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优质8篇)

2023年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2:56:08
2023年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优质8篇)
时间:2023-11-27 12:56:08     小编:字海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一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十分著名的书——《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共有10篇文章,《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写于北京,《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写于厦门。全书记载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且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这本书的10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由此让我想到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把学生埋在书海和各类考试中,不是少了许多儿童的乐趣吗?比如:有时我写作业感到累了就想休息一下,玩一会电脑换一换脑筋,可爸爸总是说:“作业不写完,不能开电脑”。

通过这篇文章,我觉得家长关心我们的学习是好事,但也要理解我们,我们会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我们希望不仅能在学习中娱乐,更能在娱乐中成长。同时,在读这些文章时,我理解到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使文章更增添了许多阅读的趣味。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二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鲁迅先生如是写道。

那个国门洞开,中华大地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时代还不算太远。而亲历的人渐渐远去,关于此的记忆也慢慢模糊。仍长存于脑海的,是那清俊超凡的身影。一身素衣长衫,一只光秃笔杆,孱弱而有力,缓慢而铿锵,写下一篇篇发人深思,抨击时弊的文章。他们以笔作为长矛,以尖锐的话语刺破腐朽与黑暗;他们振臂高呼,渴望以淋漓的鲜血唤醒愚昧麻木的世人。

鲁迅就是这样一位先生。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迅先生把犀利的笔触伸向了不同的文化现象,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文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散文是鲁迅先生灵魂的自剖,简约凝炼的象征性语句中灌注了作者复杂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他全部的精神力量。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候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如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的艺术成就。正是由于形成了如此繁复多变而又融会和统一的风格,才给予了读者异常丰盈的美感享受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以清新明丽和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叙述了自己前半生中间的种种人生遭遇和感情历程。浏览这些洋溢着纯真情怀的文字时,我由衷地觉得,有一位忠厚坦诚,奋勇跋涉和爱憎分明的人,站立在自己的面前,鼓励自己也像他那样踏实认真和坚韧不拔地生活下去。

辣乃鲁迅的本色,他用犀利的笔锋拨动时代的华章,用笃信造就赤子之心,如浊酒过断肠,耐人寻味。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索然一个血性男儿的形象,对反动、守旧势力是毫不留情的抨击与讽刺。

我所看过的回忆录大都是风华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雅致。倒没有着夕拾的朝华这般别有风味,这样甚至更加韵味深长!《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生命的呐喊。它不是高阳酒徒的一碗残酒,也不是周作人式的一杯茗茶,大约是一支烟,一种思想的心境,深入骨髓,淡化无痕,荡涤了我的灵魂。

那绽放的生命中张扬的是坚韧,蕴藉的是温柔,歌颂的是痛苦而美丽的诗意灵魂――带露折花,夕拾旧事。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三

在花海中采撷一朵美丽,用来装点我晚年的时光。初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便深深的体会到了它独有的魅力以及鲁迅先于众人的思想。

书中最让我震撼的当属当时社会中的封建迷信。《二十四孝图》就充分地体现了封建迷信中的“愚孝”,“哭竹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些故事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可笑无知,而当时的人们,却将它们奉为圭臬、全盘继承。

《朝花夕拾》中,最有趣的便是鲁迅对儿时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知道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那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园子,是鲁迅儿时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还了解了鲁迅少年时学习的地方——“三味书屋”,那是一个在鲁迅家附近的书屋,书屋中的老师是城中最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对他十分恭敬,是鲁迅在学习中的启蒙者,对鲁迅也是十分严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应该就是鲁迅从儿时到少年的一个晋级阶段吧。

《朝花夕拾》也记载了鲁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敬仰、怀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的保姆长妈妈为鲁迅买了他心爱的画册——《山海经》,因此对长妈妈心存感激,尽管长妈妈害死了他最心爱的隐鼠。《藤野先生》中,鲁迅从长相、语言、穿着等方面细致的描绘了日本留学时的“良师”——藤野先生,匿名信与观看电影事件,让鲁迅恍然大悟:与其医治好中国人的身体,不如唤醒中国人的良知。

晨曦初至,清风徐来。暮色四合,俯身拾花。我坐在书桌前,闭上双眼,那充满诗意的书名又悄然涌上我的心头——《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四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_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

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

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

《朝花夕拾》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五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讽刺了一些所谓正人君子,评击了旧社会,,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探求精神,也体会出了当时那个年代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青年进步的影响。

在现在,也有不少人在表面的诱惑下而走上不归路,所以不要相信一首歌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这个社会是很黑暗,很怕的,不行歌里说的那样。

所以,我们要分清社会的黑暗与光明,当然要克制盲目心里,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的社会看着听和平,其实是很黑暗的,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要小心,也要、细心,正确处理社会上的关系,分清对于错。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六

狄德罗曾经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是呀,只有读书,才会让人变得聪明。在暑假期间,我也读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清晨的花傍晚时再去摘,会散发淡淡的清香,韵味无穷。一如作者幼年的时光到了暮年再去细细回味。书中有不少是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不同的童年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这一章节。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文中的大致内容是:鲁迅家后院有一个很大的院,叫百草园,那里面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椹。还有许多小昆虫,例如胖胖的黄蜂,轻捷的云雀,还有在唱歌的蟋蟀……这里就是他的乐园。那还有一个关于美女蛇的传说,一看到这“美女蛇”让我又害怕又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传说。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完这个传说,还好是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他写的景物栩栩如生,读着读着,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这不禁是我想起我的习作来,每次都那么枯燥,读起来索然无味。哎,看来我真得多读一些名著,好好学学作家们的文笔。最终,鲁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书屋”里去读书,结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过起了无趣的读书生活。先生对他们很严厉,有一次鲁迅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结果,先生很不高兴地说:“不知道!”有时候还要他们罚跪,跪完后再叫他们读书。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的私塾这么严厉,动不动就会被罚,而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我们读书的条件多好呀,不但学校的学习条件非常好,而且还有下课的活动时间。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七

