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实用11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4:32:06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实用11篇)
时间:2023-12-05 14:32:06     小编:HT书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一

这一章主要讲了萧红童年时代,与她的祖父、祖母一齐生活的点滴记忆。开头一篇便是我们课本中学到的《祖父的园子》。课文总之没有原著好,太多的删删改改,没有了原来的味道。这一章的文字真是质朴无华,散发着田野的芳香,写得太自然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爱这段文字了,在那个年代,能写出这样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仿佛看到那“蓝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阳光”、“蝴蝶乱飞,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无忧无虑。

我还喜爱萧红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对她很好。村里的小猪小鸭掉井了,祖父会用泥包起来烧给她吃。“把小猪的皮一撕开,立刻冒了油。”再蘸点盐、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个和蔼慈善的老人,我最喜爱他的就是,他从来不会批评、训斥小孩子,总是心平气和。萧红学种地,把好好的菜种踢飞了,犯了错,祖父依旧笑呵呵的。她吃熏小猪时,没有一点儿吃相,“满嘴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他的祖父有教养、有气度。我猜想他必须是个家道中落的文人,说不定还是个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我觉得他必须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文化,萧红的文学修养也许就是祖父从小培养的结果。因此我更加钦佩他的祖父了。

萧红不喜爱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洁癖严重,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而萧红偏偏要捅破这雪白的窗纸。而严厉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个大针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扎。这样的教育方式到此刻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乱摸乱动,要挨手扳、要罚站,掉饭粒要挨罚,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还爱骂人,她骂祖父是个“死脑瓜骨”,骂萧红是“小死脑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这个“小死脑瓜骨”长大以后,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时,家里来了很多人。我也说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总之他们是来办丧事的。还说“阴间有十八关,过到狗关的时候,狗就上来咬人。”但是,他们有绝招,用油锅炸了许多的面饼,说是什么“打狗饽饽”,“用这饽饽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关吗?”,《祝福》里的祥林嫂不是最爱问“有没有地狱?”“死后有没有魂灵吗?”,我也很想知道!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二

1、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3、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4、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5、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6、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7、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8、老胡家跳大神了,这次是为团圆媳妇。我都学会歌词了,祖父母听到我唱时,就说要让老胡家二月搬走。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三

寒假里,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给了我很多感受!

作品描述了简单的“我”经过几次大的变化,回忆起童年的一切:大泥坑里有着“我”的成长,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院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为小团圆病重的儿媳举行各种驱魔活动,最后他们无事可做。古怪的卜儿既忠诚又勤奋,从不背叛他的主人。冯歪嘴子溺爱妻子和孩子。尽管被嘲笑和奚落,他是乐观和积极的..

书中的故事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在众多生动的人物中,我最难忘的是小团圆的儿媳妇。

小团圆的.儿媳妇被她后来的婆婆用很多钱买回来了。然而,她的婆婆对她很不好:骂她,打她,捏她??之后,她得了重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然而,毕竟,婆婆不能袖手旁观,邀请镇上的人帮忙。呼兰河镇的人如此简单善良,以至于这个有偏方,那个有“仙女”。然而,镇上的人们对鬼神更迷信:他们扮演伟大的上帝,吃神圣的药,用热水汤驱逐鬼魂,把人的颜色系起来,把自己和灵魂联系在一起……一个活着的人被他们折磨,折磨,最后直到他死都没人关心。

多么悲伤,多么悲伤!那个时候,人们真是太无知和迂腐了!生活的平庸并不可怕,但是知识的平庸可能毁掉的不仅仅是生活。我很高兴我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一个远离落后和无知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尾很悲伤:“我爷爷死了,两个兄弟死了,老厨师也死了,我爸爸妈妈不知道去哪里。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简单的人,落后的生活状况,愚蠢的精神状态...荒凉的景色是整个呼兰河镇。

虽然童年的记忆有凄凉的记忆,“我”仍然愿意回忆童年,这就是所谓的“无奈的花落,似曾相识的燕归”我明白童年是美好的。它就像一块玉。即使它有一些瑕疵,也无法掩盖它的光泽和质地。我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会珍惜它。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四

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便成就了《呼兰河传》。

这些记忆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正值青春,作者的玩伴却是丰富多彩的后花园。春,作者爱拔一个白菜,摘一个黄瓜,或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也很美,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条大狗,变化无穷。秋天,后花园要封闭一次的,但秋雨之后,后花园中便开始凋零了。冬天,无聊了,就翻开储物室里的大箱子,里边总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总会带给作者生命中最初的期冀和梦幻。童年,那是作者最享受的人生中的纯真、没有被世俗侵扰玷污的青春年华。

