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07:06:02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3 07:06:02     小编:琉璃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一

正如美国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述,中国历史更替几千年,基本更替的原因从来没有过变化。

一开始,新王朝的口号永远都是均田地,共财富,也确实这么做的。土地被均分给农民,财富重新洗牌,朝廷统一征土地税人头税以充财政开支;之后,某些人利用自己的聪明勤奋,或者依仗朝廷里有人,兼并了其他人的人土地,若干时间过后,依仗土地带来的财富,继续兼并土地,买通政治,获得其他产出财富的资源。

这个过程经历几十几百年之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但这本身并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朝廷的征税却因为兼并税收减少,富者可以通过政治或其他原因避税,原来的100个有产者成为了1个有产者加99个无产者,那剩下的有产者无论如何不会交之前同样的税收,而国家官僚体系在没有约束下,总是以膨胀的姿态发展,帝国财政入不敷出。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国家对无产者加重税负,而无产者的财富正在减少。当临界点到达,农民起义就来了,之后又是这个国家末代王朝老套的情节,一年之内上百次的农民起义,均田地共财富的口号,诸侯镇压,游牧民族入侵,20xx年的历史重写了无数遍的情节。

所以,中心就只有一个——税收。

世界历史从农业时代开始,无论哪个年代,中心都是财富,也就是剩余价值。这也是每一次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中心。中国社会也如此。

所以,中国城管的存在,不是维护市容,而是维护税收。

这个国家当今的几乎全部税收是间接税收,也就是向企业征税,回到消费者头上。如果允许街头小贩的无限增长,就会严重打击店铺的经济,而国家问店铺收取的大量地税营业税等无处收取,这个结果会导致跳过之前的所有过程,直接到末代王朝模式。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可是国外是如何解决的。

首先,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街头小贩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就像现在大城市街头盒饭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城管打击,而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卫生,有条件去稍贵点的饭馆,而不会去街头吃便宜不卫生的盒饭。而原来卖街头盒饭的商贩也可能因为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而停止贩卖。

另外,这个也取决于税收的组成,间接税、直接税的比例,这个过于专业,不敢妄言。唯一知道的是,我们国家大多数是间接税,这缓和了大家的情绪,觉得自己并没有缴税。但影响也是显然的,所有税负几乎都加在了商家头上,尤其是小型和微型的商铺上,你不打击摊贩,店铺就要倒闭,国家就收不到税了。因此城管必存,城管取消,这个国家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里为何没有一本世界性的通史?

显然,通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渴望了解过去的产物。在近代以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编写了蔚为大观的史书,但是不可能有对全球历史进行叙述的史书。实际上,连研究欧亚大陆甚至于东亚圈的通史都不可能产生。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空前绝后繁荣的时代,疆界远至近日的中亚,但是仍然不会产生哪怕范围稍微扩大的史书,最多只有一些游记而已。从现代的角度理解,编写通史远不止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根本的,它涉及到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再理解。这样看来,在人类发展历史的纵轴上,在某个时间点之前,通史的产生是不具备条件的。它不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导致工具和技术的进步那样自然。或者作作的说,影响通史产生的变量更为多样、复杂。

如此,通史观点或者通史性的历史著作在西方产生也是必然的。个中的原因现在人所共知: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从15、16世纪开始西方文明首先开始全球扩张并领先于其他的地域文明,且时至今日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一点来说,中国的史书对于维护传统社会的形态和稳定真的是深藏不露啊。

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所编写的史书似乎远较同时代的中国为少。但是,这对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一部《圣经》足矣。在某种程度上,《圣经》的出现、传播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混乱的欧洲有了共同的准则(即使后来发生了教派分裂),一般平民也有机会借此学习文字,德意志的文字得到了较好的统一,民族和国家意识也因圣经刊印所用的文字而得以萌芽。后来教皇和教会的权力过大导致的灾难当然也是它的不幸。虽如此,仍不能掩盖《圣经》对西方文明直至今日的伟大历史功绩。缺少了系统性史书的欧洲,因“祸”得福,少了成文规则、繁文缛节的羁绊,有的只是内心驱动下对社会、自然的改造。

比较而言,中国的史书虽然也可以看成是行事准则,但是并不具有如圣经那样的普世意义,它的约束力较弱,人们畏惧的还是皇帝的金口玉言,任何人都不得触逆龙鳞。《圣经》则得到了包括上至教皇、皇帝,中至领主、骑士,下至农夫、佃户的一致支持,虽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

