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旗渠导游词篇一
河南省林州市。在那一座座秀丽的山峰上,盘绕着一个伟大的工程——“红旗渠”。
你可别小看它,如果没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会是什么样的吗?如果没了它,林州市将会是一片苍茫。在遥远的一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旱地,仅仅二十几年内就发生了五十余次旱灾。如果村民们想吃水,就要挑着担子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小井里打水,而这打水过程中丧失的人命不可计数呀!
我在那里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孝顺的媳妇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过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绊倒了,水一下子洒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经不行了——天已经黑了。回到家后,大家都没有责备她,而她却因为给自己过意不去,跳崖自杀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条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来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人们在1960年二月动工了,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也出动了,少先队员放学后也来帮忙,人们都奋战在那悬崖之上。工具却是些麻绳,除险钩,锤,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铺床睡觉,我们在景点山区的山洞里还发现了一些肮脏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这儿,你一定会被感动的。
在极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十余年后,这项伟大的工程完工了,从那天起,便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红旗渠”还有许多景点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线……。啊!那一天的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它正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红旗渠导游词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玉,大家可以叫我李导。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安阳,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岳飞故里,说到安阳就不能不提及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所以今天就我先带大家游览红旗渠。在新中国60年代,林州人民为战胜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环境,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开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大家从洛丝潭景点拾级而上,现在我们在张家岭看到一条宽8米的水渠,那就是红旗渠。继续向前走,在“创业洞”和“团结洞”之间,红旗渠像一条红色巨龙——盘山越涧而来,又钻山入洞而去。
大家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红旗渠干渠上最长的一处隧道——“青年洞”。远远望去,“青年洞”三个大字高悬在洞口上方的石崖上。青年洞长616米,全是修渠人民一锤一钎凿出来的呀!进入洞内,五彩灯光闪烁,凉气袭人。洞随山势,左弯右转。多像传说中的龙宫呀!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旗渠的美丽景点说也说不完,大家可以细细游赏。不过一定要注意:
1、不乱扔垃圾;
2、请不要乱拍照;
3、不在木桥、铁桥上乱蹦乱跳。
请大家配合,谢谢!
有一项水利工程曾震惊了世界,有一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种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斗转星移,岁月沧桑,转眼间,红旗渠通水已经40多年了。逝去的是岁月,然而在您的记忆里,是否还依然还有关于红旗渠的记忆?今天,请允许我用一首老歌来作为我推介的开始。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纪录片《红旗渠》的主题曲。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千军万马战太行,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红旗渠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更是林虑山的一大胜景,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并亲切地接见了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后,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的红旗渠。90年代,当人们重新呼唤红旗渠精神的时候,江泽m总书记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景区主要有两个景点,红旗渠分水苑、青年洞。
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
分水苑又名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苑。它不仅是红旗渠三条干渠的分水枢纽,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岭。岭南的水汇入洹河,岭北的水汇入漳河,分属两个不同的小水系。就是这个分水岭,在当年修渠时,让决策者和设计者操碎了心。因为如果出现设计错误,红旗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整个工程只能浇任村、东岗两个乡七八万亩土地;如果流过去,就能够灌溉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红旗渠首进水闸底高程为464.75米,分水岭分水闸闸底高程为454.44米,全长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没有精确的设计,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林县人民勒紧腰带,拼命修成的总干渠就成了废渠,责任重大啊。当时杨贵老书记对水利局局长段毓波说:“如果红旗渠水通不过分水岭,我们俩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县人民谢罪”。直到总干渠通水成功,杨贵老书记心里才踏实了。
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个大字,由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题写。
走进分水苑牌坊,我们迎面我们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的,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像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
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号召;
2、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红旗渠导游词篇三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一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最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领导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状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持续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日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那里,我期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期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红旗渠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是缘,大家有缘在这里相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一路走来,大家都辛苦了!
我们都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意见的话也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我们的宗旨是为你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你们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刻。总之,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虑山中,地势险峻,工程雄伟。现在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阳及红旗渠的概况。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河南省的北大门,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的发祥地之一。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既是国家历代文化名城,又是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周易》,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等的发源地。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墓——袁林。当然,作为一个卖国贼的袁世凯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但毕竟是一个文物景点。另外,安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字和文物考证的都城,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绎,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等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这里。
说到安阳就不得不说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说道红旗渠我想大家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红旗渠的儿女们》,该剧表现的是林州红旗渠的后代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冲击下,走出太行山,进入城市从事建筑,二次创业的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发掘和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说到安阳就不得不说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说道红旗渠我想大家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红旗渠的儿女们》,该剧表现的是林州红旗渠的后代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冲击下,走出太行山,进入城市从事建筑,二次创业的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发掘和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灌溉工程。林县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重新安排红旗渠的决心先后建成的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面积灌溉问题。如今,红旗渠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广为学习,我们都是艰苦奋斗的一员,祖国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发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朋友们,云台山已经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另外,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豫a1234,我的手机号的码是我的手机号码是。。。下午三点我们在停车场集合。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从进入景区的那刻起,我们就是这里的观光者和守护者,在注意好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你我的一点一滴,塑造美好的心情。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
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红旗渠导游词篇五
