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四上数学广角教案(汇总8篇)

2023年四上数学广角教案(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3:23:04
2023年四上数学广角教案(汇总8篇)
时间:2023-12-05 03:23:04     小编:纸韵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一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课前我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家人或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上课了,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爱因斯坦说“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相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于向老师、向书本、向权威质疑挑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肯定他们的想象,例如本节课有位学生提出:“如果一次能烙3张饼、4张饼或更多的饼呢?”我鼓励说: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下它有什么规律吧。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二

这节课上,我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两两配”到“三二配”最后到“二四配”,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是不是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提下呢?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三

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数学广角”,在我感觉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且教师也教得轻松。

在导课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猜:“4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当然,没有一个是猜对的',因为他们思考的都不全面。为了验收答案,我特地让学生上台表演,答案是6次。这就与学生原来的猜想发生了冲突,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在导入时,我将学生最熟悉的握手这一情景,做为一道题让学生猜,一下子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表演握手的过程中,以直观的形象让学生感受、体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便会联系今天的知识。比如,四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赛一次,一共要进行几次比赛,多数同学会很快知道是6次。

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材料的构建。我事先让学生把学具剪出来,在剪的过程中,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喜欢把整个图画出来再剪,有的则只画了一半然后对折再剪,学生把美术课学的知识都用上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

在学生帮助小红搭配合适的衣服时,充分的尊重学生,给学生民主、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搭配,有的说这样搭配漂亮,有的说这样搭配可爱,这都反映出学生个人的审美观点。

为了让学生知道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我让学生分小组摆一摆,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交流与合作,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在让学生交流自己怎样搭配时,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答案的多样性。教师在告之学生如果没有学具应该怎么办时,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简便的方法,即用连线的方法把图连出来,便可知道有6种穿法。

在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连线的方法,进一步从具象到抽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出来,通过动手操作,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四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在课堂上我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乒乓球比赛”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我就组织学生摆一摆,加强外部操作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为运动员编号、自主探索不漏号、不重复的编号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或失败。

我通过比较亲切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例如“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使学生完全是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运用得少,致使学生没有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一次很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机会,情感目标没有充分实现。

2、在教学为运动员编号码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编得不重复、不漏号的方法时,对于方法的有序性引导和强调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教学难点,致使在后面有四个搭配物的更深层次的“搭配鲜花”活动中有重配、漏配现象。

3、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训练学生要把话说完方面强调够,今后要注重在数学课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五

从真正开始设想这节课到开课大概有3星期,在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我轮回着与许冬丽导师设计教案、试教、讨论、修改这一过程。直到最后一次的修改是在开课前一晚上,改完心里似乎是有那么一点肯定的,但上完后才直到有那么多的遗憾!

首先我不得不佩服许冬丽导师的眼里,她一眼看出了我上课时的情绪低沉。真的,这节课我没有试教时的状态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情绪亢奋,能引领学生的情绪与状态。这是第一个遗憾,也是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必须要避免。

接着是我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在教2个物品里找次品的环节中,由于自己没有好好引领,导致学生被我多余的举动与语言给糊涂化了。要知道这是最简单与最开始的环节啊,在这里就弄不清楚,接下来就可想而知了,学生根本就没有那种主动性。再加上我在情绪的调控上失败,整节课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很拖很拖。

最后来说说我教学语言和机智的欠缺吧。首先是课前唱歌,本来想让学生调整状态的,没想到学生说不会唱,我在那会儿也没想到要玩个游戏什么的,也就这么突兀的就开始上课了。接着就是我在教学中语言重复不精炼不规范。有些问题如果老师问的精准就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思维发散,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这个需要我在今后每一节上课中不断注意,不断改进才能慢慢达到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得过来的。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优点的,毕竟有许冬丽导师的大部分心血在里面。

首先是教学具的轻便,可重复利用,且直观易懂。吹塑纸,在小时候作手工的时候接触过,但不知道它叫什么,长大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了,以至于许老师说到吹塑纸的时候我还是很纳闷这个怎么用,原来只要用水就能使它贴在黑板上了,非常方便。

接着就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层层递进,思路非常清晰。我想如果不是自己没有好好把握,换成许冬丽导师去上的话,肯定是很精彩的。

虽然有太多的不足与遗憾留下来,但我并不泄气。我知道进步需要在不断的失败,然后不断的反思才能得到的。我也知道在教学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一路上又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与探究!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1、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在不改变例题呈现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题中的种树问题换成校门口的植树,他们感到十分亲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培养学生交流、纠错的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画线段图,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在经过交流思考后,学生不仅找出了问题,并改正了错误。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除了完成教材设计的两题,还增设了两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拓展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七

