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鉴赏摘抄篇一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诗词,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诗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内容,赏诗词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在长期阅读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诗词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的表达。
第二段:欣赏中国诗词的境界。
欣赏诗词,要注重体验作者通过词的遣词和句式所营造的特定情境,这是文化和精神的一种体验。诗词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体验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来理解诗词的含义。同时,在欣赏诗词时,也需要重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让自己沉浸到当时的情境中去,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遗产。
第三段:诗词的语言特点。
与散文相比,诗词更为简短而富有表意性,这种语言的简练和艺术的升华,使诗词成为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一些具有特定意义和情感内涵的字词在诗词中得到了最佳的运用,同时节奏音韵的处理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欣赏一首优秀的诗词时,可以抽象的看待诗句和词,领会其中独具的诗意和哲学思想内涵。
第四段:赏析诗词的方法。
当我们阅读一首诗词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赏析。首先,分析诗词的情感内容,把握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表达。其次,注重诗词的语言特点,包括押韵、句式和修辞等方面。第三,掌握诗词的题材、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这些方面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最后,鉴赏诗词需要用心,要反复阅读,参悟其中的精华,真正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第五段:结语。
在我的赏诗词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有越来越深的认识和感受。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文学之魂,通过赏析诗词,既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又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加强对诗词的研究和欣赏,让自己更好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诗词鉴赏摘抄篇二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唐)刘希夷。
:相和歌辞·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唐)白居易:岁日。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唐)白居易:
感时。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
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
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唐)白居易:渐老。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
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
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
遇境多怆辛,逢人益敦故。
形质属天地,推迁从不住。
所怪少年心,销磨落何处?
(唐)白居易:叹老。
晨兴照清镜,形影两寂寞。
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
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
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
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长如墨。
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
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成长,不觉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偏寄诸亲故。
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悠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李觏:秋晚悲还。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宋)黄庭坚: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小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因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宋)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篇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元)王和卿:拨不断·自叹。
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时了?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元)马致远:夜行船。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明)唐寅: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
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清)袁枚: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吴正:人生(三首)。
一
我们送走了先人,再让后辈来送走我们。
我们都是诞生在最卑污的一刻,却要伪装一生的磊落。
光明是梦,我们从黑暗中来,又是回到黑暗中去。
存在是空,我们在虚无中凝聚成,又是散落在虚无之中。
只有爱,爱是一颗永恒的星,照亮了我们的来道和我们的去路。
二
我们生命的世界只是一座驿站,一座在茫茫无际的旷野上闪着光亮的驿站。
一座每一刻都有人抵埠,每一刻都有人离去,向着未知的前程再继续进发的驿站。
三
我们现在是在手中握着的水正一滴一滴地漏失。。。
病中吟。
(唐)白居易:首夏病间。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
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
微风吹夹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
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注: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岂能无病。如何看待疾病?如何。
对待同病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会遇到的问题。读一读古人的一些名诗,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唐)白居易:
寄同病者。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沉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汉)孔融:临终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魏晋)应璩:其七。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
上叟前致辞:
中叟前置辞:
下叟前致辞: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室内妪貌丑。””“夜卧不覆首。”“何以得此寿?”“量腹节所受。
(唐)卢照邻:释疾文三歌。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明镜羞窥兮向十年,骏马停驱兮几千里。
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已。
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
叔为柳兮春向飞。
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唐)李白: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说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路歌而卒。”,此诗为李白绝笔,路字当作“终”,形近而误。
(唐)白居易:感逝寄远。
寄通州元侍御、果州崔员外、澧州李舍人、凤州李郎中。
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
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
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
存者今如何?去我皆万里。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
通果澧凤州,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
应叹旧交游,凋零日如此。
何当一杯酒,开眼笑相视?
(唐)白居易:自觉二首。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忧悲根!