但是,可能童年中的乐趣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了吧。但还有一个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玩伴,祖父。祖父总会包容作者调皮的一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还教她唐诗,讲实在听厌了的故事。

可是到了第四章后,作者渲染气氛,语言稍有沉重,每节开头都是一句:“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因为那些小小的乐趣,已不足够满足作者渴求多彩新奇生活的欲望了。院中摆着的破旧物,没有缘由,任其自然,更没什么乐趣;房子外表高大威武,但内容空虚;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邻居们生活千年如一日的刻板单调,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呼兰河的人是寂寞的。他们都是像作者这样由小长到大的,但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们抓住一切看热闹的机会,不放过呆板单调生活中极少有的乐趣。他们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之中,必定要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这是精神上的盛举。

呼兰河的人是愚昧的。节日的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相比起来,作者没有鲁迅那样强烈的批评和嘲讽,而是以点滴的笔墨,缓缓地叙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呼兰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团圆媳妇是书中被迫害最深的,在那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而周围人呢:“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他们眼见如此残忍的行为却大声叫好,一个人的死若是能带来点乐趣的话那就是好的。作者悲痛地描述了这种践踏,蔑视生命的行为,批评却又同情他们。是啊,这能怪他们吗?他们其实还是善良的,实在没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们同是被几千年传下来的思维、生活方式所害,最终成为一个个牺牲品。

呼兰河的人是消极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着歌,那唱不是从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逆来顺受,人生是苦多乐少的。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有二伯,老厨子,老胡一家,都是这样。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冯歪嘴子,他本该绝望,却镇静下来,照常生活着。他不似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那样无意的反抗,而是虽受限制,却寄寓着希望。

读到最后,心头很沉重,苦闷,直到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复。

《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本书,风格明朗,却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五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有一段特别有趣,讲了“我”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爱我。

作者出生时祖父都已经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岁时,祖父快七十了,七十岁的祖父非常爱作者,他们爷俩在后园笑个不停。祖父的后园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书里讲到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有的人说拆墙,有的人说种树,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她从小在后园里长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后园里一起玩,一起干活,作者和祖父时时刻刻在一起,童年充满了快乐。

文章中写到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该是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她却早早的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是多么的可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用知识变得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没有可怕的战争。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这美好的时光吧!

《呼兰河传》我读完了,可我的思想还停在那灰色的境界里。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六

第二章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

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都是旧时东北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习俗。有些现在已经绝迹,再也看不到那种热闹的场面了。对于我确是闻所未闻的新鲜生活,是那样的生动、热烈,所以这一章读起来饶有趣味。

特别是“跳大神”这一节我最感兴趣,因为以前我就听说过,可是究竟“跳大神”是怎么个跳法却一直没弄明白,猜想着或许就是什么人假扮成鬼神,跳舞祭祀的表演吧?而今看过这一节,才终于明白,原来“跳大神”是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大神”其实就是人装扮成神仙,撒谎说是有什么神仙附体,并且跳啊唱啊的,就能给人治病。可见当时的人们什么都信!

萧红笔下的那个“大神”描写得太生动了。文中写道“从头到脚,无处不哆嗦,哆嗦一阵之后,又开始打颤。她闭着眼睛,嘴边噗噗的`。”还有更精彩的,写“大神”离去时,那满天的星光,那悲凉的歌声渐渐远去,寒意袭来,让人感到莫名的惆怅,感慨“人生何如?”。夜静时分,那送神回山的鼓声,若即若离,让人想起生离死别、不幸的人生,“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的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写得多么传神啊!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写得精彩,我从中了解到,那时候,每逢庙会,都是人山人海,难免会挤丢些小孩子。这些小孩子就由警察先集中管起来,准备有人来认领。这也不足为奇,让我感叹的是,有的小孩已经十岁了,也被挤丢了。警察就问他家在哪里啊?他说家门前有一条小沟,叫“虾子沟”。问他庙会离他家远不远啊?他说“骑马一顿饭的工夫可到,坐车要三顿饭的工夫才到。”问他吃饭了么?他回答:“睡觉了。”哈哈,太好笑了。我猜他准是个傻子,不然,十岁了,至少要上四年级了,要是现在的小孩才聪明呢!哪里会这样笨!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七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是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是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是处处都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八

假期是我们放松的时间,但我们也要劳逸结合,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

500字《呼兰河传》,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这一章主要讲了萧红童年时代,与她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点滴记忆。开头一篇便是我们课本中学到的《祖父的园子》。课文总之没有原著好,太多的删删改改,没有了原来的味道。这一章的文字真是质朴无华,散发着田野的芳香,写得太自然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欢这段文字了,在那个年代,能写出这样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仿佛看到那“蓝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阳光”、“蝴蝶乱飞,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无忧无虑。

