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大全9篇)

2023年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2:55:06
2023年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大全9篇)
时间:2023-12-12 12:55:06     小编:FS文字使者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一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这里有什么帽子?(红色和绿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请你数一数,红色的帽子有几顶,绿色的帽子有几顶?大的、小的有几顶,请你根据标记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幼儿操作。

四、结束活动。开汽车到外面去玩一玩。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二

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级分类。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验。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等。

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

2.亲子手册《科学.分一分,拼一拼》。

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行分类。

(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1.提问:这些废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对这些废品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2.提问:哪一种分法更快更清楚?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二)讨论设计分类标志。

提问: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志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或直接运用材料等方法设计分类标志。

(三)讨论分工合作,并根据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分享交流。

二、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分成相应的若干组,分别完成设计标志,并负责该类材料的分类归放。

(一)引导幼儿再次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

教师:我们已经把废品进行分类,想一想分好的各种废品还能再分吗?可以怎么分?

(二)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并根据类别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归放。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类箱让幼儿继续收集废旧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亲子手册《分一分,拼一拼》。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三

在前一次的活动《二次分类》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很乐意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进行分类。熟悉,的孩子问我:“丁老师,能不能再往下分啦?”我说:“可以!…“那我们玩吧!”于是,我很快便设计出了《三次分类》的数学活动。

2、尝试独立探索新游戏的'玩法。

3、继续巩固良好的游戏常规。

1、三次分类游戏的学具:小动物图片8张、题板、小筐1份),示范学具一套。

2、循环游戏材料:二次分类,找影子,数立方体,10以内组成作业单,填算式,藏宝,看钟面填数字。

1、复习游戏。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到50、两个两个数到50、五个数到100。

(2)打电话(顺数倒数):教师:“叮铃铃,12345”,幼儿:“叮铃铃321”……(可请幼儿出题)。

(3)碰球游戏(10以内):集体一小组一个别。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知道是(出示范例,小猴子。)。

(2)介绍游戏情景,幼儿动脑筋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有些小是得很伤心,因为找不着家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反复讨论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学会看标记)。

(3)讲解游戏的步骤:每只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应该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细看标记,进行三次分类,最后才能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4)幼儿尝试一次分类:先看哭脸、笑脸猴子标记,请幼儿上前分类。

(5)二次分类:看长尾巴、短尾巴标记,请幼儿针对哭脸猴子进行分类。

(6)三次分类:看大、小标记,请幼儿只为哭脸长尾巴猴子分,有两只猴子顺利到家)。

(7)介绍新游戏。教师:还有猴子没回到家呢,别着急,这就是今天的新游戏《三次分类》。循环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要玩,把每只猴子都送回家。

(8)介绍其他组游戏。教师:另外还有6组游戏,都是我们玩。放在第八组的游戏是从末玩过的,如果你七组游戏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组,动脑筋想想怎么玩,然后试一试。

(钟面有1数字,把缺少的数字填上。)。

第一组:二次分类;第二组:找影子;第三组:数立方体;

第四组:数的组成;第五组:填算式;第六组:三次分类;

第七组:藏宝;第八组:看钟面填数字。

(1)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和鼓励幼儿。

(2)小结第八组情况。举手表决有多少人玩过,请个别幼儿{说玩法。(如有对的,表扬幼儿;如没有,则下次公布正确玩法。)。

把这个新授活动设计游戏的形式,请幼儿选择正确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深得幼儿的喜爱。示范讲解时,并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样幼儿对后面的活动就没多大兴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两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标记都会看了,后面之间活动,幼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依然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幼儿快速接受了新游戏,玩的正确率很高,达到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4、操作练习:

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五

设计意图:

交集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对于我也是很有挑战的一个内容,印象中这好像是中学数学的内容,之所以会选择这节活动,是因为我认为经过精心设计教案,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是可以初步理解交集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

活动目标:

1、体验交集处的物品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并会依据物品特征进行摆放。

2、能运用交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活动准备:

1、两个空心的大圆圈。

2、幼儿人手一个图形(红色的各类图形,不同颜色的圆形)。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4、各类饮料(橙汁),各种橙味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图形找家。

1、活动前教师随机给幼儿一人一种图形,贴在胸口。

2、教师出示两个空心的大圆,告诉幼儿分别是圆形的家和红色图形的家。

3、引导幼儿把身上的图形送回家。

4、提出疑问:红色的圆形该住在哪儿?

6、方法:把两个圆重合一部分,这是两个圆的交集,也就是红色圆形的家。

7、教师出示一组图形,请幼儿把它们送回家。

8、教师小结:交集中的物品具有两个圆圈中物品的特征。

二、分苹果。

1、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并简单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

3、集体交流。

三、帮助弟弟妹妹。

1、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运用交集的知识解决问题。

2、情境一:中班的弟弟妹妹要去春游,帮忙选食物。

中一班喜欢液体的饮料,中二班喜欢橙味的食物。教师出示视频引导幼儿选一种同时具有以上两个特征的食品。

3、情境二:帮助小班弟弟妹妹选玩具。

弟弟喜欢玩雪花片,妹妹喜欢红色的玩具。引导幼儿选一种他们都喜欢的玩具。

四、结束。

给弟弟妹妹送选出来的食品和玩具。

教学反思: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在本活动中我认为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对环节的设计思考的还不够,语言组织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上课的时候语言比较啰嗦,不够概括,使得幼儿理解不了。

2、教具的摆放不合理。

3、目标没有达成。

4、买过来的食品没有合理的利用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六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重点:

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屈,老师。教,案,网”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七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八

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

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电脑若干台。

3、三角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

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

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

(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

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

4、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

5、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

(四)幼儿创意拼图。

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

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拼搭、分合。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九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