(唐)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媸。
生平勤皂枥,剉秣不告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适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注:此诗为哀挽一名普通役夫而作,提出了人的贵贱不取决于所从事的职业的光辉思想,是诗人素来主张民意决定历史发展的可贵思想在诗歌中的反映。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宋)黄庭坚: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唐)徐寅:日月无情。
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
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圣贤生。
臧克家: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葬埋。
余光中:天。
问
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何以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何以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何以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周恩来:生别死离。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没没播种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
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
这感人的永别,永别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么?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片断)。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的生命就似渡过一个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个狭小的舟中。
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往各的世界去了。
死象大海的无限的歌声,日夜冲击着生命的光明岛的四周。
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总有一天,我要在别的世界的晨光里。
对你唱道:
“我以前在地球的光里,在人的爱里,已经见过你了。”
我梦见一颗星,一个光明岛屿,我将在那里出生。在它快速的闲暇深处,我的生命。
将成熟它的事业,在阳光下的稻田。
注:泰戈尔(公元1861—1941年)是印度近代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飞鸟集是其重要诗集之一,集中共有300多首精美的短诗。这里录其七首,都是写他如何看待生死的诗,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还设想到他来世在地球之外的世界上生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诗词鉴赏摘抄篇三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2.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3.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这两句诗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2.这两句诗传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1.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3.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三.1.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2.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2.对羁旅的愁思,对故乡的思念,对早行的悲苦。
诗词鉴赏摘抄篇四
诗词源于中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不少大文豪都以诗词卓然成名,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诗词传承至今,读者依然流连忘返。作为读者,我们如何鉴赏诗词?在接触大量的古诗词之后,我有了一些体会,下面就进行分享。
首先,鉴赏诗词应该抛开现代眼光,进入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文化背景深厚,文字流于血脉之中。然而是语言、文化、历史等的不同,导致了西方与中国的叙事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在阅读古诗时不宜把中文译成英语,也不要用英语的思维去诠释中国的古文。我们要理解每个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领略古人之意,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保持中外文化的尊重平等。
其次,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古人的情感表达是非常独特而丰富的,诗词是他们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古诗中的意境有时变幻无常,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力和意蕴。诗人借助抒情性的描写手法,表达不同情感,如爱、恨、忧愁、满足等。如果我们把诗歌当作冷冰冰的珍珠的话,那我们就无法感受到他深情的静态韵律。
第三,还需留意节奏与韵律。诗词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每个字、词的排列都是有序的,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著名的诗词都是按照特定的韵律来构造的,而这种韵律与节奏往往决定了整首诗词的情感表达。所以,在鉴赏诗词时,需要注意诗歌的肃穆、节奏感、韵律美等方面。细心体察诗歌的每一个字句,充分体味诗人的极致用心与唯美之意,才能更好地领略其魅力。
第四,注重词句的意涵。古诗中的词句往往是比喻的,多有隐喻在其中。如《苏幕遮·燕子楼》中“盛华发,韶颜垂”,其中“盛华”指的是江南的春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手法。由于每个词句都有自己的意义,所以阅读古诗的时候,应该注重每一个字的意义。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也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
最后,阅读诗词还需有耐性。古诗词往往留下了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着不同的变迁。在阅读古诗时,需要把握上下文的句子,耐心、静心,仔细品读每一个句子。一如既往地沉迷于其中,慢慢地沉淀自己的文化境界。总之,阅读一首古诗词需要用心体味、用心感受,只有静心客观地欣赏,才可以欣赏到古诗词的美好与神韵。
综上所述,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诗词的内涵不断发掘,是一种不断学习、经验的积累。拥有欣赏古诗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文化和修养的达成。期望这些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启示,让我们共同分享古诗词的艺术和美。
诗词鉴赏摘抄篇五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忸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诗词鉴赏摘抄篇六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学习诗词鉴赏的课堂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感受到了诗词的美妙之处。通过学习,我不仅对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诗词的美妙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意蕴。诗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朗读和欣赏,逐渐体会到了不同形式的诗词之美。同时,我也了解到诗词的内在意蕴更为重要。诗人往往通过诗词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通过钻研诗词,我意识到要真正领略诗词之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的欣赏,还要深入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深邃思想。
另外,通过鉴赏诗词,我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方式,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欣赏和理解古代文人们的作品,这也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诗词的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使自己的文字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诗词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我们对美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
除了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鉴赏诗词还对我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诗词表达的往往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它们虽然创作于古代,但其中的情感却是永恒的。通过学习诗词,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这也使我们更能理解和感同身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能够启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通过鉴赏诗词,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让自己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精彩。
