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家风格言篇一
来源于我的祖辈,经过我的父亲,传给我。优良的家风使我受益无穷。
我在家排行老二。自从我记事时开始,我的父母便告诫我要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家的家风。每当过年时,我都会主动的向大姐打招呼,我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我的弟弟妹妹。正因如此,家中的长辈、亲戚都夸我懂事。
在我父亲那辈,父母都只初中毕业就不再上学了,所以父亲希望我考上高中。父亲从小就受到爷爷的影响,喜欢读书看报。父亲没有考上高中,现在在工作,但只要一闲下来就仍会读书看报。爷爷曾说,读书是为了增长自身的才干见识,看报是为了了解国家大事。父亲几乎原封不动地将这句话告诉了我,传给了我。直到今日。我只要一有机会闲下来,也会读书看报。
尊老爱幼,喜欢读书看报,这是我们的家风的两个内容,是从我父亲身上学到的'。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她也教会我些好的作风。
母亲从小就告诉我,一定要尊重他人,分清楚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过年全家在一起吃饭时,在长辈说话时要认真倾听长辈所说的话。妈妈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直到今天,反正是每遇到一个人我都会去尊重他。
除了尊重他人,那么在我身上还传承了母亲身上的许多良好的家风,比如说三思而后行,比如说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家庭的家风。我相信优良的家风会成就一个一个的家庭。优良的家风,最后也会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一个优良的社会风气,最终也必然使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强大。
我的家风格言篇二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庭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我不禁想到了我家。
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汽车去姥姥家给姥姥过寿,我刚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就看见一个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上车来,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心理想:我该不该给老奶奶让座呢?如果让了,别人会不会说我出风头?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着怎么办?我心理就像有一个小天使和小恶魔一样,小天使说:“快给老人让座吧,做一个敬老的好孩子。”小恶魔说:“别听她的,万一让了座,别人说你出风头怎么办?再说了,坐这儿多舒服呀!”小天使说:“快给老人让座吧,妈妈不是经常说要尊老爱幼吗?”“不让!”“让!”“不让!”“让!”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操场边拾到了5元钱,我便把它带回了教室。妈妈以前对我说:“孩子,见到贵重物品要还给失主,咱们不可以贪图便宜。”我照做了,交给了老师,老师还夸我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我说这是妈妈让我这么做的。老师说:“你的家风,真好!”虽然只是5元钱,但是,它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到这儿,我便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坐这吧!”老奶奶感激的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决定以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发扬我家优良家风。道德汇成的一个个心灵,它们照亮起未来迷茫的路,未来属于我们,所以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我家的家风是“孝”。“百善孝为先!”牢记这一座右铭,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基础,迈开坚定的步伐。
只有好家风,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树立端正家风,弘扬中华传统。
我的家风格言篇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可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光,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级的一天,我不留意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可是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可是,姐姐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了妈妈。妈妈和蔼的对我说:“棠林真棒!再接再厉,可是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可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之后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我一有时光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必须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
我的家风格言篇四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问到"家规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规"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规,每户人家的规矩都不一样。我家在吃饭时真应了那句"食不言,寝不语".吃完饭后,不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这就代表你已经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鱼刺、骨头等等要用筷子将它们扫入碗内。做完这些事还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离桌。
我们家还有一个家规—事不过三。有一次晚饭后在公园里散步,由于凳子上被人踩过,所以我掏出一张纸,将凳子擦干净,随手一丢就没了。一位清洁工人走了出来说:"你这小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随地乱丢垃圾。"我听她这么一说,我的脸立马红了。我一边道歉一边跑去吧至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去,这才平息了清洁工的怒火。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家风一旦败坏了,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着败坏了。这给坏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就没有人愿意跟这家人交往了,这时候想改就来不及了。我家的家风是"孝"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就更不能顶嘴了,凡是要考虑父母。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要和和气气的说话。叫我们做事,不要推辞,尽量帮父母的'忙,这样才能做到"百善孝为先".
