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测量学实习心得(实用14篇)

测量学实习心得(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6:45:06
测量学实习心得(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0 16:45:06     小编:纸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一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二

1、掌握测区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四等平面网、三角高程网、二等水准网)。

2、掌握和熟练全站仪和水准仪的基本功能和观测方法。

3、掌握仪器检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学会用相关平差软件处理观测数据以及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1、测区四等导线控制网的建立(平面网和三角高程网),武工职院校内。

2、测区二等水准网的建立(高程网)。武工职院校内。

3、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独立高程系统。

4、用j2型全站仪9测回测水平角练习。

全站仪一套,,ds2二等水准仪一套,计算机,南方平差易平差软件。

(一)四等导线网和三角高程网同步作业:

仪器检验——了解测区概况——选点——观测——外业概算——内业平差。

(二)另外进行全站仪9测回观测水平角练习:

1、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利用ds2水准仪布设二等水准网:仪器检验——了解测区概况——选点——确定观测路线——观测——外业概算——内业——平差。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三

xx年xx月xx日。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x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i1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置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三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

12月19日,我们继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1,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补充适当数量的测点。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责绘图的同学开始了最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13: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

持图实地跑点实习:

1、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地区测量6组路线。

2、任务:到达图上表示的9个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将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

3、内容:

(1)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

(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

(3)过程:

20xx年12月18日晨,我们接到临时变更通知。由于武汉今日大雾,不便于观测,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更改为识图实习。这样我们就要前往花山地区进行实地的跑点了。今天,我们从测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一张花山地区的地图。这是一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图上画了9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虽然每个小组的地图是一样的,但上面被标注的点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会是每个目的地都一样。因此,各组之间几乎独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组内。老师告诉我们,图上表示的一个池塘已经填掉了,变成了农田,图上表示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更改了地址。这加重了我们对这张地图的怀疑,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变化吗?我们要找的点在实地被标注在电线杆、石板桥、池塘壁等地方,而且这些点上是有编号的,我们只有真正到过这些点才能知道它们的编号。按照要求,我们要把这些编号标注在地图上。9个图上的点,我们要至少找到5个。

今天下车的地方与前两日不同,这里是花山地区。组员们捧着这张地图走向了一片未知区域。地图成了我们不会迷路的唯一保障。跟着大部队,我们翻过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后是公墓。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路口,我们要找的一个点在向东的方向,其他点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个独立的点要翻过一座高山才会到达。分析了利弊后,我们决定放弃它。放弃它就意味着放弃大部队,我们组成了少数走向西道路的小组。对比了图上池塘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有地大的点。在一个田边的电线杆上,我们看到了“地大s97”。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成果。沿着池塘边的公路,我们继续前行,过了1个比较大的村子。重新看了一遍地图,对比了实地,我们很快看到了远方我们要找的村子。为了抄近路,我们进了稻田。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旷,但湖北多湖的特点注定这里是泥泞的。选择了走农田,那么可能出现的点就只能在电线杆上。直到走出稻田,我们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点。小组马上调整策略,提出要坚信手中的地图,要找的点不会特别难找。很快这个点被我们在村西边的马路上的电线杆上找到了。

