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现状调研报告(通用12篇)

最新小学现状调研报告(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7:18:09
最新小学现状调研报告(通用12篇)
时间:2023-11-23 17:18:09     小编:笔砚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语言之一,有世界通用语之称。教育部提出在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季,各地县、区(局)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市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力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投入。但小学英语在我市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走过了将近5年的历程,在这5年里,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专业素质也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学科调研,收获颇丰,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全市82%左右的英语教师及各区(局)教研员。

1、全县开设英语情况。

2、课时安排及班容量。

3、教师专业水平。

4、教学设备。

1、到目前为止,伊春市100%开设英语课程;县、区(局)有30%的林场,由于各场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师资短缺,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不好。课的内容完不成。这会导致小学没有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初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吃力,甚至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因此,在开设英语课方面必须“一刀切”,全面铺开。

2、课时少,间隔时间长。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的优越条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相结合。但综观目前我市英语课程的开设状况可以发现:各个学校只开设长课时,绝大部分学校的周课时为2课时。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

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县、区(局)班容量大、课时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的县、区(局)班容量达到60人以上,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4、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先后8次进行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有一部分的老师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5、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林场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小学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市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师断层的局面。班额过大,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3、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选出部分青年(也有中年)优秀教师参加八次的英语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一次英语测试、其中笔试及格率为87%,口试及格率为81%,测试结果并不理想。

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质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4、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区局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校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我认为,在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上问题。它们的妥善解决将会促进我市小学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县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

师断层的局面。我做为教研员应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的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比拼等,从而不断提高非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3、增加教育投入

为了使我市林场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 ,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以上是我的调研结果及建议,希望我市小学英语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二

在这次调查中,我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教的新安一中9(1)班和1(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收集到210份有效问卷。调查有六个主题:(1)对英语课的兴趣;(2)英语课堂中主动性的重要性;(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征;(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5)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6)你的英语老师统计分析如下:。

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1)教师因素:当今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灌溉”它不能激励学生感受英语,也不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英语。教学步骤是公式化的,课堂上说得多,学生被允许少参与,导致被动接受和被动思考。(二)学生自身因素:英语基础差你学得越多,你就越不能理解、记住和失去信心,从而对老师和他正在教的东西产生恐惧和厌倦。因此,兴趣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初动力。受兴趣驱使,你有勇气克服所有困难。如果你失去兴趣,它不仅会成为学习的阻力,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根据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管老师说得多好,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人根本学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乐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进步。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与其学,不如学。”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实用意见。安排如下:教师应注重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如介绍外国风俗知识和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可以用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讲一些小故事和幽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和小戏,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针对学历稍差、心理胆怯、内向、害羞的学生,应该说服他们克服胆怯,重拾自信更多的咨询和帮助,委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首先鼓励回答更简单的问题,建立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简洁,有明确的指示,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这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造成紧张。还应该注意积极外向的学生的探索,给他们机会去玩,从而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同样热情。

这项调查既出乎意料又合理几乎100%的学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结果与师生之间似乎冷漠的共存完全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不仅仅发生在一个40分钟的短教室或小教室里。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并涉及到该类别下的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显示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就会喜欢他/她的班级。”老师就是老师,“学者以此为生,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学生这样说)师生关系好,距离近,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为课堂学习提供快乐积极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教学过程。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建议。摘录如下:真诚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不摆架子,有时开玩笑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利用课间休息和业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积极接触,增进理解,倾听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水平,并因材施教。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做事情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问问题时,微笑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或者找回作为学生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教学,师生之间似乎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大多数班级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事实上,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交流,他们才能互相交流,然后他们才能互相合作,互相教导。

目前,虽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但教师似乎仍然是实践的主体。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应该是中心,因为教师在教学,学生应该跟随教师,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系统的这一改革尚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语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助理”或“主管”为中心“助理”应根据“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另一方面,即使老师表现出色,学生也会感到无聊。

最后,我调查了一个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思维活跃,观点中肯,这表明他们渴望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其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座的内容应该准确,有组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应知识渊博,具有良好的口才、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发音、清晰的发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个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心上,友善友好,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不讽刺学生,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耐心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就外表而言,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形象、气质,并成为别人的榜样。其他的,不要耽误上课,不要占用自学时间,不要做太多作业,和同学聊天,聚会等等也提到过这项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能否教好每一堂课方面排名第一。

