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蒙田随笔读后感(优秀11篇)

2023年蒙田随笔读后感(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4:48:03
2023年蒙田随笔读后感(优秀11篇)
时间:2023-12-11 04:48:03     小编:笔舞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一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1、命运对于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时变换运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

2、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3、精神如果满足,表明它已经萎缩或是疲劳。高贵的精神,在自己的体内,从不知停留。它不断企求超越自己而奋勇向前,不会稍止。

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5、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6、婚姻有如鸟笼子,鸟想进笼子,并不绝望,但已经入笼子的鸟,想要飞出笼子,那可是绝望了。

7、治理一个家庭比统治一个王国更难。

8、我们的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锐的和平展的,活泼的和庄严的。

9、人要么去效法罪恶,要么就对其深恶痛绝。

10、我们的生活一部分由愚蠢组成,一部分由智慧组成。

11、心灵应让安祥和快乐显露在外部,用自己的模子来塑造身体的举止,做之雍容尔雅,转捷活泼,自信淳扑。

断断续续诵读完成!感谢微读给我提供诵读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触及如此经典的著作!感谢书友们的忍耐,让我肆意刷屏!感谢宇宙的广阔,让我还活在地球上!

最后附上普希金的话: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二

蒙田在中国算得上大名鼎鼎,那句“我知道什么?”大凡读书人应该都听过。

《蒙田随笔全集》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蒙田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品之一。蒙田以博学著称,作者将自己的生活、阅读和旅游见闻等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集结为随笔集。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反思探索人与人生;他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张扬人性自由,崇尚科学精神。随笔共3卷,语调平和、通俗易懂,论述深入浅出,是16世纪欧洲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富于生活情趣,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书问世40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语言,成为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蒙田对人生、社会、宗教等的感想及感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蒙田经历了一个人所可能经历的人生的各种形态,所以他越写越精彩,越写越深刻。他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这些知识都是片面的,只有返回自然中才能恢复事物的真理,有时不是人的理智能够达到的。蒙田的思想一直在变动之中,我们对他的理解,又何尝不是如此。

蒙田的性格和时代完全不合拍,对待人性有很强的自制力。蒙田以个人为起点,写到时代,写到人的本性与共性。他的伦理思想不是来自宗教信仰,而是古希腊温和的怀疑主义。他把自己作为例子,不是作为导师,认为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保持内心自由,通过独立判断与情欲节制,明智地实现自己的本质,那时才会使自己成为“伟大光荣的杰作”。

蒙田讲理深入浅出,使用的语言在当时也通俗易懂。他不教训人,只说人是怎么样的,找出快乐的方法过日子,让更多普通人直接获得实用的教益。因此现在法国知识分子谈起蒙田,还亲切地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贤人。

蒙田在随笔中涉及到大量各方面的知识、对人生的思考,却是从微小琐碎的日常事物中发现事物的含义和价值,那是种法国式的趣味。在别人写的书中看见的是写作的人,而在蒙田写的书中看到的是一个思想的人。蒙田是真正富有深刻洞见、对古往今来历史有透彻了解的人,他将个人体验完美融合进写作,通过优美语言表达出来。

作为作家,蒙田是自由的,他挣脱了一切桎梏,自由地讲述人类的话题。蒙田最主要的功绩是为我们揭示了真理的不可捉摸性,这同莎士比亚相似。蒙田和他的作品就具有这种不可捉摸性:初读感到的震撼与新鲜,再读还是会感受到,而且不管阅读多少遍,都会保持这种感觉。

“我知道什么?”蒙田用一个简单的问句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就是多变和不稳定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和他人之间,还存在于我们灵魂的不同层面之间。因此人类才是真正的可怜:我们不仅不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甚至不了解自己。然而随着思想的火花以蒙田的方式从这里跳跃到那里,世界却恰恰在人类绝望的努力中被暂时照亮。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三

读蒙田的书,一开始就想到法国其他二位大思想家在写作方式上的共同性,即像散文式的写作方式。因为它缺像德国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的那种严谨与逻辑性。如果说他像今天“鸡汤文“之父也不为过?因为今天读他的文字及思路一点也不陌生。