家风就是家规,有了好的规矩才能有条不紊,有了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我爱我家的家规,更爱那家风。
我的家风格言篇五
最近放学回家的路上,路过南门桥的时候,超市门口的大屏幕上总会播放一段视频: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做一个家,善于做一个灵魂,勤俭持家,守德,诚实,孝顺,和谐”。这是一个宣传中国传统美德的广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我有一个五口之家。有勤劳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一生都在黄土地上洒汗水。有慈爱有爱心的爸爸妈妈。当然也有一个开心贪玩的我,整天唱着tfboy的歌,梦想成为阿凡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在家里,爷爷奶奶总是教我养成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习惯。
因为我爷爷奶奶长期住在农村。通常在家里,总能听到这样的“唠叨”:“不要洒,不要存,不要乱扔,不要乱扔”等等。我要包没完没了的饭,自来水总是重复使用,不允许我买名牌衣服。他们当然不知道这叫环保,但我知道就是这个。因为这个原因,我曾经很生气,现在想想都觉得丢人。记得有一次,我不喜欢吃蛋黄,就悄悄地把它扔进了垃圾桶。我爷爷知道了,给了我很好的教育,还因为背《锄禾》被处分。
爸爸妈妈更是厉害的人!生活要求我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总说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生活。说可以允许我犯错,但绝对不允许我欺骗我说谎。一旦说了谎,就像滚雪球一样,需要不断重复。结果你会像《狼来了》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最后害了自己。自古以来,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我们家也不例外。“老了,老了,老了的人;”年轻,年轻,年轻”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提醒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关爱老人,关爱他人,随时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为社会尽微薄之力。我家书房有句话:“修身齐家,然后治国,然后天下太平”。
虽然不太懂意思,但我知道我家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因为严格的家庭作风,家庭会更幸福,祖国会更强大。我妈说,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虽然我还是不懂道理,虽然我家不富裕,有时候也会吵架,但是我更爱我的家人,更爱我的祖国。
我的家风格言篇六
打小,妈妈就给我讲故事。故事的主角有人类,也有动物、植物;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古时候的,也有现代的。他们都拥有善良、勤劳、智慧、勇敢等品质。
我听着这些故事慢慢长大,从小就知道要善良、要勤俭。我身边的亲人也用他们的行动教育我,勤俭是人类的美德。
奶奶说以前的生活很艰苦,什么都想掰成两半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照样要勤俭持家。奶奶一直要求我爱惜粮食,不可浪费。在吃饭时,她要求我自己盛饭。有时我不小心把把饭撒到外面,她会小心地把饭粒捡起来,拿去喂鸡或者鸭吃。有时候也会把饭粒放在院子角落的桂花树下,送给经常来歇脚的鸟儿们吃。让每一粒粮食都有了自己的价值,这是勤俭节约的意义吧!
从我开始识字的时候,爷爷就教我背古诗了。我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绅的《悯农》。我提着小篮子跟爷爷在菜地干活玩耍,爷爷边干活边教我背这首诗。那时候的我知道了:我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用钢笔写字。一次写完作业准备休息时候,我一不小心,把笔摔到地上了。我拿着钢笔去找妈妈,告诉她我需要一支新的钢笔。妈妈取出工具箱,用钳子把笔头扭正,钢笔又能写字了。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也学会了使用家里工具箱里的工具,会修一些我能修理的东西。
勤俭节约,传家之宝。家风家训伴我成长,勤俭节约让我受益无穷。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家风格言篇七
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家风家训是什么呢?今天我就谈一谈我家的家风家训吧。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我们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团结向上,孝敬父母。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勤劳节俭,懂得持家,邻居之间和睦共处。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把勤劳、节俭的作风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和价值观。我会努力去做,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也做到。我现在还能主动向长辈们问好,同学之间搞好团结,有时和同学闹点小矛盾,是我的错一定主动向同学道歉,不是我的错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能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家风家训能让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大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家风家训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要从每个家庭做起,弘扬民族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家风格言篇八
说到家风家训,我家还真有一个,那就是废物利用。
有一天,我和爸爸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走着路。“咕噜!咕噜!”饮料喝完了,我正打算把饮料扔了的时候,被爸爸的大手拦了下来。
“别急着扔,你妈这几天都说咱家的网络不太好,这个可能能派上用场,拿回去试试。”爸爸说。
爸爸接过我手中的饮料瓶,把它剪成两半。放在wifi的两个触角后面。用橡胶固定好。再打开手机,在家里的每个角角落落都试了一遍,最后真的成功了。爸爸说这叫做废物利用,把没用的东西经过简单的改造,变成对我们有利的东西。我还用两个一模一样的.矿泉水瓶做了一个沙漏。
废物利用既能对我们有好处,还能保护环境,真是一举两得!
我的家风格言篇九
但我家的家风家训最大的特点还是要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自己该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完,不可以半途而废。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后,才能空出时间来娱乐。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做完,不可以“我生待明日”,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中国文化的进步,让我们为报答祖国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大后为国家作出贡献。
家风家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正能量,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己、铭记家风家训,报答祖国。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
每个人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有了一个家。家庭生活中,虽然会有许多的磕磕碰碰,虽然会有许多的烦恼,但是,家,更多的时候,给予我们的却是巨大的快乐!
