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汇总8篇)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23:07:09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汇总8篇)
时间:2023-12-06 23:07:09     小编:梦幻泡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一

随着五一国际劳动节脚步的临近,劳模的评选活动也接近尾声,而劳模事迹材料是评选优秀劳模的必备资料,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劳模事迹材料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许兴龙同志主要事迹介绍。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20××年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许兴龙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能力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许兴龙同志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许兴龙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兴龙同志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15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许兴龙同志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难度。积极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所以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情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许兴龙同志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许兴龙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二

周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金陵石化炼油运行三部副主任,2003年南京市劳模、2004年中石化劳模、2004年中央企业劳模、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0年全国劳模。

熟悉周敏的人都知道,周敏今天的成绩,是实实在在从基层“干”出来的。

1985年参加工作的周敏,在1994年刚当班长那会儿,就是靠的一股干劲,很快就“冒了尖”:具体工作带头干,苦活累活抢着干,不管份内份外之事全都干。他在干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他提出的“四看”工作法,即“进班时看脸色、工作时看情绪、吃饭时看胃口、说话时看神态”,可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很快在全公司班组中推广。在他的倡导下,班组修改了民管会章程,做到职工过生日必访,家庭有纠纷必访,职工有伤病必访,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班组的每个成员。一个以前与先进无缘的班组走进了“优胜杯”单位的行列,连续6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班组,4次被评为公司标杆班组。他本人也因为成绩显著,于2002年出任公司管理体制调整后的班组长联谊会的首任会长。他所管理的班组,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被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文明班组”和“创新示范岗”荣誉称号。

2005年,周敏走上原加氢裂化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岗位,在此期间,党的先进性教育在公司开展,装置检修任务照样繁重,他继续发扬当班长期间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忙于先进性教育的日常开展工作以及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晚上同车间职工一起装填催化剂。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周书记”一点都不像领导,仍然是他们的老大哥,老班长。他结合自己数年来在基层积累的工作经验、管理心得,协助行政,出谋划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该车间团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南京市优秀团支部”,车间工会也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而他本人,也因为工作特别突出,于2006年,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7年,周敏被调至公司原综合利用车间担任主任。当时的综合利用车间是刚从非上市部分划入上市的分公司管理,情况比较复杂。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是非之地,甚至有人劝他换个单位任职。然而,周敏觉得,把一个相对落后的队伍带成先进,这不仅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而且,只有这样挑战性的工作,才有工作的快乐。于是,他很快投入了角色。一上任,他就先给职工鼓劲打气,同时,从抓职工培训开始,从细化管理制度入手,强化考核,加大对职工思想工作的教育,使车间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干劲越来越足。不到两年,车间的各项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在分公司组织的季度岗检中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因成绩突出,多次得到了公司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车间碱渣库存总量从当初的3000多吨,到仅生产7个月就将上游装置全年产生的碱渣处理完毕,为确保上游装置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的创造效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009年4月,公司成立炼油三部,周敏担任该部副主任,主管三工区(原综合利用车间和新建乳化沥青装置)全面工作。当年年底,三工区乳化沥青装置肩负着为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生产乳化沥青的重任。乳化沥青的生产在中石化系统也是头一遭,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对它的生产极为重视。为此,周敏在该装置建设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带领各工程技术人员,跑工地、跟施工,提前掌握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为日后的生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同时会同研发单位加强生产人员的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大家刻苦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生产的关键技术,而且发现并整改多项设计缺陷和设备故障,为乳化沥青生产的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工作岗位总是能给周敏带来新的激情和新的收获。对于他来说,从事乳化沥青生产管理,他又“赚”了,他又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艺。这对于一名复合技能型的干部那可是宝贵的财富。尝到甜头的周敏,总是乐于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观测比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劳模感言」一个人一生能奋斗的时间并不长,一直奋斗,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出色成绩的人也不多,而我就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以干为基础,从小处干起,努力做到“干好人生平凡事,奉献青春在基层”。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三

“苦练技术不是为了拿奖牌,关键是要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看解决了多少生产实际难题,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

