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 化学键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最新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 化学键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4:33:04
最新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 化学键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时间:2023-11-25 14:33:04     小编:琴心月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一

价键的极性,能判断物质中具有的化学键类型,正确书写离子、原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以及其形成过程。

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加深对物质结构的系统认识。通过分析、讨论深入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以及两者的关系,提高分析、演绎、归纳的能力。通过阅读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方法,开阔视野,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化学结构理论能预测新物质来体验化学带来的惊奇和美妙。

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键规律,电子式表示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本节课设计以问题情景发生和解决而产生首尾呼应为框架,以基础知识复习为

主线,导入信息促进知识和能力发展为特点,着力体现高三复习“退半步重基础,跨半步促提高”的复习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过程]

投影:化学史上重大发现——c60彩图展示,(提出问题:你知道它具有什么化学键吗?)。(话题一转)鲜为人知的是,100多年来科学家对纯氮物种的研究和发现,第一次是1772年分离出n2,第二次是1890年合成了重氮离子,1999年是高能氮阳离子,甚至科学家预计能合成n8,你能预测该物质具有什么化学键吗?(停顿,大多数学生回答为非极性共价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成键情况,我们一起来回顾关于化学键的知识。

用c60引发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而n8看似一个延续,实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景,为学生通过复习提高最终尝试解决新问题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过渡]原子结构的知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原子核外电子未达到饱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原子要以化学键的形式来成就自己的稳定结构,元素原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化学键的多样性。

回忆化学键的定义: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并说出键的类型

离子键一、化学键的类型

这些不同的化学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投影]按照以下线索,一起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实质是什么?成键双方的微粒各是什么?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二

《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的内容。

从课程模块层面看,该节内容位于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所以教学中,也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具体到本节内容中,应格外关注化学学科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从教材章安排层面来看,本节内容位于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刚刚完成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在第一章中,学生通过三节内容的学习,分别建立了中学化学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三个重要认识角度“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而本章内容之后的第三章,学生即将开始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已经学习的认识角度研究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化。在这样的章节安排中,本章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通过两个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巩固认识角度、明确认识思路,逐步提升利用“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系统性。

从教材节安排层面来看,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完成了“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相比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更为复杂,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水及碱的歧化反应,对氧化还原规律的呈现更为明显;同时次氯酸盐性质的学习和氯离子的检验,对于类别通性、离子反应规律的呈现也更为突出。所以本节教学应该在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利用认识角度指导物质性质的学习。

学生在初中对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较少,基本只涉及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

通过“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学生熟悉了常见物质类别的通性,但对于含有不熟悉元素的物质,通过类别通性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还偏弱;初步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离子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尚不够明确;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敏锐,对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积累较少。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上述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主动意识不够,还很难系统地从多个角度综合研究物质性质。

针对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既给学生提供自发研究物质性质的学习空间,又要在适时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提示和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氯及其化合物具体物质性质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研究物质性质思路方法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利用各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主动性,也要强化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具体思维路径的完善。

1.通过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认识到气是一种具有很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能与金属单质、氢气、水、碱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氯水性质的研究,熟悉基于微粒认识混合物性质的思路方法;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认识到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设计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掌握制备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

3.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转化的研究,建立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认识氯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1.氯气的性质,氯水的组成及性质,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基于微粒及微粒转化认识氯水性质。

2.主动基于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

(一)引入认识氯及其化合物。

教师引导:利用物质类别和价态,请列举你知道的的含氯元素的物质。

学生活动:利用二维图列举氯及其化合物。

(二)环节一:认识氯气的性质。

[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别从价态、类别、结构的角度预测氯气的性质。

学生活动:分别从价态、类别、结构的角度预测氯气的性质,并综合得出氯气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能与金属单质等物质发生反应。

观察氯气。

[任务2]教师引导:观察一瓶氯气,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氯气,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1.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任务3]教师引导:演示实验1:钠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

(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黄光的原因,以及白烟的成分;

(3)书写反应方程式。

[任务4]教师引导:演示实验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

(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并据此判断氯气的氧化性较强;

(3)书写反应方程式。

[任务5]教师引导:演示实验3:铜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

(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书写反应方程式。

[任务6]教师引导:演示实验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

(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根据氢气为非金属单质,据此判断氯气的氧化性较强;

(3)书写反应方程式。

2.与水的反应。

[任务7]教师引导:根据氯水能够杀菌消毒,讨论氯气溶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氯水,根据氯水为黄绿色,判断氯水中的主要溶质为氯气分子。

[任务8]教师引导:演示实验5:观察部分润湿的红布条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现象。

学生活动:

(1)观察到润湿部分褪色,干燥部分没有褪色;

(3)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9]教师引导: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分别使氯水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

(1)氯水为黄绿色判断氯水中存在大量氯气分子(和水分子);

(2)根据上衣活动所学知识,判断氯水中含有hclo分子,使氯水具有漂白性;