家,是人生的起点!第一次烦恼不一定是在家里,但是第一次的欢笑却一定是在家里;第一次离别不一定是在家里,但是第一次的团圆却一定是在家里;第一个认识的字不一定是在家里,但是第一次上学背起的小书包却一定是在家里。出外旅行,思念的是家里;从远方归来,先踏入的是家门;人生有许多的驿站,但家永远不会只是驿站。
家,是航行的避风港。
人生就像一条长河,我们就是在河上漂泊的航船,河上有风浪,我们就驶回港口避风。直到无风了,我们才会继续去漂泊,去航行。
人生亦是如此!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旅途当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每当我们感觉到累了,倦了,那温暖的家就像避风港一样,容我们藏身,为我们遮风,给我们挡雨。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一
近日,在央视新闻中,时常播放记者去街头采访普通群众,询问大家的“家风是什么的”新闻。我每每看到在镜头里用朴实的语言坦诚而认真地讲着自己家风的人们时,倍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同时欣喜地看到,在我们中华民族万千百姓中,永续传承的诸多传统美德仍然在时代的奔腾浪潮中瑶瑶生辉。
一门良好的家风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足以纯净一个人的灵魂。在诸般夯正家风的熏陶中,可以让家族人的生命轨迹不致出现偏颇,做人原则也自然会始终恪守中正。自古以来有续传递的家风文化,使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世代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古训,汇聚成中华神州强劲的发展势能,裹挟着时代前行的最强音,浩然向远。
新闻中的这些话题也多次引发我对自己家风的回忆和思考,也自然联想到我的家教对我的影响。
我的家庭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老知识分子,母亲是自15岁就参加工作,默默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了35年的老工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我的家庭中,我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示范。他们对我们子女的教育都是身先力行,很少对我们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就是这样在他们日常生活里的潜移默化中,于无声处影响着我们兄弟的德操和心境。
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是双职工家庭,但是父母没有变化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00元。这就使父母要计划生活,拮据度日。
于是,我从小的跟父母学的第一课就是节俭。小时候吃饭都是简单的饭食,没有如今这样餐桌上的丰富。记得小时候吃饭,无论餐桌上有多少饭,父母都不允许我们剩下。并从小教会了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我们也自然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吃掉最后一口馒头,喝光最后一滴菜汤,从不浪费。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小父母每当炒完菜后,为了不浪费锅里剩下的那丁点的油水,都会让我们撕下一小块馒头去擦干净炒菜锅里的油汁,然后吃下。我那时总觉得那是一种美味,刚刚炒完菜的炒锅还泛着热度,用小块馒头一擦,汤汁油汁都会吸入馒头中,并且馒头擦锅的接触面会微微受热泛黄,有股酥酥的口感。趁热放到嘴里,满嘴飘香。于是,每每父母去厨房炒菜,我们都会提前撕一小块馒头站在一边,等着擦锅。
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习惯,如今家里的饭基本都是我做,但依旧会在炒完菜后,去自然地撕一小块馒头擦锅,然后再去刷锅。仔细想来,这样的习惯我从六七岁时开始,迄今已近坚持了三十多年,甚或有时我也会指使女儿去做这样的事,女儿竟也高兴这样做,同样也会赞美那块擦锅馒头的味道不错。如此,用小块馒头擦锅的家风有了传人。
如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习惯却不曾更改。这样的小节俭虽无什么了不起的高贵,但是那一小块擦锅的馒头,却历练了我三十多年的勤俭习惯。这样的家风虽不会让我有何大的善举,但依旧会朴实地匡正着我在生活细节中的节俭心态。
自不必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对家里物资的珍惜也是习惯性地养成。剩饭吃不下,一定会存到冰箱里,第二天再热热吃,甚至会掺杂到新做的菜中,绝不一倒了之。有时剩菜和新做的菜不合味,使得新做的菜也不是那样鲜亮,但早已养成的习惯,使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菜有多么难以下咽。
女儿年龄小,刚开始看到我这样的菜品,会开玩笑地说,爸爸今天又做了一道大杂烩。说归说,我自然会带头大口地吃菜,并不住地在女儿面前“王婆卖瓜”一番,久而久之,面对我时常做的大杂烩,女儿也习惯了我的手法,和我一样大口的吃着。
这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女儿的吃饭做派。她从上幼儿园时就在校吃小饭桌,一直坚持到现在仍然不回家吃午饭。而且回家后总会夸奖她在学校吃的饭有多好吃,我听后自然高兴,这足以说明女儿在学校吃饭和在家一样不会挑挑拣拣,也一定不会剩饭。