《全球通史》是一部值得让人回味无穷的史书,可以引发许多思考。“我思故我在”,多读史,多看报,多思考,乃新闻工作者必须干之。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二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

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生如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法则的那种发展。

2: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对历史的考察,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使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有助于把握未来。诸如古希腊时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构成了希腊流给人类的光辉遗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历史阶段中最有影响的社会都是力图缩小上下层之间鸿沟的社会——都是倡导提高群众参与水平的社会。这种参与人数总量上的猛增构成了开拓性社会的现代性,这在性质上赋予这些社会以优越的社会内聚力和推动力,使得这些社会胜过同时期的其他社会,在它们的时代打上这些社会的印记。

3: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用技术的方式。目前,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已造成了广岛。博帕尔。切尔诺贝利等灾难,而更急迫。更潜在的灾难则是毁灭性核战争所造成的人类灭绝。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当是促成技术的使用,给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从而增加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运用技术来控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如何发展技术来滋养我们生存的地球。

当今社会,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和全球方略,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作为地球村一员的当代人的前沿意识和全球眼光是相当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值得花功夫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不只是外语。电脑。金融和外贸等课目而已,加强全球史观的教育在当今时代尤显重要了,《全球通史》作为一部“精品教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三

从砖木取火刚开始,人就拥有那神密且不能探知的文明,谁都不知道,那怪异的祭拜,丧葬。是由何而成。谁都不知道,那失落的文明是何其的灿烂。念完书,我一次次立在这些被千年古墓、落叶、杂草、枝蔓遮盖掉的石碑或庙宇前,冲着神密的历史悠久文化唏嘘不已,传出衷心的赞扬,我看到,这些沉睡了数十个新世纪的石块,也有这些英文字母,好像在诉说着以前的光辉,而他们所承重的这些失落的文明,也有遗留下的历史时间的疑团,也等候着大家去公布。

更深层次的贴近这些曾经历喧闹却最后沉静的古文明全球,像美洲印加帝国,非州古埃及文明,亚洲地区巴比伦古都,也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址,无从不告知大家,在地球上文明的间隙间,喜多现阶段处在劣势的文明都曾造就出古时候全球的巨大奇迹,留有了数不尽的文化纪录。尽管文明能够不朽,可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寻觅那失落的文明是非常值得高度重视的。

念完它,我的脑海中里不只是这些赞叹不已的文明遗址,大量的是对文明的感慨。远古时期的大家尽管信念宗教信仰,信仰神,可是她们的那类以便总体目标而勤奋的精神触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式,实际上并不是迫使奴仆去强制筑造的,只是每一年尼罗河都是发大水,下埃及的住户们的家和农田都被吞没了,她们全是同意的以便神而工作中的。尽管这类神论,在如今的社会不认可,可是我深深地的觉得来到,她们以便心里的信心,锲而不舍,勤奋往前的那类精神。的确是大家这种年青人所缺乏的。虽然有很多的难以置信,但这些神密的让人没法坚信的工程建筑确是真正存有的。他们自豪的记述着这一民族,这一皇朝最光辉最兴盛的阶段。也许全球的历史时间确实较长,被湮没的文明乃至是民族,國家都许多,有谁会记得这些早已消退的文明,但是,不可以由于消失了也不寻找。我始终认为古代人能够理解的人生境界比大家当代人高,通常越发繁杂的事务管理,越发要用非常简单的逻辑思维去思索。从这些文明里,我觉得了古人的朴素和诗意。

我了解原先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可是在玛雅以前竟然也有个奥尔梅克文明。这一文明被发觉以前,针对大家而言都是一个神话传说,它是被湮没在热带丛林里的文明。再聊说古罗马,最知名的便是罗马的试炼场和罗马人的淋浴,她们的浴池方法也被当代人延用着,在那时候大浴场是皇室和贫民人际交往和政冶主题活动的关键场地,在那里常常有乐团弹奏,也有作家和戏剧家在朗读自身的著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内容沟通交流互动交流的场地。它的存有促使社会发展的级别越来越并不是那麼明晰,如同是一个演出舞台,沒有贵贱之分。大伙儿公平的沟通交流着,各种各样逻辑思维撞击在一起,促使文化发展的快速。就如同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辟了学术研究和随意的基础理论,促使那时的北京大学快速发展趋势。这一段千家争论,思想碰撞的阶段,真实实际意义上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那样要来,现如今大家的社会发展便是缺乏了那样一个服务平台,把自己最真正的念头表现出来,事务管理本就沒有肯定的对与错,可是人们所理解的诗意确是无尽的。

