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一
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增强。
意识十分薄弱,这对我们环境的改善有阻碍作用。
通过对这题的分析,只有25%的人知道世界环境保护日,说明在广大人民对环保知识有。
通过对第二题的分析,有79.16%的人选择不理会乱扔垃圾的现象,这说明公民的环保。
学习。
环保活动,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及相关单位对这方面的要求不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及周边市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有待提高。
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环境判断有重要影响,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生活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得就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5%的人群是大学或以上的文化程度,虽然他们在环保意识上仍有欠缺,但是他们在一些环保的政策和措施上都给予肯定的、积极地态度。
3.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所处的环境越好,居民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亦然。在平湖市,因为离上海、杭州近,是一个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地区,所以工业的发展是必然的'。正是由于一些高污染的工厂在此处落地生根,对平湖的大气和水资源造成了不堪入目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方面,平湖市民强烈希望政府和相关机关能改善该地区的环境问题。
4.居民的年龄也是影响环保意识的一个因素。从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环保行为强于年轻人,他们通常会自备环保袋或竹篮购物,他们的环保意识较强。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我们的宣传行动可以从老年人带头做起。
(一)针对市民。
1.从居民自身着手,这是改善平湖市环保现状的前提条件。
第一,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气,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环保事业是集文化素质与公共道德于一体的事业,是人们对国家集体关注的表现。
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同时,居民还要关心并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留意关于环保的各种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进一步了解和丰富自身环保知识,牢固自己的环保观念。
第二,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为平湖市的环保工作尽一份力。另外,市民还应尽力用自己良好的环保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使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2.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各乡镇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居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居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排污单位有章可循,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3.加强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
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让人们了解到自己环境的重要,从而自觉保护环境。当人们的意识健全时,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而加紧宣传是迫在眉睫的。
(二)针对在校学生。
1.生活、学习等方面处处节约资源。
我们有一部分学生在浪费水电资源和破坏花草树木。我们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有利于净化空气,在校学生要做到节约从零星点滴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这对美化校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废纸、废塑料、废旧金属等所有可回收利用的物资分类回收。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打包。导致我校学生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主要原因是我们校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深。用塑料袋打包是我们学习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使用过度,制造很多塑料垃圾,这些垃圾都对我们健康有害。塑料袋是很难分解的,对我们的校园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学生们应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并且要有收集废旧电池的习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3.努力学习,掌握先进文化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
我们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它需要文化教育的大力支持。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改善环境问题。在校学生应该提高环保的意识,要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家园,所有人也只有一个身体,节约循环使用好各种东西。”
以上是我们调查小组对平湖市环保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可以明确地反应出校区学生及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天更蓝,水更碧,花更红,草更青的生活环境。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比如我们校区的环境还算好,但如果我们不注意环保、卫生,到处制造垃圾,那我们校的环境就越来越差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改善我们学校以及广大人民生活的环境问题,希望,大家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有所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家园。还有我们要多开展一些环保事业的宣传活动,来唤醒公民及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二
我区环南湖主要有2个乡、街道办事处、7个村(居委会)、1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1116人,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5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3月中下旬,我区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环南湖区域进行了调查走访,重点围绕“保护南湖、建设南湖”主题调研,主要情况如下:
一、环南湖周边地段现状。
1.违法建设情况。南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了城市统一规划。五年来,我区环南湖周边共产生违法建筑38栋,占地面积3180m2,建筑面积7940m2,其中已严控12栋,占地面积1400m2;在离南湖200米的红线范围内建房的11栋,占地面积1540m2,其中已拆除的7栋860m2,成功控制了3栋400m2。通过强有力的监控手段,基本保证了环南湖走廊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2.垃圾堆放处理情况。我区环南湖周边共有大小垃圾堆500多个,生产生活垃圾日产30吨左右。垃圾处理主要由乡、街道城管爱卫工作站统一收集,掩埋处理。其中通过市环卫处统一清运的只有北办约50处左右和驻郭镇两大院校的垃圾,其它有的自然消化,有的被水直接冲入南湖,都未进行无公害处理。
3.污水排放处理情况。我区环南湖周边生活污水基本上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南湖。其中郭镇乡生活污水日立量为吨,通过黄梅港下游直接汇入南湖坝区,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一是水质发臭;二是抬高了黄梅港河床,加快黄梅港淤塞;三是污水通过地下径流影响周边村民水井水质;四是诱发黄梅港血吸虫招头之势;五是对周边渔池养鱼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北港街道环湖周边的164家饮食店、郭镇乡沿线的10余家工矿企业以及其余环湖地段的200多家餐饮店、20多个养殖场,所产生的污水都直接注入南湖,致使社会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很大。
二、建议与措施。
针对调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严格统一规划。环南湖周边地区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确定红线区域,从严控制乱开发、乱建设,对红线范围内的违法建设不管什么原因,一脚踩死。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秀美南湖。
2.严订政策法规。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对环湖周边污水排放、毁林造地、垃圾处理、餐饮养殖等方面的措施,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3.严控污水排入。一是加大对各类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城区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标后排放,郊区污水必须经过静化处理后排放。二是强化市民节水意识,启动城郊村组的改水改厕工程,净化居民饮用水,加强对沿湖周边工矿企业环保执法力度。
4.严治各类垃圾。建议对我区垃圾的处理统一由市环卫处统一清运。及时新建城郊垃圾处理站,实施无公害化垃圾处理。对乡、街道环保站进行收编,统一管理。倡导绿色消费。
5.严审借湖开发。合理规划,严格审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的有序管理力度,严禁毁林造地、围湖造地搞开发建房,切实把开发的利润与环保的责任统一起来,实行环保未达标不得开工建设和商品房销售。环湖养殖业开发的总量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既不污染环境,又合理保护渔业资源,各类水上项目的开发要从严审批,确保环保先行。