(3)根据hcl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判断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不含hcl分子。进一步判断氯水具有酸性(即有酸的通性),可以和ag+生成agcl沉淀。

[任务10]教师引导:根据hcl和hclo和碱的反应规律,推测氯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尝试书写hcl和hclo和碱反应的产物;

(2)据此书写氯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三)环节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引导:回顾舍勒发现氯气的历史,讨论实验室制备氯气所需的装置。

学生活动:

(1)根据反应物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选择适当的发生装置;

(2)根据生成物密度、水溶性和化学性质,选择收集方式;

(3)根据反应体系可能存在的物质(体系原有、副反应、挥发物质等),以及杂质物质和目标产物的性质差异,选择除杂和干燥装置。

(4)根据目标产物的是否具有毒性、是否污染空气,判断是否需要尾气处理装置,以及用何种试剂处理尾气。

教师引导: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完整实验操作,并制得一瓶氯气。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四)环节三:氯离子的检验。

教师引导:由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引出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取一瓶标签被遮挡的试剂瓶,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学生活动:讨论是否能判断待测液中含有氯离子。

教师引导:打开被遮挡的标签,发现待测液为na2co3溶液。

学生活动:

(1)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2)总结检验氯离子时可能的干扰离子及标准操作。

(五)归纳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

教师引导:归纳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

学生活动:在二维图中呈现氯及其化合物,通过箭头表示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书写先关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四

使学生理解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

一、引入新课。

上章我们认识了周期表,表中包含了目前所发现的所有元素,而这仅有的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世界万物的呢?通过本节课的探讨我们将解开这个谜。

1.课件展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2.设问:水发生分解为什么要通电呢?

3.提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页第一自然段。

4.板书:化学键: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6.讨论:水分子间的作用与氢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谁强?

7.提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页,交流研讨。

8.展示教具:用水分子模型突出“相邻原子”含义;展示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

9.讨论:你对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10.提示:试从化学键变化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11.板书: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三、共价键的探讨。

3.知识支持:给出学生氯原子的电子式,并引导学生画出氯分子的电子式。

4.动画演示:氯气分子形成的过程。

5.板书: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6.设问:氯气分子中的共用电子是如何将两氯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分子的?

8.设问:请同学们思考两个氢原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

9.启发: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氢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最外层是哪一层?达到稳定结构时应满足几电子?如何能达到稳定结构?试画出氢分子的电子式。

10.设问: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

11.提示:按上述程序进行思考,最后画出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12.动画演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13.设问:什么原子间易形成共价键?

14.提示:请阅读教材33页中部。

15.板书: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易形成共价键。

四、离子键的探讨。

1.播放录像: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2.设问:在这个反应中钠元素与氯元素又是以怎样的成键方式构成氯化钠的呢?

3.启发:分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特点、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

5.动画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6.板书: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7.设问:什么元素的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8.提示:请阅读教材35页中部回答。

9.板书: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

五、拓展深化。

2.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课下可以阅读教材35页的资料在线,或者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六、本节整合。

2.提示:本节课我们只探讨了化学键中的两种类型,化学键不仅仅只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其他种类的化学键你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讨。

3.完成下列表格:比较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成键原因、成键微粒、成键方式、成键元素。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就是在教师所提出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并回答问题。

【教后反思】。

本课时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整体感觉流畅自然,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思维趋势,充分利用并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一个向导的作用:不时地提出问题,并在必要时加以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并得出相关的结论。本节课的教学,低起点,小台阶,使用直观教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动画,展示了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共用电子的作用,以及离子键中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五

新授。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启发式、讨论归纳、讲练结合等。

多媒体。

导入新课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元素符号?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

3、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化学上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板书课题)。

四、讲授新课。

(板书)(一)化学式的定义。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思考(多媒体展示)。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并将其化学符号写在相应横线上。

(1)铜(2)硫(3)二氧化碳(4)氧气(5)水(6)氯化氢(7)氦气。

(8)氨气。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2、讨论。

(1)物质的名称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2)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3、请以水的化学符号—h2o为例说明这种符号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

(1)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说明:没有角码是将“1”省略)。

4、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化学式吗?

(板书)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过渡:

1、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你能以cu以为例说出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吗?

2、现在,我们学习了化学式;那么化学式能表示哪些意义呢?

(板书)(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你看到“h2o2”最想知道什么呢?(它表示什么物质)我来告诉同学们,h2o2——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化学式表示的第一个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

2、“h2o2”这个化学式还能表示出什么意义呢?

(2)物质的组成元素——h2o2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h2o2表示这种物质中氢、氧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1。

3、思考:nacl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个化学式表示哪些意义呢?

说明: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不再表示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是离子个数比。

说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h2o除上述3个意义外,还能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讨论:2h与2h2中数字2的含义,2h2这一化学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呢?

