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一
小学生在上课前能做到预习,学起来会比较容易,没有压力的学英语就会很轻松。
(2)听读作业。
英语学习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天听读英语是必不可少的。
(3)兴趣作业。
经常留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例如:在街道上,找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英语的写法;在停车场上,找到“林肯”“丰田”等汽车品牌的英语书写等。小学生会渐渐在发现中学习新的知识。
(4)家庭课堂。
抓住小学生喜欢模仿的天性,留一项作业,模仿教师的讲课,回家给爸爸妈妈当会小老师,复述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把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习。
包括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多媒体教学,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悬念导入,对比导入.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二
为了让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好生命的底色,我们有责任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里去。现将本学期我们的一些做法经验总结如下:
一、师生共读,其乐融融。
学生的爱读,只能以老师的爱读来激发。每天午饭后的“读更多书”时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读名著,写心得。所有学生也和我一样陶然自醉,教室里静极了,但却可以感觉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束束美丽的浪花。
二、巧荐好书,指导读法。
当看到学生阅读好书时,我便大肆渲染,引得其他学生“垂涎三尺”。利用每天的借书时间,和学生一起走一遭,及时夸赞借到好书的学生“有眼光”。每周五的班队活动课上,留十分钟给学生开个“好书推荐会”,并举行换书仪式。
三、享受阅读,养成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一有空余时间,就快乐地阅读,有的孩子一星期完成十多页摘抄,有的孩子在每页的摘抄上画了个“点评屋”,及时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分享交流,学以致用。
我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变静态的作业为动态的作业,每天给学生交流摘记的时间,并请同桌给予评价,让语言首先在他们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后嵌入他们生命的历程,使他们成为有着言语智慧的血肉丰满的“人”。
五、亲子共读,温馨甜蜜。
老师和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许多家长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书,晚间的亲子共读,构成了许多家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阅读指导,兴趣盎然。
在两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中,我没有过度的设计和过多的提问,更没有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覆盖”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强调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强调同文本的对话,强调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我们踏踏实实、真心实意地做起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磨砺技艺,让我们用智慧引领孩子们走进经典,走进优秀!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三
期间,我听了福建省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专家的讲座,到福州市钱塘小学参加教学观摩与教研等实践活动。名师、专家的一次次精彩的演绎,曾经让我是多么心潮澎湃,心潮涌动,精妙绝伦之处简直让我忘记呼吸,因此,我也曾有了三分的躁动。因为他们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敬业、乐教,如何做一个是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的教师。期间,我听了本省其它各地有关骨干教师的评课,交流发言,他们让我感受到我的压力,因为他们说得都很棒,很有水平。
我一一听他们的发言,就他们非等闲之辈,我想:他们平时一定有经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我也体会到我们三明的教研普遍没有我省其它地方做得好。 培训期间,我的第一感觉是:城里老师的挺辛苦,但他们辛苦并快乐着!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我实践的学校是清水县一所中心小学。这所小学的女教师可多,90%以上吧,因此,有几位哥们问我,你看到的美女教师不少吧?一定幸福死了,我肯定的说:是的!幸福无比呀!说的也是,我长了两只眼睛,还带着眼镜,不想看美女还真挺难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仅看到她们外在的美,更看到她们的内在美,敬业精神实在让人难忘:她们是多么敬业、乐教,多么上进,相当专业。
我还注意到了女教师基本上都很“苗条”,确切讲有些教师骨瘦如柴,是累的呀!累造成的呀。为此,我们曾与钱小陈副校(名师)开玩笑,您这里的女教师真是辛苦啊,一个个都不胖呀!她笑了,她说,不是胖的没有,是长得丰满一点在我学校里都找不到几个,她们真的挺辛苦的!她们是累出来的,她们都非常努力的去提高自已!