接着我们在石洞村找到了第三个点。使我们陷入困境的是在大杨村附近的点。我们沿着路一直前进去寻找大杨村,而岔路口的方向选择错误让我们到了下刘村,这个村子在大杨村的正北方。又是一次穿越稻田,路上还看到很多水牛。这次穿越是被迫的,因为大杨村就在前方。费尽了周折我们找到了第四个点。眼看着时间要到11:30了,加快步伐到达制定的水库。找到了最后一个点后,我们就很快找到了图上表示的公路,但是图上表示的公路似乎是一条小路,我们认真地做了对比,做了确定后便沿着它走下去。沿路的很多地方图上都没有表示,而且图上表示的在实际中很多也没有看到。不过,我们反复核对后,找到了“老林业科学研究所”,这让我们放心大胆地沿着它走到了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到达了一条大的公路后,我们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当日跑点的成功。走到指定终点--加油站的时候,12:43分,我们是011081班第一个到达的小组。大家的鞋已经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在测绘实习过程中,我负责的是观测与读数。我们在实际测绘中,没有一次采用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而是选择若干视野开阔,位置更加优越的支点。这样就要多次验证、计算支点的数据,确保支点的数据误差较小,进而测得其他位置点,根据支点数据计算未知点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的测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观测人员读完上中下丝读数后,要及时让跑尺人员选取下一个点。因为经纬仪此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已锁定,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的读书固定,所以在读角度之前就可以让跑尺人员离开当时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加快测绘进度,让跑尺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在识图实地跑点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尽信图不如无图”,要根据实地情况,通过比例尺计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知道北方向,这样,地图才是有用处的。否则,它会起负作用。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四

期2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们实习成功,不仅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更要归功于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他们的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当我们想放弃时,是老师鼓励,让我们重拾自信,坚持到底。当我们犯错时,老师都是很宽容的原谅我们,他们经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处在学生阶段,允许犯错,关键就是有错就改”。当我们休息的时候,老师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和我们讨论一些测量方面的知识,也讲讲做人方面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就在这样艰苦的岁月,老师我们同甘共苦,才有了我们实为期2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们实习成功,不仅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更要归功于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他们的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当我们想放弃时,是老师鼓励,让我们重拾自信,坚持到底。当我们犯错时,老师都是很宽容的原谅我们,他们经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处在学生阶段,允许犯错,关键就是有错就改”。当我们休息的时候,老师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和我们讨论一些测量方面的知识,也讲讲做人方面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就在这样艰苦的岁月,老师我们同甘共苦,才有了我们实习的成功,感谢老师!

总之,我们这次实习,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我们有过伤、有过痛、有过泪、更有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是:痛苦与快乐同在。

习的成功,感谢老师!

总之,我们这次实习,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我们有过伤、有过痛、有过泪、更有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是:痛苦与快乐同在。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五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论文。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六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组共进行了三个大项的实习。

一是,5月18日到21日的使用dj-6大地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和建筑施工放样。这项内容是在学校本部正门内的广场上进行的,按照实习安排要求,我们组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共进行了6站2测回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结束后,我们就进行建筑放样,我放了两栋建筑,(1)是分别用觇点f23和f20放出建筑n;(2)是分别用f22和f21放出建筑o。

二是5月22日到25日的使用ds-3大地普通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这项内容是在雁山校区周围进行。测量路线是一条闭合环路,共6个点,分别进行一次往返测量,往、返测量路程均大致为4。3公里。我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测量了至少2公里的路程。

三是5月27日的地形图的识图与等高线的描绘。这项内容是在五通镇附近的山上进行。按照实习要求,我认真辩识了地图上图标与实物。并按等高线描绘图上指示的地点去实地认真观察了地形,并分别一一标注在图纸上。

所有实习大项外业测量、观测完成后,接下来的时间便是整理测量观测数据,画等高线等。这样,短短的两周实习便结束了。纵观整个实习过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感受:

一。风雨中和历练。

实习期间,天空并不作美。不管是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建筑放样,还是等外水准测量,我们都是在风雨和陪伴下度过的。特别是等外水准测量时,路线环境相当复杂,在泥泞的道路上,每前进一站都异常艰难。尽管有时雨量太大,而不能进行测量。但是只要雨足够小,我们组就会继续进行测量。风雨中,我们撑伞,是为了保护仪器不受潮,尽管我们全身已淋湿;风雨中,我们抱一块满是泥巴的木板,是为了仪器站得更稳,尽管鞋子已沾满了泥巴;风雨中,我们一路前行,是为了完成测量任务,尽管脚下的路很长,而且坑坑洼洼;风雨中我们挺过去了,证明我们行,我们能吃苦。这就是一种历练。

