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创业致富带头人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措施,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激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以及农村青年(以下简称农民工等人员)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到2018年年底,全市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1万人,组织农民工等人员技能培训1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培育100名左右到农村创业的领军型创业者;创建一批市级、区(市)级返乡创业园。
(三)降低返乡创业门槛。优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进一步放宽创业实体住所登记条件,全面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和集群注册,将涉农类创业实体工商登记管辖权限全部下放基层登记机关,对从事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允许“一址多照”,允许物理分割地址或集中办公区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允许电商平台创业者将众创空间席位、住宅、公寓等登记注册为营业场所。放宽经营范围,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对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可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工等人员创设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对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目录,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建设或承担公共服务项目,支持返乡人员创设的企业参加政府采购。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机制,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取消和下放涉及返乡创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并切实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依法大幅减少返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
(四)鼓励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结合农村发展进程,聚集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挖掘、拓展创业新领域,创造农村经济新业态。实施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返乡创业行动计划,鼓励具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等人员,结合当地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把小门面、小作坊转化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围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服务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农技推广、林下经济、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进行创业,合作建立营销渠道,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合作分散市场风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鉴“淘宝村”发展经验,建设一批“电商示范村”。开发特色农业产业,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鼓励利用传统手工艺等进行创业。
(五)搭建返乡创业孵化平台。各区市要根据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总体状况和基本需求,结合当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和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批发市场、楼宇、商业街、科研培训设施等存量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为农民工等人员以及失地农民、农村能人创业提供经营场所、技术指导、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创业服务等支持。各区市要培育扶持一批区(市)级返乡创业园,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认定为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返乡创业园进行对口支持,帮助完善水、电、交通、物流、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对经认定的区(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市)每年给予资金扶持;认定为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的,按照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奖补政策给予一定奖补。
(六)加强返乡创业培训。紧密结合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特点、需求,编制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专项计划,将农民工等人员纳入现代农业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符合条件的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市级统一组建由企业家、创业专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员、返乡创业带头人等组成的创业导师(专家)库,建立创业导师激励机制,由承担主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进行帮扶指导。到2017年,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园区和返乡创业园,在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建立100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支持农民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和产地市场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和见习、实习、实训等服务,培育扶持一批农民创业培训(实训)基地,纳入市级创业就业培训示范基地评选范围。发挥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开展返乡创业教育培训。
(七)鼓励扶持返乡网上创业。借力“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手段,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创业产业集群,引导返乡人员围绕龙头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创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网上创业。加快青岛创业云平台建设,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打造网络互动载体。支持电信企业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互联网服务,加快提速降费,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支持街道(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智能物流仓储基地,健全区(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下乡体系,提升冷链物流配送能力,畅通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八)引导科技创新对接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青岛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市场化的创新创业促进机制,建立新型创业平台,培育和带动农民工等人员依托其产业链创业发展。鼓励驻青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开放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吸引农民工等人员围绕其创新成果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步伐。围绕青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农业科技领域特点,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培育催生新型农业市场主体,促进创新创意与企业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一批“星创天地”,为农民工等人员提供科技服务,实现返乡创业与科技创新的有序对接和联动发展。
(九)优化返乡创业服务。依托市、区(市)、街道(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将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为返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落实等“一站式”“一条龙”专业化服务。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助推“1+5”活动,按规定为每名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等人员组织1次创业培训、开展1次创业指导、推荐1个创业项目、协助落实1处创业场地、帮助办理1笔创业担保贷款,提升返乡创业成功率。规范农民就业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人员可办理就业创业证。统筹考虑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及时将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按规定做好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提升农村社区支持返乡创业和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步建立城乡社区农民工等人员服务衔接机制。
(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条件的,可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中介组织涉企收费等,落实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对农民工等人员创办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一)强化创业资金扶持。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创办小微企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最高2万元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符合条件的,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网上创业,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同等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对具备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按规定纳入扶持范围,便捷申请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政策受益人信息联网查验机制。
