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篇一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
熟悉歌曲我是跳舞的树叶离开活动室
一、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树叶》,幼儿安静的倾听。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歌曲内容及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播放动画一遍,幼儿欣赏。
4、请幼儿说一说在动画里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小树叶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赏动画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
二、我是跳舞的树叶:
1、师:小树叶跳舞跳的那么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片会跳舞的树叶宝宝呀!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两片树叶手偶套在手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树叶随风飞舞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共同练习。
4、听歌曲,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连贯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像各种树叶跳舞的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再次连贯起来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师鼓励幼儿俩俩结伴大胆舞动自己的身体表演歌曲一遍,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三、离开活动室:
1、师: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篇二
1、学习机器人走路、跳舞的姿态,培养节奏感。
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能大胆合作创编,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
1、幼儿听乐曲,熟悉乐曲的旋律。
2、引导幼儿听乐曲学做机器人的基本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机器人劳动等动作。
2、肯定幼儿创编活动的情况。
3、告诉幼儿音乐游戏的规则。
1、教师担任“指挥员”,与幼儿一起游戏一遍。
2、幼儿拖选一名同伴担任“”管理员”,游戏进行一遍。
3、引导幼儿评价游戏的情况后,游戏继续进行。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篇三
1、在熟悉的歌曲的基础上,感受歌曲《小溪流》的活泼与流畅。
2、经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熟悉游戏规则,按规则与同伴合作游戏。
3、用匹配的原则找朋友,并感受一齐穿越障碍流向大海的欢乐。
1、幼儿已经会唱歌曲,并有用身体做障碍和穿越障碍的经验。
2、将幼儿椅子围成圆形。
3、小溪流颜色标记卡红、蓝、黄人手一个。
(一)复习歌曲导入:
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一遍。
(二)玩音乐游戏:《小溪流》
1、教师扮演小溪流示范游戏,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教师在前奏部分做了什么?(在山头上等待)
唱歌曲前两句时怎样做的?(绕椅子跑,然后跳两次)
说完后能够和幼儿一齐唱着这两句试着做一做。
教师是在哪一句邀请的朋友?(流进河,流进江)邀请时怎样做的?(邀请手势)
被邀请到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跑到小溪流身后继续游戏)
最终怎样做的?(和找到的朋友抱一抱)
教师总结游戏规则:一人当小溪流(邀请人),在音乐的前半部分绕椅子,唱到流进河和流进江时邀请一个朋友跟着一齐游戏。
2、找一名幼儿当小溪流(邀请人)来玩游戏1次。(跟琴唱)(其他小朋友要一齐演唱,谁唱的好,小溪流就就回找他做朋友了)
3、找两名幼儿当小溪流(邀请人)玩游戏2次。(能够播放音乐)
师:如出现两个人同时邀请一个人,该怎样办?(能够就近迅速换一个朋友邀请)
(三)增加匹配规则,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1、出示标记卡,教师示范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匹配规则:
师:小溪流去找大海的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朋友,有的却不是,哪谁才是小溪流的朋友呢?我那里有一个红色标记,把你们的标记从小椅子后面拿出来贴在手心上,藏起来,等领头的小溪流去邀请你的时候,你才能够拿出来看。此刻看一看赵教师是怎样确定谁是我的朋友的?(示范游戏,引导幼儿发现有着相同颜色标记的才是好朋友)
2、请2名幼儿当小溪流来玩游戏,其他幼儿各持不一样颜色的标记卡等待被邀请。(一段歌曲)
3、请2名幼儿当小溪流来玩游戏,其他幼儿各持不一样颜色的标记卡等待被邀请。(两段歌曲)
师:第一段结束后在间奏时请你做小溪流跳舞的动作,第二段一开始唱歌词,就跟着你小溪流继续找朋友。(跳舞时注意不要和其他小溪发生碰撞)
(四)创编障碍动作,并穿越障碍进行游戏
1、创编障碍动作和穿越障碍的动作
师:小溪流在找大海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你们想一想怎样用身体做出各种障碍?(和其他伙伴合作做障碍)
2、遇到这些障碍,小溪流能够怎样过去?(绕,钻,跳)
3、将全班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三名幼儿扮演小溪流;另一组幼儿作为被邀请的人;第三组六名幼儿用身体动作创造出各种障碍。
4、评价及自我评价,让幼儿自我说一说哪里还做的不够好,教师帮忙总结经验,并再次进行游戏。
5、完整的边唱歌曲边合作进行游戏。游戏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进行的3-4次。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篇四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熟悉曲调。
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图标若干,节奏图谱一张,音乐。
2、铃鼓一个。
一、节奏游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先拍节奏,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学一学。
2、请拍的好的小朋友上来用铃鼓拍拍刚才的节奏
3、(出示节奏图谱)请你跟着节奏图谱拍一拍。
二、学唱歌曲。
1、在这个图谱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歌词图标熟悉歌词。(学念歌词两到三遍)
3、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拍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的节奏)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吧(学唱两到三遍)(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三、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我们一起来轮流唱。
3、我们唱这首歌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利用餐前、散步等环节复习歌曲,唱准歌曲曲调,表达欢快的情绪,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篇五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尝试分段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幼儿能够大胆地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尝试理解曲子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虽然也组织过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都不是很好,只有一两个幼儿能准确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像今天这样的分段欣赏,孩子们更是第一次尝试。
对于内容的选择,虽然我有考虑到了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春之歌》和《春》之中,选择了后者,因为这首曲子的三段体旋律变化比较大,孩子比较容易分清。但还是因为活动中对教案的临时调整,使得大多数孩子没能掌握。
活动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完整的欣赏音乐,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班音乐感受力最好的)一下子就听出了音乐的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给人不同的感觉,并用“活泼”“速度慢”“优美”等表达出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让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很惊讶。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以为曲子对孩子们可能很容易理解,所以把教案中原本设计的“分段欣赏感受”改为了“整体欣赏,分组表现。”这样一改,导致了后面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在调整教案的时候没有关注到班里的大多数幼儿,而是用最好的标准代替了全体的感受,导致整个活动,好像只有我和菲菲一个人在互动,所以最后目标的实现也只是那两三个能力强的幼儿。
因为取消了分段欣赏,使孩子们在没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就进行分组表演,一是秩序比较乱,二是表现方式匮乏。大多数孩子都是在那乱跑乱跳,这也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情绪。最后的情景表演,孩子们也是在模仿老师的动作,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对乐段的理解和感受。
音乐活动本来就是领域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欣赏活动就更是弱中之弱。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关注每一名幼儿,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