的片段引出一个我的另一个说话设计:
《桥之多》。
水乡什么多?桥多。
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
出门就要把桥过。
四、板书设计,提纲掣领。
教学中,我比较满意的还有板书设计,也是我一直感兴趣研究的。本课的设计以简单为主,以抓课文主线为目的,并且与上述的最后拓展相关,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
桥之用和谐。
桥之思桥之美。
桥之珍美好。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教学虽然得到老师们的好评,但其实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大家提到的“应对全文先通读,整体感知;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可以在放手些,可用事例加强体会“心桥”;注意不能太依赖多媒体”等。的确,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我不禁想到:由于课堂容量比较大,有些教学环节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说话训练有设计,但不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有些拓展迁移有些吃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材分析:
诗歌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新年到来春天将至的美好景象和愉快心情,并警示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诗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意“淙”、“垛”的读音。
2、开火车读诗句,老师适时点拨容易读错的字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受新年。
1、习1、、2、、3、节。
(1、)新年新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这几节。思考并勾画有关词句。
(2、)交流,板书。
(3、)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感受一切都是新的,是多么富有生气。
(4、)感情朗读这一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2、学习第4、节。
(1、)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该如何把握这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光呢?齐读第4、节,并思考。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所得和感受。
(3、)这一节中,你认为你还读不明白的诗句是什么?
(4、)理解“飞驰的列车,将载着我们奔向远方”这句话。
(5)有计划、有信心、有理想,我们的新年就是我们去实践、去奋斗的起点,“有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让我们如同诗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3、结合课后2、题、3、题学习第5节。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叶叶青翠”就是指(每天的日子都是那般美好而富有生气)。该如何珍惜这珍贵的日子呢?默读最后一节。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朗诵,拓展感悟。
1、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九
施倩这段时间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问题:课堂氛围较差。
学生中普遍语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语言言和口头表达能力缺乏。上课时,不管我的课前准备有多充分,他们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冷淡。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知识面狭窄,尤其缺乏古文的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讲解时,我因急于拉进度,而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课堂上的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一上古文课就头疼,一让他们背课文就更头疼。没了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学生中的问题有很多:
一、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
在词汇教学部分,同学们的基础就很差,很多同学不要说连词成段,妙语连珠,连最起码的语句通顺也做不到,更有象施家荣这些同学的语文水平最多只能算是小学水平,错字、别字一大筐。
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分成两方面来说明。现代文阅读中,学生们的反映还算可以,经过课堂上的引导,基本上能理解文章的意义。古文阅读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的怕吃苦,不肯背相关的语法知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部分知识点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从而导致了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常因为在背景知识方面的严重缺乏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义,缺乏自己规类,自己总结的能力。
措施与改进方法:
一、借助媒体。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二、设计好导语。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三座陵墓的图片,它们美不美?(美)。
它们各有各的特色:金字塔,至今还是人类的未解之迷――神秘美,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雄伟美,泰姬陵,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晶莹剔透――秀丽美。那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美的坟墓是哪一座吗?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先生到俄国去拜谒“世间最美的坟墓”吧。
这样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就在学生心中秃现出来,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其高洁的品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
看老师板书。(板书:24、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师: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难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体会蝴蝶的柔弱。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引读第5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四、总结升华。
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文中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按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第二部分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时,也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组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较的方法来阅读。本课课后就以“阅读链接”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5、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1、揭示课题。
2、结合预习了解本课都有哪些作家写的猫(老舍、周而复、夏丏尊),三篇各有特点,先一起来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
1、接读课文,划出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说说各自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随机引导、总结:
(1)老舍先生写的两个重点内容(板书:古怪淘气)。
(2)围绕这两句话,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通过这两句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