(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创业担保贷款范围,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首次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不超过2年的全额贴息;对创办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按照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贴息。鼓励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异地农商行在辖区县域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在乡镇布设自动柜员机等,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金融便利。拓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融资渠道,研究以大型农机具、财政直补资金、蔬菜大棚、海域滩涂使用权、农产品存货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担保方式,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通过支农再贷款、“三农”金融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流转等手段,拓宽支农资金来源,加大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十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区市要积极争取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返乡创业试点示范工作,围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聚焦重点、滚动实施的原则,加强园区资源整合,发展一批返乡创业园。在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农村地区交通、宽带、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进返乡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等,拓展整合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等服务功能,全面提高返乡创业服务能力。
(十四)加强组织协调。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职能,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配套措施,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经验,统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青岛市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6—2018年)》(见附件)的落实,明确时间进度,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十五)强化考核督查。将各区市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及返乡创业园建设等情况纳入就业目标考核,细化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加强对各区市政策落实、园区建设、培训组织、服务开展等工作的督查力度,建立按季度调度通报制度。
(十六)抓好宣传引导。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返乡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搭建返乡创业交流平台,聚集创业信息、分享创业经验、展示创业项目、传播创业商机,展示返乡创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返乡创业热潮。
创业致富带头人计划篇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营造更加和谐的组织工作争先创优氛围,现在全县村党组织中开展达标创优升级星级创建活动,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村党支部达标创优升级星级创建活动是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县、乡两级党委对村党支部实行的动态目标化管理。抓好村党支部星级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鼓励先进、促进后进、整体推进,强化村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地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开展达标创优升级星级创建活动,便于区分村党支部的类别,并根据每个村党支部的整体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星级,从而,科学地对不同星级的村党支部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达标就是要使村党支部建设整体水平达到县、乡规定标准以上。这个标准是工作的底线,也是日常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村党支部建设只有在自身达标的前提下,才能正常的开展各项工作。对于村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班子软弱涣散、作风飘浮不实、制度执行缺失、工作失职无力等不达标现象及时予以整顿。通过整顿,促进其工作达标,扭转落后状态,真正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创优就是要力争先进。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通过创优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帮的氛围,提高党支部的工作水平,提升战斗力。创优的过程就是激发党支部工作潜能的过程,将争创星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热情转化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全县70%以上的村党支部都要积极的参与创优活动,整体提高创优水平。
升级就是要保证在创优中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基础上达到全面标准的提升。升级对于村党支部建设具有整体提升功能。通过升级促进各方面工作水平的提高,树立一批处于村党支部建设先端的典型群体,提高典型的质量和高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注重解决影响升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加强哪个环节,实行查缺补漏、齐头并进。如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改造,促进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现状,美化村屯环境、发展公益事业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提升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和为群众2
办实事的能力。全县要有30%以上的村党支部升级,保证实现升级目标。
星级创建活动内容分为五个星级。即按照班子建设政治星、队伍建设服务星、机制建设创新星、小康建设业绩星和群众评价满意星的标准设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同时达到五个星要求标准的为五星级党支部,达到四个星的为四星级党支部,以此类推。
1、班子建设政治星(20分)
①领导班子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勤政、高效廉洁,党支部核心作用突出;能团结带领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在农村各项任务的完成;村两委关系协调,职责明确。能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认真抓好对农民的教育。(5分)
②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班子成员年富力强,普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书记、主任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班子作风民主,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具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5分)
3
③党支部书记政治性强,素质过硬,群众威信高,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思想解放,有开拓创新精神;懂经营、有文化、会管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5分)
④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活动经常,能在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作用。(5分)
2、队伍建设服务星(20分)
①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完成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党员、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农村青年队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主动为群众服好务。(4分)
②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培养充足的后蓄力量。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和程序,有长期目标和年度计划,每年逐步改善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呈上升态势,不出现三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实施好人本工程,培养农村优秀人才;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出现丢失党员的现象,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4分)
③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每年党员干部都要参加培4
训,认真落实我县农民党员培训规划;有致富能力的党员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积极参加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党员、村干部要带头致富上项目,至少有一个致富项目;有带动能力的党员、干部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促其脱贫致富。(4分)
④党员干部要有较强的党性意识,有理想、有道德,不信仰宗教,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和宗教宗派活动;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坚决同坏人坏事和不良现象作斗争,带头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4分)
⑤积极搭建服务载体,创造有利于党员、干部队伍发挥作用的平台;村级党组织要有服务场所,每个村党支部要有党员活动室,保证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4分)
3、机制建设创新星。(20分)
①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以及各项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并能认真落实;党组织活动会议记录、档案资料和电教设备齐全。(4分)
