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11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8 13:04:02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11篇)
时间:2023-12-18 13:04:02     小编:笔砚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复习用方格数来表示面积,用面积公式来算面积。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与比较等方法去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面积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关键: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小结。

你们真聪明,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格子,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利用平移,半个格子凑整及轴对称图形特点求图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平移成为长方形,2个半格凑成一格。轴对称图形只要数一半,乘以2就能算出整个图形面积。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为长方形,把三角形转变成。

为正方形来计算出面积。把2个半格合并成一格,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快速计算出面积。

二、新授。

1.激发学习兴趣。

这2个不规则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

究竟是哪个图形面积大呢?

今天这节课就具体来研究它们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课题)不规则图形面积。

2.图形a我们先观察图形a,你有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吗?

a、小组讨论。

b、汇报各种计算的方法。

2×5+3+3。

4×3+2+2。

4×4……。

c、电脑演示并且总结出割、补、移三种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割的方法:4×4=16补的方法:5×4-4,这两个方法!

师总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3.图形b。

图形b也是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吗?

独立思考,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面。

交流:(利用补的方法将它转变成一个规则的图形)。

4×4=16。

电脑演示生介绍的方法,并板书算式。

师:现在可以知道图形b和图形a谁大谁小吗?

要准确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就必须进行正确的计算,在计算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三、巩固练习。

这里有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一画,说一说,怎样求它们的面积。

(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交流)。

说说:求凸出来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求凹进去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小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求图形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二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三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76+3724+8998+66980+660985+665。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五、作业。

课本练习五1~9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生回答)。

80—7=56—3=76—12=98—35=。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654—12=123—100=876—123=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新授。

(一)例1。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二)例2。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三)例3。

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五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球体、三角形呢?

课题10以内连加法第11周第4-5课时。

活动内容:10以内连加法活动目标:1.学会连加法2.能够准确计算。

2+3+2=(7)。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指名回答。

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二第5、7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小教理20xx班的胡小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ppt出现四板块)。

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数据处理方法,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设计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我还准备了课件、、等教具以及学具:

教学时间:1课时。

结合本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故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恰当的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故事、游戏的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感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我准备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注意动手操作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应用知识的学习过程。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讲故事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进入故事情境,故事结束后,从同学们的开始猜测的结果产生了矛盾,我这时会适时追问:你们想不想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学生的认知盲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故事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球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2个环节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盒大小个数相等的球。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球的游戏。要求摸到红色球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盒子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球全是红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球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红球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红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红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环节,体验可能。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红棋子,又要有黄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环节为了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类基础练习,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在的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教师即兴的口语评价与引导,对整个课堂气氛,学习情感的激发起了很好的渲染,促进作用。

在顺利通过基本练习的基本上,学生跃跃欲试想突破更加难的综合题型,这时第2题涂一涂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已经留意到颜色的数量对摸的结果的影响,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好了铺垫。第3题是有关检测学生对可能性知识掌握情况的终极挑战。这题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环节,总结交流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最成功的是什么?通过师生的总结,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白到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的板书包括课题、一定、不可能、可能重点突出,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

可能性。

一定不可能可能。

(确定)(确定)(不确定)。

以上是我对可能一课的分析和教学设想,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探究型学习过程,并将学生的听、看、想、讲、做、动静等要素有机结合。

2、全课充分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的快乐教育。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会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八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

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

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2。

(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巩固深化。

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出示练习四第13题。

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4题。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九

时间像箭一样飞快。今天早晨7时,我去打游戏,打着打着就到了中午12时。妈妈对我说:“走,咱逛街去。”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们骑着电动车,去了菜市场、超市、游乐园、公园等好玩的地方。等到我们准备回家的时候,已经下午4:00了,到家4:30,然后妈妈又做饭,吃完饭的时候是下午6:00。

一天过得真快,今天过去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也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一分一秒,不要浪费时间。

我的回复:玩了一上午游戏呀,这样可不好。周末玩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的哦,不要把时间都放在玩游戏上。我想,以后你会更合理的.安排你的时间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下面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作一简单的说明:

1、创设情境,通过老师讲生活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这一情境是我在参考“猴王分饼”的基础上,刚好昨天真的是我小侄子过生日而引用过来的。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含有的规律.但在具体操作时我的引导不够到位,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显得有些拘谨,没放开。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将例题“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作分母或指定分子作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进行整装,通过“希希想要吃到5块蛋糕,婷婷想要吃到6块蛋糕,我将龙龙的蛋糕平均分成了48块时,该怎么分才公平?”这一情境来进行教学。

课堂中出现的不足也有很多,如:我按照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对于预想之外的问题引导的不够到位;在最后环节“分数接力赛”中,预设不足,没有考虑到课堂纪律以及比赛的公平性和反馈的方式等;整堂课中老师还是有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多提宝贵意见,给我一个改正与提高的机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我只用了2分钟就穿好衣服,然后从8时吃早饭,吃完已经8时20分了,我吃早饭用了20分钟。

下午,我5时去滑冰。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段怡菲比赛:我滑冰,段怡菲骑自行车,我是小龙女队,段怡菲是粉龙队,当我滑到终点时,段怡菲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大家一起说菲菲加油!加油!可她东撞西摔,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她让我们笑的心都停不下来了。

我回家时已经是6时了,今天玩的真开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