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散文的特点(模板13篇)

2023年散文的特点(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22:04
2023年散文的特点(模板13篇)
时间:2023-11-23 09:22:04     小编:梦幻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的特点篇一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的特点篇二

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能够抒写。

散文诗的写法十分灵活,能够记叙描述,能够直抒胸怀,能够议论风生;能够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能够使人尽情发挥。

散文的特点篇三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能够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构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那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资料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散文的特点篇四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譬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散文单元的五篇课文就很典型。在绿〉中,只要找到惊诧一词,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先要写梅雨瀑、梅雨亭以及周围的景色和梅雨潭得名的原因;荷塘月色,只要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能知道作者在重点措写了荷塘月色之后,为什么还要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忆起西洲曲里的句子;灯,只要抓住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再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弄清为什么除了写眼前的灯之外,还要写回忆中的灯和联想(传说)中的灯;蒲公英,只要立足作者的那段无声的呼唤,就能懂得为什么作者能从眼前吹蒲公英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童年吹蒲公英、战争岁月吃植蒲公英和那个蒲公英儿子;故乡的榕树,只要能找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含有怀念、思念字样的两个反问句,就能体会作者为什么由眼前的两棵榕树和小儿子口含榕树叶吹口哨逗小黑狗取乐的场面,想到了故乡的榕树,又由此联系到了故乡的人和事。

线索是串连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找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它的内容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顺着线索可以一步步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从而形成课文内容的结构提纲,对其严谨、巧妙、独到的构思技巧有个全面的掌握,为深入理解文章立意奠基。

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例如:绿所表现的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激情,荷塘月色的苦闷情绪(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灯的希望永存,抗战必胜的信念,蒲公英的反战思想,故乡的榕树的思乡之情等立意,都是通过对景物的精雕细刻,层层铺垫,喷发而出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所谓言为心声,因此,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进行有效积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壶井荣的朴实诚恳,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等。我们需要兼采众家之长,遨游于文学艺术的江海之中。

掌握了四步阅读法,也就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必有所获,也会对散文的写作训练有所帮助。

雪------鲁迅。

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散文的特点篇五

所谓诗散文,我的理解,是一种融合了散文与诗歌各种特征的一种现代新型文学体裁。

具体来说,诗散文融合了诗歌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从本质上看,诗散文相似于散文,内容上保留了形与神统一的散文描写特点,但在细节上,又将散文的真实和诗歌的幻想结合在一起,能给读者带来更加充分的美好想象。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表象,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也不缺乏内在的音乐韵律和节奏美感。

总之,诗散文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或片断,也表现出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感触。因此,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在容量上的灵活性。

诗散文是一种新型文体,是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探索研究起来的。中国历史上就有类似诗散文(长期以来以讹传讹地被认为是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倡导起来,却是在21世纪初以后。第一个正式使用“诗散文”这个名词,并着力倡导,也刻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朝慧先生。他认为,“我喜欢散文的自由和随意,我崇尚诗意的深厚和含蓄,所以,我的人生选择了‘诗散文’。文学作品中诗意的'层次,我始终都认为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从‘散文’到‘诗散文’,那是一种文体生命的生长和提升。事实上‘诗散文’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它要求散体、自由和随意,那是情感(灵魂)无拘无束、无疆无域的散漫和驰骋;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凝铸诗意的内核,这就需要戴着镣铐去跳舞,要求艺术信息密集和精神旨趣的聚焦,要在有限的形式中压缩雷霆千钧。这种文体就是这样,既舒展又约束,既自由散漫而又要求高度的集中和内敛”。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新文学中,诗散文是一个自主品牌的文学新品种、新体裁。20xx年,以“诗散文”命名的散文集《淡墨诗散文选》,列入了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是诗散文的首部专著。

就近年来进行诗散文创作的实践,个人认为,诗散文必须具备以下二个特点。

其一,诗散文由散文和诗歌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

诗散文是散文与诗歌“渗透”、“融合”出来的新文体,这是毫无疑义的。诗散文具有诗歌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既吸收了散文行文自由、随意抒怀、容之有物的的功能,也吸收了诗歌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可以这么说,不熟悉不了解诗歌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出诗散文。

但是,诗散文毕竟是一种新型文体,正如有人问:诗散文是“散文的诗”还是“诗的散文”?我认为,诗散文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关键就在于这种文体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诗散文有自己独有区别于诗歌和散文的艺术特征。

其二,诗散文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纪实,并以开放的视角来抒写心灵或情绪的波动。

要说明这一点,必须进一步区别诗散文与诗歌、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诗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诗歌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才有诗散文这一文体的诞生。

诗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诗散文主要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法。

与诗歌相比,诗散文同样有诗的韵律、节奏、音节,但没有行数、排列等限制,即没有诗歌的外形羁绊。至于诗散文的形式,可以有如下几种:纯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歌交错排列的形式。所谓散文与诗歌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的交错。而这些,恰恰是诗歌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诗散文和散文的区别。

同为纪实抒情文体,但诗散文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承认诗散文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与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