二。团结就是力量。

有人惊叹我们为什么会测得那么快,因为我们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装仪器,调脚架,大家七手八脚;你观测,我记数,大家分工明了;有问题,齐思考,大家帮忙指导。在我们组,大家都是平等看待,只要谁想测量多些,就让谁测。尽管有人会出错,但谁也不怪谁;尽管有人会测得慢些,但谁也不着急;尽管还会出现小摩擦,但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就这样过来了,怀着平和的心态,相互协助,这就是我们团队的力量。

三。科学就要一丝不苟。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测量中更能体现出来,无论是对点,还是调平,只要有点偏差,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产生错误。因此,做测量工作就不能马虎。或许,有人想大概大概地测量合格就可以了。但这样做能使我们学到什么呢?恐怕只能大概大概地测量出个概数吧。相反,一丝不苟地测量,你会发现很多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尽量在以后去避免它。一丝不苟地测量,你会明白一个小失误会产生多大的后果。一丝不苟地测量,会练就你一双慧眼,让你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一丝不苟地测量,这才是工作。

四。挑战你的耐性。

测量工作,工程量很大,一次野外观测站就能产生厚厚的一本数据。如果你没有耐心,或许偷工减料就可以很快地测完。如果你没有耐心,就不会去发现这堆数据中的错误的测量。如果你没有耐心,就没有信心再去把错误的测量再次重做。如果你没有耐心,面对庞杂的数据,你可能宁愿选择放弃,而去抄袭他人计算出来的成果。而事实上,我们组不只一次发现测量中出现的错误,重做的测次数也记不得做了多少。因此,可以说,我们可以忍耐,可以耐住这纷繁而乏味的重复工作。进而得出科学的结果。

这就是我这次实习得出的总结。我认为,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书本上学到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我所学到的,这不仅只获益于测量学这个课程,更会获益于很多方面。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七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i1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置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三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

12月19日,我们继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1,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补充适当数量的测点。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责绘图的同学开始了最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13: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

(二)持图实地跑点实习:

1、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地区测量6组路线。

2、任务:到达图上表示的9个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将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

3、内容:

(1)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

(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

(3)过程:

20xx年12月18日晨,我们接到临时变更通知。由于武汉今日大雾,不便于观测,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更改为识图实习。这样我们就要前往花山地区进行实地的跑点了。今天,我们从测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一张花山地区的地图。这是一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图上画了9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虽然每个小组的地图是一样的,但上面被标注的点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会是每个目的地都一样。因此,各组之间几乎独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组内。老师告诉我们,图上表示的一个池塘已经填掉了,变成了农田,图上表示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更改了地址。这加重了我们对这张地图的怀疑,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变化吗?我们要找的点在实地被标注在电线杆、石板桥、池塘壁等地方,而且这些点上是有编号的,我们只有真正到过这些点才能知道它们的编号。按照要求,我们要把这些编号标注在地图上。9个图上的点,我们要至少找到5个。

今天下车的地方与前两日不同,这里是花山地区。组员们捧着这张地图走向了一片未知区域。地图成了我们不会迷路的唯一保障。跟着大部队,我们翻过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后是公墓。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路口,我们要找的一个点在向东的方向,其他点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个独立的点要翻过一座高山才会到达。分析了利弊后,我们决定放弃它。放弃它就意味着放弃大部队,我们组成了少数走向西道路的小组。对比了图上池塘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有地大的点。在一个田边的电线杆上,我们看到了“地大s97”。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成果。沿着池塘边的公路,我们继续前行,过了1个比较大的村子。重新看了一遍地图,对比了实地,我们很快看到了远方我们要找的村子。为了抄近路,我们进了稻田。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旷,但湖北多湖的特点注定这里是泥泞的。选择了走农田,那么可能出现的点就只能在电线杆上。直到走出稻田,我们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点。小组马上调整策略,提出要坚信手中的地图,要找的点不会特别难找。很快这个点被我们在村西边的马路上的电线杆上找到了。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八