另外,其中一位后期的法国思想家simoneweil。她的“重负与神恩”也是类似的写作。现代西方还有研究她“微依的学会”。他们共同特点可能来自,西方天主教背景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从神学思想背景分析,应该知道为什么了?当然,同样加尔文也是法国大思想家,但是他是西方宗教改革时期的领袖,他的思想非常严谨。

书中的下一段话,更像是对于他个人独特之处描述:

“赞颂自己是蒙田毕生的事业。不是自己的成见,也不是自己陶醉,几乎也从不是自己期许的。顶好的意义上,是一种有限制的自己满足,是令人费解的决心,决心要跟内里的我和平共处。对蒙田来说,自然界一切事物中,最接近、最让人埋头热衷的事物,是蒙田。不是最亲的,却是最近的,因而是最便于了解的”。

当然,就是现代法国的电影中也时不时出现上面,像是很有睿智哲理,又像是没头没脑的话。《蒙田随笔集》读后感第(6)篇如何做一场人,有很多人探讨,但更多的人只是本能的活着,即使探讨的人也只是想为了肉体活得更舒服。不知道人为何来到这个世界,若是随机而来,和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父母一样没有门槛,那么做人做得糊涂又随意也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人来一趟世界想必没那么随机,必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争取到这个机会。学习一些怎样不辜负这趟旅行的知识不仅必要,还是必须。

在俗世中如何做人和在精神中如何做人是不同的。在俗世中做人关注的是别人,在精神中做人关注的是自己。人非得有一段路程是过一种与自己相处的生活,明白一点关于生命和意义的事,即使弄不明白,也算为铁屋子凿开一条缝了。

蒙田为自己开凿了一扇窗,所以,很多人便透过他也看到了光。这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捧出一道鸡汤,不同的是鸡汤的养份不同。蒙田的鸡汤已超越了俗世的智慧,进入心灵的世界。只是看起来,他的方向通往的仍旧是俗世的生活。

他对生命有许多不俗的见解,比如生和死。把时间花在其上,物超所值。这个四百多年前的先哲的确有着深刻的洞见,穿越岁月灰尘,今天读来仍熠熠生辉。

另外,他的写作风格的确是"引用典故太多,说自己太多"。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四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常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因为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有意义的活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这样的人生,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

我们也看到了多少已过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就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认真的、努力的、奋斗的、坦荡的。是这样的生命历程把他们的生命滋养的如此绚烂,如此光芒四射。

努力过的人不会后悔,人生最美的享受是奋斗之后的奋斗。让我们关心生活吧,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正如蒙田所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生命的意义寓于生活的每一天,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厚赐。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五

其实我对蒙田不是很了解,但读了他的随笔集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个怀疑论者,他向自己发问而又不做回答,甚至拒接承认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是坚持那句“我知道什么呢?”蒙恬善于向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他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我意识是蒙田身上恒定不变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学说的尺度。他曾说“你身上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越小,虚妄的程度越浅。上帝说‘人哪,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到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好深奥的哲理,真令人惊叹,佩服。

蒙田用他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风彩,分别阐明了论经验,忧伤,闲逸,撒谎,恐惧,节制,荣誉,心态失衡,勇敢,习惯,口才,交往,良心,饮酒,发怒,人与人的区别,功利和诚实,后悔,相貌,年龄,想象的力量,对孩子的教育,言过其实,父子情,人性无常,死亡,自我衡量,坐井观天,掠人之美,意愿,命运的安排等章节。

他语言平易近人,形象亲切生动,让我们读起来回味无穷,富有生活情趣。

我对他的论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经验。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以往的工作经验会使你顺利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但倘若你又以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待新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会有新的起色吗?会有突破吗?的确,缺乏创新的精神,你便不可能长久地胜任你的工作。他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

他还说,在培养交往能力时,沉默和谦逊有利于和人交往。如饥似渴的去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十分积极的投入这种交往中,这样便能给和你交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六

