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20篇)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3:43:11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20篇)
时间:2023-12-14 13:43:11     小编:雨中梧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记读后感篇一

我的妈妈给我推荐过许多的好书,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看得书不多,也没有给妈妈推荐过多少书,这本《沐阳上学记》算是一本。

我是从学校的购书单上买来的这本书,因为我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所以就先看这本书。翻开封面,先是对沐阳的介绍,是金波老先生写的,里面的沐阳会写小童诗,是个数学小神童,不过,书中的沐阳却是一个爱跟妈妈斗嘴的小男生,看不惯他妈妈反对他,看不惯他们班上的女生欺负他,可是非常有想法的呢!

书中描写较多的就是沐阳在校所发生的趣事,他们班有小男生,也有小女生,沐阳在他们班可是“弱势群体”,经常被女生们欺负,这情景,到让我想到了我们班,我们班的女生可都不是“淑女”,强势的很,也是女生欺负男生,真是有趣,情景再现啊!

书中的沐阳可是因为如此异常讨厌女生,经常想躲开女生,不过,有时他们也会组织起来反抗,比如:放点小虫子在女生铅笔盒里吓唬女生。迎接他们的自然是新一轮的报复。而我们班男女同学相处不算很好,但也融洽,女生作弄男生、男生作弄女生,女生欺负男生、男生反击。就这样互相玩来玩去,才有了无间的友情!

学记读后感篇二

从《闹学记》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个生性开朗活泼、为人亲切大方的三毛,她的个性让她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斑斓如七彩云霞。这一次,三毛来到西雅图,在一个简单的国际语言班里学习。做学生是最辛苦的,却也是最单纯的',单纯地汲取知识,单纯地结交朋友,没有那层利益的冷色,到处洋溢着温暖。正如三毛在过境时,海关关员问她:“你为什么要来到美国?”三毛说:“我来等待华盛顿的冬天。”多么诗意的心思呀。

读着三毛的《闹学记》就会想起自己已经走过的那些刻骨铭心的求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那时年少,有时间僵持,没时间原谅。”一直好喜欢这句话。很真实的反应了我们在学生时期的性格特点。那时年少,还记得在课间使,我们为一道数学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吗?还记得我们因为彼此的误会而伤心落泪吗?还记得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语言而笑的没心没肺吗?还记得······多么幼稚却又美好的日子,现在时常会回想起那段日子,虽然有时过的磕磕碰碰,倒也是最真、最纯的一段日子。时常在想如果每天都能像初三那年一样美好就好了,但是时间过了就过了,有些事有些人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振作起来,向前迈进吧,加油。

那时年少,有时间僵持,没时间原谅。珍惜每件事,珍惜每个人,认真过好每一天,这,就够了。

学记读后感篇三

《学记》里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孩子本自具足,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度需要不断地探索。《学记》里有一句“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意思是,老师要时常静观默察,不必多说话,使学生在内心自觉地受到启发。当老师过多的干预后,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

比如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起初很开心,一名小朋友碰到对方,被碰到的小朋友不舒服,没有想着如何去解决,而是立马向老师求助:“老师,他碰我。”

这时怎么办?是把他们拉过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告诉求助的孩子自己去解决?

生活是自己的,老师不能代替他们生活,不能总是及时帮助他们处理遇到的问题,老师更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思考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想作为一名幼儿老师,适度的放手与沉默是必要的。《学记》中写道,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去引导他们。

《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里面每一句话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学记读后感篇四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作文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应学习《学记》中的思想,为自己加油打气,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学记读后感篇五

很喜欢老先生在里面提到的自己对于读书的态度,借用了五柳先生中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本就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时的快乐,喜欢什么,喜欢看什么,喜欢怎样去读,都是个人的选择。

不是说一本书读完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也不是说能够带来多少利益上的回报,很多事情本就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不过就是追寻一时的快乐,记得住,记不住又有什么要紧的呢,看进去,看不进去也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坚守好属于自己人生的课题就行了,不要去妨碍别人的人生。现在读着读着,发现很多不理解的事情也能够换得一种看开,大概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学记读后感篇六