红旗渠,是一条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现林州市)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红旗渠。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安阳旅游观光,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小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安全大使杨师傅,他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娴熟,由杨师傅开车大家尽可以安心,各位在安阳旅游期间,就由我和杨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有什么需要请您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能力为您提供帮助。愿我们的用心服务,能为您的旅途,带去一分温馨,送上一份贴心,也祝愿我们的此次行程能为您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很多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来安阳旅游吧!下面我就安阳和我们要游览的红旗渠景区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之处,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在历史上,曾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七朝古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
提起红旗渠呀!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红旗渠的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苦干了2019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过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盘绕太行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256名民工重伤致残。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得打灌溉,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工业、交通、能源、建筑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因此,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他还亲切接见了当时的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以后,周恩来总理总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长大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好的,景区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请记住我们的旅游车颜色为浅黄色,车号豫a15959,等我办完购票手续,我们一起进入景区。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首先我们来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原名坟头岭,因为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所以改名为分水苑,大家请看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建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字为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所题写。
走过分水苑牌坊,大家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大浮雕,这组浮雕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为主题,以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毛主席。
诗词。
中的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继续向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的总干渠分水闸,大家请看正面楼顶上“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著名学者、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所书。
经过分水闸,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匾额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厅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为红旗渠的题词。中央的这个沙盘模型是70年代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长期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在看过这个沙盘模型后,您对红旗渠就会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印象。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摩崖石刻“山碑”二字,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要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山碑二字的旁边的洞口就是青年洞了。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在当年10月因为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了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发出了“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吼声,精选了300名男女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加快挖山进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了纪念他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郭沫若先生为此工程亲笔写了洞名。
1996年,江*民视察红旗渠,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旗渠,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红旗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并列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好了,朋友们,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我们在景区门前集合,谢谢。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有一项水利工程曾震惊了世界,有一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种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斗转星移,岁月沧桑,转眼间,红旗渠通水已经40多年了。逝去的是岁月,然而在您的记忆里,是否还依然还有关于红旗渠的记忆?今天,请允许我用一首老歌来作为我推介的开始。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纪录片《红旗渠》的主题曲。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千军万马战太行,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干2019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红旗渠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更是林虑山的一大胜景,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并亲切地接见了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后,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的红旗渠。90年代,当人们重新呼唤红旗渠精神的时候,江*民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景区主要有两个景点,红旗渠分水苑、青年洞。
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
分水苑又名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苑。它不仅是红旗渠三条干渠的分水枢纽,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岭。岭南的水汇入洹河,岭北的水汇入漳河,分属两个不同的小水系。就是这个分水岭,在当年修渠时,让决策者和设计者操碎了心。因为如果出现设计错误,红旗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整个工程只能浇任村、东岗两个乡七八万亩土地;如果流过去,就能够灌溉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红旗渠首进水闸底高程为464.75米,分水岭分水闸闸底高程为454.44米,全长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没有精确的设计,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林县人民勒紧腰带,拼命修成的总干渠就成了废渠,责任重大啊。当时杨贵老书记对水利局局长段毓波说:“如果红旗渠水通不过分水岭,我们俩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县人民谢罪”。直到总干渠通水成功,杨贵老书记心里才踏实了。
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个大字,由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题写。
走进分水苑牌坊,我们迎面我们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的,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像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
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号召;。
2、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左面墙上的这六幅壁画介绍的都是红旗渠上的重点工程,因时间关系,今天我们不能一一到实地看了,我在这里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个画面是“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山腰。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入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个画面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第三个画面是“空心坝”。一坝两用,上面过河水,坝心走渠水,渠水不犯河水,成功地解决了渠水与河水平面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个画面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于1958年4月动工兴建,1960年7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是亚洲第三高堆石坝,设计库容量为775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3159万立方米,它既可以调节汛期洪峰,又可以在枯水季节为红旗渠补充水源,现在我们已把它开发为“太行平湖”景区。
第五个画面是“桃园渡槽”。它位于一干渠上,过去是个三用桥,即桥上走汽车,桥下流河水,中间一个暗槽,自北向南流渠水。现在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用水问题,在暗槽内架设了一条输水管道,自南向北把弓上水库的水引入林州市,所以现在它变成了一座四用桥。
第六个画面是“红英汇流”。英雄渠建于50年代,红旗渠建成后,一干渠的水流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水势翻腾,蔚为壮观。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现在,我们向右边走。请看这个雕塑,中间矗立着一根钢钎,一双手紧握钢钎,几把锤子交叉在钢钎上。它的造型非常简单,然而其寓意非常深刻。当年修渠就是凭着一双手、一根钎、几把铁锤干成的,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这就是这个雕塑的含义。
沿石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纪念碑前。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残酷历史,它运行30年,水蚀风化,渗漏严重。1994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红旗渠源头21公里处实施二期技改工程。这一工程很快得到各级部门和军区的支持,在军区两个工兵团和林州民兵团的通力协作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圆满竣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纪念碑,就是为这次技改工程所立的。正面由原国务委员陈俊生题写的碑名“军民共建红旗渠技改工程纪念碑”;第二面是原河南省委书记题词“军民情溢红旗渠”;第三面是中共林州市委、林州市政府为纪念碑撰写的碑记;第四面是李鹏总理在1994年3月写的题词“军民情谊深,红旗渠流长”。
这是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纪念碑是1990年4月5日红旗渠通水25周年之际所建。通高2.2米,共6棱,每梭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书写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手题“红旗渠纪念碑”六个镏金大字;第二面为红旗渠简介,精辟地记述了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第三面为红旗渠示意图;第四面雕刻着毛泽东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五面为红旗渠主要建筑物简介;第六面刻有“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碑文。