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置于关键位置。这表明,在做好生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促进教学。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堂好课都需要很多努力。重视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教育部建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市县的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各县、区(局)小学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通常是三年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小学英语毕竟是我们城市的一门新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史。在这五年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专业素质。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近半年的学科研究,收获颇丰。

要求领导注意以下情况交通不方便,教师人数少,英语课也不好。这堂课的内容还没有结束。这将导致小学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发现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一刀切”地开设英语课,全面推行。2.课时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和敢于说英语的优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至6年级的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和高频率相结合的原则,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短课时。五年级和六年级长课时和短课时的结合然而,从我们城市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每所学校只提供长课时,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提供2课时。上课时间少、间隔时间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此外,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请纠正我的不足之处。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三

2002年秋季,我县外国语实验小学与市实验小学率先在全市进行小学新课程改革试点,2003年秋季相继有实验小学、城西小学等7所小学(39个班级)进行课改实验,2004年秋季在几所试点学校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县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为了能使各学校顺利地推行和使用好新教材,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我们采用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对全县各学区教研员、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一年级任课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小学语文学科实施情况如何?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绩,碰到些什么具体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集中精力,在近2个月时间对全县38所乡镇中心小学及16所完全小学的起始年级进行了地毯式调研。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先后调研小学近100所。

我们始终坚持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学生座谈、校领导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全面状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希望学校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详细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应该能较好地反映我县小学起始年级新教材实施的具体情况。现在我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校领导普遍重视。

凡调研过的小学都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绝大多数学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制定了课改实施规划,这些规划基本上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绝大多数学校能保证一年级教师的培训和科研经费,一些学校在财政不十分不足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的经费,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有的还专门为一年级教室添置投影设备、配备小平台等等。

绝大多数学区主任和校长比较关注新课改。有的始终坚持和起始年级的教师一道参与课改培训(如:鹤盛学区主任李建荣、花坦乡中心校长王国孟等);有的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始终跟随教研员一起共同探讨教改问题(如:桥下学区主任戚海平、应坑乡中心校长麻向前、张溪乡中心校长张连光等等)。然而,一些学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课改调研工作不问、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并不鲜见。

为了取得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许多学校用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广泛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让家长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改革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接受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为课改营造积极而主动的外部环境氛围。在调研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做了这方面的宣传。有的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办好校内外黑板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对课改在理性感受的基础上有更直接的认识。但是,因新教材识字量的大大增加,由于对生字的要求“认写分开”,家长对孩子的“只认不写”表示担忧,因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再说这套教材给农村的学生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师资队伍富有活力。

在调研中发现,各校领导对一年级任课教师的配备都有明显的倾斜。我们所调研的近100所小学,看到的都是身体健壮,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有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或者是基本素养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几乎是很少很少,据我估计平均年龄不会超过30岁,这些教师大都处在教学生涯的成熟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年轻化是课改实验教师队伍的一大特征。这些教师对执教新教材充满激情,一些青年教师就是主动要求执教新教材的。普遍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或通过网络查阅备课资料,对下发的教案研读、修正,并坚持不懈地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像制作生字卡片,自画插图等等。特别从去年12月4日新上岗教师的“补培”情况来看,就可见一斑。本来“补培”对象不会超过100人,结果到会人数300多人(这次培训没有给学分的)。又从今年上半年案例评比的情况来看,共收到新教材教学案例193篇,这是历次案例评比篇数最多的一次,大多案例都很有见地。可见教师投身教改的热情是多高啊。

(三)学生学习充满乐趣。

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生活是比较开心的。在座谈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绝没有发现像以往的学生那样胆怯,他们普遍反映喜欢小学学习生活,觉得小学比幼儿园有乐趣,这与以往的新生入学开始产生的恐惧情绪大不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能学到很多知识;教师语言亲切,关心学生;校园很大、很美,下了课有很多可活动的地方;小学可以交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老师来上课等。可见学生对学习兴趣高,无压力,不惧怕。对所学的课程,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喜好,能认字、能画画、还可以唱歌做游戏、动手做实验等等这些都成了他们喜欢的理由。