《丁丁上学记》这本书是博客里的熙熙妈向我妈妈推荐的,于是妈妈也在当当网上给我订购了这本书。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这本书。

这个星期,我一直都在看这本《丁丁上学记》,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甚至有时妈妈叫我吃饭,我也听不见。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的学习方法。我的成绩不怎么优秀,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中介绍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丁丁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并介绍了许多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过电影”学习方法,复习要用“吃药片”法等等……书里面面有很多小故事,每种学习方法就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告诉我的。这本书给我的启示:要想提高学习成绩不仅要学会思考,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还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前我就是没有学会好的方法,在考试中才会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我以后一定要用对方法,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我希望更多的小学生们都来看这本书,用对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记读后感篇七

很久没有去写读后感,之后一定要很快补上阅读的进度。

这一本,为数不多的读了第二遍的书,好书在不同的年龄段去读,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常读常新,直至现在,才算是真正明白了经典的意义。更像是生活的一个回顾,这样的回顾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下,变成了个人眼中的时代记忆,从众生的角度去看当时的世界,多了几分无可奈何,也少了几分动荡变幻的迷惘。最初看并没有太大的感悟,现在去看,结合自身的情境,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西南联大组建仅有短短的时间,却引得那么多人的怀念。

动荡的时代,似乎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似乎打乱了人们所有的生活,却还是会有一群人,潜心学术,潜心研究。思想上的交融,没有标准的讲授,每个教授讲出的都是自己的研究,多年来深刻感悟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规划与标准,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就好像只是思想上的冲突。会有学生与老师的辩论,会有老师之间相互的埋怨,会有言语上的冲突思想上的不一致,却也还是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不因为思想观念相左就分离指责。

那样的生活,是现在达不到的,也是不敢去想的,自由,分散,或许不再会是当今大学所选择的目标了。

学记读后感篇八

丁丁是光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他活泼、淘气、还有那么点儿小智慧。爸爸妈妈想,他上学肯定一点问题也没有!谁料到刚入学的时候他像很多新同学一样,在学习中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丁丁头都大了。后来在老师父母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丁丁不断努力,逐渐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了各科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丁丁身边发生了很多好玩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学习原来真的这么轻松有趣。

看完这本书,对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教会我们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讲,上课不开小差。上课之前要预习,只有在预习时弄明白一些词意,这才是真正的预习。做作业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我们把握知识的一次测验。如果作业做错了,还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把它们牢记住。

《丁丁上学记》是一本教会我们从快乐中学习的一本好书。

学记读后感篇九

中国现代化教育,只会葬送了孩子。

小明当时还是个孩子,他爸妈都是作家,他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妈心一横,不上学前班了。就去找萍城的夏莲,托她找个关系,把小明托进小学。结果顺水推舟,就进了北门小学,而"我"和老公却因为还有一个书稿,要匆匆赶了回去,把小明交给了母亲。

读到这里,我觉得,把孩子置于一个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吗?再说了,孩子只有五岁半,还没懂事,到了学校那正规的地方,闯祸的次数不也就多了吗?这也是"我"的顾虑。

第一个星期,还是比较心顺的,母亲说小明表现很好,心头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但是第二个星期,反馈出来的都是小明闯祸的"事实",小明推倒了小龙,但是,母亲已经道过歉了,但小龙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听说到小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时,才放了小明。他们一直以为,萍城这条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么个泼妇,让他们感觉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断地来到——小明全身长满了天疱疮,许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还流脓。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我"惶恐不安,认为小明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就是这书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写了,此时,"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去。于是,我放下手头的笔,订了车票,回去了。

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谁又能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能抛开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荣誉,在母亲的眼里,也抵不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见母爱多么得伟大。

到了那,挪动矮柜,"我"一下子就看见了两寸厚的狗毛,赶紧喊来夏莲,夏莲说:"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这里七八年了,脏死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对着小狗茜茜乱射,吓得小狗茜茜满屋乱窜,最后竟钻进了小明的床上。

在晚上,让小明睡觉时,"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难闻。小明的裤子却是干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钻被窝那一幕,这尿,不可否认只能是他的。自此,"我"的顾虑又加深了一步。