学校实行坐班制,她们一早来学校,天天都要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个班至少60多个学生的作业,要参加年段,全校的教研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布置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等等。教师真是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起早贪黑,难怪长不饱满。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十分震撼。对呀,在校级教研活动中,那几位瘦得出奇,长相平平的女教师,可发言起来,却让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教师来劲,那评课真是不同凡响,点评到位、行云流水,精彩绝伦呀。
还有那几位几位瘦得出奇,长得美丽的女教师课上得真是好。看来,外表美不代表有本事,她们虽瘦,但全身都是精骨肉啊!连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好像都不多余,但绝不能少!看来,她们为教育流血流汗真不少!!
各位同仁,说心理话,我真的真的为她们的出色所折服,曾经引起我的强烈反思。今天我更希望她们的敬业精神带一点到我们中间来,哪怕一点点,也不枉费我今天扯淡的一点点回报!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现状:识字教学被严重忽略;教学重点严重缺失;语文训练不落实;朗读教学流于形式等总是被忽略的后果、原因和解决的策略。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孩子阅读起步晚;2、孩子阅读量太少;3、阅读能力不强。阅读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作解释、判断、评价的能力。
产生阅读教学问题的原因:
1、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我国母语教学与拼音国家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
2、提供给孩子阅读的材料太少,孩子吃不饱。
3、没有建立科学有序的阅读训练系列。
4、没有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阅读习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
阅读教学的方法: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进行阅读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落实儿童的阅读。
阅读教学改革方向: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二)作文教学
前面讲到何捷老师指导的学生写作水平那相当的高。他的主要方法是百字作文教学,游戏作文,他的作文教学已经拍成电视,有线电视用户可以会费收看,他还编了一本游戏作文的书------。他的做法是:一记实作文。通过创设情境或通过亲自组织学生游戏或带领学生参加某一活动,然后一步一步指导学生由说到写(很重要)。二是非常注重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三是初学写作文反对虚构,提倡一文一事。
成功的作文教学理论借鉴:
1、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写、多改;
2、小学阶段以观察作文为主。(学术界想像作文的争论尚未有定论)
3、让孩子接触出色文学作品;
4、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就是作家;看重孩子的每一篇作文,做好推荐。
5、从小开始就训练学生说完整句、写完整句。
6、读写结合。把读写结合进行到底。听了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教师高玉的《把读写进行到底》的讲座。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师:重读轻写(教师一味强调对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运用(写作指导)没有做到读写结合。这样,许多写作资源白白浪费了,作文教学如果离开与讲读课文的教学结合,那写作指导就会变行非常困难,教师要在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作文指导的资源,利用好来。(语文教师可以把高玉读写结合进行到底的课件拷回去慢研究。)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四
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
自学:
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
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助学:
“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
回馈: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
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
整理:
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
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五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课文所讲内容,对其中较为精彩的故事情节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的个性缺点。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十分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并给学生制订预习导学案,即,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加以点拨和指导,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语文新知有所了解,为一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实现课前互动。
比如,在学习《这条小鱼在乎》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份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内容,对课文进行阅读和学习,导学案的内容为:(1)认识字词:困、甚、朝、臂、继、续、忍、救、暴、浅,在乎、奄奄一息、挣扎、感动、欣赏。(2)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还出现了哪些人和物?结果如何?(4)从男人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有什么体会?(5)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谈一谈。让学生依据这份导学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探索,另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将文中不理解的部分画出来,课堂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进行讨论和互动,,这样,我们便能做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同时也让学生参与了课文探究过程,有利于我们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立足教材,组织学生对文中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实现课中互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直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即从头到尾地对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讲解,不给学生提供阐述个人对课文内容的想法的机会,我们应该立足教材,组织学生对文中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互动交流以及受教师指导点拨,对文中问题有深入且正确的理解,如此我们也能实现课中互动,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的很好体现。