在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一位基层女工,凭借着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积累,以解决现场生产难题为核心,先后创造了百余项革新成果和7项国家专利,更有多项革新在行业内普及,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油田开发事业的现代化发展竭尽全力,她就是“名声在外”的采油女工宫艳红。

一、掌握“听声辩位”绝技。

19岁从技校毕业的宫艳红到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当了一名采油工人。在石油工人家庭里长大的她,对于石油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走上工作岗位后,作为油田里为数不多的女工,宫艳红并没有满足于查井况、填图表、整理资料等一般意义上的“照顾”女同志的工作,而是刻苦学习,把练技能、提本领、搞创新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她白天跟着师傅一起,熟悉工艺流程、了解设备运行状况,业余时间就抱着《采油工》等技术书籍埋头苦学。几年下来,她翻旧了20多本专业书,记下了2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里面的知识更是熟烂于心。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宫艳红的师傅赵长明有一手绝活,叫做“听声辩位”。设备正常运行有一套独特的声音,一旦出现故障,首先在声音上就会有体现。由于这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和基础知识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这门绝活只掌握在极少数技师手中。即便想学也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

凭借着多年自学的专业知识基础,宫艳红缠着师傅赵长明传授技艺。按着师傅的指点,她一台一台设备地听,一个一个故障地排除,有时为了琢磨排除一个故障,她在泵房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仔细分辨不同声音的差别并铭记于心。

“你一个女孩子家,这么玩命干啥?”面对师傅的不解,宫艳红笃定地说:“小工人也有大梦想,我还想像您一样当技师呢!”

在师傅的帮助下,宫艳红的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成为采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更是陆续在各种劳动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

四年一度的中国石油集团采油工大赛举办集团下属单位各自选拔技术拔尖的员工参赛宫艳红成功入选。在赛场上她既要在抽油机调平衡、更换流程闸门这一重体力项目上同男选手比体能又要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拼制图难度可想而知。

同在第三采油厂工作的胡丰山是宫艳红的丈夫。他告诉记者,宫艳红晚上回到家还向他请教,吃饭时聊天的事也是怎么技改创新才能省时省钱。“她其实挺爱这个家的,可那段时间为了备战比赛,孩子照顾不到,连住在大港的父母家也难得回去看看。”

在“备战”的5个月里,她一遍遍地练习调平衡技巧和动作要领,更是请师傅比照真实的设备焊制了一套闸门操作设备搬回家,反复练习拆装。为了突破制图障碍,她平均每晚只睡4个小时,以近乎疯狂的方式训练,用坏了6套绘图工具,绘制图稿摞了1米多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凭借着扎实的功底、高超的技艺和坚韧的意志,宫艳红为大港油田夺得一枚宝贵的银牌。

二、立足生产岗位创新。

“苦练技术不是为了拿奖牌,关键是要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看解决了多少生产实际难题,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宫艳红说。随着走上采油技师的岗位,她把用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难题作为主攻的方向。

此时,正值她所在的管理三站所辖千万吨级区块小10-16整装投产。该区块油层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为了提高油水井精细管护水平,她开始摸索每一口油井的生产规律,根据不同油井的物性,从伴热水嘴的调试、加药方式的创新、加药计量的优化、工作制度的调整等日常护理入手,总结提出了“温、提、稳、控、精、优”六字管护法,并编制了《油水井健康档案》《油井管理掌中宝》等维护手册,先后在国家刊物发表了《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探析》等5篇技术论文。经广泛推广应用后,该站油井平均生产周期延长165天,年增油500吨以上,实现了该油井连续三年持续稳产的奇迹。

4月,大港油田公司部署研制的“油气混输一体化集成装置”在管理三站实验应用。初期,由于液量不稳、气压不易控制,系统经常出现故障。宫艳红针对来液不稳,独具创新地提出“将压力控制改为液位控制”,针对气压难控制提出“定压排气法”,并摸索出“听、看、摸、查、记”的五字巡查法,实现了该装置从至今“零故障”运行。