在学校吃的一定有不合乎自己口味的饭,但她能依旧乐观地夸奖好吃,并有意间说给我们做父母的听,有时我也权当是女儿懂事的安慰,不让我们挂牵她在学校的生活。想到此,我也有些怜爱之心,觉得女儿一直这样在外吃午饭,有点愧疚她。但是,细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她的历练,对她的成长只能有诸多益处,绝无半点不好,别人家的孩子能行我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想到此也觉心里有些许的宽慰。
和父母学到的另一种生活技能就是劳动。我家是个大家族,但爷爷奶奶都过早离世。我从来没有享受到像现在社会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一个孩子的待遇,更谈不上蒙受多少祖辈的荫泽。父母组建家庭之后,完全是靠他们的辛劳,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艰辛地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直到如今父母都已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
那个年代,母亲生我和弟弟,产假只有56天,由于父亲还在遥远的沂蒙山区工作,因此我和弟弟都是出生第57天就跟着母亲上班。只有我时,是母亲抱着我上班,有了弟弟便买了一架小竹车,推着我们兄弟两个上班,寒来暑往,不曾间断。那时,母亲的厂子女工多,专门成立了照顾女工新生孩子的“哺乳室”。就这样,我们兄弟刚刚满月就跟着母亲“三班倒”。坚强的母亲从没有因为家庭而耽误工作,也从来没有工作舍弃照顾子女。
那段艰苦的岁月,母亲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坚韧地在家庭和工厂之间奔波,直到我父亲与一个户籍是他工作所在地的人“对调”后,才回到家乡工作,母亲才有了一方依靠。
曾听母亲说过,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母亲产后没有什么营养,加上又拖着刚刚生产后的虚弱身子“三班倒”,工作和生活的负荷给母亲的身体造成了很多伤害。
曾有过一个雪夜,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上夜班,半路身体突然虚脱,晕倒在了雪地里。冬天夜晚的十点多,街上早已没有了行人。幸亏是我的啼哭声传出很远,引来了一个过路的大叔拉起了晕倒的母亲,并把我们母子安全送到了厂子里。那晚,母亲把我放到“哺乳室”,喝了点热水,在火炉边暖和了一下,硬是坚持干完了那个夜班。后来母亲说,要不是那个好心的.大叔帮我们母子一把,我们母子指不定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就是这样,父母在艰辛中拉扯着子女。日子虽穷,但却是很坚强的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着。
我有时候在想,那个年代,我们全家和万众百姓家庭一样,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全家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那个年代的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不是在苟且地活着,而是在坚贞地生活着。
正是父母这代人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都已近暮年,我们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孝敬他们。同时,更要传承他们的优良品质,让我辈和我们的下一代懂得真正的人生,学会真实地活着。
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也看到了父母的不易。我学会的第一件家务活就是刷碗。那还是上小学一年级,母亲就很认真地对我讲,我现在已经上学了,是大孩子了,要学会干点力所能及家务。于是,母亲就手把手地教我刷碗。我那时虽然还对干家务之事有些懵懂,但心里决然是想替父母分担的。于是也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刷碗的技巧。
母亲都会给我兑好水温刚好的半盆水,放上一点碱粉(那个年代还没有洗洁精,碱粉在北方人生活中除了蒸馒头时中和面粉发酵后的酸口,最大的用处就是用做刷碗时的除油剂),用一块小白纹布在水中擦洗杯碗盏碟,有些干透在上面的饭渍还要用指甲轻轻地刮擦,这样才算洗好第一遍碗。随后要再兑好半盆清水,把刷过一遍的碗再冲洗干净,然后将盘碗反扣在碗橱桌面上一块厚厚的白毛巾上控干水分,再分门别类整齐地摆到碗橱里面。这样,刷碗的工作才算做好。
弟弟小我三岁,三年后,他也上了学,我依旧刷着碗。但是父母也适时地给弟弟安排了一件家务,那就是吃完饭后,让弟弟负责扫地。于是,我俩便分工明确的干着各自的工作。
记得那时年幼的弟弟,还尚有一些顽疲,加之上面还有我这个当哥哥的可以替他“抵挡”一下。有时叫他扫地,他也会不太情愿,但在父母的严责下,他逃脱不掉自己的职责,依旧要拿起笤帚扫地。
心态不对了,工作就不认真,弟弟扫地也时常会丢三落四地扫不干净,但是父母都会耐心地给他做示范,交给他怎样拿笤帚,扫地应保持什么样的姿势,要先扫四周,然后将地面的灰尘杂物慢慢堆砌到中央,再用簸箕收起。
母亲有时边示范,边说:“扫地扫旮旯,擦桌要擦角”(山东话的“角”念做jia)。并解释道,扫地要从桌子底下,墙角旮旯等不显眼处扫起,并要挪动一下凳子椅子扫一下,这样扫出来的地才干净。擦桌子不能只擦表面,角角落落,桌腿桌边都要擦干净,这样才算是擦好了桌子。朴实的俗话,包含了很多实用的道理,也是我们从小就记得的家训。
