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农村学校调研报告 学校调研报告(通用11篇)

最新农村学校调研报告 学校调研报告(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4:51:13
最新农村学校调研报告 学校调研报告(通用11篇)
时间:2023-11-22 04:51:13     小编:笔舞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一

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需要设计一个办公楼。办公建筑是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办公楼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房屋在使用功能上可分为:办公室、会议室、多功能大厅等。可见于学校,企业,医院等建筑群中。房屋结构上多为框架结构。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我对xxx行政楼进行调查。对于办公楼的设计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外观,梁柱的尺寸,柱子的跨度,功能要求的满足,消防通道的设置,内部布局,防火的要求等。

该行政楼是一栋典型的办公楼,这栋楼共有6层,是为学校行政办公而设计的一栋办公、教学的综合型的办公楼。除了行政办公区之外,还兼院系综合楼。该行政楼占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左右,消防楼梯4部。该楼为基本对称结构,分南北两边,每边都有两个楼梯。这种结构类型在近些年的办公楼设计中很常见的。

首先,我依次观察了四部楼梯,观察后可以发现每部楼梯的设计位置都符合规范要求且便于使用,经查规范得知,两部楼梯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7m,离房间最近的楼梯不能超过30m。

在2楼南北的交界处有一道伸缩缝,缝两侧有两道防火门。这些都对在我以后设计方案时提供了一些帮助。我注意到屋顶的泛水处理以及女儿墙的排水设计,因为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也要用到这个。除此之外,该行政楼的屋顶还有透气层、太阳能等设施。随后我又观看了一些典型的办公室。

行政楼北侧有入口,紧挨入口处有楼梯,楼层净高3.18米,走廊宽度为3.05米,支道宽度为1.2米;配电间尺寸为5.5*3.08,每层设有若干办公室。

阅读相关资料知道办公室的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6米,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米。走道长度小于等于40米时,走道最小净宽单面布置时为1.3米,双面布置时为1.4米;走道长度大于40米时,走道最小净宽单面布置时为1.5米,双面布置时为1.8米;办公楼走道最大净宽为2.2米。卫生间距离最远工作点不应大于50米。层数在五层以上、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楼应设置电梯。将得到的简单数据与规范里的规定相比较,对办公楼设计,我有了初步的认识。

管的位置设置在墙面处,其间距满足小于18m,最大间距小于24m,每根落水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小于200m2,需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等。

在做完此次实地调查回去后,我又请教了老师一些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设计选型应考虑到那些要求。通过我从网上查阅资料,以及请教老师和同学,我初步了解到办公楼设计有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是经济实用,一方面要满足实用要求、给办公人员的工作带来方便,另一方面要尽量低费用、追求最佳的功能作用;第二是美观大方,创造出一个赏心悦目的良好工作环境,能够充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第三层次是独具品味,办公室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要努力体现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企业的特色和形象,对置身其中的工作人员产生积极的、和谐的影响。

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会议室根据需要可分为大、中、小会议室。中小型会议室可以分散布置也可以集中布置。小会议室的使用面积以30㎡左右为宜,中会议室的使用面积以60㎡左右为宜。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来确定使用面积。会议厅所在层数的安全出口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多功能会议室要有电声、遮光、放映等设施。

而且在抗震设防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应用比较多的建筑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优点。框架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等优点。常用于体型较规则、刚度较为均匀的建筑。但其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通过毕业设计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结构选型、平面布置、结构布置等一些基本理论,让我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了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对任务书的熟悉,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索有关设计资料使我对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使用文件检索、查找资料、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软件、计算能力等相关技能都是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锻炼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地、更规范地进行设计。在今后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不断积累,每次总结、归纳以及掌握的内容都可以让我们进步,也就是这样才会让我们得到自身的提高。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二

平湖市幼儿园园长、副园长链式培训班全体人员约30人、嘉兴市教育学院老师2人。

其中本小组人员(第五小组):

第一个活动是有教龄十年左右的章萍老师执教的中班数学活动《去猫妈妈家做客》。

第二个活动是有教龄五年内的沈佳欢老师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

两位执教老师从教材、目标、环节流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平湖市实验幼儿园的包亚燕园长代表参加培训的园长们进行互动点评。

江南幼儿园姚小萍园长给大家作了题为《建设蕴含个性的幼儿园文化》的报告。引用典故阐述个人对“个性”的认识,引用国外案例引入了“视觉识别系统”的理论。介绍了江南幼儿园的筹备建造和设计理念。用众多照片介绍了幼儿园环境及办园特色设想。

全体参加培训的园长们在江南幼儿园几位园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园舍门厅、楼梯走廊、专用教室、幼儿活动室、行政办公室以及户外活动环境。边参观边互相交流,园长们积极询问了解有关情况。

沈老师对江南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给予了“灿烂而不耀眼,丰富而不杂乱,清新而不冷淡,精致而不刻板”的评价。

选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总是会很高的。教师温柔清新的语言,生动的体态动作,能引发幼儿积极的互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情境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总能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丰富的操作材料和直观的实物让幼儿多种感官接触中感知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活动中适时进行学习常规、社会技能的渗透教育,关注到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姚园长能在新园舍建设中引入视觉识别系统理论,邀请专业设计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视觉形象整体设计,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整体性、系统性,具有整体美感和鲜明的特色。环境创设理念凸显现代化。

