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经过最近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提出的现实根据、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现就结合水文基建发展的现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为适应我国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来的,是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也就是在我国社会发展成就瞩目与挑战并存的状况下提出来的,这对正确认识水文基建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超前谋划,科学编制规划
要按照大水文观的要求,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丰富和完善。在其指导下,全面开展“十二五”建设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其他专项规划。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布局各类站点设施和业务系统,科学比选方案。要注意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科学有序、全面协调、符合大水文观要求的水文规划框架体系。
2.提高质量,继续加强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一直是制约水文增加投入的瓶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在继续多储备项目的同时,着力提高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保证建设时批复的投资能包得住。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对每一个项目在每一阶段都要认真收集资料,加强现场踏勘,开展必要的地质勘探和科学试验,落实必要的建设用地,开展市场调研,复核优化比选方案,保证前期工作在每一个阶段都达到要求的深度。
3.实践创新,探索适合水文设施特点的建设管理机制
水文设施点多面广,单点规模小,投资额不大,立项时常常把若干个单点工程是打捆包装成一个大的项目,而在建设时又需要解捆儿来分别建设。具有一个项目事实上存在着多个建设单位(法人),单位造价和管理成本高等特点。又由于某些设施(如缆道等)专业性强,难以找到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建筑商,又缺乏质量认定规定,造成按现行规定这一部分无法验收的现象。凡此种种,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创新,建立适合水文设施特点的建设管理机制。
水文基本建设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去面对。在实际工作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按照大水文观的要求,遵循建设规律,努力为水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近期工作重点是丰富规划,完善相关前期工作,初步建立健全水文基本建设相关的规定和规程。要抓紧组织编制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一期工程、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建设二期工程、“十一五”水文水资源工程等项目的初步设计,组织编制今年已经下达计划的水文设施工程项目建议书、可研和初设报告等3个编制规定。根据2009-2011年中央水利前期工作投资滚动计划的要求,抓紧开展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丰富完善,启动“十二五”建设规划、国家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水文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和施工规程编制工作。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党务人事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人事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要加强党务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人事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局党务和纪检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党务、纪检工作放到服务于流域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实解决损害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党务人事工作千头万绪,政策性、政治性、原则性和保密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局党务人事工作推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涵义,并予以贯彻落实。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们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完善育人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百年之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应试教育”课程他体系的重建。它既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为此,学校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课改制度。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构建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编制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校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构建有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走科学的发展之路,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以上是我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粗浅认识,今后我要在学习中提高,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我区地处__市东大门,辖区范围广、编兵任务重,是各级首长和军事机关始终关注的一个地区。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除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一、着眼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责任。
(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我国的安全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对增强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战略威慑力,构建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的脉搏,正确把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进一步丰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蕴藏于民间战争潜力的挖掘出来,把作战能力储备起来,提高应对多元化威胁的能力,有效维护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富国与强军统一的现实要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军地各级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
二、紧贴形势任务变化,创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思路。
一是坚持理论先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对后备力量建设中遇到的平(战)时指挥体制、组训装协调发展、战时力量使用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寻求有效对策,努力形成在国防后备力量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新思想新举措,不断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搞好统筹规划,从顶层搞好设计。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通盘考虑,扎实推进。
三是坚持科技主导。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借助地方科研部门集中、技术力量雄厚、信息设施先进的优势,搞好国防后备力量指挥自动化建设,着力提高兵员的科技含量,尽快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四是坚持同步推进。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坚定不移地走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路子。要坚决摒弃“后备后抓”、“后备后建”、“补充角色”的思想误区,牢固确立“首战必用”、“首批运用”和“全程使用”的观念,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标准定位在能直接参战支前上。
五是坚持“双应”一体。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必须按照“合成、精干、高效”的要求,把国防动员体制与应急防灾体制统一起来,建立具备应急应战双重功能的国防后备力量指挥体制;着眼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对应急应战任务预测和分析,制定完善配套的方案和保障计划,落实人员、装备,把应急训练与应战训练捆在一起抓,谋求“双应”能力功能同步增强。
三、围绕提高质量效益,突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点。
一是编实建强各类队伍。在组织布局上,加大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要目标和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民兵分队组建力度。在兵员结构上,要把科技含量突出起来,要针对辖区内院校多、高新产业多的特点,多组建一些民兵网络、雷达、电子对抗等技术含量高的民兵分队,储备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人才,把科技含量突出出来。
二是强化实战能力训练。突出信息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训练。改进训练方法手段,本着“就地就近、专业对口”和“方案对接、编组对接”的原则,大力开展挂钩训练和联编联训联演,不断提高后备力量训练层次和质量。