作业负担普遍较轻,基本不留课外的书面作业,除了少数学生反映回家要写几个生字外,一般均是口头作业,如:读课文给家人听,给父母讲故事等等。

(一)成绩是可喜的。

1、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其乐融融。

课堂上,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及亲切的目光关爱学生。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巧妙地设计活动,创设情境,尽可能把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在读读、说说、玩玩中快乐地学习,使一年级的新生始终在兴奋、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能较好地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主读书的机会多了。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在读中玩,玩中读等等已成了课堂中常用的学习形式。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纪律也基本能得以调控。学生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气氛中乐于学习,思想得到了放飞,个性得到了张扬,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重学习过程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教师能从过去的重答案、重结果到现在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体验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试图能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尤其是大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环境中识字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环境识字有兴趣,有较强的主动识字的欲望,这是相当喜人的事情。

(二)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笔者着重把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罗列出来,以求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1、课改游离文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有的课,许多学生连生字还不会认读,连句子还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想像;有的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地讨论等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说出图中的事物名称,意在引出插图下面的词语。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很快地把八个词语分成动物和水果两大类,然后老师问:谁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动物和水果名称的词语吗?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或几个,整个课堂看起来学生都说得很热闹,但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10多分钟。接下去,又急于学习后面的儿歌。结果是仅让学生自读两次(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读流利),教师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带拼音的儿歌叫学生读,意在拓展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而是要求我们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偏不颇,才能在课堂上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好学生,真正使这次课改顺利实施。

2、民主追求热闹。

新课堂主张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让学生带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表演,你一言,我一语,仅仅停留在“闹哄哄”的层面上,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半节课是常见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相当被动的学习状态。现代教育观倡导“民主”,是强调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追求低效率的“闹哄哄”课堂。而是要求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进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和文本对话,积极自觉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读自悟,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合作放任自流。

上面案例中,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既没有初读的整体感知,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的合作,更谈不上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合作学习”吗?显然不是。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表面上看起来自主组合小组伙伴,合作学习也很投入,但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在交流过程中,发言的是优等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没有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和他人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合作协调的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思维的空间;

(2)分工要明确,使每个学生各负其责;

(3)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各抒己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讲究实效;

(5)有教师的亲临参与,适时指导。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要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方式的决策依据,并恰当地加以运用。

4、探究放弃讲解。

当前,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怪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恐怕别人冠以“理念不新”、“教法传统”的帽子;有的教师往往是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去“探究”、“发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菜园里》一课学习儿歌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同桌,可以自找伙伴,也可以自个儿),说说你在朗读中发现了什么?顿时,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相当活跃。接下去就是学习成果的交流,甲生说:我发现了豆角;乙生说:我发现了黄瓜;(教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后面的同学自然就是:我发现了茄子、辣椒……。

这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很有思考价值的,遗憾的是在于他没有把握好文章的精髓,学生的“发现”不应该停留在某一种蔬菜上,而应该着眼于从朗读中发现了某种蔬菜的什么特点,在朗读中学会识字。这里关键就是取决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5、尊重盲目随从。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已越来越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因而,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新精神!”“你真聪明,老师佩服你。”老师对学生只是一味表扬。这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对一些错误的结论不加纠正,对模糊的概念不可置否,甚至对学生的一些偏见还推波助澜,搞得学生在空中飘浮,云里雾里。这实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新理念所谓的“尊重”,是要求我们的课堂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走进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独特体验和见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公正公平的关爱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呵护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如果对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一味地表扬,有可能导致学生今后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过多的表扬也会导致学生上瘾或无所谓。因为,“尊重”是语文新课堂的基本理念,而注重“语文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真谛。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理念更新,改革意识,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课改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工程,暂时走一段弯路,遇到一点挫折,或过偏过激,都是难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大胆探索,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我县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将会走上快车道。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四

优秀作文推荐!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按照局室安排,由县教研室刘万全副主任带队,小教组4名教研员参加的听课调研小组一行5人,就小学英语科的开设及教学现状,于11月14日至21日在全县抽取五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5、个别教师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教师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诸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科的教学特色,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以上只是我们对部分乡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但由此反映出了我县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因此县上要求,各乡校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在总结经验和发扬成绩的同时,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校实际,认真实施新课标要求,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研究教法,探索教学艺术,从而把我县小学英语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五

