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实用15篇)

2023年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6:35:16
2023年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8 16:35:16     小编:纸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一

确定位置是一篇说明文,大家是否有解决的方法的呢,确定位置课文评课稿,我们来看看下文。

1、杨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用数对写出小青的位置,根据领到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3、要重视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

这就是这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二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 …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第六个环节,学一学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如神舟五号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再如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在蜘蛛拉丝的启示下,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希望大家向这些科研人员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2)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看图填空。

2,国际象棋。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四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继而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二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理解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各种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基于此,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了,学前:创设情境、观察发现;学时:合作交流、探究体验;学后:讲练结合、应用拓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发展规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通过让学生介绍我们是哪个班,使学生体会到用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明确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对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一是通过学生猜情境图中哪一位是我的孩子,理解列与行的含义;二是通过第4列第3行站的是我的孩子这一信息,指出情境图中谁是我的孩子,会有四种答案,而我只有一个孩子,造成一种矛盾冲突,促使学生想到统一定位的必要性;三是在确定了我的孩子的位置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创造出简洁明了的表示位置的方法,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到数学交流的简洁之美。通过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用数对表示其他三位同学的位置。根据数对(2,6)、(6,2)确定人的位置。

2.拓展练习,坐在数对(3,6)、(x,6)(3,y)、(a,a)、(a,b)处的同学站起来。

3.变式练习.用彩笔给方格纸上给了数对的格子上涂上颜色。

4.提升练习,学生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用到数对知识的例子,欣赏生活中的数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知识重点难点,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措施,把新知识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最后我说板书设计:我力求为学生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探究汇报环节,对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汇报指导的还不够,课堂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谢谢大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五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文档为doc格式。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将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看图填空。

2、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七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冲突激发需求。

课的开始我设计“说位置,找课题”游戏,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老师将课题藏在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那里,在谁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

2.(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课题明明放在同一个同学那,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确定同学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二)自学探究新知。

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用“经历……过程”来强调知识建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分了3步进行,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1.先让学生根据自学目标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自学课本15页。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请学生自主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知识进行补充、规范和整理。例如学生讲到列是竖排,行是横排时,教师可以马上出示课件,并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儿?在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规范从哪个方向数列与行,并以教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依次按对应的列数或行数站起来。

2.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马上规范刚才出示课题那位学生的位置,并在这时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并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谈感受。老师再让学生说出小兰、小强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

3.并质疑,让学生能否想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来表述位置。通过刚才的自学,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两个数字来表示。我就会请他们来说一说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他们说出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后,我就会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创造出了如此简洁,明确的方法。像这样用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然后,用数对规范板书好刚才出示的三个位置,边书写,边再次强调:在书写时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八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九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玩”中感知数学;在“动”中体验数学。

下面我想通过我的教学流程图谈谈信息技术及媒体在我这节课中的运用及效果。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一开始,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嫦娥奔月”的录象(课件展示)。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射,是因为科学家通过精密件计算,让卫星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进入到与地球同步轨道,一旦错过准确位置,卫星就有可能飞往茫茫太空。课件确定位置是多么重要,由此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卫星发射壮观而令人激动的场面,一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确定位置在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探索新知,活动体验。

我运用课件模拟本班的学生上课的情形,班长站起来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演示课件)。面对课件,正面观察,班长的位置在第几排,第几个一目了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对来表示位置。信息技术将现实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

紧接着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活动,说一说我在哪、猜一猜他是谁、找一找他坐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了游戏活动,感觉数学真好玩。

然后,我再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中的位置抽象为方格图(演示课件)。我们把一个组用一条竖线表示,一个横排用一条横线表示,那么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成了一个点,可以抽象成这样的图形,让学生在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课件动态演示,从具体到抽象,学生一目了然,在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水到渠成。此处的学习也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坐标图打下了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了门牌号、火车票的座位号、电影票的座位号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生活中的情景带入了课堂,从而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知识,内化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了3个有趣的练习:对号入座;火眼金睛;破译密码。(边放课件边说)这几个习题的设计形式新颖,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把知识应用与爱国主义融合在一起,具有趣味性,挑战性。

