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0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3:22:05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0篇)
时间:2023-11-30 13:22:05     小编:ZS文王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而字词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字词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在字词教学方面有以下几点感触: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趣味识字。

如在学习“攀”字时,有一位学生根据字形说:“大手紧紧抓住树林中的两根树杈。”其他学生都觉得这样好记。在学习“囚”字时,学生很快就说出识记的方法“人被关在封闭的房子里没有自由,就成了囚犯。”在比较“吠”、“哭”、“器”这几个字时,有一位学生观察字形后,编了一个顺口溜“犬有一张嘴,就大声地叫;犬有两张嘴,就伤心地哭;犬有四张嘴,就变成了机器。”同学们都点头称妙。在学习带有相同部首的字时,我会引导学生找出其规律,以便掌握更多的字。如带有衣字旁的字,很多是与布、服装有关,如裤、衬衫、裙、袜、被、袖、褂、袍等;而带有反犬旁的字很多与动物有关,如狗、猫、狼、狮、猩、狐、狸等。在比较形近字时,通过变换偏旁来识记这些字。如“情、请、清、晴、睛、蜻”这几个字,通过形旁来帮助理解字义,再通过用组词、说话来进一步识别这些字。如此教学,让学生兴趣极浓,很快就记住了。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在注重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依然可以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依照汉字的规律组织学生学习汉字。让汉字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感受、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字词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更显枯燥无味,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多变换花样,让学生记得牢,又记得开心。在教学识记生字词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应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

1、在街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一个专题给学生认识了很多商店招牌的文字。

2、在电视里都看到了什么?这个专题给学生在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会专心去认识动画片里的一些生字。

3、你在学校食堂里看到了什么?这个专题给学生认识了各种蔬菜的名字。每周组织他们汇报自己的成果,学生的识字劲头越来越大,这样的随意识字,学生记得也很牢。这样的识字方法,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场景,给学生教学的一种集中识字,同时不要给学生分析其具体结构,只是给一个总体认识,是一种速成的识字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来识记新字词,并在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促进主动完善,自我成长。使我们的字词教学更有深度,学生就记得更加牢靠,理解得也更深刻。

在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来认识。当学生在平时阅读遇到一些生字新词无法理解其意思时,便可以通过查字词典、上网查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其意思,从而顺利地进行阅读。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只要教师肯钻研,在字词教学上下工夫,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字词的学习中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学习字词带来的乐趣,还能享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美妙。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20xx年秋我有幸执教了我校第一轮新教材改革的实验班,如今整整三年的教学旅程,在这三年的从教中,可以说是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收获。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把课标要求真正得到落实,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出现了一幕幕喜人的镜头,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在教研员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观摩了102中学两位优秀教师的研讨课。通过观摩这两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两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1、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每位做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英语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这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就做到了这点。第一堂课是刘玉涵老师讲的module4unit1,她巧妙地运用和本课话题newtechnology有关的一些图片进行导入,精美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而且,让学生在感受视觉美的同时,学会了本课的新单词和了解了本课的话题newtechnology,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张香格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更值得我们学习,她运用了普通的方式freetalk,却调动了全体同学的激情。一个简单问题,却让学生进行了一场brainstorm。在阅读前部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进行了解和猜测。还有解读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的导入设计可以说为阅读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资源选用合理。

3教学理念要新颖。

她们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一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二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录音机和照相机,既让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又让学生在教学成为主导;而张老师让学生的自行阅读也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三是注重师生之间学习过程的互动;四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五是注重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的表情让学生听不懂也喜欢听;六是三维目标的完满体现,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得以充分体现,让听课者觉得新课标、新资源的英语课就应该是这样教。

4、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生活。

这次听课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这两节课中,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对话课与阅读课的内在区别,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的教师教对话课文时,体现不出对话教学的特点,却把对话课文当作阅读课文教,甚至看着书对话,等于是在朗读课文。

对话课重在听说,听了以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话内容,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输入知识,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其实效性,活动是否与教学有关。

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把听力作为重点,其中,阅读速度的培养很关键,要严格控制时间。阅读课主要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after—reading三个阶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本人在这两课教学中的注重就有时犯错误,通过这次看课我明白了如何去做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好。

二、教师为学生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比较不错,我会保持这一优点。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比较弱的环节。

环节设计,欣赏导师的艺术。

情境教学是雷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上课伊始,雷老师首先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引导学生进行静心想象:大海的波涛声滚滚而来,好像自己就置身于大海之滨,倾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壮阔。然后,雷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刚才脑海中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紧跟着,雷老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把想到的问题和数学学习相联系,尝试用数学去解决刚才的问题,这样,就把生活和数学紧紧相连了,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引发的情境,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兴趣油然而生,兴致高涨。教师即时又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到小岛上去玩,解决如何购票问题。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一路走来,一日生活,一堂问题,解决了生活中的旅游问题,精彩!教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串,既展现了学生一日生活的行程,又启发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和探索,学生学的有趣,教师课上的流利、连贯、自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三、善用教法,感悟老师的灵感。

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雷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雷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打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课堂教学缺少角色换位。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我在教学本课时,在想《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平时记性比较差的×××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

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

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每天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时间如鸟儿飞逝,一年的辛勤努力让我回首时,涌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点滴作法,更是存在问题的焦虑。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例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字迹整洁,同时重视纠正错别字;对于修辞手法的应用、各种句式的变换、病句的修改、生词新语的掌握应用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和强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用水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应当体现自主、发现和合作。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实践自主性学习。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也不断探索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采用多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因此,我强调学生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指导。有些学生成绩出色却老是游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鼓励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课堂知识,并着重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睡前回顾所学内容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样化,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坚持。

针对学生中的扶优转差工作,我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指导,细心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通过个别辅导和集体备课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及其家庭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常常“吃不下”。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确保优秀学生可以得到满足,也要保证落后学生得到支持。否则,就会引起很多不满和抱怨。

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实施“自助餐”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必修任务的前提下,优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些操作性题目,满足他们的需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下学期我将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以字词为重点,组词练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无论课教学、课外作业还是试卷上都经常出现“组词”一类的命题,这类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字义,发展语言和思维。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组词的要求有不妥之处,常有作业或试卷上要求每字组2至3个词;有的甚至是一些构词能力极差或不能拆开构词的连绵词。有的学生组词时为了达到数量不得不照抄字典、词典。

组词练习的目的无疑是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词义,为运用打基础,而教小学生掌握词义必须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他们所认识的概念往往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对词概念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一些抽象词语他们无法理解,老师讲他们也可能听不懂的。因此,教小学生组词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他们掌握可能掌握的概念。另外对一些构词能力极差的字如:卜(bo)、曹等字则应减少组词数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2、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

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

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

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

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说明:

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

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说明:

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

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

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自从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这本书以后,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考试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多种形式。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方式的多种多样。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时。然而有的教师误以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都需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学生的起点、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无限扩大评价界面。如一篇作文写好后,先自改自评,再小组评,班级评,然后家长评,写评后反思评后报告,再呈交老师评。殊不知学生作文在众多的评价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写的影子,学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乐自由的时间,有种疲于应付之感。长时间的折腾,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了心理压力,也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评价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占有量,每天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讲解诗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组织进行演讲比赛和诗词背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新课程评价计划。细致周详、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好每一节课,广泛搜集材料并与老教师交流。抓住教学的重点,采用最佳的教学策略。认真备课对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已见、有思想,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成功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