这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红旗渠分水闸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枢纽工程,高楼耸立,雄伟壮观,正面楼顶上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阳光下耀眼生辉。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工程相当艰险。闸门内奔泻出的两股激流,靠左分出的为红旗渠一干渠,沿林虑山麓到合涧镇和英雄渠汇流,纵坡为1/5000,过水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向东,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6.7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过水7.7立方米/秒,纵坡1/2019,灌溉面积11.6万亩;三干渠从上游500米处分出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过水3.3立方米/秒,纵坡1/3000,灌溉面积7.2万亩。
这里是红旗渠纪念馆,原为红旗渠纪念亭,建于1973年,在2019年改造为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这六个大字是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
序厅:厅内迎面墙壁上的题词是原、江*民所题。厅中央这个沙盘模型是70年代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长期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在看过这个沙盘模型后,您对红旗渠就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请先来看一下这个沙盘,这条蓝色的河流就是漳河,准确地说叫浊漳河。漳河分清漳、浊漳两条,到涉县的合漳镇合二为一,向下流入卫河,卫河入海河。所以漳河属海河水系。这两条漳河均发源于山西省。红旗渠的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的“侯壁断”山腰,河中横跨的这条溢水坝就是红旗渠引水坝。渠水从这里流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一分为三。第一干渠、第二干渠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三干渠分水处位于纪念亭的后面500米处。从总干渠源头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分水苑总长70.6公里,其中在山西省境内是23公里。这70.6公里的总干渠整整修了5年,最为艰巨。红旗渠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如果加上田间的农渠、毛渠,总长度达4000公里,也就是8000华里!因此在七十年代,红旗渠被赞誉为“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
干涸历史:民以食为天,食从水土生,水是生命之源。林州市年降水量仅为800mm,且降水量极不均匀,7、8两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境内的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全市属纯雨养干旱山区。“光岭秃山头,缺水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这边展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初,任村镇桑耳庄村300多户人家,常年到3.5公里远的黄崖泉挑水吃,曾跌死、跌伤3人。民国九年大旱,泉水只有香火头那么粗,远近来这里取水的人越来越多。大年三十,老长工桑林茂起五更上黄崖泉,想趁早挑一担水回家过年,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心疼公爹,摸黑出村去迎接,由于天黑路陡,接过担子没走几步被石头绊倒,桑老汉花费一天时间担回家过年的一担水被倾了个净光。儿媳妇又气又愧,在除夕夜悬梁自尽。桑林茂怀着满腔悲愤,在大年初一埋葬了新婚的儿媳妇,带着全家逃水荒去了。
严重的干旱,加之旧的社会制度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林州人民饱受缺水之苦、受尽灾荒之难。从明正统元年(134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514个春秋,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100余次,大旱绝收达30余次,人相食5次。
据不完全统计,仅记载清光绪元年到4年(1875—1878年),林州遭大旱民不聊生的悲剧情景的石碑有三十余通。姚村镇寨底村石碑云:“……三年间,无麦无禾。……众所食者,树叶野菜,更有非人所食之物,亦皆和榆皮为末食之。……人物失散,畜类凋零,当困苦之时,而能自植其生者,盖亦鲜矣。……”,“死于道路者,人且割其肉而食之,甚有已掩埋犹有刨其尸割其肉而食之者。十分之中死六七。”河顺镇塔子驼村一石碑同样记载了光绪三年的旱灾惨景,“柿叶甘土,具当饭餐,幼女出卖,一两串钱,人吃人肉,遍地不安,皇上放赈,人死万千,荒年如此,刻石流传。凶荒若此,则人安有不死之理?”石写的历史较墨写的文字更摧人泪下!
1942—1943年,连年大旱,人受饥,外逃荒,卖儿卖女,饿殍遍地,十室九空。当时全县外出逃荒达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数的4.3%。
干渴龟裂的土地在盼水,饥寒交迫的人民在喊水,可是有谁给过林州人民一滴水呢?天亮了,解放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命运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就会重新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刚刚站起来的林县父老乡亲,中共林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要改变林县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必须重点解决好水的问题。于是,动员全县人民群众,大力开展以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引山泉为中心的兴修水利工作。从1950年到1959年底,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渠道1364条,水库36座,池塘2397个,旱井27120眼,水井5652眼,引水泉650个,有效灌溉面积达20.1万亩。林州人迈开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强步伐。
恶劣的生存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林县人的意志。林县人民刚刚取得了治山治水的初步胜利,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成果,新的挫折又摆在了林县人面前。
严峻的现实使林县县委认识到,在林县境内寻找可靠水源不可能,必须走出家门,向境外寻找可靠水源。县委、县政府率领考察组经过实地勘察,发现源于山西省的浊漳河水源充足,决心从山西省引漳河水入林县,跨省调水。
1960年11月6日,中共林县县委正式向中共新乡地委、河南省委报送了《关于“引漳入林”工程施工的请示》。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对林县引漳入林工程非常重视,向山西省委、省人委致函,省委领导还以个人名义向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写信请求支持。
196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十),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办公室写信告诉杨贵,山西省已同意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从那一刻起,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决战的战役打响了,此时此刻,谁也没想到,这一壮举,会震惊全国,震动世界。
1960年,我们年轻的共和国正处于最困难时期,林县又逢大旱,真可谓雪上加霜。但穷则思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林县人民要与大自然展开生死决战,彻底改变自身的命运。
2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林县引漳入林指挥部召开全县引漳入林广播誓师大会,向全县人民发布了《引漳入林动员会》。《动员令》宣布:“引漳入林是我县人民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党中央、毛主席和省、地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党委多方面的努力,伟大的划时代的引漳入林工程,定于明日正式开工!”
2月11日,也正是传统元霄节。黎明,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冒着寒风,踏着霜冻,迎着朝阳,高举红旗,雄纠纠气昂昂的行进在引漳入林工地的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各级组织永远站在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最前列。你看,走在修渠大军最前面的是老书记杨贵,紧跟其后的是县长李贵及县委一班人。
30万大军汇集太行山,没有住房,修渠民工就夜宿山崖,铺地盖天,顶风雪,战酷暑,毫无怨言,还留下了豪迈的诗篇。“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子孙创大业,不建成大渠不还乡。”
红旗渠修建在“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太行石壁上,修渠民工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头上是不断落下的碎石,脚下是万丈深渊,奔腾的漳河水翻卷着波浪,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民工们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挥锤打钎,装药放炮,炸出一个个小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作业、凿成渠线。
放炮过后,常有松动的石头掉下来砸人,除险队长任羊成率领一班除险队员,像打秋千一样,在悬崖上荡来荡去,凌空除险。若稍有闪失,身体与崖壁撞击,后果不堪设想。一次一块石头掉下来砸在任羊成的嘴上,顿时,三颗牙齿横在嘴里,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他忍着巨痛,吐出牙齿,不下火线。由于长期空中作业,他的腰上被绳索磨出了一圈老茧,当时有句话“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一点也不夸张。
在修渠工地上,5000多名青年编成数支突击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硬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的歌声;不屈的意志,崇高的理想,化作滴滴汗水,化作了不断延伸的渠道。
红旗渠上铁姑娘,一手握一根钢钎,供四个人抡锤打钎。被人们形容为“凤凰双展翅”。
不论工程是多么的艰苦卓绝,不论摄取的热量是多么少之又少,但修渠队伍永远保持着乐观奋进的精神风貌。他们劳动,他们创造,同时他们又享受着创造的快乐。看,他们在欣赏来源于他们生活中的文艺节目时,是多么的高兴啊。一张张朴实坚毅的脸上,没有半点的疲惫,有的只是劳动后的欣喜,是在重新集聚能量,准备新的战斗。
红旗渠导游词篇六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情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勇敢无私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大绳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铺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为了早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他们都甘愿露宿山崖,争取更多的时间施工;面对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整个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儿女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的修筑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通过今天的游览,我想大家对整个伟大的工程一定有了更深了解,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艰苦的山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不过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a86206,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
红旗渠导游词篇七
接下来我把我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上午游览红旗渠,中午在饭店吃饭,下午游览殷墟,晚上入住安阳酒店。我们是从郑州出发的,向北经新乡、鹤壁、安阳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林州红旗渠了。由于当前车速较快请大家坐稳扶好,不要打开车窗把头手伸出窗外,以免发生危险。好多朋友是第一次来安阳,那么下面我就把安阳林州简单的介绍给大家。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是甲骨文的故乡,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还是《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不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安阳林州红旗渠风景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一千二百五十座山头,凿通了二百一十一个隧洞,架设一百五十二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五十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奇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朋友们,“心动不如行动”,林州红旗渠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到达景区后呢,请大家跟紧队伍,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抽烟,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好了,请大家跟我下车参观吧!
