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优质14篇)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2:37:08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优质14篇)
时间:2023-11-30 02:37:08     小编:GZ才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巩固求百分率的方法,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能应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等活动,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经历回顾、梳理、反思所学知识的过程,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望,养成善于回顾和反思的学习习惯。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难点:掌握关于“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设计:通过复习,系统、全面的整理了本学期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意义和解题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节课对百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只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突出核心知识,围绕重点展开复习和训练。

本课时的复习紧紧围绕百分数的认识及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两方面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交流,进一步巩固对百分数的认识和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抓重点,带相关”的复习方式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通过对比血虚,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3、数形结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二

在本次校举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我听了高年级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听过这节课后。

我认为优点体现在:

二、小组参与的力度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手、眼、口”都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去深思:

一、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如何“还”?

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如何“还”?完全放手行吗?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如果“收、还”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只有“收、还”得当,才会事半功倍。

说起容易做起难,要做到以上两点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更要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三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2、例3,,练一练,第47~48页练习七第5~8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整数除以分数与相应乘法的相等关系。

多媒体课件。

1.口算:

1.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

板书:=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让学生操作后明确:

(3)出示: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七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五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概念: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儿讲的倍数除0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正整数b的不等于整数的'比。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利用约分可以化简分数,当直接约分有困难时,可以将分子分母分解质因数后约分。

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的过程。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六

1.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母、分子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课前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再请同学们看两个例子。

1、出示2个实例(课件)。

(2)用米尺来测量木板的长度,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许多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我们通过计算或是测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数——也就是分数(出示)。开始,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经过很长时间后,才产生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分数的知识。同学们知道吗?我国还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其实分数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会太陌生,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分数的意义。

二、互动探究。

(一)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用课件展示。(3个例子)。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4份。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

2.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请举例。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思考:

这里有一堆苹果,你能拿出它的1/4吗?你是怎样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个苹果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讨论:

把6只熊猫平均分,有几种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1)汇报分的情况。

(2)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注意叙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

还可以怎样分呢?

1.观察:刚才用来平均分的物体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呢?

以前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刚才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启发:

像这样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我们所看到的1个饼、1张纸、4个苹果、6只熊猫都可以看作单位“1”。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看作单位“1”呢?

3.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单位“1”,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叫做分数?

(1)汇报。

(2)出示分数的意义,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单位“1”为什么要用引号?

“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所以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你认为在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

(四)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意义。

我们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下面来看看分数的组成。

出示:小红旗。

指名回答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说说想法。

4/9这个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各部份的名称。

结合图上的例子,说说各部份所表示的意义。

课件展示。

三、巩固发展。

1、看图:

(1)(做一做)谁能说说3/5的意义?这里的单位“1”指的是什么?

(2)分母3分别表示什么?分子2分别表示什么?

2、练习:

(1)练习十八1、2、题(课件出示)。

(2)判断:

(1)4/7是把单位“1”分成7份,表示这样4份的数。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3)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是6/5。

(3)把全班48个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8个同学。

3个同学是这个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3个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讨论:同样是3个同学,为什么分别用3/8和3/48来表示。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在用分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七

(二)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投影片,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一面为白色,另一面分别给。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片。

(一)复习准备。

1.口答:(投影片)。

根据120÷30=4,不用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120×3)÷(30×3)=();(120÷10)÷(30÷10)=()。

2.说一说依据什么可以不用计算直接得出商的?