最后,学习鉴赏诗词还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了解优秀的古代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通过欣赏和鉴赏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总之,鉴赏诗词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体会。通过学习,我对诗词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这些收获和体会都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让我更加热爱并深入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妙。
诗词鉴赏摘抄篇七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此词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陷,南宋政权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考究。
诗词鉴赏摘抄篇八
随着文化教育的广泛推行,生活中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实践技能,更被赋予了审美能力,诗词鉴赏成为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方向,让我们人生更丰富多彩。在参加了某诗词鉴赏课程后,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习技巧,激发兴趣。
在课程中我们了解到,鉴赏诗词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例如,诗歌中的格律要求、诗歌的意境与修辞手法、古文化与反映社会现实的诗词等知识点都需要了解到。通过老师的深入剖析和多样化的讲授方式,我们逐渐进入到诗词的世界中,逐渐有了鉴别和评价的眼光,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诗词世界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我们对文化瑰宝的浓厚兴趣。
第二段:阅读过程,提升能力。
第一眼读到诗词时,我们可能会为其美妙的语言所惊艳,但是想真正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深层内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如何正确阅读的方法,并逐渐理解了不同诗词的内涵。在课程中,我们也不断地进行了赏析和批评,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
第三段:文化价值,启迪思想。
中国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在学习诗词鉴赏过程中,我们很自然地接受到了这些文化价值的灌输,学习到了梦想坚持、人生追求等正面的人性和社会观念,这也为我们的人生与未来的道路展开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和启示。
第四段:诗词风雅,陶冶情操。
诗词作为高雅文化,往往也被认为是陶冶情操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鉴赏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其中表达的人文情态和精神理念,让我们观照内心,以此来升华我们的情操和修养,产生穿透心灵的感悟和共鸣,并可能改变我们观察人生和生命的角度,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柔,更加宽容和有爱心。
第五段: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人的学习和进步是一个不断持久的过程。通过此次诗词鉴赏课程,我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满足于当前的阅读水平,而应该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欣赏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准和文学素养,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和体验到其中的美妙与价值。
总之,诗词鉴赏课程是一个可以帮助人们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涵养文化素养的好方法,在这个愈加快节奏的社会中更加具有珍贵的意义。我相信,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应用学习到的技能与经验,让诗词在我生命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诗词鉴赏摘抄篇九
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写作特色(手法﹑写法)。
引用典故。
“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看孙郎”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如少年人的豪情。
词语品析。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语言特色。
豪放派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上片描述了军旅生活,说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2.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接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语言特色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
《忆江南》。
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
3.“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词语品析。
第二句中的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名句赏析。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
赏析: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渔家傲 秋思》。
1.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武陵春》。
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3.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渔家傲 秋思》。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 ,下阕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
一、引言:诗词之美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人应当有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在这学期的鉴赏诗词课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堂上的心得体会。
二、识字句: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学习了识字句,即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和古词。通过学习识字句,我对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词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将它们视为陌生,而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意境。例如,在学习了唐代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之后,我对于“仄声”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诗词中的仄声和平声并非只是作者的情感表达,更是对于诗词的韵律感的追求。这样的学习使我大开眼界,不禁让我对于诗词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三、韵律与格律:学习诗词是学习其韵律与格律,只有把握这些基本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诗词的美。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堂的讨论,我逐渐了解了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在学习了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我明白了押韵是诗词的灵魂,它给予诗词以鲜活的生命力,能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而对于格律的理解,则使我看到了诗词艺术内在的规律和美学。通过学习不同时代的不同诗词形式,我对于诗词创作和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开始能够从韵律和格律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一首诗词的优劣。
四、诗意:诗词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形象、意象以及情感的表达,传递给读者诗人真切而深邃的思想和感情。在学习了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后,我被诗中高亢的情感所感动,我仿佛看到了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也感受到了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命运的思考。从此以后,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诗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字面意思上。通过诗词,我不断开拓我的思想空间,提升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修身养性:诗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在学习了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诗词的的道德和情操教化作用。白居易以“老去”引出失去亲人和朋友的苦楚,却借此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从内心产生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学习诗词,我不仅仅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也更加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情有意的人。
