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一
大班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辩驳别人的倾向了,所以当故事中有矛盾冲突点时,我给予了他们辩论的机会,最终孩子的辩论分为两派:
认为莫格变大是好事的说: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保护人们。
认为莫格变大是坏事的说:莫格会影响交通,会把房子撑破,会把别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
通过辩论这种互动形式,孩子们了解了对方的理由,给了自己另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孩子们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倾听分析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也让孩子看待问题也变得更为全面了。
最后孩子们认为:莫格变大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要让莫格尽量避免身体上的巨大为别人带来的麻烦,多利用身体上的优势为别人服务。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二
教育笔记:百变“机器人”
“机器人”是我们小班的一种桌面玩具,它的四肢、头部都可以拉动、变形。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是很乐意玩这种玩具,经常拿在手里不知道要怎么玩。发现这一现象后,我便在室内游戏时间以变“魔术”的情境让“机器人”表演我们学过的课间操。
孩子们看着“机器人”活蹦乱跳的样子都高兴地拍起手,都想自己试一试。在午餐后的转换环节,孩子们都学起老师的样子让“机器人”跳起舞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经验的丰富及游戏经验的积累,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玩“机器人”,玩法也越来越多。有的孩子继续探索“机器人”的不同造型;有的孩子利用“机器人”的同一造型来组合成其他造型或物体,比如用“机器人”来摆成我们学过的圆形、方形、三角形;把“机器人”当做一节节的车厢,摆出长长的火车;将许多“机器人”一个挨着一个站立围合成围墙等。常常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教师提供的“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长长的火车、围墙的需求。这时候,我会建议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进行合作拼摆,从而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分析与反思]:
虽然这是一种看似很简单的玩具,可是正因为简单,孩子们的操作兴趣便不容易长久保留,玩具的价值不容易充分体现。所以,越是简单的玩具材料越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地探索,挖掘它们更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1、教师要深入分析游戏材料,探索其适宜的玩法。
虽然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但是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教师必须先要掌握游戏材料的玩法。当幼儿在探索、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瓶颈时,教师便可以进行针对性地适宜指导和支持,从而不断地丰富幼儿的操作经验。
2、材料数量提供要适宜,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刚开始时,我们是在午餐后的转换环节让幼儿玩“机器人”的。由于材料有限,我们规定每位幼儿取一个“机器人”。时间一长,孩子们便养成了只取一个材料的习惯。后来我们在晨间也提供了这个材料,这时孩子们还是只取一个,玩法也比较单一。当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又示范了利用多个“机器人”共同摆出造型的方法,打破了孩子们被局限的思维。当思维得到解放后,孩子们的想象力、表现力都让人惊讶。因此,材料的提供不仅要满足孩子有玩具玩,还要满足孩子开阔的思维发展,满足孩子想象的发挥空间。
3、要适宜地引导幼儿合作游戏。
尽管老师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但也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要多少有多少。有的幼儿会说:“我的机器人排的队不够长,还想要机器人。”那么作为教师,这时我们可以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引导都在“排队”的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还能引导幼儿学习初步的合作游戏,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为发展幼儿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当然,合作的意识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成的,还需要老师在各种活动中耐心地引导,从而让幼儿能进行经验迁移。经过长时间的引导,我班大部分幼儿现在基本能根据需要进行商量、合作游戏。
4、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发展需求并给予支持。
小班初期的幼儿多表现出对单个玩具的兴趣,在此阶段大多无意识地开展游戏,对玩具随便摆放、玩弄。随着幼儿对玩具有了一定的认知,便能初步感受玩具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逐渐开始把玩具一个一个叠高或按横向、竖向连接起来玩接龙游戏。当孩子们用“机器人”进行拼摆各种图形时,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摆弄玩具,而开始了顺接、甚至是围合的游戏阶段。因此,教师在观察到幼儿的这一进步时,不仅仅是表现出感叹,还要为幼儿的这一发展需求提供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比如提供更多的积木、插塑玩具等,满足幼儿的发现需求。
5、认真观察幼儿游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交流。
在玩“机器人”的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思维是如此地开阔,他们很多时候能发现老师都没能发现的玩法。为了对孩子们创造性玩法的经验推广,我经常采用集体评价、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学的过程中,对材料更熟悉,掌握更多的玩法,从而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游戏。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三
回顾往昔,从1984年毕业至今,我当了8年的班主任,5年的园教研组长,22年的幼儿园园长,35年的幼教经历让我积累了宝贵的育人经验。在这35年的幼教生涯中,我一直紧跟幼教发展的步伐,把幼儿教育作为毕生事业,不断深化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努力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这35年的从教生涯,让我逐渐开拓出一条适合园所发展的创新之路。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引领人们走向幸福。根据“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的原则,我在上世纪末提出“在对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相信,只有注重全面发展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础的先决条件。于是,我通过多种策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1)努力探索教学新路子。