迁徙候鸟,从不同的角落集结在一起,催生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母亲等一个又一个新的群体。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城乡结合部,随着进城人口的剧增,留守妈妈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社会不能不关注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在之前,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大多还是先择将孩子由老人托管照顾,他们认为由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还比较放心,毕竟是他们的孙子孙女,会疼爱他们的。可是通过实践证明,由老人照看小孩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首先,这些农村的老人本身没有文化,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更不懂得在品德方面教育孩子,只能料理他们的生活。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他们一无所知。于是一个个问题少年不断出现,上网、逃学、打架、厌学、早恋,这些不良行为,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由老人照看的孩子身上。另外,由于这些农村的老人还不适应城镇的生活,缺乏基本常识,导致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3月,由于老人看管不到位,我校一位年仅8岁的孩子坠楼身亡;12月的一个下午,由于老人在密闭的房间里用煤取暖,导致四婆孙煤气中毒,我校9岁的二年级学生煤气中毒身亡当场死亡。父母是挣了钱,可是孩子没有管教好,甚至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挣了钱又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年轻父母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也遂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孩子、老师的强烈要求下,于是许多父母选择了留下。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再加上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在外找工作难,收入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妈妈留下来照看小孩。

有的进城务工者,由于长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打工,就把孩子接到当地去读书。尽管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障农了工子女就近入学。但是,事实上农民工子女要进入一所好的学校是相当困难的,就算入了学,也无力支付高额的费用。他们没有选择,大多只能进入当地民办学校或条件差的学校,这些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办学条件简陋。在这里上学,将来也无法参加当地的高考,由于教材不同,今后再回本地就读初中高中,又怕适应不了。通常情况下,在打工地就读一年两年后小学后,全部又转回原地上学。反复的转学,对孩子的学习是极不利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留在当地上学,还是年轻父母们的最终选择。

每期开学,城镇学校都会出现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一边是城镇学校生源严重超员,无法承载那么多的学生;另一方面农村中心完小、薄弱学校生源不足。当今的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所好的学校里学习。纷纷由农村转向城镇条件好的学校。由于在县城上学各种开支多,房租贵,生活压力大,于是,大多数父母选择让孩子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镇学校就读。在我们这样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平均每期都会接纳30名以上从外地或本县其他乡镇转学来的学生。学校一半以上学生都不是当地常住人口,这部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成为我校生源的主力军。

秋季,中心完小陪读妈妈就业情况统计:

租房户学生数:266人。

父母都没有外出,父亲干活,母亲无任何工作的85人。

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且无任何工作的38人。

有一部分留守母亲,因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技能,他们可以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工厂上班,三班倒,没日没夜。进不了厂的,有的就做临时工,每天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她们焦急等待有人找她们去干活的场面,临时工都是体力活。这些妈妈们往往是和父母们住在一起,租比较宽一点的房子,房租在1200元以上,月开支1500元。这些陪读妈妈们,他们除了繁重的家务外,还要挣钱贴补家里生活,管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整天忙得像一台机器,三四十岁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都要大出10岁以上。她们又当爸爸又当妈妈,辛苦可想而知。

还有一部分留守妈妈们因为没什么文化。

素养和基本技能,根本找不到任何活,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租一个单间房子和孩子住,专门照顾孩子的生活,不和老人一起住。这些妈妈们的全部生活就是一天为孩子弄好三顿饭,剩下的时间就只有寂寞无聊。我们走访过不少这样的家庭,她们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内容枯燥乏味,生活水平不高,省吃俭用。这些家庭房租一年在1000元以上,日常开支在1000元左右。由地工作不好找,小生意又难做,这些妈妈所占的比例在陪读妈妈中占30%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

这些陪读妈妈们在承担家庭重担和照顾子女之间,忙忙碌碌度日。低保、失业,是针对于当地户口的家庭,这些农村来的女性是无法享受这一切,她们成了一个没有保障的群体。因此,她们有的只能拼命干活,补贴家用;没有活干的,只能拼命节俭,节省开支。因为是女性,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她们的心理负担重。丈夫长年不在家,她们一方面照顾好家人,一方面还要承受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没有沟通和交流,使她们心情压抑。有的人年纪轻轻的到处求神拜佛,有的人打牌赌博来消磨时间赖以度日,造成了对家庭、社会和自身的伤害。

陪读妈妈这个群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存在着,并且会遂年增加。她们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如果加以整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状况,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服务于社会。我们认为,各级部门都应充分重视到这个特殊群体,对她们进行人文关怀。首先,各社区应该准确掌握这些外来人口的资料和数据,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知识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另外,开展技能培训,给她们创造就业的机会。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六