江南幼儿园整体环境可以用“清新雅致”四个字来概括。底楼、二楼、三楼的色彩以大地、森林、天空的三种颜色为主色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容易让人感觉温馨、安全,产生归属感。设备一流的教学功能室,如:幼儿阅览室、美术室、科学探索室、动漫活动室,投入大、起点高,让我们望尘莫及。户外环境设计也是充分体现雅致的特点,规整的防腐木藤架、漂亮的马赛克图形墙、雪白的沙池、碧绿的草地以及整齐的花坛围座,让人散步其中如入家庭后花园。

本次观摩的两个教学活动都是科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教师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让幼儿自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在教师引领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环节设计应体现层次递进性。一个科学活动后能够引发幼儿对某些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个成功的科学活动。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学校的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等)、各种物质载体(建筑、logo、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学校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表达)之中。”幼儿园要追求特色文化,应该从园所物质环境、办园理念系统、内部制度文化、教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教育行为等方面全方位设计,打造,再经过多年的积淀才能形成。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幼儿天性好玩、好动,蕴含教育意义的、安全的、富有操作性、游戏性的环境材料提供,能有效激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材料不需要如何高档、精致,只要低结构的、可以反复使用的,能引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就是好材料。因此,往往我们大人眼中的完美、精致的环境,在幼儿眼中不一定是喜欢的环境。作为办园者,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更要思考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利于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报告撰写时间: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三

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最新的执政理念的体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解决对次要矛盾的解决有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政治素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团队精神、机制建设、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而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教师发展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并对其他方面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根本和关键。抓住了教师发展这个根本,就牵住了“牛鼻子”。

第一,促进教师发展,要从全局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发展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优先筹划,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充分重视教师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要求,要尽全力满足,并鼓励教师主动谋求发展。

第二,促进教师发展,要正确处理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发展包括价值观念、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意志水平、专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互动的。“在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教师专业发展是决定教师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等。首先要求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专业理想,将教育视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全力以赴;其次,整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再次,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智慧,这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促进教师发展,要以教师的职业为发展取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促进教师良好基本素质的养成,加快教师职业人成熟的进程,从而最终确立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专业化地位。同时,除了培养教师具有专业素质外,还要在心理、情感、意志水平等方面使教师得到均衡发展,努力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使其成为有完善人格的社会人。

第三,促进教师发展尤其是专业发展,要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模式。多年来,教育界探索和实践了多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并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概括地说,校本研修,就是广大教师为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

校本研修的出发点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认知特征和情感需求,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了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校本研修是对过去教研活动的深刻变革,它革除了以往教研活动的形式化而不注重内容、随意化而不讲求质量、经验化而不重视科研方法等种种弊端,最大化地促进了教师发展。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改进研修工作、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和自己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校本研修的领导。对校本研修总体规划、全面组织、全权保障、全程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一个在真实教育情境中持续、有效、深入学习的校本研修环境,满足每个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以开展校本研修为手段建立学习型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教师个体的主动研修。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个人主动研修,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发展,才能确保研修的成功和高效。以问题引导教师研修,不断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使问题成为教师发展的起点;以差别推动教师进取,不断促使每位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事、与先进理论的对比,寻找差别,提升自己;倡导“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鼓励教师立足于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自身的选择,不断反思自身的实践,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发展;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认识中的“知”与实践中的“行”的同步交互与“悟性自足”,注重主体精神的发挥,鼓励教师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过的东西说出来。

关注、重视、促进教师群体研修。鉴于工作关系的联系,开展群体研修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学校团队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事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是每位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教师群体研修既可以由教师个体提出问题出发设定主题内容,也可以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需要而设定主题内容。内容不仅要基于教育教学的业务领域,也可以涉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等其他领域。通过常规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和课件制作评比、理论学习和主题研讨等形式,推动教师个体主动研修与群体研修相结合。在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加强群体交流与合作,同伴互助互学,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交流中既有倾听,又有回应,或敞开自己的困惑以求别人指点迷津,或公开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或不同观点、不同体会进行争论,思想与思想碰撞而生灵光,在合作中扬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加强与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联系,促进双方的深入合作,主动寻求专业引领。如果没有专家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教师之间的互助可能会限于同水平重复。与大学及其教育专业机构、教育专家的合作,可以使校本培训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尤其是智力的支持。通过专题讲座促进观念更新,通过案例分析促进教学反思,通过专家指导促进骨干成长,通过学术沙龙促进交流沟通。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那就只是纸上谈兵,专业引领应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完美统一,共同引领。专业引领是使研究脱离低水平重复、收获最大成效的重要凭借,是校本研修成功的保障。专业引领的强势参与,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高质量、高频度的专业引领对广大教师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研修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研究氛围,实现了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理论与实践统一,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然,校本研修不是惟一有效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校本研修应该与其他模式有机结合。

二、促进教师发展必须“以教师为本”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应该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是关爱人,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发展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再次,从方法论上讲,为获得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要从“具体人”的实际出发谋发展,二是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地发展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这要求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发展人就要充分重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作为专业人,其劳动有目的上的社会性和责任性、任务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过程上的示范性和严格性、手段上的规范性和创造性、成果上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自身职业的特点。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因素,重视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坚持“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的第一要义是尊重教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一是生理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受到社会和他人认可的体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理应受到尊重。

尊重教师,首先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的尊重。既要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要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尊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即尊重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尊重教师自主确定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目标,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觉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必要性,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专业发展活动方式与内容。教师个体的需要通常和他们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直接相关,要尊重教师在学习取向上的差异与发展阶段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教师在差异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教师,需要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历练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促使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其次是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保证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增强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形成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进而使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以教师为本”的第二要义是服务。服务必须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保障教师的利益,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做好生活方面的服务工作,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持续发展。