三是搞好装备调整配备。武器装备要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和成建制配备、成系统配套的要求,将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纳入武装力量装备建设的体系之中,坚持“先参战先装备、重点使用重点装备”的原则,优先配备主要方向、重要目标和交通干线的民兵预备役部队,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配套率和使用效益。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长期以来,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从xx年我们对市级机关在用的办公用房普查情况来看,在用办公用房的总建筑面积109.2万平方米,由我们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管理的办公用房只有7.2万平方米,只占总在用办公面积的6.6%,其他大部分自行管理或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和模式,使管理体系不健全,资产形成机制不完善,资产配置不合理,产权管理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健全,成为资产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分散管理从而造成了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xx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长期以来,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从xx年我们对市级机关在用的办公用房普查情况来看,在用办公用房的总建筑面积109.2万平方米,由我们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管理的办公用房只有7.2万平方米,只占总在用办公面积的6.6%,其他大部分自行管理或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和模式,使管理体系不健全,资产形成机制不完善,资产配置不合理,产权管理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健全,成为资产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分散管理从而造成了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xx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当前,教育领域里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管是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还是解决教育事业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都必须依靠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年。基础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两基”人口覆盖率从直辖之初的40.45%上升到100%,“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从直辖之初的38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和招生比例都接近1∶1,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教育发展实现重大跨越,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跨入了大众化阶段。成人教育稳步持续发展,全市基本建立起实用型、开放型的各种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源于“优先”的真正落实;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优先”的强力保障。胡锦涛在2015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的要求,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这“三个优先”既是工作的原则,也是衡量的标准。因此,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以更加强大的魄力落实“三个优先”,以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三个优先”,以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现“三个优先”,以群策群力的共识促进“三个优先”,真正使“教育优先”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树人育人。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具体、影响更深远。
因此,我们应当把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永恒追求,将“人本”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使教育活动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近几年来,重庆市坚持把素质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主题,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把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是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不断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四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着力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依然存在,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促进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健康发展。坚持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致力于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融合起来,与市场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又要处理好教育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教育内部各种关系和各种要素之间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节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确保教育事业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持续向前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持久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立足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高度重视“发展质量”,认真研究“发展质量”,努力追求“发展质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实现“三个普及”上,全面提高重庆教育发展水平。一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40个区县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为突破口,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到2015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普及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形成充满活力、适应需要、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
四、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统筹好城乡教育发展。要紧紧围绕落实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解决“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口”这“三类人口”的教育问题,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这“三个差距”,统筹推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这“三个发展”,建立健全制度科学、统筹协调、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要着眼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不但要努力办好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还要处理好公办、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关系,按照“着力优化公办,大力发展民办,积极引进外办,鼓励支持联办”的思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力争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上有新的突破。
统筹好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教育增长并不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结构,既要讲求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继续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统筹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从“就教育论教育”、“就发展论发展”的狭隘思维中解放出来,以系统性思维、国际化眼光、现代化理念,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努力以最小的发展成本实现最好的发展质量。
统筹好各种群体的教育。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没有教育的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没有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统筹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以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围绕教育公平抓好教育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干部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定正确工作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加知道学习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在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总书记报告强调了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这使我们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应该要求一定的高度。同时弘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我们的学习工作,使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社团负责人,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团员的庄严使命。我们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大学生学习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好今后的工作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综合水平。积极参加了院。系组织的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由于学校修建秀山图书馆在荷花池里留下了很多淤泥,为了让美丽的荷花池重现昔日的风采,系组织带领我们参加了这次义务劳动,冒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们一个个挥舞着各自手中的工具,直到把荷花池里的淤泥除尽为止。事后我们都腰酸腿痛,可是我们的心里却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因为美丽的荷花池又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为历史悠久的毕节学院增添了一片独特的风景作了我个人应该有的贡献。