两周以来的测量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透过这次测量实习,我从中学习到了好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在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也更加熟练,还有对图纸的熟悉程度也大有提高,获得了一些测量实际工作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技能。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快速计算和绘图潜力,在一些细节小处培养了我们的工作潜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习既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潜力,又发挥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测量工作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仅有与同学团结合作才能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工作。

在此次测量实习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第一: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潜力,更有应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认识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限度地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在仪器选取上要选取精度较高的适宜仪器。1、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2、透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

第二,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必须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能够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

第三测量过程中我们注意到:(1)立标尺时,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就应选取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必须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在测量时候必须要留意,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3)在读取数据时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4)选点十分重要,点必须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并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5)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比较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6)计算至少要由两个或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断的重复检验,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经常因采的碎部点疏忽或者重复影响了绘图的进度,从而影响了怎个组的效率,但之后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熟悉了这项工作,不需用观看图纸就能明白那些事所需测得碎部点。从这,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从事测量工作时,必须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这将会很大的提高办事效率。

第五凡事都要力求事实求是。最初我们在碎部测量中,对于那些碎部点要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动作,于是我们觉得有点烦琐,随即产生了造假的念头,伪造了一些数据,但之后发现这些碎部点绘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状况完全不贴合,发现这以后,我们组不得不重测。透过这,我认识到凡事该认真时必须要认真,来不得半点虚假。

第六,测量中我们遇到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种种麻烦,但我们都顺利的解决了,这不仅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要独自解决的潜力,还凝练了我们在劳而无获的状况下心态平静的潜力。

让我们把事情完成得更好,让我们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再次,大家都任劳任怨地出色的完成了每一天制定的任务。最终,我想感激学校带给了这次实习实践课,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要感激我的教师,对我的指导,让我们懂得的很多很多,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让我的吃苦耐劳,团结的精神得到了提高。在实习中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土木工程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务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职责,期望能够透过自我的努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成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九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培训的安排主要有:(1)水准测量(2)全站仪测量(3)gps测量。

(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1x,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1x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1x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培训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

还有水准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

(4)比如利用gps测量仪(接收机)进行测距。当到达第一个位置时,进行校点,gps生成a点,并且a的信息被保存下来。到达第二个位置时,再校点一下,生成b点。然后查找并选择a点并确认,即可计算出当前b点到第一个a点的距离。

测量学教学培训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现场测量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

(2)、测量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3)、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4)、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

培训心得: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事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十

(1)通过实习,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3)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图形绘制和面积量算,并对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4)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对gps数据的处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数据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设置:按menu键,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地图单位”后,可进行以下设置:

a.导航单位设置:设置为公里米公里/小时。

b.北参考选择:选择真北。

c.坐标投影:纬度/经度设置为度/分/秒,自定义坐标系选择“横向墨卡托”后,进行以下设置:原点纬度:00.00000n,原点经度:105.0000e,设置好后进入下一页设置比例因子:1.00000000,通用米单位:1.0000000,原点向东偏移:00500000.0,原点向北偏移:00000000.0,按“完成”即可。

d.参考椭球:选择“用户”后,根据所要测的坐标系及3°或6°带进行da,df,dx,dy,dz的参数的设置,再进入下一页设置“自定义基准”,x旋转:+00.00000,y旋转:+00.00000,z旋转:+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则完成好设置,最后按esc键直到显示要测数据。

(2)手持gps定位测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测点,等到精度达到要求时,按下mark键,则显示出已设定好要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显示出的数据后可按esc键进行下一测点的测定。

2.图上坐标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点刚好位于某根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高程,否则需采用比例内插的方法确定。

如上图所示:e点位于高程。

为51m的等高线上,则e点的。

高程就为51m,而f点位于48。

与49这两根等高线之间,可以。

通过f点作一大致与两根等高。

线垂直的直线交于这两根等高。

线于m,n点,从图上量得距离。

mn=d,mf=d1,设等高距为h,。

则f点的高程为:

hf=hm+h*d1/d。

3.面积量算方法。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规则的图形通常可采用几何图形量算法和坐标解析量算法;不规则图形通常可采用网点法,平行线法,计数器编程法,cad法和求积仪法等。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