一转眼又来到希腊,说到希腊,第一个想到的也许便是希腊的诗文和戏剧表演。希腊有很多的不幸家和喜剧片家,在那时候以便能让大量的人到戏院看戏,伯利克里当政时公布了一项法令,在公共性传统节日时,给每名公民派发等于一天生活费用的津贴。那样极大地推动了公民的主动性。促使再穷苦的老百姓也可以遭受幽美文化的陶冶,极大地提升了那时候的文化层级。在时下,有几个由于忙碌的工作中而失去对造型艺术的喜爱,造型艺术能够主要表现出身心健康活力四射的日常生活还可以主要表现出崇高理想的人生道路。忙碌无休止的学习培训,使我们都完美无瑕去关心造型艺术。盲目跟风的寻找钱财和影响力,可是来到最终实际上丧失的才算是最珍贵的。使我们有时候学习培训下顾希腊人,听一听诗文,品品歌剧。

悠长的古时候之行完成了,可是找寻迷失文明的步伐不容易停住,文明的缺少就好像种群的绝种一样。迄今大家都不明白,这些久远的神话传说是怎么来的。就如我国来讲,有五十六个民族,就会有五十六中文明,大家能做的便是维护好这种文明,由于他们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象徵,也是她们的心力。有时候,我经常会想起,有关感情的许多难题。人经常会被情感所蒙蔽,弄不清分不出,那类情感。并且最能上下人的也是情感,另外也是理性较大的敌人。实际上我觉得繁杂的感情无须放在心上,应当高声的说出去。释放出来内心堆积如山的体会,搞清楚的让身边的人去理解,去体会。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四

读完《全球通史》这本书,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史观。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从西方的角度带领我们漫游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虽然全书有很多西方的主观意识,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依然是现阶段最好的世界通史简介。

第一阶段,即从史前到公元元年。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时期,此时人类刚刚由猿人进化而来,已经可以使用工具。这个时期的世界地形已经完全成型了。人类,开始从黄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开始诞生。随后人们为了获得食物开始狩猎,采得食物,采集文化出现。随着食物的短缺原始人类开始聚集在一起生活,自此人类部落诞生,新石器时代到来。有了村庄和部落,人类开始长时间的定居在一个地方,但是原始的采集与狩猎满足不了因为定居而大大增长的人口。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可是限制于生产力,不能够在一个地方一直耕作,刀耕火种的方式在部落中被广泛应用。这样便在人口的不断迁移中传播农业,发现各种各样的种植物。扩大生产,人口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这是最初的部落文化。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转动,文明之火出现了。公元35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一个部落完成了从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转变。城市中心,制度,文字,社会阶级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在文明条件下,人类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各种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灌溉技术,冶金技术,风力,水力的利用,车轮的出现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作古典文明,即我们所知的四大文明古国。这些古典文明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他们便不在满足自身范围的地方?开始向外探索,这样丝绸之路出现,各个文明古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上的,文化上的交流。例如佛教便是在这一时期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前三千年,人类社会的大体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文化,宗教都已经诞生了,这是人类从野蛮到开化的一次飞跃。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人口对技术与制度的推动,技术和制度对人口的反作用下。我们的文明之花得到了绽放。

这里便有了一个问题。便是人类社会文明之火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生产力的进步是第一要素。没错!在人类文明极其完善的今天,生产力的确是第一要素。但是在古典时代,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影响社会进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为什么会变成以种植为主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生产力的原因,而是人口的增长。因为在狩猎情况下人们需要频繁的不定期的迁移到别的地方。可是在人口太多的情况下,频繁的迁移是不可能,并且随着迁移,人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域,哪里没有足够的猎物,只有平原河流。气候的变化也是一个原因。人们只能被迫定居在一个地方,并发展起来农业,这样在河流地区,由于良好的气候调节,种植业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这样人口进一步增长,不得不去开垦更多的荒地,地域的扩大导致城市的出现。

人口的增长导致社会制度的恶化,管理者随之诞生,制度随之孕育,国家出现。文明之火被点燃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阶段。即公元前一千年的时间段,我将其称作统一联合阶段。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五