3.说出商不变的性质。

教师: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又有关系,分数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下面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取出一张长方形白纸,说明这为单位“1”,再取出同样的两张白纸,重叠放在一起请学生观察,问:三张纸重叠后完全重合,说明什么?(三个单位“1”同样大)教师把三张纸分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三张长方形纸,并比一比是不是同样大。

教师:请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4份,6份(折出来),并分别给其中的1份,2份和3份涂上颜色或画上阴影。然后把涂了颜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口答后,老师把黑板上的纸片翻面,露出涂了色的一面,板书:

教师:请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你根据什么说这三个分数相等?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等号连结上面三个分数。

(3)请根据上面的研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概括地说一说。

学生口述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教师:想一想,如何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用学生自己的例题说明后,用投影片再说明:

2.把一个分数化成大小相等,而分子或分母是指定数的分数。

(2)口答练习:(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可以把分数化成大小相等而分子或分母是指定数的分数。

分数基本性质是在分数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变化”作为主线,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规律、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安排例2,是让学生运用规律使分数产生变化。这样,从两方面方面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基本性质后,安排他们举例讨论,以沟通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能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学生活动为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三层,通过学生活动,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到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有可能相等;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概括分数基本性质,并用商不变性质来说明。

第二部分是应用分数基本性质,使分数按要求进行变化。分两层,根据分母需要,确定分子、分母需要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根据分子需要,确定分子、分母需要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加强分数的加减法的熟练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分数加减法,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0.40.80.7。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练习。

4、练习五的第1题(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这里重点练习分数的通分和运算顺序。

二、垃圾分类。

1、看图,理解图意。

2、提问:

废纸类与玻璃类共占几分之几?

看图表,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小组内提问,并组内进行解答,

4、全班汇报,集中交流。

三、解方程。

在复习解方程的过程中,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四、找数字游戏。

猜一猜,这些数字可能是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然后确定数字的范围。

教学反思:

五、分析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

读2本和3本书的学生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组内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六、想一想,算一算。

先自己算一算,想一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刚才发现的方法,不用计算,你能直接得出-的结果吗?

七、小结。

八、实践活动:建造“分数墙”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个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安排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读写两部分内容,教材一开始就出现四幅与百分数有关的生活情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接着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或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安排了百分数的读写。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又是后面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已系统学习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知道分数表示的意义,会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了探索百分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学生对百分数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衣服的标签上、牛奶的包装盒上等等。本节课的学习应有效的唤醒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完成,还需做一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是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四、说教法与学法。

接着我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我充分发挥“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教材内容,通过自学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唤醒原有的知识结构,再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可独立思考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情境引入。

学生们对于篮球是非常熟悉的,利用学生熟悉的篮球运动员,来质疑:谁的投篮水平高?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百分数吗?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看来生活中的百分数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百分数有关的知识,揭示课题。

2、根据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学习哪些与百分数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1、带着问题自学课本p77―78的内容:

(1)什么是百分数?并结合主题图说说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2)怎样写百分数,要注意什么问题?

(3)百分数与分数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小组讨论,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交流学生自学后的收获。

(2)交流不明白的地方,请其他学生解疑。

(三)、合作交流精讲点拨。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叫百分数?然后结合情境图说说百分数的意义。

2、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写到黑板上,说说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选一个百分数说说它表示的含义。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找到的不同之处:分子不同,分母不同,写法不同等。学生讨论:

一只铅笔长17/100米,可不可以说“一只铅笔长17%米”?

一只铅笔用去了它的17/100,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17%”?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不仅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且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因此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

辨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十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1”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1”)。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1”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1”,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1”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1”。

3、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1”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5、创造分数。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习。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占大长方形面积的()、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5、数学智慧。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

(2)观察。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

(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

(教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了呢?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

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

3.教学例3.。

例3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分数乘分数的教案设计篇十四

【导语】本站的会员“snkhntr”为你整理了“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

设计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的优越性,区分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物品,每个小组准备一台计算器。

生:我是从饮料瓶的商标中找到的。

生:我是从小食品袋上找到的。

生:我是从报纸上见到的。

生:我是从衣服标签中找到的。

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可真多,无处不在。

师:你知道所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认为这里的“柠檬汁12%”表示把整瓶饮料平均分成100份,柠檬汁占了12份。

生:我认为“酒精度56%”表示酒精占整瓶酒的一百分之五十六。

生:我认为这里的“80%棉”表示整件衣服成分有100份的话,棉占其中的80份。

师:看来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百分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1.创设情境,体会研究必要性。

师:前几天,万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组信息。

课件出示:

看完这组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太严重了。

师:是啊,我国小学生的近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咱班的近视情况怎么样?要不这样,咱们来个现场统计可以吗?来,请眼睛近视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数数,汇报。

生:不一定。因为并不知道两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

师:也就是说要看两个班的近视情况,只比较近视人数还不行。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呢?