比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无私和无价,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给他们提出了以下要求:在此认真读课文中出现的两份账单,对比两份账单,你有什么发现?思考:母亲的账单总额为什么是0分呢?从这份账单中你体会到什么?待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完毕后,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情况。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增强了学生间的交往互动,实现了课中互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母亲账单的含义,认识到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三、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课后互动。
互动式教学,并非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我们还可以将其延续到课后,比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通过这一环节,继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实现课后互动。
比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十单元《走进科学》之后,学得都是科学方面的课文,那我们就可以在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时,让学生写一篇与科学有关的小文章,题目和角度由学生自行决定,在下次课堂上,从学生写的文章中,挑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来,让学生一起对其进行品读和欣赏,对其中写的比较好的部分,大家共同欣赏借鉴,写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指出和纠正,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如此,课后互动也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结果。这样,我通过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既使学生学做合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互动,实现了课后互动。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六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体现这一点,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七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我都从差生入手,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优生的情况,给他们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5、加强课外辅导、个别辅导。
三、对学生而言,各种评价很重要。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可以采用测验或非测验形式。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平时的作业中努力做到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学生成绩不稳定,容易忽高忽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看上去很用功,但是实际没有专心,这样记忆就不牢固,所以应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文、句型虽然会背诵会默写,但实际运用能力差,平时应注意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八
最近参加了很多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深感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发展变化,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而这几次的的学习,犹如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一次收获丰厚的学习。
在这几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专家们认真详细地给全体语文教师分年段解读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具体地阐述,为我们指明了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要把课标理念与具体课例以及自己丰富的从教经历相结合,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阅读教学该怎样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出发进行教学,如何正确有效地在日常教学中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阶段性;阅读教学如何根据各年段的学生特点找准起点,抓住重点,更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具体全面的解析了各年段目标,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
中年级学段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识字能力,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把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等等。
强调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多阅读经典书籍。我们语文教师要学会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即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抓好小学生阅读和积累,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和作文教学,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也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沉,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培训,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只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才能浇灌祖国未来鲜艳的花朵。我将用我的所学指导我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开出美丽之花。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九
20xx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正式启动,我校的课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在:
一、教学语言的变化(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4)由封闭性的语言向选择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请把它多读几遍并背下来。”(5)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二、教学设计的转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创设互动情景,丰富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时,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借助场景模拟,促进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为喜欢和更易接受直观动态的事物,所以场景模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师生互动形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电子技术工具,为教师们提供了更为生动活泼的场景模拟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借助于对课文内容的场景模拟,将书面化的语文教学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可视性、可参与性均较强的情境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们的快乐参与课堂,帮助教育对象在对场景的观察和对情境的参与中,获得知识的摄取和吸收。如在《曹冲称象》这一课文的讲授过程中,使用场景模拟的师生互动形式,效果极佳。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十一
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状况,我概括为“旧四重”。这“旧四重”十分普遍,它严重地异化了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变得很沉重,了无兴趣,亦寡效益。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在的状况是,一本教材打天下。从小学到高中,教材几乎成了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的全部依托。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带着一本教材走近学生,指导学生学语文;学生也就是整天抱着一本语文教材。课上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课后教师盯盘教材上的练习(包括教材配套辅导练习),学生死做教材上的练习,考试时教师用教材考学生,学生唯教材是从。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泛化了教材的功能,忽视了语文学习重习得的基本规律,同时,夸大“举一反三”中“一”的作用。
重教材的另一个表现是,教材的编者把教材编得又厚又繁又人文又综合,使得教材成了学生难以承受的语文学习之重。我们以某版教材为例,一册教材,以人文为主题,编写六个单元共30文章,还要加上“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阅读”“口语交际”以及若干“附录”。不要说有不少文章选得并不经典,单是如此多的数量(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是怎样地疲于应付就可想而知了,结果造成了“挖坑式”的教学,浅尝辄止,雨湿地皮。
大家都讲课堂是主阵地,这话没有错。但是“主阵地”不是“唯一阵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不是“唯一阵地”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是什么?语文的教与学,只在课堂上进行。课外没有语文活动,课外没有教语文、学语文的意识与实践,甚至,即使教材上安排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也被取消了。这样,就把本应渠道广泛、视野开阔的语文教与学给单一了、窄化了。语文教学成了大棚子里的工艺了,语文学习也成了在温室里育花。
重课堂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教师太重课堂上的“讲”了。这已经是当下语文课堂的通病了。“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这是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客观估计。语文课堂也有过之无不及。更有甚者,语文课堂没有思想可言,没有智慧可言,没有快乐可言,有的只是无聊与无奈。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中阅读很重要。然而,现在由于教材中的文选式的编排方式,课堂上阅读指导的比重,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的份量等等因素的牵引,使得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打。假如做个量化的估计,当下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比重起码占到85%。然而,大量的阅读教学的时间并没有换来语文教学的丰硕收获。早在1978年的时候,吕老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其实,这“二千七百多课时”,起码有85%是用来阅读教学《·》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咄咄怪事”,竟然一“怪”就是三十余年,而且,到了今天,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咄咄怪事”。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要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然而,事实如何呢?写,人人都知道重要,但是,往往因为无从下手(无教材可依、无训练序列等)而落实得并不够好,变成任其发展。听与说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不重要”了。弱化了听、说、写,结果把时间都给了读。
阅读,确实是写、听、说的基石,但是,由于只重教材阅读,只重课堂讲授,因而,使得阅读的效率也变得低下了。重阅读的结果却是没有硕果。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分数在当下教育评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时下,重分数几乎成了批评语文教学的众矢之的,成了扭曲语文教学的罪魁祸首,但是,分数仍然死而不僵。重教材、重课堂、重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根源大都在此。
重分数,其实没错。错在过于重分数,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尺。重分数不是语文教学特有的罪与罚,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然而,语文教学中重分数更是偏离了语文的特质。很多的语文能力与素质不是以分数来呈现的。
由此,我们想到考试。我们常常看到网上曝光一些语文试卷的怪题或怪答案,让人啼笑皆非。更有考试频繁,使学生渐渐消磨了学习语文的灵性与热望。
综述之,尽管新课改的春风荡漾了十年,但是,语文教学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乍暖还寒,萧然犹在。网上流传着一首题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的诗,确是写照。诗中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给学生发卷子,一张接一张/像漫天的飞雪,有赤道那样长/我身不由己!我力不从心/是谁?让我与学生像磨盘一样的转/磨掉了个性,磨碎了时光/是谁?在挥舞着指挥棒/引着千军万马,集体埋葬/是谁?摇晃着火红的大旗/将野心,冷笑般的隐藏/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微笑着,将微笑长久地欺诳/微笑里,爬满别人的主张/主张,如病毒在疯长/洗过的灵魂里,只留下——/微笑,白痴一样/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不温柔,我性格乖张/我想把渤海变成一个马桶/冲掉的,是陈旧的思想/然后,我坐在山海关的城楼上/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渴望:自由地飞翔!
当下语文的教与学,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承重之重。