我还喜欢萧红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对她很好。村里的小猪小鸭掉井了,祖父会用泥包起来烧给她吃。“把小猪的皮一撕开,立刻冒了油。”再蘸点盐、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个和蔼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欢他的就是,他从来不会批评、训斥小孩子,总是心平气和。萧红学种地,把好好的菜种踢飞了,犯了错,祖父依旧笑呵呵的。她吃熏小猪时,没有一点儿吃相,“满嘴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他的祖父有教养、有气度。我猜想他一定是个家道中落的文人,说不定还是个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我觉得他一定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文化,萧红的文学修养也许就是祖父从小培养的结果。所以我更加钦佩他的祖父了。

萧红不喜欢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洁癖严重,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而萧红偏偏要捅破这雪白的窗纸。而严厉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个大针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扎。这样的教育方式到现在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乱摸乱动,要挨手扳、要罚站,掉饭粒要挨罚,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还爱骂人,她骂祖父是个“死脑瓜骨”,骂萧红是“小死脑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这个“小死脑瓜骨”长大以后,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时,家里来了很多人。我也说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总之他们是来办丧事的。还说“阴间有十八关,过到狗关的时候,狗就上来咬人。”可是,他们有绝招,用油锅炸了许多的面饼,说是什么“打狗饽饽”,“用这饽饽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关吗?”,《祝福》里的祥林嫂不是最爱问“有没有地狱?”“死后有没有魂灵吗?”,我也很想知道!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了,在开头这几天,看了萧红姐姐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全书共七章,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第一章: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风: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第三章:写与祖父的快乐生活。第四章:荒凉的家、荒凉的园子。第五章: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一个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邻居“磨官冯歪嘴子”的苦难生活,卑微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几翻就翻到,快背得出来了,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如果童年的花园和爷爷带给了她许多的快乐,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人看得透不过气来!让人悲哀!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

萧红是个心思寂寞的人,可是从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极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写的《呼兰河传》,有人说它像小说,又有人说它像自传,萧红的文章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

《呼兰河传》不像《城南旧事》,虽然同样是写小城里的故事,可《城南旧事》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紧紧的让人读得轻快自然;但《呼兰河传》不同,它就像一盘颜料,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可又别有一番韵味!

《呼兰河传》是一片美文,文章中,极有艺术感的文字令人心动不已;《呼兰河传》也是一篇寂寞的小说!当时的萧红,一个人身在沦陷的香港,心中苦闷而寂寞,这种心情,通过文字渗透进了我们心中。

在第二章《小城三月》中,我在不知不觉中,又看到了另一个萧红。小城的三月风景如画。瞧,“三月的原野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在这里、那里”,好一个“这里、那里”,连一片草地都能写得如此唯美、动人!

再看看第三章《生死场》,哎,如此悲伤、凄凉,令人心痛。

《呼兰河传》是立体的、有寂寞、有美好、有悲伤、有希望。今年秋天,我读了一篇故事,这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语做点缀;没有优美的句子做装饰;有点只是灰白的画面,可是从灰白的画面中,我分明听到了了一曲凄凉的笛声,能让我听到这笛声的恐怕只有这《呼兰河传》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九

主要内容:呼兰河虽然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也夹杂着一丝丝悲凉。在那儿有东二道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胡同卖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还有因为呼兰河居住的人太相信迷信,如团圆媳妇就是被糟蹋而死的。

团圆媳妇才十二岁,就被人招来做媳妇,因为她很高,就告诉别人自己十四岁。她的'婆婆认为媳妇越打越听话,于是她便经常打团圆媳妇。后来,她因为梦到婆婆打她而惊醒,于是,她被她的婆婆请来的胡仙在水里煮了三次而死了。

这一件件,萧红都用童真的语言描绘的无比生动,尤其是萧红和祖父的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不知不觉,便拿自己的童年和萧红比。童年在萧红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到童年的幸运和快乐,从而更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十

