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优质9篇)

最新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9 03:31:05
最新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优质9篇)
时间:2023-12-19 03:31:05     小编:LZ文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我是巨人,从天空派到人间。

我是诸元素的卫士:冬把我磨炼,春将我培养,夏使我成长,秋令我更加坚强。

我是人类生活用品的贡献者,我能抵挡风沙,我能为行人提供树阴。

清晨,我与旭日为清风指路,傍晚,我与夕阳给归鸟送行。

我在森林里舞蹈,使森林景观更加美丽;我在草原上挥手,向百花问好。我静睡时,黑夜天空中成千上万的星星向我眨眼;我清醒时,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对我微笑。

我吸取地下的营养,晒着明媚的阳光;我挺立放哨,小鸟为我歌唱。我总是专心致志,对工作一丝不苟;我从不自私自利,也不高傲自大。这些哲理,激励我做得更好。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

德育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

课时安排 2课时  。

一、    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xx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xx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 (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朗读感知。

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

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第一节:人、近(邻韵)、分;

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三、感知课文的内涵。

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诗中海浪的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环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海岸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

四、问题探究。

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符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联系在一起,凸现出诗人一种类似我们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一、反复朗读感悟。

二、感悟文本。

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雨,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开放题,自由理解)。

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人在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中呼唤母亲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的感情。

2、通过背景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归”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黑板,齐读课题——《七子之歌》。

2、初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谁对母亲唱着歌?唱的什么歌?(板书:赤子之歌)。

二、品读诗歌,掌握学法。

1、朗读《澳门》,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梦寐不忘)预设:

(1)学生谈到“太久了”,教师就应该巧妙地指导学法,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的“襁褓”“妈港”等词语,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前阅读的“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的资料,谈体会,感受每一个中国人的悲痛之情。(相机板书:悲副板书的全部内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个性化朗读体验。

(3)(放音乐)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试着用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我们的种种感受来。

三、回顾历史,演唱表达情感。

过渡语:一次次期盼,一声声呼唤,六个孩子已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看大屏幕。

回首这段历史,你们的心情怎样?教师相机板书: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澳门回归前夕,作曲家李海鹰为《澳门》这首诗谱写了曲子,我们和着旋律,一起唱起来吧。

四、面对现实,蕴藏激情。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我们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会实现,让我们在分享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静静地等待着吧!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板书:长江之歌)。

简介长江:在《长江之歌》的乐曲中,介绍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自读生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学生自学。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春潮。

2、指名读(指导学生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音,一字多音)。

3、同桌相互读。齐读。

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磅礴:气势盛大。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

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稍作交流。

1、默读课文:写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2、指导学生交流。(段意略)。

3、指导感情朗读,初步感受长江的气势磅礴。

1、本节课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

(2)抄写生字两遍。

(3)完成《补》。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一些描写长江的成语和古诗。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第一遍,学生看课文及汉语拼音;第二遍,学生轻声跟读。

2.着重读准下列几组字。

(1)从走采族赞(平舌音)。

(2)山春汁长尘纯(翘舌音)。

(3)奔亲新(前鼻音)。

(4)丰惊情声清(后鼻音)。

(5)乳女恋(区分声母r、n、l)。

(6)哺育磅礴荡涤(生词)。

(7)(你)的(荡涤)着(轻声)。

3.选几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领读。

1.请几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纠正朗读时拖音等不良习惯。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连贯: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适当的间隔;有间隔,但不要把这种间隔过分突出,要用较自然的语调把句子连起来。

3.指导学生读好逗号、分号、句号之后以及两节之间的停顿。

1.明确关于朗读音量的要求:个别朗读,要让教室里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2.指导学生做好朗读的姿态和心理上的.准备:上身、喉头、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腼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处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带委婉舒缓。

较强的音量,并渐渐高昂有力。

理由赞美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中华儿女,满怀感激之情。

表现长江特有的宽广雄奇的地理态势和磅礴有力的气势。

3.指导学生朗读。(不同的同子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朗读时,其音量也应变化)。

第一节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二节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一节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二节第二层,讴歌在新的时代长江的功绩。

1.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2.全班进行有领诵、齐诵的表演朗诵。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该歌曲被选为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回来。

母亲。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长江之歌》,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内容分类。

2、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长江之歌》,感受、体验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喜欢影视音乐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难点:

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歌》等影视音乐片段。

(1)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会唱的跟着哼唱。

(2)问题:这些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

(3)交流:影视音乐。

2、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类。

(1)提问:什么是影视音乐?它包括哪些内容?