进入大学的这一年以来,我严格的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为了给试验区多留下一分美好,我尽了我个人最大的努力,生活中所见的一些事让我看了总是感觉很痛心,在学校门口新修的路中间有一个花池,有的同学过马路的时候懒得走地下通道,就直接从那上面踩过,我看了觉得很心痛,他们可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啊,-§我想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的悲哀,有人说你不走那,上面的小草也一样活不了,这我知道,只要能够多留下一颗小草,可是为了让试验区给世人多留下一分美好,我也愿意作我最大的努力。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又是一名社团负责人,我更应该以党员的行为来严格要求自己,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大学生生活中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十七大召开以来,学校组织了多次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会议和讲座,使我思考、收获了很多,对教育教学我有些粗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来说就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南。
首先,我认为应该要换位思考,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还是活动的组织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有无意识的叛逆行为和心理,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家里他们是被家长宠坏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却是十分孤独、封闭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间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所以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其次,用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我认为任何实践、理论都离不开发展,都需要创新,而这就需要我们来解放思想,不走寻常路。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文化多元的时代,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课本上的知识和信息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更新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充实课堂,也是对教材、知识的更深层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后,我认为一切的理论还是要回归指导实践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只有工作的热情和想法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够尽快地进入教师的职业角色,怎样能够把思想和理论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当中,确实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最初想法的反复修正以及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以便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符合新课改的需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九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劳动工作者,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后,认识到:一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新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我们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县劳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教育现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实践、是落实。我们一定要结合阜宁实际,心系劳动保障事业,服务阜宁人民,创建和谐阜宁,办人民满意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阜宁的劳动保障事业更上一层楼。
最近一段时间,我和大家一样,积极置身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之中,针对第一阶段的安排自己认真学习了,等学习材料。通过学习,使我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也深深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新形势、提高教学能力、做好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现实基础是什么、根本依据是什么、更加明晰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回答“靠谁发展、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发展规律的理论升华,是今后我们不断提升发展层面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这就要求自已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一、要深入学。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学习。
二、要勤思考。所谓勤思考,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浮云遮望眼”,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要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发展观学习内容的丰富,决定了我们思考内容的更为丰富。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后,我们还必须勤于思考: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意义如此重大?影响如此深远?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什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发展与资源的矛盾?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在迅速扩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我们的具体工作,也要考虑我们所制定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勤于思考,“三思而后行”,将学习、思考的成果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
三、要认真干。十七大报告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员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要善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善总结和勤思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思考偏重于过程,总结偏重于结果。在整个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把这个规律性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善总结”。或者说,善总结就是要善于把握规律性认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和力和组织力。提高总揽全局、长远规划、综合协调、科学教育和优质服务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第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学生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要树立热爱教学、热情服务的宗旨,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及接班人。
第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项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新的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教学,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第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着力规范师德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党员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十
市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召开后,我认真学习了xx局长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局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按照市委及局党委有关要求,在稽查大队也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了专门组织、制定了活动方案及每一个阶段的活动计划,分别召开班子会和干部职工大会进行了研究部署和动员发动,并有计划的组织职工进行了学习培训,目前,我们正按照方案要求逐步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学习,对几年来社保稽查工作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
自05年4月市社会保险稽查大队正式运作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稽查就是服务、执法就是维权”的工作理念,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稽查各险种缴费单位45944家,通过稽查扩面参保170585人,稽查补交及清欠各险种社保费3.76亿元。并在三年内完成了搭建两级网络、市大队升格、出台地方法规、召开全国现场会等四大项工作目标。05、06、07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局授予“创新发展先进单位”,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06-07年度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单位”,群众送来很多感谢的锦旗和牌匾。通过几年的辛勤探索,目前,社保稽查的专业队伍基本建立,稽查执法的工作规程和基本方法已经确立,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基本健全,互动协查、信息和成果共享的两级网络架构基本完善,社保稽查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保稽查发展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回顾这些,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有两点体会。