雨后,清晨,我倚窗而坐。读完了《呼兰河传》,心中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儿时的童年时光好像一幅幅画面,连续地浮现在眼前,内心感慨良多。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的萧红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故乡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生动鲜活的城中居民形象。读来仿佛置身其中,甚至忍俊不禁或不由得凄凉伤感。书的封面上是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姑娘,穿着民国的斜襟布衫和长裙,两条辫子搭在肩前,双眼流露出不谙世事的童真和好奇,但似乎又有着一丝孤独的神情,这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这是呼兰河传中描写人过大溜着边过大泥坑子的动作和神态,我读到这里时,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和画面,不禁笑了起来。“卷、咬、抓、跳”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过大泥坑时的小心翼翼、紧张、甚至心惊胆战的心情。让我感到有趣的作者用了是迎战一词,作者竟然将过大泥坑这件事情比作打仗,真是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这样一个让路人如此害怕紧张的大泥坑子,呼兰河小城的居民对如何处理这大泥坑的看法是:“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读到这里,我便想为什么居民们不愿用土填平呢,是他们没有想到吗?不,一定不是,连一个五岁的孩童都可以想到的办法,那些大人们一定都想到了。可是他们又为何如此忌讳这样做?细读文章,我明白了,这里的人们非常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他们相信这是所谓的“命”,是上天安排大泥坑子在这里惩罚自己的。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不仅仅导致了大泥坑淹死众多鸡、鸭、狗甚至马,也导致了冯歪嘴子老婆和童养媳团圆媳妇的死。我开始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他们的封建思想害死了这么多的生命,但后来我又同情甚至怜悯他们,在当时那个无知而又封建的时代,因为顽固的思想,害得他们遭了多少罪。我不禁感慨如今生活在这个开放而又自由的时代是多么幸福,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而感到庆幸。

大泥坑子也使我想起童年时生活在姥姥家,附近有一条地下道,夏天每逢暴雨或大雨降临,地下道的积水常常可淹至成年人的腰部,因为它阻断了我妈妈上下班时的路,我便常常涉水接她。但这涉水和过大泥坑子可完全不同了,这是很安全的。而我又从不紧张害怕,反而当成一种玩水的乐趣,欣喜在心中涨的满满的。

人们都说童年快乐,自由自在,那些放牛、钓鱼、砍草的时光是那么有趣,无忧无虑;长辈们都说童年像金子,闪闪发光,回味无穷。我们都说童年像沙漏,一去不返,童年的时光让人铭刻心底,是因为,我们迅速地长大了……萧红,一个英年早逝的作家。她以自己的童年写出几本精彩无比的书。《呼兰河传》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自己在呼兰小城以及祖父的家发生的各种奇事趣录,让我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就仿佛来到了这个20年代的绿茵草地。祖父的园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黑漆漆的地下室、花园、谷仓、卧室等,都是小萧红的玩耍天地。她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园子里没有恶语,没有烦躁,没有悲伤,也没有压力。只有天真、单纯、可爱以及善良的存在。在祖父心中,萧红就像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天使,不想去伤害她,不想去干扰她,在她发挥想象的空间,任她去干一切她想做的事。所以,萧红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宠爱呵护下长大的。

呼兰,一个冬天出不了家门,夏天光膀也热的小镇,像《城南旧事》中的京城一样,发生了许多悲剧而又引人深思的事,那个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后来被折磨致死;那个坚强的风歪嘴子,努力获得爱情;疾态的二伯,有着扭曲的性格。总总,这些人物的生平,仿佛让我看到了旧社会的阴影,让一个个人物败落下来。

一直以来我对封建思想的认识,就是书本上写的:男尊女卑、麻木的国民、封建愚昧。最早读到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字就是鲁迅录入到课本中的文章,《呐喊》、《彷徨》等系列的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但是说实话,当时真的没有好好读过,只是觉得写的很奇怪,里面的人奇怪、写作的视角也很奇怪。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自己才慢慢地了解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哪些文人志士对于国民的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

你可能觉得很奇怪,《呼兰河传》看起来像是一本自传、或者说地方传记,怎么会和封建思想扯上关系呢。下面来听我慢慢说。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第五章篇十一

《呼兰河传》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童年时的趣事,她的天真、可爱都融入了她的笔中。小时候的她和祖父祖母住在一起,她很喜欢祖父而又讨厌祖母,因为祖父总是和萧红玩耍,而祖母又经常让祖父干活。从此他们开始了快乐的生活。

童年时的萧红为什么这么喜欢祖父而又不太喜欢祖母呢?原来在萧红小时候3岁时,祖母用过大头针扎过她的手指。不仅如此,还常常把又累又脏的活全让祖父干,所以祖父就不能陪她玩了。而祖父可好了,常常拉着萧红的小手一起在后院里种花、浇水、玩耍,使萧红的童年永远是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这样的童年对人生是很重要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悟,一个自由自在的作家,就能写出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的长篇小说。因为作者是深有体会的。正是,我们现在的学习压力太重,所以我们得不到自己应用的童年。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尽量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没错,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大家想一想,如果对这件事没有兴趣,何来动力》所以,兴趣爱好才是基础,有了基础,才能创新、发展。

生活中就有一个很真实的例子,爱因斯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的童年可不是压力很重的,别以为他小时候多么爱学习,其实恰恰相反,爱因斯坦小时候是很厌恶上学的,他经常逃课,可他就是与众不同,别的小孩是出去玩耍,而他是一个劲地扑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和发明。这正是兴趣爱好的魔力,有了它,你就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