小明现在还不懂事,很容易操控,就是"我"骂他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也能接受。但母亲去了二弟家,于是,接送小明成了"我"雷打不动的责任。

校园里的空气还不错,校风也很好,只是外面,人来人往,汽车在撕心裂肺地叫,让人头皮发麻。放学后,"我"问小明:你觉得这所学校怎么样,小明一口咬定,好!看来,小明对这所学校的热情还是有的,很容易吊起小明对学习的兴趣。在这,是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意外的事却发生了。

"我"一跨进校门,就有一群孩子涌上来,把我围住,向"我"告状,"我"气愤不已,刚要一巴掌拍过去,可是,又忍住了。"我"只好去哄他们,让小明向他们道歉,他们才善罢甘休。

"我"本以为,小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仍有小朋友过来告状。我只好这个哄哄,那个劝劝。当然,这段时间,小明没少挨揍,还挺坚强,揍了也还是直哼哼,可怜巴巴地望着你。

一天放学,"我"碰到了小明的班主任赵老师。她说她观察过小明,这孩子很好动,想帮别人,却又帮了倒忙,而小明又很喜欢和那些调皮的孩子混在一起,经常惹是生非,家长就要花时间调教了。

又是一次放学,"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小龙突然冲了过去,一下子,就给了小明一拳,小明当下就弯着腰,痛得大哭起来,哭了一小会儿,小明又还击,两个人扭打在了一起。放学了,小龙倒是恶人先告状,跑到"我"跟前,我那时还算温柔。那么,母亲说的小明推倒小龙也是有可能是由小龙引发的喽!而小龙的妈妈,她死死地护住小龙,接着,丝毫不讲理,就直接站在她儿子这边,要小明给小龙道歉。而"我"觉得这女人太不讲理了,拉着小明的手就要走。这是更吃惊的一幕——她居然还打了小龙一巴掌,分明是在指桑骂槐。有这样的泼妇,这"文化"街的气质就彻底支离破碎喽!

而后来,小明居然以高票当选学习委员。"我"当时也很意外,这么个爱闯祸的孩子,怎么可能当选呢?但"我"还是很高兴——这么说,小明在班上还是受欢迎的。可是,小明在一年级下册了后,作业量明显增多,连睡觉的时间都耽搁了。

"我"认为,小明明显可以减少一点,可是小明不肯,一定要拼了小命抄。连节假日陶冶一下性情的机会都没有。

在最后,老公看中了一条文化路上"文化"两个字,要求搬家,于是,也要转学,也就是说,小明又要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们也像孟母一样,开始了第一迁。

学记读后感篇十

我小名叫丁丁。真巧,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丁丁上学记》,书中的小主人名儿也叫“丁丁”。丁丁是光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他活泼、淘气,还有一个智慧的小脑瓜。刚入学的时候,他像很多新同学一样,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的`批评,丁丁感到很烦恼!

后来,在老师、父母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丁丁不断地努力,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了各课的学习能力,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成了老师同学们喜爱的好学生。

我和丁丁一样,在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中懂得了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我好开心啊!

学记读后感篇十一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学生,是个不合格的读书人。

也曾通过各种途径兴致勃勃的参考各所名校名师名人所开出的书单,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去学校的图书馆网址上搜出索取号然后一本本的细细品读。或是某段时间里突然对某一个领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便会搜罗一整套有关的书籍囫囵吞枣地似乎恨不得马上成为“大师、专家”。如今回首过去,大学两年有余,在图书馆耗去的时间也不算少,但数来数去,给我带来关于“读书”、关于“求学”的最大触动的便是这本由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

书中故事的背景是北洋政府、民国政府,经历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五四、民国的统一、抗战和内战。还记得那个时候,我先是忍不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随即又深感后悔与不安,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是现在,我都经常会随手翻阅其中的几篇章节,细细品味。总的来说对其中两点深有感悟。一是何先生对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之间差异的观点,颇有发前人所未发之新颖。二是对当年西南联大读书生活的回忆,读来让人心驰神往。