第一、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是群众需要的,也就是我们要“为”的,群众的需要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即我们的事业前进和发展要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发展一定要科学、要有群众基础,要克服不符合群众意愿的盲目发展、无序发展、不计成本发展的观念和做法。我市社保稽查工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局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局党委紧紧抓住反映民生需要,贴近百姓需求,为群众社保维权提供极大便利条件这个根本,在我市目前尚未实行各险种统一经办的情况下,从整合各险种分散的社保稽核资源入手,大胆突破,科学决策,率先在全国成立相对独立,专门履行各险种社保稽查监督职能的社会保险稽查大队,实行各险种统一稽查执法。此举不但将分散的稽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为充分发挥其拳头作用,提高稽查效率,发挥稽查效能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且,这种模式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有关社保问题的投诉举报,为群众维权提供了专门机构、人员和地点,群众到一个地方就可以对所涉及的不同险种的社保政策进行咨询,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映,为政府广开言路提供了平台。同时,这种模式还有效地降低了社保执法的运行成本,大大减轻了用人单位的事物性负担,方便了用人单位办事,化解了广大用人单位对以往重复执法、重复检查的抵触情绪。从几年来开展工作的'事实可充分说明,这种体制是符合社保事业发展方向的,也是符合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也是广大群众和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因此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正因为此,它才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群众需要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作为政府部门要“为“的,我们的事业也只有符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才能得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保权益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就是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结合社保稽查工作实际讲以人为本,就是我们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最大限度地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社保政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保权益。市社保稽查大队自运作以来,始终把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社保稽查执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但同时更是为了增加基金的积累,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保障支付,维护广大群众的社保权益。正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这个出发点,为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维权,我们狠抓一流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用优良的作风和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为广大群众服务,不但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一致肯定,更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使社保稽查工作具备了较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也更坚定了我们为群众执法、为群众维权的信心。这几年,社保稽查工作虽然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因我们这项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群众和社会的需要支撑我们,使得社保稽查劈波斩浪始终在发展、始终在前进。
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而不是从局部的、狭隘的部门利益出发以各种主观或客观的理由去偏面理解,甚至棚架、抵制、或者拒绝党和政府各项为民政策的落实。再一个就是从群众利益出发去制定部门的工作制度、运作程序、服务规范等,使我们的工作尽可能的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满足群众需要。
但是,社保稽查工作毕竟是个新生事物,由于成立时间有限,各项工作离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上月有幸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组织的全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检查活动,到一些省、市、地区、县看他们的经办模式、经办手段、经办管理、经办理念以及经办质量,深感我们与人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需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观念,迎头赶上。下一步,在进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中,结合我市社保稽查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探索,着力解决一些制约社保稽查发展的难题。
一是调研探索社保稽查工作规律,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社保稽查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满足广大群众需求。
二是探索完善市县两级协查互动,稽查信息和成果共享的联动机制,树立大稽查、一盘棋思想,发挥社保稽查最大效能,促进社保稽查工作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加快社保稽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进程,探索科学先进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一流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社保稽查行为,继续保持和发扬社保稽查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是调研探索如何使社保稽查工作更尊重群众意愿、更贴近百姓需求、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而研究制定出更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稽查机制和稽查方法。
五是调研探索如何适应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城镇向城乡统筹转变,由保障职业人群向保障所有群众转变的稽查模式和稽查方法,使社保稽查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清晰、精辟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度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
4、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而今天,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二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不适应。存在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二是统计工作条件不适应。存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统计基础薄弱的问题。三是基层统计力量不适应。存在工作负担过重,统计源头数据采集面临巨大挑战的问题。四是统计法制建设不适应。存在法制建设推进缓慢,依法统计不到位的问题。五是统计的支持环境不适应。存在不重视统计、不配合统计的问题。六是统计服务水平不适应。存在分析钻研不够深,服务范围不够广的问题。
针对以上“六大不适应”的问题,我们统计局要以这次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破除旧的思维定势,更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我县的科学发展提供统计保障。对症下药,采取措施破解“六大不适应”推动统计事业科学发展。
全县统计系统要以解放思想作为正确行动的主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摈弃无所作为的思想,做到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拨的意志、百折不挠的锐力。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决策的成与败。各级政府要以适度超前的思维,在人、财、物上加大支持力度,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从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充分发挥统计的决策参谋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统计任务愈显繁重,加强基层统计力量、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亟需得到各级统计部门的关切和支持。
一是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力度。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广大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法律法规的知晓率较低,通过多形式、多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如发放小册子、有奖测试、开讲座和电视广播等,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使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加强统计执法。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和下拨执法专项经费,确保依法行政的独立性;执法队伍经常性开展统计执法大巡查,严肃查处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维护统计执法的权威和严肃性,为统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加强统计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统计部门要有计划对下级执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重点对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加强指导,提高整体统计执法水平。
统计部门要有计划对各单位、企业的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全县整体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全县总体数据的真实、准确;深入推进普法工作,消除统计对象的疑虑;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各单位、企业统计要根据《统计法》要求,重视统计工作,配备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统计员,安排办公设备,高质量完成统计报表,按时上报。统计部门对于统计任务完成情况突出的单位、企业,可考虑给予适当奖励,而对于不配合工作的,坚决依法查处。营造良好的统计社会氛围。
提高统计工作服务的水平,应增强“五种意识”。一是参谋意识,统计工作要围绕党政领导的决策和宏观管理当好参谋;二是责任意识,要明确肩负的职责,坚持实事求是,对上、对下要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三是桥梁意识,统计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联系企业、民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爱心和真诚与企业、民众交朋友,做好上情下传,下情上达工作,把社情民意、企业和民众的心声反映给政府;四是机遇意识,统计工作者要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以敏锐的眼光、快捷地关注和捕捉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不失时机的向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翔实可信的信息,反映新情况、新动态;五是服务意识,统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积极、主动、及时监测分析经济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信息服务。今年着重抓好五大调研专题分析的撰写:城乡统筹发展、镇域经济协调发展、三产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分析。
