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写字的意义,认识笔画、笔顺、田字格,学习拿笔的姿势,为学生学习写字做准备。
教材安排认字;我、们、本、写、字、笔、皮、用、心,认识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
读一首儿童诗《写字很有用》,这首诗很浅显,让学生读后知道学习写字很有用。
一课时。
1、通过听读诗歌,了解写字的用处,激发写字的兴趣。
2、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3、认识生字条,识字9个,复习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
识字9个,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学习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的方法。
:生字卡片、课件、文具若干。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
二、指导看图。
1、出示插图:有几幅图?(3幅)指导看清楚表示顺序的“点”。图上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蜜蜂和蚂蚁)。
2、蚂蚁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听读诗歌。
1、师示范读课文(生端起课本,坐端正,认真听,听准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么事情?学写字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给朋友写信,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可以帮助我记很多生字……。
3、师带领生读全诗。
写字这么有用,孩子们想不想学写字呢?
四、学习生词。
1、出示:铅笔、橡皮、田格本、我们、写字、很用心(师范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师利用拼音正音,复习拼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五、理解词语。
1、出示文具:我们一起来认识铅笔、橡皮、田格本、这三种文具,铅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我们写错了怎么办?(擦掉)用什么擦呢?对,用橡皮,下面我们再来认识田格本,我们在写字时注意字在田字格中占格。
2、游戏:找朋友(师拿出生词卡片,学生读,举起对应文具)。
3、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师是怎么写的;生:写字时不要乱画,要一笔一划……。
4、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写字,希望你们不仅学会写,还要写干净、整齐。
六、认读生字。
1、从词语中剥离出生字,单独认读,请小老师带读生字。
2、“笔、皮”口头组词。
3、开火车认读生字,有困难的用拼音帮助。
七、读书,认识生字条。
学习在课文中将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实物展台演示,
生评价圈得是否正确、美观。
板书:铅笔橡皮田格本。
我们写字要用心。
进行本课教学时,我从学习《写字很有用》入手,引出问题:写字需要哪些工具?认识这些文具后,认读“铅笔、橡皮、田字格”。反复带读6个词语,用听读法使学生整体认读它们,然后抽出单字让学生识记。比如从第一个词中抽出“笔”字认、读、记、用(口头组词)。先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结合刚才读词语的积累,帮助学生识字。将复习拼音和学习生字有机结合,更发挥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当小老师,带动学生学习,当多数学生会读后,全班齐读,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常用的“笔、皮”,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扩词,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写字、要用心”三个词语,进行初步认读。提出问题,怎么写字才是“用心”?学生有写拼音字母的经历,所以很容易体会,结合识字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本课还进行了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条中生字的训练,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打下基础。
反观本课教学,我认为做到了三个结合:
1、复习拼音与认识生字相结合,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2、有效使用教材,识字与学习习惯养成相结合。
3、听读识字方法与拼音识字方法相结合,拓展学生识字途径。
注:本单元中涉及写字姿势的训练部分已经在拼音教学部分相机完成。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刚刚接到这个班,发现这个班学生纪律不是很好,这个年级刚分了班,原班有几个学生不守纪律,有两个学生上课特别最爱摆龙门阵,每当老师讲课他们便也讲个不停,搞得一个课堂乱七八糟,课堂效率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便首先整顿纪律,我耐心的教育他们,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否则就做不出作业,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奖品,向谁和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和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
本班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书写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前一段时间,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未改就走了,或干脆不交作业,老师一一清查,清查出来严肃处理,这样一来,作业基本交得齐,且学生也有改正错题的习惯了。
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
由于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鲁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380个,要求会写的有106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阅读、写字三个方面进行。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读《小熊过桥》,让家长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遍数不限,读完后家长签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读起句子来不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化大力气教孩子有感情读书。比方说《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就先讲述文中小朋友家在农村,无法到北京,然后讲升旗仪式的壮观,于是我进行情景换位思考,问学生想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机让他们读书要读出他们的渴望,于是,我的阅读效果果然就达到了!对于怎样读出美的语气,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对话较多的课文使用,效果不错。阅读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有感情读书,学生能够绘声绘色的读出课文,这也就达到教学要求了。