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故事、以及创设小问号活动、小记者活动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科学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一物多玩、一问多答、自主绘画、仿编儿歌、创编故事等着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80年代末,我率先对儿歌教学、常识教学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撰写的《如何优化语言科教学》、《如何使常识课上得生动活泼》等文章在市、县幼师骨干学习班上推广;20xx年起,我被韩师聘为本科班专业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讲教师,深受学生欢迎。
(2)选择适合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
在20xx年开展的课程改革中,率先尝试生成课程。生成课程即: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生成的课程。生成课程能突出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每学期用十周实施生成课程,并形成第一套园本教材。
提出走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相结合的新路子。我们坚持每学期各班生成两到三个主题课程,同时利用整合、取舍等方法,博采众家之长,选择部分优质的预成课程,形成了动态课程与静态课程相结合的、先进的课程模式。
(3)创设先进的教学模式。
我带领老师们不断探究、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教学模式:充分丰富的课前准备(包括场地的布置、材料的准备、经验的准备、课件的制作)——活动导入(问题的提出)——教师启发,幼儿自主学习(讨论探讨或动手操作、体验)——结果的展示——迁移创新——活动延伸。我们的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适合集体教学,还适合区域活动。
(4)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园所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正面教育。20xx年,针对当地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不够节俭等问题,带领教师开展《通过环保活动培养幼儿的节约习惯》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育文明的“国际小公民”;针对过度保护幼儿情况,引领教师实施《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并形成园本第二套教材;十二五课题《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997年9月,我通过考试,成为兰英一幼的园长,带领教师开始了极为艰苦的园所成长路程。面对人烟稀少的新区,尚未竣工的园舍,17名幼儿和没有正规工作经验的教师,我鼓舞士气:“面包会有的!”要求教师要乐观自信:尽管没钱做广告,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7位孩子,就是17颗火种。
着手建立园所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园所近期目标“高起点严要求,规范办园”;中期目标“3到5年,成为市一流幼儿园”;长期目标“省示范性幼儿园”。确立了“开辟快乐教育天地,让更多孩子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的办园目标,“健康快乐、崇善博爱、乐学好问、灵敏应变、习惯良好”的培养目标以及办园宗旨、园训、教风、园风等具有前瞻性的办园思想,实行目标管理。
针对教师学历低,缺乏规范经验等情况,我一方面指导她们自我提高,一方面关心鼓励,言传身教。同时采用以老带新、师德教育、岗位培训、园本教研等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一手培养的杨晓虹、洪娜已经成长为市的名园长、名教师。教师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均名列前茅。
20xx年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园,20xx年被评为省一级园,并先后荣获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绿色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期间,我几次婉拒社会上的高薪聘请,心无旁骛的和教师一起把公办园中经济最困难、底子最薄弱的兰英一幼办成潮州市公办园中最具可持续发展后劲的示范性幼儿园。
我作为市督学,经常到其他幼儿园检查督导,与其他园所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并积极学习其他园所的办园优点。如今,我已基本实现了最初定下的教育目标及幼儿培养目标。但由于潮州经济相对落后,人才流失较严重,幼儿园存在办学不规范、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小学化现象等问题,“让更多孩子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这一理想还没能实现。
今后,我将着重加大力度,通过教育提案等请求设法增加公办园;联合其他公办园定期为面上幼儿园开示范课,提供跟岗学习机会;通过评估、上等级提升办园质量;继续为韩师学生上课,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幼师,不遗余力地促进本地区幼教事业的发展;把幼儿教育这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作为毕生发展目标,努力推动幼儿教育发展。
刘少玲,幼儿园高级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5年。现任广东省潮州市兰英第一幼儿园园长,韩师本科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讲教师。被聘为“粤东学前教育学科群”学科专家,广东省第一批幼教研训专家,省一级幼儿园督导评估专家,潮州市督学,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主持科研课题6个,发表论文10多篇。开过各类讲座50多场次,受训学员5000多人次(其中有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家长培训等。)先后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幼儿教师”,省“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南粤优秀教师,省优秀幼儿园园长,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手,潮汕星河奖辉勇师表奖,广东省特级教师,潮州市尊师重教优秀园长等荣誉称号。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四
在一次教育活动《腊梅花》中,我让孩子观察图片: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孩子们认真观察花,这时我再出示蜡梅花,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其枝、干、花的形状及颜色。蜡梅花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哪个季节开放?具有怎样的品格?带幼儿到户外,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户外的感受,感知冬天的天气。然后观察梅花:让幼儿仔细观察冬天的花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花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并探索。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最后我给孩子们提供墨汁和颜料,让孩子们用手在画纸上作画,孩子们兴趣很高也很开心。本次活动是以观察为主,与幼儿共同谈论冬天的花卉。