从砖木取火开始,人就有了那神秘且不可探知的文明,谁也不知道,那奇怪的祭祀,丧葬。是由何而来。谁也不知道,那失落的文明是何等的璀璨。读完书,我一次次站在那些被千年古墓、树叶、野草、枝蔓覆盖掉的石碑或庙宇前,对着神秘的古老文化唏嘘不已,发出由衷的赞美,我看到,那些沉睡了数十个世纪的石头,还有那些字母,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它们所承载的那些失落的文明,还有遗留下的历史的谜团,也等待着人们去揭晓。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

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找。我始终认为古人所能领悟的境界比我们现代人高,往往越是复杂的事务,越是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从那些文明里,我感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意境。

我才知道原来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但是在玛雅之前居然还有个奥尔梅克文明。这个文明被发现之前,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神话,它是被湮没在热带雨林里的文明。再说说古罗马,最出名的就是罗马的竞技场和罗马人的沐浴,他们的洗浴方式也被现代人沿用着,在当时大浴场是贵族和平民交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那里经常有乐队演奏,还有诗人和戏剧家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互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得社会的等级变得不是那么分明,就像是一个舞台,没有贵贱之分。大家平等的交流着,各种思维碰撞在一起,使得文化进步的迅速。就好比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创了学术和自由的理论,使得那时候的北大迅速发展。这段百家争辩,思想碰撞的时期,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术的进步。这样想来,如今我们的社会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事务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人类所领悟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转眼又到了希腊,说到希腊,第一个联想的恐怕就是希腊的诗歌和戏剧。希腊有很多的悲剧家和喜剧家,在当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到戏院看戏,伯利克里当政时发布了一项法令,在公共节日时,给每位公民发放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津贴。这样大大的促进了公民的积极性。使得再穷苦的人民也能受到优美文化的熏陶,大大的提高了当时的文化层次。在当下,有多少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艺术可以表现出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也可以表现出崇高理想的人生。繁忙无休止的学习,让我们都无暇去关注艺术。盲目的寻求金钱和地位,但是到了最后其实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让我们偶尔学习下顾希腊人,听听诗歌,品品歌剧。

漫长的古代之旅完结了,但是寻找失落文明的脚步不会停下,文明的缺失就像是物种的灭绝一样。至今人们都不懂,那些悠久的神话是怎么来的。就如中国而言,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中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文明,因为它们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象徵,也是他们的心血。有时,我经常会想到,关于情感的很多问题。人常常会被感情所迷惑,弄不清分不出,那种感情。而且最能左右人的也是感情,同时也是理智最大的对手。其实我觉得复杂的情感不必放在心里,应该大声的说出来。释放心里堆积如山的感受,明白的让身边的人去领悟,去感受。

我觉得在城市中的我们,还缺少了对自然的狂热。习惯了使用高科技,偶尔会想念一下去郊外野营的时光。但是我觉得,体验自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远远比学会使用高科技产品来的复杂。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六

《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本书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的趣味性史书,它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与发展、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因自身阅读能力有限,我只能从中截取部分感兴趣的内容走马观花。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读后的感受。

一、两性间的不平等两性间的不平等是源于新型农业太繁重,女人终于不堪负重,所以只能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吗?我的认识是这种不平等虽然在新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但不是因为太繁重,而是因为生活得需要所产生的越来越多的工具提高了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里,照料同一块地不需要男女都下地干活就可以生产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粮食。这样一来就有空闲的劳动力回到家里。那么为什么是女人回家而不是男人回家呢?那不过是因为女人的生理能力决定的,因为孩子总是女人生的,过去因为食物采集,无法多生孩子,现在口粮够了,女人可以多生几个,保证种族繁衍。于是女人理所当然地留守家中,只是后来的发展却不是一开始可以预料的。虽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同样辛苦,但是没有产出,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漫长的几千年,女性沦为第二性。这一幕甚至现在仍在上演:无论开始是怎么受千万宠爱所以做全职太太的,过个5年8载,便成为多余的人。当然,带着丰厚嫁妆嫁到夫家的不在此例。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文化的力量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随遇而安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以各类“交流”为幌子,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放眼望去,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发展”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度,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这是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找到的场景。

三、日益剧增的危机感《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作者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例如现在的朝美两国,不停地研发新式的武器,日益剧增的矛盾,可是他们却没想到如果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那么我们在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想一想,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必须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七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八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咱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我的坟墓吗?咱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咱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性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因此即使咱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咱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忙咱们认清此刻,以及完美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九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