红旗渠导游词篇八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状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状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此刻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能够行汽车;中间是涵洞,能够流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够过洪水。此刻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那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
红旗渠导游词篇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大家能够叫我小洪。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透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luo)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那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状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状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此刻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能够行汽车;中间是涵洞,能够流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够过洪水。此刻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那里就要结束了,在那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此刻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但是期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a86206,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
红旗渠导游词篇十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安阳红旗渠。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首先,欢迎来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底蕴深厚的安阳。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之乡,周易故里,岳飞故里。说到安阳,我们不能不提那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全长3000英里的人工天河—红旗运河。所以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红旗渠。新中国成立60年代,林州人民夷平1250座山头,修筑了152条渡槽,开挖了211条隧道,开挖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克服9年干旱的自然生存环境。
红旗运河景区的主要景点有:汾水园、青春洞等。首先,我们参观了汾水源风景区,它位于分水岭上,原名芬顿岭。红旗渠的干渠分为三条干渠,改称小流域。
每个人都从罗斯坦风景区爬上楼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条8米宽的运河在张家岭,这是红旗渠。继续往前走,在“先锋洞”和“团结洞”之间,红旗渠就像一条红龙,盘山,过溪而入洞。
你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青年洞,这是红旗渠干渠上最长的隧道。从远处看,“青春洞”三个大字悬挂在洞口上方的悬崖上。青年洞长616米。它是由建造运河的人用一个锤子和一个钻子钻出来的。进入洞穴,五颜六色的灯闪烁,空气凉爽。山洞顺着山,左拐右拐。多么传奇的龙宫啊!本工程是红旗渠干渠咽喉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危险的工程。正是当年的年轻突击队员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宁肯吃苦,也不愿吃苦”的精神。为了纪念年轻人在艰苦奋斗中取得的成就,这个洞穴被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景区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旗渠的美丽景点是无法建成的。你可以仔细享受它们。但是我们必须注意:1、不要乱扔垃圾;2、请勿随意拍照;3、不要跳木桥、铁桥。请配合,谢谢!
各位游客早上好。我是徐敏,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古都安阳。它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它是甲骨文的发源地。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世界文化博物馆、岳飞寺等等。今天,我想向大家展示的是红旗渠,它被称为“人工天河”,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在太行山岩石上雕刻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了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结合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创作的开拓三部曲“敌对的太行山,太行山旅游,丰富的太行山”,并实现从贫穷县山区现代林州新兴城市和生态城市。
红旗渠景区,主要是开发和采用红旗渠的精神,和太行山的自然风光,它结合了华山的危险,峨嵋山的英雄,三峡的奇妙和美丽的黄山,现在是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特点和伟大的魅力与迷人的举止。林县人民在建设这一震惊世界、催人泪下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不再是简单的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红旗渠位于林州森林滤山,距安阳以西50多公里,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一项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而且为林岐山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一个伟大的景点。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您欢迎来到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南来旅游。我是您此次行程的导游员,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俗话说,“大海行船靠舵手”,今天我们坐车呢,就要听司机师傅的。在我右手边的就是我们的司机范师傅,著名演员范伟小品演的好,而我们的范师傅车开的好,保证大家会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本次旅行就由我和范师傅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尽管提出,我将尽力给予解答和满足,最后也预祝大家此次旅程带着期待而来,载着满意而归!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上午游览红旗渠,中午在饭店吃饭,下午游览殷墟,晚上入住安阳酒店。我们是从郑州出发的,向北经新乡、鹤壁、安阳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林州红旗渠了。由于当前车速较快请大家坐稳扶好,不要打开车窗把头手伸出窗外,以免发生危险。好多朋友是第一次来安阳,那么下面我就把安阳林州简单的介绍给大家。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是甲骨文的故乡,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还是《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不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安阳林州红旗渠风景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一千二百五十座山头,凿通了二百一十一个隧洞,架设一百五十二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五十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奇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朋友们,“心动不如行动”,林州红旗渠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到达景区后呢,请大家跟紧队伍,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抽烟,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好了,请大家跟我下车参观吧!