②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民主理财,发挥好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无重大财务问题发生。(4分)
5
③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有固定的公开栏、定期公开,群众满意。抓好发展党员公示制,无违返程序和组织原则现象发生。(4分)
④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村规民约健全,实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分)
⑤村两委议事规则健全,工作运行规范,服务高效优质;实行村班子、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与工资奖金挂钩;村党支部书记年底要向全体党员干部工作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在90%以上。(4分)
4、小康建设业绩星(20分)
①经济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发展路子符合本村实际,切实可行,效益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分)
②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企业。(5分)
6
③产业结构合理,依托当地资源形成主导产业,产生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4分)
④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债村债务逐年减少或还清外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无外债村实现有存款,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兴办公益事业,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7分)
5、群众反映满意星(20分)
①村干部尊重群众,爱护群众,自觉维护群众利益,诚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5分)
②村干部工作扎实,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无集体越级访事件(5分)
③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成效显著,村风好,民风正,社会秩序安定,无刑事案件和较大治安案件。(5分)
④群众对村班子和村干部的综合评价满意率在90%以上。(5分)
7
㈠考评办法
1、村党支部达标创优升级星级创建活动实行百分制考核。每个星级考核项满分20分,单独计分,每项按标准达到要求得分,达不到要求减分,直至此项工作不得分,不倒扣分。对于受到国家、省级、市级表彰的“五个好”村党支部,在星级评定中分别加10分、6分、4分,以上表彰若有重复,只按最高分计算。每个星级达到标准分80%以上,即可申报一个星级。总分达到95分以上,可以申报五星级;总分85分至94分,可以申报四星级,总分75分至84分,可以申报三星级;总分65分至74分,可申报二星级;总分60分至64分,可申报一星级。
2、考评按照“自查申报、乡镇考核、县委审定”的办法对星级村党支部予以评定。每年“七·一”前夕,先由各村党支部对照考核标准,在自查的基础上自评星级向乡镇党委提交书面报告。乡镇党委考核合格后向县委组织部报送审批,县委组织部对报送的四星级、五星级村党支部进行评分验收,合格后向县委报送,并择优向省、市推荐典型。对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村党支部进行抽查验收,最后定级评星。
创业致富带头人计划篇三
加快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步伐
——2014年黄圩镇“双学双比”工作汇报农村妇女是推进农村改革、加速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妇女工作关系着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而“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又是农村妇女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
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好形式。一年来,我镇“双学双比”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妇女素质、发挥妇女作用为目标,以发动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千名妇女学技术、百户家庭成规模、多个基地显特色等系列活动,培养了一批适应跨世纪发展需要的新型女农民,壮大了一批“妇”字号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深的示范基地,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种养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步伐,为我镇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围绕中心、深化内涵,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调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我们结合我镇农村和妇女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科技致富工程”,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内涵,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妇”字号龙头项目和示范基地不断涌现。在活动中,我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引导妇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以种植、畜禽、水产、果品、瓜菜、药材等为主导的特色产品。通过典型带路、活动推进的形式,有效地把广大农村妇女组织到了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生产的各个领域,使原有的蚕桑、浅水藕、林业基地不断做壮做大,药材、蔬菜、养殖等基地逐显成效,10多个生产、服务、加工行业的“妇”字号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2、农村女科技致富女能手、营销户队伍不断壮大。在引导农村妇女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大力发展种养加销一条龙服务、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格局,并随之涌现了一大批“妇”字号龙头企业、女科技致富女能手和女营销户,她们分布于产、加、供、销各个环节,收到了培养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壮大一支队伍、带动一方致富的良好效果。现全镇共有“妇”字号龙头企业12家,科技致富女能手100多名,女营销大户20多个。
3、扶贫帮困工作常抓不懈。上半年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和组织发动广大女能手、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女干部、女职工及各类妇女先进人物以茶话会、上门慰问、捐助、免费健康体检的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解决实际困难。下半年,开展了百名女干部和百名贫困妇女“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共有36名女干部和36名贫困妇女结成对子。两项活动在全镇起到了帮助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环保知识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为绿化、清洁的黄圩谱写新乐章。为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环保意识,实现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进万家,2014年4至8月,我们紧紧围绕我镇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建绿色家园,创生态名镇”为主题的“环保知识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全镇各村(居)妇联组织坚持上下联动、周密部署、广泛宣传、狠抓落实,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开展了学习环保知识,清理环境卫生,美化绿化家园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宣传月活动中,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悬挂横幅12条,张贴标语200余张,出黑板报20余期,发竞赛试卷1000余份。在全镇掀起了一股学习环保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环保事业的热潮。
二、依托科技、强化服务,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架桥铺路。从黄圩的实际情况来看,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占农村劳动力人口一半以上的妇女仍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因此,我们始终把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农业最终需要依靠科技解决问题”的战略思想,不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增强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能力。
1、抓科技培训,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型女农民。为切实抓好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根据实际,我们与镇成人中心心学校、镇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培训班,把培训分成镇、村(居)二级,层层进行。培训班直接面向广大妇女,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妇女实际需要设置课程,这种普及性培训大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深受广大妇女群众的欢迎。一年来,根据我镇优势及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新技术培训班30余期,2014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
创业致富带头人计划篇四
“十五”期间,星火计划国家财政拨款资金从每年39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计划总投资1103.4亿元,其中自筹资金637亿元,申请银行贷款378.2亿元,解决农村就业人口202.5万人,预计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产值4827.5亿元,新增利税1048.1亿元,节创汇173.7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星火科技培训工作思路做了重大调整:培训目标从单纯农村适用技术推广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的转变;培训内容从强调数量型生产技术培训,向质量效益型技术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扩展;培训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远程培训和田间指导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转变;培训的组织推动从批准培训班的组织方式,向以提高地方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为重点的培训工作总体推动方式转变;培训的资源从星火计划系统的单打独斗,向以科技部门内部培训资源整合为基础,强化部门联合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力量的集成转变。