(2)交流: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3、教师简介《长江之歌》的有关内容。

(一)教师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学生聆听。

思考:歌曲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段?

交流:歌曲给人以雄伟、开阔、激昂、庄严、抒情、赞美……的感觉。

(二)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三)学唱旋律。

1、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啦”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1)了解旋律的基本特点。

问题:请大家观察曲谱的旋律和节奏有哪些特点?

交流:四个乐句都是弱起进入。

(2)、学生用充满激情和赞颂的声音唱旋律。

2、学唱第二段旋律。

(1)教师播放第二乐句旋律音乐,学生用“啦”跟唱。

提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哪些不同?他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附点音符比较多、音域比较宽广;前后两句给人亲切抒情和精神饱满的感觉。

(2)教师指导学唱第二乐段旋律。

a、用撘音阶的方法演唱25,第三小节351和第五小节463,解决音准问题。

b、用稍慢的速度、深情饱满的声音划拍视唱。

3、学唱第三乐段旋律。

(1)、教师带学生用“啦”唱旋律。

(2)观察:这段旋律与第一段旋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交流: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表达了炎黄儿女对长江、对祖国的赞美、依恋之情。

(4)学生跟教师的琴声视唱第三乐段的旋律。

4、学唱尾声旋律。

(1)师生一起划拍视唱尾声旋律。

(2)问题:尾声旋律表达怎样的情感?(是对长江的赞颂和依恋情感的进一步抒发)。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的曲谱,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情感。

2、填词演唱歌曲。

(1)简介曲作者,了解《长江之歌》的创作由来。

(2)完整演唱歌曲。

(3)教师伴奏,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情感升华。

2、学生结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思考并谈谈如何更好变现歌曲。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充满感情和赞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一)对比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主题音乐视频片段。

1、第一遍观看无声视频。

2、第二遍观看原声视频。

(二)问题: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音乐?看了两段视频后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三)师生交流:主题歌、片尾主题曲(它们可以高度概括影视剧的内容,给人以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插曲是影视剧情当中出现的歌曲,他常出现在重要的场景中,并与剧中的情节发展紧密相关,用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

五、课后延伸。

(一)有感情背唱《长江之歌》。

(二)搜集影视歌曲,唱一唱,体会歌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设计成以“智力大冲浪”为基础的竞赛式教学模式,采用听、看、议、创、唱等多种方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以竞赛积分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及时探讨,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自主的空间明显拓宽了。老师则成为一个有“观众缘”的节目主持人,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的感受这些荧屏之歌。

第一课时

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于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广为传播,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的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好汉的形象。此歌一经播出,立即风靡了全国。

对歌曲《敢问路在何力》、《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的欣赏。通过分析、问答、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说出歌曲的情绪、音乐风格、演唱形式等特点。

通过各种活动,更多了解中外影视主题歌曲,知道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

1.通过听、看、答、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2.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作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1.身势节奏声中引入主题。

2.师:同学们,在我们今天的音乐教室来了很多客人,请看:后排是各所兄弟学校的老师,前排是我们的现场评委,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欢迎在座的同学来到我们的“影视与音乐智力大比拼”活动现场,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请看大屏幕――荧屏之歌(接下来介绍活动游戏规则)。

3.大屏幕出示游戏规则:请同学按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就座,各分成四支代表队,活动共设七大板块,每项比赛成绩都采用电脑当场累计积分进行,最后将评出一支优胜队,可获得奖品(下面游戏将正式开始)。