6.严防血吸虫抬头。通过加强综合治理,建议启动黄梅港郭镇至龙山段2公里三面护砌环改灭螺工程,从根本上根治血吸虫。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三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为此借此次寒假我对我县部分农村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
1、对个村庄生活垃圾走访观察调研
2、走访部分农户询问他们对日常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及态度
3、通过网络和书籍寻找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村民对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态度
1、农村垃圾分布状况大多农民垃圾都是集中倒在村边的路两旁、围村河沟中、还有农田旁边农村垃圾一这几个地方最常见,另外在没人住的老院子和院子周围也会存在少量垃圾。
2、垃圾分类易污染废旧物(废电池等无回收利用价值的电子零件)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人畜粪便等。从以上分析可见,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三、村民会先把垃圾推挤在家里的一块空闲处,一定量后会把垃圾扔到院子外。对于选择倒垃圾的位置一般会选择有垃圾的地方和对其他村民没有造成直接影响的地方,而他们对于保护环境方面没有太多的注意甚至从来没考虑过乱扔垃圾队生态环境造成的后果。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
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而对于我们县的状况仅仅为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村街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环境质量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
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农村水质变差。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
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并且我们村和周围的三个村根本没有这些设备。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
在我调查的20个村庄中只有两建立了保洁队伍其他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区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市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1、上级财政无投入而乡村财政无能力
目前,农村环保投入严重滞后。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面,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几乎没有乡镇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机构的缺乏使得农村环境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涉及环保的部门亦因为经费不足、人力缺乏而只能对环境污染持观望态度,只能“爱莫能助”。
2、农村生活垃圾与现代化市场消费如影随形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农村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不存在着农村之外的生活消费品垃圾的进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市场主导着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消费品主要是工业产品,而且一次性使用品在迅速增加,由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商品均是廉价物品,作为贫困群体最多的农村,消费群体最广,因而,现代化的市场消费给农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
3、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重视,但对农民健康的保护,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等,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卫生了,身体就会更健康;身体健康了,就可以少花医药费。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境保护能力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又会加重农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互动效应。农民对所生活地方的环境保护漠然处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把自己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却把垃圾倒在家门之外就不再进行相关处理,弄得到处都是臭气冲天,不堪入目。
4、农村环保治理措施缺位。
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病症。显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是环境治理措施的滞后:由于农村环保是环保工作的盲区,不仅表现在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基础建设缺乏,也使得相应的治理措施滞后,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环境污染的根源问题。
5、农民自身缺乏环保知识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素质。
在调查过程中80%的村民是初中文化10%的村民是高中及中专学历其他的包括文盲小学生,在村里很少有学历很高的村民,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宣传环保知识和加强科教兴国战略放在首要位置。
1、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宣传环保知识。
2、由于农村,村庄分布比较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技术和资金上是不大现实的。建议生活污水处理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议以乡为单位,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办法以前,建议生活垃圾作无害化填埋处理。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六是我区内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营运作模式。
缺点:环保“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4、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争取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区、乡、村共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特别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bot形式建设新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场。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四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随着城市生活环境的越来越恶虐,我们更加的应该保护我们的环境,下面就来看看生态城市创建状况调研报告和城市居民环境认知调查报告吧!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20xx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于三、四月份重点对我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山东省荣成市的生态市建设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 谋划及时,规划到位早在,我市即开始着手谋划生态市建设的相关工作。
市环保局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生态市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报告。
市政府委托苏州科技学院编制了《如皋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规划》围绕建成生态市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我市四大生态功能板块和六大生态建设主要领域,提出了32项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达182.6亿元。
在此基础上,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对镇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并出台了生态保护子规划。
如丁堰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丁堰镇生态工业园规划》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
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
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视察调研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
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
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实施细则》、《如皋市基层绿色创建考核奖励办法》、《如皋市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奖代补办法》等。
3. 部署周密,宣传得力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宣传造势。
各镇如桃园、丁堰、高明、江安等纷纷利用广播、过街横幅、宣传橱窗和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
全市上下形成了浓烈的生态市创建氛围。
4.责任明确,监管有效
我市将每项生态市建设指标、重点工程按责任部门和时间结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
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了环保目标责任状。
市纪检监察、市“六城同创”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查。