其次是全心全意为教师谋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硬件支持,创造和谐温馨的办公环境,提供各种现代设施,使广大教师在数字化的广阔宇宙中自由采撷,在光电传导中与世界对话交流;为教师发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学术交流和培训、研讨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交流与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为教师发展搭建广阔的校内外交流平台,立足校本,切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等等。总之,从物质与精神、内部与外部、软件与硬件多个方面为教师谋发展、促发展。

“以教师为本”的第三要义是激励。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的作用。恰当的激励能够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好、调动好和发展好,并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四

单位中层干部待遇,纳入学校后背干部管理,解决团干部的发展问题。四是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力度。坚持和推进“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建立团务公开制度,规范团委工作档案资料,能够把团内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及使用情况及时公开,按时收档。五是突出重点,深化活动开展。各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和教学实际,定期组织各种主题团日活动,及各种书画、演讲、朗诵、唱歌等文艺比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团干部兼职比例高,任务繁重。学校团委书记除主持团内工作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诸如升旗仪式、校广播站、学生心理咨询等其他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共青团工作,开展团内活动往往分身乏术,有心无力。

2、团内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目前学校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存在被动性、滞后性,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不能够较好地吸引团员学生参加。此外,开展活动所需经费主要由团费和学校拨款来解决,且以后者为主,数量十分有限,不能保证活动的次数和质量。

织工作、活动的正常开展。

4、团员发展存在薄弱环节,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仍存在将部分不满14周岁的学生发展为团员,8小时团课不达标,“一表一册一簿”填写不规范,不按年度计划发展团员,编号年限与实际发展时间不符等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学生团员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团省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有计划地开展团员发展工作,控制团学比,提升团员先进性,原则上,初中毕业班团员比例按30%左右掌握,高中毕业班团员比例按60%左右掌握。

二是认真做好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把好团干部入口关,中学团委书记要有活力、有朝气,有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初任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要加大对学校团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将学校团干部培训纳入到团区委培训工作计划中去,引导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团干部,落实团委书记单位中层干部待遇,努力为团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题活动,充分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五

现如今,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民生大计的头等大事,而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川边远农村的一所教育设施普通但成绩卓著的一所初中的调研,通过现状分析、成绩与特色、问题与困难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学校寄宿制对学校学生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也针对学校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调研反馈意见以及建议。

我们此次调查课题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地点是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永江乡的永江初中。

永江初中一面环山一面临水,学校学生大都是临河居住或者山的另一边的孩子,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还是有一段距离,山的另一边的的学生,距离学校更是遥远,山路也较为崎岖,考虑种种因素,学校便要求学生一律在校住宿。但学校的资源有限,一张单人床都需要挤两名同学。08年地震之后,这所本来就不大的学校举步维艰,教学楼成危房被强行拆除,学校便将学生寝室改为教学楼,用来临时住宿的板房修建起来后,学生们才回到学校寄宿,等待政府援建。然而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所学校没有重新修建,随着板房拆除时间的临近,学校还是没有等到政府的援建,此时,当地小学由政府援建的新楼已经盖好,于是这所中学就借用小学的旧校舍上课,校长还留在初中校区办公。调查中,我们了解了永江初中住宿的基本情况。

宿舍情况:一栋宿舍楼,共2层,每层8间寝室,最大一间15平米,住20人;最小一间15平米,住20人,平均0。75平米每人。

寄宿生活情况:住宿生总数223人,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09人;初中一年级66人;初中二年级76人;初中三年级81人。没有管理学生生活的老师。

接着我们又了解了永江初中的教师教学情况。

教师教学情况:学校在编教师19人,30周岁以下1人,31—40周岁6人,41—50周岁8人,51—60周岁4人,60周岁0人;学历结构:高中及以下0人;大专以上19人;本科及以上13人;专业结构:语文4人;数学4人;科学0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1人;思品2人;英语3人;计算机0人;体育1人;音乐0人;美术0人;其他(历史)2人。学校现开设课程: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历史。

上面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永江初中的一些现状。

对于“永江初中”的成绩,蒋校长还是比较自豪的说道:“我们学校比较小,只有200多学生,因此全部住校。学校学生成绩很好,去年12月28号三台县上专门做了交流发言,我们的学生考上高中后劲很强,上期期末芦溪中学参加绵阳统考我们学校出去的徐丹是全年级第一。在上一届中考中全县700分以上30人,我们学校就有2人,特优生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住校情况下学生的成绩较不住校情况下更好的事实也是学校坚持让学生住宿的原因。

20xx年,永江初中的两名同学以703的高分并列夺得芦溪学区的第二名,还有一位同学获得了第四名,即前五名有三位同学是来自永江初中。

一直以来,永江初中的学生在芦溪学区都是名列前茅。

对于“实行寄宿制给学校带来的最大问题及影响?”这一问题,蒋校长这样回答道:“一,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住房条件限制,学生觉得肯定没有家里方便。二,学生住校,给学校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难,毕竟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晚寝时不遵守纪律,老师为了学生的休息,任课老师值夜,老师休息得不到保障。”

访谈后我们总结出永江初中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具体化就是以下几点:

1。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如何解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学校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20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

3。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造成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

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

2、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

根据分析,以小见大,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在寄宿生管理中,应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制定《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校最好能为学生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学校可以统一帮学生购买床上用品,床铺上帖上“学生信息卡”,方便管理,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使有学生住校有“家”的感觉。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1、管“穿”。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

