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6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1:08:08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2 01:08:08     小编:紫衣梦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一

假期,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镇西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二

生本教育,在我理解就是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从而自觉地完成生命主体提升过程。只要做一件事情是快乐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愿意去做。因为谁也不会拒绝快乐。

从学生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好,都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认可。但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学习上会存在差异。换句话说,每个生命主体都有提高自身的欲望,也有内在驱动力,只不过这种内在驱动力来自于各种压力,可能来自家庭的,也可能是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学生都想学好,只是由于方法、自我控制力、人本身所具有的惰性、还有天赋不同,造成了学生的成绩出现差异,自然而然出现所谓的优、中、差三等学生。问题关键在哪里呢?兴趣,生本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以郭教授的理论,即生本教育就是要建立一个为而不争的教育成长世界,让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地以学习为快乐,而并不仅仅在乎分数和排名。

作为语文教师,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当看到学生作文、作业或周记中谈到自身烦恼时,我却只有安慰和鼓励。这些烦恼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个人学习方面的。例如,7班dyj,她的成绩在我们任课老师眼里是很好的,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就是她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在这次期中考试之后,一次下课期间,她告诉我说:“老师你安慰我一下吧,我心理不舒服。”虽然她的总分在全年级和全班都是第一,但是她会因某一科目没有拿到第一而沮丧。她在作文中写道,考得好的同学某一眼神、某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似乎在嘲笑我。还有,她在预习《在沙漠中心》一课时,预习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读了本文你联想到了什么?”她是这样写的:通过阅读课文,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学习。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好比在沙漠中心,只有忍受住挫折,坚抵住困难,才能走出学习困惑的缠绕,走出沙漠。看到了这些,我内心是很沉重。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反而产生了学习的压力,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为了外在的因素而学习。应该说她是有内驱动力的,但她的内驱动力在名次、在保持好成绩上,而不是真正地爱上学习。

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我不会因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而批评学生,反而关注他们的特长和所擅长的方面和兴趣点。我想,这就是生本教育吧!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三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机制的探索和评价也越来越多。而读书则是教育机制中的一环,它在培养人们思考能力、知识储备和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给人们带来的成长、启迪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禁对教育机制中的读书环节进行了深思和反思,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机制中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机制中的读书环节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培养。读书并不仅仅是将书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记忆,更多地是培养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的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通过与书中的观点和事实对比、辩证思考、提问和讨论,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并且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独立思考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教育机制中的读书环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他们的素养。读书的过程就是获取外界信息、开拓视野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走进作者的世界,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感受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的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我们会渐渐摆脱以局限于自己经验和认知,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理解他人。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在学术方面有帮助,也对人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再次,教育机制中的读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网络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异常方便,而这也造成了信息过剩的问题。通过读书,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筛选信息、获取有价值信息和深入理解的能力。阅读过程中要仔细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己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和使用信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能游刃有余。

最后,教育机制中的读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世界的美、真善美的统一,进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善良品质。例如,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能够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还能够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情世故和人性的复杂。这样的阅读体验对于我们在道德品质和情感体验方面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育机制中的读书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思考能力的培养、视野拓展、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升,以及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因此,教育机制中应该更加重视和优化读书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兴趣,使其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发展。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四

阅读了郑金洲博士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定势,他认为个人有四种类型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因为,第一,“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第二,“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研究过程始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据此,作者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

比较自我以前一提起研究,就觉得无所适从,因为总认为这是专家的事情,自我上好课么就行了。回顾自我的教育教学,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写过就算完事,而没有从根本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一批批的毕业,但问题、我一切依旧。此刻我明白,应当是问题出现了,把它作为起点,给自我确立一个目标,鼓励自我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一目标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那样才会提高。而成果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种,并不需要长篇的学术论文,“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其实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育日志”这种研究方式中还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三种形式,经过这些形式来展现的话,我想我不会再为写长篇大论而感到头疼,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我更多地反思,帮忙我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然而要使自我不断成长,我清醒的认识到并非写一些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学案例就认为自我在真正研究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要让自我学会反思,提炼出有效的方法,再进行实践。学会思考,培养自我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参与,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学会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找出自我的困惑。

研究中要找问题。选择一个我们在教育学生当中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如:低年级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教师不能仅仅用知识,更要用自我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对问题的选择要小、实、活。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我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能够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课题的内涵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我仅有不断为之努力,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五

作为一名教育双新人员,我深切体会到读书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我的教书育人之路上,读书成为了我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阅读书籍,我获得了知识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读书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读书让我拓宽了视野。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比如,我在教育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通过阅读育儿方面的书籍,我获得了一些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这些新鲜的思想和经验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我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其次,读书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书中的信息,更加注重对书中观点的质疑和批判。通过思考和思辨,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者,读书让我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材料,需要及时有序地查找和整理这些信息。通过读书,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和管理技巧,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高效地获取需要的知识。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对教育双新人员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任何行业和职业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之一。