面对“旧四重”,我们有责任思考与重构语文教学机制,在学理层面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语文教学厚重而不再沉重。
“语文教材体系陈旧已经延续上百年了”,这在处于变革中的中国来说,已经很不恰当了。在涉及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的层面上,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教材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会影响课堂的变革,影响教师的变化。
首先,改革教材就要改变教材体式。变人文修养的单元主题为语言习得的单元组块;变文选组合为训练系统;变阅读本位为四线合击(听说读写);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这五个转变,其实是在教材的层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重构了语文教学的机制,从而很好的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其次,改革教材就要减少教材份量,让教材变薄。笔者认真地研究过台湾的国文教材,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册教材只有十二课文。而大陆的教材每册都是三十课文。数量悬殊,显而易见。为什么要减少每册教材目呢?“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子”本身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二是“例子”不是学习的全部。基于这样的考虑,让教材变薄,一是可以避免多学而不精的状况,避免“挖坑式”的教学状态,避免“糠多嚼不烂”的现象,教材目少了,就可以做足做精课文学习,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二是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让学生更多更充分地阅读。对于学语文来说,教材是“例子”,课堂是“练兵场”,更多的学与习是在教材之外,课堂之外。
第三,改革教材就要增设读本及书单。语文教材应该是这样的格局:以合理体式与适当数量的目构成的课堂教材与以一定数量的精选目与读物书单构成的课外教材相结合。课外教材,不是增加学生负担,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阅读量。它既要有与课堂教材对应的读本,更要有灵活自由又有所选择的读物书单。课堂教材重在“举一”,课外教材重在“反三”。
变“重教材”为“重教材与读物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教材层面的方向。
课堂仍然是主阵地,这点不用怀疑。但是,我们在如何用好这块主阵地上往往是出现偏差的。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教学效益的低下。
首先,改革课堂要弄清课堂的实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词可以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四个词。这四个词是这样统整在一起的,这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演绎语文”。由此看来,课堂对于教师与学生演绎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往,我们研究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时,太多地关注“语文”,而忽视“课堂”。其实,要想语文课堂教学灵动与鲜活,必须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课堂”这一特定的学习时空,切实地把握课堂的规律。我们都说,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教语文前,必须先搞清楚课堂是怎么回事,然而再来研究在课堂上如何教语文。我们一些课堂,教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转,把学生有意无意间放在了被动的位置上,这样的话,课堂就不会有活力,学生就不会有主动性。没有活力,没有主动性,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无法燃放出来,因而,“语文”就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思维与思想里。所以,理解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得真正搞清楚“课堂”是啥玩意,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究竟是怎么的关系。洋思的改革也好,杜郎口的改革也好,他们都是在本质上改革“课堂”,从而激活语文、数学等等这些学科的教学的。
其次,改革课堂要“从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外语文活动与校外语文实践”。要树立“大课堂”的观念,要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一方面,语文教材可以对课外语文活动做出必要的安排,另一方面,教师在每学期都要统筹安排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把课外与校外作为另一种课堂。当然,课外语文活动与校外语文活动的组织都是繁杂与困难的,但是,我们还得迎难而上,要以语文学习实践为中心,在活动中提升鲜活的与实用的语文能力。
变“重课堂”为“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课堂层面的突破。
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阅读教学的效益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的方式不当。因此,改革阅读教学的方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改革阅读,主要要改变讲读本位为自学本位。以讲读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通病,更是顽疾。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只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组织学生自学。学生学习阅读母语读物,面对一文章,绝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潜力理解到一定程度的。只是我们的教师往往不给学生的机会与平台,没有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一文章时,首先不是从“讲”与“问”开始,而是要先让学生“读”与“说”(包括“疑”与“辩”等),且在此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的习惯养成。另一件事就是讲学生不懂的。任何一与学生知识、见识、认知相当的文章,学生总会有一些懂的与一些不懂的。懂的,由教师组织自学,不懂的,才由老师讲解。当然,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个讲解也不完全是“讲授”,而是点拨与引导。
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是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益不仅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是促进了听、说、写的实践与提升。听、说、写一定要完整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听、说、写,是要训练的,训练就要有方法。目前,我们对听、说的研究实在是太少。写作尽管人人知道重要,但是指导又实在不得法,写作研究也是缺少突破,因而使得听、说、写常常被游离为阅读的附属。这是语文教学畸形化的表现之一。
变“重阅读”为“重阅读与听、说、写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内容层面的完善。
改革分数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努力提高语文试卷的命题的水准,努力让语文分数更多地朝着语文能力与素养靠近。语文试卷的命题是有很大讲究的。平时测试也好,期中期末考试也好,中考也好,都要以考查学生语文积累、习惯、能力、素养为基本出发点,让试卷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好的支点。二是把分数作为语文素养之树上自然的果实。我们说,在当下的应试体制下,分数确实是必不可少的,有分数走遍天下,无分数寸步难行。但是,这分数之果是怎么来的,又有多少汁水,这还是有一番考究的。盯盘揉下的分数也许是大的,但是,是缺乏汁水的;以养育语文素养之树而结出的分数之果,一样可以大且有汁水。
