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汇总8篇)

最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9 19:29:15
最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4-08-19 19:29:15     小编:笔舞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一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从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贯穿其始终、传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所在。

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浩荡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时代赋予的磅礴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务网络,在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最细微之处彰显亲民爱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众。

梦想在改变,不变的是紧握人民的双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跨过千年的风沙,今天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走向历史新的起点。不论古今,人民都是时代发出的“最强音”。尤其是今天,在这个离梦想已触手可及的时刻,党员干部驾着时代的帆船,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秉持着与民同行的信念,怀揣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涌动着“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奋斗激情,乘风破浪,直抵沧海。

命运在改变,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行为也应对人民负责,正如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负责!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不论制定出台政策,还是推动上马项目,要多想想是否对人民群众有益、是否对生态环境有益、是否对子孙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计也要去实现,不管将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启动,不管会承受多少诱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对人民负责,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动实践。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传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却要融进党员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二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满怀深情。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一再强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工作之中。如今,在全国两会会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再度宣示以人民为中心,发人深省,意蕴深长。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毅然“封城”、应收尽收、全力救治……可以说,中国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有力扭转“战局”,这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价值追求直接相关。眼下,大战尚未打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没有变。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地各单位依然使命在肩。

以人民为中心,务必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疫情大考中,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各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一步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才能不断巩固扩大战果,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个“宏大”的命题,最终都要落在“人”上,都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在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多举措都有强烈的民生导向。在如此关键的一年,全力保民生,继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至为关键。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在做任何一个决定时,都要衡量顺不顺民意、合不合民情;在办任何一件事情时,都应考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越是面临收官,越是接近“终点”,我们越要牢记初心使命,越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凝聚奋进力量。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三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要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

20xx年的两会,是中国在向着全面小康发展道路上一次鼓舞人心的发展盛会,必将更加坚定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勇生命,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筑牢这条防线,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厚植人民情怀,增强仁爱之心,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就要让各项防控措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在药品和物资供给保障、医护人员安全防护、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等各个方面,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力求做到严密周全。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宗旨意识转化成为民行动,才能在疫情面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迎着春风正暖,20xx年两会顺利闭幕。总书记在各团组金句频出,会议闭幕,总书记的讲话仍余音绕梁。细细品读,才知总书记爱民情怀贯穿始终。

文艺为人民创作,社科为人民立言。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今天的美好生活也是人民创造的,所以文化文艺创作也要扎根人民、反映人民、讴歌人民。“文艺、社科工作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是总书记对文艺界社科界的殷切嘱托,是总书记爱民情怀的深刻体现。

政府要过紧日子,百姓要过好日子。我们总说党和人民是“鱼水情”,“鱼水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自己有一条棉被时,要割给老百姓一半;体现在最后一碗粥,要让给老乡喝;体现在政府要过紧日子,老百姓要过好日子。

坚持不懈真扶贫,不获全胜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是的民生工程,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群众反映的“虚假脱贫”等问题,总书记对所有党员干部强调要尽锐出战、坚持到底、真抓真干真扶贫,就是总书记对人民眷爱至深的体现。

在春意盎然的五月,“两会时间”再次开启。全国人民期盼着两会,世界各国瞩目着两会。“两会一召开,好事自然来”仿佛已成为国民心中潜意识的期盼,期盼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期盼更多新的惠民政策,分享更多改革红利。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毫无疑问,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关于民生话题的新提案,但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为人民服务就要增强公仆意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就是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因此,作为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正确的“官”念,增强公仆意识: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自觉做到“官高不移为民志,位尊不改公仆心”。

为人民服务就要改进工作作风。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因此,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恪守党性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改进作风,做到心中有人民,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做到干事为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勤政廉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为民服务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为民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为人民服务就要强化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所彰显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忠诚为民”观念,强化奉献精神,切实做到坚守理想的“知”与敢于奉献的“行”的辩证统一,既要“敢为”又要“甘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为民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始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党和人民事业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党和国家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更要为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

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我们指明前进奋斗的方向。***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奉行“人民至上”。就是要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为先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指引着不断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实现全面脱贫,就要时刻怀揣为民情怀,深入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了解群众贫困最后的“拦路石”,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就要体现“精准”,挨家挨户入户走访,还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再努把力,针对贫困原因,多想脱贫办法,致富手段再多一些,确保按时脱贫;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再次核实政策落实情况,做好保障防止返贫。

