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实用20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0:39:07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3-12-11 10:39:07     小编:灵魂曲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一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一、认识种子。(2分钟)

(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

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

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

(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

(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想开心的玩,看,它们玩的可开心了,这时候突然“咚”的一声。天气暗了下来,小动物们很是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黑暗里传来了声音,听:小动物们,你们好,你们需要齐心协力完成闯关任务才能赶走黑暗,继续游戏,一共有三关,努力吧,于是小动物就开始闯关了。

二、左右序数。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第几关?(第一关)看,小动物代表队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第一关的闯关场地,我们先来看看小动物代表队有几只小动物?(5只)一起数一数。接下来该完成闯关任务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来听一听:本关有三个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先来听听任务一是什么:从左向右第5个小动物是谁?再来听一听任务二:从右向左第5个小动物是谁?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我们完成任务了吗?听:恭喜闯过第一关。

三、上下序数。

教师:该第几关了?(第二关)小动物进入了第二关的闯关场地,这次的队形和刚才的一样吗?(不一样)这次排着纵队来了,我们听一听这关的任务,听:本关有三个任务,我们来听一听第一个任务:从上往下谁是第四?任务二:从下往上某某排第几?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听:恭喜闯过第二关。

四、空间序数。

教师:小朋友真棒已经帮助他们闯过了前两关,接下来该进入第几关了?“(第三关)听一听第三关的闯关任务:欢迎进入第三关,在您面前的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请根据我的要求找到相应的房间,任务一:某某住在第二层第一间,请进入你的房间。任务二:某某住在第一层第5间,请住进房间。任务三:小花住在那个房间?听:恭喜闯过第三关。闯关成功。

五、操作活动。

小朋友太棒了,为小动物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看,黑暗赶走了么?黑暗赶走了,他们又再快乐的游戏了。小动物们非常感谢中一班的小朋友,于是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两个礼物,想要么?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为了让你们的礼物也有一个家,老师给每小朋友准备了一座城堡,看,现在就请小朋友把礼物送进城堡里,首先我们先把送进去,送到第二层第五间,第二个礼物小朋友可以把它送到你喜欢的房间里,谁能告诉老师你送到了那个房间?举手回答,四个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下一下自己把礼物送到了那个房间。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三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去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排排队》本课的亮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经验,仅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

一、以趣味为本。

学生画的人普通是用几个圆和火柴人的线条为符号的形象化,一种习惯性的表现,缺少观察和思考的成份,对此,我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同桌来感受“人”的外形线条,再用童趣的长高高,减减肥的添画法来动动手术,在本课中有玩,有学,有乐,尽管如此,快乐了还需要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仍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以生活为样。

排排队此课用公共场合常见的排除现象设置情境,进行观察和人物绘画表现,排队不管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常见,上学,放学,吃,玩都经历过,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也能“侃侃而谈”排队时的场景和发生的故事。例如有个学生说,他在买车票的时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让他谈谈不排队的行为,以及他当时的感受,这样比说一句空洞平白的我们都要讲文明,守秩序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小百科:排队,指呈现整齐的线形排列。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四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五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3、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但由于少数幼儿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着急,导致这些幼儿对于球体的特征不够明确。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数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七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能积极参与讨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感觉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教具:圆形纸一张,皮球一个。(2)学具:“几何立体组”,小筐,纸盒,广告颜料,橡皮泥,彩笔,白纸,布袋,小棒。

2、环境准备: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商品有皮球、乒乓球、苹果、梨子、易拉罐、棋子、飞碟等。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做游戏《吹泡泡》引入活动。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选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要求幼儿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

(2)幼儿第一次探索: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并说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教师分别出示皮球、圆形纸,然后分别转动皮球、圆形纸,请坐在不同方向的幼儿进行比较,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幼儿知道皮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圆的。)。

教师演示后小结:皮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因为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圆的。能向各个方向滚动的圆形物体叫做球体。

2、让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球体。

(4)请幼儿拿出“几何立体组”,做行和体的对应练习,了解球体的基本特征,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橡皮泥制作球体,制作好后启发幼儿把大大小小的球体组成某一个物体,如小熊猫、花朵等。

第二组、玩“乒乓球滚画”。幼儿在纸盒中铺一张白纸,再将乒乓球染上彩色颜料放进盒中,滚动乒乓球,在白纸上印出漂亮的图案。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2、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活动准备:

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左右箭头标志,木偶。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一)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只手,招招手。

