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9:37:10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2-06 19:37:10     小编:GZ才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现在我就结合本次课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各位老师已经感受到这节课的复习旧知时间很长,共出示了15幅图片,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来回答,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旧知。与本课知识的链接是在两个单元之前,相隔时间较长,孩子们年纪小易记但遗忘也快,大量的练习就是一个对学生思维慢慢预热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开始孩子们还一个一个地去数是不是整十,后来一眼就看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当这个练习结束之后,面对本课的新问题,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30+5=35算理是3个十和5个一加起来就是35。算理的难点迎刃而解。陆游曾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过:“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本节课我觉得要想弄懂算理,其功夫也正是在旧知。

作为计算教学,前后知识紧密衔接是其显著特点,每节课相对后续学习来讲都是下一个知识的生长点,对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弄明白了,以后的学习水到渠成;理解不透,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本课所处的第八单元,不难发现无论是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还是笔算加减法,都需要学生明确算理,而本课又是这一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将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明确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其意在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知识作好准备。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扎实地为学生营造说算理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在这种看似无意的训练中得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二

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四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还不错。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我灵活的运用了教材。虽然教材中创设的情境非常的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图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很难让学生从中提取本节课有用的信息。我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很快找出了“小明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而“小明喝了2瓶,还剩几瓶牛奶?”就一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来。后来,我和同组的老师一起讨论,觉得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计算,可以创设简单的`情景,或者可以由摆小棒直接引入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中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很快就领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六

1、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2、在完成例题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四道算式,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3、习题量过大,导致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说的不够、思考的时间太少。习题的多导致为了赶进度赶时间,所以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很快说出答案,让那些学得有些慢的学生反倒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所以在练习题的设置上要精炼、典型,不在多。

4、两外这节课上,老师讲得过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学生没有占到思维与学习的主体地位。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计算,又有利于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钟老师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亮点有:

1、教学思路明确、清晰。这节课钟老师围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知教学和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主次分明的教学思路,非常好!

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和蔼,有亲和力;激励性评价语比较多。

4、注重算理。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0+2=32,所以32-2=30。

6、体现算法多样化。如在教学“2+30”时,学生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的,钟老师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建议:

1、在计算过程中,多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强化算理;

2、在引导学生分析减法时,是不是可渗透逆思维,即:想加做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篇八

这两天,我带领学生上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一课,这是一堂计算课,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生对算理的表述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现反思如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要通过故事、动画、游戏、动手操作、等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问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引导学生看图说故事: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等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谁来数一数,紧接着问学生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业,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教材内在的智力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在“又思”“又问”,“又答”的兴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在学习30+2时,很多学生都能算出计算结果等于32。但要求他们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就没人敢举起手来。说理是低年级学生最怕的一个环节。于是应鼓励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谁说出来,就奖励他热烈的掌声。于是同学们就纷纷举起手来说。有的说:“因为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有的说:“因为2是一个个位数,30的0是个位数,把2加0是等于2,十位上的3写下来,就是32。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低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有的学生忘记带学具100根小棒,所以有的孩子说算理时表达不清晰,以后要让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带来学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