4、总结学习,拓展延伸。

最后一个环节是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在地球的位置。从火箭发射到茫茫宇宙,信息技术跨越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天文、地理与数学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放飞理想,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至此,本课也划上一个圆美的句号。

本节课,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使得本课“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动:一是“生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就如观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主动”,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状态,提高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十

先要真诚、有亲和力,具有调节性,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死;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正确、有探究力,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再次,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热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为思维碰撞的天地。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十一

1、杨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用数对写出小青的位置,根据领到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3、要重视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

这就是杨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十二

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青蓝互助“同课同讲”活动,听了张*和李**两位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的感受很深,本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张老师以游戏“打地鼠”引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出了课题。“找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探究新知时,以座位“找一找”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2.两位老师同课同讲,衔接、过渡自然,李老师语言精练,设计的巩固练习形式多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整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十三

张老师这节课总体来看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巧妙自然。

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3、教学准备充分,张老师利用课件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很好。

4、整节课师生互动很多,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

5、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很多。

自己的一点建议: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不是很好,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尽量少一些提示,避免填空似的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与为导向。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总结。

评:1、在游戏中感知。肖老师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通过“听口令,做动作”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了课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在活动中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用自已喜欢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好朋友在班级所处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比较和体验以及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洁的。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这时肖老师借助第4组第3排,抽象出数对(4,3),并围绕(4,3)进行读法和意义的教学。如数字4和数字3各表示什么意义。

3、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先是利用现在的座位来理解第几组第几个来介绍自己和认识同学,从而抽象出数对的写法,接着设计了“座位表”让学生用数对来填写自已的位置,强化了新知。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简洁性把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课堂自然生成,生动饱满。

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呢?肖老师利用本班学生座位,通过课件将座位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学生座位逐渐变成这两条线的交点。然后每组每行都连成线,幻化成方格图,标上列数和行数,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所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在重点处肖老师紧紧抓住(3,2)(2,3)这两个数对,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两组数对中,如果数字相同,顺序不同,则表示的位置就不相同。

4、在应用中提高。肖老师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智力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3,2)、(3,4)和(3,6);(3,2)、(6,2)和(8,2)这两组数对。让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即“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代数知识也得到巩固。

不足:1、本课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时间的关系,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三次数学化明白“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只经历了两次数学化,弱化了生活中常用的“组”和“个”转化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

2、在引出“数对”的环节,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指代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出现老师直接告知数对,而不是探究出“数对”。

其一,找准起点,重视学生已有经验。

上课伊始,教师以“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条,要求学生在小纸条上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各自的位置,相机抽起了几个学生的纸条。课一开始,教师读出学生小纸条上的内容,让全班学生猜一猜纸条上描述的是谁,不同的学生描述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学生从可能从左边数在第四组,另一个同学则从右边数可能在第九组,学生有时很难准确猜到是谁,为什么么会这样呢?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再顺势导入“怎样能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气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也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二,比较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自然建构。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展示比较学生的奇思妙想,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4,2)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教师报数对,学生站起来的游戏环节,对学生的位置(3,5)和(5,3)及(6,2)和(2,6)及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数对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横轴上的数,再写纵轴上的数,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思维也因此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突破了难点,也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其三,探究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别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在新授中,老师始终将“说小军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一说(看座位表):第4组第2个;二说(看座位表)第4列第2行;(建立组、个与列、行的联系)三说(看点子图):第4列第2行;经过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后,四说(看点子图,伴随手势和多媒体演示):(4,2);五说(点子图变为方格图,直接说出数对):(4,2)。通过不断说“小军的位置”,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体现了由认识“几组几个”到“几列几行”,由座位表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