2、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

3、伸出左手摇一摇,说说左手的作用。

4、出示手环,我们的左右手都很能干,奖励一下。给右手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1、幼儿两两活动交流。

2、集体交流。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3、师生共同小结:靠左手的这边叫左边,靠右手的这边叫右边。

4、”说一说“,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二)、游戏”碰碰歌“,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2、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可变性。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三)、师幼共同小结:小朋友站的方向变了,左右方向看到的'东西也变了。

四、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一)、出示木偶判断左右。

(二)、生活中的运用。

1、讨论: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帮助?(引导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上下楼梯、开车、走路等左右方位的运用。)。

2、老师小结:左右会经常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左边、右边的东西,也经常会说道左边、右边,左手、右手,左脚、右脚等,左右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一定要分清自己的左右。

五、游戏:”我是小司机“,引导幼儿听信号开汽车,学习运用左右方位知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并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品。

活动准备:

圆纸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块;圆柱体积木、光盘、小球、弹珠、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发现球体可向任何方向滚动。

1、小朋友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圆片)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小圆片,你来玩玩这些小圆片,但在玩的过程中不能让圆片离开桌面,一会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操作。

3、你是怎样玩的?(转着玩的、滚着玩的)怎样滚着玩?(立起来滚)谁和她的玩法是一样的?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前后,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如果不离起来会不会滚?(不会)师总结: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动。

4、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滚呢?我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来试试,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

幼儿操作:谁来说说,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

师总结: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滚朝后滚,还可以转着滚,他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

二、比较乒乓球和圆片,指导球体不管从那一面看都是圆的。

师总结:圆片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所以在摸的时候有一条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两只手就会撑起来。

2、从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圆片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看上去有两面是圆的,但也能看到一条直线,乒乓球从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圆形的。

师总结: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

三、联系生活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体。

2、老师也找了一个,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球体?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像球体?

四、幼儿操作:制作球体刚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给老师都打来电话,他要生产一批玩具,他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批球体,请你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吧。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在玩玩记记中感知5的分合方法。

2、体验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若干,画有气球图案的记录纸,红、绿两色蜡笔,5以内的数字卡片。

2、将若干气球图片藏于气球中,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活动过程:

1、教师与一幼儿示范游戏“猜拳赢气球”的玩法: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猜拳。第一次由赢者用自选的蜡笔从记录纸左边开始涂一个气球,另一方赢时则用自选的蜡笔从右边开始涂一个气球,直到把一排气球涂完。

2、师:记录纸上共有四排气球,所以比赛共有四次。找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吧,看看每次自己赢了几个气球。

3、幼儿两两结伴游戏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二、交流结果,统计数量。

1、师:每排一共有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第一次你赢了几个气球?朋友赢了几个?用什么记录方法能让别人看懂?(教师出示分合符号“八”,并在下面放上相应数字卡片。)。

2、幼儿依次交流赢气球的数量以及记录方法,教师一一呈现!的.分法并小结归纳。

3、幼儿闭眼或蒙眼,教师每次拿走5的分法中的一个数字或一组数字,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数或哪组数,帮助幼儿记忆5的分合方法。

三、帮气球找朋友。

1、师:活动室里有很多美丽的气球,里面藏着小秘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把气球踩破、挤破等。)。

3、让幼儿尝试踩一踩、挤一挤气球,找出气球卡片,并帮它们找到数量或数字合起来是5的卡片朋友。用气球奖励找得又对又多的幼儿。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图片十张(每张图片上不规则地画有1―10个圆点),1―10的数字贴绒教具一套,水笔一支。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筐内分别装有雪花片5―10片不等。

3、铅笔每人一支,记录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两个两个圈起来。

—教师展示十张圆点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圆点数,贴上相应的数卡。

—请十名幼儿上来给圆点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

告诉幼儿1、3、5、7、9叫单数,2、4、6、8、10叫双数。

2、判断单、双数。

—幼儿数自己筐里的雪花片,先点数总数,再两个两个数。

—请部分幼儿说出雪花片的总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将雪花片两个两个排列,再次验证自己对单、双数的判断。

3、身体上的单、双数。

—请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幼儿观察自己身体上的某些器官的数量,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一只手的五个手指是单数,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就是双数,等等)。

—请幼儿将观察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其他幼儿说明。

我把十张圆点图片过了塑,是为了怕幼儿在画圈的时候画错了,便与改正,事实上在活动中的确有幼儿画错了。

活动结尾在原教案里是没有记录这一环节的,我自己添加上去的,活动后我觉得效果不错,巩固了幼儿的单、双数的概念。

活动反思:

通过先游戏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开心,延伸活动也是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操作材料,使幼儿感觉一直在游戏,幼儿动手操作时,积极性特别高。真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设计适合6岁的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游戏做巩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特别快,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本节活动的效果也特别好。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三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四

活动名称:

年龄段和领域:

大班数学领域。

活动目标:

1.能自主探索6的组成的5种方式,理解互补、互换关系。

2.能运用6的多种分合方法进行游戏。

3.用数学经验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难点:感知数字6的多种分合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背景音乐,跳跳糖盒16套、记录纸16张、笔等若干,数字密码卡片,礼物盒子,创设超市场景。

2.经验准备:在家中与父母玩5以内的“撒瓶盖”、“滚珠珠”等。

游戏并学习记录,了解一个数(除1以外)可以被分成两个小数。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复习5以内的组成,激发幼儿兴趣唤醒已有经验。

游戏“找朋友”,复习5以内的组成。

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拍手行走,当喊数字5时,与临近的同伴抱成一团。

二、游戏“神奇跳跳糖”,探索6的5种分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1.介绍游戏“跳跳糖”的玩法及记录结果的方法。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6的5种分法并进行记录。

提问:当神奇的跳跳糖跳舞时,会跳出什么颜色呢?每种颜色有几颗?

(1)幼儿人手一盒“跳跳糖”,自主探索其他组合方式;(2)幼儿展示交流6的5种分合方法,师幼共同梳理总结。

小结:我们发现了6有5种组合方式,并且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的总数都是“6”。

3.通过观察和分析,进一步理解组成式互补和互换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另一边就越来越小,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都是原来的数,这是互补。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6的组成式中的互换关系。

提问: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成式有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互换了位置,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这是互换。

三、游戏“挑选礼物”,探索6可以分成两部分和多部分。

1.请小朋友用6元代金券购买两种礼物,要求买到的商品的价格合起来正好是6元,复习巩固6的5种分和方法。

2.组织幼儿尝试用6元代金券购买3种以上的礼物,探索6可以分成多个部分。

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分成2部分,还可以分成多部分。

四、游戏“密码配对”,进一步巩固6的组成。

介绍游戏玩法,引导幼儿合作领取礼物。

规则:我要找我的好朋友,合起来的密码是6,那我要找的另一个。

数字几,合起来才是密码6呢?

小结:今天小朋友玩了好玩的数字游戏,知道了6的5种组合方式,

还发现了互补和互换的规律。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去玩一玩分分合合的游戏,动脑筋解决更多问题。

活动延伸:

1.家园合作:与爸爸妈妈一起购物,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过程。

2.活动区域:将礼物盒子、数字卡片投放至益智区继续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五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空间对应》含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对于我们班的幼儿来说,她们对空间对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能透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

1、能根据坐标找到家,并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幼儿能根据坐标,找到对应的位置。

平面楼房、动物卡片、数字卡片、记录表。

(一)谈话导入

师:“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请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师:“小动物新建一栋楼房,要请小朋友去参观(教师出示平面的楼房),这里就是小动物新建的楼房,我们看看这栋楼房有几个单元,几层楼呢?”

(二)复习巩固

1、教师与幼儿一起帮小动物认识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师:“刚才小朋友都帮忙数了数这栋楼一共有4个单元,4层楼,现在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了哪些小动物,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住在几单元几楼?”(宝宝兔的家住在1单元1楼(1,1);贝贝羊的家住在2单元3楼(2,3);胖胖猪的家住在3单元3楼,(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单元4楼(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单元2楼(4,2))

师:请幼儿说说理由,帮助幼儿学会看坐标,快速地找到房间。

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找找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房子的结构,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几层楼。

(2)发房间卡给幼儿,请幼儿说说自己拿到的房间卡是几单元几楼。

(3)请幼儿拿着自己的房间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间,教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找到房间的。

(5)游戏:幼儿站在房子外面,幼儿在音乐开始后,开始找房间,看谁又快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房间。

(6)请幼儿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换房间卡,根据自己手里的房间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三)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没有住进新房子,它们分别住在几单元几楼。