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最重要的是课堂示范,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首先当众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书空笔顺,然后描红练习。对于有些难的生字要个别示范,在当众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教师就得个别辅导,由于是面对面,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当然对于一些孩子还得手把手示范,这种方法是针对初步写字的小学生,通过手把手,教师直接牵动学生手指,使其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书写动作。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学生们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本次公开课活动我准备的是一节识字课,课题是《袋鼠妈妈》、活动结束后,我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反思和整理。
之所以选择《袋鼠妈妈》这首儿歌,是因为这首儿歌充满童趣,而且儿歌句子整齐、压韵,还是关于小动物的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会很喜欢这首儿歌。
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分组赢苹果的赛制来控制课堂纪律,在比赛中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接着我以猜字谜游戏引入课堂,再次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通过多媒体出示袋鼠妈妈的图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看图观察袋鼠妈妈,说说袋鼠的特征有哪些,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师做小结。
(一)师范读课文并提问;为什么说儿歌中的袋鼠妈妈很奇怪?;袋鼠妈妈把孩子、萝卜、青菜装在了哪里?;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孩子认真听儿歌,并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儿歌的内容。
(二)师范读,生跟读、目的是让孩子跟着老师读准字音,并在读中认字宝宝。
(三)孩子齐声读,拍手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读,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准儿歌,熟读儿歌,理解儿歌,认读儿歌中的字宝宝。
我设计了以袋鼠妈妈去买菜,而字宝宝在家呆无聊了,偷偷跟着袋鼠宝宝出去玩迷路为由,把字宝宝藏在花园中让孩子自己通过观察找到袋鼠宝宝,让孩子读字宝宝并充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孩子一块读字宝宝,本次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当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孩子,因为有时孩子教学孩子比老师教学效果更佳,孩子学习更有激情、接着通过小转盘,开火车等多种方式读字宝宝,通过标序号、剪刀石头、把字宝宝送回家,摘苹果等游戏加深孩子对本课教学生字的巩固和印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书写部分同样注重以孩子为主导,让孩子们边说笔顺边书空写,而师则在黑板上示范正确写法。
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留恋往返、本课的最后我以袋鼠妈妈和我们做了好朋友,现在袋鼠妈妈要回家了,我们用美美的声音齐读儿歌送袋鼠妈妈回家,和袋鼠妈妈说再见吧,轻松的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1、在出示袋鼠妈妈多媒体图片让生讨论袋鼠妈妈特征,师做小结环节时应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孩子对袋鼠妈妈善跳这一习性的理解。
2、在朗读儿歌部分,通过提问让生注意倾听儿歌这点虽好,但是应该考虑孩子的差异,多让孩子读几遍之后在让孩子从儿歌中找出答案回答问题、而且读儿歌的时间太久,没有把握好朗读时间。
3、识字部分,识字分为基础识字和扩展识字、在这两个识字读的环节,形式有点单一,而且在扩展识字这块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除了课文中的组词,应多让孩子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多组些和课文中不一样的词语。
4、书写部分,由于前面朗读儿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没有时间让孩子拿出书本学习书写。
5教学过渡语不够清晰、一个个教学活动好比是一颗颗珍珠,而各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的丝线、本次的教学活动中,在过渡语方面我仍需加强,因为如果过渡语运用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加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有益的作用。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看到了自己依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去改正,在此谢谢我的师傅和各位学前组的老师们对我的耐心指导和细心点评、我会努力完善自己,把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但有一个特点,每段描写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先教学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再总结学习方法,再用这个学习的方法带学生学习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家乡,让学生再次熟悉这种学习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也获益不少。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电脑不能用了,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在这节课上我有一个延伸过程,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家乡。但学生交上来的作品,语言上还是太苍白了点,也没有什么内容,看来以后要多让学生多写写话,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美丽的山河。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但有一个特点,每段描写一个小朋友的家乡,结构相似。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结合课文插图,教学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再总结学习的方法,再用这个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家乡,让学生再次熟悉这种学习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同样也获益不少。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电脑不能用,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在这节课上我有一个延伸过程,就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家乡。但学生交上来的作品,语言上还是太贫乏了,也没有什么内容,看来以后要让学生多写写话,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六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平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学生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学生一目了然。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学生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七