于是,在干家务方面,跟父母学会了很多技巧。譬如,母亲是一位老糕点师,自小在我们当地一家百年字号糕点铺学徒。那时候,母亲的师父们要求徒弟很严。在母亲学徒之初时,老师根本不让徒弟上案子接触面,而是在地上给一块黄泥团,学着拿捏各种花样。只有这样反反复复练成了熟手,师父看着满意了,才能首肯弟子上面案和面。并且要求在每次和面前都要洗干净手,检查指甲是不是长了。指甲一旦长的有点长,马上命令先去剪指甲。母亲自那时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旦动面做面食,就先剪指甲,足见那个年代老字号不仅有看家绝活,更有诚信有加的职业素养。这家老字号有了这些良好的内功,才练就了店铺真正的诚信。此店也在1956年10月8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题摄制了该店的专题纪录影片在全国各地上映。影片中所拍摄的当家老糕点师傅石镇轩,就是当年要求母亲仔细做活的老师。
母亲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自小母亲就十分注重我们兄弟的个人卫生,一旦衣服脏了,头发长了,指甲该剪了,母亲都会及时给我们操持。并约定好父亲无论工作再忙,也要至少每周带我们去浴池洗一次澡。由此,我们兄弟自小也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作风,特别注重个人卫生的保持。这不能不说是母亲自小培养我们养成的好习惯。
我学会的另一个重要家务就是担水。那时我们虽然居于城市,但是自来水并不是安装到户,都要去自来水公司的定点供水点去买水吃。于是那个年代,家家都会有一副扁担,两只水桶。一分钱可以买两担水,这两担水如若节约点,也足够一家人一天的吃用。但要天天去担,不然水缸就要见底。
我上四年级时,当时也算是个大孩子了,就必然要担承更多的家务。其中之一,就是每天放学后,担着两只水桶去担水。刚开始,人小个矮,父母就让我先挑半担,于是我去放水点让放水的大娘给两只水桶各装半桶。即使这样,刚开始也会压得肩膀生疼,担着半担水还摇摇摆摆,走走停停。有时候肩膀疼了,就把两只手都局促到肩膀附近,向上用力托着扁担,以期能减轻肩膀的压力。
邻居比我大些的小伙伴都已经能挑一担水了,看到我如此形象,便笑话我担着半担水的样子,从远处看,摇摇晃晃一路走来,像“一架被打下来的小飞机”,迈的是小碎步,走得是“之”字路,半桶水还晃得直往外溅水花,狼狈像可想而知。
但是邻居的大人们都会给我很多鼓励,直夸我长大了,可以替父母挑水了。父母也会说,他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靠”出来的,时间长了就会适应。
放水点离家不算很远,在我们胡同尽头,大概二、三百米的样子。那时每天放学,都会先去拿起担子挑水。时间长了,肩膀也真的慢慢地被“靠”了出来,承重能力陡升,于是我也开始能挑一整担水了。那时,当看到减了一半的工作量,由原来的四趟变成了两趟就可以把水缸灌满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一担水,我一挑就是十几年,直到1992年我家拆迁,住进了楼房,才结束了我的挑水生涯。也是从那时起,我的肩膀可以抵御百十斤的重量,以致参加工作后在做仓库保管员的时候,可以和装卸工一样,扛起一百斤重的麻袋轻松前行。这些能力,无不是小时候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点一点从家务活中锻炼出来的。
除此之外,我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了好多男孩子能干的生活技能。炒菜做饭,包水饺擀面条,洗衣服熨衣服,缝袜子钉扣子,粉刷房屋,挑水担担都能拾起来干。并在结婚后独立生活,参加工作后的为人处世中受益匪浅。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我们在父母的带动下,不曾有过任何的娇生惯养,吃穿用度也不会有半点的挑肥拣瘦。一切都是按照父母教育那样“吃饭穿衣亮家当”,没有攀比过,也没有想过高门不劳而获。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地知晓“勤劳朴素”的道理。
正是在父母的带动下,我们兄弟两个整个成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很多坎坷,甚或有过失败,但依旧没有放弃对上进人生的努力。现在都从事着不错的职业,弟弟更是一口气拿下了上海财大企业管理的硕士学位,取得了高于父亲的学历。如今在一家上市企业做销售副总。我现在已经是考取了高级职称,在咨询培训业内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今年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聘为咨询委员会企业大论坛专家。
我本无意炫耀我们兄弟这点小小成绩的取得,我只是觉得这些除了我们个人始终追求梦想的不懈努力外,无不与我的朴实家风有密切关系。父母自小教会我们兄弟生活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刚正做人、勤恳做事的道理。并且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当懦夫,面对困难要咬紧牙关挺过去,他们这样说的同时,也时时处处示范给我们看。我们也从父母日常的简朴、积极的生活态度中汲取了无限的精神营养,不然绝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突然有灵感写这篇文章时,脑际里像是在播放一部老电影,过去年月的一幕幕影像如蒙太奇般地展现出来。夜色阑珊时,伏案电脑前,静心回眸过去我们和父母生活的一切,感觉好珍贵,好珍贵,更感觉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真的想对我的父母说:“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没有做够,下辈子您还是我的爹娘!”