文章开头,蒙田变亮明自己的观点: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继而,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个体的生命。他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这就进一步告诉世人,人生并不存在什么不能承受的重,到处都是色彩斑斓,时时都是阳光彩虹,只不过我们还没有修炼到这重境界罢了。

文中,蒙田还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似乎是在说宗教的消极性,因为宗教往往认为此生的痛苦是合理的.,是人类在赎罪,赎罪结束了,人就可以在来世进入天堂。看来,蒙田对这种观点是持怀疑态度的。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文章的结束,作者告诉了读者怎样去热爱生命。热爱生命不是简单地享受生活,而是勤奋创造,充实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不会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禁不住又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七

蒙田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认识蒙田,但是读过他的书后,才发现他的文字如丝丝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认真地读上几章,就能让你浮躁不安的心逐渐安静下来,一切的杂念都抛之脑后,仿佛这些文字拥有神奇的魔法。

蒙田的作品特别耐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思考文字中的哲学,且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一本书足够能读上好几周。虽然这篇随笔是在16世纪完笔,但是他的文字就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读起来完全没有令人感到生涩、难懂,甚至有些亲切感以及认同感,让我对生活、对现实又有了跟深层次的了解。

我的记忆力并不好,常常为这点而苦恼,认为记忆差简直糟透了。正巧蒙田也是一个记忆差的人,他在书中写出了记忆差的好处——随着记忆的衰退,身上其他机能会得到加强;若得到记忆的好处,就会记住其他人的创造与意见,自己思想与判断力就会跟随别人的足迹而人云亦云,毫无活力。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记忆力不好也并不完全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蒙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在写作中,他的思想引出句子,句子又产生思想,往往无意中说出的句子里包含了自己原来不曾注意到的想法。他有什么想法随即写下来,随后整理,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越写越丰富、越开阔,也对自己了解越深。他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别人,又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蒙田酷爱读书。他从书籍中随时摘录他喜欢的警句、名言,不是为了记住,他的记性不好,而是为了用到这部书里。不论在这里还是在源文本都不是蒙田自己原创的。他说:“我们不是依靠过去的也不是依靠未来的,而是依靠现在的知识才做上个有学问的人。”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八

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能冲垮我们精神的提防,使得我们心中的痛楚就只剩下五内俱裂,心如死灰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代表那时的心情。没错,当痛苦超越了我们能接受的限度时,我们的心会因难以承受而变得麻木僵化,丧失所有活力。同理,当我们毫无预警地接到噩耗,就会丧魂落魄,目瞪口呆,无法动弹。这时,只有像维吉尔说的“让痛苦强烈地发声”,经过一阵哭天抢地,放声呼号地疯狂后,才能恢复意识,静下心来思考。

费迪南一世曾发兵讨伐匈牙利过世的国王约翰的后人。在结束布达附近的战役后,德国将军雷斯西亚克看到一具骑兵的尸体运了过来,大家都见过这个骑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身影,于是都一起为他哀悼。但是,将军和其他人都很好奇这个骑兵是什么样子的。等看到这位死者脱去战甲后,他才发现竟是他的儿子。大家都痛哭失声,只有他一声不响地站着,没流一滴泪,只是目光呆滞,直愣愣地盯着尸体,直到血液因悲痛而滞流,他硬挺挺地倒在地上死去了。

彼特拉克说:“说得清楚自己受多少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实不大。”

古罗马诗人卡图鲁斯是这样表现情人之间难以承受的'热情的:怎么办!我的五官不再发挥作用/和你相遇,累斯比/言语丧失,灵魂出窍/炽热的火焰燃遍全身/耳边只有轰轰之声/眼睛只能看到深重的黑夜。

这不就是在说,当猛烈激荡的感情到来时,我们不会哀婉叹息、情话绵绵,反而因焦虑不安、思念成灾而变得精神倦怠,身体无力吗?有时这种热情导致的身体官能错乱,会不择时机地出现,扰乱情人间美好的感觉,比如当两个人深情拥抱时,却好像一下子跌进了冰窟里。那些让人能够回想和清晰感受的情感,都是些庸常、平凡的热情。

让表情变化的只是小悲,无声无息的才是大悲大痛。

我天生就性情愚钝,很少被如此强烈的情绪困扰,而且因为日复一日的推理而变的更加粗笨、更加死板。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这样的人生,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

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多少已过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就因为他们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天。是这样的历程把他们的生命滋养的如此绚烂,如此光芒四射。

生的本质在于死,再伟大的生命也终究有消逝的一天。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忽略掉死之苦恼,只有在完全对活着没有什么遗憾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的人,才死得心安理得。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打造生命的宽度。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便不会虚度年华!