(1)格网法。

使用以毫米为单位的透明方格纸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测图形上,首先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若整格数为n,不满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算,得到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所代表的面积,得到图形的面积。

(2)格点法:图形范围内的点数a,与轮廓线接触的。

点数b,每个点代表的面积s,则图形面积为:

p=(a+b/2)*s。

(3)平行线法。

本次实习时不定时多地点的实习,主要是手持gps进行测定,并量算和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

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组在林学楼305听老师讲解实习内容及任务,并领取各组的仪器,之后,在我小教学区进行gps的设置及应用,找到教学区布设好的点,用gps测一些点,学会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篮球场集中以待出发,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刘家山。在出发之前,老师进行了指导,设定了各组的gps参数,一却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沿路勘测选点,并测定、记录。到刘家山后,老师带我们测定许多点,这些点组成一个闭合的布控区域,目的是进行野外认识地形图,并在图上绘出行进路线,量算闭合区域的面积。

次日早晨,我组8点半在a6集中,安排好测量任务,对我校教学区已经布设好的22个点进行测定。下午进行东三环勘测选点,布设测点,并沿东三环向世博园方向测定各点的坐标、经纬度、高程,我们们组轮换工作,测了各点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带的坐标。

5.本人完成情况。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是负责本组的'相关事情和相应的测量,组织本组的组员一同完成本次实习内容。由于gps仪器较少,实习中,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实习的各项工作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锻炼。

实习之初,我进行了gps的设置,学习如何使用gps,并教不会设置和测量的成员。在校园里测点时,我主要跟同本组成员进行记录,并设置gps为西安80坐标系测定一些点,协助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了校园内的22个点的测定。在去刘家山的过程中,我测定了从篮球场至林学院饮水池之间的点,测定东三环时,我指导测量,也亲自测了一些点,测完之后,我整理好数据,并描绘在地图上,写好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从实习报告书上的三张不同时段拍摄的地形图可以看出,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标系3°带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都比较详细(在同一比例尺下)。

从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可看出,现在的东三环,我校的工学楼,图书馆,林学楼,标本馆等地物符号都没有,说明当时这些都没有建造。在现在的东三环路上及沿线两侧,由于修建而拆迁了许多建筑,现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两幅图上没有,而校门口下面的农场在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已经没有,说明xx年后已经不存在或搬迁走了。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其特点明显,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观测时间短。

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gps由于接收卫星信号,在直接收到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面物反射的卫星信号,多种信号叠加就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的位置变化,gps测量还存在卫星传播信号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人为误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点的高程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图上量算高程时,比较麻烦,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也有一定的误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图上量算时,由于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密度,高程标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难。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测量时,都存在仪器误差,而且gps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积,误差来源于所数方格数的多少,描点,连线时线条的粗细以及对不满整格的处理等等。

采用计数器编程法计算面积,误差来自点的输入,程序的编制,但程序正确,则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积。

通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积,简便易行,只要操作认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证,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方格法量算面积为了保证量算精度,首先必须保证使用的方格纸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将方格纸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进行两次量算。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测量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各项都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十一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十二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

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

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

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

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

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十三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测量学的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在测绘实习过程中,我负责的是观测与读数。我们在实际测绘中,没有一次采用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而是选择若干视野开阔,位置更加优越的支点。这样就要多次验证、计算支点的数据,确保支点的数据误差较小,进而测得其他位置点,根据支点数据计算未知点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的测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观测人员读完上中下丝读数后,要及时让跑尺人员选取下一个点。因为经纬仪此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已锁定,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的读书固定,所以在读角度之前就可以让跑尺人员离开当时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加快测绘进度,让跑尺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在识图实地跑点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尽信图不如无图”,要根据实地情况,通过比例尺计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知道北方向,这样,地图才是有用处的。否则,它会起负作用。