本环节采用手击节奏,打破了传统的问候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缩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竞赛有奖活动的形式出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活动板块:比比你的感悟能力请同学观赏两段影视片段:

a、电影:《泰坦尼克》片段b、电影:卓别林《摩登时代》片段

思考:两部影片中的音乐分别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影视图像中?( )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并谈谈你最喜欢哪种音乐形式?( )

a、插曲b、主题曲c、片尾曲d、情节音乐e、背景曲f、片头曲

师小结:刚才我们共同感受了两部影视片段的音乐和图像,同学们也根据自已的感受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在影视作品中,无论音乐以哪种形式出现,都为其增添了不少的色彩,那么我们本次活动重点围绕影视中的主题曲进行(接下来进入第二活动板块)。

本环节以三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分别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感受,直接把学生带入一个影视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对影视的重要作用以及音乐与影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设一个良好的视听意境。

第二活动板块:比比你的反应能力(举手抢答)

1.请谈谈我国有哪四大古典名著?

2.四大名著对应的作者分别是谁?请选择

3.请分别说出四大名著改编成四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名字?

这一环节主要是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活动板块:比比你的鉴赏能力

请连续听赏四首主题歌曲,体会每首歌曲的情绪、音乐风格、演唱形式、主题思想。

聆听《敢问路在何方》时,引导学生独立感受音乐。

聆听《滚滚长江东逝水》时,师随音乐表演一段剑舞。

聆听《枉凝眉》时,师随伴奏音乐有感情的表演唱。

聆听《好汉歌》时,引导学生大胆歌唱。

本环节结合影视图像,给学生视听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通过师舞蹈、师生同唱,既满足了学生唱的欲望,又能帮助更深入的体会每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同时又培养了好的听赏习惯。

第四活动板块:比比你的思维能力

请分析刚才听的四首主题歌曲,分别作答。以下有a、b、c、d四种选项,请各队队长选择:

a、请分析《好汉歌》

1.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歌曲采用了哪个地区的民间曲调创作而成?( )请选择:

(1)a、男声独唱b、男声合唱c、一领众和d、独唱

(2)a、陕西民歌曲调b、山西民歌曲调c、山东民歌曲调d、广东民歌曲调

b、请分析《滚滚长江东逝水》

1.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

a、欢快的b、悲哀的c、宽广抒情的d、雄壮的

2.根据歌曲音乐风格,分别为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设计音乐肖像,要求从音乐风格和速度进行设计,并谈谈设计理由。

(音乐风格:欢快的、悲凉的、宽广抒情的、雄壮的;速度:中速、稍慢、快速)

c、请分析《敢问路在何方》

1.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请选择:( )

a、雄壮的b、抒情的c、豪迈的d、悲伤的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

a、合唱b、独唱c、齐唱d、轮唱

d、请分析《枉凝眉》

如果把《枉凝眉》和《好汉歌》的曲调对换,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问答、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影视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请同学齐声朗读:

(影视主题音乐的作用: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

第五活动板块:比比你的创造能力

请聆听一段音乐,展开想象,分成四个剧组,根据其音乐风格进行剧情创编,并表演(播放原作品剧情,进一步感受主题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环节通过为动画片创作配音的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音乐对影视的作用以及魅力所在。既培养生生间、师生间共同参与的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六活动板块:比比你的歌唱能力

演唱电影《魂断蓝桥》中的主题歌《友谊地久天长》,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和音乐风格(师指挥,学生表演唱)

本环节通过唱,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影视主题音乐带给人的美感与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对主题歌曲的演唱兴趣。

1.评选出优胜队,颁发奖品。

2.师:影视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影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更加喜爱中外影视音乐,同时也希望同学平时多注意积累,你就会拥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你的生活也会变得非常丰富和美好。

同学们,本次“影视与音乐智力大比拼”活动此时就要和你说再见了,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同时也感谢同学的积极参与。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摘自20xx年9月《儿童音乐》

树之歌教案第一课时篇九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两课时。

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