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就应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简单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用心稳定的学习态度。透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好处,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好处,促使学生构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透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透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资料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资料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透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潜力的研究,透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构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透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三、课题研究原则:1、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材的教学资料及呈现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而是为学生带给了超多的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机会,进而获得数学结论,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决定的。

2、实践性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就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带给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一旦离开了学习实践,学生就不能成为主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开放性数学课堂生活化,就务必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给超多的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的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和用好开放题,给每个学生带给更多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构成过程,以到达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探究的资料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先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能够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2、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务必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从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务必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新知识。

3、走进生活,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构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潜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能够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潜力。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忙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必须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潜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务必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就让他们回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潜力和增强学习的用心性都十分的重要。

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务必依靠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能够帮忙学生学好数学。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潜力。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能够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教师就应善于挖掘数学资料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搞笑,数学真搞笑。

最后回到“生活天地”,广为沟通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降低了教学难度。

4、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潜力。

5、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潜力。

一年来,我的科研潜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此刻课堂教学潜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的体会颇多: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生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个性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教师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到达。

2、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善。

3、探讨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构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4、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的研究在必须程度上受到影响。

5、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透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也是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八、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就应改善的地方。

2、透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来,我觉得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透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资料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和生活潜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到达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就是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七

在这次调查中,我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教的新安一中9(1)班和1(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收集到210份有效问卷。

(1)对英语课的兴趣;

(2)英语课堂中主动性的重要性;

(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征;

(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5)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6)你的英语老师。

统计分析如下:

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

(一)教师因素:

当今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灌溉”它不能激励学生感受英语,也不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英语。教学步骤是公式化的,课堂上说得多,学生被允许少参与,导致被动接受和被动思考。

(二)学生自身因素:

英语基础差你学得越多,你就越不能理解、记住和失去信心,从而对老师和他正在教的东西产生恐惧和厌倦。因此,兴趣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初动力。受兴趣驱使,你有勇气克服所有困难。如果你失去兴趣,它不仅会成为学习的阻力,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根据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管老师说得多好,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人根本学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乐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进步。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与其学,不如学。”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实用意见。安排如下:教师应注重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如介绍外国风俗知识和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可以用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讲一些小故事和幽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和小戏,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针对学历稍差、心理胆怯、内向、害羞的学生,应该说服他们克服胆怯,重拾自信更多的咨询和帮助,委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首先鼓励回答更简单的问题,建立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简洁,有明确的指示,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这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造成紧张。还应该注意积极外向的学生的探索,给他们机会去玩,从而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同样热情。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目的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学习语言是为了相互交流和理解,也是为了交流。有鉴于此,学生们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多讲一些实际的东西,包括会议、生活、家庭、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表达,并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模拟练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致力于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项调查既出乎意料又合理几乎100%的学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结果与师生之间似乎冷漠的共存完全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不仅仅发生在一个40分钟的短教室或小教室里。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并涉及到该类别下的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显示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就会喜欢他/她的班级。”老师就是老师,“学者以此为生,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学生这样说)师生关系好,距离近,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为课堂学习提供快乐积极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教学过程。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建议。摘录如下:真诚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不摆架子,有时开玩笑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利用课间休息和业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积极接触,增进理解,倾听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水平,并因材施教。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做事情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问问题时,微笑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或者找回作为学生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教学,师生之间似乎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大多数班级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事实上,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交流,他们才能互相交流,然后他们才能互相合作,互相教导。

目前,虽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但教师似乎仍然是实践的主体。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应该是中心,因为教师在教学,学生应该跟随教师,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系统的这一改革尚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语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助理”或“主管”为中心“助理”应根据“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另一方面,即使老师表现出色,学生也会感到无聊。

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此外,根据师范学校的特点,学生将来必然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空间。因此,教师也应该尽力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我调查了一个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思维活跃,观点中肯,这表明他们渴望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其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座的内容应该准确,有组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应知识渊博,具有良好的.口才、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发音、清晰的发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个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心上,友善友好,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不讽刺学生,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耐心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就外表而言,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形象、气质,并成为别人的榜样。其他的,不要耽误上课,不要占用自学时间,不要做太多作业,和同学聊天,聚会等等也提到过这项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能否教好每一堂课方面排名第一。