2、管“吃”。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可有针对性的作出安排,固定就餐顺序,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

4、管“行”。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里,远至近20多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每周学生离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学生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五名教师值周。五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学校应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六

为了解xx县职业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育教学的现状。20**年3月17日至19日,体艺科、职教科在云和职业技术学校调研三天。美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是随堂听课、教师座谈与交流两项。以下是对18日上午半天调研活动后的总体情况简要分析汇报。

云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云和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美术专业班4个,其中高二年级2个,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各1个。现有美术专业专任老师7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基本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合格。通用技术专职教师1人。

本次活动听课3节,其中美术专业课2节,通用技术课1节。美术专业课一节是电脑平面设计由吴莲老师执教,另外一节是素描由陈峰老师执教。通用技术学科是技术与设计1中一课,由刘伟林老师执教。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除通用技术学科教材统一使用xx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由任教美术专业班的老师自编内容供学生们选学,教育教学内容选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美术学科和通用技术学科在课堂教育教学形式上,以“讲授——练习”的模式为主,先由老师介绍或讲解,学生自由练习或是上讲台演示。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演示,不少学生则自由交谈。

1、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几节课同时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况且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少有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已经根深蒂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2、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有待尽一步提升。

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教育教学内容,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老师应更多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就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能体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是体现xx县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特色内容进行课堂教育教学。通用技术是动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操作实践。

3、课堂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应逐步建立。

在调研中,几个老师的课堂教育教学都以下课的铃声为终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设计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后,学生真正落实情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

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育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老师们都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职高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转变成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育教学观念转化成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老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云和职高美术组有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美术组教师个体数量较多,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强化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群体优势,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捷径。

教育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或讲完教育教学内容,而应该是观察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想不想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专业技能有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习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育教学。

要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效,教育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教育教学采用讲授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便于操作时间省等优点,而采用讨论或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和研究精神,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开展和落实。

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老师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也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没有评价的教育教学肯定是不全面和深刻的。两个学科的教师应该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后对学生作业或设计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多元,可以由老师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评或是学生互评。开展多元评价,能让任课教师明白教育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是否有效,让学生知道是否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七

根据全国、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以及关于父母学校建设的有关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父母学校建设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期,清河区妇联联合文明办、关工委、教育局重点围绕如何利用好父母学校等平台提高父母的道德水准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分别对两所中小学、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调研。期间,与近50位父母进行访谈,对126名父母进行个别访谈,发放问卷200份,并通过与区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的交流,对全区家庭教育及父母学校开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一)观念发生新变化

许多父母从自己得失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受到启示,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经问卷统计,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占83%。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以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问卷统计,有72%的父母首先重视的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载体得到新拓展

全区38个社区都建立了父母学校,聘请社区干部、优秀父母、“五老”以及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等任专兼职教师,不定期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父母介绍家教经验;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社区都开辟了道德大讲堂、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全区13所中小学都成立了父母学校。父母学校定期对学生父母进行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讲座,引导父母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广大父母的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调查统计,有43%的父母认为是通过父母学校获得家教知识。

(三)不断涌现新典型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社区和学校因地制宜,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创新父母学校活动内容,丰富内涵,提升了父母道德水准,为家庭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xx街道人民路社区的xx,女儿本科考上南京大学,后又被保送清华读研,成为了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女孩。她经常在社区父母学校与辖区父母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与大家共同探讨,协调解决了很多家庭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xx等社区与区法院联合开展驻社区法官制度,法院一名法官与社区保持经常联系,帮助社区对父母进行法制宣传,及时解答父母对青少年维权方面的疑惑和难题;上海路社区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定期聘请心理专家为父母、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服务;xx师院附小与所在社区xx街道车站社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自资源,双方联手联办父母学校。学校父母学校开会,请社区干部和“五老”参加,社区父母学校开课,请学校派出老师授课,这种校社联合办父母学校的形式,受到许多父母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普遍比较重视,但因家庭情况、个人文化素质的不同,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二是各社区父母学校及中小学校的父母学校在提升父母道德水准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相关部门尽管也意识到父母的道德水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履行职能、牵头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父母观念存在误区。一些父母自身道德文化素养不够,自我感觉良好,不肯主动学习提升。受应试教育影响,少数父母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值甚高,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问卷调查中,尚有近30%的父母把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作为首选。有些父母由于忙于劳作,“一头劲”追求做生意赚钱,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卷统计,父母与小孩主动交流的只占50%,有10%的父母从来不与孩子交流。

(二)常态管理存在盲点。虽然很多社区极力想办好父母学校,但由于上级部门没有出台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专门的资金扶持,使得开展好这项工作较有难度。社区父母学校没有工作计划和统一的考核办法等硬指标,多数只是挂了牌子,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父母学校的老师多是由志愿者、父母代表等组成,变动大,没有稳定的队伍。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者对父母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很少出席,使得社区父母学校的生源较少且多为爷爷奶奶辈。父母学校没有经费保障,无法正常有效开展活动。

(三)部门作为存在差距。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认为自身没有资源,无行政手段,父母学校的建设不是自己的职能,强调困难多,主动作为少。父母学校还缺少正常的工作机制,工作手段也不够有力。父母学校基本上还是采取报告会、父母会为主,比较传统单一。