我的笔触虽然是在写我的家风,但我的心却是在默默赞颂普天之下的善良父母们。正是他们这代人特殊的人生阅历,才造就我们这代人不同人生观念。普天之下,还有哪所学校,还有哪有那位师长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人中的方方面面耐得心烦地口手相传我们这些课程。
所以,我写我的家风,其实就是在写中国老百姓共有的家风,我们父母身上那种“热爱生活,勤俭度日,律己宽仁,敬老爱幼,无私奉献,家国共爱”的诸多优良传统更应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薪火传承下去。
因此,牢记父母的诸多教诲,不背典忘祖,不混沌人生,修行好自我,教育好后代,才是我们每个家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家风。而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在于会说,更在于会做。大道理谁都能随口讲出好多,但踏实地善为自己的每一份言行,才是真正的传承。正如先哲林则徐所撰家训“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所言那样,孝爹娘,睦兄弟,疼子女,爱家庭才是最好的务实家风。
我们如都那样去做,家风就自然形成了国风,在如此和谐美满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家庭也注定会造就友睦祥爱的家庭环境,到那时如遇记者采访问我们:“你幸福吗?”我一定会由衷地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我很幸福!”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二
家风是什么是袅袅书香吗?是热心助人吗?我的回答是:是的。我的家风就是这样看似平常,却又独一无二。
每天早饭后我都会抽几分钟的时间读读英语,读读故事。也不管怎样,放学卸下背着沉重的书包、摆脱繁忙的功课后,我都会躺在沙发上,举起一本书,静静地读,静静的品,那仿佛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当然,这些习惯是受我妈妈的影响,是她教会了我如何静下心来,也教会了我如何去品一本书,以及让书积累成知识。不管什么时候,似乎总能感觉一缕书香在身旁飘荡,在你我间飘荡,书香气早已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热心助人,是我家的另一个风气。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小区一边散步,一边有说有笑的聊着天,突然听到孩子的哭声。环顾四周,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脚卡在了自行车的车轮里。妈妈要过去,我对妈妈说,别去啦,别去啦,别到时候,又连累到我们。可是妈妈却甩开了我的手,径直走了过去,我就赌气站在那里。看到风吹过妈妈的脸庞,妈妈耐心的和那个孩子的家人把孩子的脚努力的取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孩子的脚终于被取出来了,妈妈如释重负的出了口气,头上也冒着少许的汗珠,可是妈妈并没有朝我走过来,而是询问了孩子,你有事儿吗,看着她那样的关心那个孩子,我心里不是嫉妒,不是难过,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让我似乎一点骄傲,又似乎有一点开心,那是热心助人的精神啊。我向妈妈跑了过去,给了妈妈一个很大的拥抱。
良好的行为感染每一个人,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又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三
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和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和哥哥成为书呆子。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家风,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经久不衰、回味流长。小时候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家风,只记得父亲经常在我们身边唠叨些所谓的“道理”。如今几近不惑之年的我,深深地明白了那些所谓的“道理”,其实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就是我家的家风。
父亲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人啊,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干净、安宁。父亲是一个说到就做到的人。他在县检察院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已经退休了。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父亲经常给我们举一些实际的案例,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决不能贪,今天少贪一点,明天就能多贪一点,以后自己睡觉都不踏实,最后进了牢房,后悔就来不及了。父亲这样教育我们,所以他在职期间,我们全家从他身上一点“好处”也没有捞着。我和弟弟的房子和工作都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以前,我们也曾对他埋怨过。但是由于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再加上父亲的严厉角色,渐渐地我们也就懂得了他这样做的真正含义。
记得有句佛语说得好:“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要告诫我们,时刻保持心灵的纯洁,无贪恋、无私欲,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这物欲横飞、网络蔓延的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眼睛,抵制不良思想,拒绝不良诱惑,保持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父亲对我们的教导,没有千言万语,没有名言警句,它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干净、安宁。”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成了我们家的家风。多少年来,我一直用它约束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家的家风不仅教我学会了自强自立,更重要的是它就像是一盏明灯,时刻为我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当我感到内心浮躁、心情郁闷时,它教我排除杂念、保持冷静;当我面临诱惑、举棋不定时,它教我明辨是非、保持纯洁。在充满竞争和诱惑的现实世界里,不去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保持住那份纯真和宁静,守护住心灵的一方净土。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更是现实社会中抵御不良思想、网络流毒的坚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良好的家风,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各家有各家的家风,这些优秀的家风,就像是道德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精彩纷呈、绽放异彩。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家风文化铸成了和谐、文明、大一统的国风文化。弘扬家风文化,提高全民修养,共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俗语说“家和万事兴”,我常常也思考其中的“和”的意义所在。
应该理解为家道吧?所谓家道是治家之道,所谓治家之道就形成了家风,所谓家风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文化素养,精神气息,生活习惯,行为言语等等质量的高低。因此可见,其"和"归根结底就是家风的好坏,好家风则万事兴。
小而言之,好家风撑门兴户;大而言之,好家风兴国安邦。
所以,良好的家风会传承中华优良的品质,可以为一方土地造就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
我常常告诫孩子,在我们家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家庭制约,就是勤劳,善良,正直,明辨是非,懂团结,知进取,重孝顺。
记得儿子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每天都要比别的孩子做的事多?我告诉他,你做得事多,说明你勤劳,勤劳就会有收获,这些收获将会让你比别人强大。
与人为善方可与恶远之。与恶远之方能安宁顺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与争,因而决定了水的作用和价值,真善无敌!——水能利万物,水也能覆万物!