1、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看来,他们真的非常想学习这篇课文呢,兴趣被调动起来。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有趣、高效的课堂。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原来“咕咚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播放事先录制的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课文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课文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课文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八
《珍珠泉》一课内容浅显,语言优美,四处可拾好词好句。比如:
1、“绿色的大绒球不大整齐的石头,黑里透绿的青苔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悄悄开放着的花朵,朴素的花环,青褐色的石头,已经发黑的树叶密密的树叶,金色的光斑,彩色的珍珠,美丽的珍珠泉。”
2、“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通过三个“那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泉水绿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
3、“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声中消失了。”则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从颜色、形状、声音、水泡消失的变化过程等方面把珍珠泉的特点给写出来了,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人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250个,要求会写的有100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的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阅读、写字三个方面进行。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
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
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
没有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读起句子来不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化大力气教孩子有感情读书。比方说《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就先讲述文中小朋友家在农村,无法到北京,然后讲升旗仪式的壮观,于是我进行情景换位思考,问学生想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机让他们读书要读出他们的渴望,于是,我的阅读效果果然就达到了!对于怎样读出美的语气,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对话较多的课文使用,效果不错。阅读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有感情读书,学生能够绘声绘色的读出课文,这也就达到教学要求了。
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开始学写字,我就鼓励学生用笔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就好。写作教学主要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评论”的过程。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
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
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一
在复习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先复习词语,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巩固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这个过程在实施时效果较好。但在学生说了较好后,教师如果能根据用词的准确性、句子的完全等来评价,能给学生明确的导向,这样有助于学生以后语言的发展。
在学习两座桥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桥所的段落,然后在小组内说说喜欢桥的原因,可以运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时老师就引导孩子找出句子读,读后说说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继而指导朗读。学生能读出兰兰走在潜水桥上惊奇的语气。
在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质疑环节,让学生想想学了课文后,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意图是想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思考,敢提问题的习惯。
学生在学了课文后,学生很有与人交流的欲望,很想自己也来设计自己人心中的桥,这时我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桥,说说自己人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桥,要汇报时,老师以鼓励、肯定为主,鼓励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不明白或有疑问可提问,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评价,在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并进行说话训练。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望各位同行能给我看出宝贵意见。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二
《夏天的夜晚》是西师版一(下)第二册五单元的课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短文,配有一幅深蓝色的夏夜图。图文对照,相互映衬,形象地描写了夏夜为星星、月亮、蛐蛐、青蛙、萤火虫提供着表现自我的舞台,星星、月亮、蛐蛐、青蛙、萤火虫也为夏夜带来一份美丽、一份神秘,由衷地赞叹夏夜这迷人的景色。
在第一次试讲《夏天的夜晚》这课时,我先按着我的教学安排行进到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夏夜的大地像热闹的舞台”,发现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有了明显下降,怎么办呢?我立刻调整自己的教学,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更多地是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通过多媒体播放青蛙、蛐蛐的叫声配上生动的画面,我问:“你听到了什么?”孩子纷纷举起手回答,说到了夏夜里各种声音,再请生与师合作朗读这段课文。
师:夏夜的大地像——。
生:热闹的舞台。
师:蛐蛐——。
生:弹琴。
师:青蛙——。
生:唱歌。
师:提灯笼的萤火虫——。
生:在忽闪忽闪地跳舞。
读后生自主进行读文正音。因为孩子积极性的大大提高,也使他们更好地关注文本,“热闹”的“闹”读轻声,“提灯笼”的“笼”是轻声和后鼻韵这些难点能及时正音,学习目的很快达成,我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然后鼓励生生合作读课文并表演,特别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表演,学生内部的表现欲与满足感得到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在积极发挥作用,很快体会到什么是“热闹”,什么是“舞台”,理解“夏夜的大地像热闹的舞台”很快就解决了。课后,我感到欣喜,因为自己有了体恤学生的能力。这学期,我力求在课堂上,师生能平等对话建构,在不断的“相遇”中推进,促进学生真正的学习。这时,我感受到了教学思想的进步使我的课堂在起着变化,而这段教学竟成了课堂的“亮点”。教师不能忠实地去实践自己的教案设计,而忽视了学情,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我想这是给我的启示。