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置于关键位置。这表明,在做好生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促进教学。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堂好课都需要很多努力。重视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教育部建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市县的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各县、区(局)小学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通常是三年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小学英语毕竟是我们城市的一门新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史。在这五年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专业素质。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近半年的学科研究,收获颇丰。

1、交通不方便,教师人数少,英语课也不好。这堂课的内容还没有结束。这将导致小学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发现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一刀切”地开设英语课,全面推行。

2、课时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和敢于说英语的优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至6年级的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和高频率相结合的原则,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短课时。五年级和六年级长课时和短课时的结合然而,从我们城市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每所学校只提供长课时,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提供2课时。上课时间少、间隔时间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

3、此外,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请纠正我的不足之处。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八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字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阅读取向略显功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教学杂志在老师的阅读中占居首位,这表明一方面教学参考和教学杂志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有些老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另外,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文史著作的阅读,较多的选择四大名著,当代的佳作和外国经典作品选择较少,阅读取向还略显陈旧。此外,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读书任务或为了做课题而读书的老师较多,读书取向略显功利。

七、对策与思考。

1、远离浮躁,静心读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所有的成名者,如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等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

以上名师尚且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更应该摈弃浮躁,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文化规划,设计自己要陆续读什么书;其次要设法使自己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可以不干的事情放到一边,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教学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在《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中多次强调“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认为“读教相长”。因为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不少老师比较注重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不知道功在其外;如果老师们能真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话,我们任何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老师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如教育专家于漪执教《孔乙己》一课,他导入新课后就这样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由此我们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于漪老师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我们无人能比。可见于漪老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

3、科学选择,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因为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便我们的知识内涵、素质修养、见识思想、人文底蕴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创新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一要直面经典。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要取法乎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整天读一般的小报的话,即便读一辈子,我们也只是在这个层次上徘徊。但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另外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类以外的文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都要读。因为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如果不从整个文化来研读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读各种高层次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中国经典包括以老庄、孔孟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经典;以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著作为代表的教育经典。外国经典包括以苏格拉底、黑格尔、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卢姆等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为代表的教育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人文经典名著。这些书籍都是教师涵养自己、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典籍。

三要注重人文。人文书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关键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种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教师要把自己的书教好,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只是学习教学专业和教育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人文书籍,使之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刊物;要注重阅读季羡林、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余光中等名家作品,要研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好书以及中外名著。

四要重视专业。人常说,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提升专业素养,就非得认真读专业书不可,另外熟悉了解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熟读儿童经典图书和现在流行的绘本图书等,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和情感。

4、厚薄激发,读写结合,

众所周之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绝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我们应该既重视阅读,又注重写作,读写结合。

书海无涯勤涵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九

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活动,现就调查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了三至六年级60名学生和20名数学教师(教龄以上和以下各20名)做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展开,教师的调查涉及基本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材与资源、评价、课程实施的反思、以及职业需求等7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调查内容涉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从统计结果很明显地暴露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发放“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共20份,其中包括20年教龄以上10人,20年教龄以下10人。以下是对本问卷重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必须经常预习有时要求预习不要求预习其他人数2126所占比例10%60%30%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70%,说明教师们对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是比较重视的,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能够更好地充当学习小主人的角色。选“不要求预习与其他”项的占调查总数的30%,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会缺乏新鲜感;另一种是学生是低年级的,缺乏预习的能力。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选项内容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其他人数182所占比例90%10%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适时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让学生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做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并要力争把它做得更好。调查显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90%的教师均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提供拓展数学学习内容”的还占到总人数的10%,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当然“拓展的内容”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

3、你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选项内容只作为一个平台经常注入其他内容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完全按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教学其他人数515所占比例25%75%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读通、读透这三个层面。所谓“读懂”即要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教材中有哪些基本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所谓“读通”即教师要了解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所谓“读透”即教师要融会贯通地灵活处理教材,根据现实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这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的新教材已充分体现出“新、实、活”的特点,但毕竟新教材不能充分兼顾到所有地区的现实状况,为此应当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这样才能让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更喜欢数学,以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选项内容提供教学配套材料提供新课教。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十

2.注重积累,抓好背记。积累与感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积累背记方面,老师们除了落实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外,还可以抓没有此项要求课文的熟读成诵,结合“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新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记。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引背课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补法、想象法等等。以便让学生多背记一些课文中的佳词妙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前背记古诗文”的活动,精选诗文,日积月累。