正直,是一个人用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方法做出正确的`事务,不能损人利己,更不能损人损己。正直所体现的是人格魅力。
我也常常对女儿讲,一个女子首先要明辨是非,不明辨是非胡搅蛮缠的都将是祸水。危害自己家庭的和谐,危害别人家庭的稳定,危害社会的安宁,因为女子是安定团结,息事宁人的重要环节。
一个家庭所建树的家风远不止这些。
在日常的生活中,孝道更可谓是一个家庭应该传承的精神,它维系着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安宁与幸福。因为,孝顺做在前,后尘会感知,会效仿。
团结是一个家庭的力量的源泉。首先父母要相亲相敬,父母相亲相敬,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团结就会滋生所有的正能量。如上阵父子兵,如手足兄弟情……这些人之常情会让人懂得珍惜与感恩!从而有效抵御一切外来的伤害与干扰。
知进取是促进一个家庭发展的重要途径。父母进取,则孩子独立,则孩子进取。进取就会不畏艰辛积极向上努力为家庭创造价值,向美好的明天挺进!
……。
暂就这些吧!
昨天去女儿学校送饭,她和她的好友妮子一见我就说:这次月考作文题目是《家风》,好难写啊!
今日得闲片刻,自我便整理了一些平日里我在家中常唠叨的一些思想,其归纳于:认真做人,实在做事,积极进取!
不知当女儿看到这些文字会做怎样的感想,也许,她的作文已经写得很好吧……。
“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家风家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会傻眼了。不用担心,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一说我家的家风家规。我家的家规是“尊老敬老孝老”,大家一定都会很奇怪。唉?为什么是这样的家规呀?这不是平常的礼仪习惯吗?还真被您给说对了。可是就是这样的礼仪习惯,我也在不久前闹出了一个大事呢!上周,远在乡下的外公外婆来看我,我们一家很开心,妈妈说:“源源,外公外婆来了,快去倒茶。”我说:“哦,好吧。”说着,我倒了两杯白开水,直接放在桌子上。爸爸见状,说:“源源,你怎么这个态度呀?外公外婆好不容易来一趟,你怎么那么不尊敬长辈啊!”我有些不耐烦地说:“外公外婆又不喝茶,干嘛要端着啊?”“不喝也要恭敬问一声,咱们家的家规是“尊敬老人”,让长辈喝茶也要双手端着。现在,你回房间去给我写100字的检讨书去。”爸爸生气地说道。“哼”我气愤地走进房间,身后还响起外公外婆和妈妈的谅解声:“唉,小孩子,还不懂事吗,下一回注意就是了吗,别生气了啊……”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虽然事后我向大家道了歉,但想起这件事时,我还是觉得十分愧疚。但我明白了家风家规是什么。除此之外,我家的家规还有:过年不说不吉利的话,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才开始吃……是家规,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规矩,是家规,让我们这个家变得更加美好!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风,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的、有诚信的人。
人要有诚信,妈妈经常教育我要诚信待人。记得有一次,我和乐队的一个新进来的同学约好了在楼下的小广场教她打鼓,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午却下起了大雨,本来我把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约好了的事情,我赶忙穿上鞋准备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个同学没去怎么办?妈妈说:“你还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么办?那同学们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小广场,虽然那个同学没有来,但我放心多了,因为我是一个守信的孩子。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我们。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四
我感觉有很多,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讲:“要乐于助人、要勤奋好学。”这只是我家风家训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出去玩,我们在公交车上,过了一站,一位老爷爷走了上来,他四处寻找座位,一个座位也没找到,最后,我想起妈妈的话,连忙站了起来说:“老爷爷,您坐我这儿吧!”老爷爷说:“好孩子,好孩子。”车上的人都纷纷说:“这个孩子懂礼貌”“有教养”……我听了后心里感到十分快乐。
妈妈回来后大大的表扬了我,说我做的很对,以后也要这么做。
我今天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乐于助人的事真高兴。因为我是男子汉,要顶天立地,要做家里的榜样。我也一直向勤奋学习方向努力。我写的字非常难看,在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练字本,我每天坚持练习,从不偷懒。同时我还看数学书,看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会先自己想各种方法,去试着计算,最后也会向爸爸求助。爸爸每次都会引导我自己做。
我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和做的还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做好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五
若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家风,便是这“景”吧。
当时只道是寻常·忆奶奶。
