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十篇)

2022年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01 16:18:32
2022年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4-07-01 16:18:32     小编:zd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一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的确很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参观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走向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上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的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惟恐哪里没有讲到,哪里还没有讲透,学生则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师生同时感到疲惫不堪。但真的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新课改下思品课教学工作究竟怎样开展呢?就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

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命令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服从者,而新课程理论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的学习接受,轻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新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强调知识为生活实践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面对新课改每位教师都必须有一个重新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

现行的思品教材,内容每年都有所修改,特别是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脑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

二、课堂教法改革是关键

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毕竟教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力争使教学过程精致化,在课堂上要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分层次、多活动、重反馈、勤矫正”,积极开展“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开展“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新课改下的思品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删除了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科的学习兴趣。

三、贯彻“三个一切”是宗旨

新课程理念的“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三个一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既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把学生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及时表现,而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意识;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往往对学生的其它事情不太过问,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做法与“三个一切”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自己对学生付出大量的情感和关爱,为学生着想,学生是会懂得“投桃报李”的,尤其是后进生,如果能及时给予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就会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能力是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和灵魂。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教学必须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这就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空间。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教学复杂多变,也是对我们政治教师的一种挑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有知、有情、有意、有行,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三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由《小学教学研究杂》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这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6位名师,其中全有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北京教科院基数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的吴正宪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首批省培专家罗鸣亮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金华市金狮附小校长、教育部国培专家俞正强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的徐长青老师,以及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海安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储冬生老师,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抚州市实验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曾莲秀老师也是这6位授课老师之一。并且这次活动的总评课人是由江西省特级教师、现任南昌市广南学校党支部书的吕英老师担任。这次观摩课活动可谓是精英荟萃、精彩绝伦,绝对是教育界的一次视听盛宴、饕餮大餐。而我,作为近千名听课者中的一员,十分幸运而又幸福地享受了这次精神盛宴。

每位名师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上课风格,如吴正宪老师的课,气氛愉悦和谐,整个课堂呈现出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活泼局面。她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么完美准确,又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显而易懂。如徐长青老师,他仿佛带着天津人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配合他的热情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他的课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相声表演。再如俞正强老师,他以他独特的冷幽默以及俞氏智慧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者,他的“因”“果”之论,“不能忽略一眼,也不多看一眼”犹在耳边,并铭记于心,鞭笞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勿“忽略那一眼”。还有罗鸣亮老师的缓缓道来如沐春风、曾莲秀老师的严谨治学优雅姿态,储冬生老师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无不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大师级人物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

此次听课收获很大,收益匪浅,并让我从中感悟颇多,更多的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我要学习的很多很多。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准备必不可少。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包括备好课,并且在上课之前还应先与学生做好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渗透上课纪律。这是上好一堂课的根基。

二、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精彩的导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如罗鸣亮老师在《四边形的分类》这一堂课中,利用“猜猜信封里是什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创设情境。

上课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俞正强老师在上《字母表示数》这堂课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头发和学生的头发的不同这一资源,快速准确地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四、简洁准确的课堂用语很重要。

同样一个知识,有的老师一句话就能讲明白,有的老师一节课都解释不清楚,关键在于用词是否准确。在观摩课中,每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上课时,每个词语都是精准的引导语、过渡语或者总结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吴正宪老师在讲《重叠问题》中算式“5+7-2”中为什么要“-2”和“3+5+2”中为什么要“+2”时,我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让更好的让学生明白“即参加语文组有参加数学组”才需要+2或-2,然而吴老师一句“算重复的需要减掉,没计算的需要加上”,简洁易懂,瞬间让我折服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

就像吕英老师说的,各位名师的上课风格也许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学得会的。但是听课之后总得有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探究,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下让学生进行拓展,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唤醒学生的内心,这些都是我要研究的方向,也许我现在还没有答案,但只要认准了这个方向,我终究是要前行的!路确实还很长,但我可以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四

我有幸参加《全国苏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届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虽然南京气温骤降,阴雨连绵,但糟糕的天气丝毫没仃遮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热闹气氛。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3天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全国的15位选手的课堂评比课和6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精炼,课堂中,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激发兴趣,不吝啬表扬,每一个表扬评价都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师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特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梦亚老师在教学《认识千克》时通过简单活动(爱的抱抱)导入新课,不仅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在不知不觉中让生感受到人的体重有轻有重,进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轻有重,从而引出千克这一重量单位;还有的是华德勇老师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以最近热门的全面二孩话题导入,让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数学中,数与数在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本课所要研究的因数与倍数。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面,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吴凌艳老师上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具准备了多组线段,每小组研究一组线段,有的小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小组不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在冲突中研究出两条线段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一规律,接着动手画图验证猜想,体现数学教学的严密性,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王恒干老师执教的活动课《树叶中的比》,王恒干老师以大方自然的教态,亲切温和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展示出其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数学底蕴,完美地向全国数学专家及教师呈现了一节组织有效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课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探索并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感受刭树叶的形状与它的长与宽的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王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激趣,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节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设计新颖,层层递进,让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船的方法,不断让孩子产生学习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将方向与距离提升到面、线、点的高度,深化确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课站得高、挖得深、讲的透、学得好,这正是特级教师的魅力。

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纠缠于乘法竖式如何计算,而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处理小数点的这一重点展开教学与练习,对于课堂上学生产生的错误,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层层递进的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所看到的所学的用在平常每一节课上,潜心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五

就戴圣育老师上的这节课来说,他对教材把握是很准确的,选择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对我来说,感触比较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教学层次性强,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扶”“放”有度,反映了教师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在课堂中能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资源。由于教师预设充分,点拨恰到好处,所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