(一)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指导和推进父母学校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文明办要发挥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牵头作用,把父母学校开展情况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妇联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调各成员单位,为开展好父母学校创造条件、开辟渠道,特别是要指导各街道、社区办好父母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教育部门要发挥抓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在认真抓好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办好父母学校的同时,要主动与社区联系,选派骨干名师,办好社区“名师讲堂”和社区父母学校;各级关工委要积极配合和协调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家庭长学校建设工作,发挥助推作用。

(二)优化师资,提高实效。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父母学校老师严重匮乏、办学形式传统单一、教材缺乏系统规范,对不同层次、不同情况家庭的父母教育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等问题,一是建立以教育系统为主体的父母学校师资人才库,成立县(区)级父母学校讲师团。对父母学校课程设置实行“双菜单”制,即讲师团每学期根据人才特色,列出授课计划,供各父母学校选择;各父母学校也可以广泛征求父母意见,提出父母学校授课需求计划,由讲师团备课并安排教学。二是要加大父母学校师资的培训力度。建议教育部门每年为父母学校培训师资骨干。三是要组织专家编写一些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材,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确实增强实效。四是开办网上父母学校。随着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了适应现代年轻父母的需求,社区通过开办网上父母学校、社区qq群或微信公共平台等,向广大父母传播家教知识和经验,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大课堂,让父母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最新的教育培训。

(三)整合资源,发挥效用。社区现有的分散于不同部门主抓的道德(法制)大讲堂、市民学校、父母学校、妇女儿童之家、校外教育辅导站等均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父母教育的任务。但是,由于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工作重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形不成有机整体,发挥不了最大效用。为此,要以社区为重点,将现有的这些平台进行有机整合,明确由一个部门主抓,工作一起部署,计划一起制定,师资一起选聘,课程一起设置,活动一起开展,使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真正做到优化组合,发挥最大效用。

(四)加强宣传,典型引路。宣传部门要发挥导向引领作用,积极宣传父母学校的功能和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父母先进典型等;在《日报》、《晚报》开辟专版,宣传、传播先进理念,推介先进典型,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入社会,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八

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1、校园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视角不同,说法不一,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贯穿于大学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校务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植根于观念和行为范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包括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

校园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具体的校园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类体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大学这个主体,是大学和文化的结合;另一层是大学内的文化,是个体概念,指特定大学的个体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国的大学不计其数,中国的高校也有数千所,但风格迥异。如果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究其原因,便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层次使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概念。作为大学这样一种社会专门组织,有自己的专门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大学文化归根结底是通过生活于大学之中的人际活动,不断进化、积淀而成的。

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下列特点:一,多元性与主导性。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还有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性质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二,科学性与思想性。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浓厚的科学和学术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三,稳定性与可塑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可变性,同时,它要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对其施加的影响。四,独立性与开放性。校园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途径及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对独立体系。同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生存发展。

1.2、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

21世纪的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学术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适合发挥才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大学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师资,就有可能发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纪,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强。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强的名牌大学,必定拥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21世纪,凸现竞争优势的就是这些大学文化的强势群体。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方面的资本和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大学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观、服务观、人才观、竞争观、创新观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所孜孜求索的内容。

1.3、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寓教育于环境的“潜在课程”,是学校环境、设施、气氛及教风学风、校园精神的有机整合,能使师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神圣、魅力和诗意。因此要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品位大学应当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学校应当成为师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高品位大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要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的深层挖掘,情感的充分释放,这样,学生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高品位大学应当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在学习、活动、交往、合作中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在亲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高品位大学应当像文化宫。21世纪的办学格局必然更为开放和灵活,既能接纳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开展课前、课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动的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和辐射优势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提高对社区的影响力,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温馨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丹尼尔认为,“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文化必须承担重要任务。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昂立于中国高校之首,屡开各风气之先,与其近百年来一直坚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分不开。个性鲜明、富有影响力的学校,肯定会有自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砌构,以及附着于上的自始至终稳定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蔡元培先生构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着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而不群。

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园中林山四时变幻,环抱一泓秀水,掩映两座古亭。心旷神怡的美景与优秀大学文化相映成辉形成了百年香醇般的校园文化。

中山大学掀起“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涵盖了本校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其精髓在于培育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群体意识。一位著名国外教育专家写到: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东南大学建各种学生社团,形成了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学术科技、书画摄影、主题辩论、环境保护等主题鲜明的系列社团活动,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严谨治学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师资。武汉大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做了新颖、独特的界定,提出了“奋发图强,建设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精心设计,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健康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的整体思路和构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实践中积累,在继承中发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硅谷成功的灵魂。同时,硅谷的创业文化也不断提升着斯坦福的校园文化,使斯坦福始终鹤立在高科技产业的最前沿。植根于校园文化沃土,创业文化成就了今天的硅谷伟业。

调查分析发现:各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法不尽相同,但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奠定了跨越式发展本校坚实的基础。人文学院侧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综合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侧重于科技氛围的营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大学的长远发展结合,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伟大工程,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并形成特色任重道远。只有运用科学指导,高扬教育理想主义,广泛吸纳一流大学经验,加快改革,完善机制,扎实工作,全员参予才能逐步实现建设高品位大学文化的目标。

1)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训,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山东交通学院“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美国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无不张显大学鲜明的个性,具有极强的宣传教育意义。

2)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写好校史、建好各类陈列室、展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生动反映学校发展历程,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发挥成才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提倡名人名家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各类奖励。

3)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大学生文体、科技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4)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桥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以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和他人的美好情操。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规划、建设、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赋予校园里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5)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等活动进行专项整治,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帮助推荐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