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的吴泓老师,他的语文课没有大量练习题,没有模拟试卷,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就是读原著、共讨论,写感悟等,他抛弃传统的语文课本,自创专题语文学习,“丢掉课本闹革命”。在他的学生们看来,吴泓老师的语文带来的是“思维盛宴”。严凌君是深圳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他搞了一个语文教学的“五个一“工程,就是:一套书、一堂课、一个网站、一本刊物、一个文学社。《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的主编就是这位与众不同的高中教师。南京曹勇军老师,到高三了还带着学生每周进行时事演讲。学生通过语文课前的“时事演讲”,与社会更贴近,锻炼了思辨和写作能力,让语文课成为相连社会的一个视窗,甚至是一个缩影,学生在这里有成长,有公民社会,有未来,更有爱!高三毕业,《高三(10)班在六楼》便应运而生。学生语文分数中,“显性分数”是考试量化,“隐性分数”则是生命成长。吴泓、严凌君、曹勇军等老师的学生不仅有语文分数,更有语文素养。这些学生是幸运的幸福的。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这样的老师与学生真的太少太少了。
变“重分数”为“重分数与素养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评价层面的追求。
变“旧四重”为”新四重”,在本质上是在改变语文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方式。方式的变化也是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就有可能带来性能(质量)的改变。其实,新课程改革已经大体给我们描述了语文教与学应该有的方式,十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探索也丰富与发展了语文教与学应有的方式。变“旧四重”为”新四重”,这也是在新课程一轮结束后的一个宏观的反思与展望。
那么,变“旧四重”为”新四重”,在新的课改征程中如何着地前行呢?笔者的个案实践就是坚守语文教学的常识,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突出阅读与日常写作等,概括起来,就是“四多四少”。即多读书,少学教材;多写随笔,少做练习;学生多说,教师少讲;活动多点,考试少点。这“四多四少”是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自我突破。
针对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现状,我大胆提出“多读书、少学教材”的实践构想。我对每学期的一册语文教材,进行筛选与整合,删去一些意义不大的课文,整合一些可以合并阅读的文章,精讲该讲的文章,这样,就能够省下不少的课堂时间。
如何“多读”,我的做法是,一是利用语文课堂共读;二是利用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目的是便于指导与交流。每共读一本书,我都会在共读前有简单指导,然后放手给学生阅读,读完以后,再在班级里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围绕一些重点话题,展开讨论。共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学生阅读的书目老师给出一个书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共读与课外阅读构成了学生阅读的点与面、质与量的交织。
对于学生的阅读,大致框架如此,但是,其中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在班级建立图书室,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每学期由各学生出资(大约在100元左右)集中购买图书,这样,每学期,一个学生就有上百本图书的阅读选择。学期末再把每人100元左右的图书带回家收藏。这样,一个学生花100元钱,既得到了100元的等价图书,又有了四五千元的图书阅读选择。我会展开读书竞赛,按月统计学生阅读书目,对阅读数量多的会给予奖励书籍的激励;我还会支持他们写读书心得,我在班级里有读书心得橱窗,及时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或者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我还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校读了哪些书。我还会邀请爱读书会读书的家长或老师到班级里给学生讲读书意义与方法等。做法还有很多,但目的都是激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爱读书,学会读书。
我激励学生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写随笔,我只有四大法宝:
二是,我的评语激励。我会不吝啬我的赞美之词来送给写得好的每一随笔。
三是在班级里郑重其事朗读学生随笔,评讲学生学生随笔;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每学期给随笔优秀的学生结集随笔集。有的一人结集一册,,有的多人结集一册,有的是诗歌集,有的是散文集,有的是小说集,等等,而且,结集的这些随笔选,不仅书名起的漂亮,而且装帧设计都非常精美,与正规出版物,只是没有书号的区别,别的绝不亚于正规出版物。每次专辑结集“出版”后,都要有一个小小的首发式,然后,由学生自己亲手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或者家里的亲戚朋友等。我要让我班上的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间就能看到自己出的“书”。
这是我语文课堂的原则。我的课堂力主简约,力主开放,还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我不把课堂搞得密不透风,不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跟着老师转,而是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对话,自由地去发现文本自身的魅力与精彩,甚至疑惑。所以,我在课堂上,我绝不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一定少说,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与思想认识。其实,时下“教师多讲,学生少讲”的现象太普遍了。由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无趣,因此,也就难得积极表达了,教师为了完成教材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大量需要学生记住的问题,于是,也就理所当然地大讲特讲,一讲到底,从而,使得课堂毫无活气。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甚至火起来,这是我对理想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渴望。
一是课堂活动。我在每天每节课的开始三分钟的小演讲活动。这已成习惯。每节课,按学号轮流有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演讲,讲故事,讲见闻,讲事评都可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信,锻炼学生口才。
二是校内活动。基本上每两周就会有一次校内语文小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班事沙龙(几个人围绕班级的某一件事以沙龙形式谈看法,班级其他人是观众),书法现场展示,辩论会,听微型报告(邀请教师或家长来班级小讲座),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等等。三是校外活动。一般利用双休日两天,一学期组织一次,组织学生以语文文化游为主题,到周边城市或景区举行两日游。这样语文游深受学生欢迎,也颇有语文收获。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十二