3.活化练习,提高兴趣。落实“双基”离不开训练,而传统的语文训练往往是机械重复的多,动笔抄写的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负担重。老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改变一下训练方法,不再一味地抄抄写写,而是将口说、心记、脑想、手做,眼看、笔写等各种形式并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练的效果。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读足读实,精选练点,形式多样。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多元、多层、多角评价。

教学目标的三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层,教学过程的开放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角。为促使学生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对学生及时反馈,讲究评价的策略。

1.坚持多元评价。一般来说,显性的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容易反馈,而隐性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往往难以检测,就此我们可采用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来进行整体评价。比如,要了解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否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们的意见,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和讨论等等来获得。

2.坚持多层评价。三维目标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对每个个体来说结果肯定不一样,我们就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我们根据学生上、中、下三个水平层次,采用a、b、c三套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在“过程与方法”上,我们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即对于不能按时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对他们实行延迟评价。

3、坚持多角评价。所谓多角评价就是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共评。如朗读、背诵、作业,可以开展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用“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等等评价语,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提高能力。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十一

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料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善。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活动,现就调查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了三至六年级60名学生和20名数学教师(教龄以上和以下各20名)做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展开,教师的调查涉及基本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材与资源、评价、课程实施的反思、以及职业需求等7个方面的资料。学生的调查资料涉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从统计结果很明显地暴露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调查问卷资料分析。

说明:本次发放“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共20份,其中包括20年教龄以上10人,20年教龄以下10人。以下是对本问卷重点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70%,说明教师们对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是比较重视的,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透过预习,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能够更好地充当学习小主人的主角。选“不要求预习与其他”项的占调查总数的30%,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会缺乏新鲜感;另一种是学生是低年级的,缺乏预习的潜力。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料是如何选取的?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适时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让学生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就应做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并要力争把它做得更好。调查显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90%的教师均能为学生带给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资料,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带给拓展数学学习资料”的还占到总人数的10%,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当然“拓展的资料”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

3、你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读通、读透这三个层面。所谓“读懂”即要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教材中有哪些基本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潜力方面有哪些要求;所谓“读通”即教师要了解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所谓“读透”即教师要融会贯通地灵活处理教材,根据现实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这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的新教材已充分体现出“新、实、活”的特点,但毕竟新教材不能充分兼顾到所有地区的现实状况,为此应当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这样才能让所学资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更喜欢数学,以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期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忙?

有50%的教师选取了“带给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以及“带给教学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个性需要媒体的辅助,而新教材的配套资源还不够充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必须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45%的教师选取“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这天,教师们已关注到课堂教学深层性的东西:课堂教学情境该如何创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教师们透过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能够适时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这是一线教师们迫切需求的。

二、学生调查问卷资料分析。

说明:本次调查,我们从我校抽取了60名学生,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各30名,(城镇校园和农村校园学生的比例为2:3)从学生的问卷中也能够反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一些心态及期望。

(二)思考:

1、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教学。

经过低年级的学习训练,中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常规,初步学到一点学习方法。这个阶段就要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靠成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面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不论是训练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潜力、理解潜力,还是训练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潜力、迁移潜力,都还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但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要有些变化,教师在讲、读、示范各方面都要略少于低年级,要适当增加提问及其难度;要适当增加学生独立学习的因素,但这种独立学习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也可称半独立学习;要适当增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教学。

高年级小学生要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所谓独立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在教师的稍加帮忙下,学生对学习资料就能自行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如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学习常规及初步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必须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潜力有所发展,自我控制潜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透过教师稍加帮忙主要靠自己去完成是完全可能的。

在这个阶段,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和中年级又有所不同。不仅仅表此刻教师直接教的分量上、时间上的减少,而且要求教师启发、提问的深度上要加强,提高思维训练的难度;学生的独立学习,不完全在于增加自学的时间、分量,而且要求能独立思考,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总之,在整个小学教学中,教与学在向着“教是为了不教”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此刻学生的独立学习潜力、认识潜力的日益提高上。从形式上看教师的活动是越来越少,学生的活动是越来越多;从实质上看,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是主导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主导的方式有所变化而已。

三、在小学数学施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调查显示,有60%的教师选取了校园“带给教学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个性需要媒体的辅助,新教材课堂资源不够充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必须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材的编排上,图画与文字相结合,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但有的图画资料多,里面带给的数学信息也很多,在理解新的知识时,受思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选取相应的有效信息,往往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影响了正常教学。如何帮忙学生正确看图,选取有效信息。