还有,教师要修养师德,应当从事业出发,构建理解、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尊师、勤学、守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宣教任务。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这支队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队伍的力量,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能力。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九

学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到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x档案局早在20xx年之前就指导、督促了原7所区属学校的建档工作,7所学校先后按照区档案局要求完成了规范化认定和升级工作。20xx年底,大企业所属中、小学校移交x政府管理后,区属学校由原来的7所增加到30所,数量上的变化给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带来了难度,x档案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区属学校档案工作列入20xx年度工作重点,并会同区教育局档案管理部门,加大对区属学校特别是大企业移交学校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

一、学校档案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受攀枝花开发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影响,攀钢、十九冶等辖区大企业长期以来对档案工作实行内部管理,在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上与市、区档案部门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大企业所属学校由于档案工作长期接受企业内部档案部门管理,很多学校实际上并未开展真正的建档工作,档案管理离市、区档案行政部门对学校档案规范化认定标准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区档案局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对大企业移交x学校的建档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20xx年7月至8月,区档案局和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对校园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抽查。通过抽查发现,各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得还不够理想:对档案工作重视和档案工作人员到位的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就开展得好一些;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的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就滞后。这次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部分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档案工作不理不问,档案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将一些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从制度、人员、管理上削弱档案工作。

2、立卷工作不规范。领导机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相关内容不齐(如: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概要等),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利用和管理体系。

3、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本单位自制档案资料的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电子文档的挂接不全。(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有些学校还未进行整理)。

4、档案存放不合理。主要是各种门类的档案排列顺序混乱,永久、30年、10年等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放置混乱,给档案查阅和利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按照永久、30年、10年排列)。

5、设备、设施难于满足档案保管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还有少部分学校仍在用木制档案柜装档案,“八防”和温湿度计设施欠缺,没有按规定安装空调、温湿度计,不能将档案室温度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波动幅度大,不利于档案存放,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从保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

6、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由于学校工作过分强调为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是对档案工作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7、学校档案人员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培训力度不够。档案人员参加档案局组织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管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一些学校档案人员变动频繁,身兼数职,很难抽出时间学习档案业务,往往是刚一熟悉了业务,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上,又重新换人接手档案工作,新手对档案工作还一时难于适应,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业务工作将无从谈起。

8、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几年,学校档案人员的学历、职称虽然都有明显提高,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各区属学校每年都要新进一大批人员,但基本上都是担任教学工作,全区学校目前没有一名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档案工作。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1、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力争得到上级部门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档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尽最大努力改善学校档案工作的软、硬件设施,为档案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学校教职工,特别是分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王刚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档案工作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通过学习使全体档案人员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从事档案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样是件有意义的事,同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去年,区档案局组织了一次学校档案人员学校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校的档案人员基本上掌握了学校档案管理技能。今年秋季开学后,部分学校的档案人员由于退休、学校整合等各种原因发生了变动,新接手人员对档案业务还不熟悉。今后,区档案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再开展一次学校档案人员培训活动,着重对学校档案规范化认定标准和要求进行培训。

4、继续加强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以法制化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向前发展,要把进一步提高教育部门特别是各学校领导档案意识提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积极向上级主管领导争取,力争把学校档案工作纳入对教育部门的年度考核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框架内,使其把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头上,强化日常监督,统筹档案工作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分配布置,确保档案工作同本部门业务工作、中心工作齐抓共管,档案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使其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档案业务,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把加强日常监管同注重提高质量结合起来,使档案监管常态化,形成各学校人人支持档案工作的自觉行动。

5、深入各区属学校,听取基层档案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很多基层档案人员身兼多项工作(如教学、后勤、校医等工作),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压力很大,每天工作时间疲于应付学校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时间坐下来整理和录入档案,有些事情仅仅依靠基层档案人员的努力是很难办到的。区档案局作为全区主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一线,了解档案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于能办到的事情,要及时向学校领导通报,为基层档案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不能办到的事情,要主动和教育部门协调,向政府汇报,尽量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1、档案意识进一步提高,档案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没有发现违反《档案法》事件。《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在加大,全区大部分学校都能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除加强文书、教学档案的收集外,开始逐步重视科技、声像、照片等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尽量做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逐步走上依法治档的发展轨道。

2、学校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随着我区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认定的开展,学校档案工作已开始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轨道。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得到加强,硬件设施得到更大投入,档案管理更规范,档案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已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档案工作层次得到提升,越来越发挥出档案为学校工作提供服务的作用。3、档案人员注意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档案业务,档案人员责任心日渐增强,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能够按照档案规范化建设需要进行档案管理。20xx年1—10月,x档案局在区教育局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对市9小、14小、16中等区属学校的档案规范化认定工作,初步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学校档案管理目标。剩下的2个月时间里,区档案局将一如既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还未认定的学校逐一地开展档案规范化认定工作,为220xx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拜泉县唯一一所公办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校始建于1979年,2003年事业单位改革时,经拜泉县县委、县政府批准,由拜泉县第一职业高中、黑龙江省拜泉技工学校、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拜泉分校、拜泉县卫生职工学校四校合一,成立了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学校校园现占地面积40500平方米。现有办公、教学、实训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食堂宿舍一体楼一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学校现有计算机实习实训教室4个,汽修实习实训教室和综合活动室各2个,有电子、护理、服装、中式面点、畜牧兽医等专业实习实训教室各1个,有图书阅览室、档案室、卫生保健室各1个。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为1200万元。拜泉镇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已成为集国家开放大学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各种长、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校。