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生如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法则的那种发展。

2: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对历史的考察,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使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有助于把握未来。诸如古希腊时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构成了希腊流给人类的光辉遗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历史阶段中最有影响的社会都是力图缩小上下层之间鸿沟的社会——都是倡导提高群众参与水平的社会。这种参与人数总量上的猛增构成了开拓性社会的现代性,这在性质上赋予这些社会以优越的社会内聚力和推动力,使得这些社会胜过同时期的其他社会,在它们的时代打上这些社会的印记。

3: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用技术的方式。目前,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已造成了广岛.博帕尔.切尔诺贝利等灾难,而更急迫.更潜在的灾难则是毁灭性核战争所造成的人类灭绝。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当是促成技术的使用,给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从而增加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运用技术来控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如何发展技术来滋养我们生存的地球。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十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全球通史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

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

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

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

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

记得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

“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

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最近在读《全球通史》,还没读完,因为这本书很厚,十六开的纸有上千页吧,我只读到中世纪。不过也从中发现了点道理,跟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讲一下我对进化论的观点。很多质疑进化论的人提出的疑问是为什么现在的猴子没有进化成人。我的观点是,其实进化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史前是这样,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我们人类在变化着,从身体素质、智力等方面都在变化着。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也在变化着,有的物种要灭绝,有的物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之所以用变化这个词,是因为现在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最终会是发展还是堕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对物种进化的看法。人类的发展也适用于这种变化。史前人类其实是有四种人:印欧人、蒙古种人、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当时他们还都是原始人,过着采集食物的生活,被称为食物采集者。但是,他们采集食物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印欧人和蒙古种人的效率更高,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因此也就有能力向外拓展。而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效率低。这种差别的结果就是现在世界上存在极少数的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绝大部分人为印欧人和蒙古种人。我们中国人就是蒙古种人的分支。

生产效率导致人类进化这种观点在我国历史教育中很少被提到,在封建社会朝代更迭中更是鲜见。绝多部分史书说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君主失德,失去了上天的庇护。这种论调,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回避了发展经济这个主题。朝代更迭的真实原因是经济,而不是道德。每个朝代建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稳定,官员数量会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国家开支会大幅增加,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这时农民作为主要生产者需要缴纳的赋税也会提高。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通常做法是把地卖给有钱人,自己只负责耕种,缴纳租子。而这种方法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农民的压力,随着国家需要的收入增加,封建社会生产效率并没有发生过突增,因此最终转化到农民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实质减少。于是,我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农民起义就如海浪般一浪高过一浪。

读《全球通史》的另一感受是,西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欧美的富豪捐出自己的家产成立基金会或者捐给其他基金会,他们关注贫困人口、关注艾滋病以及环境问题。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公益的发展,使很多因历史原因致富的企业家关注社会公益。

但是我想说的是,西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争强好胜是他们的本性,这一点比我们东方人要强烈很多。欧洲并不是物产富饶的地方,而且欧洲大陆上的民族并不少。因此,中世纪的时候,我们看到欧洲是一片混乱的景象。突厥人、日耳曼人、维京人、高卢人等等为了争夺土地混战不休,这种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欧洲人怎么可能是乐善好施、一副菩萨心肠。

所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才会从他们嘴中说出来,所以在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他们会偷偷修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欧洲人并不值得信赖,当然还有美国人。所以,我说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很多人不要一谈到西方人就讲他们有多好,充满了尊敬。

浏览了《全球通史》,对里面关于冷战的部分比较感兴趣,也有很多收获,明白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不平凡的道路,也明白了当今国际关系的许多道理,下面是我的一些读书感想。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我深表遗憾,社会主义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共产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倒退了。这个阶段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逐渐转化为多极化格局,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结构。“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是不确定的,大概有俄罗斯、西欧、中国、日本等。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起来,如印度、巴西等,加入“多强”系列。我认为多极化有利也有弊,但总的来看,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谁也阻止不了,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在国际上发挥重大作用。