生:在两个班的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

师:那告诉我,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31人。

师:(板书31)可是,我们班只有26人。现在总人数不一样,那么该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注意:组长把你们的研究思路写在报告单上,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计算器。

2.研究汇报,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

师:现在到了展示大家集体智慧的时候了,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组2:(质疑)如果我们需要比较10个班的近视情况呢?通分是不是也太麻烦了?

师:那你们有什么简便方法吗?

组2:我们是利用计算器直接计算出小数,再进行比较的。10÷。

31≈0.32,9÷26≈0.35。因为0.35大于哦0.32,所以六年级(2)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

生:......(不好解释)。

师:来看这里,(出示百格图)想一想,如何在图中表示出小数0.32?

生:从中选择32个格子涂上颜色。(师涂颜色)。

师:还能用哪个数来进行表示呢?

生:32/100.

师:现在能说说这32/100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们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32/100.

师:0.35还可以写成哪个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5/100,表示六年级(2)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35/100。

师:像这里的32/100与35/100都表示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几,它们就是百分数。百分数一般不写作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直接加上百分号。注意看(板书:32%)读一下。来,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下一个35%,先写——35,再写——%。

师:看一下,哪个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一些?为什么?

生:六年级(2)班,因为35%比32%大。

师:为什么刚才9和10不能直接比较,到了现在就能比较了呢?

生:因为现在两个班的人数统一了。

生: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便于比较。

生:第二种,这种方法更直观。

师:正是由于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便于人们去比较和分析,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

3.丰富感知,

总结。

师:再来看看刚才的百分数,现在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生:表示柠檬汁是整瓶饮料的12%。

生:表示酒精含量是整瓶酒的56%。

生:表示棉的含量是整件衣服成分的80%。

师:那你们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学生互相说手中百分数的意义。

师:谁能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出示农夫果园饮料)看看,这里的果蔬汁含量是多少?

生:30%。

生:还是30%。

生:不是。

师:那30%表示什么?

生: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的一种关系。

师:你说得太棒了!也就是说,这里的30%并不能表示具体数量,而是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正是由于百分数仅仅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完善板书)。

4.深化理解,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我们两个班的近视情况,那么全国学生的近视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继续关注信息。

课件出示。

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感觉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应当保护自己的眼睛。

生:大学生的近视情况是在是太糟糕了,每100人中就有80人近视。

课件出示:

师:现在,大家是不是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生:是。

师:刚才信息中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想一想:哪些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进行替换?组内讨论一下。

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谁想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我们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可以替换成百分数,因为在这里它们都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不可以,因为它带着单位名称,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师:大家同意吗?这正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最大的区别。

课件中把表示两数之间关系的分数替换成百分数: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今天的知识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自认为已经学会的同学举举手!嗬,都举手了!如果用一个百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生:100%。

师:那可不可能超过100%?

生:不可能超过。因为我们只有31个人,举手的不可能超过这些人。

师:那是不是说明100%就是最大的百分数了?

生:不是,还有更大的!比如说某公司今年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120%。

师:老师也见过。

课件出示:

师: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女教师太多了,男教师太少了!

生:女教师人数都是男教师人数的5倍了。

师:说得是啊,那大家此时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幸福啊?

生笑。

师:既然没有最大的百分数,那有最小的百分数吗?

生:没有。

师:1%不是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