(二)在校学生人数与教师配备。

学校有全日制中职和技工教育在校生590人,非全日制中职和技工学生1932人;开放教育电大在校生216人。除此之外,学校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培训任务,对贫困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等进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提升等培训,每年至少培训3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25人。

(三)专业设置。

学校全日制中职和技工教育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牧兽医、幼儿教育、护理等专业。非全日制开设的专业有: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服装制作与营销、烹饪(中西式面点方向和中式厨师方向)、实用种植和养殖技术等专业。

职教中心的电大部开设专科和本科:其中专科包括金融学、法学、小学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护理学、学前教育等专业。本科还包括金融学、法学、护理学、会计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药学、汽车、小学教育、园艺、广告、物流管理、数控技术、旅游、学前教育、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粮食工程、粮食储藏与检测技术等专业。

(四)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职业教育招生量逐年回升!县委、县政府、教育局把招生指标分解到各乡镇、个系统,年终考核其完成年度中职招生任务情况。统筹制定高中招生计划,继续减少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尽量为中职招生预留空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开展中职招生宣传工作。成立中职招生小组,通过初三学生家长微信群转发了职教中心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动员初中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教育。从2018年起,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拉动了学校的招生。特别是2019年秋季学期,拜泉职业教育中心高一全日制中职新生招生突破200人大关!这是近二十年来招生工作的最好成绩!

入学无忧。2020年中职和技工招生,我们将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录取、优先选专业、优先安排住宿、优先落实助学政策、优先推荐升学和就业,免收三年学杂费。高一、高二年级所有拜泉县及其他市县农村户籍学生、涉农专业学生都能享受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补助;拜泉县及其他市、县的城镇户籍学生以及城镇低保等“八类”困难家庭学生原则上按照15%的比例评定享受国家助学金名额。总之,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同样的升学和就业的机会!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2019年初,校长王标出台了《拜泉职教中心学校“一二三五”振兴计划》:一个理念: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两个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三个策略:求真、求善、求美五项重点工作:1党建工作,统领发展。2招生工作,促进发展。3德育工作,首要任务。4教学工作,重中之重。5后勤工作,服务大局。

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德育工作。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优化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到中职学生培养全过程。强化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加强理想信念、生命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持续开展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展示活动,培育和打造典型。

2、拜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在严格落实国家、省和市职成教育经费保障政策的基础上,还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做为、大力投入。按照省政府“全省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原则上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生均公用经费需要。努力改善拜泉职教中心学校办学条件,2020——2021年将投资6500万(其中国家产教融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其余4500万元均由拜泉县政府投资)为职教中心建设综合实训楼一栋12382平方米,食堂宿舍综合楼一栋8411平方米,同时对校园进行全覆盖整体规划设计,包括硬化、绿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环形塑胶跑道等等。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019年拜泉职教中心教师深入乡镇、村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进行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总计培训5个乡镇,1248人;对下岗职工、农村进城无业人员等进行服装缝纫技术培训180人,直接就业100人;中式面点培训130人;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培训81人等等。

2020年,根据当前疫情形势,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马上组织开展面向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线上培训,待疫情过后,将组织开展烹饪和服装制作与营销培训。努力打造养殖和烹饪本地特色培训品牌。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拜泉职教中心和黑龙江汇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培养服装制作产业工人;和飞鹤集体旗下瑞信诚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畜牧兽医专业;和东方希望集体合作共同打造计算机、汽修、畜牧兽医、护理等专业。

5、毕业生升学就业选择多。

拜泉职教中心学校的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升学或者就业。选择升学的学生可以通过“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形式直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读大学,或者通过参加“中职对口升学考试”的方式考入黑龙江省内的高等职业院校读大学。比如: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南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哈尔滨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齐齐哈尔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国一重技师学院、齐齐哈尔技师学院等50多所院校。

学校的毕业生还可以还可以凭着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直接就业。比如到东方希望企业集团,黑龙江汇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瑞信诚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

委员和专家们认为,虽然拜泉县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日益凸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

家长和学生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始终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屑一顾。另外家长素质和外出务工影响,多数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大都在外地务工,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得不到家长对升学问题的指导。

还有思想认识不足,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由于就学、择业观念滞后,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造成普职比例明显失调。社会上普遍认为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双差生”,因此,认为职业学校是一个“大染缸”,就读职业学校没有前途。

(二)不实宣传较多,恶性竞争加剧。

教育资源差异化,生源数量减少,家长及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等因素,致使条件较差的学校进行虚假宣传。特别是当前的部分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差的学校,随着生源的减少,为了生存,为了招到生源,进行了大量的不实宣传。以学生安置就业好,待遇高等,开出了大量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空头支票,蒙蔽学生家长,到学生毕业分配时不能兑现,很多学生读完后不能安排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或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在招生过程中恶意诋毁其他优质资源学校,造成招生秩序混乱。虚假宣传的结果,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将所有的中职学校混为一谈,认为中职学校都不值得选择。造成学生、学生家长对优质职教资源也产生了信任危机和戒备心理,形成了读中职还不如打工的想法,增加了职业学校整体的招生难度,恶性竞争加剧。

另外,学生及家长过分信任和依赖中学老师。由于自身素质和信息不畅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学生及家长把本应该自己做主的选择权,交给了初中老师,其中主要是班主任,从而使一线班主任成为掌握中职生源的主要力量。

(三)高素质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拜泉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就业制度执行不严。