统计服务工作要做到:一是各级党委领导工作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延伸到哪里,统计就监测到哪里;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统计工作就跟踪服务到哪里;社会公众需要什么,就及时反映和提供什么,使统计部门真正成为党政领导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参谋部,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和社会公众的信息窗。二是要坚持政府统计的公益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从政府决策分析、社情民意分析,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调研;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文化、资源等领域开展分析研究,推进统计信息的公开化和社会服务化。统计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民生指标的统计和监测,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更好为民生服务,全力推动“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三
本文目录。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xx区作为xx自治区党委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县(区),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和国务院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把握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努力把xx区建设成为宁南山区经济核心区、文化中心区、宜居创业的和谐之区。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思想大解放,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决定思路,观念决定出路。解放思想没有止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xx区当前仍处于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发展不足、经济欠发达、社会事业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是最基本的区情。这些差距,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差距,但深入剖析,实质是解放思想和发展理念上的差距。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要树立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开放包容、扎实苦干的理念,用立志赶超的雄心、奋起直追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打破常规,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努力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谋跨越的浓厚氛围,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跨越。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结构大调整,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项目建设为支撑、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开拓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充分发挥xx区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和固原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的区位优势,要在发展四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设施农业、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跨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党建水平大提升,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保障力。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委把方向、出思路、谋全局、抓大事、管干部的能力和协调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的能力,凝心聚力,合心、合力、合拍地推进跨越式发展。要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力倡导“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真正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靠得住、有本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在关键岗位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建设实用型人才队伍为目标,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要继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返回目录。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坚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必须要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中、从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日常工作实践中获取营养,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公路”上台阶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类群体的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迎来小康生活。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进作风,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良好的作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注意顾全大局,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机关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同时善于把上级精神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团结同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共同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旧的思想观念。
要坚决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观念,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上来,从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的思维定势转变到科学务实创新的思维上来,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新观念,进入到思想深处、落实到工作实践,真正转化为推动本职工作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思路,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返回目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进步。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农村的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来,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以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势。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广大农民享受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农村的改革发展,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抓好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处理好农业发展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同农村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返回目录。
为配合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宣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一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教材。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读本》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一次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从理论前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读本》从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的基本形态是: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基本点是: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发展中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应是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点是:发展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基本点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基本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第五,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其基本点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述几点,是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关于《读本》的文风特点。《读本》不仅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它运用普通百姓都看得懂的文来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大众化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十四
本文目录。
我区地处xx市东大门,辖区范围广、编兵任务重,是各级首长和军事机关始终关注的一个地区。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一、着眼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责任。