另外,第一次试讲时,课堂上抽生读“弯弯的月亮船在深蓝的天空中飘呀飘……”这个句子时,没想到“飘呀飘”这个词读得轻而远,读出了“飘”的画面,读出了“飘”的意境,读出了对“飘”的理解,看到这个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于是我想到以这个“点”来带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拿起“飘”的生字卡片,追问:“为什么这个字会读得轻柔呢?”孩子说:“这个字里有‘风’字,风吹的时候感觉很舒服。”这就是一个孩子对字的理解。我随即告诉学生:“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具有意义的符号,仔细观察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对话建构,班里的孩子对字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对文的领悟又多了一分。但是,在第三次试讲时,换了一个班,同样的一个字,读得平淡,这时我却照着第一次讲课时那样处理,可效果不好,下课后,同事建议根据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读得不够理想时,可以先学习了“飘”,再指导读。写到这里,我想起张老师的话:“汉字是有意义的文字,必定在意义的背景下还原汉字的意义。”“不管课堂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坚信每条路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老师预先设计的那一条最有意义。”老师要修炼自己,不断在课堂里抓住这样的契机,清醒地意识到教学进程以及教育共同体的每个孩子在进程中的不同位置,并不断推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
回想起以前的教学状态,自己最为顾虑的是自己是否完成了教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现在更多的是在乎学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我领悟到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体恤学生,做个课堂的发现者,学生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陪伴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三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四
今天停电,昨天准备好的课件一个也没法用。用上了久违的黑板,没想到孩子们都学得挺认真的,效果也很好。
看来跟孩子们得时常换换口味,不能天天吃肉,也得吃吃青菜,这样营养才全面。
教学前先复习声母表,再复习六个单韵母,接着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六个单韵母非常爱交朋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他们交朋友后产生的新朋友。出示aieiui.指出这种韵母叫复韵母。让孩子们自己谈谈对复韵母的理解。
接着教学aieiui的发音方法,孩子们学得很认真。
学习它们的四声的时候,借鉴了大家的方法,特别指出ui是最懂得谦让的孩子,他们排队,谁在后,声调高标在谁的头上。
因为看到今天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竟然没有要组织教学,于是心大了,把ai的拼读出提上来教了。于是学生写的时间就少了。
上完后心里很后悔,实在不该贪多的。不少孩子没有在课内完成写字任务,留到了下课,坐在那儿看孩子们写作业,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占用了他们本来不多的玩的时间!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五
看课文的情景图,说出这些字母,刘正杨同学说得非常好,他说“g”时是这样说的:一只鸽子从远处飞来了,她嘴里衔着像g字母的橄榄枝,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戏,两只调皮的小蝌蚪游到水草上,与水草组成了一个字母k,小朋友们口渴了,他们坐在h椅上喝水。这幅图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鸽子在天空快乐的飞翔,蝌蚪在水中自由的玩耍,孩子们在草地上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能够通过图说出字母地读音,说的比较好。
认识字时,我们也是让学生编故事说儿歌,也很有趣:清清湖中荷花开,哥哥哥哥他把荷花画,弟弟弟弟看见了,他向妈妈夸哥哥,哥哥哥哥他真棒,荷花画得真美丽,长大我也画荷花!我向中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是离不开平时的锻炼的,我们应该始终把这种训练的意识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学生身上具有无穷的潜力,相信功到自然成!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六
小彩笔,我爱你。我用蓝色画天空,我用红色画国旗,我用黄色画高楼,我用绿色画草地。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1、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横钩”和“斜钩”,认识“单人旁”。
2、能用“美丽”和“五颜六色”各说一句话。
3、了解课文内容,想想用小彩笔画画的情景,能用小彩笔给书上的画涂上颜色。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感受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
6、初步产生热爱学生生活的情感。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本课共八行,六句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校园”为主线贯穿课文,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重视语感训练。
能在课文语境中及脱离课文语境时识别“小彩笔、五颜六色”2个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我、你、们”3个生字。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喜爱小彩笔,体会校员的美丽。能模仿课文句型拓展想象。体会色彩的美丽和神奇,对身边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关注欲望,更热爱我们美丽的校园。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基于此认识,我力图让孩子真正有所得,字词上,对已学过的要进行复习认读;对新出现的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文本自身的乐趣,争取当堂巩固。课件的使用力争是真正有效的.,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难点。
(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本课便是一篇与美术学科联系密切的课文。基于此认识,我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
(3)创设课堂合作交流,愉快学习的氛围:
课文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感情基调是高兴,充满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在和小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互帮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在一起读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被调动。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愉快的感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漂亮吗?