其四,关注人文,游戏摇号助高潮。

知识延伸设计,李校助的安排恰到好处。在教学简洁表示出“数对”这一知识点时,看看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的,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方法的统一性。展示数对历史的图文资料,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向学生揭示“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源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人文的熏染。课尾小知识的呈现,介绍根据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一个物体的位置,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卫星定位,不仅是本节课的艺术性小结,更开启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将学生的求知目标引入到一个更深、更广、更富有挑战性的空间领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此外,教师把练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助整课推向高潮。教师没有机械安排练习,而是从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上着手,把摇号与数对融为一体,突破了数对中0不能省略这一知识,学生在高昂的情境下轻松地巩固了所学。

总之,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罗列这一节课的成功,李校助课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教学艺术,真让我受益匪浅。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十四

上周二到通师二附听了几节课,其中《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确定位置》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方式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方位词;在认数过程中,也通过几与第几的比较,积累了一些用类似“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经验。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图形与位置”的学习经验,从而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本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排的含义,并弄清楚确定第几排、第几个的规则。

本课教学中,教师紧扣教学重点,以“小动物排队做操”的情境为学习新知的主线,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在体现“情境教学”特色的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促进自主探究。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描述小猪的位置,初步感知第几排,并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统一标准”的需要。接着通过小猴和小牛的介绍来确定第几排第几个。然后通过讨论交流,逐步规范描述位置的方法,体会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整个探究过程,遵循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思维引发活动,活动又促进思维,在学生的探究、交流中完成了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2.发展抽象思维,寻根知识本源,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本课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方式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从学生发现用原来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问题,到探索并尝试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描述位置,到发现描述时有的从左往右数,有的从右往左数,有的从前往后数,有的从后往前数,观察方向不统一,不能确定位置,从而产生统一观察方向的需要,最后用统一的观察方向来确定位置。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是在解决问题、探究新知,同时也是在建模。它从“为小猪确定位置”这一情景出发,逐步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究用数字和数学语言来描述平面图上的位置,最后建立“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位置”这个模型。

逐步学会用数字和语言表达、描述,是学生抽象思维不断发展的体现,大多数的这种描述方式有其内在的规则与逻辑。而让学生发现并理解这些规则与逻辑,是完成建模的难点。本课,让学生明白规定“第几排”与“第几个”的必要性,了解“第几排”与“第几个”的含义,体会“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观察方法的合理性,理解这一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建立“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这一模型的难点。而本课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探究过程从尝试——发现问题——自主创新——交流——优化方法的逐层展开,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第几排第几个”的含义,更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同时对“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也有了最本质的了解,从而完成了建模。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篇十五

一、导课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上课伊始,刘湘丽老师以学生的游戏——“击鼓传花”的活动导入新课,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传到花的这位幸运同学在什么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而这些看似简单、随意的师生对话,一是较好地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教师在搜集信息: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充满生机。

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引出“数对”这个数学知识前,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并用彩色粉笔板书,因比较醒目,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下一步出示的数学家笛卡尔表示方法形成了一个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表示的方法和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差距和区别,从内心里敬佩数学家笛卡尔,从而怀着崇敬的感情喊了喊他的名字,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了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注意到刘老师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说得又响亮又清楚、真不错、给点掌声”,如:请学生写出自己的座位号或说一说自己朋友的座位号等活动。可以想象:当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座位号时,那真是一丝亲切在心头„„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的评价时,学生的心里是多么的自豪„„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通过语言暗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最可贵的是教学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现在老师只要说出一个数对就能让一列同学齐刷刷的都站起来,你们信不信?课件(4,y)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升华,这个y代表的是第4列的某个同学,但哪一行不知道,所以第4列的所有同学都必须站起来,但一开始第4列有的同学不知道站起来。经过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写一个能让同一行的同学全站起来的数对,如(x,1)结果第一行的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课堂效果就非常明显。又如景区平面图的三清山的景点“老道拜月”“猴王献宝”它们的位置不在画好的平面图内,学生能想到延长横轴和纵轴,补充平面图来确定这两处景点的位置,说明学生已经能用数对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进一步体现了课堂效果的明显性,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整节课同学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上课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整节课充满勃勃生机。