红旗渠导游词篇十一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安阳红旗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安阳旅游观光,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小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安全大使杨师傅,他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娴熟,由杨师傅开车大家尽可以安心,各位在安阳旅游期间,就由我和杨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有什么需要请您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能力为您提供帮助。
愿我们的用心服务,能为您的旅途,带去一分温馨,送上一份贴心,也祝愿我们的此次行程能为您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很多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来安阳旅游吧!下面我就安阳和我们要游览的红旗渠景区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之处,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在历史上,曾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七朝古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
提起红旗渠呀!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红旗渠的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苦干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过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盘绕太行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256名民工重伤致残。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得打灌溉,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工业、交通、能源、建筑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因此,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
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他还亲切接见了当时的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
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以后,周恩来总理总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长大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好的,景区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请记住我们的旅游车颜色为浅黄色,车号豫a15959,等我办完购票手续,我们一起进入景区。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首先我们来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原名坟头岭,因为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所以改名为分水苑,大家请看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建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字为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所题写。
走过分水苑牌坊,大家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大浮雕,这组浮雕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为主题,以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毛主席诗词中的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继续向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的总干渠分水闸,大家请看正面楼顶上“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著名学者、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所书。
经过分水闸,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匾额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厅内悬挂着党和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
中央的这个沙盘模型是70年代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长期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展出。
在看过这个沙盘模型后,您对红旗渠就会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印象。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摩崖石刻“山碑”二字,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
《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
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要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山碑二字的旁边的洞口就是青年洞了。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在当年10月因为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
为了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发出了“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吼声,精选了300名男女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加快挖山进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了纪念他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郭沫若先生为此工程亲笔写了洞名。
1996年,江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旗渠,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红旗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并列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好了,朋友们,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我们在景区门前集合,谢谢。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洪。
首先,我代表天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刘,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我们肯定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俗话说:“相聚即是缘分”,能与大家一起享受您的休闲娱乐之旅是我的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配合。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关系,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今天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我的手机号是13523855601,有事您说话,洪导一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在此,我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玩的尽兴。
为使各位在林州期间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现在将林州的历史及红旗渠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
林州人民常年在全国各地承包建筑工程,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林州建筑”,是著名的建筑之乡。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管好车窗,排队下车,有小孩的游客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大家在这里集合,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红旗渠景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的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
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红旗渠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独特,是一处展现现代水利建筑工程并具有山岳型自然风景的特色旅游区;是一处自然美景与民族精神完美结合的红色旅游胜地。
红旗渠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
在具有”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期间。
其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旗渠风光。
红旗渠旅游黄金线路由红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组成。
分水苑景区,红旗渠总干渠到此一分为三条干渠,南去北往延伸林州腹地。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庆典在此举行。
苑区主轴景观带上分布着水利科普园、精神之柱、演艺广场、红旗渠纪念碑、中南海的翠柏、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和红旗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等,与红旗渠纪念馆一起构成虚实结合的景观群落,呈现出现代与古朴兼而得之的风貌。
红旗渠纪念馆通过515米长的展线,采用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从而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今天的使命重托。
青年洞景区,是以红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为主景,以太行山为依托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
登临青年洞红飘带廊桥,可俯看三省风光、漳河奇观。
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尾,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
不经意间,已与英雄擦肩而过,号角嘹亮、踏遍青山、推独轮车等英雄的形象已凝固为雕像,融入太行红岩。
蓦然抬头,青年洞就在眼前,这里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更有江、李先念、郭沫若等领导人题词摩崖石刻点缀期间。
“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现场表演,怀旧,惊险,与英雄再次握手,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浮躁的心情也会变得寂静,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真谛。
长期以来,红旗渠倍受到党和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厚爱,江、胡、李先念、刘云山、乔石、温、李长春等党和领导人先后莅临红旗渠视察,并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1996年,红旗渠被国家文化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随后,又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称号,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廉政教育的最理想场所。