“数学广角”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教科书的编排是:例题1属于排列。先用2个卡片摆,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以后,再用3个卡片摆,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例题l下面的“做一做”两题属于组合,选定的一组事物与顺序无关。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是组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组合;第(2)题与前面“做一做”要求相同,让学生独立完成。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改变了教科书的编排顺序,灵活地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创设情境——将例题后的“做一做”第(2)题的内容,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买5角钱的一个拼音本,改为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买5角钱的门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购门票。将5角钱的不同组合(不同的人民币面值)与活动联系一起,非常巧妙,也恰到好处。这样设计能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触景生思,并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把生活中的现象转化成数学问题,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主动呼唤学生头脑中正在休眠的已有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接着体验新知——以例题1作为教学内容,先用1、2两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以后,再用1、2、3三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并让学生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此设计是按照“从具体情景中引入(激趣)——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两位数)——在比较中提升知识(小结)”的顺序,由易到难,让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最后,反馈练习先是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比赛前搭配衣服【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再由三位乒乓球运动员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最后运动员比赛后相互握手。这是将教科书例题后的“试一试”第(1)题“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的内容调到比赛之后。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主线,即:游戏乐园(购门票)——数学乐园(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活动乐园(搭配衣服、乒乓球比赛、相互握手)。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经历知识的生发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购门票(付钱,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初步感知5角钱的几种不同组合方式。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切身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体验新知。把新的知识纳入“待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通过“摆一摆”——用1、2两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比一比”——看谁摆得好;“考一考”——用l、2、3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看谁摆得妙;“说一说”——把不同的排列两位数的方法与购门票的组合方法比较、交流,提升知识。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这里有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学生个性的表现,在诸多的不同想法与做法中评出最佳的排列方法。并借助挑战性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于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并用各自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是强力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体验、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反馈练习。通过“搭一搭——赛一赛——握一握”等反馈练习形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活动氛围中参与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上数学广角教案篇八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另外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1.情境图。

教材首先由学生非常熟悉的老师点名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然后小精灵提出问题:“如果不叫姓名,还能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学生呢?”从而引起学生的讨论:还可以用编号的形式给每个学生编个号码。接下来,教材说明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班上的学生。这样引出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结合后面的例1来教学,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如车牌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然后在班上交流和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来展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些数字编码现象,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广泛存在、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引出数字编码,使数字编码这个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和有趣,这样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当老师提出学生能发现这些数字编码中的“秘密”时,也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2.例1。

例1是通过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来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同时通过邮政编码在信件传递中的功能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由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个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出,让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接下来,教材用一组连续的示意图展示了信件传递的过程:先是一个小女孩把信件投入邮筒中,然后邮局(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能根据每封信上面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再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最后由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了解了信件传递的过程后,小精灵给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你知道本地的邮政编码吗?你想知道这些数字是怎样编排的吗?引导学生来探索邮政编码中数字编排的结构和含义。

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教材这里呈现了一个标准信封的正面,并向同学们介绍了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448268。它的前两位数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如44表示湖北省;第三位数表示邮区代号,如448表示湖北省荆门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的编号,如4482代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所以448268表示的就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邮电支局的投递局。同样,邮政编码100009表示的是——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邮电局的投递局。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接下来介绍邮政编码作为我们国家的邮政代号在信件传递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通过小精灵揭示:有了邮政编码,机器就能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如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父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爷爷奶奶住址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等。并要求学生设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如向邮局工作人员或邮递员咨询、查阅邮政编码书籍等。在学生汇报了收集的邮政编码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吗?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学生发表完意见后,老师再进行补充或总结。这里可以利用教材的示意图来介绍,也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动画动态地展现信件传递的流程。

学生了解信件的传递过程后,老师接着提出问题: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这些数字又是怎样编排的呢?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收集来的邮政编码的相同点: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或是调查的结果来讨论邮政编码的数字编排的结构和含义,如果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一个邮政编码来进行说明,比如学校的邮政编码的组成。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可以在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看法后,结合教材给出的邮政编码的结构图具体说明它的组成,也就是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某个邮政编码给出它的组成,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调查,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老师再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说明邮政编码的结构和组成(可配合多媒体课件),最后再结合邮政编码的结构图具体说明。了解它的组成后,再让学生试着就某个具体的邮政编码给出具体的说明,比如结合例1下面的“做一做”,再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邮政编码是怎样组成的。

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下邮政编码在信件传递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先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