2、理解“贪玩”: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3、理解“尽职”: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4、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二)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主发现: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2、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印”等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1、初步理解“更可爱”,自读感受满月小猫的更可爱。
2、欣赏满月小猫的图片,激趣感受小猫的更可爱。
3、创设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默读“阅读链接”,了解周而复、夏丏尊写的猫的片断。
2、借助图示,比较老舍的《猫》与周而复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总结:学习作者描写动物时不同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写好动物打下基础。
1、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老舍的《猫》与夏丏尊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动物。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我教学《猫》的第一课时,引领学生走进了老舍笔下的猫。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实具体的描写。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不仅关注他们的本生的感悟,更关注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提升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与学生实际的理解有距离,特别是“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句子。为此,我设计了三次提升(首先是比较朗读,其次是以梅花图引发美感,最后提出反问引起思考),让学生的学习价值得到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中虚度光阴。那么,用什么可以显示出学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这决不是附和性的意见,一个强有力的检验便是朗读,读出自己的特色,而这篇文章又适宜用朗读来体现,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由于对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认识而读得津津有味。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火龙怎样出水的情景和巨龙出水后的壮观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3、知道我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就,为祖国取得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感受火龙出水壮观奇异的景象,并能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引入学文:我们已经和小作者一起在博物馆看见了古时候的“火龙出水“,这枚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真让人惊叹不已。现在,我们又将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火龙出水”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相信那壮观的场面一定让你难以忘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师引读后提问:这一段中你最想研究哪个词?(抓住奇异)。
2、理解“奇异”(特别的、奇怪的、与众不同的)。
3、过渡:这一天,我乘着飞机究竟看见怎样一副奇怪、特别的景象呢?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师范读。
2、这样的情景简直让人难以想象,你感觉到奇异了吗?请你把自己认为最奇异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一下。
3、指名学生朗读句子。
4、师:有那么多句子都能感受到奇异,看来这景象的确让人惊叹。想不想再仔细地研究一下。请你选一句最有感受的读一读,学一学。
5、学生自学。
6、师:哪些同学研究的句子是一样的?你们可以坐到一起,成为学习小组一起学。
7、分小组自学。
8、汇报学习情况。(边学边指导朗读)。
师随机出示课件:
(3)水帘倒挂,犹如龙身的片片银鳞抖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令人目眩。比较句子“水帘倒挂,犹如龙身的银鳞抖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理解“犹如”“目眩”。
(4)眨眼间,“巨龙”头一昂,身一抖,迅疾地往九重云霄插去,尾部喷吐出的强大火舌,像扇动的羽翼,把蓝天染得金碧辉煌。眨眼间、一昂、一抖、迅疾、插——表示速度快;金碧辉煌——形容非常华丽,光彩夺目。课件欣赏尾部喷吐出强大火舌的场面和金碧辉煌的壮丽景象。
9、理清火箭发射的先后顺序再填空。
出示课件:
“火龙出水”先听到(),接着看见海面(),海水(),然后看见一条“巨龙”从碧波中(),披着()向上(),最后它头(),身(),迅疾地()。
10、指导背诵。
过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如果你亲眼看见这奇异的一幕,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
师引读。“我的心情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
2、思考:我心里那么不平静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3、师:是呀,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你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各种火箭发射的情景。
4、齐读最后一句。
五、作业。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勇猛。
摘录法说它的确可是。
这节课,从教学的出发点上来说,是想通过学生的自主的读、合作的读、教师引导的读,通过学生展示生存的问题,然后学生自由言说、教师点拨学生深层次的言说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并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学流程做到了严谨有序,如果从学生的实际收获来看,不谦虚地说,已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但是,从最终的课堂呈现状态来看仍有几点值得反思:
(1)教学设计理性有余而趣味不够。
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程序的设计基于自己学习文本的认识。想通过学生的读与说,通过教师的一步一步点拨激发起学生的思考、发言,可惜的是只有一部分同学的思考、发言,大多数同学只是认同别的同学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不处于一个“顿悟”的状态,不是在一种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交流中“豁然开朗”而获得认同,这不能不让人反思在学情预估和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做到严谨有序,同时也就有效,这样理性的成分便多了。但是,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如何做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有趣,且又能适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只采用一种“对话式”的教学形式,就暴露出对学情预估不足与学生的阅读心理把握不准。
(2)教师调控不够机智。
在节课中,教师应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但绝不是教学的旁观者。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者过多的依赖于已预设的教学设计,过多的担心达不到预设的目标,教师自己的思路受到了教学设计的“监控”,所以,课后一些老师说我对学生的一些有价值言说听而不闻,而这些自由言说恰恰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亮点”、“出彩点”,教师为什么不适时引导、追问,把对问题的思考推向深入?由此看来,教师怎样机智灵活地改变已生存的教学预设,调控好自己,又能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