冷战结束后,世界逐步走向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这个世界还不是天下太平。冷战后,一系列的问题出来了,如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矛盾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严重地威胁世界和平,局部的战争和纠纷不断。如海湾战争、印巴冲突、波黑战争、911事件、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美国想建立一个单极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对手,实现其霸权主义。所以说,实现全世界和平的道路还长远。我们只能是好好珍惜现在的相对和平,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怎样才实现全世界和平呢?除非是各国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和平的力量远远大于战争的力量。我相信会有全世界和平的一天,那就是共产主义了,因为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得到满足,战争也就不存在了。当今的国际秩序还是不平等的,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之间的不平等。联合国应该起带头作用,改革联合国的机构和机制,改造国际秩序,使世界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少了中国,世界冲突将会加剧,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历来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许多国家,特别是印度经常造谣“中国威胁论”。中国强大会不会真的会威胁其他国家呢,我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不会增加战争的'因素,因为中国人历来是爱好和平的。

中国强大,只能增强世界的和平力量。在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挫折的当今世界,中国应该首先要壮大自己,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适度发展军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确,中国在逐渐强大起来,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和人口大国,中国应该努力发挥在国际上的作用,参与国际政治,调节国际关系。

我觉得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应该多关心一些时事,了解世界形势,关注国际关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因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下一页历史,到翻完最后一页我还想再看下一页。这本《全球通史》被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选为教材。也是自90年代起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教材之一。

以前我读《史记》《资治通鉴》没觉得写得好的。虽然历史上对这两部书,评价是很高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过我觉得《史记》、《资治通鉴》就是一本帝王书,都是阴谋、权术、人治、治人那一套。利用权术驾驭群臣、奴役人民、愚昧人民、控制人民的思想。这样的书不看也罢,也只有在现在的中国和一些落后地区还有市场。

而《全球通史》描绘的是人类历史从诞生到现代一系列几次大的飞跃。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史前社会到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水渠种田、驯养动物、利用牲畜耕田、铁的发明、火药的发明、蒸汽机、铁路。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都对社会才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总是不遗余力的带我们去通过远古的历史、来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社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而他对这些新的问题也总是不下定论,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世界未来是会变得更好,还是毁灭呢?环境问题、人口急剧增加和资源匮乏、核扩散危机、基因工程、社会不公平和贫富悬殊、青年的反叛,异化、犯罪和吸毒、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和宗教争端、贸易保护主义、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到底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呢?历史也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创造、探索,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将见证这段历史,也都要参与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确定无疑地预知未来,但是,他们能比较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十一

笔者的学生时代是在中度过的,那个年代学校不开设历史课,所以笔者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一无所知。读高二时,正值神州大地开展史无前例的“批林批孔”运动,伟人毛泽东把孔子从“大成至圣先师”的尊位上揪下来,让全国人民进行“大批判”。从那个时候起,我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个“孔老二仲尼丘”。他一生主张“克己复礼”,刚当上鲁国大司寇,就杀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这是我对儒家思想的启蒙认识。

我读完司马迁的《史记》之后,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到处是诸侯割据的混乱状态,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当时各种文化思想十分活跃,被后世称为“诸子百家”时期。孔子认为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要极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为此,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到处推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得到诸侯的采纳,最后还是回到鲁国办私学。孔子死后,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学从此成为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中统治者阶级统治民众的主导思想,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成为“御用经典”。不可否认,儒家思想对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完《全球通史》,我才知道,中国从隋唐到明朝末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为什么从强盛走向衰败呢?儒家思想统治是根本原因。中国的地理位置本来就与世隔绝,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隔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儒家思想的统治,就像罩在人们头上的“铁箍”,禁锢了人民大众的创新能力,扼杀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外族的文化和的先进技术。“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认为儒家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为此,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极力排斥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远远落后于西方。

古代的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能力,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但是“四大发明”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科技成果没有转化成为生产力。直到西方列强用中国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制成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人才改变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明朝的航海技术虽然领先于西方世界,但是,郑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天朝国威,为朝廷搜罗珍稀的玩赏之物,而不是为了贸易。在西方向外扩张时,“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变化只有局限在传统秩序的范围里,才是可接受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夷之技制夷”;康有为的“百日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治,都被封建的遗老遗少们扼杀在摇篮里,这都是儒家思想教化的“功劳”。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十二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_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十三

《全球通史》是以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主线,而不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线。本书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把人类历史划分为1500年的世界以前和1500以后的世界。“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全球通史》中用三章的篇幅介绍了了中国文明和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和东方倭寇欺辱的历史。在最后一章《后记:我们的黄金时代吗?》中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同世界进行了前瞻性的论述。读后受益匪浅,使我对儒家思想和当代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一体化有了探索性的认知。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十四