前几天,我拜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讲述了鲁迅先生从儿童到青年,后来弃医从文的过程,里面鲁迅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包括:长妈妈、山海经、“父亲”的死、美女蛇的故事、藤野先生……其中最让我震撼的一篇文章便是《藤野先生》了。

鲁迅先生曾在矿厂旁的矿路学堂里读过书,后来因为开矿无利,学堂也和矿场一齐关了。后来,鲁迅和一些同学试着下了几回矿洞,也没收获,便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后来,他们便去了日本。在日本,鲁迅遇到了一位可敬的老师,名字叫做藤野严九郎,他热心地帮助鲁迅,改讲义,这使得鲁迅先生非常感激。但是鲁迅先生和另外一些学生看一部片子,里面是一些给俄国当侦探,被日军捕获,被枪毙,在枪毙时,坐在鲁迅身边的学生喊了一声:“万岁!”鲁迅觉得这一声“万岁很”刺耳,于是,他便去和藤野先生说不再学医。

我觉得鲁迅先生做的对,他想医治人民的肉体,让中国人获得健康,没错。但是,肉体救活了,精神还是麻木的,人还会像他爸爸一样。所以把肉体医好不如先把精神医好,从此,他开始写作。那些麻木的中国人啊!你们就没有一点良知吗?非得要人来唤醒吗,我想,假如你们有良知,鲁迅先生也就不会做反“正人君子”的作家,也就不会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病死了。

所以,鲁迅先生就是一把火,烧掉了所谓的“正人君子”,留下了那些正义的人民。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悟篇八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有着趣味性,又不失文字美,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一向认为晦涩难懂,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但他的《朝花夕拾》,却给我一番别样的美。

风景如画的百草园,意趣盎然的五猖令,是鲁迅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这“美”之中,总掺杂着一些风波: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令却无奈地被父亲拦阻。在使人莞尔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鲁迅那颗充满妙趣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隐鼠被鲁迅仇视的长妈妈,却费尽心思地买来了《山海经》。尽管她睡姿丑陋、拘泥礼数……可她却有如此“伟大的神力”,实属难能可贵;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在那个国人被随意欺凌的时代,却践行了崇高的师德;最为离奇的莫过于《无常》,地狱勾魂的使者白无常,因怜悯自己的寡妇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儿子还阳半刻。这种只有圣人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出现在铁石心肠的白无常身上,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温情。

最扣人心弦的是《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看完《二十四孝图》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样报答父母,这颗无私的孝心,是无价之宝。最能给我震撼的,是鲁迅父亲即将逝去时,鲁迅希望父亲快点离去以免受痛苦纠结的心理,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时空,感受鲁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乐。

鲁迅先生,似乎永远紧绷着一张拘束而古板的脸,用犀利的笔锋刺下一个个直抵人们灵魂深处的尖锐文字,严肃得令人生畏。读了《朝花夕拾》后,他那冷酷的形象瞬间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热爱生活、甚至有些孩子气的鲁迅。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颇有趣味的。

散文。

——《朝花夕拾》,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一个似曾相识的老友。

《朝花夕拾》,听名字就有一种很深奥的感觉。“朝花”,“夕拾”,分开来读,“朝”对“夕”,“花”需“拾”,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来,又反复的去读,一遍又一遍,好像渐渐明白了,这写的是作者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从“朝”到“夕”,写出了时间的迁移。

初读《朝花夕拾》,只是对其表面有所感触,细读品味,便觉得另有一番风味。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面上就觉得有一股仙气,能够让人浮想联翩,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深刻的。

百草园是作者鲁迅家的一个园子,不过早已卖给朱文公的后代了,但这可是作者小时候的乐园,充满了童趣,你看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葚,无一不是乡下的田园风光,这或许就是作者所羡慕的一种生活吧,就像闰土那样可以捕鸟的生活。

三味书屋,听名字让我想起了三昧真火,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凶猛”,它是作者学习的书塾。印象深刻的是那教书先生,严厉的好像随时就要喷三昧真火一样,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想必正是这样,才成就了鲁迅这个伟人吧。

三味书屋中的“仁远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芽橘柚”这些烦躁无味的古文使人感觉到了封建社会的那种私塾的严肃和教书先生对孩子们的严厉,在那里似乎没有一点乐趣,这完全是一个孩子所待不住的地方,没人能想到像作者这么一个让人感到贪玩的孩子竟能承受得了,这也许就是毅力吧。

说起长妈妈,又不得不提那本《山海经》了,它可是作者的宝书。你能想象的到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然能买来书?恐怕连记住名字都很困难!也难怪她把《山海经》记成了“三哼经”,这也可见长妈妈对作者真挚的爱。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称鲁迅为文学巨匠,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就拿《朝花夕拾》这本书来说,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也暗写了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作者在用笔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能有这种勇气的人也真是难得,他拥有最强大的力量——一种能够伤人于无形的力量,他就是鲁迅,人们心中永远的文学巨匠。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过错”。感人的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躺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尘直指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天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誓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也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中,朝花夕拾一样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