要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担当精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共抗疫情,党员干部冲锋防控一线,人人化身“飞将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拦新冠病毒持续蔓延,筑起疫情防控高墙。干事创业,推进改革,需要担当。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受阻,经济亟待复苏,改革攻坚进入深水区,面对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形势,要因地制宜找准改革方向,党员干部要带头冲锋改革一线,敢担当善作为,出实招破难题,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整合资源力量、消除盲区漏洞、补齐短板弱项。要打破惯性思维,摒弃思维定势,莫让“旧路”限制新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方能啃下“硬骨头”。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落实韧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政策,不能落实到底就是一纸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抓落实、狠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在改革攻坚的最后阶段,抓落实仍然松懈不得。当前,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只动嘴巴,不见行动,口号喊得响亮,却迟迟不见落实,大搞形式主义,使得工作打了折扣,百姓寒了心;有的党员干部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打“顺风仗”,不做“翻盘人”。抓落实,就是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狠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迎难而上、攻城拔寨,汇聚群众力量,“牢牢拧成一股绳”,党群连心齐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至上,党心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在不平凡时代中彰显党性、贡献力量。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五

近期,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防汛救灾进入关键时期,从权威媒体宣传报道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从防汛救灾中我们懂得:

面对滔滔大水,无数党员干部不分昼夜,战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捍卫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中我们读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党践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宗旨本色,按照习近平同志对防汛救灾两次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统筹汇聚全社会救灾力量,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大党员、解放军战士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我们看到,最危险的关口,最关键的时刻,党旗军旗高高飘扬,无数党员、人民子弟兵发扬战疫精神,继续冲锋在前,迎水而击、乘风破浪,不分昼夜战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我们看到那一双双屹立水中浸泡了十几个小时的最美的大脚,我们看到江岸大堤边席地而卧的最美的睡姿,我们看到一人守护一护栏,面向洪水最霸气的就餐。“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保大堤安全:何为忠诚无畏,何为枕戈待旦,何为与子同袍,何为众志成城?这就是。

面对滔滔大水,损失不可谓不大,教训不可谓不重,灾后恢复重建和及时倒追问责必须结合起来。从中我们读懂,“要勤在晴天修房子”。

历史的车轮终将滚滚前行,洪水亦终将退去。如何一边抓好防汛救灾,一边筹备灾后恢复重建?如何及时发现防汛救灾中表现突出的精兵强将、猛将闯将,让“能者上”“优者奖”?如何冷静分析防汛救灾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倒追责任,开展问责,让“庸者下”“劣者汰”?在后两件事中间,或许会有交叉现象,但不应有“功不抵过”思想,也不应忽视天灾背后是否有日常防汛工程开工不足,建设标准不高,日常维护不到位、不管用的因素?也不应忽视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事,防汛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是“迫在眉睫”,没到“眼毛滴水”就行动延宕、不管不问的问题?要注重观察同样是洪水当前,没有发生“内涝”,也没有溃堤决坝之虞的地区,有何好的经验和做法,相应的关键点位、关键人员、关键干部是谁?要注重引导树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导向,要注重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组工干部也要建立新型的人才观、选人用人观,切实把“老黄牛”“治未病”者,把善于“晴天修房子”的人,挑出来、选出来、用起来。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面对滔滔大水,我们必将战而胜之,从中我们亦可读出,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水利建设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落实。愿大水退去之后,基层党委和政府勤把日常的功夫做精深做到位,才能在未来n年不遇的洪水面前,多增添一分淡定淡然,多增添一份优裕从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面对洪涝灾害的获得感、安全感!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六

近期,南方连降大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多地汛情牵动人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刻不容缓。习近平同志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各地应该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洪责任,保障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住群众美好家园,筑牢抗洪防汛的“铜墙铁壁”。

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灾难无情人有情,要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派驻工作专组,深入灾区一线,做好受灾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物质调配等救助工作。要根据受灾情况,科学设置安置点,紧急调拨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了解群众生活所需,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协调各救灾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细落实,维护好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洪水侵袭,房屋被毁、财产受损、人员被困、家人失联等由洪灾带来的问题始终让受灾群众心“悬着”。要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后的心理安抚,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和人民关切,及时发布防汛预警信息,提高预报精准度,保障群众通信畅通、供电安全。对投亲靠友、临时安置的群众,要加强联系,做到有效沟通,做好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和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安抚。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做好灾后重建政策宣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受灾群众放心、安心,坚定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群众重建家园。

保障人民群众“病能医”。严峻汛情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防汛减灾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全力保障灾区群众有病能及时就医,保障医疗救治卫生安全,要切实加强临时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调集优质医疗资源,保障急救、抢救绿色安全通道,全力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最大限度确保因灾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权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确保灾后卫生防疫到位,防止出现疫情风险。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确保受灾群众的身心安全。