2、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卡帮助小鸡、小鱼、小猫、小刺猬、小乌龟找到家。

(四)交流与分享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来和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几单元,再找到她住在几楼。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确;设计程序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很不错,沉着、不慌张,亲和力强。此次活动中教师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标达成很好,幼儿反应活跃,但是在游戏环节幼儿等待时间过长,显得拉杂。游戏的环节一可以和环节三整合,环节二可以设计2座房子,避免幼儿的等待。在教师示范时,应进一步强化,先找几单元,再找几楼,可帮助幼儿思维清晰。幼儿自主操作练习中,可增加难度,如将房子增加为5个单元5层楼,更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坡度,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挑战自己。

推荐理由:

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在玩玩记记中感知5的分合方法。

2.体验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若干,画有气球图案的记录纸,红、绿两色蜡笔,5以内的数字卡片。

2.将若干气球图片藏于气球中,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活动过程:

1.教师与一幼儿示范游戏“猜拳赢气球”的玩法: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猜拳。第一次由赢者用自选的蜡笔从记录纸左边开始涂一个气球,另一方赢时则用自选的蜡笔从右边开始涂一个气球,直到把一排气球涂完。

2.师:记录纸上共有四排气球,所以比赛共有四次。找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吧,看看每次自己赢了几个气球。

3.幼儿两两结伴游戏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二、交流结果,统计数量。

1.师:每排一共有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第一次你赢了几个气球?朋友赢了几个?用什么记录方法能让别人看懂?(教师出示分合符号“八”,并在下面放上相应数字卡片。)。

2.幼儿依次交流赢气球的数量以及记录方法,教师一一呈现!的分法并小结归纳。

3.幼儿闭眼或蒙眼,教师每次拿走5的分法中的一个数字或一组数字,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数或哪组数,帮助幼儿记忆5的分合方法。

三、帮气球找朋友。

1.师:活动室里有很多美丽的气球,里面藏着小秘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把气球踩破、挤破等。)。

3.让幼儿尝试踩一踩、挤一挤气球,找出气球卡片,并帮它们找到数量或数字合起来是5的卡片朋友。用气球奖励找得又对又多的幼儿。

活动反思:

“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氘气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内化数的分合知识:在帮气球找朋友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提供气球记录纸让幼儿操作与记录,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磨合,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帮气球找朋友”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教师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气球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气球的活动远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气球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悬挂气球,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气球,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七

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猜拳赢气球(5的分合)目标:1.在玩玩记记中感知5的分合方法。2.体验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准备:1.气球若干,画有气球图案的记录纸,红、绿两色蜡笔,5以内的数字卡片。2.将若干气球图片藏于气球中,布置在活动室周围。过程:一、猜拳赢气球1.教师与一幼儿示范游戏“猜拳赢气球”的玩法: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猜拳。第一次由赢者用自选的蜡笔从记录纸左边开始涂一个气球,另一方赢时则用自选的蜡笔从右边开始涂一个气球,直到把一排气球涂完。2.师:记录纸上共有四排气球,所以比赛共有四次。找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吧,看看每次自己赢了几个气球。3.幼儿两两结伴游戏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二、交流结果,统计数量1.师:每排一共有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第一次你赢了几个气球?朋友赢了几个?用什么记录方法能让别人看懂?(教师出示分合符号“”,并在下面放上相应数字卡片。)2.幼儿依次交流赢气球的数量以及记录方法,教师一一呈现!的分法并小结归纳。3.幼儿闭眼或蒙眼,教师每次拿走5的分法中的一个数字或一组数字,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数或哪组数,帮助幼儿记忆5的分合方法。三、帮气球找朋友1.师:活动室里有很多美丽的气球,里面藏着小秘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把气球踩破、挤破等。)2.师:原来气球里面还有图片,有的上面有数字,有的上面有点子,我们帮它们找到合起来是5的好朋友好吗?3.让幼儿尝试踩一踩、挤一挤气球,找出气球卡片,并帮它们找到数量或数字合起来是5的卡片朋友。用气球奖励找得又对又多的幼儿。反思:“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氘气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内化数的分合知识:在帮气球找朋友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提供气球记录纸让幼儿操作与记录,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磨合,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帮气球找朋友”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教师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气球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实,气球的活动远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气球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悬挂气球,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气球,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

2、通常观看实物图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感知数量间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三幅实物图。

2、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玩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出示3幅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小河里有2条小船,又来了4条小船,现在一共有6条小船)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调整三幅图的顺序,变第三幅图为第一幅图,第一幅为最后一幅图。现在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河里有6条小船,开走了4条小船,现在还剩下2条小船。)。

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列算式。

第三、四组用小盘子的数字、符号来摆算式题,再读一读。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减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篇二十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1、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1、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鼓励幼儿中胆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