散文总离不开纪实,抒情散文同样如此,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诗散文却是在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同时,还要抒写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对现实生活进行想象式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诗散文是一种脱胎于诗歌和散文,又借助散文纪实描述的方式,用诗歌的语言来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现代新文体。

散文的特点篇六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可以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

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发展的空间。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不过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因此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这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内容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散文的特点篇七

乡思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精神母题之一。或为羁旅之愁;或为行役之苦;或为宦游之艰。总之,出门在外的客子总会为物所动,书写他们内心的沉郁的乡情。综观这些各言心声的思乡诗,抒情角度可以概括为两种——从己入笔和从对方入笔。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作一浅谈。

一、从己如笔,抒写切身感受,表达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诗人直接从自身写起,表达无限的乡思。无边的月辉流水般泻入室内,淌入诗人颇不宁静的心田。于是如霜的皎洁便勾起了静夜深思游子的迫切归情。身姿俯仰之间,思绪早已箭般飞回了阔别的故乡。全诗笔意轻淡,角度直接单纯,而思绪绵长,如流如水,如泣如诉。

再如杜甫的《春望》。此诗历来被称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之作。全诗八句,前四句感时忧国,后四句思亲念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同样直接从己入笔,抒写面对家书的'感慨,虽未年高,但身心却垂垂老矣的喟叹。离情充溢,沉着蕴藉。家书的可贵,就在于它载着深情冒着烽火而来;出现在兵荒马乱之际;报告着妻儿家小的平安。面队这样的家书,诗人怎会不欣喜万分,归心似箭呢?愈搔愈短的白发,谁又能说不是因思乡而生呢?真可谓“白发镊不尽,只缘根在愁肠中”,或如谢眺诗云:“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总之,全诗从己入笔,描摹自身之态,抒写思乡之情,诗人对家人的眷眷思念跃然纸上。

二、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同为杜甫思乡作的《月夜》,却采用了与《春望》截然不同的抒情角度——从对方落笔。

今日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开篇从妻子儿女入笔,曲写思情。想象妻子在此同样月圆之夜,望酣睡儿女,却辗转难眠,孤身一人,凄然而立,眷念生死未卜的丈夫,不知他如今飘至何方。诗人以白描手法,清晰的勾画了一幅《闺中望月思亲图》。而对妻子形象真切不爽的描绘,实际上达到了诗人自我情态毫发毕现之效,诗人最后以设想日后重逢之喜反射如今天各一方之苦,仍为曲传相思之笔,曲写思情。思绪缠绵,不绝如缕。

再如:边塞诗人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也是从对方入笔,表达四乡之情。真可谓思念之人必为至亲至爱,身处异地而心幽灵犀,两地相思,一样深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前两句从己入笔,描写切身感受;后两句改为从家乡的兄弟入笔,表到思归之情。前后两句殊途同归,珠联璧合。

了解古代思乡诗的抒情角度,有助于我们对此类诗歌整体结构的探究,从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

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1、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散文的特点篇八

一、细腻悠长,令人寻味。

贾平凹他的笔法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他共分11个段落,这11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但其笔调细致,就像是由11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例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这段中的“红”、“绿”、“瘦”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意境,不得不让人细细地去品味。贾平凹善于运用拟人、通感的方式传递感觉,如“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他的脚印”。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静虚村记》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是贾平凹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为了达到自然与人融合这一境界,贾平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带有古典神韵的画面。静虚村远离“繁华”、“热闹”的城市,是一个“清静”的地方。与自然的接近使这里人们极易受到道家“知足观”的影响。他们是山野村人,住着茅屋,却并不觉得“寒酸”;他们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饭、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是静虚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学,他们“厚诚”、“几乎近于傻昧”,其实,这些平凡到极点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的脉搏和着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动,自然,赋予了他们一切,也昭示了一切。在《静虚村记》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见出人的心灵的投射。

二、具有哲理意味,极富情致和个性。

贾平凹大部分的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例如《丑石》,贾平凹在写“丑石”时,可看出他对于丑石是有感情的,他在用他的感情来述说哲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看起来像一篇叙事散文,但实则是一篇哲理散文。我们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哲理寓意不是从长篇的大道理中说教出来的,而是简单地从一个小小的生活故事中传达给人们的,这样的“哲理散文”看起不恶心、不作呕,很舒服。平平谈谈才是真。看多了那种“大鱼大肉”的散文,来点“清淡小菜”很让人胃口大增。

三、语言平实、朴素、大气,善用白描手法。

贾平凹是个注重语言的作家,他的`语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言”。贾平凹早期创作即十分重视语言的运用,他认为好的语言的标准一是充分地表现情绪,二是和谐地搭配虚词,三是多用新鲜准确的动词。如《闲人》中,“闲人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性格开朗豪爽、爱打抱不平的人,他够哥们儿义气,傲慢、还有点玩世不恭”。对闲人日常生活,结识朋友的描写,就仿佛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立在面前一样。就“‘喂,哥们儿!’他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还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他们在着装上走极端,但却要表现一种风度”。就这样一位人物被贾平凹描绘得让人又喜又恨。他没有用什么过分的辞藻来堆砌,他就用一种平实的笔调来叙述,不刻意美化,也不蓄意丑化。《静虚村记》中对农村生活的抒写也是极其平实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笔触,那样恬静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说明,无须加上不真实的花边。贾平凹靠白描传神,构筑起一个朴素恢弘、沉稳深邃的艺术世界。