为合理利用外排套管气和“油气混输一体化集成装置”的伴生气,实现节能减排,该站安装了两台天气然发电机自主发电,但由于气源不稳定,发电机运转也不稳定。针对这一难题,宫艳红带领技术骨干成立了“小蜜蜂”攻坚组,经过6个月的分析实践,最终通过加装二次干燥器来改善过滤效果、安装防爆加热带改善保温效果等技术创新措施,实现了日发电量1.1万千瓦时,年累计创效400多万元。这一创新获得了度“石油工业iq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

管理三站资料室地质资料员王海华告诉记者,对于技术创新,宫艳红似乎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有时作为朋友和同事都替她感到累。由于她每次上井都习惯随身携带一个重达20多斤的工具袋,同事们还送她一个“八袋长老”的绰号。

站上所辖油井原油物性较差,在更换传感器过程中,经常因停井操作时间过长而造成“躺井”。为提高生产效果,宫艳红特别发明了“光杆卸载器”,将原本9分钟的卸载操作缩减到1分钟,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修井费用40万元,增产192吨。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地下油藏,但我们有能力让每口油水井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是记者在管理三站的会议室墙上看到的一句格言,而这也是宫艳红孜孜以求的。

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党委书记李海军说:“真正发自内心热爱一线岗位其实并不容易,但宫艳红正是凭借着对岗位的热爱,才能刻苦学习、真正钻研,掌握核心创新技能。”

多年来,宫艳红先后创造发明了“盘根压盖支撑器”、“”阀座拆装器等革新成果100余项,其中有7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累计增产800余吨,创效1000余万元。在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传承技能培养“金牌徒弟”

随着岗位技能的不断提高,宫艳红深深地意识到,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人人都是技能专家,这个企业、这个国家才能飞速发展。在被聘为采油厂培训教师后,她希望带出一批“金牌徒弟”,将技能的种子播撒出去。

20底,以宫艳红命名的'“艳红工作室”挂牌成立。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宫艳红签订了“师徒协议”48份,并精心调配培训“套餐”,为徒弟们建立成长档案。在教学中,她注意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技能掌握程度、不同岗位员工特点,用情感引导加心理辅导。她总结归纳出了采油知识教学的“四类培训法”和“五个一学习法”,毫无保留地将总结出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方法教给学员。

为提高学习效果,真正将培训“搞活”,宫艳红还特别推出了“周末提升课堂”、“师徒对抗pk赛”、“团队竞技擂台”等特色活动,快速提高学员操作技能。耐心细致、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仅激发了员工们的学习热情,更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效率。

目前,该站员工取证率已达100%,高级工达97%,双证持证率达31.8%。她还为厂里培养出31名技师,各个成为所在岗位的顶梁柱。

管理三站工程技术员贺放是宫艳红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他说,厂里每年都有技术比武,由于他个子矮、力气小、熟悉慢,宫艳红就带着他练习。夏天有时在野外喷上防蚊液伴着抽油机练到深夜。“师傅待我像亲人,有时看我辛苦还会带我到家里,亲自下厨给我加餐补营养。”贺放说。

为畅通创新渠道,底,宫艳红又在厂里帮助下牵头成立了“技师攻关团”,聚集采油、输油、电力、焊接等专业100余名技师的智慧,找课题、挖潜力、攻难关。一年多来,她带领全厂技师骨干共解决班组生产难题2800余项,完成技术革新956件,获得国家专利23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8000万元。

由宫艳红牵头成立的“采油厂技改协会”,负责将生产实践中的大胆设想转化为现实,有效促进了采油厂生产经营的发展。“她对我们的意义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在青年员工中传播的那种脚踏实地的爱岗敬业的精神。”第六采油作业区管理三站党支部书记史书茂感慨地说。