此外,读书也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通过不断地读书,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通过模仿和创造,我培养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并逐渐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这种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对我的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更让我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好地传达给他人,与人分享和交流。

最后,读书让我有机会与大师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通过阅读大师们的著作,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更深入了解到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通过书籍与大师们进行了一种看似虚幻,实则密切的思想交流。这种与大师们的思想交流,让我更加自信,更有韧性地走好教育的道路。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双新人员,读书是我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之一。通过阅读,我拓宽了视野,培养了批判思维,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与大师们进行了思想上的交流。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正能量和启示,也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我相信,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六

在教育中,针对“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有关善良、正义、美好的教育,但在教育之镜的另一面却总有着狰狞的面目,可憎的神情,有人把它称之为“残忍教育”。

今天读野夫的一篇名为《残忍教育》的文章,让我对教育有了一个反思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人性的思考。整篇文章记述的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经历的多个有关残忍教育的故事,在拷问人的本性和人类的传统,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悲怆的感觉。

文中开头讲述作者的女儿,用滚烫的开水,残忍的烫死正在鱼缸里游走的鱼儿。让作者想起自己的童年里也有曾经相似的经历,那就是用石灰包裹住癞蛤蟆,然后残忍的浇上冷水,看着冒着高温蒸汽的青蛙死去。

这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在六岁的时候,在一个政治导向左右不定的年代,老师将大家召集起来,将一个大的竹子笤帚分开,每人发一只竹条。然后告诉大家,今天大家要怀有对阶级敌人的.痛恨,一起上街去惩罚“小偷”。在大街上人们看到了这个可怜的男人,被人们团团围住,痛下狠手,打的遍体鳞伤,最终晕厥过去。但是施暴者不依不饶,一定要将他打到,永世不得翻身。作者说这可能就是残忍教育的起点。一群刚刚开启智慧的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着怎样残忍的教育。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中学的时候,一个长相漂亮的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出类拔萃,当时有很多男同学暗恋,在班上是供人的“班花”,可谓一枝独秀。可能是遭人嫉妒或是女生之间有一种猜忌,在一次班主任调查学生的婚恋情况时,她被人告密,说是正在和某某男生恋爱。在那个明令禁止恋爱的环境中,女生倍感压力,在班主任的班会上,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终于没有忍住的在班里痛哭一场。在那样一个仅有十三四岁的敏感年龄,被最好的朋友出卖了。最后,这个女生感觉自己受不了眼前的环境,最终选择了早早的退学。然后早早嫁人生子,提前结束了自己的青春和想象。我认为这样的结果很残忍。

作者最后写到,自己所经历的启蒙教育都是一种培养让人生“恨”,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口号中成长,人人都变得“仇”踌满志。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庭,婆媳矛盾日益深甚,是否就要将这份所谓的“仇恨”延续给下一代,让孙子对爷爷奶奶产生隔阂?有很多家长,对待这样的问题,就有一种隔辈记仇的思想对孩子进行灌输,殊不知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教育不要残忍,其实说到这些残忍教育,都是一种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中,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时过境迁,在当今这样教育开放包容、繁荣发展的历史最佳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够对这样的残忍教育熟视无睹,而是要用自己所思所学,培养自己的学生学会有关爱、善良、美好和阳光的教育。让孩子内心光明,怀有对自然的怜悯和对他人的慈悲。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七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校外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同,而读书则是校外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读书,我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扩展视野,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提高科学素质。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分享我在校外读书中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读书。然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读书不仅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与成长。

首先,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校外教育的读书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类不同的书籍,有小说、诗歌、散文、科幻等等。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还让我不断拓展思维的边界。我从书中了解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认识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样的阅读经历,让我有机会参与到更大的舞台上,与世界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

其次,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和品格。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本叫做《山月记》的书,描写了一个女子对山水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行义的深思。阅读此书后,我深感忧郁的美在书中的展现之后,通过勇敢地面对生活、追求自我完善,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份融入自然的纯净与深邃。这件事情让我深感书籍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智慧的结晶。

此外,读书还可以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阅读科普类的书籍,可以让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使我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阅读,我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提高网络、媒体等信息的获取与筛选能力,并能有效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关科学方面的读书经验,不仅为我升学、就业做好了铺垫,也为我将来生活中的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而言之,校外教育读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我的品格修养和思维能力。我意识到读书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和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地读书,我相信我能够不断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八