我们以前所学的历史,提到北洋政府,恐怕很多人心中都会想起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样的词儿。混战自然是常态,但也正因为是军阀统治,是混战,所以,他们“没有,也拿不出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何先生提到有两件事,读来特别好玩儿。一是北洋军队的军歌,是“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滑稽可笑。二是北洋政府的国歌,竟然是先秦无名氏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和这些中国传统的东西相反的,国家的体制采取的则是完全的西方议会制。政治上的无意识形态带来的,是非常自由的思想和文化环境。所以,才会有类似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才会有蔡元培在北大完全的自由开放,才会有他们那一代人“无故乱翻书”的轻松而随意的读书生活。

西南联大的七年读书生活是书中重点。何先生说,那七年是他一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我们没福气,不能恭逢其盛,但看看何先生的回忆,亦足够幸福。

我们是不是也向往过这样幸福的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组织纪律,没有点名,早起晚睡没人管,不上课没有管,完全自由的转系,自由的讨论,喜欢听的课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当面提出质疑无所谓,甚至骂骂不喜欢的`老师也无所谓。

在那个时候确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过的自由,在西南联大里培养出那么多大师的那种风骨到底去哪里了?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提倡完全的自由主义,我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只是我认为,大学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更不该还像高中一样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我们有权利要求应有的自由。我们应该站起来看看这个世界,我们应该能自由的在书海中徜徉,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而不是日复一日的学着一模一样的知识,成为学校工厂流水线培养出来的学习机器。我们应该能够大声的讲出自己的所闻所想,能够跟全世界的青年人甚至忘年之交们自由的交流思想,而不是被困在小小的局域网里,在随时会被和谐的贴吧里小心翼翼的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在暑假和寒假,很多学校的贴吧还会被封掉!要知道自由是学术的灵魂!试看如今学生的自由何在?学术的灵魂何在?就像何先生自述的,那是一个艰难的时代,但大家都怀揣着希望。在这艰难的时代的背景中,名家大师却灿若星辰,为什么?我想何先生就是在思考其中的缘由吧。何先生可能进一步在思索何谓好时代。何先生说,每个人对所处时代都有不满,都怀揣希望,我也真实的希望以后,时代会更好。

只是那已经是一段逝去的岁月,同时远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而今天的我们,需要重拾先辈的信仰。

学记读后感篇十二

何兆武的《上学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在于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记录整理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由于何先生过世了,只能由旁人抄写。其实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为之,这种写法有一种妙处,那就是有一种亲切感,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对面的交流,听老人讲着他独有的美好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何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上学生活了,这也是《上学记》的核心、精华所在。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非常好。

其一,是自由的学术氛围。当时的学生,各持己见,但是面对分歧,他们最多争辩,绝不会将情况恶化成吵架。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环境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良好。何兆武先生这里指出,人的创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个性发展组成,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正真的第一生产力。自由的环境造就了学术的多产!

其二,就是西南联大的教学状况了。何先生对此有否定,但大体上是肯定的。这些教授们表现的也比较“自由”,很多教授上课不像现在的老师一样兢兢业业,讲义都不带,高兴讲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来上课还得看心情。我觉得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教授的个性不应该在讲台上发挥的这么淋漓尽致。

西南联大出了很多大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其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首先,西南联大的生源较之其他大学,不能说最好,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其次,西南联大的周边环境比较偏僻,学生们除了在学校一心向学,毫无其他去处。然后,教授们虽然有点喜欢耍性子,但他们的水平非常不错,他们能传给学生知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认知水平高了,在学术上才能有更高的造诣。最后,西南联大的教学规模属于小班教育,众所周知,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学生和老师能处于更活跃的互动之中,很多新创意、新想法也随之迸发而出。

学记读后感篇十三

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上学记》以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执笔的方式带读者走进了何兆武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愚昧腐败,动荡不安却又充满希望,激起活力的时代。《上学记》是一部口述历史,但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何先生将我们带进他的世界,用他的眼光重新审视了那个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时代。