在备战最新一届中国石油集团技能大赛中,宫艳红又主动担当起采油厂参赛队伍的培训教练。她和队员们一起训练,由于长时间频繁蹲起,她的右腿膝关节滑膜炎旧伤复发,一度肿胀酸疼得难以站立。所有人都劝她歇一歇,可宫艳红说,“既然你们是我的学生,我就必须要对你们负责!”一条腿站不住,就用凳子支撑做示范。师傅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位参赛队员,在检查教学成果时,她所带的徒弟全部按时保量完成了项目操作,最终在大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徒弟刘永保更是以高超的操作水准、完美的表现勇夺金牌,也圆了宫艳红多年的“金牌梦”。

从一名普通采油女工到智慧型高级技师,宫艳红用她18年扎根一线的坚守和创新,完美诠释出新时期石油工人的多彩人生。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四

——许兴龙同志主要事迹介绍。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2017年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许兴龙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能力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许兴龙同志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许兴龙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兴龙同志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2017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许兴龙同志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难度。积极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所以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情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许兴龙同志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许兴龙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五

最近在推土机事业部金加工举办了公司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我有幸参加,亲自聆听劳模们的动容事迹,听完后,对我这个新入职的员工来说感触较多。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在山推他们就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员工在普通的岗位上却干出了不普通的事迹,正是他们这种不普通的事迹让我们学到了作为山推的一员,今后的工作“精神”之所在。这正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很朴实的话语展示了他们朴实无华的心。特别是谭高振劳模的实际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作为一名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大学刚刚毕业的他就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对本职工作的认真学习,尽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对本事业部的所有机械设备尽快的掌握工作原理。在山推设备维修人员是没有确定的假期的,在工作任务繁忙的时候,经常是半夜在梦中被吵醒,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回到厂区修理设备,其他工人休息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设备维修人员检修的时间,谭高振正是这样一直的工作着,他没有抱怨过,想过放弃,而是更加满怀热情的钻研业务技术,把一直以来依靠外国人员修理的设备技术难题给公关下来,使得材料成型事业部以后不再依赖外来人员的修理,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

团队精神是模范们都展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他们都表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协助。模范们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大量的付出,取得了今天令人羡慕的成绩。然而,他们并没有认为成绩是自己应得的,他们把这些成就归结为团队的合作。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精神和品质!

随着他的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年龄也不断地增长,转眼他的儿子就呱呱坠地了,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可爱的儿子出生时,他却因为在外地培训没有亲自的陪在妻子身边,可能他的妻子抱怨过,但是更多的还是选择了接受和默默支持,我想一个成功的劳模背后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鼓舞的。孩子逐渐的长大,却更多的错过了父亲的悉心照料,谭高振没有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没有辅导过孩子的学习,因为这些时间他都是奋斗在山推的事业上,为山推这座高楼大厦添砖加瓦。

我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大学生,要学的地方还很多,专业水平的提高,工作态度的转变,都是需要我学习提高的地方,也正是向他这样的劳模作为我的标杆,我才有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作为年轻人,工作才刚刚开始,要经历各种锻炼,我们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认真的工作,书写自己的青春,不管什么岗位,只要用心的付出,和其他同事一起认真完成领导授予的任务,即使再小的工作岗位,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六

多年来,狠抓企业管理,在住宅建设上,她敢为人先、永争一流,视房屋质量为生命。对待工程,她坚持的原则是滴水不漏,发现质量问题,不手软,不留情,坚决返工。

有一次,在花园项目施工过程中,她发现由盐城一家建筑公司承建的花园a02号楼主体工程水泥标号不达标,而此时已房子已砌到了第二层,施工队负责人托人说情让给面子。对此,不为所动,当即下令将房子全部扒掉返工。“面子值几个钱?百姓生命最值钱!我是党培养大的,在工程质量上,任何人都休想蒙混过关!”最终,正气压倒了邪气,施工队老老实实地重新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七

当大地在猛烈地颤动时,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也在随着颤动。一时间,白衣天使、子弟兵、志愿者踊赴抗震救灾的前线。