绿色的风光、红色的课堂,仁山智水交响的土地,红绿交辉的旅游胜地,红旗渠风景区观迎您!
红旗渠导游词篇十二
红旗渠景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的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下是关于红旗渠的。
导游词。
范文,仅供参考!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有一项水利工程曾震惊了世界,有一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种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斗转星移,岁月沧桑,转眼间,红旗渠通水已经40多年了。逝去的是岁月,然而在您的记忆里,是否还依然还有关于红旗渠的记忆?今天,请允许我用一首老歌来作为我推介的开始。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纪录片《红旗渠》的主题曲。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千军万马战太行,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干2019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红旗渠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更是林虑山的一大胜景,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并亲切地接见了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后,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的红旗渠。90年代,当人们重新呼唤红旗渠精神的时候,江书记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景区主要有两个景点,红旗渠分水苑、青年洞。
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
分水苑又名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苑。它不仅是红旗渠三条干渠的分水枢纽,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岭。岭南的水汇入洹河,岭北的水汇入漳河,分属两个不同的小水系。就是这个分水岭,在当年修渠时,让决策者和设计者操碎了心。因为如果出现设计错误,红旗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整个工程只能浇任村、东岗两个乡七八万亩土地;如果流过去,就能够灌溉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红旗渠首进水闸底高程为464.75米,分水岭分水闸闸底高程为454.44米,全长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没有精确的设计,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林县人民勒紧腰带,拼命修成的总干渠就成了废渠,责任重大啊。当时杨贵老书记对水利局局长段毓波说:“如果红旗渠水通不过分水岭,我们俩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县人民谢罪”。直到总干渠通水成功,杨贵老书记心里才踏实了。
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个大字,由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题写。
走进分水苑牌坊,我们迎面我们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的,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像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
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号召;。
2、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左面墙上的这六幅壁画介绍的都是红旗渠上的重点工程,因时间关系,今天我们不能一一到实地看了,我在这里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个画面是“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山腰。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入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个画面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第三个画面是“空心坝”。一坝两用,上面过河水,坝心走渠水,渠水不犯河水,成功地解决了渠水与河水平面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个画面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于1958年4月动工兴建,1960年7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是亚洲第三高堆石坝,设计库容量为775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3159万立方米,它既可以调节汛期洪峰,又可以在枯水季节为红旗渠补充水源,现在我们已把它开发为“太行平湖”景区。
第五个画面是“桃园渡槽”。它位于一干渠上,过去是个三用桥,即桥上走汽车,桥下流河水,中间一个暗槽,自北向南流渠水。现在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用水问题,在暗槽内架设了一条输水管道,自南向北把弓上水库的水引入林州市,所以现在它变成了一座四用桥。
第六个画面是“红英汇流”。英雄渠建于50年代,红旗渠建成后,一干渠的水流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水势翻腾,蔚为壮观。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现在,我们向右边走。请看这个雕塑,中间矗立着一根钢钎,一双手紧握钢钎,几把锤子交叉在钢钎上。它的造型非常简单,然而其寓意非常深刻。当年修渠就是凭着一双手、一根钎、几把铁锤干成的,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这就是这个雕塑的含义。
沿石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纪念碑前。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残酷历史,它运行30年,水蚀风化,渗漏严重。1994年2月,市委、市区政府决定,对红旗渠源头21公里处实施二期技改工程。这一工程很快得到各级部门和济南地方军区的支持,在济南地方军区两个工兵团和林州民兵团的通力协作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圆满竣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纪念碑,就是为这次技改工程所立的。正面由原国务委员陈俊生题写的碑名“军民共建红旗渠技改工程纪念碑”;第二面是原河南省委书记题词“军民情溢红旗渠”;第三面是中共林州市委、林州市人民的政府为纪念碑撰写的碑记;第四面是李鹏总理在1994年3月写的题词“军民情谊深,红旗渠流长”。
这是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纪念碑是1990年4月5日红旗渠通水25周年之际所建。通高2.2米,共6棱,每梭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书写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手题“红旗渠纪念碑”六个镏金大字;第二面为红旗渠简介,精辟地记述了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第三面为红旗渠示意图;第四面雕刻着毛泽东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五面为红旗渠主要建筑物简介;第六面刻有“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碑文。
这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红旗渠分水闸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枢纽工程,高楼耸立,雄伟壮观,正面楼顶上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阳光下耀眼生辉。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工程相当艰险。闸门内奔泻出的两股激流,靠左分出的为红旗渠一干渠,沿林虑山麓到合涧镇和英雄渠汇流,纵坡为1/5000,过水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向东,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6.7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过水7.7立方米/秒,纵坡1/2019,灌溉面积11.6万亩;三干渠从上游500米处分出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过水3.3立方米/秒,纵坡1/3000,灌溉面积7.2万亩。
这里是红旗渠纪念馆,原为红旗渠纪念亭,建于1973年,在2019年改造为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这六个大字是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
序厅:厅内迎面墙壁上的题词是原、江书记所题。厅中央这个沙盘模型是70年代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长期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在看过这个沙盘模型后,您对红旗渠就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请先来看一下这个沙盘,这条蓝色的河流就是漳河,准确地说叫浊漳河。漳河分清漳、浊漳两条,到涉县的合漳镇合二为一,向下流入卫河,卫河入海河。所以漳河属海河水系。这两条漳河均发源于山西省。红旗渠的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的“侯壁断”山腰,河中横跨的这条溢水坝就是红旗渠引水坝。渠水从这里流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一分为三。第一干渠、第二干渠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三干渠分水处位于纪念亭的后面500米处。从总干渠源头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分水苑总长70.6公里,其中在山西省境内是23公里。这70.6公里的总干渠整整修了5年,最为艰巨。红旗渠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如果加上田间的农渠、毛渠,总长度达4000公里,也就是8000华里!因此在七十年代,红旗渠被赞誉为“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
干涸历史:民以食为天,食从水土生,水是生命之源。林州市年降水量仅为800mm,且降水量极不均匀,7、8两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境内的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全市属纯雨养干旱山区。“光岭秃山头,缺水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这边展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初,任村镇桑耳庄村300多户人家,常年到3.5公里远的黄崖泉挑水吃,曾跌死、跌伤3人。民国九年大旱,泉水只有香火头那么粗,远近来这里取水的人越来越多。大年三十,老长工桑林茂起五更上黄崖泉,想趁早挑一担水回家过年,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心疼公爹,摸黑出村去迎接,由于天黑路陡,接过担子没走几步被石头绊倒,桑老汉花费一天时间担回家过年的一担水被倾了个净光。儿媳妇又气又愧,在除夕夜悬梁自尽。桑林茂怀着满腔悲愤,在大年初一埋葬了新婚的儿媳妇,带着全家逃水荒去了。
严重的干旱,加之旧的社会制度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林州人民饱受缺水之苦、受尽灾荒之难。从明正统元年(134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514个春秋,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100余次,大旱绝收达30余次,人相食5次。
据不完全统计,仅记载清光绪元年到4年(1875—1878年),林州遭大旱民不聊生的悲剧情景的石碑有三十余通。姚村镇寨底村石碑云:“……三年间,无麦无禾。……众所食者,树叶野菜,更有非人所食之物,亦皆和榆皮为末食之。……人物失散,畜类凋零,当困苦之时,而能自植其生者,盖亦鲜矣。……”,“死于道路者,人且割其肉而食之,甚有已掩埋犹有刨其尸割其肉而食之者。十分之中死六七。”河顺镇塔子驼村一石碑同样记载了光绪三年的旱灾惨景,“柿叶甘土,具当饭餐,幼女出卖,一两串钱,人吃人肉,遍地不安,皇上放赈,人死万千,荒年如此,刻石流传。凶荒若此,则人安有不死之理?”石写的历史较墨写的文字更摧人泪下!