(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我国的安全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对增强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战略威慑力,构建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的脉搏,正确把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进一步丰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蕴藏于民间战争潜力的挖掘出来,把作战能力储备起来,提高应对多元化威胁的能力,有效维护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富国与强军统一的现实要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军地各级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
二、紧贴形势任务变化,创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思路。
一是坚持理论先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对后备力量建设中遇到的平(战)时指挥体制、组训装协调发展、战时力量使用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寻求有效对策,努力形成在国防后备力量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新思想新举措,不断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搞好统筹规划,从顶层搞好设计。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通盘考虑,扎实推进。
三是坚持科技主导。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借助地方科研部门集中、技术力量雄厚、信息设施先进的优势,搞好国防后备力量指挥自动化建设,着力提高兵员的科技含量,尽快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四是坚持同步推进。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坚定不移地走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路子。要坚决摒弃“后备后抓”、“后备后建”、“补充角色”的思想误区,牢固确立“首战必用”、“首批运用”和“全程使用”的观念,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标准定位在能直接参战支前上。
五是坚持“双应”一体。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必须按照“合成、精干、高效”的要求,把国防动员体制与应急防灾体制统一起来,建立具备应急应战双重功能的国防后备力量指挥体制;着眼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对应急应战任务预测和分析,制定完善配套的方案和保障计划,落实人员、装备,把应急训练与应战训练捆在一起抓,谋求“双应”能力功能同步增强。
三、围绕提高质量效益,突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点。
一是编实建强各类队伍。在组织布局上,加大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要目标和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民兵分队组建力度。在兵员结构上,要把科技含量突出起来,要针对辖区内院校多、高新产业多的特点,多组建一些民兵网络、雷达、电子对抗等技术含量高的民兵分队,储备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人才,把科技含量突出出来。
二是强化实战能力训练。突出信息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训练。改进训练方法手段,本着“就地就近、专业对口”和“方案对接、编组对接”的原则,大力开展挂钩训练和联编联训联演,不断提高后备力量训练层次和质量。
三是搞好装备调整配备。武器装备要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和成建制配备、成系统配套的要求,将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纳入武装力量装备建设的体系之中,坚持“先参战先装备、重点使用重点装备”的原则,优先配备主要方向、重要目标和交通干线的民兵预备役部队,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配套率和使用效益。
返回目录。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个当代小学校长,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返回目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人大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具体做到坚持“三个围绕”,突出“三个创新”,抓好“四个建设”,为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坚持“三个围绕”
一是围绕服务中心抓党建。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把政治工作的重点、经济工作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人大机关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当前是万州抢抓机遇,推进“500亿万州”建设,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区人大机关党委始终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着重围绕人大常委会针对产业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移民安稳致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万州等带有长远性、根本性、全局性和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推动万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是围绕实施监督抓党建。坚持在人大党组的领导下,发挥好机关党委的核心保证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监督法》,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把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人大实施监督的重点,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人大执法检查的重点,紧抓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峡大移民的机遇与挑战。
三是围绕固本强基抓党建。坚持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知识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提高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突出“三个创新”
一是机制创新。区人大机关党委既隶属区直机关党工委的领导,又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的直接领导。区人大机关党委下属4个党支部,其中离退休党员单独成一个党支部。党员中包括现任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机关全体党员和离退休老党员,副处级以上党员108人,其中副厅级以上党员20人。独特的机构模式和人员构成情况决定了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既与其他部门的党建工作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区人大机关党委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在人大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由机关党委总体负责,各支部分别活动,办公室和各委员会协调配合的局面,健全完善了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努力确保机关党建和人大业务工作在时间分配、计划安排、工作成效等方面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同步运作,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二是内容创新。机关党建是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区人大机关党建工作内容力求做到“三个着力”和“四个结合”:即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规范运作程序,结合增强监督实效,结合发挥代表作用,结合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的新突破和人大工作水平的新提高。
三是方式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人大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域和空间,使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人大机关离退休同志“政治、人才、法制”三大优势,在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方面作足文章。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奖惩机制,激发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开创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返回目录。
3月以来,作为第二批参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名普通党员,我经历了从预备党员向正式党员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成为我正式入党后的第一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从自我来讲,是个人的发展,包括事业和生活;从集体来讲,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如何产生最高的效益,如果持续产生高效益;从社会来讲,是人与人关系的发展,如何更和谐包容地共同生活;从人类来讲,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生命体,如何参与到其中的良性循环发展。
结合我部目前的首要工作――gs路建设。在我看来,它之所以重要,受到各界的关注,就是因为它是通往灾区的一条奋进之路。在过去,我们常常会说,这里是四川的北大门,是四川北上出川的唯一一条高速公路。但在目前,作为mg路的一部分,它贯通连结了绵阳、广元两个地震重灾区。在目前中央大力开展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下,gs路的重要性比四川的北大门、比拉动四川经济的发展重要了n倍。因为它受到重视,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它的开通与否,可能关系到灾区一幢楼房重建的速度,可能关系到灾区某一项旅游业恢复的速度,可能关系到灾区人民重新过上有稳定年收入日子的速度。
压力大,责任重。但背袱得越多,我们越难前进,只有放下包袱,做好手边能做的事,整个团队才能完成任务。
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放下自我,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做团队安排完成的事情,完成团队的共同目标,就是自己做为团队一份子能做的。
作为工会工作者,按照全年。
工作计划。
和工作重点,完成工会日常工作,协助分工会工作开展,保持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是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把以人为本搞发展的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做好手边的事,为完成目标任务而努力。
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五
自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有些精神、观点消化理解的还不深、不透,有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批评。谢谢。
虽然简短,但却表明了作者谦逊的学习态度,最后以“谢谢”这一惯用语作结,适用于口头汇报。如果作为上交的书面文稿,可考虑不写这一惯用语。(《应用写作》2009年第1期)。
共
3
页,当前第。
3
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