什么是幸福?书中曾多次提及到,何先生对幸福的理解,最早的一次是何先生在湘江上刚满十六岁的时候,那是对幸福的理解还只是懵懵懂懂,后来是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何先生是这样说的: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幸福的。但是,就是在何先生上学的那个时代,是中国最艰苦的时代,大部分老百姓过的都会穷苦,尽管如此,也挡不住学生,知识分子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对学术抱有的积极的希望,虽然正好是战争的年代,但学子们也坚定的相信战争一定会结束,美好的生活,未来一定会到来。所以当我看到这里,就有一点点感觉,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可能显得稍许付钱,我们在生活中的抱怨显得很没有必要,幸福其实是简单的,只不过在这花花绿绿的世界上待太久了,人们的期望仿佛变得永远都难以满足,我觉得这是我们自己要尽量避免的,要对生活充满期待与希望,别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生活本身也是很美好的。

在这本书中,何先生回忆了从小时候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的记忆,从小时候北京的胡同巷再到在西南联大静享读书的时光,一切都好像艰难而却又值得,这是一批知识分子宝贵的记忆,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许多爱国分子,知识分子以自己的方式参加着爱国游行,但是对政治知识又避之不及,我无法忘记在序言中,葛兆光先生回忆起自己父亲的那一段,他在书中说到“他们拿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执着的追求国家富强和相信普遍真理,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真的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有点像精卫填海,也有点想飞蛾扑火。”这是一种无奈,更是那骨子里透出来的义无反顾,义无反顾的奔向自己心里的那片净土,尽管前方道路黑暗,但他们仍是勇往直前,这是大部分后代所没有的坚韧,这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爱国与远大抱负。

细细品着每一页散发出来的淡淡墨香,听老人讲着他独有的美好故事。当我合上这本书,何先生真的是一位很爱读书的人,无论何时(除了升学统考的时候看的少)何先生都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其中何先生说过“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这是我在接触到何兆武先生后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在我以前的认知里,人们读书总是要有目的的,或是提升自己的涵养,或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或是为了打发时间看一些杂文,这是第一次,有人和我说读书这个过程本来就是美好的,读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同时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何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上学生活了,在西南联大上学的七年里,没有四处奔波,没有严格管制,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何先生学习读书的做好时光,是一段最惬意的时光。

在西南连大,于在中学里不同,不用再念口号,学习、思想不用再被约束,这里的学术氛围是自由的,学生、老师可以各持己见,可以争论,这是最好的学习环境,也是最好的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发展,完善的最好环境,想必,这也是为什么何先生如此喜爱西南联大的理由,不是一味地听取,而是大家一同讨论,一同交流。

同时,这里的老师教学也是很自由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会一味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很死板的框架里,他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淋漓尽致的展露在学生的面前,但是并不会逼迫自己的学生全盘接受,学生可以何老师讨论,可以和老师争辩,其中,何先生就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让我不禁想要到现场去看看,去体验一下这样的大学生后,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那是阳光穿过绿叶之间的缝隙,缓缓从老旧的教学楼上滑下,看着学生和老师思想的碰撞。就如何先生所讲的“旧社会没有标准教科室,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何先生眼里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的过程本身充斥着的就是美好。如今,在这样快速发展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加快了脚步,为了生活,为了富裕,为了一切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大家最终目光放在了最后的结果上,但是,可曾有人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世界,抬头享受人生的真个过程。

这是何先生的一生,我仿佛坐上了一辆列车,看到何先生的一部分人生,从北京到湖南,长沙,云南,台湾,看到何先生沉浸在每一本书,看他眼里溢出的对学习的热爱,当列车到站,我下了车,内心剩下的是久久的平静。

学记读后感篇十四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猪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吃着葡萄一边唱着歌,心想自由自在的生活可真舒服。

这时妈妈从家里出来,对小猪说:“孩子,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应该上学去了”。小猪听了说:“行,妈妈”。第二天猪妈妈把小猪带到森林小学山羊老师所教的二年一班,山羊老师把小猪和小鸡安排在一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可是小猪还是好吃懒做,书包里总是有吃不完了的零食,身上的衣服特别脏也不换,小鸡和同学们都不跟他玩,有时还笑话他、欺负他,可小猪根本不在乎,还说:“我不脏,我不脏”,山羊老师每次看见小猪也充满了烦恼,想找机会和他谈一谈,于是他把小猪找来,只见那小猪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问:“老师,你找我什么有什么事”?山羊老师看见他的样子已经气得无话可说了,便说我要给你退学,小猪听了更不在乎了,于是小猪便再也没到森林学校来上学。