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级技工匮乏,迫切需要企业在岗人员通过培训提高水平。

三、

通过对拜泉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状况的调查,委员和专家们表示当前学校对于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一些差距,想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委员和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由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市场调节保证职业教育的效率,政府调控确保证职业教育的公平。做强做优株洲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1、统筹职业教育管理,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是一项牵涉到多部门、各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必须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职业教育协会,定期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

2、统筹职教经费管理,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目前,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可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分散。要集中有限的经费用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刀刃上。一是统筹管理各部门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如由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扶贫资金、“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农村科学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用于下岗职工再就业与转岗等培训经费。建议将这类培训任务交职业院校完成,其费用由相应部门拨给院校,确保职业培训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

3、统筹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调研发现,无论职业院校还是企业,普遍反映缺乏校企双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渠道和机制。一方面职业院校和企业要改变现状,不能等靠要,应主动上门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媒人”,通过成立校企联谊会、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网等形式,定期组织活动,发布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二)要把拜泉职教发展为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教育。

到2022年,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计划将全日制、非全日制及各种培训专业设置达到10个以上,重点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新兴专业。专业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特色学校需要特色专业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是职业教育两张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强管理,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一是实行专业准入制,对学校专业设置严格审批,把好专业入口关。二是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顿或者停止招生资格,把好专业发展关。三是对骨干专业进行资金扶持,支持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做强做大一批市级乃至省级和国家级精品专业,把好重点专业建设关。

树立“发展型”职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目前,拜泉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一种“生存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义、实用主义观念。“发展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秉持以生为本的发展观,把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培养其创业能力;既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又培养其综合素质;既注重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又注重其今后的就业能力。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拜泉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新农民方面要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引导毕业生回乡后自主创业,成为了当地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有的成为了村干部,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

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每年承接县政府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复转军人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改革发展之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是职业教育获得发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办学机制,促进多元办学,也是职业教育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鼓励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形成多元的办学格局。允许职业院校在校内在或职业院校在社会企业内合办合作创办工厂、车间,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车、车间享受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还要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走集团化、地方化之路,学校在适度控制规模、做强做精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组建集团等形式,互补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愿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公办与民办、市区与县市、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以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

更要重视推进校企合作,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两条腿”。职业院校要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办学局面,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打破原来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职业教育只有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四)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2020年——2021年,县委、县政府将投资6500万元,为职教中心建设一栋12832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除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真正到位。还要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除必要的经费资助、提供实习场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外,对原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后,提前折旧、报废和闲置的技术设备,可低价或无偿转让给职业学校生产实习。另外,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特色产业,举办各种培训,逐步增强办学实力和造血功能,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针对拜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专业技术教师少、弱、缺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县委、县政府计划为职教中心补充20名教师,同时对在岗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国培、省培和校本培训,打造优秀中职教师团队。委员和专家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对非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毕业和没有生产经历、经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进行有计划地安排到有关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与此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并且研究制订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政策。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向社会录用、选拔适合于职业教学的专门人才。

学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只有狠抓常规,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建设高原;才能突出特色,筑就高峰。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拜泉职业教育中心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农村学校调研报告篇十一

住校生与走读生相比较,在学业上、生活上都有着较多的差别。在住校生度过最初的心理依赖期之后,在校的生活基本可以安排的妥当。当然受到父母的照顾要少了,与父母沟通交流也少了,大事小事要自己去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上,与同学的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情等方面应该说都是住校生的优势。

从学业上来看,应该说住校生比走读生容易出成绩,有晚自习课,还有老师的答疑,包括在培养高效学习上都有着优势。但是现在看来情况正好是相反的。从对本学期期中的成绩分析来看,走读生的平均分比住校生高3——4分,在班级90分以上的共23人,而走读班90分以上的人数都在全班人数的一半以上。我们该如何看这个数据,也就是说住校生当中自主自觉的,主动学习的学生很少,而被动学习的同学经过学习,没有太大提升。这样的对比需要引起我们和家长的高度的关注。

对于我班住校生的情况作出如下分析,可能还不够全面,尽请谅解。

吃过晚饭后和晚自习前自由的时间学生觉得无事可做,哄闹,懒散,觉得一天下来了需要休息,作业懒得写,学习懒得学。

我们住校的同学总觉得一天下来是辛苦的,住校生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每天刚学习的知识,父母不在身边,不可能像走读生的家长对各位有督促,他们也不明白是靠自己的。在基础知识上,住校学生能牢牢的掌握住,但对于一些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的、拓展延伸的类型题,住校生的视野显得就提襟见肘,往往失分特多。

孩子一周在校,很少打电话给孩子,也难得来看孩子,周末才和孩子交流,问的还都是学习。住校生产生的心理的问题远比走读生要高,尤其在这个年纪,所以家长应该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时间给孩子打个电话问问,或者来问问老师,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教育和引导就是学校的事情了,有些东西是老师和学校替代不了的。孩子在这里和同学交往的怎样啊,有没有太大的压力啊,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助的啊,都可以问问孩子。学习生活要关注,心理变化也要关注。而回家之后,和孩子聊聊学校,班级,同学,带孩子出去转转,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活动,而且这比让孩子回家后往电脑前面一坐要好多了。

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出现问题了只顾着斥责,唠唠叨叨的骂等等或者就只说两句不痛不痒的对孩子没有帮助的鼓励的话。

孩子的学业出现问题,要帮助孩子去进行分析,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是很上进的,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问问看课任老师怎么回事?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有些孩子可能也只是失误而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