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一
用圆片摆,1个圆片代表1元,小兔花了2元,第一行怎么摆?(2个)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第二行可以怎样摆?4个2个,列式为:4×2=8(元)。
师:我有个问题,第二行为什么要2个2个的摆?
生: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它是和小兔比的,小兔花了2元,就2个2个的摆。
师:你明白了吗?
师:这个同学讲的很好,很善于动脑筋。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5倍,该怎么用圆片表示呢?(5个2)。
那么6倍就用6个2表示……,13倍就用13个2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几倍就用几个2表示。
生:画4个6,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数是老牛的4倍,老牛花了6元,所以要画4个6。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二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三
1、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试一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运算速度。
3、通过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寻求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若干,乘法口诀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小熊开了一家商店,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的商店里有很多东西,每一样东西都标明了价格。
师: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有些什么东西,每一样东西的价钱是多少。
学生小组活动。
二、问题探究。
1、师:你能根据每种东西的价格,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额数学问题吗?
生:买3个布娃娃需要多少钱?
生:每个皮球3元,5个皮球多少钱?
……。
师:(出示问题1)买4辆坦克需要元。
生:需要20元。
师:你是怎样算的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
生:用乘法计算,5×4=20(元)。
教师板书:5×4=20(元)。
2、师:老师有20元钱,可以买几辆坦克?
出示问题2:20元可以买辆坦克。
师:你能帮帮老师吗?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生:每辆坦克5元,20元可以买4辆坦克。
师:你是怎样算出可以买4辆坦克的呢?
生:我是从第一个问题知道的。买4辆坦克需要20元,20元就可以买4辆坦克。
生:我是用除法计算的,20÷5=4,所以可以买4辆坦克。
教师板书:20÷5=4(辆)。
3、观察并比较这两个算式,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上面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中的数字相同,位置不一样。
生:上面一个是乘法算式,下面一个是除法算式。
生:我觉得就像加法和减法一样,可以想加算减,也可以想乘算除。
……。
教师加以肯定鼓励,并归纳。
师:乘除法之间是一种互逆的关系,计算除法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体验感悟。
完成“想一想”和“试一试”。
1、想一想。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答案很多,让学生互相说说算式以及所用的乘法口诀。
2、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四、实践应用。
完成第43页的练一练。
1、小鸟回家。
让学生明确题意,不仅要把乘法算式和口诀连起来,还要把除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连起来。特别注意不要把除法算式连错了。连完后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蚂蚁搬家。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3、动物赛跑。
学生分3组比赛。订正时选几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所用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乘除法之间有互逆的关系。在计算除法时,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第42页的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3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小熊开店。
(1)买4辆坦克需要20元。5×4=20(元)。
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2)20元可以买4辆坦克。20÷5=4(辆)。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五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5以内的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七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八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九
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及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1时、1分的时间概念。以及时分间的联系。
3、借助钟面拨一拨,说一说,初步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十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第一节的内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一理念,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三、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激励性的语言,奖小星星等.
四、教学准备:挂图方向板。
五、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说,我说东向东转,学生就说,我说西向西转。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第二环节:实践探究激趣解疑。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书馆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生的说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教师可以借机提出疑虑:图书馆又不会走,怎么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儿呢?图书馆到底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们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的位置,并鼓励学生自己给西、北之间的方向起名字,从而了解到生活中的西北方向。
3、接着,老师请学生交流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所在方向,引导学生发现:东南、东北、西南等方向。
以上教学活动中看平面图辨认方向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找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场所,既复习了已有的方向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老师让学生观察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给新认识的方向起名字,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认识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注重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玩中强化。
1、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利用方向板找教室的方向,然后把找到的方向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再交流一下教室的各个方向有什么。最后,让学生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跟全班交流。
2、在学生基本了解教室的方向后,教师组织学生玩《反应快》的游戏,如:向东南点点头,向西北招招手,引导学生发现:东南和西北相对,东北和西南相对等。
3、教材p21有一幅《中国地图》,在观看中国地图时让学生了解家乡安徽省在祖国的方向并完成这一页的练习。
4、在练习之后,再组织同桌玩《小交警》的游戏,并让学生说说鹤岗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熟悉的景物和建筑。
以上教学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同桌之间相互学习,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彼此合作、交流,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由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了《小交警》的活动是实际方向的练习,集趣味、能力于一体,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借助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教室的空间方位,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当小设计师帮小区搞设计。老师让学生把课前发的场馆图片拿出来,自己摆一摆,说一说每个场馆分别在小区的哪个方向。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多实践,多应用,才能掌握。
第五环节:师生整理体验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谈两点:
1、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让学生自我评价,比如,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这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数学知识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上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交往中参与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所要追求的教育价值.
2、经历学习过程比只要结果要精彩的多。
上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我发掘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新知的成功与快乐。
另外,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辨认教室里的方向时,有的学生手里的方向板随着身体的转动而转动,如果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做一做示范或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使用方向板的方法,就不会出现学生身体动,手中方向板也在动,不能找准方向的问题。看来教师导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而且要引导的恰到好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的领悟到了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十二
鹅:24÷3=8(只)。
25—1=24(人)。
5—1=4(人)。
24÷4=6(次)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农家小院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七、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2、4题。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看图找信息。互相提问题,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踊跃发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总结。学生练习。动脑思考并完成解答。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8×6=48(根)。
(2)需要几个盒子?
54÷6=9(个)。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12÷4=3(只)。
(4)需要装几筐南瓜?
20÷4=5(筐)。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35÷7=5。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十四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案篇十五
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体育活动《过河》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围绕着绳子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绳子的活动。本次《过河》就是根据孩子围着绳子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常州市教研室xx年下发的《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中,中班上学期体育锻炼目标第三条中也提到: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大绳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过河》游戏方式来发展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通过建构活动场地——“池塘”,赋予幼儿特定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变化——“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
游戏“小蝌蚪变变变”。
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已有的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
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动作经验的准备。
在场地设置上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统一动作练习方向,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
本环节预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活动的开始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第二层次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第三层次为极限目标,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原有动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标难度。
活动过程:教师用平衡布道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集体巡回练习,游戏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游戏时,教师组织幼儿思考、实践,并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助跑跨跳动作,激发幼儿尝试练习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
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
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