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优秀8篇)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3:21:11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优秀8篇)
时间:2023-11-29 13:21:11     小编:BW笔侠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它是我们理论武器的总结和提炼。因此,对马原的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马原阅读实践,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实践指导的深邃思想。

首先,马原的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通过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尤其受益良多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而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则是通过人民的斗争和革命来实现。这种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其次,马原的学习使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套理论体系,更是一种行动指南。马原中讲到在斗争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战术。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理论修养,又要有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学习和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推动工作的发展。

第三,马原的学习增强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马原讲到,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和超越,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条件。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我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

第四,马原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马原讲到党员干部要具备严密的理论修养和强烈的奉献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理论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还不够熟练。我也发现自己在实践中有时候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决策,需要进一步锤炼和提高。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党忠诚。

最后,通过这次马原阅读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一个好成绩,更是为了使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合格的党员干部。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原阅读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它必将对我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二

职务 姓名 学号 分工

组员 吴婷婷2010103080 ppt演讲及拍照

组员 王晓芳2010103085 采访调查

组员 黄丽君2010103089 采访调查

组员 苏丝娟2010103112 拍照及采访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全班分为三组。作为10英语2班第二组,我们组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大、外语外贸、进行采访调查,以上便是分工情况,我们组成员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完成任务,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成员照片

实践报告

目录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二、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进行此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本次实践调查的过程

3、调查结果以及数据统计

三、调查问卷以及问题分析..........................

四、实践总结.......................................

1、问题总结

2、实践心得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含义

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二者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它还包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逐步加强,从教育中认真培养,从实践中刻苦锻炼。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三

前言:当今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态度和动力却严重不足。学生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其他方面,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也为我学校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许多难题。而与此相对,大学高等教育却承载着无数重担。一方面是关乎国家科教兴国,祖国未来。另一方面城市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孩子还主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实现全家脱贫致富;学生身上承载着千百万家庭的殷切期望和社会亲友的密切关注,关乎民生。所以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小组选定此课题,并分别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了众多相关资料和文献,阅读、借鉴了与此有关的众多调查分析。从而对活动进行了严密计划,对问卷进行了周密设计,对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于20xx年11月15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地进行了,以我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为题的问卷调查。想以此发现影响我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各项因素,从而为学校了解我校学生学习动力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于以下十三项因素:

(1)将来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54%。

(2)自我奋斗自我完善56%。

(3)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受到别人尊重10%。

(4)喜欢所学专业,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22%。

(5)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12%。

(6)为赢得异性的爱慕、青睐50%。

(7)顺利毕业,拿到学位3%。

(8)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让老师重视28%。

(9)不辜负父母、亲人对自己的期望52%。

(10)拥有一技之长,具备社会竞争力46%。

(11)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30%。

(12)光宗耀祖、为父母争光25%。

(13)通过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30%。

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柱状图展示:

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因素调查结果饼状图展示:

源于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又将动力从总体上划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项,以下是我们给予调查结果统计对我校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具体分析:

1、内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他们来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重显性、轻隐性,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其次,大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样、好坏的评价标准一样,都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死学苦学,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部分大学生对搞好学习的自信心不强。例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时”这一问题中,从不放弃的同学仅占了36%,还不到一半。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中学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2、外在动力方面:

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但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经济建设黯淡了许多,高校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如靠关系走后门、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懂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缺乏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呆板教学,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娱乐化的当代中国。

在外在动力方面的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例如为了将来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而学习的占了72%,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有很强的成才需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另外,在上大学驱动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找到一份好工作”、“本人强烈的求知欲望”者占62%,表明随着心身发展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的最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是为自我,实质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左右,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爱而学、因爱厌学、无爱废学的人大有人在。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趋向是理智和成熟的,具体表现为学业重于爱情,爱情为学业服务,爱情左右学业的驱动力在逐渐减弱。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解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落后就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

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谈几点认识,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以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时,同时又具备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就会变成活跃的状态,促进大脑中枢放出一定的能量,引发内驱力,成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一)对学生自己而言。

1、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水平适中,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在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念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很积极的心理倾向。

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才会心向神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做乐。

3、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较为持久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等方面来加以正面判定和说明,如喜欢还是厌倦、积极还是消极等情绪情感。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的,对学习成绩不在乎,整天就想着玩,应付式上课,缺乏主动性,还有平时没有花时间去学习,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因此学生有必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学习态度的根本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因为过高的目标有可能使学生自己遭受屡次失败而产生厌倦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过低的目标又使自己太容易达到而使自己没有动力。同时,学校和老师不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鼓舞他们定制过高的目标,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根据个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目标。

(二)对学校而言。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社会上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来校演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此外,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成才,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在教室调查。