6、多媒体展示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巩固练习(一):(多媒体展示)。

说明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co2(1、2、3、4、5、)。

2、kcl(1、2、3、)。

3、o2(1、2、3、4、)。

4、cu(1、2、3、4、)。

5、2h2o()。

(板书)(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讨论:这些元素在组成这些化合物时其原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吗?

说明: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在组成这些化合物时其原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元素在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鉴于此,作了一个规定h(+1)、o(-2)、cl(-1)、n(-3)这些数值叫化合价。

2、说明:化合价用带有“+、-”号的数字来表示,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化合价只有在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它是元素的性质之一。

3、问题探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区别?

(1)标注位置(2)“+、-”号的顺序(3)数字为1时是否省略。

4、多媒体展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请同学们阅读此表,观察一下化合价有何特点。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金属元素通常只有正价;而非金属元素一般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2)许多元素有变价。

5、同学怎样来记忆化合价呢?我给同学们编了一个口诀。

一价氯氢钠钾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硅是正四铝正三铜汞二价最常见。

请同学们一起阅读一遍。

6、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计算思考1中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又是多少呢?

说明:化合价只有在两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六

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化学殿堂,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产生持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带领学生简单认识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并且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使他们自主的参与进来。所以在准备本节课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

1.你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哪些了解?

2.你最希望在这门学科中了解哪些问题?

针对问卷调查的反馈和我的理解,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本课题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难点是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我抓住这种情感,逐渐导出问题,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观察、实验、思考、交流、质疑、总结。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七

这是本章的第2课题,在学习完课题1后学生对燃烧所需的条件有了大致上的了解,本节则重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规、新型能源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节的内容比较浅但知识面广,以介绍一些常识性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后对上个课题中的燃烧将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对能源及相关产品和利用的介绍则为学习下一个课题《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做好了准备,因此本节在第七单元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1、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信息资源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实验法、探讨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2、学生由老师上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容易从身边的常识出发溶入情境当中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知识目标相对应的内容,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探索者。

3、本节对天然气组成成分的探究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知识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查找归类资料。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珍惜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与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思考、阅读和讨论来学习煤和石油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八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九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投影01】)。

二、先学。

(1)人体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

(2)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5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2.检查复习效果。

检测题p10012。

三、后教。

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第一题:

拓展: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评第二题:

拓展:必须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必做题1-8选做题9-10。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教学反思:xx。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十

摘要:化学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陌生的课程,而初中化学又是初中教学乃至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学成效,即为文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态度,这对初中教学及未来的高中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课程中,理论性的知识多,而且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非常强,再加上大量的分子公式、元素构成等,这些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都过于艰深,所以学生很难对化学产生兴趣。(2)师资力量不足。之所以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并且现有的化学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无论是教学水平上还是在教学能力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3)实验设备不足。初中的化学实验设备不足,主要还是由于校方对化学课不够重视造成的。此外就是因为初中学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对一些实验器械造成损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要想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校方和教师要加强对化学课的重视,要认识到化学教学对学生在初中的发展及未来在高中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投入。校方应多方聘请教学能力、水平高的教师来执教,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化学教师进行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此外校方还应保证实验设施的齐全。其次,就是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的破坏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记忆并练习各种理论与实验上的知识。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管理,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实验管理章程,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实验设施的安全性。

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调查发现,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如学生兴趣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加强建设、加强认识、大力发展师资力量等方面来解决。

参考文献:

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5)。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尖山乡民族初级中学)。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姜建文PDF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概况,学习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认识并治理水资源。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防止水体污染。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和提出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成小组,对学校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景】。

1.运用多媒体展示和水有关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我们每天都要用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生〕。

1.我们每天必须喝一些水,否则人将不能存活.

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等等.

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板书〕课题1.爱护水资源。

〔板书〕〔学习内容〕。

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4、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师〕大家把书翻到68页,先自学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课件展示】。

〔课前预习检测〕。

1、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的总储量约为___,地球表面约__被水覆盖着。

2、海洋的水的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__。

3、海水中所含主要的化学元素中,__的总量最多。

4、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__,即____。

5、我国水资源总量为___,居世界___,但人均只有___。

6、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

7、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污染、__污染和__污染。

8、为了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工业上采用______,同时对污染的水_______;农业上提倡使用___,合理使用__和__;生活上应逐步实现______。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1、为什么科学家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呢?

2、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3、列举出是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浪费水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节约用水?

6、水体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7、如何减少水体污染?

【老师收集、整理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爱护水资源之后,应该知道,虽然地球又被称之为水球,水的储量很丰富,但是可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且部分已被污染,因此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丽、更加和平。

【课件展示】。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谈谈你的收获。

〔课外作业〕。

1、课本73页第1、2、4.

2、通过对爱护水资源的学习,请你写一条标语,倡议我校全体师生节约用水。

----爱护水资源丹凤县寺坪中学:彭亚。

2012年9月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