3、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资料、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理解;因新教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较高,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在施教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中下学生理解困难,再加上目前班级人数过多,难以兼顾,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授起课来很费力。

4、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完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不够及时。学生学业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中后进生比例偏高,且转化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提优又要补差,教师们感到操作起来有难度。

1、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评价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善与激励的功能。多数校园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致使教师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考试资料转,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用心性。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展教师发展空间。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一支业务精良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行轮训,使教师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潜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同时还要加强教材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没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要改变只热心于就课论课的课堂教学观摩,改变只热衷于对教学方法的研讨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等现象,教研工作要回归到对教材的钻研和学习上,加强对教材的辅导工作,规定任何教师在教学任何一个教学资料之前务必理解全册教材辅导和单元教材辅导,没经辅导的资料,不允许上课。透过教材通研使教师了解全册教材的体系,把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前后的联系,明白各部分资料的教学推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必须成效,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认识需要梳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作为教育的行动者、思考者,应不断地思考,大胆的实践,精心演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努力去追寻充满诗意的课堂,尽情地享受她的快乐和秀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稳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篇十二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专业发展乃至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构建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包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广泛深入地了解全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为构建书香校园,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奠定基础。

三、调研方法:问卷法。

四、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工作量、健康状况等,重点调研教师的阅读现状。

五、调研过程。

1、设计问卷。依据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的规划,设计了《包河区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表》(重点调查教师阅读状况),并通过语文教研组长将调查表发给了每所学校的每位语文教师。2、问卷回收。各校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通过电子邮件,陆续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848份,其中有13份问卷无效,835份是有效问卷。3、统计分析。对提交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

六、调研结果与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分别从读书兴趣、读书时间、读书类别、影响读书的原因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读书兴趣方面:全区酷爱读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186人,占总人数的22.27%;喜欢读书的354人,占总人数的42.39%;一般的284人,占总人数的34.01%;不喜欢的11人,占总人数的1.3%。

2、读书时间方面: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96小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且读书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的有175人,占总人数的20.95%。比较喜欢阅读,也经常读书,但不经常做笔记、写心得,读书时间在1.5-2小时的372人,占总人数的44.56%;偶尔读一读的176人,占总人数的21.08%;愿意读书,但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基本不读书的103人,占总人数的12.33%;对读书没有兴趣,基本不读书的9人,占总人数的1.07%。

3、读书类型方面:基本以阅读教学参考书、教育杂志的小学语文教师有272人,占总人数的32.57%;阅读文学、小说等人文著作有76人,占总人数的9.10%;阅读专业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等77人,占总人数的9.02%,浏览《新安晚报》等89人,占总人数的10.66%;阅读《合肥晚报》的185人,占总人数的22.16%,读教育专著的79人,占总人数的9.46%;读其他报纸杂志等读物57人,占总人数的6.82%。

4、影响读书的原因方面:

(1)、工作负担较重。调查统计显示58.03%的教师反映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评估验收、检查,导致他(她)们平时起早摸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频繁地开会、评比、总结、接受检查……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多数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旦放假,不少教师整个身心松弛下来,对书本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想读书,更不愿动笔。

(2)、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老师也同其他人一样,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去读书,而是打开电视、电脑,尽情享受快餐文化,或在网上冲浪、聊天、玩游戏。

(3)、心情浮躁不安。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老师也深受影响。许多老师感觉心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无非是一些报纸、杂志,最关注的多半是娱乐、体育、证劵、饮食、健康等知识消息,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自觉主动地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多,更别说读哲学、史学、中外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4)、适合的书不多。许多学校重视硬件投入、设备更换,但学校的图书投入不足,书籍更换更少,学校适合老师看的书不多。另外,语文教师给学生和自己孩子推荐和购买书籍较多,但给自己购买适合的书籍较少。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基本情况尚可。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76小时。有20.95%的教师,酷爱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54.9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读书,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比较经常地阅读,读书已经成为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的生活,大家普遍具有较强的读书愿望,有着明确的读书目的。但问卷中也明显地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陷。如在“影响读书的原因”中,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这一方面反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学习时间较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个别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对小学生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必要再去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落实不够,终身读书的观念比较淡薄。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字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