1942—1943年,连年大旱,人受饥,外逃荒,卖儿卖女,饿殍遍地,十室九空。当时全县外出逃荒达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数的4.3%。
干渴龟裂的土地在盼水,饥寒交迫的人民在喊水,可是有谁给过林州人民一滴水呢?天亮了,解放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命运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就会重新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刚刚站起来的林县父老乡亲,中共林县县委、县人民的政府充分认识到,要改变林县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必须重点解决好水的问题。于是,动员全县人民群众,大力开展以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引山泉为中心的兴修水利工作。从1950年到1959年底,全县已建成中小型渠道1364条,水库36座,池塘2397个,旱井27120眼,水井5652眼,引水泉650个,有效灌溉面积达20.1万亩。林州人迈开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强步伐。
恶劣的生存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林县人的意志。林县人民刚刚取得了治山治水的初步胜利,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成果,新的挫折又摆在了林县人面前。
严峻的现实使林县县委认识到,在林县境内寻找可靠水源不可能,必须走出家门,向境外寻找可靠水源。县委、县政府率领考察组经过实地勘察,发现源于山西省的浊漳河水源充足,决心从山西省引漳河水入林县,跨省调水。
1960年11月6日,中共林县县委正式向中共新乡地委、河南省委报送了《关于“引漳入林”工程施工的请示》。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对林县引漳入林工程非常重视,向山西省委、省人委致函,省委领导还以个人名义向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写信请求支持。
196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十),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办公室写信告诉杨贵,山西省已同意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从那一刻起,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决战的战役打响了,此时此刻,谁也没想到,这一壮举,会震惊全国,震动世界。
1960年,我们年轻的共和国正处于最困难时期,林县又逢大旱,真可谓雪上加霜。但穷则思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林县人民要与大自然展开生死决战,彻底改变自身的命运。
2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林县引漳入林指挥部召开全县引漳入林广播誓师大会,向全县人民发布了《引漳入林动员会》。《动员令》宣布:“引漳入林是我县人民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党中央、毛主席和省、地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党委多方面的努力,伟大的划时代的引漳入林工程,定于明日正式开工!”
2月11日,也正是传统元霄节。黎明,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冒着寒风,踏着霜冻,迎着朝阳,高举红旗,雄纠纠气昂昂的行进在引漳入林工地的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各级组织永远站在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最前列。你看,走在修渠大军最前面的是老书记杨贵,紧跟其后的是县长李贵及县委一班人。
30万大军汇集太行山,没有住房,修渠民工就夜宿山崖,铺地盖天,顶风雪,战酷暑,毫无怨言,还留下了豪迈的诗篇。“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子孙创大业,不建成大渠不还乡。”
红旗渠修建在“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太行石壁上,修渠民工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头上是不断落下的碎石,脚下是万丈深渊,奔腾的漳河水翻卷着波浪,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民工们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挥锤打钎,装药放炮,炸出一个个小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作业、凿成渠线。
放炮过后,常有松动的石头掉下来砸人,除险队长任羊成率领一班除险队员,像打秋千一样,在悬崖上荡来荡去,凌空除险。若稍有闪失,身体与崖壁撞击,后果不堪设想。一次一块石头掉下来砸在任羊成的嘴上,顿时,三颗牙齿横在嘴里,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他忍着巨痛,吐出牙齿,不下火线。由于长期空中作业,他的腰上被绳索磨出了一圈老茧,当时有句话“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一点也不夸张。
在修渠工地上,5000多名青年编成数支突击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硬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的歌声;不屈的意志,崇高的理想,化作滴滴汗水,化作了不断延伸的渠道。
红旗渠上铁姑娘,一手握一根钢钎,供四个人抡锤打钎。被人们形容为“凤凰双展翅”。
不论工程是多么的艰苦卓绝,不论摄取的热量是多么少之又少,但修渠队伍永远保持着乐观奋进的精神风貌。他们劳动,他们创造,同时他们又享受着创造的快乐。看,他们在欣赏来源于他们生活中的文艺节目时,是多么的高兴啊。一张张朴实坚毅的脸上,没有半点的疲惫,有的只是劳动后的欣喜,是在重新集聚能量,准备新的战斗。
红旗渠导游词篇十三
红旗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吸引很多游客来参观,导游要给游客做好详细的景点介绍。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安阳红旗渠。
导游词。
欢迎查看。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您欢迎来到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南来旅游。我是您此次行程的导游员,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俗话说,“大海行船靠舵手”,今天我们坐车呢,就要听司机师傅的。在我右手边的就是我们的司机范师傅,著名演员范伟小品演的好,而我们的范师傅车开的好,保证大家会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本次旅行就由我和范师傅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尽管提出,我将尽力给予解答和满足,最后也预祝大家此次旅程带着期待而来,载着满意而归!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上午游览红旗渠,中午在饭店吃饭,下午游览殷墟,晚上入住安阳酒店。我们是从郑州出发的,向北经新乡、鹤壁、安阳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林州红旗渠了。由于当前车速较快请大家坐稳扶好,不要打开车窗把头手伸出窗外,以免发生危险。好多朋友是第一次来安阳,那么下面我就把安阳林州简单的介绍给大家。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是甲骨文的故乡,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还是《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不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安阳林州红旗渠风景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一千二百五十座山头,凿通了二百一十一个隧洞,架设一百五十二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五十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奇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朋友们,“心动不如行动”,林州红旗渠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到达景区后呢,请大家跟紧队伍,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抽烟,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好了,请大家跟我下车参观吧!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
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红旗渠导游词篇十四
林州红旗渠景区官方旅游网创建于20xx年,是用于发布红旗渠景区旅游信息的专门网站,版权所有为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开凿于太行山腰,西起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的浊漳河侯壁断下,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
历史上这里是个山穷、水穷、地穷、人穷的贫瘠山区。全境地势国西高东低,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1993年底有17个乡镇,53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97.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2万人,实有耕地面积80.69万亩。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流水漏失,缺乏良好的隔水层。在山地丘陵地区,虽有裂隙山泉分布,但涌水量很小。
几处盆地内大部分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不太丰富。漳河(浊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五条河流皆为山地型,大多数发源于境内西部山地或邻近县山地,基流很小,河床纵坡大,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干涸无水,汛期山洪暴发,泛滥成灾,开发利用难度大、效益小。
唯独流经林县北部边界的浊漳河,水量比较丰富,沿林县境一段长15公里全是峡谷陡壁,河床低下,在天桥断处修渠引水,不能通过海拔470米的分水岭,素有“守着漳河种旱地”之说。
全县不仅水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经常发生。自明正统元年(1436)到1949年的520xx年中,林县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00多次,仅大旱绝收就有30次,小旱小灾连年不断。因此,广大劳动人民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而且饱尝缺水的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人们经常翻山越岭,往返几公里、十几公里远道取水。
一遇干旱,广大农民不仅逃粮荒,而且逃水荒。据旧志和碑文记载:“林县每遇干旱,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因为缺水,难讲卫生,地方病和传染病时而流行。“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就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水,维系着林县人的生命。人们惜水如命,如果谁任意把水糟蹋掉,不仅铸成过错,而且严重的是前逆祖宗后坑子孙的罪孽。所以,只要谁能帮助老百姓兴水造福,谁就会受到尊敬和爱戴。
明万历年间,滋阳县(今河北省行唐县)举人谢思聪奉命来林县担任知县,他在熟悉林县县情的基础上,动员老百姓修筑一条9公里长、一尺宽的水渠,引洪峪泉水,解决了合涧一带数个村庄的人畜吃水。人民感恩戴德,世代不忘,起名为“谢公渠,”并为其修建“谢公祠”,他的事迹载入历代篡修的《林县志》。
抗日战争时期,林县是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领导全县人民一面抗日,一面开展大生产运动,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设施。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任村一带曾率领群众修筑了一段引露水河水的的小型渠道,被称为“抗日渠”。