各镇在创建过程中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督查方式。
江安镇成立了老干部专项督查抽样组,对该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进行专题督查。
桃园镇整合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安全、建管等各个方面力量,对各项创建工作实行定期联合督查和管理。
这些做法对巩固创建成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创建初显成效
1.抓住“水”字做文章,两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成绩优异。
截止去年3月,我市境内3000多条各级河道全部得到整治,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治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
在高明镇晓庄村、江安镇联络村等地出现的一批“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河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治的样板。
二是以水为重点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其中搬经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妥善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真正达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2.紧扣“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 初具规模
一是田园整洁,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提高。
已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a级以上绿色食品38个,有机食品5个。
建成花木生产基地20万亩。
位于如城镇顾庄生态园内的兰花园、蝴蝶兰园、钱长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市生态旅游中的亮点。
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9.68%。
仅,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秸秆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立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0%。
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镇召开了南通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南通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五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负责人:
正文: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后,农村的各项生活指标都朝着令人欣慰的方向发展,然而与此并不协调发展的却是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本次所做的调查也就是基于这个目标而进行的。
本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生态环境上来看,本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井水,占总比例86%,使用自来水约14%,且是对大口井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从用水来源和使用方式上来看基本不存在健康隐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整体上非常清澈,而且由于工业的影响较小,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村民的习惯喝水方式是饮用开水,目前已达97%,经过沸腾后的水对一些可能引起疾病的细菌进行了处理,保障了人体对健康需求。因而从整体上来看,该地区的饮用水不会对村民的健康带来威胁,是比较安全的。
与使用水的来源相比,各种污水的处理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家庭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每年18吨,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综合起来看,农村的垃圾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物。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四是噪音污染。据了解,该村临近公路,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受噪音影响较大。在各种生活环境中噪音污染占50%,固体废弃物和水体污染紧随其后,各占25%和15%。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农村的生活环境还是差强人意的,生活环境污染总体情况属于轻度污染。空气质量仍然比较好,环境比较清新。然而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如何采理的坑塘中的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取合理的措施在小问题变为大问题之前就进行解决,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维护周边生态环境,是政府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无知把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的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二
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三
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农民的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维护的意识较低,因而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必要的。具体的可以由政府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分批培训,然后再由这些人员将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其他的村民,可以让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明白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组织一些可再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在村子里设置专门的回收站点,并付给村民一定的报酬,这也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而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为一件无意识中的自觉行为。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地方也应密切配合政府给予生态环境以足够的重视,制定地方的生态规划,定期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生态检查和验收。针对污水的随意排放,由地方出资修建规范的排污沟道;针对固体垃圾的随意堆放,建立一些固定的垃圾回收站,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对垃圾的处理。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农民,地方,国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地方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才可以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条漫长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视。希望农村的生态环境可以进入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扫除障碍。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七
在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显得尤其重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我们要对校园进行了一次细心的调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有利于我校环保问题的解决。
问卷调查。
针对我们调查的内容,发现了校园里隐藏有好多的客观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也对同学们的身体产生了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校园占地93公顷,教学区占地62公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校园以欧式建筑为主体,中西合壁,学习区与生活区均以院系为单位组团构建,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使其能够享受到具有建筑类院校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沐浴与熏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与文化素养。
但学院远离市区,校园方向感不明确,缺少指示牌。