六、结尾:通过这学期的鉴赏诗词课,我得以重新审视了自己和诗词之间的关系,我学会了用心去读诗、去鉴赏诗。通过这些学习和体会,我逐渐开启了诗词的大门,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让诗词之美在我的心中绽放。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一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二
近期,在我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门全新的课程——诗词鉴赏。这个课程让我感到兴奋和好奇,因为我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篇,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通过学习他们的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些文字的美妙之处。他们通过深刻而具体的描写表达出了深情、神韵、境界和人生哲理,让我深受鼓舞和启迪。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诗句让我明白人生的短暂,要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命,不留遗憾,不后悔。
其次,诗词鉴赏课程让我理解了一些文学词汇,例如韵律、格律、形象、比喻等。我们学习了诗歌的特点、节奏、音韵、韵律,更深刻地了解了诗歌的魅力和构成,更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窍门。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如何将这些方法用于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这门课程也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在了解了古人创作背景、社会风貌、文学传统等方面的知识后,无论是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自信和自豪地走在文化交流的大道上。
最后,这门课程还帮助我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品位和对于美的追求。诗歌不但包含了对生活、人性、道德的思考,也是一种美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学习优秀的诗歌,我们可以对美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用更加深刻的方式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总之,这门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在知识和思想方面更加充实和丰富,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看来,这门课程不但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魅力和唯美的价值。我希望我能够更加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三
一课时。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5、在古诗词中象“月”、“柳”这样的惯用意象不少。(请同学说说。)。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为什么悲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可借同一株“柳”来表达呢?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本诗是诗人辞去官职,离京之前所写。
2)“落花”有着什么样的“情”?(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小结。
1、积累惯用意象。
2、把握意象特征。
相信做到了以上两点,对于我们平时解读鉴赏诗词是大有裨益的。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四
年代:唐作者: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
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2.《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年代:唐作者:张九龄。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3.《咏宣州笔》。
年代:唐作者:耿湋。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
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4.《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年代:隋作者:陈子良。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5.《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年代:唐作者:韦嗣立。
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6.《感所见》。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巧者焦劳智者愁,愚翁何喜复何忧?
莫嫌山木无人用,大胜笼禽不自由。
网外老鸡因断尾,盘中鲜鲙为吞钩。
谁人会我心中事,冷笑时时一掉头。
7.《初秋夜坐》。
年代:唐作者:李世民。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8.《船子和尚偈》。
年代:唐作者: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9.《寄冯著》。
年代:唐作者:韦应物。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10.《赠晦叔忆梦得》。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转风流?
归来不说秦中事,歇定唯谋洛下游。
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
得君更有无厌意,犹恨樽前欠老刘。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写出二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对面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诗词鉴赏摘抄篇十六
在人类的艺术史上,古诗词是一朵靓丽的花朵。它们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着浩瀚如海的古诗文丛林,我们在欣赏它们的同时也常常感到一些茫然和无从下手。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古诗词鉴赏讲座,让我对诗词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味。
首先,在讲座中,老师带我们走近了古诗词的体裁,让我们认识到繁华的唐诗、优美的宋词、鬼斧神工的元曲等等。针对每种体裁,老师都用例子来展示其内涵与特点,让我们逐渐搜集起自己的知识架构。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思维局限,开阔了我们对古诗词的审美视野。
其次,老师针对诗词的曲调、节奏以及韵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诗词之美不仅在于其意境,更在于音调和格律的完美配合。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品尝着怀旧悠扬的别墅节奏、飞燕回春的燕尾脚、清新脱俗的浣溪沙等等,领悟到了各种格律的各自韵味和音律的魅力。这种体会不仅是对大师诗词的致敬,更是一种对美的无声追求,一种对精神享受的追逐。
第三,老师也引导我们从诗人的生平背景和与时代的融合角度来解读他们的诗词。通过这些讲解,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历史发展,也领悟到了各诗人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情感。站在一个时代背景和战略政治角度切入,不仅可以为古诗词注入更深刻的内涵,更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与人文有着更深度的探究和理解。
第四,在鉴赏的过程中,老师也教授我们更多的鉴别技巧和方法。老师告诉我们诗词鉴赏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说要注意把握诗句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象联想理解诗句内在意境等等。此外,也应该对古人的创作环境、个人经历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进行综合分析诠释。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深入了解到古代文人骚客的生活,懂得文人笔下意境的真谛,感受到了诗人与时代、文化与人性之间的契合。
最后,在古诗词鉴赏讲座结束之际,我对自己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这些古诗词,是一个古老、灿烂、富有智慧的文化体系,也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感性。而我,作为一个受益者,不仅要欣赏其过去的成就,更要继承其智慧、弘扬传统,发掘到其中人性的美好和精神的丰盈。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不仅是一名文化传承者,更是一名灵魂舞者,跨越时空跳动着人类灵魂的曲调。
如此专业的古诗词鉴赏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赢得了关于诗词的更多知识和感悟,也更增强了我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的兴趣。通过诗词的语言追寻人生的本质,我深深为此所感动,得到了一种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深信,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将得到属于自己的心灵领悟,每个人也将为古诗词传承这份文明的光芒而努力贡献。