“十五”期间通过认定50个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支持629所星火学校和开发大量的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和适应“三农”需要的远程培训课件,培训能力得到了加强。通过星火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500万人次,在推广大量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强化农民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十五”期间,国家层面星火计划支持了包括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区域成果转化中心等在内的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900个。星火计划引导带动下,各地培育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中介数千个,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国,同时覆盖农村各行各业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如浙江省在欠发达乡镇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帮助乡村建立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陕西省宝鸡市建成了34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专家大院,引进农业专家近百人;广东省建立了29个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投入6.2亿元,带动农户123,365户,农民增收6.3亿元;甘肃省积极推进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关系;山西省实施“农村技术承包计划项目”,以评奖鼓励为手段,把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向全省广大农民推广。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创新,把大批科技人员引入农村生产一线,改善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环境。如湖北省的“优质油菜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广东省的“优质鸡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山东省的“蔬菜聚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云南省的“花卉聚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和陕西省的“苹果聚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作,不断增强全省农村科技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优势产业科技竞争力,有力促进了基层农村科技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星火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实施以来,通过构建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星火110科技信息贡献和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村信息化网络覆盖到全国大多数区域。如安徽星火网网站拥有注册会员43000人,涉农企业859家,日均点击率在10000次左右,累计促成网上交易额达40多亿元,服务涉及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省郑州市通过利用电视上网这一农村信息化新途径,建设了基于电视和机顶盒的农村信息化网络,使农民利用电视在家顺利实现上网。甘肃省搭建了“电脑农业”和“数字河西”的业务应用体系,建立了一批市县级星火服务网络系统和农业技术数据库,培训了一批农业信息化技术队伍,初步形成了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及专业服务体系。
农村信息化工作开发了服务“三农”的专家系统和大量的课件资源,为实施远程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推进了农民知识化进程。如上海市五年来完成了共计98部、片长总计逾1500分钟的相关农业、科技方面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制作、刻录1500张左右各类dvd、vcd及多媒体光盘;北京市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上所制作了十大类共1000多项、总容量超过150gb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课件,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第三产业相关的技能培训课件。山东省建设了包括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农业专家等十余个专业数据库和220余个农业多媒体课件,开发了番茄、黄瓜、西瓜、大白菜等多个实用性很强的农业专家系统。这些工作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十五”期间,星火计划以提高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创新示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点,提高了乡镇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吸纳带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如河北省在“十五”期间对10个国家级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和40个省级区域性支柱产业进行了重点培育。目前全省有30多个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产值超亿元。
依托当地区位和各种资源优势,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强化科技投入,培育和发展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星火产业带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效途径。在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带动下,全国出现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广东103个专业镇,2004年产值达到3200亿元;浙江、福建等地块状经济蓬勃发展。北京市十渡镇星火密集区对镇域拒马河沿岸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开发旅游农业,建设民俗村、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陕西苹果产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咸阳市2004年的5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实现国内总产值244亿元,固定资产总投入10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甘肃省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以来,在河西走廊六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69项,投入项目资金共91919万元,经过两年建设,成效明显。重庆市围绕三峡库区“三农”问题、产业“空虚”和移民问题,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将在重庆库区沿长江两岸,建设由多个产业集群组成的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
“十五”星火计划紧紧围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优势农产品的升级和区域内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推广了对行业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超过6000项,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如河南省先后实施了“豫麦34大面积示范与产业化开发”、“郑麦9023大面积示范与产业化开发”等一批星火计划项目,加快了优质小麦的生产,发展成为全国优质小麦面积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山东省苹果高光效树型改造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使示范基地改型果树当年亩产达到2432公斤,每亩较对照(未改型)增加效益5050元。通过36个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使其成为农业高新技术扩散中心和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转化、示范和推广了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
“十五”期间,科技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与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紧密配合,以大别山、井冈山、陕北地区的55个贫困县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以星火科技富民为目标,对科技扶贫开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入调研,制定扶贫规划,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培训,普及了科技知识,引入和大规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试点示范,集中科技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内引外联,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大规模的区域性支柱产业群;积极推广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农村科技服务新型模式,支持贫困地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了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
科技扶贫开发工作极大提高了老区人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提高了农民应用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显著增强了革命老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仅2003年在六个定点扶贫县就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人员6135人次。使这些县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2000年的40多万人下降到2003年的32万人;大别山、井冈山和陕北地区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今天,大别山区的蚕桑、茶叶、板栗、中药材,井冈山区的笋竹、水禽、优质水果,陕北地区的枣、杏、果、菜,已成为当地主要支柱性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2001年科技部、商务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启动了“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扶贫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在陕西省榆阳等五个县市的试点示范,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加快贫困地区科技进步,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