保障汛情预警“有防范”。当前防汛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强的责任感,绷紧弦、全力冲,严阵以待,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瞄准防汛风险点,下足救灾“绣花功”。各地区要根据江河湖库地理环境、水文监测和降水情况,精准施策,做好防御预案,克服侥幸心理,增加实地演练,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在防汛准备、监测预报、水工程调度等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堤段应加强巡查防守,预报预警应及时发布。压实防汛责任人制度,确保预警到位,转移不落一人,确保险情抢早、抢小。细化工作、做足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和政府秉持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四保障”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一定能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好群众的美好家园。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七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这句话出自《荀子·富国》,意思是说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就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妥善贮藏余粮财物,靠礼法制度节约用度,用政策红利造福百姓。说到底,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井冈山时期,缺枪少炮、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毛泽东、朱德等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以“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延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住窑洞、吃粗粮、搞劳动,美国记者斯诺称赞“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伊始,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就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并将“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优良传统上升为制度规矩。应该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始终不能丢,“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要求永远不能变。

居丰要行俭,在富应能贫。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稳就业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也给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较大压力,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

过紧日子不是应对疫情影响的权宜之计,也不是说不花钱,而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这就要求为民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如何以政府开支“减法”,做好惠企利民“加法”,考验各级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和百姓的负担。要注重投入产出比,科学决策、精打细算,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上来。特别要杜绝铺张浪费,警惕寅吃卯粮,不能罔顾地方发展阶段性特征,不能盲目扩大政府债务规模,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等形式主义。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篇八

防汛抗洪的每一天都异常艰难,防汛干部的每一天都坚守鏖战。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江埠乡陈坪村村支委张有亮就是一名普通的防汛干部,加入防汛抗洪以来,从来就没有一天不是与处理险情打交道。水火无情,分秒必争。于张有亮而言,防汛每一天的“十二时辰”都在挑战中进行,从巡查排险、到预警防范、再到驻守值班,无时无刻不在诠释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本色。

“脑头张家组,是吗?好的,马上赶到”。7月10日上午8时,刚同党建文化法制宣传员江志武处理完阮家组的管涌后,接到电话的张有亮,便立马简单收拾一下工具,赶往责任段脑头张家组。招呼巡逻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在堤上和堤脚进行巡逻排险。

9点30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排查,张有亮和他的“战友”发现了2处管涌、6处渗水,立即示意所有人员分头行动通知在村在家农户集结,一起处置险情。并同该乡赶到现场的副乡长吴标第一时间上报到乡防汛指挥部,得到了组织上的及时指导。

约莫10点左右,陈坪村阮家段、施家红卫电排站等地又出现了险情。乡分指挥部先行安排了一辆挖掘机赶到脑头张家,协助开展险情处置。

脑头张家组总人口130余人,因近期中洲圩堤多次发生险情,不少农户搬至到乡镇和县城亲戚家居住,在家在村仅有16人。之前,张有亮的女儿多次劝其搬到县城居住,均被其拒绝。

10点30分左右,张有亮把仅剩的7户农户组织起来,对管涌处、渗水口进行抢救与处理。

中午12点,又是艰难的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由于高度紧张和疲劳,加上严重缺乏睡眠,处理完险情后,张有亮突发心绞痛,坐在草堆上站不起来,村支部书记施学摸不得已下令要求张有亮下堤休息。但他还是选择了“不听话”、继续战斗。

12时30分,张有亮又一次踏上了防汛抢险的“征程”,来到了阮家组支援。

下午1时20分,近一个小时的忙碌与奋战。张有亮终于有了片刻的休息时间,他立马在微信群里给亲戚好友报了平安。

未料,前一脚报了平安,下一秒就同江志武上堤一起巡逻并做好标记。

下午2时左右,张有亮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了一处长达20公分的异常旋涡,水泥护坡出现2米长的裂缝。很快,张有亮叫上堤脚3名巡逻人员,并立即联系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安排江志武到村里挨家挨户收集棉花被和衣物。

下午2时35分,村支书施学模和村主任张维锦找到旋涡原因,圩堤外有一个直径3米长的漏洞。江志武跳下水把收集到的棉花被塞进漏洞。由于旋涡吸力很大,8条棉被都被吸进去,依然没有堵住漏洞。

张有亮连忙跑到家中,把家中约20件的棉衣棉裤全部拿到了圩堤上,都塞进了漏洞。此举感染了周边群众,阮家、脑头张家等村民自告奋勇从家里把棉被送到圩堤,用了60多条棉被才堵住了漏洞。

下午3时,县乡两级领导紧急调度鹅卵石26车、5000多个蛇皮袋、1台挖掘机赶到现场,并组织在家13名党员、50多名村民进行反滤围井。张有亮顾不得休息和劝阻,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对堤脚管涌逐一攻坚。

一小时后,县预备役炮兵营应急突击队、乡应急队60余人赶赴现场助攻,县水利局专家也赶到现场进行指导,张有亮的干劲更足了、信心更强了。

晚上11点左右,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奋斗,在党员干部和群众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险情才得以控制。

这就是张有亮的防汛“十二时辰”,一名平凡的防汛干部,不平凡的一天。全县各地正是有无数名如张有亮一样的防汛干部,为全县百万群众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堤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