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我放假时间,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习了《教育新理念》等书籍,冬天气温虽然很冷,但我能克服一切困难,仍持之以恒地有计划的进行学习。经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与反思,我的大脑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礼,并对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对创造始于问题的认识。

我个人认为:一是教师的新理念、新教法与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要求相脱轨;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真正体现出备学生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案里,更难找到与教学环节、教学资料和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没有提问,哪有问题;没有问题,哪知学生学得如何?这样做的关键是教师为了图省事或认为学生文化基础太差,根本不值得一问,或借口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怕提问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认为,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经过认真学习,我真正认识到了课堂提问题的重要性,缺少了这一环节,课堂教学无论多完美、多动听,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灵性和缺乏现实意义。因为有问题意识、问题本事的课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本事的素质教育。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考途径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这就是所谓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这种教育,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进取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异常是构成自我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目标。

对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环节比较完美、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就是一节好课。至于学生能否学到多少有用知识、本事能否提高却不在思考之列。若按这种教学,表面上看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只可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正所谓拉“素质教育”之大旗,做“应试教育”之虎皮。为此,我经过不断的学习,才真正的认识到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含义。因为知识才是人们真正的认知的结果。而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数教师往往太注重认知结果的教学了。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知识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日,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学生学到的仅是知识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实际问题解决的本事,跟不上快速更新时代的步伐。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因为知识才是真正启发学生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才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本事。

对文科教育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的认识。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因为芝麻大小的事,大打出手,甚至致人非命;有的学生对花草树木的随意攀折不以为然;对弱势群体逞强、嘲讽;对可爱的小猫、小狗生命的不屑一顾等等。从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缺点,不难看出在他们的身上难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观。这不仅仅说明当今的教育确实存在必须问题,更说明一些学生的素质低下,仅有看到这些学生的不足,才能深刻地反思当今的教育。这让我想起,为何国外也把保护动物写进本国法律中,并进取倡导保护动物的生存权,创立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让动物成为人类的真正朋友,以此来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爱心教育和关心弱势群体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国民素质大大提高。所以,在这种教学中,要大力倡导人的真、善、美的一面,极力反对暴力和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关爱生命。为此,在文科教学中,要把文学、哲学、道德所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成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才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让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这种生命价值的升华,这才是文科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真谛的体现,也是文科教育的基本使命和基本教育的功能。

对网络时代教师的认识。

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的新飞跃供给了平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根本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呼唤新世纪的教师,新世纪的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最终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

总之,经过暑期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体会颇多。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仅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教育教学新理念对现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生存,才能紧跟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深入。在现代教育中,毅力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我自己的读书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毅力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于毅力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毅力教育在读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而正是毅力教育给予了我们这种坚持的力量,使得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在我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毅力教育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努力克服,不放弃。正是因为这种毅力和坚持,我才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其次,毅力教育使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更加持久。阅读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升华。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和震撼的思想。然而,阅读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而毅力教育恰恰培养了我们长久坚持的习惯。在我实践毅力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阅读的热爱变得更加持久,我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会有更多的耐心去读完一本书,去深入探究其中的奥妙。

此外,毅力教育也给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中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在当今世界,我们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一个人需要具备较强的毅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读书正是锻炼毅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毅力教育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成功的真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去实践和提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和能力,更关键的是他是否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坚持的精神。只有拥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这是我通过读书体会到的最重要的观点。

总之,毅力教育在读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鼓励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让我们的阅读热爱更加持久,并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中锻炼自身能力提供了机会。通过毅力教育,我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成功的真谛。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并实践毅力教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

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明白一点的,可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之后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能够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善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研究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职责。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景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景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向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必须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头,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能够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构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必须的差距,但也在必须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教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教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日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贴合心理学规律的。

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明白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明白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教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以往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教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那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能够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所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十分深奥的事情,是那些十分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可是此刻,我想我也能够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很多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很多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学习读书上,许多学生选择了校外教育的方式,通过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参与校外教育读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

首先,校外教育读书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学校教育的课堂上,我们只能接触到有限的书籍和知识,而校外教育读书活动则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知识资源。比如,我参加了一个读书俱乐部,每月会有一本经典名著供我们阅读,并举办相关的讨论活动。通过参与这个俱乐部,我读到了很多在学校里没有接触过的经典著作,了解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这让我对世界变得更加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不断拓宽我的视野和知识面。

其次,校外教育读书活动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在学校里,由于时间和课程的限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深入阅读。而参加校外教育读书活动,我常常会有长时间的自由阅读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慢慢地领会书中的含义。这种深度阅读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我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校外教育读书活动培养了我的良好阅读习惯。校外教育读书活动的参与,要求自觉和积极地阅读,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逐渐养成了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并且学会了高效地阅读。以前我阅读时常常失去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而现在,通过不断的练习,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理解书中的内容。