走进贾平凹的散文天地,我们好像踏进了一片原始森林,风景绚烂,色彩缤纷,有一种野性的神秘和古朴的韵味,其中的山水花草,无不涂抹着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读他的散文,常常会被一种不可捉摸的谜性情绪所困扰,无法明确而清醒地把握其主题和内容。他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人、事、景都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有一种别样的风韵深藏在字里行间。

散文的特点篇九

民国时期的大家,其作品都带有那个残酷时代的烙印,朱自清先生也不例外。先生开始拿笔写文章,便是受到了当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影像。自那时起,先生的散文一直与时代保持一致,深刻的反映了当时每个阶段的历史。后来的五四运动的'低潮、再发展、西方文化刺激下传统文化的变革大跃进和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伤痛,都在先生的文中得到了详细的体现。而随着先生人生的前行,先生的文体日趋圆满,风格益发显著,最终诞生了独树一帜的朱自清派散文。

先生的文章偏向于叙事和抒情。先生叙事的散文,多是描写社会百态、芸芸众生;而抒情的散文亦或描写家庭的温脉的亲情(比如《父亲》、《儿女》),亦或以大千世界内的自然之景传递出先生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比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绿》、《荷塘月色》等)。而说到借景抒情,不得不提先生的一篇绝佳之作《白马湖》,借着对曾经逝去的时光的回忆,先生用笔表达出了常人难以言喻的对故友的思念和牵挂。而本文将从结构、抒情、语言表达等角度来探讨先生的散文风格。

散文的特点篇十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的特点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譬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散文单元的五篇课文就很典型。在绿〉中,只要找到惊诧一词,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先要写梅雨瀑、梅雨亭以及周围的景色和梅雨潭得名的原因;荷塘月色,只要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能知道作者在重点措写了荷塘月色之后,为什么还要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忆起西洲曲里的句子;灯,只要抓住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再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弄清为什么除了写眼前的灯之外,还要写回忆中的灯和联想(传说)中的灯;蒲公英,只要立足作者的那段无声的呼唤,就能懂得为什么作者能从眼前吹蒲公英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童年吹蒲公英、战争岁月吃植蒲公英和那个蒲公英儿子;故乡的榕树,只要能找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含有怀念、思念字样的两个反问句,就能体会作者为什么由眼前的两棵榕树和小儿子口含榕树叶吹口哨逗小黑狗取乐的场面,想到了故乡的榕树,又由此联系到了故乡的人和事。

线索是串连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找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它的内容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顺着线索可以一步步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从而形成课文内容的结构提纲,对其严谨、巧妙、独到的构思技巧有个全面的掌握,为深入理解文章立意奠基。

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例如:绿所表现的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激情,荷塘月色的苦闷情绪(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灯的希望永存,抗战必胜的信念,蒲公英的反战思想,故乡的榕树的思乡之情等立意,都是通过对景物的精雕细刻,层层铺垫,喷发而出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所谓言为心声,因此,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进行有效积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壶井荣的朴实诚恳,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等。我们需要兼采众家之长,遨游于文学艺术的江海之中。

掌握了四步阅读法,也就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必有所获,也会对散文的写作训练有所帮助。

散文的特点篇十一

朱自清,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本名自华,自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淳朴细腻,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秀,包含真情实感,字里行间透着灵气。朱自清以其标志性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抹绮丽的色彩,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代表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

大师生于近代中国,对于所有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段沉痛的历史。在漫长曲折的人生经历后,大师以其深重的爱国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成为了一名鉴定的民主主义革命斗士。纵使身患重病、缠绵床榻,也极力的投入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斗争中,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愤怒的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诫家人绝不能因为一点面粉而丢失对于国家的忠诚,从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气节。毛主席曾大力的赞扬了朱自清大师不为美帝国虚伪“救济粮”折腰的爱国精神,评价他“宣示了我中华子民的英雄血性”

散文的特点篇十二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最美。

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古人主张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直抒胸臆。现代人也有同感。散文是一种包孕情感的文学自述,它是独白的艺术,是以“我”为中心的`叙事活动。这就要求散文作者的真实性——真实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以及相关事件的真实性。这是许多作家之所以反对在散文中进行虚构的原因。散文属于非虚构作品,散文的本质就是真实性。

自我、真实和笔调是散文的三大基石。散文的最大特征是从自我出发,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除了精神自我,还有叙事自我,散文应该保持自我的主观视点,保持在场感;散文的真实重要的是主体真实,就是真情实感。总体来说,情节要真实、细节可以合理想象;感情要真实,场景可以整合。当作家重在主观表达时,形象已经写意,可以有较多虚构,需要作家有很高的才能,但这些并非散文创作的通则。今天很多学者的知性散文并不强调文采和技巧,但他们丰富了散文的承载力和思想性,形成了散文新的风向。

散文的特点篇十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