一、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才体验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数学的生活化。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来,明确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回到导课的问题中去,学生马上就能用所学的数对知识来介绍刚才拿花同学的位置,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让学生迅速地体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刘老师说:“大家都能用数对准确的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现在,我来说数对请相对应的同学起立”以上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息息相关,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练习的这个环节中,她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现在就让我们拿着这张闯关得到的团体票去游览风景秀丽的三清山吧!三清山同学们多么熟悉的景点,同学们的兴趣更浓厚了,做相关的练习轻松而愉快!用数对表示周围的景物,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建立起空间观念。意在想象与推理中来巩固数对知识。这样,巩固数对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对的图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纵观本节课,刘老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刘老师通过颇具灵感的设计,展示了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

四、提几点建议。

(1)在下五子棋时,我们会发现五子棋的列用数字表示,行用字母表示。

(2)地球上的纬线是横着的,经线是竖着的,也可以用数对确定下来。

这些知识的延伸能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项的发明都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

3、学生探究表示数对的方法时间是否用得过长。

中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就会天天都开心。”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得以体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从现实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位置”在生活中运用广泛,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猜一猜”引出课题,导入新知,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这种充满了“人情味”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明确了什么是位置,初步感受到准确表达出一个人的位置的方法。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现实场景为素材,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趣,利用我们身边的情境来看、说、写、找,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中,程老师充分重视游戏、观察、比较、发现等各种学法的应用,并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找座位”、“说美景”、“送动物回家”、“下象棋”等多种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中,程老师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确定小青的位置,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位置后,又顺着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进而自然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知识的获得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主动地探究、主动地发现。最后,在新课教学快结束时,向学生展示了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大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与其是作为本课的结束,更是向学生展开了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学生在欣赏这些应用的同时,是对数学产生更深厚兴趣的过程,数学文化的渗透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总之,这节课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脑观察,动口表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与程老师商榷,在巩固环节“小动物回家”这一游戏时,小动物放的位置应在纵横坐标的交叉点上,而不应该放在这个区间里,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来看,似乎显得不够严密和科学。

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本节课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些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作铺垫,都有极大作用。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精彩亮点:

1、找准知识的建构点,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数对”的概念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本节课程老师利用学生的座位为辅助手段,有意创设多个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维的提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2、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本节课多次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恰当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将数学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

比如程老师将我们桐城市的各个景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学生说对了,还能欣赏美景,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真有用。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比如一个学生受伤了,还在认真思考问题,程老师就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带病坚持上课,表现还这样好”。还有小朋友用点子图来表示“小青”的位置,虽然不是很简便,但程老师鼓励这一个学生:“你的方法很有创意。”等等,程老师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本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效果也非常不错。接下来谈谈自己对程老师课堂一些小的细节的一点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在新课伊始的游戏“猜一猜”中,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写出自己的位置,有学生写“我个子很矮”,有的写“第一组第3个”,有的写“我喜欢跳绳”,有的写“穿红色衣服”等等,在学生们相互熟识的情况下,外貌特征是孩子最熟悉的,班上很矮的同学,大家只要一看,谁都知道他在什么位置,不必再数第几组第几个,所以这个游戏并不能突出“位置”确定用“第几组第几个”这种方法的简法性,由此引入课题,似乎不是很顺畅,也不是很有必要。

2、在拓展延伸中有一题,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将标有数对的点连起来看是什么图案。有的学生说连错了,因为每人连的图案都不太一样,老师此时可以不急于表明:其实不是大家连错了,是老师给的数对不一样。如果在学生困惑时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学生一定会知道:是因为数对不同,点的位置不同,图形也就不一样,这样学生自己探究感知出新知识,会更加深学生对数对的认识,也更感受到了“数对”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感谢程老师奉献给我们的精彩的一课。这节课有我们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要求恰当,教学紧扣主题。