学记读后感篇十五

《上学记》是我进入大学以后读的第一本书,当时做了很多摘抄和笔记。我觉得虽然何兆武先生的大学生活与现今我们的生活之差很大,但是,有一些精神反而是岁月积淀越久,越显其光辉的。

本书是叙述体,分段铺叙的,所以我在这里简要列出我的一些摘抄和相应的想法。

(一)关于自由。

——记者问道,为什么当时西南联大条件差,地不大,却培养出许多人才。

——回答:自由。

当时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政治立场,政治自由。但当遇到分歧时,最多也就是辩论,没有过多的隔阂,哪怕是不同“信仰”的同学在住同一个宿舍,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很融洽的。

同学之间都有自己的想法,且不会刻意去想要改变别人的想法,这种自由不仅是当局所给予的,更是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学生间相互的友谊给予的。而且,这同时也造就了属于当时联大的学术气氛。何兆武先生这里指出,人的创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个性发展组成,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正真的第一生产力。虽然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是达不到的,但是他希望自由越大越好。

谈及教育方法,何兆武先生引申到——还是认为不要标准好,包括自然科学。“如果大家都按一个思路,科学怎么进步?包括爱因斯坦也不应成为标准,否则就永远也不可能超越他。”联大的教授就讲得很自由,但可惜的是,到了解放后,我们学习了前苏联的“五节教学制”,某种程度上,统一了教学标准,但也同时是缺了自己本身具备的教学特色。学生也可以公开反对老师,只要写出小字报贴在外面即可。当年钱穆先生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好东西,而遭到中学生反对。

学术自由也非常重要。“学术的生命在自由。”有的教授怀有看似“惊人”的言论:周世逑认为孙中山对政治的定义不对;有些教授很会扯,甚于骂人:冯友兰在课上说胡适“沪市到二七年就完了,以后再没有东西”。但作为学生却喜欢听,因为这是他们的风格、兴趣之所在,有他们很多真正的思想。

有个小事件“政治系主任张奚若先生两门课我没选,不考试也不算学分,可我从头到尾听下来,非常受启发。”有些自由是很容易的,可以自己安排。学校中的课程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喜欢的,这样,也许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些我们想要的。

《上学记》中也有一段与图书馆相关的内容。联大有一个大图书馆,每个系也有自己的,这在战争时期相当难得。其实,就算是在现在,也不是能每个大学都实现的。那时联大的所有图书全部开架,学生可以自由的进入书库;对比解放后,即使做了研究员也不能进入书库,要看得在外边填条,且步骤繁琐。这里,可以对比一下美国的图书馆与中国现在的大部分图书馆,美国的可以直取所需,而中国的大多数图书馆对于重要书册不肯轻易外借。“书本来就是要看的,图书馆不是藏珍楼,完全没必要这样。”

(二)关于何兆武先生的学习的两大体会。

在何先生看来,读书最大的.乐趣在于自己精神的满足,这比什么都重要,而不在于是不是得到一件世俗的荣誉。假如不是很有兴趣,又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他觉得犯不上,或者说,太功利就烦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反而得不偿失。

最后,我想在这里写一下本书中的最后一小段,就像大家知道的,西南联大在1946年宣告结束,清华,北大回了北京。本来何先生应该跟着回北京,再写一篇论文,得以完成学业,但是当时国内的解放战争开始了,所以他的研究生念了三年,最终也没有拿到学位。

何兆武先生在书的最后,语气中明显的表露对于那时的深深遗憾、无限的怅惘。现在我们有安稳的时局,平静的生活,详细的学习计划。或许我们应当拿出自己的勇气与决心,表现出更佳的状态去奋斗,不至于使得国家再次受到欺凌,搬迁自己的首要学府,让后代的学习变得像何先生那样充满艰辛。