感悟其二:要生活得写意。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生活常常会给我们开玩笑,容易让我们把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般。我们有时会说“这一辈子什么也没干,一事无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生活本身就是件事情,要懂得享受生活。写意的生活就是顺应天性。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但是我们要学会对待生活的一种正确态度,我们的心不能扭曲,而要舒展。我们的热情之火不能熄灭,而要常燃。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洗去心灵上的尘垢,坦然的用心享受。

学会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会这种态度。其实生活并不总是多姿多彩,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常常忘掉了真正的自己,当你刻意的去享受生活时你反而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趣。相反如果你平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你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真实的意义,有烦恼、有快乐,才是真正的生活,关键在于你是否去认真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算是痛苦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只有拥有一颗干净的灵魂,才可以享受纯粹的生活。才可以寻求到生命的真谛!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十

1.死去的人是不需要同情的,相反应该庆幸他的离去,因为它摆脱了苦难的人生。但是,那些垂危的人是值得可怜和为他们难过的,因为他们正承受这苦难。

2.友谊如无争吵而只彬彬有礼,客客气气;友谊如惧怕冲撞而且缩手缩脚,这种友谊便不够紧密,也无法丰满。

3.丧友之痛,痛于言表;丧亲之痛,无法可表;。

4.忧伤是洪水猛兽,一旦突然降临,便能置人于死地。倘若你一生都在忧伤中度过,它便会慢慢地折磨你,是你失去斗志、失去信心;三、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眷恋的欢乐逐一夺去。尽情享乐吧,我们只此一生。明天你只留下余灰,化为幽灵,一切归于乌有。

6.死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因为我们存在时死亡不会降临,等到死神光临时,我们又不存在了,即使丧失了什么,也不算是灾祸。因此说,恐惧纯粹是盲目的一直产生的一种冲动。

7.一样,都被令人眼花缭乱。

8.在一场暴风雨中,一位古代水手对海神说:“哦,海神呐!只要你愿意,你就能让我活命;只要你愿意,你也能让我丧命;但我仍牢牢把握我的船舵!

9.引起心态失衡的罪魁祸首便是愤怒和嫉妒。消除心态失衡的办法莫过于针对心态失衡的结果及其对正常生活的破坏,做出认真的、深刻的反思和省察。最好的时机,是在心态失衡完全平息之后。有一句话说:“心态失衡就像坍塌的建筑,倒在地上把自己摔得七零八落”,《圣经》教导我们要长存忍耐,无论是谁,失却了忍耐便会引起心态失衡。

10.因为事情发生了,我们便看见了,而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看见了才发生。

11.培根说:“人根据动机来思考问题,根据学问和知识来说话或演讲,而他们的行动,则大部分是根据习惯。”蒙田同样认为,人们被习惯蚕食。因此说,既然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可以主宰人生的力量,那么人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以此来为你服务。

我写下这篇文章,也不知到如何组织语言,故而行文较乱,而语言更是平实无奇。我很欣赏那些文笔出色的人,写得出彩,动情,读起来更是韵味十足(指写景、抒情方面),不过,这种风格与我无关,写情、景毫无美感,记事又似流水账,除了是因为自己达不到那种状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理只需把理说明便可,不过仍然希望可以读起来有美感,加太多的水只会把一杯香浓的牛奶变得淡而无味,太多的修饰可能适得其反。蒙田也是如此,行文随意。不过,我也大胆地在此说一下,或许是因为翻译过来的,又或者是因为语言习惯不同,读起来很不顺畅,有时候可能很啰嗦,甚至觉得很多内容都是不必要的,这只是我个人感觉,当然,他所举的很多例子我不知道,理解起来又是增加不少难度,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实质内容的阐述。回到正题,我想不会有太多人喜欢辞藻华丽而又空无一物吧,至少我是不喜欢的。不过回想大学之前,自己,或许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也写过很多空洞(不过我还做不到辞藻华丽)的。

作文。

吧!