其实在初高中的历史习题上已经多次接触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了,那时候看见过很多能够引起我共鸣的话。我很欣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有些观点,独特新颖而又犀利准确。于是利用这个暑假在家里大致阅读了一下这整本书,但是有些失落的是,是在网络上阅读的。我一直觉得,这种厚重的著作应该是捧一本书在手细细阅读的,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感受书页之间凝聚的思想,而不该是对着冰冷冷的屏幕和各类透着的浮华和虚假的广告。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引言中引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一句话。这也揭示了这部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经典之作”的作品的本质,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视野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上,反映了局部和整体的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品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从时间上来讲述人类的历史,而不是像以前的一些世界历史著作一样从各个地区讲述然后整合,那样的历史是分裂的,不能让人观其全貌。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

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现助长了这种欲望,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欲望导致了战争与征服,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创造着人类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质特征,关于欲望的褒贬我们很难判定。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幅画境--战争和痛苦,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这种希望和痛苦的交织铸造了灿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骄傲的人类文明是从痛苦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

人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最终命运,但站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至少可以回瞬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展望我们自己的未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全球通史》时曾说过:“《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好的历史著作除了能向人们展示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类的历史文明,更应该让人们能够穿透历史,看向未来,而《全球通史》无疑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

全球通史读书报告篇十五

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全球通史》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对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启发。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在近几个世纪来的主导地位,而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因此,自然有很多史学书籍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二战后,美国崛起并与苏联形成了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看似毫无硝烟的世界,却暗流涌动,局部战争不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迅速发展,东亚各国逐渐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变成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也更加明显。

世界多极化趋势难以逆转:

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促成了史学观念的改变,《全球通史》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二战后,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试图以一种全球观念来解释历史,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和那些较为狭隘的史学观念,认为应该用一种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评价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等等,是他们常用的口号。

在读本书时,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作者中立、客观的态度,它不以国籍、意识形态、个人观点来评判历史发展。但人无完人,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总会受到世俗客观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不例外。编者在前言部分也直言道,可能是西方中心论的余毒所致,读书笔记虽然他不认为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高端,但是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东方论”的影响。他始终不敢给现代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他意识到此前的说法明显忽略了东方文明对于__的历史贡献,所以感到了一种道义上的不安、踌躇。

一直以来,人们从课本中学到的历史,都带有一种本国的视角,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于本国与外国的历史带有一种潜意识的偏向情感。这虽然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却不够客观。

例如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各个国家对1840年中英之间的战争的命名”问题:在中国它被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国门而引起的一场非正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但它在英国却被称之为中英战争,这一说法明显是想掩盖其侵略中国的实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的客观评价有着决定性影响。

英国人将“鸦片战争”称之为“中英战争”:

中日的关系亦然,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渐猖獗: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等,甚至妄图将钓鱼岛划为己有。这些对历史篡改的行为,正是基于他们对于自身所犯的罪行没有根本的反省和认识,所以试图以掩盖他们不光彩的历史,而这不仅会使日本的年轻一代认识不到本国所犯的错误,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这种行为必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唾弃。因此,客观地记述历史既是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现世的负责。

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历史视角。高中课本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分别来介绍的,这样我们对于特定时期的历史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而,这也导致我们对于同一时期的中、西方的时空概念不甚明确,虽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横向对比,但还是更加注重纵向的叙述。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过往的世界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认识。《全球通史》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世界性的视角,它在叙述时将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减少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向读者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新兴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成为了世界主宰,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陷入新的困境。在作者看来,“人类应该去寻找一个“伦理罗盘”(即当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时,让人类尽量避免成为“经济动物)来引导技术的发展”。

刚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三番五次地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警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大师李世石;今年3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了世界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

人工智能的利弊该如何权衡?

这些不禁让人们担心起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彻底将人取代?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与人类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人工智能发展的透明度如何监督、法律条文如何规定、人工智能造成失业问题等等,都将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人们无法否认整个社会始终在前进着,也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人类只能不断地弥补缺口。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

尽管现在充斥着不少关于人类未来悲观论的言论,但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仍然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现代人拥有两个祖先们没有的武器——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它们或许可以带领人们奔向自由王国。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人类未来的命运终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取决于人们如何将把所学到的,借鉴的知识与智慧付之于实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