学记读后感篇十六

暑假到了,我终于可以好好读书喽!妈妈给我买了四本《米小圈》,我一下子就看完了,又和我的好朋友借了8本,这下可以饱读一顿了。8本米小圈当中其中有一本是我最爱看的,名字叫做《班里有个小神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叫王聪聪,他的年纪虽然才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可是他懂的知识非常多,又特别爱学习爱动脑筋,做数学题的时候还会举一反三,连四年级的题目都不在话下,所以学校的校长同意他跨年级上课。

可是有一次王聪聪咳嗽很厉害,生病了,还在房间里大哭大闹,他的`爸爸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原来啊,因为他特别爱看书爱学习而忽视了锻炼自己的身体,所以才导致身体抵抗力差,被病毒悄悄地攻击了。读了这个小神童的故事,让我有了自己学习的榜样,也懂得学习的一些方法,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像妈妈说的,我们要快乐地学习,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要劳逸结合,也要锻炼身体,这样才会全面发展,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

学记读后感篇十七

这几天上班回来都会抽点时间看下《上学记》,没多久就看完了。这是一本小书,类似随笔,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主要是讲述何兆武老教授大学时代的一些人和事。书中谈论了许多东西,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幸福。

什么是幸福?何兆武老教授是这样认为的: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是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在书的另外一处他又强调,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一个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一个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这就是他的幸福观。他的幸福观是把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起来,不光是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整个社会的前景也是更加美好的。当我把何兆斌老先生的幸福观与几个朋友分享后,他们有点不理解。

关于幸福,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个人人生观的一部分。以前,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想过,幸福是一种状态,必须是现代式,而不是过去式,仅此而已。至于什么是幸福,我没有想过,甚至没有想过能找个好工作、可以买房买车,这就是幸福。

这些年,整个社会对幸福这个词也很关注,经常谈到幸福指数。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幸福来敲门》又引起社会对幸福这个词的热议。我们谈论着自己的幸福观,有人说幸福就是幸福就是猫吃老鼠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是一种网络说法,更多还是谈及自己的生活、事业、爱情、亲情等等。

我的幸福是什么呢?我想我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学记读后感篇十八

做家教带的是语文和英语,因此常常有机会和小朋友们闲扯,免不了的就是扯到关于大学里的一切。

这就像每一次有即将要上大学的网络好友来问我一些建议一些描述时我总是不把话说得太全一样,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在这些年里发生的一切也足以让我自己变得更加悲观,我还是愿这些才读初三、高一的小朋友对于未来有一份憧憬,如果大学都对他们没有想象了的话,那么他们还要靠什么来撑过这暗无天日的三年呢?当然,如果他们想象的是无拘无束的打游戏的话,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时候我总看着他们说,都并不是说希望你考个好学校来光宗耀祖,你考好不好和我也没半毛钱关系,只是我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了,我好歹还是上了一个211,我不希望你以后真的对你的生活因为环境、因为周边的人、因为学校而觉得失望和迷茫,这些我都见多了。

我说一个选修课150人来个70人就不错了。辅导员点完了到,就有些学生当着教授的面冲出教室逃走了。然后教授带一点苦笑地说道,现在的学生是真的很自在啊,我们当时上课,有个学生调皮,趁着教授转过身子写粉笔字时从窗户跳出去,被教授瞥见了,摔了粉笔就走了。

我说上当代文学课,老师问看过这个没,一个人举手,看过那个没,没人举手,最后是阿城的棋王,看过这个没,两个人,老师停了一下,说,好吧,两个人也算是很多的了。

小朋友多半是当笑话听,听完也没什么感受,只觉得惊讶。我说,所以没觉得自己会出淤泥而不染,我是已经觉得很痛苦的麻木了,我也是不太希望你要继续走这条路下去。

所以,正如何老在书中一直提到的,“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当些年吃粗粮,天天躲飞机,可是为何就有人有这样的信念。如今倒是每天都活在恐惧、担忧之中,工作没落实、家庭没落实下来之前,谈不上更多对于幸福的期待。但是看《上学记》的整个过程,却又真切是幸福的。