记得奶奶在饭前时常念叨:“小时候家里没饭吃,红薯叶面疙瘩就是好的了。经常在没饭吃的时候跟着母亲去捡别人扔下的菜叶子……”当时听起来惊诧不已。现在已有不同的感受,没经历过,虽不懂其滋味,却还是知道其难处。“那时候哪有什么白面馒头,能吃上东西就是好的了。现在你们吃得好穿得好,不懂啊!”奶奶对我讲。现在想来,或许就是奶奶小时候穷苦,又操劳了几十年,所以深知食物的可贵。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每次吃饭时,奶奶总是把好吃的全放在我和弟弟面前,知道奶奶心疼我们,我和弟弟又把好吃的推到奶奶面前,对她说:“奶奶,您多吃点,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您该享福了。”看着奶奶把食物吃下,我和弟弟才开始吃饭。
一家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就是好家风吧。或许是因奶奶的话,或许是因爸爸妈妈的身体力行,我和弟弟从小就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模糊得记得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说:“长大要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闲时,偶尔听奶奶提起过他小时候学费是五角钱,但她只上了一年级便不上了。那时,哪有闲钱供女孩读书?从我记事起,就听亲戚说奶奶的不易,爷爷去世早,奶奶一个人熬了大半辈子,拉扯大了爸爸、叔叔和姑姑,我不知道奶奶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把三个儿女都供上大学的。但看到奶奶脸上的皱纹以及满是茧子的手,我懂得那是多么不容易,但看到奶奶在提到她儿女时的神彩,眉眼之间透着幸福和满意。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小公主》,好像是本长篇童话,具体谁写的印象模糊了。据说犹太人会在孩子刚认字时把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这么看来,书的确是“甜”的。小时候就觉得家中书不少,现在书柜里是满满的书,还有许多书都在桌子上摆着。从小养成的习惯,每周至少读三本书,有时看书前对自己说只看半个小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翻了大半本,时间已过去了一两个小时。小学时,每周家里都举办一个读书分享小沙龙,或许是要有个仪式感吧。现在看来,的确受益匪浅。
好读书,是从小受到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一家人却经常在闲暇时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休息方式,却也是家风吧。
待人和善传美德·共践行。
犹记得爸爸妈妈对待同事、邻里都极为和善,特别是有小孩子来我们家时,爸爸妈妈总会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吃。小时候不懂事,总觉得好吃的给了别人,自己的就少了,于是就当着客人的面和妈妈大闹一场,被妈妈直接打了,那时虽小,却也知道丢人现眼。事后妈妈告诉我,客人来家里,我是小主人,就要有做小主人的气度。不能让别人瞧轻了去。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因为零食去争吵了。现在长大了,“知书”,“达礼”,晓得了“礼尚往来”。“气度”二字,早已铭记于心。
或许,这里也有家风吧。
家风,是一个家的整体风貌,有家风,才有凝聚力。家风是其乐融融,是书香满屋,是和善知礼,亦是心中的“景”。好家风,恰似三月花香,陶醉一路人。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六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每个人家里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能改变家里后代的一生。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的家风就是我的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爸爸还说,家风是一条一生都要牢记的座右铭。
正如《弟子规》里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爸爸和妈妈亦是如此,绝不会爷爷奶奶干粗活,每次有好的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平日里爸爸妈妈非常尊重爷爷奶奶的意见,绝不会和他们以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爸爸和妈妈也从来不会发生不和,整个家每天都和和睦睦的,这一切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爷爷的房间了传来了祖孙俩欢快的歌声,帮奶奶干家务活的爸爸妈妈也不由得跟着唱了起来:“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河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幸福,为她兴旺……”回来了,那个和和睦睦的家,那个其乐融融的家!
我的家风格言篇十七
“国家昌盛、匹夫有责”,书记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做为小学生的我还不太理解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但我身边就有最美的家风家训。
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我出生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家里的长辈和蔼可亲、父母对人善良,我耳濡目染的也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妈妈是一位数学老师。她开了一个培训班,把自己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放学做作业时,总是先跟其他同学讲题目,我就只能默默地自己在一边写。妈妈经常饿着肚子辅导学生到九点多钟,胃病都犯了好几次。有时我很不服气,就问妈妈:“你干嘛对学生那么好啊?”妈妈摸摸我的头:“别人把孩子交给我管,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对学生负责,你也不会喜欢一个对工作不负责的妈妈吧?”我点点头,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真想快点长大了好帮帮她。
我就是这样看着父母的背影慢慢长大的,相信我也一定会慢慢成长为向上、向善、向美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