虽然这么设计的,但在具体活动中的许多方面,根据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反映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此次活动过程,孩子们表现得十分兴奋,那股兴奋劲好久都不能平息。在老师出示挂图时,孩子们的想象的闸门也打开了,对冬天开放的花特别感兴趣,还说出了许多花。并饶有兴趣地讲个没完没了的,但对那大幅冬天背景图片只是觉得好玩、新鲜。这些,如果让孩子们看看冬天录象,我想孩子们会更感兴趣的!当我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时,我经常反思。老师要有“孩子气”,让自己的教学化繁为简,孩子的快乐要能感同身受,孩子的兴趣点老师也要能因势利导,教学自然能事半功倍。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要多从孩子出发,多用孩子喜欢的方法进行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幼儿之间也是如此。在认识“我的新学号”中,我就发现我们的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如一铭、远远、煜俊等孩子数概念发展好,反应灵敏,不光记住了自己的学号,还主动帮助同伴记他们想对应的学号。而有些孩子就比较被动,表现较迟缓,反应不快,需要多次的提醒。还有一些孩子对学号较为混淆,比如把“21号”当成了“12号”,而把“23号”当成了“32号”等,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我就让孩子之间以强带弱,互相帮助来学习记忆一些学号,找窍门。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六
“到你讲故事了,快过来拉!”不一下子,电话就响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拿好书就直接上了,浏览了一下,还好对两篇故事的内容大概还有一些记得。“小朋友们好,又到了月亮姐姐讲故事的时间了,今天的第一个事故是……”我努力着把故事讲好,特别是在模仿不同小动物的角色时,都尽量表现出不同的声音,但变来变去都觉得好像不是想要的效果,感觉差不多。还有在故事讲完后,之前是准备好问题要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的,但当故事结束以后,我忘记了,缺少了这一环节。最后,两个故事都结束了,“月亮姐姐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再见!”
结束后,我感觉对自己讲的这两个故事都不怎么满意,准备的也都不充分。之前一些老师讲的故事都很生动,她们一定都是认真看过,准备充分了才来给小朋友们讲的。对于这个活动,不也是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吗?但我这次却看轻了它。最不应该的是存在着的侥幸心理,以后再有什么活动我一定不会再像这次一样,都是自己的责任,都应该把它做好才对。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七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忙!但我没在为孩子忙!》的博文。这篇文章在幼儿园教师中引起极大共鸣。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区角创设、主题墙布置、论文撰写等等,教师们每天忙得团团转,甚至靠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大家在为什么而忙?忙得有价值吗?有没有真正忙在了孩子的发展上?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全省范围的各大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许多项目的统计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考虑,“为什么而忙”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驱使教育向着一定的倾向发展。人们要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都可以通过教育的价值取向予以影响。就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一代人,什么样的幼儿教育行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去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目前,由于对幼儿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来自各个方面的新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不断被广大幼教工作者吸收与纳入幼儿教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此做法是否是我们幼儿园所需要的?”“此项工作对我们当地的孩子和家长有多少收益?”由此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幼儿园在原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量。如近几年来幼儿园纷纷推出了活动区、主题墙、幼儿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手册、教师笔记、教育反思、个案观察、家访记事、家园网站创建等等工作项目,教师工作量在不断地累加,而挤占掉的是关注孩子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曾对5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她们有53%的工作精力用于应付各种记录和书面资料、布置幼儿园环境(其中有约两小时为额外工作时间),仅有12%的精力用于幼儿个别教育、家长交流和反思教育策略。而就幼儿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才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行为。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八
虽然,孩子们在小班时也曾接触过数字,但只是比较粗浅的,而“我的学号”是给孩子们一个系统的数概念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对这抽象的数字感兴趣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注重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以“神秘客人”的身份出现学号,引起孩子的一种关注,就像悬疑影片中所布局下的一个引子,引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调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在活动的进行部分,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更加地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轻松的游戏中,孩子们放松压力,和数字朋友做游戏,找到自己相应的学号。在寻找学号的过程中有新鲜的刺激,也在无形中体验了一种乐趣。从给杯子找数字朋友,到毛巾秀一秀数字朋友,到新书、新泥工找数字的家……每一次孩子们都是在游戏中与自己的学号亲密接触,并在游戏中巩固认识了自己的新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