蒙田在他有着“生活的哲学”之称的随笔中,讨论了很多,爱情,友情,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涉猎!然而,自我意识是蒙田身上恒定不变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学说的尺度。蒙田写道:“我研究自己甚于研究其他科目,这是我的玄学,我的物理学。”,“人世不过是一所学习和研究的学校”。

蒙田说,发怒是一中丧失理智的行为,在发怒时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带着情绪去看问题,问题往往会无端放大,芝麻也能变绿豆,这跟雾里看雾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发火时,绝不能责打对方。正确的做法,便是在心头火气,心跳加速时,先把事情放放,等心平气静下来后,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冲动的时候是情绪在指挥,在说话,而不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怒,故而培根对发怒的看法是:倘若你们要发怒,千万不要因为发怒而犯罪,也不可以整天都在发火。蒙田同样认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心有怒气是有必要发泄出来的。但是有告诫发怒者在发怒时要注意发怒要有分寸,同时还要有目标,因为漫无目的发怒便会失去作用。当让适当的发怒可以,但人们绝不可以像蜂蜜,在蜇人的同时牺牲自己。我是一个脾气不是很好的人,在以往的生活中,经常会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发怒,也因为这样,失去了很多朋友,如今我在一点点改变。发怒不应该伤害别人,不应该让自己遍体鳞伤。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是慢慢的,缓缓的,悠哉悠哉地在读,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适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煮上一壶咖啡,晒着暖暖的阳光,然后慢慢品的一本书。孟德斯鸠在读完随笔后曾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而德利尔也曾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没错,就是这样的感受。蒙田,不像一个大师,而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位长者,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智者在和我聊天,娓娓道来他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看法。这不是一本难读的书,它不像我对待其他大师的书一样让我望而生畏,拿着这本书,我不惧怕。平实质朴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和修饰,却道出了最真实的哲理。蒙田用平易近人的言语,给我们讲述中生活重中的大小道理,他没有用各种理论条款来强调这些如何重要,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这样的,人生是这样的,他只是为我们找出现实,为我们还原真实,让我们学会快乐的过日子。他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在蒙田随意的笔触间慢慢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似一杯咖啡越品越浓,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十一

蒙田说,“我本人是这本书的原材料”。他在书中所反映的思想、道德观和生活习惯,其实和我们的古代圣人是共通的。他的许多主张,我们今天仍在实践着。这也叫古今中外“心心相印”吧。当然我也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多数读者不会跟在蒙田后面,摇旗呐喊,拥护封建君主的统治,除非完全扼杀了独立的人格,人云亦云,才会千军万马挤上毁灭人性、毁灭文化的独木桥。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随笔,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在1571年开始写作他的《随笔集》,并出版了两卷。从1571年起到1592年逝世长达二十年的岁月中,蒙田一直断断续续写他的随笔。《蒙田随笔全集》是蒙田去世后由德·古内小姐集大成的。蒙田此书书名有多种汉译,除《随笔集》外,还有译作《试笔集》的。蒙田使用的是法语essai此词英语中是essay源自拉丁文的essay本义就是“尝试”,“试笔集”在字面上更符合本义。但是译成“随笔”也很好。因为蒙田的“随笔”文体自由,确为前人所未曾尝试过的:内容、长短都任意抒写。他读书后的感想、理解、评论,他到各国旅行中的见闻,他自己冥思苦索得出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都写进他的随笔集中,内容极为广泛,同时他文章有的很短,有的非常长。短的简练明快,长的娓娓道来,均富有感染力。蒙田是随笔这种文章的"老祖宗"。虽然后来的随笔写得都比较短,可是在蒙田那里是不问长短的。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曾先后担任波尔多市法官、议员和市长,与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等过从甚密。

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蒙田以博学著称。他对随笔体裁动手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