2、教态亲切、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没有简单照搬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而是从真实的课堂情境出发,再引入教材中的情景,创造地运用了教材。

4、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既给学生美的享受,又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我有些困惑的地方:

1、经线和纬线出示的时间是否有点短,学生有没有时间品味,能不能出示图例。“神舟六号、七号”课件的出示时一字一声,如果配了音乐而不用一字一声效果是不是更好。

2、老师的好朋友在(11,),能不能再添一个(,2),这样是否更能说明数对这两个数字缺一不可,缺了哪个都不行,它是一对数,所以打上()表示更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位《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课时《确定位置》。

(一)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根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中建立数学模型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程老师一开始运用卡纸,请学生书写自己的姓名,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让其他的学生根据描述来猜猜是谁?使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发现到问题——很不容易猜。那么,如何准确的表达一个人的位置,让我们很容易地就知道是谁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该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学生也明白要学什么。在探究如何确定位置时,程老师以班级座位表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尝试用一种方式来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通过汇报、交流、分析再一次发现问题——如何用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来表达,并最终达到统一:用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加上小括号的方式来表达,明确指出这种数学上的表达方式就叫数对。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数对的练习,进一步明确数对中两个数的含义,明确数对的表达方式。接着,程老师从本班真实情境出发,与学生做游戏,找一找、猜一猜,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理解数对这一抽象概念。

在从班级座位表转变到方格纸的这一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知识建构过程中,程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演示,从座位图的逐渐变淡到最后的消失,完全呈现出方格图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座位图与方格图之间的联系:座位图中第几组就是方格图中横轴上对应的第几,座位图中第几个就是方格图中纵轴上对应的第几,使学生有大脑中初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模型。在完成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后,程老师再次借用课件出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放在方格纸中),让生描述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达到了很好的巩固与应用的效果。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通过找一找,逛游乐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对的理解之后,程老师再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哪些地方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对数对理解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整节课精彩纷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态从容、和蔼,师生互动氛围好,教学效果颇佳。

要凭借生活经验,而这节课要上升到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有幸聆听实验小学程艮凤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其成功之处在于:程老师架起了一座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从生活中学生在教室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体验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最简单的。同时设计了很多趣味性和游戏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学习,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问题中积极探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在上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高高举起不愿放下的小手,许多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都在遗憾、叹息。

这节课结构紧凑,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例如程老师写出只有一个数字去找好朋友时,却没有同学起立,这时程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两个数字也就是数对才能确定位置。

另外,程老师课堂经验丰富、态度亲切,不吝啬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学习,这里不一一尽述。

可能是借班上课的原因,教师在组织学生根据数对来描点连线时,课堂稍嫌混乱,如果教师先说清楚要求:根据数对,在格子纸上找到对应的点,按顺序连起来,就能看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判断、评价。

本节课由游戏导入,引出课题,继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最后通过一系列地、多样化的练习来强化、巩固这一知识点。整节课目标明确,教学流程安排清晰、合理,教学效果非常好,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亮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一、充分利用身边有利地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习到了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如:学校附近地图的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数对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欣赏了桐城的诸多风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再如:象棋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爱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二、导入新颖、有趣。本节课的导入不落俗套,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述方法,引出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一个同学的位置。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活跃了气氛,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数对的必要性。

三、难点点拨巧妙。通过课件轻松地将实物图与方格图联系起来,将座位图逐步数学化、抽象化为方格图,处理得非常巧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师生互动非常多,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如:对口令游戏,用数对点名回答问题、引出数对表示方法等都是以学生为主。

五、游戏了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体现在:

1、寻找身边的数对知识的运用。

2、介绍“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3、“经纬”线知识。

六、注重了课堂细节的处理。如:数对(1,5)与(5,1),(4、6)与(6,4)的对比,当学生用点字图表示学生座位时,教师予以肯定、表扬等等。几点思考:

1、练习题的选择是否可以精练些?

2、“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这部分知识的引入与数对知识的衔接是否可以更自然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