xxx,女,现年35岁,xxx中心小学任教。本人于1996年7月被评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到现在,本人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回顾过去的3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立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同事之间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在教学业务上,我始终将做一个好教师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深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然后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并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中,我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每学期初,我都积极地钻研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课前,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学法,结合自身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质量;此外,我还以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外,我认真批改作业;积极反思教学,认真写好教学随笔,通过总结得失,争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近三年来,我除了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还担任了小学班主任工作。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孜孜以求。通过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做到勤管、严管、善管,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我在班级中经常引导学生温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他们指明了纪律方向;通过引导他们自查自纠,变“他律”为“自律”,又使准则内化为他们自觉的外在行为。这样既起到了教育个体的作用,也为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班级建设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并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纪律良好,常常受到学校和各科老师的称赞。
近三年来,我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评优课比赛:
2、撰写教学论文:
3、课题研究: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本人参加研究的课题《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被评为市德育课题研究一等奖。
4、继续教育
20xx年暑假,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
xx年参加了县班主任培训
在学生辅导方面,我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各类有益的比赛,成绩突出。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诗朗诵中获一等奖,趣味运动会上获低年级组一等奖,广播操比赛中获一等奖,庆“六一”文艺汇演获校一等奖。在讲故事比赛中我班的刘力豪获“故事大王”的称号。在校园小歌手的比赛中我班的唐芷莹、唐灵熙、张雅喆等人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我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xx年6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迎奥作文大赛中荣获小学组指导教师金奖
xx年9月我执教的一年级语文在全镇素质测试中获第一名
xx年8月我执教的二年级语文在全镇素质测试中获第一名
成绩属于过去,教学永无止境,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为青小教育的明天出力,流汗。
小学教学总结方法篇十三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1、内容:
体的把握、内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语言的品味。
2、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的是记叙文、诗歌、说明文。
3、内容的梳理:
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
4、语言的品味:语音、字形、字义、句子(语文文字的运用)。
5、文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或感染。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教材内容及教学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学段)。
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1、依据:常规的:根据阶段目标、单元导读等;
考试的:根据阶段目标、教材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2、内容:包括生字词要求、朗读要求以及结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标(具体用词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学会)。
3、策略:
【(1)教学目标的描述无需和三维目标一一对应,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个目标要求里可以包括阶段目标和知识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将三维目标拆开来写)。
(2)要熟悉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尤其是阅读目标)、实施建议(提高学生的什么。
素养,抓住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熟悉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要求及学科知识的要求。
(4)参考教材设计前的文本分析题,可将之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2、确定标准: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识。
(2)最核心的,在一课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等,如一课文的主题思想,一句话的真实含义。
(3)最主要的,主要章节、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线索、重要词语等。
(4)最有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
1、考点:导入设计、整体感知设计、生字词设计、句子设计、片段设计、布置作业设计、
朗读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2、规范要求:
(1)步骤清楚。
(2)教师言行结合(相关的过渡语、总结语和评价语要写)。
(3)不要写成教学实录,无需写细节。
(4)教学设计=方法+目的;
(5)至少写3点。
1、策略:
(1)抓文章主线。
(2)分3步骤写,步骤清楚。
(3)过渡连接自然。
2、导入的基本方法:
【设置悬念法、讲故事法、新旧知识联系法、插入音乐导入法、背景介绍法、解题法】。
3、案例分析:
推一下的机遇。
1、设置情境。“推一下”是易如反掌的事,在人们需要时,你帮助别人做了哪些小事(扶跌倒的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