二、运用了多元化解决策略。整节课无不渗透着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策略。戴老师带领着学生运用割、补、拼的方法,解决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戴老现甚至带着学生把红旗图的解决方法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为构成两个三解形都是同底等高的等积三角形,从而把红旗的平面图面积计算演化到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三、较好地拓展、提升到跟其他知识的联系。戴老师不仅仅拘泥于公式的联系,他在让学生分别计算出红花、黄花、绿草的种植面积时,就联系到了分数的知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以解决现实问题引入,有没有起到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得要先解决基础题,再去解决有难度的问题。

2、在红旗图的讲解时,为什么要学生小组讨论?一个有效的交流,前提是独立思考,先要动笔,自己想,然后让每一个小孩子在小组都有发言权。

3、在红旗图的讲解时,没有让大多孩子了解为什么面积一样呢?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次,到演礼小学、第二小学听了三节优质课,并有幸聆听了专家的教诲,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现在就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四年级的《图形的旋转》中,先出现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图形的旋转,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总结方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这几节课充分做到了这几点。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让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4月1日,我有幸参加在石莱中心小学举办的“新泰市小学数学送课下乡级数学研讨会”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的精彩教学,两位年轻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两位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精准把握。听课的效果来看,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均被充分体现和调动了起来,使我觉得有一种从未踏足的全新的感觉。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教师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现实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其次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这些参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目的明确,教材运用灵活富有创造性。尤其是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参与度,使整个教学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教学效果明显。

第三参赛教师个性的教学手法和较强课堂驾驭能力。在参加优质课评比的选手中,他们富有激情、活力,有一种个人魅力。所有参赛选手的教学功底过硬,板书设计都非常规范美观,他们的语言简洁科学到位,语言基本没有重复,言简意赅,表达能力较好。并且普通话较为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不慢不快,对于一个问题基本不会重复说第二遍,尽量做到语言的精炼简洁。

通过听课,我感觉自己欠缺的地方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完整.如新课导入,问题思考,重难点讲解,新知巩固,当堂检测,课堂小结或学生收获,作业布置等。

2、新课的导入要新颖,要能引人入胜。如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情景导入等。

3、重难点要突出。讲解重难点要详细、清晰,不可累赘。此环节要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最好要有联系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举例说明。

4、要学会利用学生间的互动,以增加学习气氛和兴趣。如小游戏,小组间的辩论赛,男女生对决赛等。

5、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截图、实物投影、自拍照片和自画图形等幻灯片的恰当运用,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课件用的比较到位,也比较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6、要学会实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课堂中要对学生多鼓励、赞扬、赞赏,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胆识更大。如“你真聪明!”“你讲得很有道理!”“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把掌声送给他!””等等。

7、教学语言要尽量亲和,形体语言要丰富准确,表情要开朗,特别在借班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走近学生,要能融入学生之中,不能远远地站在讲台上。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任何一堂课,当我们深刻反思时,不免总是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我们的教学艺术也正是在这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的进行思考,把这些教学信息内化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受益菲浅,特别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教学关系等方面印象尤为深刻。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生成性及教学情境等环节,它们是相辅相承。现将谈谈我在教学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即使初三学生处在复习阶段,也还是离不开对书本的阅读。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有一位老奶奶家里的圆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体验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选择,尽量让自己的身高满足黄金分xx比例;又如,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都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容器,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但新课标要求,教学并不是老师塞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脑子可装进知识,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及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再次,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任务实际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是交往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只作听众,应自觉地动起来,操作数学,通过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发展个性中,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还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师生间的关系,他们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只有把《课堂教学》的五个方面把握好,才会使自己的课堂焕发精彩的光芒。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九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教学的收获和思考

5月4日,迎着新课改的春风,我们来到走在新课改探索前沿的清塘中心小学参观和学习,听完几位老师的上课,我感慨万分,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我的收获:

1、更新了教育理念。新课改的理论我也曾认真研读过,自已也有些体会,这次清塘中小的几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很好地阐述了新课改的理念,即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由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转变了教学方式。清塘中小对如何进行新课改教学,实践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次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由原来的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各个小组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小组成员踊跃地讨论,认真地解决问题。

3、更换了教师角色。新课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多引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节课他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收获了许多知识的果实。

二、我的思考:

1、新课改教学有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清塘中小的课堂教学有这样几个环节:课堂前置,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评,课堂延伸。课堂前置也就是导学环节,教师之前就要做好各种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延伸就是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那些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深入学习的、当时的课堂教学不好评价的与本课堂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是不是每堂课都要按这样的步骤去学呢?()交流展示时是小组合作进行的,这确实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那么人数较多的大班额究竟可不可以照葫芦画瓢?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兼顾全体学生?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我认为,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3、双基知识如何定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是提高了,比如各小组都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小组的.学习目标,但是我发现课堂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些欠缺,比如语文课的生字教学,数学课中计算能力的训练,英语课中的简单的口语对话,在课堂中所占时间就比较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还要牢固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4、老师们如何在新课改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在听课中我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但没有引起及时的关注,老师准备的内容没有完全处理完就下课了。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详细了解学生情况,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全面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每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作出各种预案,灵活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合作、创新、探究、收获、能力等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快乐成长而努力,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十

这几位老师用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基于核心素养及儿童视角建构有效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和游戏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并体会数学的乐趣。下面我就针对这次学习谈谈我的感想。

一、 注重课前交流,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这些老师们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都是初次见面的小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师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准备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三、 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总之,在本次的听课中我最喜欢刘松老师上的课,回归数学本质,展现了本真教学 ,语言诙谐幽默,真正让学生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其次,在学习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要创设有价值的、生动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精彩的生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