老师把校园画了下来,你看看我画的校园漂不漂亮?(黑白画)。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幅画变漂亮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小彩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要求把句子都通顺。
三、品位语言,朗读成诵。
1、学生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
2、指导读:“我用()画()”的句子。
点击课件: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师:谁愿意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用第一句),老师问,你用朗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颜色画天空?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再回答一遍,让别人听出你用的是什么颜色好吗?
师:你用蓝色画什么?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画的是天空。
师:你用什么颜色画什么?你回答的时候要让别人听出你用的颜色和画的地方。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谁愿意像我们刚才一样进行对话练习?
师:请你和同桌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生:天空、国旗、高楼、大地。
师:对,我们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涂色的。你们读句子,老师来上色。
师:回忆我们刚才上色的顺序,自己再说说。
师:我们再来上一次色,希望大家能够背着来说。
师:谁能把这几句话背给大家听。
3、随机拓展,感受校园美。
师:在这么美的校园中,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什么?(生自由发挥,师点击课件)。
生:五颜六色。
生说话练习。
师:五颜六色都用上了,我们的校园变得怎么样了?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的校园真美丽,还可以怎么说?我们的校园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生自由回答。
师:你喜欢这样的学校吗?
师:是啊,所以课文在结尾用了叹号来表达这种喜爱,谁来美美的读者两句话,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表情,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生读文。
师:你试着把前边的四句话和后边的这两句话连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带着你的表情动作。
4、熟读、背诵。
师:谁来读一读,在别人读的时候,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在心里和他一起读,看谁能边听边把课文内容背下来。(指名读文)。
师:试着背一背。(自己练习,指名)。
师: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感受你对学校的热爱。
师:小彩笔的用处可真大呀,它可以使黑白画变得五颜六色,能画出我们心中最美的东西,面对小彩笔你想对他说什么?(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齐读第一句话。
三、拓展练习。
师:小彩笔太奇妙了,它不仅为我们画出了美丽的校园,也为我们画出了许多美丽的东西。看一看我们在美术课上的作品,更是漂亮。我们在这里一起欣赏一下,谁能试着学习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
四、作业:学习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自己的画。
昨天,我们学校请来了良乡中心校的杨艳丽老师,她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低段小学语文的示范课。《小彩笔》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校园”为主线贯穿课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精神,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如下: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课的伊始,杨老师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境:
在轻松的谈话中从学生喜爱的小彩笔引入,让学生从对小彩笔亲近感迁移到对课文的'喜欢,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2、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杨老师向学生渗透画画的顺序(表达顺序),在朗读指导后设计了给校园涂色的环,这样画的层次、顺序在学生的心里就更加的深刻了,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兴趣也会被带动起来。
二、培养习惯,抓细抓实。
一年级孩子,尤其是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可以说习惯的培养真要从“0”抓起,你不说的孩子不知道,你说的孩子记不住,真的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讲。其实重要的是认真倾听这一关很难过。这节课我关注了学生读书、倾听、说话、阅读等习惯。指名站起来读书时,告诉其他学生要眼睛看、耳朵听,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学生发言时,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声音要洪亮;阅读课外材料时,表面上关注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其实是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手指着、读准字音、不会的一定要拼出来、摆好正确的读书姿势等。长期关注这些,会对学习很有益处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七