就像每一次看80年代的各种描述和访谈录或者看带相同内容《巨流河》一样,分明自己压根没有经历,可是看着就会从内心深处带着一种幸福感,一种期盼。这就是曾经在这片大地上发生过的事情,而且尚处不远之前。并不是盼望着能够重新回到那样的时代,只是看着,单纯地看到“自由”这样的词语,听到那些有个性的人,听到那些日常琐事,都觉得饶有趣味。

是真正觉得幸福的阅读时光。

也许还是要说回现状。那一日看去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一个人在宿舍里看了一晚上。那种幸福感和兴奋感与今日阅读无他。突然就想起小学的时候,和母亲每天早上守在电视机前看大专辩论会的转播,然后就觉得原来大学就应该长这个样子。就像高中时候窗外的那一柱高高的水塔,总觉得我把太多幻想都寄予在它身上。

然后才发现,写作学一年就写了一篇练笔,并不教授小说的写作技巧,而只是谈所谓的.“素材”“写作主体”“写作客体”“积累”“结构”“散文的特性”,以至于在那个看完大专辩论会后的夜晚,我久久不能入睡。我开始慢慢回忆当初我曾经有过的,来中文系的幻想,想认识一些巨有个性、巨牛逼的人,想颠倒三观,想好好学习写小说。

然后我才发现,如果说有的人回忆起过去的梦想还会觉得遗憾和心痛的话,我四年后的处境,竟是麻木地再也想不起这些梦想,已经当回想起来丝毫不会觉得难过了。

我还记得从杭州回长沙的火车上,和几个人讨论到80年代。我总是不忍表达对那个年代的喜爱之情。但是几个岁数大一点的人马上打断了我,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只看到那些年的文艺气息,没看到物质生活的贫乏,没看到如今生活的便利,你要啥有啥。我深觉得他们说的特别对,于是之后在谈及民国或者是80年代,我都会收一笔,因为我确实也会开始想象如果我生活在那些年,一定也会抱怨生活的种种不方便和丑陋。

可是我还是在《上学记》里面看到了有人在谈论“幸福”,而且是心甘情愿从字里行间中提及到的那种幸福。即使是在承认物质条件不好、社会兵荒马乱的前提下的幸福。那种幸福真的是与现实无太多关联。

可能我又得好好再想想这个问题了。

学记读后感篇十九

课堂练习,试卷中“名篇名句”题涉及到《礼记·学记》的一个句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同学没有写上。再联系以前试卷中出现过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句子,我感到是时候集中学习《学记》了,于是我整理有关资料,为同学们印发了《学记》全篇,并把它作为课文来研读。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除了完成词句理解外,有意展开思考有关教育的问题,产生了不少感想,我们分几个部分来谈。

今天我们先看开篇两段: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两段谈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其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关键句,它站在治理国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来谈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实在是了不起的思想。

于是我们不禁需要反思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

第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仅仅把教育当成培养人才的途径,当作为经济服务的手段,而忽视了教育和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第二,我们现在许多地方的中学教育已经彻底沦为“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学和就业,教育的过程就只剩下了做题和考试。

我们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重视教育的短线作用,而对于教育“培养健全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等则大大淡化甚至排斥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学记读后感篇二十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本《法布尔昆虫记三蹁跹的身影》,这本书描写了黄蜂、“裁缝”切叶蜂、“建筑师”阿美德黑胡蜂、步甲蜂、石蛾、松毛虫等许多动物,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的让我感到放大镜、潮湿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的虫子身影以及它们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它们。

《昆虫记》中所描述的昆虫并不是十个手指头能数的过来的,所以我也不多说,但有些令人震撼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大概大家都不太见过,老实说,在读《昆虫记》之前,我也不知道松毛虫长什么样,法布尔在里面写到:在正月里,松毛虫会进行第二次蜕皮,这次蜕皮结束,它们背部中央的毛就会变成橙黄色,在那些橙黄色的毛中间还夹着一些白色的毛,同时它们的背上还长了八条裂缝,这些裂缝可以自由开闭。法布尔为了知道松毛虫的秘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在自己身上试验。

一个人或许还比不上虫子,这并不奇怪。有的昆虫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间比人还长,不要因为一只虫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虫记》,你会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可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