最后,校外教育读书活动让我从书中汲取到了养分。读书是一种深入思考和感悟的过程,通过与书中的角色进行情感的交流,我收获了很多人生的意义和经验。比如,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己对家人、朋友的珍爱和关爱。而在读《时间简史》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宇宙的形成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思考了人类的存在和意义。这些都是我从书中汲取到的养分,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参加校外教育读书活动,我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它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培养了我的良好阅读习惯,还让我从书中汲取到了养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收获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让我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会继续参加校外教育读书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二

梦想,一个人怎么会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我的梦想不大,只是做一位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民教师。

虽然都说教师的工作是重复的,但我并不认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是别具一格的,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一年又一年的教学,我们的生命中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天使,他们也有自己的翅膀,有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站在讲台上跟孩子们在一起互动,有再大伤心的事情在当你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也已烟消云散,这就是我对这份工作的责任。

教师的角色也不仅仅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与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从教半年多,但我却收获了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他们会给我写信,会给我留小纸条,会跟我一起坐在操场上仰望蓝天……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此。

说实在的,其实,我也只不过才23岁,还在做着学生时代没有做完的梦,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可是,现实告诉我,我已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职业,我已步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我已承担起这没有理由推卸的责任,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做好这份工作。

我知道前进的道路一定不会平坦,但我会沿着那陡峭的山路勇敢的攀登,在今后的旅途中刻苦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对事业的不断追求,挥洒地淋漓尽致。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三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我是明白一点的,可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我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之后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我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能够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善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研究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职责。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景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景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向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必须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头,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能够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构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必须的差距,但也在必须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教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教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日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贴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明白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明白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教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以往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教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那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能够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所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十分深奥的事情,是那些十分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可是此刻,我想我也能够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很多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很多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四

读书是一种独特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知识的积累,更能够教育人的心灵和个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通过感悟和思考,我对如何高效地进行读书活动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非常重要。每个人的阅读爱好和需求都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读书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了不同类别的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历史等。每本书都给我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思考,进一步丰富了我的个人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通过多样性的阅读,不仅能够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望,还能够培养我的阅读兴趣。

其次,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计划的阅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使得人们很难有时间去读书。然而,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就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并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读书活动中,我意识到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对于培养读书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我会每天保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并将其作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坚持下去。这种有计划的阅读使我不仅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时间放松和反思,还提高了我的效率和专注力。

第三,读书不仅是单向的获取知识,还需要有思考和交流的环节。在读书活动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收文字和信息,而是要主动思考和分析书中的内容,并与他人交流。通过思考,我们能够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同时,与他人交流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获取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方式。在读书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了读书俱乐部和讨论小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也获得了其他人的启发和建议。这种互动和交流使得读书活动更加丰富和有趣,也使我对书中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读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个人的素质,还能够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通过读书活动,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增强对多元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修养,还能够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现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悟和体会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认识。读书活动能够为我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读书氛围,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读书活动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读书是一种长期的投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够享受到读书活动所带来的种种乐趣和好处。在读书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我将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和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读书活动,我不仅提升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合理安排时间、思考和交流、促进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坚持下去,我发现读书活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心灵启示和个人成长。我相信,通过不断地进行读书活动,我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和带来的无限可能性。读书活动教育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轨迹,让我们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五

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教育形式逐渐由传统的“加法教育”向“减法教育”转变。减法教育的理念是舍弃一些内容,重点关注核心内容,以获得更深刻、更广泛的知识。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掌握知识,并深入地应用知识。

减法教育理念在读书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过于细节的描写,超出本书主题的内容等,只聚焦于本书核心内容,尽可能地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快地获得知识和体验,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书中的精华,更有利于创造力和思考力的提升。

要想实践减法教育的理念,我们首先需要在阅读时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阅读时,我们应该把握主题,了解情节,跟随作者想象,留出空间和时间,感受书中的情感。我们需要放慢阅读的步伐,仔细品味文字的意义,了解作者的用意,获得更多的细节和感受,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涵,并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对比。

第四段:减法阅读方法详解。

具体而言,减法读书法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反映:

首先,留意章节标题,在读书前先了解章节的主题和结构;其次,精读中心部分,多阅读书中的关键章节和段落,并尽可能理解作者的思路,重点记忆住核心理念。最后,问答思考,读完书后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书中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段:减法教育的带来好处。

减法教育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消化信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更了解书中内涵和精髓。掌握减法教育的方法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中精华,而且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样的阅读方式更能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自身的价值,并有更深刻的体验。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六

读了《教育》,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

日记。

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