2、在宿舍调查。

2、在图书馆调查。

3、在校园里调查。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四

当今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态度和动力却严重不足。学生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其他方面,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也为我学校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许多难题。而与此相对,大学高等教育却承载着无数重担。一方面是关乎国家科教兴国,祖国未来。另一方面城市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孩子还主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实现全家脱贫致富;学生身上承载着千百万家庭的殷切期望和社会亲友的密切关注,关乎民生。所以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小组选定此课题,并分别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了众多相关资料和文献,阅读、借鉴了与此有关的众多调查分析。从而对活动进行了严密计划,对问卷进行了周密设计,对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于20xx年11月15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地进行了,以我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为题的问卷调查。想以此发现影响我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各项因素,从而为学校了解我校学生学习动力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于以下十三项因素:

(1)将来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54%

(2)自我奋斗自我完善56%

(3)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受到别人尊重10%

(4)喜欢所学专业,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22%

(5)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12%

(6)为赢得异性的爱慕、青睐50%

(7)顺利毕业,拿到学位3%

(8)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让老师重视28%

(9)不辜负父母、亲人对自己的期望52%

(10)拥有一技之长,具备社会竞争力46%

(11)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30%

(12)光宗耀祖、为父母争光25%

(13)通过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30%

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柱状图展示:

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因素调查结果饼状图展示:

1、内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他们来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重显性、轻隐性,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其次,大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样、好坏的评价标准一样,都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死学苦学,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部分大学生对搞好学习的自信心不强。例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时”这一问题中,从不放弃的同学仅占了36%,还不到一半。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中学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2、外在动力方面:

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

着不公平竞争,如靠关系走后门、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懂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缺乏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呆板教学,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娱乐化的当代中国。

在外在动力方面的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例如为了将来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而学习的占了72%,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有很强的成才需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另外,在上大学驱动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找到一份好工作”、“本人强烈的求知欲望”者占62%,表明随着心身发展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的最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是为自我,实质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左右,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爱而学、因爱厌学、无爱废学的人大有人在。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趋向是理智和成熟的,具体表现为学业重于爱情,爱情为学业服务,爱情左右学业的驱动力在逐渐减弱。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解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落后就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

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谈几点认识,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以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时,同时又具备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就会变成活跃的状态,促进大脑中枢放出一定的能量,引发内驱力,成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一)对学生自己而言

1、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水平适中,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在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念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很积极的心理倾向。

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才会心向神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做乐。

3、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较为持久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等方面来加以正面判定和说明,如喜欢还是厌倦、积极还是消极等情绪情感。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的,对学习成绩不在乎,整天就想着玩,应付式上课,缺乏主动性,还有平时没有花时间去学习,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因此学生有必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学习态度的根本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因为过高的目标有可能使学生自己遭受屡次失败而产生厌倦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过低的目标又使自己太容易达到而使自己没有动力。同时,学校和老师不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鼓舞他们定制过高的目标,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根据个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目标。

(二)对学校而言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社会上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来校演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此外,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成才,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五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马原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马原社会马原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马原社会马原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鼓励大学生,并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市场分析等服务。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必须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除此以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

其次,加强社会马原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马原社会马原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和地理位置等。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其次,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政府应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六

(一)兼职的态度的对待

(二)兼职工作的类型

(三)家长对子女兼职的态度

(四)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五)兼职的目的

(六)兼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1、大学生要端正兼职态度,明确兼职目的

3、学生做兼职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必须冷静思考后才作出决定,不要盲目跟风、

6、学生在对待兼职中介机构时,需慎重考虑,不要被骗、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七

——副标题。

一百二十字左右。

三到五个正文。

毛泽东出生于韶山。

邓小平的家在广安。

【参考文献】1.姓名:《文章》,《杂志》,出版社,出版日期年月日,第987页。2.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第865页。

二、《读书笔记》格式。

以下是《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的读书摘要。

1、“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98页)。

心得:马克思的这句话给我启示:马克思明确地告诉了我科学的神圣使命不是自私自利的享乐,即不应该是学者的自娱自乐,并指出了科学应该有广泛的社会价值——为人类服务。

马原实践报告结合量变与质变规律篇八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

职务姓名学号分工。

组员吴婷婷2010103080ppt演讲及拍照。

组员王晓芳2010103085采访调查。

组员黄丽君2010103089采访调查。

组员苏丝娟2010103112拍照及采访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全班分为三组。作为10英语2班第二组,我们组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大、外语外贸、进行采访调查,以上便是分工情况,我们组成员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完成任务,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成员照片。

目录。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二、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进行此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本次实践调查的过程。

3、调查结果以及数据统计。

三、调查问卷以及问题分析。

四、实践总结。

1、问题总结。

2、实践心得。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含义。

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二者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它还包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逐步加强,从教育中认真培养,从实践中刻苦锻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