在县南合涧河西村,八路军及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率领军民,修了一条长2公里,宽、深各0.7米的渠道,引淅河水,浇地百余亩,被称为“爱民渠”。尽管有一些水利用职权程,水,仍然是制约林县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严重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革,生产力有了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改变林县的贫困面貌,关键是抓水,只要有了水,其他问题就都好办了。
于是,在全县开展了以打井、建池、挖山泉为中心的兴修水利活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林县委员会响亮地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斗口号,这一口号激励了一代人。
广大群众更加坚定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决心,水利建设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小型建设到中型建设,日趋发展,到1959年为止,全县建成英雄渠、淇河渠、抗日渠、天桥渠和弓上水库、要街水库、南谷洞水库、石门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水浇地面积由建国初的1.2万亩增加到1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
随着水利事业的日益发展,中共林县县委对“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思想越来越解放,奋斗目标越来越高,胆子越来越大。认为原设想在全县有了几条中型渠道和水库,就能解决水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水利设施,仍经不起大旱的考验,还不能彻底改变林县水源匮乏状况,必须到外界去引水,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才是长远大计。
1959年6月,中共林县县委、林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分组到邻近县去考察新水源。县委第一书记杨贵亲自到县境北部的浊漳河考察,从林县到山西境内,步行百余里,深入沿河村庄,询访群众,对浊漳河的流量和开发利用价值作了详细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及时地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勘测。
县委通过反复讨论,并请示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征得中共山西省委同意,得到中共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县内广大干部群众对解决缺水问题呼声更高,抓住时机,毅然决定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在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时期——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上马,参加建渠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每人每天0.5公斤粮食(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难条件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和险滩峡谷中,摆开战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没有经济、物资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方1515.82万立方米,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县人民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红旗渠来之不易。国家和人民群众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各级党政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那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人民群众顶酷暑,战严寒,吃糠咽菜,忍饥挨饿,挥汗洒血,团结战斗,无私奉献,才取得了红旗渠建设的伟大胜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在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至林州腹地。第一干渠长39.7公里,第二干渠长47.6公里,第三干渠长10.9公里。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2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沿渠还兴建有“长藤结瓜”式的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水站45座。并利用渠水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红旗渠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其余85.06%都是林州自筹资金。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有81名干部和群众光荣的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并涌现出诸如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县委第一书记杨贵,一心扑在红旗渠建设上的副县长马有金,为红旗渠建设贡献青春的工程技术人员、共产党员吴祖太,舍己救人的女共产党员李改云,以及农民工程技术人员路银,除险能手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钻洞能手王师存,铁姑娘队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模范事迹,将永远激励林县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再夺取更大的胜利。
随着红旗渠配套工程的建成,形成以红旗渠为主体,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及其它引、蓄水工程作补充和调节,能引、能灌、能蓄、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有效灌溉面积5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52.2万亩,提水灌溉1.8万亩,全县有14个乡镇410个行政村受益。
红旗渠通水43年(1965-20xx)的运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总引水量为75.6亿立方米,年均引水2.8亿立方米,解决了100万口人和4万头大家畜吃水问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与些同时,还带动了林牧业、县办工业、乡镇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事业的发展。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现在以致将来的重要水源和生命保障,因此被广大群众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导游词篇十五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即是缘分!首先我代表我们河南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何或何导。下面呢,隆重的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后脑勺最帅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拥有十几年的驾龄,驾驶技术精湛,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可以放下心来轻松游玩了。这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我们上了同一辆车也算是一家人了。所以呢,在我们的旅途过程中,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尽心尽力去解决。在此,我预祝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下面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就到达咱们今天的目的地——红旗渠了。
朋友们,此刻围绕在我们四周的是郑州市区,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现在城中还保存有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驶入新乡原阳,原阳大米自不必说。有一首儿歌唱的是“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玲珑塔就在原阳县境内。大家可能知道外国有个比萨斜塔,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中国也有个斜塔,那就是玲珑塔。它与地面成七十七度夹角,登上塔身可南望黄河碧涛,北见太行山峦,东观浩瀚云海,西揽万顷碧波,可谓妙趣横生!
车过鹤壁,我们就进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周易》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周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同时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长河——红旗渠也在这里。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面积灌溉过程,其中以红旗渠最为壮观。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被广为学习。
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一路走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景区的停车场。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好了,朋友们,现在就请您关好门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起去领略红旗渠的神奇魅力吧!
红旗渠景点
朋友们,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了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是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它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着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和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相连,相映成体。
朋友们,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后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所以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第一个是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第二个是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第三个是凌空除险;最后一个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好了,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了。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因该洞有300多名青年建成,故得名“青年洞”。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大家请随我继续参观,从青年洞景区向西约1公里处就到了红旗渠第三大景区——络丝潭景区。关于络丝潭景区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呢。络丝潭,又名“相思潭”。相传七仙女与董永分手后,日夜思夫而无法越过王母娘娘划过的天河与情人相见,终日涕哭,泪似断线珠串,天长日久,滴成这一深潭。游览完了相思潭,希望天下的少男少女们都能收获一份幸福美满的爱情!
好了,各位朋友,红旗渠的讲解就到这里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