测量学实习心得篇十四

上周,我们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进入这个专业已经一学期了,可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此刻最终有机会能够对这个专业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我感到十分的开心。实习分两部分:参观工地,各种建筑和路桥。在实习开始之前,我还不在意这次实习,因为我感觉在书上学学就行了,明白是怎样回事就能够了吧。再说我也去过工地,也看过施工,感觉出去实习时多此一举。可是从第一天走进工地,这个思想就不在我的脑海里了。

第一天实习,我们跟着邢教师和王教师去了潍坊软件园。这个建筑是个框架结构,它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这个人软件园主要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所以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特点是能为建筑供给灵活的使用空间。框架结构虽然有很多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缺点。比如,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并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看完软件园后,我们跟随教师去参观了砖混结构施工现场,教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施工顺序和什么是砖混结构。所谓砖混结构,先砌筑结构基础,然后按轴线砌砖,砌砖应按设计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必要时还可在构造柱旁预留孔以便钉模板,待墙体强度到达要求后支设构造柱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如此往上施工。砖混结构是平砖。砖混结构有很多优点:

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在这场地看着这些建筑,我兴奋不已,同时也感到自我将来职责重大,虽然那天很热,可是我还是因为见到了这么多建筑设备而感到高兴。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实习。

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这个体育馆基本上是有这两种结构相结合而成,他们相互补充,相互结合。

在奥体馆现场看到,拱形的体育场大屋顶线条柔和舒缓,个性独特,与人工地面完美相接,仿佛从天空飘落到广阔大地上的风筝翅膀,并与周边的绿色相协调,充分发挥了钢结构的优势,使我赞叹不已。

看完奥体馆,我们又去看了桥梁结构。桥,我们把它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和城市道路桥三种。由于我们的条件有限,我们只参观了城市道路桥。经过教师的讲解,我们初步了解了桥的基本知识。教师谈到了城市道路桥与公路桥的不一样:城市道路桥桥的两边有人行道和路灯有栏杆没有绿化带;公路桥一般没有人行道,有栏杆,一般有绿化带。教师也讲到了桥的长度与坡度的关系。一般情景下,桥身相对长的,其坡度也相对斜。桥上工程还设计安排了排水系统。其主要目的:一是防止在雨天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出路面,减轻车辆对路面的摩擦力,进而使车对路面的荷载大大减轻;第二是防止雨水渗入桥面断裂出的钢筋,使其生秀,进而减少其实际的寿命。教师还说了,桥越高,越不易变形,所以有的桥为了防止其变形太大,故意将桥建的很高。其实桥按照分类不一样分了很多种,按照受力特点和结构形式分为: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梁桥又能够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刚构。主要是受弯为主。相对其他桥型造价较低,此刻刚构的悬臂施工十分成熟,跨度大,内力应力也比较合理。广泛应用。当然,美观方面就一般;拱桥按照车行道位置能够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主要是受压为主。转体施工也比较成熟,拱桥还是比较美观的。

造价比较高。对于两边拱脚地基要求高;斜拉桥按照索布置能够分为稀索和密索型。和悬索桥都是靠拉索和拉杆来受力。美观,造价高。不一样的桥有不一样的特点,也有不一样的用处,什么时候用什么桥,这就要和书本相结合起来。看完桥结构,我们这一天的实习就随之结束了。

经过这次外出实习,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还未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自我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外出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星期来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记的有位名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想我们最宝贵的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历.近距离的观察、学习,我对土木工程这门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的一些实用的具体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在这次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发现自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此刻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本科大学生,自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到此刻还没有学过任何实用性的技能,还不能为自我的生计出力,我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的世界太渺小,外面的世界大的无法让人相信,我还不能应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于是我的人生会有很多可能,有很多机遇,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不再要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这样太没有什么竞争力了。这也是我眼前所能做的。在学好各个科目的同时,多留意身边的或者社会上的热点,社会上的弊端。这可能就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也有可能是我一生不再触摸的领域。对我将来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的知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十分感激学校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们出去实习,以后我要更好的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更好的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