圣洁的白云永远为你绽放——。

那穿梭在废墟里,走动在帐篷中的白色身影,他们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也向世人诠释了职业的神圣。在汶川地震中,在那个破旧的寺庙里,有32个婴儿出生在了产床上。他们的出生凝聚了白衣天使的心血。白色的身影穿梭在房前屋后,他们不停的付出,换来一声声娇嫩的啼哭。当记者采访一位医生时,他说“这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功劳……”在白衣天使爱的团结中诞生了不屈的生命。

常翠的四季青为你骄傲——。

他们挥汗如雨,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的努力。

这是子弟兵救人的宗旨。在大地震发生后的168个小时子弟兵仍然没有放弃救人的信念。当他们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时,他们欢呼雀跃。在拼尽了几十个小时后,幸存者被救出,子弟兵用绿色染透了生命,他们让生命充满生机,生命因他们的团结而万古长青。

灿烂的野菊为你喝彩——。

那一条条橙色的丝带飞舞在天地间,也温暖了一个个受伤的心灵。他们是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在废墟上、病床前、道路上,他们伸出爱心的双手,帮扶一个个期待救助的心灵。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爱心,救灾工作才顺利进行他们是野菊花,香气也许不怡人,但品质却感人。在他们的团结心中,生命的道路被开启,被抢通。

在汶川大地震中,爱在团结中生出,苦难在团结中化解。这是因为,13亿中国人坚信: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团结13亿的力量,生出爱的火花!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八

xx是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择优种子研究室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五一劳模事迹材料作为一名年轻科技干部,她处处以身作则,踏实苦干,虚心好学,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奋斗在杂交粳稻育种生产第一线,通过“籼粳搭桥”等技术,培育出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被列为上海市杂交粳稻主推品种。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五年来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第十届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和第七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创新天才”等荣誉称号。

育种是一项创新性强而不易出成果的实践性工作,曾有多少“寂寞高手”苦苦追寻一辈子而遗憾告终。科学无止境,杂交粳稻育种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只有不断地创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水稻育种时代步伐。

xx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杂交水稻专著、劳模事迹简介、上网查资料、捕捉杂交水稻领域最新信息,虚心向育种专家学习请教。如在考察和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课题时,碰到疑惑,刨根问底,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又如抓住天南地北育种单位云集海南南繁的有利条件,冒着炎炎烈日,向水稻育种专家请教育种技术,共同交流、探索育种新技术,潜心研究亲本材料的特性,总结、探索科学杂交育种方法,提出了“只有走籼粳杂交的育种技术道路,产量才能有重大飞跃”的育种思路。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成功育成强优势、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与优质高产丰产性好的不育系杂交。通过“籼粳搭桥”技术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于2006年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获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经几年推广种植,“秋优金丰”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企业劳模先进事迹具有800公斤潜力,常规种植亩产650公斤,解决了多穗与大穗、大穗与高结实的矛盾,“秋优金丰”米质经检测,12项指标均达农业部优质米一级标准。

水稻科研既是一门脑力劳动,更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活,尤其对于水稻育种人员来说更是如此。育种工作长期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和条件下来完成,气候愈是恶劣,工作愈是紧张和繁忙,有人形容育种人就象一只“候鸟”,一直跟着太阳迁移在上海和海南之间,南繁北育,其中的艰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育成和推广一个品种至少需8至9年的时间,周期之长,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两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世代进展,每年奔走于上海和海南之间,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阴雨绵绵的雨天,她都毫不间断地出现在水稻育种试验田,特别在海南基地配组期间,工作量大,人手少,从早上六七点钟进行人工剪颖,中午再到稻田进行人工配组授粉,供电所所长个人先进事迹经常忙到下午1、2点钟才吃午饭,为了随时掌握和了解水稻亲本材料的生育状况,需不间断地下农田,往往是在水田里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累了到田埂上休息一会,接着继续观察各种农艺性状,回到办公室及时整理数据,研究育种思路。在平时,她经常放弃休息日观察水稻的生长规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稻育种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免费为农民传授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热心解答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农民的好评,成为农民的忠实朋友。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劳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制种生产的规模发展问题。她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现代农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制种亩产达到150公斤,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制种产量,加快了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秋优金丰”的推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