我的调查所在年级大二基本占80%,大部分都是男生,大部分认为校区的地理位置为环境幽静,对校园的建筑风格表示校园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整体颜色灰色为百分之90%边界基本一般,对校区最容易识别的区域图书馆占50%以上校区功能评价功能单一,缺少各功能间的参透和融合占了40%,从生活区到教学区花费时间大概5分钟—0分钟占了40%剩下的60%基本为0分钟以上,校园指示标基本无设置,对校园公共设施认为设施合理,能满足的使用要求的占5%,不能满足的占45%,剩下的基本为无设施,学校中缺乏场所娱乐为00%对校园运动场位置合理的占80%,对校园总体使用状况感觉一般。总体来说对于学校的一些环境意向同学们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我认为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其特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和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具体指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这种物质环境自然是一种环境文化,它的作用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却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所以,学校物质环境文化的设计必须强化环境育人意识,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讲话”。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如果能使用学校各种物质的东西都能体现一种学校的个性和精神,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受,那么,校园的物质环境就会成为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校园环境文化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使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又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整洁的校园内,学生是不会随地吐痰的;在一个幽静的校园内,学生是不会高声嘶叫的;在一个充满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生是可以陶冶情操的。校园环境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精神环境文化一经形成,就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反过来良好道德观念又会推动校园精神环境的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是通过感染、模访、从众、认同的心理机制,使学校全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引起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求与校园环境文化趋于一致,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
根据以上报告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我想已经很明确的表达出来了,希望大家共同改善我们美丽的校园,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八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看过报告后,无可否认,我们的家乡有美丽的地方,也有不美丽的地方。看到不美丽的东西,我们何不携起手来,爱护保护它们,让它们美丽起来。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九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负责人:
正文:
(1)前言。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xx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2)水是生命之源。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3)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4)土地是我们的根。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5)环境治理。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6)我的感受。
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十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中国在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服设污染等严重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86人中,有49人居住地位于城市,37人位于乡村,分别占比56.98%和43.02%。本章主要通过对于问卷回收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86人中,目前只有11人的家庭使用的都是节能电器,占12.79%,而有4人不使用节能电器,由此可见,节能电器的推广还需加强。在垃圾分类方面,22.09%的人会在丢垃圾是进行垃圾分类,51.16%的人有时候会进行垃圾分类,而有26.74%的人不会进行垃圾分类,说明,人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还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随着使用清洁能源的广泛宣传,家庭日常使用能源结构正在逐渐转变。最常用家庭日常使用能源是太阳能和天然气,占到了调查人数的66.28%,使用液化气瓶或煤气的占56.98%,而通过焚烧秸秆来获得能量的占20.93%,其中农村人口占66.67%,是城市人口的两倍。还有2人家庭的日常使用能源是电能。由此可见,新型能源在家庭中的推广率并不高,大部分的家庭还停留在原始的通过焚烧秸秆和使用液化气瓶或煤气来获得能量进行日常生活,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已经接受并使用新型环保能源,而在之中,城市居民所占比例远高于农村居民。
造成以上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较低。68.6%的居民认为他们了解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只有22.09%的居民表示他们对于这些很了解,而剩下的9.3%的居民并不是很了解这些。
1、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调查显示,有58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秸秆焚烧、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占调查人数的67.44%。
发达的大中城市。本次检测水样均取自各城市居民区,为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终端水。经调查发现,29个城市中15个城市的20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52%;14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48%。在抽取的89个有效水样中超过八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余氯含量低就代表着自来水管里的细菌增长可能性高,一旦突发水污染事件,可能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另外,有4个城市水样浊度超标一倍,浊度高,杀菌效果低,也代表着水处理技术不过关。3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水污染严重,水质达标率低。
而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不断上升。秸秆焚烧导致空气中悬浮物颗粒明显增加,且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城市乡村的大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烟雾还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妨碍交通、航空运输和高压输电线、通信线路的运行。近年来,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与秸秆焚烧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连续20年以平均9.9%的速率持续增长,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禽畜粪便以及对于农田的破坏。原因是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率很低,建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很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很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养殖场周边地区水环境的硝酸盐、氨氮严重超标。
与此同时,乡镇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占63.95%。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一些地区出现了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大了农村环境压力。部分企业违法违规排放有毒废水、废气、废渣导致人畜中毒、鱼类死亡或损害农作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2、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有68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79.0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是一种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白色污染”严重;二是垃圾数量猛增;三是垃圾来源多极化,城市为了减少成本,往往直接将垃圾运到农村,也不作任何处理,任由垃圾风吹日晒,垃圾产生的污水渗透进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调查显示,有60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69.77%。
化肥、农药过量和使用不当以及化肥、农药本身结构造成的污染,正在成为农业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农业生产环境的退化,农产品品质下降。化肥农药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资源培养出来了受污染的粮食、蔬菜、鱼虾等,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土壤、水的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和鱼虾等水产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农村环境未然已经成为农民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十一
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可见,人流超过了环境的正常允许限度,就必然会产生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隐患。因此,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十二
调查地点:
调查负责人:
正文:
(1)前言。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2)水是生命之源。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3)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4)土地是我们的根。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5)环境治理。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6)我的感受。
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