本单元是以“家的故事”为话题组织材料的,包括三篇课文,一首古诗,一个语文乐园和一个口语交际。
三篇课文的内容都是围绕亲情在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体验生活的幸福。《鞋》把家庭的温馨、幸福通过鞋子的表白表述出来,生动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读了《献给妈妈的诗》,孩子们一定都想在母亲节这一天用一句话赞美自己的妈妈,给妈妈带来快乐。《今天我很忙》再现了“我”的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的'生活的情景,“我”是家里的一员,虽说年龄小,但也能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古诗《春游湖》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认识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激发学生学习查字典的欲望,初步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方法。“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词语搭配的神奇,学会怎样让词语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美妙。后一个“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最”和不同的形容词搭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与发现”,在引导学生欣赏朗读一首童趣十足的儿歌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我的作品”通过阅读本单元中《献给妈妈的诗》,让孩子们都来给亲爱的妈妈写几句贴心的话,为孩子们表达心中的美好情感提供了一个平台。
口语交际《联欢会》的设计充满童趣,便于老师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八
本次公开课活动我准备的是一节识字课,课题是《袋鼠妈妈》。活动结束后,我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反思和整理。
之所以选择《袋鼠妈妈》这首儿歌,是因为这首儿歌充满童趣,而且儿歌句子整齐、压韵,还是关于小动物的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会很喜欢这首儿歌。
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分组赢苹果的赛制来控制课堂纪律,在比赛中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接着我以猜字谜游戏引入课堂,再次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通过多媒体出示袋鼠妈妈的图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看图观察袋鼠妈妈,说说袋鼠的特征有哪些,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师做小结。
(一)师范读课文并提问“为什么说儿歌中的袋鼠妈妈很奇怪?”袋鼠妈妈把孩子。萝卜。青菜装在了哪里?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孩子认真听儿歌,并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儿歌的内容。
(二)师范读,生跟读。目的是让孩子跟着老师读准字音,并在读中认字宝宝。
(三)孩子齐声读,拍手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读,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准儿歌,熟读儿歌,理解儿歌,认读儿歌中的字宝宝。
我设计了以袋鼠妈妈去买菜,而字宝宝在家呆无聊了,偷偷跟着袋鼠宝宝出去玩迷路为由,把字宝宝藏在花园中让孩子自己通过观察找到袋鼠宝宝,让孩子读字宝宝并充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孩子一块读字宝宝,本次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当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孩子,因为有时孩子教学孩子比老师教学效果更佳,孩子学习更有激情。接着通过小转盘,开火车等多种方式读字宝宝,通过标序号。剪刀石头。把字宝宝送回家,摘苹果等游戏加深孩子对本课教学生字的巩固和印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书写部分同样注重以孩子为主导,让孩子们边说笔顺边书空写,而师则在黑板上示范正确写法。
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留恋往返。本课的'最后我以袋鼠妈妈和我们做了好朋友,现在袋鼠妈妈要回家了,我们用美美的声音齐读儿歌送袋鼠妈妈回家,和袋鼠妈妈说再见吧,轻松的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1、在出示袋鼠妈妈多媒体图片让生讨论袋鼠妈妈特征,师做小结环节时应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孩子对袋鼠妈妈善跳这一习性的理解。
2、在朗读儿歌部分,通过提问让生注意倾听儿歌这点虽好,但是应该考虑孩子的差异,多让孩子读几遍之后在让孩子从儿歌中找出答案回答问题。而且读儿歌的时间太久,没有把握好朗读时间。
3、识字部分,识字分为基础识字和扩展识字。在这两个识字读的环节,形式有点单一,而且在扩展识字这块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除了课文中的组词,应多让孩子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多组些和课文中不一样的词语。
4、书写部分,由于前面朗读儿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没有时间让孩子拿出书本学习书写。
5、教学过渡语不够清晰。一个个教学活动好比是一颗颗珍珠,而各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的丝线。本次的教学活动中,在过渡语方面我仍需加强,因为如果过渡语运用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加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